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79800000050

第50章

学心从四至及无学一者。明学.无学与诸心相生。非三界染互相违故。非诸无覆无明利故。所以无学不生学者。彼非果故

说十二心至余数如前说者。此下第二明二十心相生。此即分十二为二十也

论曰至生得别故者。就长行中。一正释颂。二明二十心相生。三约异门相生。此下正释。即释第二.第三句

欲界无覆至四通果心者。释次三句

色无覆心至工巧事故者。释第七句

如是十二至故成二十者。释初.后句。正理云。无色界无行等事故无威仪路。无摄受支三摩地故亦无通果

威仪路等至十二处境者。别明三无记所缘境。异熟生心能缘十二处。此即可知故不别显。威仪路.工巧通处.果三无记心。皆以色.香.味.触为所缘境 工巧处等。等取通果心。此二无记亦缘于声。有语工巧故。工巧心缘声。化人发语故通果心缘声。声非威仪故威仪心不缘。如是三心唯是意识。威仪路.工巧处加行。不但意识。亦通四识.五识。夫通果心有二。一五识中通果。即天眼.天耳通。二意识通果。即变化心.及发业通果心。此中且据第二通果心故言唯是意识。若据二通亦在五识 问如何得知二通名通果心 答如婆沙九十五云。此中五识相应慧有三。一善。二染。三无覆无记。善者谓唯生得善。染污者谓唯修所断贪.嗔.痴相应。无覆无记者谓异熟生。亦有少分威仪路.工巧处.及通果心俱生(已上论文)若威仪路心唯意识者。据起威仪心说。若威仪路加行不但在意。亦通四识缘四境故。以声非威仪故不缘声。故一百二十六云。眼.鼻.舌.身四识。是威仪路加行非起威仪路。意识是威仪路加行。亦是起威仪路(已上论文) 若工巧处心唯意识者。据起工巧处心说。若工巧处加行不但在意识。亦通五识缘五境故。故婆沙云。眼等五识是工巧处加行非起工巧处。意识是工巧处加行。亦起工巧处(已上论文)

若通果心加行。唯是定心意识不通五识。故论不说。有余师说有二无记所引意识。是彼威仪.工巧类故。能具足缘十二处境。婆沙亦有此说。泛明诸威仪路心略有三种。一起威仪路心。唯是意识。二缘威仪路心。通四识.及意识。三似威仪路心。即通六识。如泛尔缘外色.声等。若言威仪路心唯意识者。据起威仪路心说。若威仪加行不但意识亦通四识者。据缘威仪路心说。若言威仪路心通缘十二处者。据似威仪路心说。泛明工巧处略有三种。一起工巧处心。唯意识。二缘工巧处心。通五识.及意识。三似工巧处心。亦通六识。如泛尔缘外色.声等。若言工巧处心唯意识者。据起工巧处心说。若言工巧加行不但意识亦通五识者。据缘工巧处心说。若言工巧处心通缘十二处者。据似工巧处心说 问云何名威仪路心 解云行.住.坐.卧名威仪。以长.短等表色为性。路以色.香.味.触为体。是威仪所依名路。威仪之路。依主释也。威仪路之心名威仪路心。依主释也。若作此解眼识是威仪路加行缘威仪。缘威仪路少分。鼻.舌.身三识是威仪路加行。各缘威仪路少分名威仪路心。意识是威仪路加行.及缘威仪。缘威仪路能起威仪路。名威仪路心 又解路即威仪名威仪路。持业释。以色.香.味.触为体。故婆沙云。威仪路者。谓色.香.味.触四处为体(已上论文) 以四威仪不离四境故。以四境为体。心所依托名路。若作此解。四识各缘威仪路少分。名威仪路心。余如前解。问云何名工巧处心 解云工巧处有二。一身工巧处。二语工巧处。身工巧处者刻镂等名身工巧。以色业为体。处以色.香.味.触为体。语工巧处者歌咏等名语工巧。以声为体。处以五境为体。是工巧所依托处名工巧处。工巧之处。依主释也。工巧处之心名工巧处心。依主释也。若作此解。眼识此是身工巧处加行。缘身工巧缘工巧处少分名工巧处心。鼻.舌.身.识是身工巧处加行。各缘身工巧处少分名工巧处心。耳识是语工巧处加行。缘语工巧缘语工巧处少分名工巧处心。眼等四识是语工巧处加行。各缘语工巧处少分名语工巧处心。意识是工巧处加行。能起工巧处缘工巧处名工巧处心 又解处即是工巧名工巧处。持业释也。若身工巧处以四境为体。以身工巧起时不离四境故以四境为体。若语工巧以五境为体。以语工巧起时不离五境故。以五境为体。是心所缘托名处。故婆沙云。工巧处者谓色.声.香.味.触五境为体。若作此解四识.五识。各缘工巧处少分名工巧处心。余如前释

如是二十至自色二心者。此下第二明相生。此即欲界八心相生

次说色界至自界二心者。此明色界六心相生

次说无色至谓自界四者。此明无色界四心相生 问身在下地能起上界生得善心不 解云准前所引正理论文。定不能起。自古诸德皆云能起。如无学人。身在欲界退起无色界惑。从何心起。既无烦恼非染心生。彼无威仪.工巧.通果三无记心。异熟生心无起异地。以此故知非无记心生。亦不可说善心能生。唯退分定能生烦恼。得无学时不成就故。余住等三不能生惑。不起上界生得善退更起何心。以此故知。身在下地能起上地生得善心。退起烦恼 又云。身在欲界起天眼通。从天眼通却入定时。若无生得善心。便不能生加行善心。以诸论说除变化心。不许余无覆无记心生加行善心。若不许起上地生得善者。天眼体是无覆无记。云何能生加行善心。以此准知。身在下界起上界生得善心 今解不然。身在下地不能起上生得善心。如无学退。虽无退分定。婆沙.正理两论意说。许住分定亦能生烦恼。古德不悟住分能生。所以种种穿凿。又从天眼通后亦能生加行善心。以天眼通即是通果心故。若言变化心狭。若言通果心即宽。唯翻作变化心不言通果者。译家谬耳。古德不悟二通是通果心摄。所以致斯谬解

次说无漏至及学无学者。此明二无漏心相生。必从学心生无学心故。学心生无学心。必无从无学心退起学心。故无无学心生学心

复有何缘至生加行善者。此下释妨问何故加行生三无记非彼生加行

势力劣故至可能生彼者。答。异熟生心势力劣故。非作功用所引发故。乐作功用引发工巧威仪转故。所以此三不能顺起加行善心。出心不由功用转故。所以从加行无间能生彼三

若尔染污至不相顺故者。难。若尔染污无间不应生加行善。染着境界不相顺故

虽尔厌倦至容起加行者。答。虽不相顺。厌倦烦恼数现行。为欲了知起过失境。烦恼无间容起加行

欲界生得至引生彼心者。欲界散地散生得强以明利故。从二无漏色界加行无间而起。非胜功用所引发故。不能从此生彼三心。影知色.无色界是定地故。散生得劣。此以昧劣故非学无学.他界加行。无间而起。非作功用所引发故。不能从此引生彼心

又欲生得至无间而起者。还显欲界生得明利。可从色染无间而生能防上定。色界生得不明利故而无此能

作意有三至相应作意者。此下第三约异门相生 就中。一明三作意入出圣道。二明无学九地出心。三明四慧入出圣道 此下明三作意。就中。一明三作意。二叙异说 此即明三作意。作意用强偏标作意。非无受等。假相观中。胜解亦强故标胜解。共相作意理实亦通有漏.无漏。此中既明圣道出入。明三作意皆是有漏。不净.无量.胜处.遍处唯是假想。解脱之中通其假.实。言有色解脱。标前三解脱。唯假想故。无色解脱通于假.实故言有色 问如婆沙十一明胜解作意中。但言解脱。何故不言有色 解云婆沙云解脱者。是解脱中假想解脱。不言解脱皆是假想 或可。婆沙所云解脱。即是此论有色解脱 问婆沙胜解作意中。亦说持息念。此论何故不说。又此论下文说持息念是真实作意。故下论言。色余师说。息出极远。乃至风轮。或吠岚婆。此不应理。此念真实作意俱故。论既不同。如何会释 解云持息念有二。一假相谓加行。二真实谓根本。此论据根本。婆沙据加行。各据一义。并不相违 又解论意各别。此论加行根本皆是真实。婆沙及此论余师。加行通假。根本是实

如是三种至修念等觉分者。此下第二叙异说。总有三师。此即初说。三入.三出。若说三入。便顺经言不净观俱行。修念等无漏觉分。此中俱声显无间义。前后俱也。此文且证胜解作意能入圣道。若于见道唯共相入。通三种出。若于修道.无学道中通三入.三出

有余师说至修念等觉分者。此即第二异说。一入三出。通前引经。言俱行者。展转远俱非无间俱也

有余复言至共相作意者。此下第三异说共入.共出

若尔有依至加行道故者。论主破第三师唯共相出。未至等三近故容起欲界共相 问婆沙十一还难此师。何故但言未至一地不言三耶 解云俱舍师应言唯依未至。而言三地者且纵许三。此即以三同一。若作此解非但顺婆沙。亦顺罗汉出心唯依未至起欲界心 问如婆沙七十二。第一说。欲界与未至定无间相生。第二说。欲界与未至.初定无间相生。第三说。欲界与未至.初定.中间定无间相生。第四说。欲界与未至.初定.中间定.及二定无间相生。虽有四说。婆沙评家取第二师。若言但依未至定出见道。及依未至出无学心无间能生欲界心者。即与婆沙评家相违 解云见道.无学道初出异地心难故。所以但依未至能起欲心。邻次起故。若依余位。依初静虑亦能无间起欲界心。故与评家亦不相违 又解以三同一如前解。然是婆沙四说之中第一师义。非是评家 问婆沙评家。以二地心入欲界心者为正。何故出见道心中。即以未至一地为难 解云婆沙正义实。二地为正。言未至者。且以余师为难。俱舍非以婆沙评家为量。不须会释 又解婆沙应言依未至等三地。但言未至举初显后。此即以一同三。是婆沙四说之中第三师义 问何故俱舍。出见道心。即言未至等三地能生欲心。出无学心。但言未至能生欲心 解云见道出心猛利故。三地心能入欲界。无学出心以止息故。故唯未至能入欲心

问若婆沙评家。以二地心生欲心者为正。何故出见道心中。即以三地不生义为难 解云婆沙正义实二地为正。言三地者且以余师为难 又解一地.三地论意各别。一地当婆沙第一师。三地当婆沙第三师。问答释妨。如前可知。若依第二.第三.第四。远故非能起欲共相。如是共相作意。若是定地即是决择分收。得圣果已无容起彼决择分善。若非定地欲界所收。依二定等既不能起欲界共相。理即起余二种作意。虽于彼地过去曾修共相作意殊胜善根。经生舍故今生起者决择分收 问于彼地中何不能成暖前诸位共相作意 解云今生入圣。此身唯起暖等入圣。不起前位共相作意。设有起者加行摄故亦不能起

若谓有别至引彼现前者。牒救。汝若言决择位中间。得修同类三种共相观。系属彼非别缘谛。不名决择分。彼位修故是曾得收。是共相观引起现前

同类推荐
  • 此事难知

    此事难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传授经戒仪注诀

    传授经戒仪注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大法鼓经卷上

    大法鼓经卷上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西方发愿文注

    西方发愿文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梼杌近志

    梼杌近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夜色撩人:娇妻,别惹火

    夜色撩人:娇妻,别惹火

    【甜文,不虐,放心入坑】初次见面,两人都带着面具,都没有看清对方的脸。再次见面,他身穿一身白色衬衫,她带着一副黑色大眼镜,一副唯唯诺诺,胆小怕事的样子,但是他还是捕捉到了她眼底的狡黠。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原来会这么幸福。
  • The Japanese Twins

    The Japanese Twin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净化心灵的童话故事(阅读故事享受快乐丛书)

    净化心灵的童话故事(阅读故事享受快乐丛书)

    《阅读故事享受快乐丛书:净化心灵的童话故事》用平实生动、明白浅近的语言阐发深刻的生活道理,给孩子的成长以启迪。让他们尽早地感悟世界、用自己的眼光观察世界,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健康成长。相信这些饱含智慧的故事足以影响他们的一生。
  • 生活在哪个朝代最郁闷

    生活在哪个朝代最郁闷

    历史并不重复,只是押韵而已。历史给我们的教训就是,人们从来都不知道汲取历史的教训。本书是历史学者杨念群的专栏随笔结集。书名虽为“生活在哪个朝代最郁闷”,作者之意并不在讨论历朝历代之得失,而是由历史延宕开去,杂议藏匿于史书中的历史暗面,以及耳闻目睹之当下种种怪现状。
  • 佛说四品法门经

    佛说四品法门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力绝神途

    力绝神途

    神秘女子,崖洞托孤,少年昊天一身洪荒之力,只身闯荡大千世界,揭秘身世的同时,一步步打开一个全新的世界。
  • 重回羽山

    重回羽山

    莫名其妙地开了大殿地门?莫名奇妙地捡了一个金轮盘?莫名其妙地残血在人家后院被捡?还没等说句“好人一生平安”又莫名其妙被“好人”打包卖了?买主是谁?喏——癞蛤蟆都比他眉清目秀......
  • 废弃狼妃

    废弃狼妃

    (一对一,小喜的第三个文!)她,本是一只雪山上的狼,懦弱的狼。魂断于猎人的枪下,穿越时空,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她是王妃,懦弱的王妃,丫环小妾随便欺负的王妃。王爷丈夫拿她的血去救他心爱的女人。王爷丈夫亲手打掉了她的孩子。面对王爷丈夫一次又一次的折磨,她还是走到了最后。多年后她又出现在了王爷面前,可是她已经不是从前的她了。自己的文文【肥婆皇后】连载文小喜的读者QQ群:104841161★☆★☆★☆强力推荐的文文【入戏】强力推荐的文文【黯殇】自己的完结文文【无爱侧福晋】亲亲雪雪的文文【弃妃的怒放】亲亲自恋的文文【王爷奴家有了】亲亲老沙的文文【第二十房男妾】★☆★☆★☆******喜欢的亲请收藏,投票,谢谢~******
  • “霸王行动”诺曼底登陆战役(下)

    “霸王行动”诺曼底登陆战役(下)

    已经被战局搞得晕头转向的希特勒又赶紧下达“从加来开往诺曼底的装甲兵和步兵立即停止前进”的命令,这样,配有重型装备和久经沙场的德国第15集团军依然留在了加来。希特勒的决定在关键时刻救了盟军,如果第15集团军进入诺曼底战场,其后果是难以想象的。
  • 狂人日记:鲁迅小说全集

    狂人日记:鲁迅小说全集

    鲁迅先后出版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三部小说集,本书收录了这三部小说集的全部篇幅。鲁迅的小说数量不多,却成就显著。小说具有“忧愤深广”的特点,善于从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高度,从现实与历史血肉相连的深度来认识、分析、发掘问题的内在本质,铸造典型的艺术形象,其小说也因此具有了极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