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79800000119

第119章

通依五地至息无有.故者。释五地。依地门。下三近分.中间.欲界。此念唯与舍相应故不在根本。欲界苦.乐能顺引寻。此念治寻故不俱起。三受明义。苦即摄忧。乐即摄喜。色界喜.乐能违专注出入息境。此念唯于出入息境。专注故成。亦由此相违故不俱起。有说.根本下三定中亦有舍受更加三种。彼说依八地。此非正义。第四定等已上诸定现在前时。息无有.故。虽有舍受非起此观。故但依五。或说依八

此定缘风者。释颂缘风。所缘门也

依欲身起至除北俱卢者。释依欲身。依身门也。又正理云。此念初唯欲界身起。唯人.天趣。除北俱卢(解云既言初唯欲身。明知色界亦通后起与俱舍不同也) 又婆沙云。所依者。唯欲界非色.无色。有余师说。依欲.色界非无色界。然初起时必依欲界。俱舍同前师。正理同后师

通离染得及加行得者。释颂二得。即二得门也。总而言之通二得也。正理破云。唯加行得非离染得。未离染者定由加行现在前故。非离染得地所摄故。已说皆是近分地摄非根本故。又此念唯是胜加行引故。不应说此有离染得 俱舍师救云。灭尽定中云佛无一德非离染得。又离非想第九品染三乘之人。尽智初心修九地中有漏功德。又中间定离染地摄。此等岂非离染得耶

唯与真实作意相应者。释颂实假实门也。此息念观唯与真实作意相应。又正理云。此唯真实作意相应。有说亦通胜解.作意。此论同正理前师。杂心.婆沙同正理后说。此即意各别也 又解前师唯据根本故唯真实。后师亦据加行故通胜解

正法有情至微细法故者。释颂外无。内外门。正法有情方能修习。外道无有。无说者故。非佛.独觉虽不藉教自能觉悟。又彼外道自不能觉微细法故。故不能起。又正理云。此与我执极相违故。彼我执有故此念无

此相圆满至六净者。释第四句。明相差别。此即开章

数谓系心至乃至得定者。释初章。淳熟已去不多用功。任运忆持名不作加行 放舍身心。非全放舍。若未淳熟数修加行谨卓身.心恐心聚故不减十。恐心散。故不增十。从一至十。先从入数。故婆沙云。先数入息后数出息。以生时息入死时息出故。余文可知

随谓系心至念恒随遂者。释第二章。如文可解

有余师说至或吠岚婆者。叙异说 吠岚婆。是铁围山间风。又真谛云。吠岚婆此云恒起。即是运转日.月风也

此不应理至作意俱故者。论主破余师。此念真实作意俱故非是假相。何能远至风轮等耶。以此故知。真实为正 正理论云。经主于此斥彼师言。此念真实作意俱起。不应念息至风轮等。彼言息念根本虽与实作意俱。中间有余胜解作意相应起者。为令真实作意速成故于中间起斯假想。虽尔无有出息念失。为息念加行意乐不歇故 俱舍师云。此念加行亦真实故。诸论中言通假想皆非正义

止谓系念至方名.净者。释后四章。及重颂结。如文可知

息相差别至等流非下缘者。此即第二明息差别相。总有六门

论曰至一分摄故者。此释初句。身心系门。随身系也

此入.出息转至息最后出者。释第二句依身心门。此入出息转依身差别。依心差别。身心有多种。有依此身心不依余身心故。名依身心差别。要具四缘息方得转 一入出息所依身。即是谓要身中 二风道通。所谓口鼻或是九孔 三毛孔开。此上二种即是有诸孔隙。孔隙有二。一风道通。二毛孔开。或风道通是孔。毛孔开是隙 四入出息地粗心现前。即是入出息地心正现前。四中前三显身差别。第四一种显心差别。于此四缘随有所阙息皆不转 生无色界四事皆无故息不转 羯剌蓝等。等取頞部昙.闭尸.键南。于此四位虽有一事粗心现前。阙余三事。息皆不转。故婆沙云。问何故羯剌蓝位息不转耶。答彼稀薄故。若息转者彼应流动。问何故頞部昙.闭尸.键南诸根未满未熟位息不转耶。答彼身尔时风道未通。毛孔未开。若息转者身应散坏。然在卵[穀-禾+卵]及母胎中。从羯剌蓝乃至诸根未满未熟。尔时未有息所依身。风道未通。毛孔未开。唯有息地粗心现前。虽有一事而阙三事故息不转。准婆沙文故知钵罗奢佉位诸根满.熟具四事也。又婆沙云。问于胎.卵中至何分位入出息转。答具色根六处满位息风方转。又以此证故知至钵罗奢佉具四事也 入无心定息不转者。身在欲界.及初.二.三地入二无心定。虽有前三。阙粗心故息亦不转。故婆沙云。若入出息但依身转不依心转。则在无想定.灭尽定位入出息亦应转。彼有入出息所依身。风道亦通。毛孔亦开。唯无入出息地粗心现前。以无心故。虽有三事而阙一事故息不转 第四定息不转者。谓身在欲界.及初.二.三地入第四定。虽有前二而阙后二息亦不转。故婆沙云。如是若在下地入第四静虑。唯有息所依身及风道通。然毛孔不开。亦无息地粗心现前。虽有二事而阙二事故息不转 又婆沙云。问何故在第四静虑息不转耶。答彼心细故。谓入出息依粗心转。第四静虑以上诸地。心极微细故息不转(广如彼说)又正理六十云。何缘但入第四静虑身无毛孔。非余定耶。以彼等持极淳厚故。引第四定大种遍身。即由此缘尊者世友说。入彼定身毛孔合 若入世俗第四静虑。身无毛孔其理可然。以彼定能引彼地摄微蜜大种充满身故。若入无漏第四定时。此身如何亦无毛孔。以彼但引随所生地大种现前造无表故 彼无漏定所引大种虽生处摄。而极微蜜与彼相似故无有过 泰法师云。以此文证故知造无漏戒四大。随身大小遍满身中。一具四大造七支戒。随大多小各各别造。道戒既尔定戒亦然 所言等者。等谓等取生第四定。及身在欲.初.二.三定入无色定息皆不转 生第四定息不转者。四事俱无。故婆沙二十三云。问第四静虑亦有风界。以四大种不相离故。何缘生彼无息转耶。答第四静虑虽有风界。而不名为入息.出息。以于彼身不入出故。有说生彼虽有风界。而无前说四种事故不名为息。准此婆沙。故知生彼无四事也 又解生第四定有二。阙二。言有二者。一风道通。既有口鼻能发语言。明知有风道通 又正理六十云。若生彼地身无毛孔。如何生彼能发语言 非发语言要由毛孔。但由颔动亦得发声如机关声岂由毛孔 准彼论文不遮风道通 二入出息地粗心现前。以能起下威仪.通果 言阙二者。一非入出息所依身.彼息不转心微细故 二毛孔不开。纵起散心毛孔亦闭。身蜜合故 婆沙有说。无四事者非是正义 言身在欲.初.二.三定入无色定息不转者。虽有前三事阙后一事粗心现前 出第四定等及初生时息最先入。入第四定等及后死时息最后出

息有情数摄有情身分故.者。释颂情数。即第三情.非情门也。有情身分故唯有情数。故正理云。此入.出息有情数收。无觉身中息无有故。是虽从外来。而系属内义

非有执受与根相离故者。释非执受。即第四执受.非执受门。由离根故非有执受。故正理云。此入出息非有执受。以息阙减执受相故。身中虽有有执受风。而此息风唯无执受

是等流性至无如是故者。释颂等流即是第五等流门。同类因生故是等流性 非所长养。身肥大时息损减故。身瘦少时息增长故 非异熟生。断已后时更相续故。余异熟色无有断已更相续故。故正理云。身中虽有长养异熟风。而此息风唯是等流性

唯自上地至通果心境故.者。释非下缘。即是第六观心缘息门。此显息观在自.上地不在下地。生下地时无上息故。生上地时下地余心不成就故。虽起下地威仪.通果。而此二心非息观摄。又泰法师解云。若生初定唯起欲界通果心。然通果心唯缘自地所变化事。息随身系初定摄故。非下欲界通果心境。生二.三.四地起下地通果心。类同此释。若生二定以上起初定威仪心发上地威仪业。其威仪表业随初定系。息虽依初定转。然随身上地系故。非下地威仪心所缘。以威仪心唯缘自地身表业故亦不缘上息 说从威仪心后展转缘十二处者。唯缘自地不缘上地。又正理六十云。唯自上地心之所观非下地心所缘境故。谓生欲界起欲界心。彼欲界身欲界息依欲界心转。即彼心所观。若生欲界起初定心。彼欲界身欲界息依初定心转。即彼心所观起二.三定心。皆准前应说。生初静虑起三地心。生二生三起二起自。准生欲界如理应说。若生上地起下地心。彼上地身上地息依下地心转。非彼心所观。如是欲界息四地心所观。初.二.三定息如其次第为三.二地自地心所观。有息地四。无息地五。依有息地起无息地心。息必不转。依无息地起有息地心。息亦不转。依有息地起有息地心随其所应有入出息转

同类推荐
  • 经验丹方汇编

    经验丹方汇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HE OATH

    THE OATH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庚道集

    庚道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增集续传灯录

    增集续传灯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续指月录

    续指月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妖兮人兮

    妖兮人兮

    仗剑乱世之秋,背负血海深仇,袖手江山如画都以为爱只是权力的工具,最终却追悔莫及妖兮,人兮,若吾之所爱兮,何顾其多!
  • 世界军事百科之现代陆战

    世界军事百科之现代陆战

    军事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强大和稳定的象征,在国家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军事知识,是我们每一个人光荣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进行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
  • 爱我请别放手

    爱我请别放手

    一段情需要多长时间的等待才能明了,一份爱要忍受多少煎熬才能成熟,无依无靠的留守儿童,冒然走出大山,来到这钢筋的丛林,难道就是为了那份难以舍弃的执念?
  • 身影

    身影

    张硕正对着镜子秀自己腹肌两侧的人鱼纹。他抬头看了看挂在墙上的钟表,六点一刻。还有五分钟,王蕊就该来了。她总是背着那个粉色的耐克运动包,很准时地出现在健身房门口。还有,她总是会对着自己微微一笑,笑出了两个尖尖的小虎牙,和一个乖巧的小酒窝。张硕已经完全被王蕊所迷倒。说实话,张硕练得这么辛苦,有一大半原因是想让王蕊多看他两眼。他想,身为健美操教练的王蕊,应该也喜欢健美的小伙儿。时间到了,可张硕没看到王蕊,却看到了罗维。窝在前台里的黄小佳马上放下手机,赔着一脸笑容说:“罗哥来了又上班的时候玩手机。”黄小佳说:“没有,以前的一个同学。”
  • 水浒系列之行者武松

    水浒系列之行者武松

    一身虎胆、武艺高超、急侠好义、刚猛不屈、敢作敢当、嫉恶如仇!这是人们对武松这个文学形象的普遍看法或期待。本书在武松这个人物形象的构划上,又有新特点、新发现、新突破,以期使得武松这个人物不仅是历史的、文学的,更具有现实的、平民偶像的寓义。
  • 凤十娘

    凤十娘

    沈子墨,他是乡下靠着打猎种田为生的普通汉子,他是纵横沙场十多年卸甲归田的上将军,他是二十年前被覆灭的前朝皇太子,他是我的表哥,是我定下娃娃亲的相公。“琳琳,我和你一起去人间界吧,不然我放心不下。”已经长成的男子依旧笑得温和,眼中的爱恋已经变成了浓浓的深情,“我说了要一直在一起的。”【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领袖判断力

    领袖判断力

    判断力是一个人诸多能力的综合体:①感知能力;②记忆;⑥思想;④警觉;⑤演绎;⑥预知;⑦推理;⑧判断。它展现了一个人长期所形成的习惯性的常识判断。开发判断力的必备条件包括①认清局势的本领;②专注的能力;④敏锐的感知能力;④推理能力的练习;⑤估测能力;⑥冷静的头脑;⑦自制力,等等。一旦培养出这些特质,人就能够获得高度敏锐的悟性和实用的判断力,就能够洞悉事物的本质,并以恰当的方式处理问题。
  • 待尔海棠花落

    待尔海棠花落

    (《何故惊风华》前传)初见,他是翩翩公子,她是桃花树下的小丫头,他说,把手给我。未谋,他是东宫太子,步步为营,她是深宅嫡女,亦步步为营,他登上了皇位,她化为了黄土。不识,他谁也不信,捧着她的枯骨,为她建起世外桃源,却将整个后宫变成人间炼狱,她却来到了她身边,亦成了他的后宫。这三次回眸已是一生,他心已枯萎,她白发三千……
  • 大话西游之无敌唐僧

    大话西游之无敌唐僧

    青年唐三曾,穿越成唐三藏。携无敌系统,开始了祸害三界的旅程!…王母‘‘三藏哥哥人家这里有好东西呦’‘不错,是有好东西!’本书内容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叶思芬说金瓶梅(第3辑)

    叶思芬说金瓶梅(第3辑)

    《金瓶梅》对世情的揭露,对人性的描绘,比它的情色描写更具冲击力与持久性。在解读者叶思芬的眼中,这不是一部人们惯常认为的“淫书”“禁书”,而是一部从普通人的视角出发,描写日常生活的书,写的是柴米夫妻的衣食住行、爱恨情愁、贪嗔痴慢、生离死别。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明朝中后期运河沿岸一个有钱人家的日常生活;看到潘金莲如何挣扎谋求一个更好地未来;看到西门庆在官场、商场乃至欢场的应对进退;看到那个时代的官员、商人、妓女与尼姑的生活点滴,以及这样的日常中,人的可笑、人的可怕,还有人的可悯;看到数千年来从未改变过的世道与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