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82700000004

第4章

解第二段第一心中分二。初解所有众生界众生所摄文。后解皆令入无余涅槃。中罗什全无。流支云。所有众生界众生所摄。此论云。所有众生界。施设住施设已。与能断同。能断云。乃至有情界施设所施设。此中意说。外道尼干说。草木皆悉有命。佛则不尔。于五无量中。彼初说有情界无量是也。此中施设者名也。能诠之名。或名为想。因想起故。或名无体。但是心想之所意解。能起于想。故名为想。或名施设。法本无名。名者皆是假所施设。施设不称法体。非但名。是法上施设。亦是世尊为异外道说草木等以为众生。唯说若有内五蕴者以为有情。能施设者佛也。正施设体名所施设。有情之体皆欲度之。非度外道所说有情诸草木等亦欲令其入涅槃也。是此中意。论云。谓上种种等者。谓上所说三类差别。种种体相在众生界。为世尊施设有情之名。所辨施。以为有情体者。总牒上来所说众生。

下期化度我皆令入无余涅槃分三。初解何故不愿与余法而愿与涅槃。次解卵生湿生等愿得涅槃义。后解唯设令入无余不说令入余义。初文问云。何故愿此乐果体通世间出世间。何故不愿与世乐果。出世有二。一菩提。二涅槃。何故不愿与菩提果。善戒经第一及菩萨地说。发菩提心。愿令众生得大涅槃及如来智。何故此中唯愿与涅槃。依初解。问何故唯愿与此涅槃。不可得义。而不愿与世间之乐可得之果。依第二解。问何故唯愿与此涅槃。而不愿与当菩提果。其不可得义。是答之文摄。依初问解答云。生所摄故无过。以皆是生故者。前说四生。而生有死。以生为苦。灭生为乐。世间乐果。增生不灭。涅槃灭生。故愿与之。故言生所摄故无过。以所度者皆是生摄故。与违生涅槃乐果。依第二问解答者。以菩提者不可得义。二乘定.性不可得菩提。一切种智故。然依所度化者。皆生所摄。故与涅槃。皆是生故为灭其生。与涅槃乐。同华严经初发心愿言乐普令入涅槃故。非三乘者。皆得菩提故。不说与非一切生皆悉得入无余涅槃。此中说者。如前已解。又解。虽菩提智非皆可得。瑜伽初愿。一意乐普广。二由未解故。发愿与之。此文据实故不说与。更有别解。至下当知。

如所说卵生等者下解第二卵湿生等得涅槃义。谓有难言。四生之内。胎化二生人天所摄。可有令得入涅槃义。湿生卵生多分鬼畜。云何能令入涅槃也。境界三中。有想一种可令入涅槃。既住无想及非有想非无想天。云何皆入涅槃也。依彼身现身入圣涅槃义。皆悉不得。故为此问。非是余地先已入圣。后生有顶。不能入涅槃。若依此文。不作此解。即生有顶。无入涅槃者。便与一切圣教相违。又言等者。于依止二。现住有色少分。可令入涅槃。现住无色少分。云何亦令入涅槃也。有色中地狱等。不能入涅槃故。一一义中。皆应疏失。初问意言。如此亦有无性有情不入涅槃。此问略无。以宜有。不宜闻无。又初发心宜闻总有。不宜闻别无。故略不问。又彼义谓决定不得。故不须问。答有三义。随应料简。八难处生。待时而济出难。根熟必化之故。如小山比丘鸽鬘比丘顶生王等。卵湿二生皆亦可化。此中据总以为问也。答中以有彼类可化之者。但约难处决定为答。

何故说无余涅槃界等者下解皆令入无余涅槃义有二。初问。次答。前问可知。何故不总言得一切涅槃。而但言无余耶。然涅槃义诸教不同。涅槃经说。具足四德大般涅槃。大般涅槃具常乐我净四胜德故。摄论但说。一无住处涅槃。又说二声闻之人以小涅槃而般涅槃。大乘之人以大涅槃而般涅槃。十地论说二。谓同相别相。胜鬘说二。有余无余。金光明说三。有余无余及无住处涅槃。又说四。自性净方便净有余无余。唯识旧梁摄论说四。自性净无住有余及无余涅槃。又说三事具足。入大涅槃。具足三事。非是三个涅槃。涅槃亦非三种。体成一涅槃。此中但简世间六行所得彼分涅槃及有余涅槃。不简自性。简中有四。一但简彼分涅槃非择灭者。二但简有余涅槃择灭少分。三自以宿业下双简前二涅槃。四如是涅槃等下结释简不说二涅槃因。初中但总言得涅槃。与佛所说凡夫外道所得世间六行伏或所得非择灭摄彼分涅槃。不异言中滥故。彼是五果中士用果。丈夫力得故。非离系果。体因所得。无佛亦得。由非究竟。故不愿与此。彼分涅槃。亦名方便涅槃。行世间方便因之所得故。无余不尔 下第二简不说有余涅槃。问可知。次答云。彼共果故。彼有余涅槃。有苦所依。身无苦所。依身皆共得之。虽解脱果非如无余。三乘圣人要无苦依。方始能得不共之果。是故偏说令入无余第三双简不说前二涅槃中。自以宿业。又值佛说而得果故。以二因解不说方便涅槃所以。又非一向故。以一因缘。解不说有余涅槃之所由。谓世间得彼分涅槃。不但丈夫力果而非究竟。亦由宿业。数习为因。而得现入。如劫坏时任运而得。又如下地。曾习次上地定。退生次下地。生已彼下地。由宿习力。任运渐习上定现前。岂无余灭亦宿业得。其无余涅槃要由外缘闻法力等。值佛说得。不同彼分方便涅槃不待佛说方便而得。又无余涅槃一得已后。圆满安乐。更无微苦。其有余涅槃。惑业虽尽。苦依未除。而非一向果。身苦有余故。故但说无余。不说二涅槃。此通三乘二涅槃义。若依佛位。有漏身智无名无余依涅槃。无漏身智在名为有余灭。便无是义。上来已说不说彼分有余所由。细料简者。由度三乘。不说令得大般涅槃及无住处及别相自性清净并大菩提。论中以经说发大心所度令得三乘通化。故但简二。今彼如有余三乘。通得。余非涅槃。论亦自说非究竟第四结释不说二涅槃所以。初牒二涅槃。次别以四因结。后总结是故说无余。一丈夫力果故。二非究竟果故。即前习业果。其究竟果必加行因得故。此二因结释不说方便涅槃。一是共果故。二非一向果故。此二因结释不说方便有余涅槃。总结是故但说无余便无是过。其无住处及大般涅槃。大乘得。二乘定性皆所不得。亦不说与。然菩萨地及善戒经第一卷。初发心愿大般涅槃及大菩提。与此全别。此同华严经初发心位愿得无余。略有三解。一云彼即同此说。大乘无余涅槃胜故。影彰亦得菩提。二云。此依种性。非皆得佛。故得无余。彼说意。愿作佛亦不相违。三云。初犹未解。彼愿皆得。此依种性。不说菩提。此皆发愿。故略不问。亦不愿得自性清净涅槃。彼已旧成。不须问说。故但简二。

第三段解常心中分三。初解经牒已所度生。次正显常行。后释成常义。初文可知。无有众生得涅槃者下显经常行。初牒经文。问可知。解云。如菩萨自得涅槃。无别众生。虽度入灭。如菩萨身自入涅槃。不见身外别有众生。故是常行。何以故。若菩萨等者第三释成常行。初牒经文。问可知。唯言有众生想。对自明他。故唯说一。不说余名。解云。若菩萨于众生所。起他身想。不作摄他。同已想者。不名菩萨。下解证道等中。由诸菩萨证真智。后得摄诸有情同自性意。令初发心设虽未证亦依此解。由无此彼。不生劳倦。故能常度。若见身外有别众生。无同体意。执生劳倦。便不能度。设度不常。故辨中边十六空中毕竟空云。为常益有情。由观有情毕竟皆空。故能常益。此亦如是。不见身外有众生故。

第解不颠倒心中有三初牒经文问。次正解。后成之。所牒经中流支何以故下有非字。余三本及此论皆无。由上来再个何以故皆乘前起问。方起下文。此后何以故征。逐有非字。何以故非菩萨。能断之中。初何以故。后所以者何。此本及流支说三。谓众生命人。罗什本四。增我。能断说八。唯说三者。但说所化别有三世三界等异。他三界身三世身多异故。不说自我。说有四者。顺上下文。自他总别通说故。四说有八者。依贞观年中玉华所译。杜行顗本说有八故。后显庆年。于玉华寺所翻大般若。勘四梵本。皆唯说四。然瑜伽论摄释分中亦解经八。以此准知。经本自有广略中异。杜顗广本。能断文是略。于阗本罗什文同。中者是天竺本。与真谛流支本同。玉华更译。文亦相似。今于慈恩梵经台。具有诸本。但以前帝敕行能断。未容闰饰已所于代。恐更极谬。遂后隐于玉华复译。所以诸本增减不同。学者知矣。

正释中若以烦恼心。取所度生。起三想者。彼能化菩萨便有自他二种相转。乃起颠倒。云何名为菩萨.也。释成云菩萨于彼不转者。证真菩萨于彼所化不起他身众生想故。由二因缘。不于他身众生想转。一已断我见。得无我故。烦恼无也。得自行平等想故。法执无也。故下论云。得粗恶平等。故能信解自他平等。劝发心者。亦应如是。通结成云。彼菩萨非众生命人取见者。非者无也。由诸菩萨无众生等执取故。无自他能所化度。是经之义。故不颠倒。若有如是能取见心。乃名颠倒。能断更结。善现是故无有少法名为发趣菩萨乘者。结成无我。所化无故。能化亦无。余本无此。又罗什本。于经文中。但有一文。即非菩萨阙无初结合为文故。其天亲论唯以一颂。配解此经。菩萨地说。最初发心有二奇法不共世间。一摄诸众生。皆为眷属。上来解是。二摄眷属过所不能染。由无增损染违顺故。于彼众生。发生利益。安乐意乐。离恶进善。拔苦与乐故。此最初发生四意。

解摄住处中第二段指答。三问中分二。初指文。后重释次愿。即摄广大第一二文为欲愿。答初问。正求思念故。以常心为等至。答第二问。略无经文。实无众生得灭度者。若依罗什。无初重即非菩萨文。便无此答。正起无分别定。故答修行。后翻不名菩萨。设住散心。无分别。答第三问。文有三。初配文。次释义。后成前。释中尔涅槃者。境界也。定位观诸境相。都无自他故。在散位如在定中住观境界。亦无他相。后却成前修行云。是故无众生得涅槃者。此义得成就。

重释欲愿中有三。初显胜。二显行。三显不说。初文意说。欲说利行。先欲希愿满足。次修正行。修正行者。应于定散一切时位。伏除执障。执障不除。行不能修。行不能修。欲愿不满。故以欲愿。摄诸住处。而为最胜。进善灭恶之胜首故。显行中但行无相无分别定灭诸执障。行诸住处。与定.相应。其所欲愿决定成满。住有分别。不除执障。谓浪自济生随自后生广大欲愿。无由满足。显文不说欲愿胜义。其文可知。若依天亲。上来合是唯答初问云何住。问无著天亲共遣慈氏。内称昆季。外号师资。俱释经文。并为人范。何因弟制两周。别酬先问。兄分三段。总答前征。成依地而渐修。或释疑而显起玄宗。便异粗梗概。以为言义残文故。不可而言。[矛*牟]盾以为师义。师文固不可而言也。既而[矛*牟]盾。前哲如何华萼。后贤愿辨指南。以骏未悟。为辨指归。以骏来悟。答为谋日积久。应彼道同。入室岁盈。信成风靡。此中三问。第一问弟制两周者。是先德之迷宗。兄分三段者。乃今修之悟旨。无著禀偈于弥勒。天亲受旨于贤兄。何得兄说一周弟分两遍。天亲亦一周而说解者。自迷云。有别解。已如前释。又第二问弟别酬先问兄总答前征者。弟随文增以制答。兄逐义具而酬问。又兄随利根以释文。弟逐钝品而解义。又弟逐初学以申宗。兄随久修陈旨。由此不同。不相违也。又第三问。兄依地而渐修弟释疑而显起者听者但随信定。即说进善灭恶之门。闻者有疑生。即逐他情。以陈妙道。兄随前义。依地渐修。弟遂后说。释疑显起。又兄但依宗以释义。弟乃假说。以明生文。二制状似不同。理实非相[矛*牟]盾。大同小异。应释二文。如下当说。

同类推荐
  • 体仁要术

    体仁要术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土官底簿

    土官底簿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不空罥索咒心经

    不空罥索咒心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何耶揭唎婆像法

    何耶揭唎婆像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大易象数钩深图

    大易象数钩深图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小公主(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小公主(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
  • 元神记2:元神少年

    元神记2:元神少年

    伐纣的封神榜时代过后,那些灿烂辉煌的神人,可曾在大地消失了踪迹?在烽火连天的东周列国时代,平野间突然出现了能力强大的「元神之族」,这些人的背后有着黑色猛兽、蓝色飞鸟、深红毒蕈、澄黄厨人、鲜绿奇树的怪异「元神」。与「元神」相牵扯的大神、能人的数量极多,他们和东周时代的许多军国大事息息相关。这些奇异的人们,会在古代中国的大地上,谱出什么样的动人传说呢?
  • 四川客家“崇文重教”的历史重构

    四川客家“崇文重教”的历史重构

    从“崇文重教”的角度,运用比较研究方法,探讨四川客家教育的族群性和区域性特色。即从族群比较的角度,将四川的客家人与湖广人作比较,分析客家文化在与巴蜀文化的融合与冲突中,为了保存自己的文化特色,四川客家教育所充当的角色及发挥的功能,突出客家教育的族群性特色;通过区域比较,即在比较四川客家聚居区与客家散居区以及四川客家与闽、粤、赣客家的基础上,初步分析出四川客家教育的地域性特色,揭示了四川客家教育的时空差异,分析四川客家教育发展模式与特色,从而勾画出四川客家的教育史轮廓。
  • 凤舞天朝

    凤舞天朝

    她表面上的身份是A市有名的铁嘴,律师界的翘楚,三十岁的老处女一枚,背后却是古老家族的传人,一觉醒来身处异世。以武为尊?姐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废材灵根?姐不仅是控灵师,还是控魂师,就算姐打不过你,姐还有几十万的幽冥大军。炼丹师很赚钱?那正好,姐的炼丹术无人能及。什么,姐还有一个五岁的儿子?大笑三声,连生孩子都免了。当凤凰涅槃,且看她在异世如何整夫君,斗婆婆,治小姑,惩小妾,带着小鬼头儿子在异世混得风声水起。人渣相公后悔了?想收回休书,窗户都没有。太子求婚?不好意思,姐对种马男人没兴趣。正当母子两人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时,却不想儿子的身世竟然是……从此二人行变成了三人行。终于,某一天,某女发彪了,秀腿一伸,一脚把某个死皮赖脸的男人踢出了院子……
  • 超越星环

    超越星环

    2077年,未来已至,人类终于开始连接上宇宙时间线。
  • 蚀骨情深:霍少,咱约吧

    蚀骨情深:霍少,咱约吧

    顾好逑为躲避咸猪手,昏昏沉沉撞上了一大叔,好巧不巧的,顾好逑发现这不是别人,正是自己那个沾亲带故的大姨夫——海城霍少!
  • 八名普密陀罗尼经

    八名普密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只想你幸福

    我只想你幸福

    从小在孤儿院长大的徐敏月,成年后离开孤儿院走进大学,临走前院长交给她一张合照,照片中的男孩子是她五岁那年进孤儿院前救过她的人。在大学里,徐敏月意外的发现同班的男神顾宇轩就是的小男孩。那一刻,她春心萌动,想要和男神在一起的愿望成为了生命中的全部。只是面对来自对方家庭的阻力,男神自幼定亲女友的争夺以及闺蜜无耻的挖墙脚,温柔善良却又有着一丝自卑心理的徐敏月是否可以坚守自己的爱情?
  • 幻世修道传

    幻世修道传

    道力术法的世界,众人皆以道术二字作为终生追求的目标。曾经修道强者众多,修道之风盛行的这片神奇陆地,如今却因为万年前与魔族的战争而变得人才凋零,修行之风不再;时过境迁,转眼间已过将近七千年,这片广袤的大陆都未曾出现过证道境强者,众多绝世天才都在寻道境陨落,无法寻得世间道法之源,踏入证道之境。而天下则似乎如冥冥中注定一般,逐渐变得混乱,世人不再以修行道力术法为目标,反而开始争权夺利勾心斗角起来……
  • 羊角口哨

    羊角口哨

    《羊角口哨》来自大凉山的彝族写作者阿微木依萝,本书收录的六部中短篇小说浸润着陌生的异质,与作者阿微特殊的生活经验和民族文化背景息息相关。阿微木依萝以其无法归类的直觉性写作,展现人在生与死的界限中仍然不可摆脱的困境。在多视角的平行叙述中,日常生活的艰难和缺失渐渐显露,就像从河里浮上来的破碎的石头。故事中的人物徘徊在阴阳两界,向死而生,向生而死。命定的道路上,亡灵们依然无法摆脱自己的影子,那是荒凉的苦痛,混沌的爱恋,莫辩的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