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56400000011

第11章

西明.要集俱取枢要所非量为正。所非量者量云。汝所执我。不应说是我我非他我。许不可说故。如有为无为。以之为正 且西明云。汝所说我。应不可说是自我非他我。不可说有为无为故。犹如空华。如枢要非不取为正。又彼本计虽执有我。不得说为我非我。摄在不可说藏。若言说为自我非他。何名不可说。若云不可说作有为无为故在不可说。彼有为法亦不可说作无为及我。应在不可说藏 要集云。云自我非他我。但破一师一我非谓一切 若尔何者外道计我是他我者。数论受果我是自非他。胜论计作受我皆尔。说三藏量云自我非他我者是余人立。三藏叙他非自正释。论文既云又既不可说有为无为。亦应不可说是我非我。此是举喻。不取为因。若取为因。云何言亦应不可说为是我非我。言亦亦谁。故本疏正。

问大般若中亦说五藏。谓三世为三。有为为一名有为藏。无为为一亦名不可说藏。与此何别 答论有别准可知。

论云。又诸我见不缘实我等。要集云。广百论立量云。我见决定不缘实我。男女等相所杂糅故。如缘身等起男等相所杂糅心。又我见不缘实我。有所缘故。如余心等。又我见境非是实我。男等相心之所缘故。犹如身等。由此故知。一切我见皆无实我以为境界。唯缘虚妄身等为境。随自妄想觉惠生故。如缘闇绳颠倒蛇解 承本释云。又诸我见不缘实我者。此非作我解之我见。若约我见不缘。即相扶之失。今云不缘者。约缘我之见是其染惠。约此为见难令不缘故无相扶。

疏云其实亦有非无本质是俱生故。故此所言五取蕴等。皆起影像。言亦者。以相分亦本质。无有无相计为我者。故言起自心相。亦有非无本质者。故言缘五取蕴。

后修道中数数修习方能断者。若约伏现于大乘中又悲.智两增。又怖不怖烦恼有别。又第六识俱生我执。见非见断总有五释。如枢要辨。又约总别缘蕴生者。次第得果断之差别亦作五释 一若总若别皆非想第九品断。若尔即有却断下失 二云总者非想第九品断别者地地九品断。此过有二。若总却断下失。若别后得不断惑失 三者翻前第二释亦同前过俱有二失 四云总别地地各各九品别断。若尔即有后得不断惑失 五云总别各于自地第九品断。此释为正。无前二失。修断数不数准知说之 问次第声闻其义何耶 答小乘诸部互说不同。且依大乘谈小果者。谓有声闻性通利.钝。于见道前不伏修惑。唯伏见惑入见道时。顿断三界见道烦恼得预流果。于见道中断即离蕴所有我见。三心见道断之。前后如枢要说。从此见道十六心。后在修道中。次第断其三界九地八十一品修所断惑。如其所应。得后三果名次第得。断迷理事五释如前。数断数修亦准五说。

言细故难断者。细有四义。一品类对。九品之中第九品摄。望余迷事此同第九。若自类言亦有九品。二分别俱生对。此任运起故。三见修对。此唯修断故。四上下道对。唯上道断故名为细。数修断中声闻.缘觉二乘有殊 声闻之中次第.超越复有二别。前约次第得果人说 若超越人复有三类。一唯超初果。二超初二果。三超中二果 且超初果者。谓有声闻性是利根。先凡夫时欣求上生以苦.粗等六行世道。伏于欲界六识俱生迷事粗惑前之六品。乃于后时逢缘回趣求声闻果。修七方便以为加行入见道时。一刹那中见.修合断得第二果。以彼六品先已伏故见道能断。迷理之惑虽先不伏。伏彼伴类入见道时亦一时断。道.断数数准之可解 二超初二果得第三者。谓有声闻性是利根。先凡夫时曾以六行。伏欲修惑九品迷事。乃至无所有所九品事惑。后入见道先已伏者。及以不伏。亦与见惑。合一时断。修.断数数准可知之 问前二类人何故不伏迷理之惑 答以彼不解修理观故。迷理之惑不违事观故不能伏 问何不能伏有顶地惑 答以彼细故无上可欣不为六行故不能伏。又彼惑细不障有学。故唯断尔超初二果。前依正义傍说不正烦不能叙 有言相见道断者不应正理。瑜伽但说世出世道断迷事惑不除迷理。复不可说迷理真见除。迷事惑相见断。亦不得说相见道后别起道断。对法论说超前二果及次第人。皆第十六心建立圣果不别起道。又瑜伽五十七云。问未知欲知根谁所依处。答证得初.第二.第三沙门果之所依处。问已知根谁所依处。答乃至金刚喻定无学沙门果证之所依处 故第十六心得初三果 又五十七云。问几根得预流果。答或一或八。几得第二。或二或九得一来果。问几根得不还果。答或十一或二。初果或一。谓未知当知根。或八加信等五.及意.舍根。此依决定次第人说。一来或二或九。依超越者如初果说。次第者即已知根。二随一得。不定二得。故云或二九。信等七定。未知等二随一不定。容九根得。非定九俱。犹不定故置此或言。已依初近分故但舍根 问几根得不还果 答或十一或二。超越人如初果说。次第人依已知根。二随一得故云或二。或十一者。于前九上。加其喜乐。随应所依静虑入见。初禅近分及第四定即是依舍。初二根本喜。第三即乐。三受随一故云或十一。非三受俱 或可。三受随一。加命根一。女.男随一。故成十一。若加喜乐三受不俱何成十一。前解为正 有解八者除未知根加命。九者更加喜。十一加乐.忧 此释不正。五十七初果文内云。忧根虽道所依非道摄故此中不取。不还果中又云忧根道理如前应知。故不取忧。依初根本次第亦入。依上三禅唯超果入 问几根得阿罗汉果 答或一或十者。一谓已知根。十谓十一中除未知当知根。此说能得。非说已得。故除具知。余广破斥徒设烦辞 超中二果得第四者。谓有声闻性是利根。先于凡时不伏修惑。于七方便但伏见惑入见道时。断其三界见道惑尽得初果已更未断修。由意乐力有堪能故。依初近分已未得根本。故总相三界六识修惑九地之中束为九品。如欲初品乃至有顶初品之惑合为一品。余八准此。若第六识迷理细惑。地地之中虽各九品。今并第七识俱烦恼总为一品。与第九品迷事之惑同时顿断成阿罗汉。道断数数准亦可知 问既为九品断欲六品修惑之时。何不得第二果。断欲九品何不得第三 答欲六断时并上二界各断六品故。复不息求未出观故不得第二。断欲九品时。并有顶惑亦皆断尽。即得第四故不取中二 问为唯初果人未进断惑得超中二。为断余品亦能超耶 答准对法论引指端经。唯未断余能辨圣旨不说余能。由得果已有胜堪能。若少进断即非此类。无胜能故。

独觉之人有二类别。一麟角喻。一三千界唯独一出故。此是利根。先凡位时六行伏彼无所有已下惑。百劫练根入见道时。八地已下伏彼类故。与见惑同时断。出见道已别起九无间.九解脱。断非想地九品烦恼。成此麟角喻人。不满百劫练。及从声闻决释位中未定生时。此等已去作辟支者皆为众出。虽不待师而自悟道名独觉人。许有多出故名部行。更有一解如第十记。通定.不定姓。若百劫练根得辟支者即唯定性。余义准前。

问何以得知。身见有二见道断一 答准四卷楞伽经第二云。身见有二种。谓俱生及妄想。乃至云。及先二身见妄想断故疑法不生。准此经文。既云及先二身见妄想断故疑法不生。即分明说身见有二。初果唯断妄想身见不断俱生。不烦广释。

问颇有断非想前六品惑已。然后方断欲界后三耶 答有如超中二果人取第四果者。即其事也 又如斯陀含人住自果者。已断欲界六品惑已方回心取缘觉果者。不可渐断所余未断取缘觉果。以缘觉果三十四心成菩提故。又与次第四果无别。设今得二果已。不更兼前合为三十四心。三十四心但据从凡即作者说。此第二果但于此后。起九无间.九解脱道断所余惑。即欲界中后三品惑。及无所有处已下烦恼以世道伏 起六无间.解脱。断非想非非想等前六品已。方断下欲先所伏者。不同见道。一品道故 或前诸地所伏之者。与非想地上上品惑一时顿断。先已伏故。但前说超第四果人。是断无色前六品已。方断下地后诸品者。未见正文二说任取 问准小乘说。三十四心得成菩提。大乘云何 答准大乘说有五十四心。两种十六心并九无间.九解脱道。成五十心。三心见道中唯有二心。但分惑障为上下断。不断智障故并真见二。无间一解脱一 或五十二。除三心见道中上下二心。以二乘人不作非安立观故 问趣声闻果见谛第十六心即建立果。何故趣缘觉而不立耶 答以不住道故。期心别故 问准大谈小不见真见。以粗故但知相见。何故修道之中即见真无间.解脱 答彼自将作真无间.解脱。大乘谈彼但见前加行 问大谈小乘有真.相见道。何不说小有真.相修道 答见道之前加行广故。长时学观故。初入难故。以初得故。所以重观有相见道。修道之中不作长时广多行相。以其九地品别断故。又曾得故。故不重观。所以不说有相修道 问大乘如何 答既有后得无漏之智重观前如。有亦无失。位不决定须更重观故不别立 问初果即于相第十六方始建立果。后三云何于解脱立 答初得入见须重观谛。第十六心事方究竟始得立果。修道后得不须重观。于解脱道事得究竟故得立果 问如声闻人得无学已回趣缘觉。后练根时入何观道断何等障 答如极果人趣缘觉时。但起九无间.九解脱拟仪无间.解脱。非真无间等。但缘事观。不入生空观。以更无惑可断可证。但行解心作无间.解脱道。数数思惟令彼极果信等五根渐渐明利。更不断惑而即得果 二云。设入生空除其根障为无间等道。理亦无妨。令智明利无惑可断故 问无学回趣断根障时。别得无为不 答得与不得俱有何失 二俱有过。若言得者云何言三乘同坐解脱床耶 答此义不同。同得解脱者同得惑不生解脱。不说无为亦同 若言不得者。云何杂集论云断下劣受得二无为 答彼约永断。唯在大乘非二乘者。以不断故。但伏得定故。约烦恼灭已解脱不别。如第十卷疏解十障中明 问声闻取自果转成利根。为事.理观耶 答但作事观不作理观。以其练根无惑可断故。更不得果故。但为事观不别得无为。若大乘菩萨练根。入法空观断所知障故。即与彼别 问法观是细生观粗。法观必带于生观。生执是粗法执细。断法之时生必断 答设尔何失 若尔何故论第九。三心见道之中。第二内遣诸法假智。唯断法执不断生耶。耶 答据实断法必能断生。以彼加行期心别故。亦不违理 问以见望于修。即许见道之中法观断法不断人。亦以修望于见。修道之中断人不断法 答思可知 难二障障见道。入见之时前后断。二障障无学。金刚之位二心断 答见道初智劣。二障前后断。金刚道力强。二障俱时断 问定障是所知障收。许二乘人生空观断。可不如是 答尔 问所知障细生空粗。即许生空断细障。亦应生空是粗法空细。生空起时带法空 有解不例。且生执望法执。法执是细。若以生执望所知障。所知障即粗。何以故。以迷理是细迷事是粗故。证生理断我执时。兼能断彼迷事定障。然法观细。必带生观。生观是粗。不带法观 此答意取迷理俱者。此释不正。定障既与迷理烦恼俱起。亦随烦恼俱迷于理耶。准第六云。贪嗔见.疑俱起之者。亦迷于理同一缘故。准知定障亦应同彼。俱起同迷是烦恼障摄。断得择灭。别起定障是下劣受。二乘伏而不断。所知障摄故。故二乘人伏此定障。得二定时得非择灭不得择灭。故不可难生空是粗能断细障。令生观起带于法空。

问分别我执粗故易断。初见道时即能除灭。大乘既有三心见道。二乘有几 答以义准之。大乘为断二障各分二品。别总断之即立三心。以第二心但断下品分别法执。若二乘人但有二心。唯断我执分二品故 问二障分上下。下品二心除。两障分细粗。断细亦分二 答初道力犹劣。下品二心除。后道有胜能。故合一心断。

问前俱生执因七缘八不言取简。间断我见即言取蕴 答七唯缘第八。狭不须简。第六通缘余。故取言简 问总缘蕴计。蕴通无漏。云何但云缘五取蕴 答约相分说云缘取蕴。

取者。准集论等。即四种取皆唯说贪。云取有四种。谓欲取.见取.或取我语取。执取诤根执取后有是取义故。乃至云。由贪著欲系缚沈染为因。诸在家者以为诤根。由贪著诸见系缚耽染为因。诸出家者以为诤根。故取缘此四贪名取。同唯识论爱增名取 唯识又云。虽取支中摄诸烦恼。而爱润胜说是爱增。准此诸惑皆名为取。若准瑜伽八十九说。即通一切有漏之法皆名为取。故彼云。当知此中若所取.若能取.若所为取如是一切总说名取。问何所取。答欲.见.戒禁.我语是所取。何能取。四种欲贪是能取。何所为取。为得诸欲及为受用故等。准此诸文。若取唯爱据增上说。若据能取有及有具通余烦恼。若相从者所取.能取.及所为取取境.取体.取因皆取。各据一义并不相违。诸说不同准此应会。今言取蕴。随其所应取所生.生于取所取.能取.及所为取皆得名取蕴。

问何故法执通缘处.界。我但缘蕴 答法执通无为得缘界.处。我缘有为不得通界.处。又我执多一常。不缘于界.处。法执非一常。故通界处 又解依影略说。此解为正 辨中边论说蕴.处.界。皆为破我。故知我执通缘三科。此缘蕴等据佛法谈。外道不立蕴.处.界等。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异世之界之奇幻传奇

    异世之界之奇幻传奇

    传说,六道一万年一次轮回;传说,六道轮回,毁灭万物……六道轮回,毁灭万物!轮回之门,掌管万物!寻轮回之门,挽救天下苍生……一个来自大山之中平凡的青年林云风,无意之中通过时空之门,进入了一个未知的世界,从而踏上了修真之路,开始了不平凡的一生……他最终能返回现实吗?六道最终会轮回吗?谁来挽救天下苍生?
  • 木人剩稿

    木人剩稿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老子之人生十大观

    老子之人生十大观

    本书笔者将《道德经》之精髓总结出十大观点。若水、守弱是其主张,道出了柔克刚、弱胜强的辩证思想;无为、不争是其倡导,呼唤人性回归清净与自然;道德、人生是其指南,引导苍生寻找生命的根源;生死、修行是其归宿,了悟生死事大解脱在当下;超哲学、宇宙是其核心,揭示出天地人合一永远不变的真谛。
  • 短火

    短火

    我们那地方管手枪都叫“短火”,管县政府的人习惯叫“挎短火的人”。“短火”是土话,古已有之;“挎短火的人”系专指称谓,历史却不长。这有典故。解放初期的湘南山区,残余的土匪蛮子还很多,他们三两成伙,昼伏夜出,四处窜扰。常常地夜深人静时从县城背后突然进出一声冷枪,“砰——叭”,惊扰得老百姓一夜一夜不敢上床睡觉。为了巩固政权,保卫安全,上级给县政府的工作人员都配了枪。从县长科长到马夫伙夫通信员,一人一根“短火”挎起。他们都拦腰束一根皮带,另一根皮带从左肩上斜斜地挂下来,把“短火”挎住。“短火”都有酱紫色枪套套着,枪把上飘着一缕红缨子。他们也戴军帽,打绑腿,穿解放鞋。他们也出早操。
  • 网游之无敌箭神

    网游之无敌箭神

    一位姿势不规范的射手被市队拒之门外,但精通猎手实战技术的他,在游戏中却能让对手闻风丧胆。而当他以高调的姿态回到曾经那些拒绝过他的人面前,对方又该作何感想?手握一张弓,不论是在硝烟弥漫的游戏战场,还是在世界级的比赛赛场,他就是全场瞩目的焦点,他就是箭神!
  • 佛说业报差别经

    佛说业报差别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豪门夫人不安分

    豪门夫人不安分

    她即将嫁入豪门,却掉入别人的陷阱失了清白。事隔不久却收到未婚夫与闺蜜的结婚请柬,万念俱灰时她准备...,却发现自己有了身孕。打掉孩子的决心下了一次又一次,她最终决定独自养大孩子!只是未婚就当妈,还在公司混不混?干脆给自己找个老公,给孩子找个爹,模样一定要上上乘,身材一定要顶呱呱,比电影明星还明星!挑来选去,眼前这男人…还将就吧,就算带到未婚夫那婚礼上,也输人不输阵!
  • 故事会(2017年6月下)

    故事会(2017年6月下)

    《故事会》是上海文艺出版社编辑出版的仅有114个页码、32开本的杂志,是中国最通俗的民间文学小本杂志。《故事会》创刊于1963年,是中国的老牌刊物之一。先后获得两届中国期刊的最高奖——国家期刊奖。1998年,它在世界综合类期刊中发行量排名第5。从1984年开始,《故事会》由双月刊改为月刊,2003年11月份开始试行半月刊,2004年正式改为半月刊。现分为红、绿两版,其中红版为上半月刊,绿版为下半月刊。本期精彩内容有坐看民间高手戏庸官,有色眼镜看人报错恩,父母官如何解决赡养老人等。精彩多多,不容错过。
  • 拱手河山讨你欢:错为帝妻

    拱手河山讨你欢:错为帝妻

    “深宫寂寞,臣妾今日就让皇后娘娘懂得什么叫做真正的快乐,可好?”控制不住的直接冲出冷宫,直到自己吃饱喝足以后,身侧却早已无人。落难凤凰不如鸡,曾经三千宠爱也不过过眼云烟。不过她也不稀罕,神马宠爱都是浮云,一人吃饱全家暖就好。
  • 思惟略要法

    思惟略要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