登陆注册
4256400000032

第32章

论。故展转作等无间缘者。问心.心所法多少起。而得说为缘。何妨诸识多少生。亦复得为缘。质云诸识前后多少起。相望得成缘。色法多少生前后。亦成无间缘。彼复质云。诸识多少起。例同色不成缘。汝诸心所多少生。亦应同色不成缘 解云心.心所法和合似一。共辨一事得互为缘。诸识不然。何得互为缘。

然诸心所非开导依。问心所望王不开导。心所非所依。心王心所既导生。何妨心所亦成依。解云等无间缘义相引。心所可成缘。开导据胜能。非主不成开导依。

疏云如摄论第一云。一法未达未遍知者。此引摄论云佛不为小乘说阿赖耶识。外人即引经文为难。若尔何故经中世尊云。我不说一法未达未遍知。而能永断一切烦恼成阿罗汉。我唯说言一切法已达已遍知。方能断惑成阿罗汉。言达无间道。遍知解脱道。此难意云。若不为说阿赖耶识。岂得云于一切法已达遍知。无性为释。此佛密意说不断烦恼。以别相声说总相处。非诸烦恼有各别断。或取共相无常等行故。不为说阿赖耶识 此意以别相名。意诠生空总相义处方能断惑。惑共相无常行。非缘别别色等之智。而能断惑。故言一法未达遍知者。别相之声。说总相智而能断惑。非一一法皆达知尽方能断惑。故不为说阿赖耶识 今瑜伽文亦复如是。意说前各自别识。为后各自别识等无间缘故。于总处说。若彼六识为此六识等。此是别意言声。于总处转故 又此言总意别有三。一会前第三云。若此识无间诸识决定生者。若此识及诸识皆是总语。意说各别八识。举此总声。非谓诸识许互为缘。一云解第三意。别说后识定生。简无学最后心。然举于总诸识生声。一云会前又此六识为彼六识。意欲别说各自六识。举彼总声意目别六。非此六言总含八识云言总意别。何者五十二初举诸心.心所无间后诸心.心所生。通诠八识。重复言此六彼六。据三乘通说。故不通八。

论。为显此识依缘同故。有二解。一云依是不共依。缘是因缘依。以总聚言。不须分别种之与现。种不离识自体分故。云依.缘同 又解以总聚言缘第八识。因缘.增上。种.现虽殊总不离第八。但不说等无间非所缘故。此据染说。若无漏位亦缘无间识 二云依所依。缘即所缘。以因缘.增上俱名为依。缘即所缘。即下许第八自体及种子。如次计为我及我所师义。又前二依有胜用故。所以偏说。非谓为显依.缘同故。以且解依彼转未解缘彼转故。然要集云。或可初释唯俱有依。后释通二 今谓不尔。若初但一。何故论云俱显前二。故说有余。

论释缘彼。问难陀师计七依本识。亦缘彼相应。何名依彼缘彼。答据执为我名依缘彼。火辨.安惠并准此释。

问火辨何故不执自体以为我见 答见分作用故执我。自证沉隐故不执之。

安惠破火辨中。有三番问答。初约定。次变不变时。后约凡夫厌色生上不变色难。不同圣者生上变色。

问护法正义七缘八为我。自证缘见作何行相 答不同见分。自证思量见分之时。不作内外我非我解。但冥证见体。亦如邪见缘外之时。见之自证缘见之时。但证见体不同邪见。

问论无一心中有断.常见故。我.我所执不俱起者。何故分别行缘蕴。不分别所起处等起我我所见耶 答二十句等。虽同依色蕴等不是同时。前后别起故即无妨 问断.常依惠立。二见不并生。二执一惠生。两执不并起 答断.常境别。二执境同。

思量为性相。问既恒思量所执我相。与我见何别。俱作我解故。复何不名我见 答我见推求并作我解。此作我解而不推求。故不名我见 问何以得知心作我解 答准心所知。既云我爱.我慢等。当尔彼爱等。若不作我解。贪爱于何。又亦不应名我爱等。由此准知。心王亦作我解 若尔心王应取别相 答不尔。即此我境是总相故。领纳属于顺益己相。而贪爱等方为别相。论说唯言故 问我无我等是其差别。何名总相 答准诸法自性差别。名非总相可尔。今心王所取总相。心所所取别相。与彼有别。于彼自性差别之上。各有总相.别相故。不尔王.所境应差别。故知我者即是境之总相。于我之上可意.不可意等方是别相 又有解云。心王亦取别相。辨中边论云。心王亦能取总.别相。今捡彼论第一云。唯能了境总相名心。亦了差别名为受等。准此心王不取别相。此论第五亦识能了别事之总相不言了别事之别相 问心王既作我解即是我执。云何第八卷护法正义。云执我法者必是惠故。不说所余 答心虽作我相而不执之。执者是惠故 又释云。彼据胜说。及根本说。此据相从。必由于惠方能起执。非于此聚而无有惠可起执者故。言必是惠故。不障相应亦有二执 问贪等皆有执者。疑有执不 答执必见俱。疑非见并。又执必决。疑不决故。疑不是执 问如思相应业之眷属。亦立业名。与见相应见之眷属。何不名见 答业是造作义 俱能造作未来果。及所造事业。故俱名业。见者推求。相应非推求故不名见 又释克性即非。相从亦见。如似智惠相从俱名智惠故 问执我是惠能。同聚俱执我。推求是惠用。相应亦推求 答推求是见。余法不推求。执者坚取义。同聚俱执我。

问既恒审思量与思何别 答通.别有异。此但思我。彼思一切 问未转可尔。已转如何。已转通缘一切法故 答亦总.别缘。胜劣有异。王取总相胜。所取别相胜。不尔果位王.所二种俱能遍缘。如何取别。然第五云。心王取总相。心所通总.别。且据因说。若在果位。王.所俱能缘一切法取总.别相。但胜劣异。

西明云。何故释名门但解末那。三性门中即解心所。解云理实于诸门中皆有二义。影略互显 今谓有余。若言诸门皆有二义。释王有覆性。所亦性同。于余门中若皆如是者。心王四惑俱。岂我见等亦四惑俱耶。故思为性相者。但解于王。心所不尔。设心所思 个思量。所余心所非恒思量。又思虽有思量之义。不以思量释思性相。然辨三性门中解心所者。以彼心所有贪.慢等。不知不善为有覆性。王由相应得成三性。所由所依是有覆故双问答。至下更释。此问本意自释第二变。不解心所。不可门门皆相影显。

问言四惑俱我痴.我见。如论自辨。爱有四种。慢七.九种。是何爱.慢 答是总爱。以缘我故非余行相。七慢之中是我慢摄。我慢恒起。非九慢类。

论。及余触等俱。有二师释。初师二解。一四惑余。一无覆性余 若尔后言有覆性摄。岂不重耶 答此师解余有其二义。一遮。二表。今取遮义。五遍行法前与八俱。亦与七俱。恐同于前是无覆性。故余言遮。后言有覆摄者是其表义故无有过。

简别境五中。问此师第七何无欲耶 答缘未遂境可有欲生。此识缘我恒遂无欲 难七缘境恒遂。不希未遂无欲俱。佛果所缘恒现前。无彼未合欲不起 答佛果悲愿度众生。境界虽现欲无减。因中我法恒现取无愿不希非欲并 又释如疏。余四准此。

问此师何故七非随俱 答此师意说。二十随惑。杂集论说皆假有故。依根本惑分位立之。此识俱惑恒无间断无分位故不得并。又五十八云。诸随烦恼皆是烦恼品类 若尔何故决择五十五云。无惭.无愧.不信.懈怠是实物有。放逸是假有。余者论说是世俗有耶 答此师意说。假者有二。一相待假。二分位假。前无实体。分位假者而是有体。云实有者据分位说。云世俗者通于假实。以相待.分位俱名为假。

问实有假有理可易知。世俗有言应须分别。唯识论等说沈.掉等是别有体。如何大论云世俗有 答言世俗有者非谓假有。不同放逸定是假故。不同无惭等四依胜道理别有体用不名实有。此沈.掉等皆他等流。别有体性义非胜显不名胜义有。非体假无名世俗有。

问论会违云。依二十二随烦恼说者。准百法论二十随惑成于百法。瑜伽论中惑说二十二.二十四.二十六。应不唯百法。

答大论中据取别境及四不定是染性者。烦恼等流品类不同说多少别。离彼二位更无别法。百法论等据其体性有差别者但说百法。亦不相违。

论。言要缘曾受境类者。有二说。一云境类者。缘灭.道时但缘其名名亦为境。此境是灭.道类。二云境体之类。如缘苦.集亲符其体。亦已曾受后复缘时。言缘境类。即前体类。余准此释 又云名是名类。谓先闻缘今复闻缘。二名是体之类。谓先见体今复缘名。三体是体之类。四体是名之类。准前可解。

问护法正义云。非诸染心皆缘曾受境。及邪简择故忘念.不正知依念.惠者不遍染心。依无明立即遍染心者。如缘现在复非简择。起此忘念.不正知时。与无明俱不。若许俱者。忿等应嗔俱。若不俱者。应非遍染 答义别说之。犹如见.惠。虽不相应可得俱起。以他性相应非自性故。

问如缘曾境及邪简择起忘念等。依二法立。为一忘念等。为有二耶 答疏有二解。后说为正 然要集云。有说两说皆违第六。故第六云。染念.染惠虽非念.惠俱。而痴分者亦得相应。既广破已彼自释云。若无念.惠。唯痴上立。若念.惠起。即与无明各二法立。即自问云。既二并起为一为异。答谓揽二分假立一法。具含二义。故痴分义念.惠相应。念惠分义非念.惠俱。与痴相应故无有过 今谓此说即是前明。何劳别说 本疏云。惑总依惠.无明立一不正知。不正知是假。不可言有二。今云揽二分假立一法。岂非前明。本疏引例。如放逸等依四法立。不约贪等别。说二相应故。此意放逸虽依贪立。二得相应据余分说。说遍染故。例不正知等相应亦尔。何劳更言故痴分义念.惠相应。念惠分义非念.惠俱。与痴相应故无有失耶 又复彼说自有过失。何者彼云。或可念.惠.无明各别立一。虽有多种相用无别故说为一。二十随惑等但说一故。据实有多。随用立多而体非多。故说事等约体说等。用望于体不说相应。非他性故。若尔不害.无嗔二数应不相应。第六云信等皆遍善心故。解云但云遍善不言相应。亦不言俱故无有过 今难彼云。既云各别立一。即有多放逸等。若用若体俱多法故。何得云等。非受.想等有多并故 又云。不害.无嗔彼但云遍不言相应。亦不言俱者。岂许不害.无嗔前后别起言不俱起。故依虽别。取各功能假立为一。名为体等。不害.无嗔虽不相应而许俱起 问且如不翻别境入随惑中。别境染念.染惠。亦名忘念及不正知不。若不尔者应非是染。以正念.正知故。若许亦名忘念及不正知者。与随惑中二法何别 答别境中忘念者。谓于过去曾受境界忘追忆故。随中忘念只忘失正念。不要忘念过去之境 问若尔前善心中。不能记忆曾所受境应非忘念。以非染故 答起善心时。虽有不能忆过去境。而于现境能正念故 问缘现可尔。缘过如何(思之)。若别境中恶惠必邪简择。随中恶惠能恶于惠。即令知不正。非要邪简择。又假.实殊。有无体别。随惑但作用。而无别自体。别境有别体。

同类推荐
  • 乡射礼

    乡射礼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金刚童子持念经

    金刚童子持念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盂兰盆经疏

    盂兰盆经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曲江春霁

    曲江春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漫天星辰只许你

    漫天星辰只许你

    他说过,要娶她,就一定要排除万难娶她为妻…………“嫁给我,你想要什么,都能满足。”“我想要包养小鲜肉都可以?”“做梦!”
  • 回归心灵的安乐:《论语》的智慧

    回归心灵的安乐:《论语》的智慧

    本书是一本普及论语知识的入门书,着重于把论语的智慧放在当今的时代背景和语境中去解读与阐释,并试图将其置于现代教育、教育学与教育管理学等领域予以阐释和应用,继而探索其不同角度的价值和现代意义,旨在拓展其应用领域。全书内容丰富,简明易懂,有寓意有新意,文字深入浅出,兼有科学性和可读性。本书首先是面对初中生的普及型普通读物;其次可面对国学研究工作者、教育学及教育工作者等其他专业人士;最后面对该领域感兴趣的普通大众读者。
  • 齐俗训

    齐俗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三生三世之素锦绣缘

    三生三世之素锦绣缘

    三生三世素锦绣缘,同人文,这里不是重生文,只是改了一下素锦的性格。嗯,文笔不好请各位见谅。
  • 如果可以戒掉坚强

    如果可以戒掉坚强

    叶嘉奕,敏感、倔强、隐忍,带着失去一条腿的弟弟来到南城,想要开启新生活的大门。相恋三年的男朋友金源,带着一如既往的关爱,也时刻提醒着叶嘉奕那段不想回望的岁月。感情被岁月纠缠,真心被残忍现实凌迟,叶嘉奕选择背道而驰,彻底与过去告别。新认识的男生冯正阳,是湍急河流中的浮木,是冰雪天里的暖阳,叶嘉奕以为自己终于叩响新生活的大门,却不知道自己又回到了过去,回到了原点。当真相昭然若揭,当感情遭受拷问,当金源重新归来出现在自己的面前,叶嘉奕该如何选择?
  • 君子梦

    君子梦

    《君子梦》讲述了由晚清至二十世纪末的不同时代背景下,律条村许姓儿代农民追求道德完善的悲壮故事,展现了儒家文化在农村的传承发展,反映了中国农民百年来生活与思想的巨大变化,向我们展示了一幅20世纪中国民间的伦理文化图景。
  • 弟子规(国学启蒙书系列)

    弟子规(国学启蒙书系列)

    弟子规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 大明星超级时代

    大明星超级时代

    两段平行世界的灵魂碎片,承载着不同于世的辉煌记忆,也承载着未完的执念。每天醒来都在问我是谁,其实我就是我,也是、也不是。开始吧!我是传奇!你也是!
  • 妙手摘星辰

    妙手摘星辰

    唐妙为了逃离傅清野可谓是煞费苦心。“总裁,夫人和小少爷把您一会儿要用的合同都画上了王…不是…小乌龟…”“没事,多给他们几份画个够。”“少爷,少奶奶把您车库里所有车的轮胎都扎爆了…”“哦?原来她是想让我在家里陪她。”唐妙想了想,还是算了吧,跑不掉就凑合过一辈子吧,有颜又多金…“傅清野你拉我去哪啊!”“去你心里…”“你有病啊!”“你是我的药…”唐妙泪奔自己选的老公跪着也得过完一辈子…【甜宠1v1/虐渣/欢迎入坑】
  • 环锁春秋

    环锁春秋

    仇恨与冰冷的人生,只因一次出手相助全然改变了。硬挤进生命的阳光,将心中的黑暗尽数驱散。当相诺相随天涯的俩人在遇到仇恨、权利、名望、宝藏、绝学、婚约重重阻挠时,是相弃相怨,还是相守相恋?环锁春秋,环你一世风华,锁你一生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