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74700000005

第5章

释曰受领纳随触者。释受蕴也。受能领纳随顺触因。故名为受。此随触言。为显因义。因即是触。能生受故。触顺于受。故名为随。受能领纳随顺触因。名领纳随触 问何故受能领触。答受从触生。行相似触。领似触边。说受能领。如世间说子能领父。子之媚好。皆似于父。故名为领 余心所法。唯领前境。不能领触。名境界受。唯受一个。偏能领触。名自性受 又解。此随触声为显前境。随顺触境故。名随触受能领纳 余心所法。虽俱领境。唯受偏强。以自性是受故。独得受名。如有十人同一处坐。一人是贼。傍忽有一人。叫唤呼贼。十人虽复俱闻贼声。实是贼者。领则偏强。心心所法。虽同领境。实是受者。领亦偏强。故独名受。此有三种。谓苦乐舍 想取像为体者。明想蕴。想能执取苦乐怨亲男女等像。故名想蕴 四余名行蕴者。明行蕴也.四者谓色受想识。除四蕴外。诸余心所。有四十四。及十四不相应。此五十八法。是四蕴余。总名行蕴 造作迁流。二义名行。据此义边。色等五蕴。俱合名行谓由行蕴摄法多故。偏得行名。如是受等三及无表无为名法处法界者。立处界门。受等三者等取想行。名三也。并无表成四。及三种无为成七。此等七法。十二处中。名为法处。十八界中名为法界。

从此已下。第三明识蕴。于中有二。一明识蕴。二释妨。且初第一明识蕴者。颂曰。

识谓各了别  此即名意处

及七界应知  六识转为意

释曰识谓各了别者。明识蕴也。了别名识。此有六种。了别不同。故名为各。谓初眼识了色。乃至意识了法 此即名意处及七界者。立处界门。此识蕴于十二处中。即名意处。于十八界门。名七心界。于六识外。更加意界。名七心界 应知六识转为意者。明有意界。应知六识转谢过去。能与后识。为所依边。名为意界。故知六识。居现在世名识。在过去名意。

次下释妨。于中有二。一别立意界妨。二十八界不成妨。且初第一。别立意界妨者。论云。若尔六识。即是意界。异此说何。复为意界。颂曰。

由即六识身  无间灭为意

释曰身者体也。此六识身。初谢过去。名无间灭。谓于中间。无间隔故。即此六识。无间灭已。为后识依。即名意界意者。所依义故。过去识得名为意。由与现识为所依故 从此第二。十八界不成妨者。难前问起。论云。若尔实界。应唯十二。或应十七。六识与意更相摄故。何缘得立十八界耶。颂曰。

成第六依故  十八界应知

释曰成第六依故者。立意界所由也。眼等五识。各有别依。谓眼等五根 第六意识。无别所依。为成此依故立意界。十八界应知者。结成十八界也。既立意界。由此六识各有所依。成十八界。所依能依境界各六故。成十八界。所依六者。谓眼等六根。能依六者。谓眼等六识。境界六者。谓色等六境。

从此第二。明总摄者。颂曰。

总摄一切法  由一蕴处界

摄自性非余  以离他性故

释曰。总摄一切法由一蕴处界者。正明相摄。摄一切法。由一色蕴。由一意处。由一法界。所以者何。且一切法不过五位。一色。二心。三心所。四心不相应。五无为法。一切色法。一色蕴摄尽。一切心法。一意处摄尽。一切心所及不相应。并无为法。一法界摄尽 故举此三。摄法总尽 摄自性非余以离他性故者。明摄分齐。前言摄者。唯摄自性。不摄他性。故云非余。法与他性。恒相离故。故不相摄。自性摄者。色唯摄色。心唯摄心。且如眼处眼界及苦集谛。是色蕴摄同色性故。不摄意处意界。及灭谛等。非色性故。

从此大文第三。明数开合。于中有二。一明数合。二明数开。且初第一。明数合者。论云。眼耳鼻三处。各有二。何缘界体。非二十一。颂曰。

类境识同故  虽二界体一

释曰。类同者同眼自性故境同者。同以色为境故。识同者。同与眼识为所依故。由此眼界。虽二立一。耳鼻亦应如是分别。

其次第二。明数开者。论云。若尔何缘。生依二处。颂曰。

然为令端严  眼等各生二

释曰然为令端严者。论有二解 第一师解。为所依身相端严故。界体虽一。而两处生。若眼耳根。处唯生一。鼻无二穴。身不端严。此释不然。论主破云。若本来尔。谁言丑陋。又猫鸱等。有何端严 第二正解。为所发识明了端严。现见世间。闭一目等。了别色等。便不分明。是故三根。各生二处。

从此大文。第二别释名义。于中有六。一释三法名。二教起因。三蕴废立。四名次第。五名废立六摄异名 初第一释三法名者。论云。已说诸蕴乃处界摄。当说其义。此蕴处界。别义何云。颂曰。

聚生门种族  是蕴处界义

释曰初句释义。次句结成。聚谓积聚。即是蕴义。故经言。诸所有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劣。若胜。若近。若远。如是一切略为一聚。说名色蕴 此经意者。义有五门 第一三世门。谓无常已灭名过去。若未已生名未来。已生未谢名现在 第二内外门。自身名内。所余他身非情名外。或约十二处。辨眼等五根名内色等五境名外 第三粗细门。色有三种。一有见有对。谓色境也。二无见有对。谓眼等五根。声香味触也。三无见无对。谓无表色也。此三色中。有对名粗。无对名细。或相待立。如无见有对色。望有见有对色。名细。望无见无对色。名粗 第四劣胜门。染污名劣。不染名胜(色十一中。眼等五根。香味触八。是无记性。色声两种。通三性。无表唯善恶。于三性中。善无记名不染。恶名染污也) 第五远近门。去来名远。现在名近。如色蕴中有此五门。乃至识蕴亦有五门。应知亦然。唯粗细一门。与色蕴有别。谓眼等五识。相应四蕴。依五根名粗。第六意识。相应四蕴。唯依意根名细。或约地辨。谓九地中。下地名粗。上地名细 生门者。是处义也。谓六根六境。是心心所。生长门处。由六识生必托根境方能起故。论云。是能生长彼作用义(依萨婆多宗。法体先有。不可言生。但生其用耳) 言种族者。是界义。论有两释。一解族者。谓种族也。是生本义。谓十八界。为同类因。各生自类等流果故。是法生本。如一山中有多铜铁金银等族。说名多界。如是一身。或一相续有十八类诸法种族。名十八界。解云。金银等族。是金银等矿。言一身者。一有情身。一相续者。一法相续。此一身一相续。合前喻中如一山中也。问若尔无为。应不名界。谓无为法。非同类因。不成生本故。答心心所法。生之本故 谓心心所缘无为法生。虽不为因而得为境。是心心所生之本故 有说界声。表种类义。谓十八法。种类自性。各别不同。名十八界。此师解意。族谓族类。谓十八法。各各别也。如崔卢等姓。各各不同。萨婆多宗。三科俱实。若依经部。蕴处是假。唯界是实。若依论主。唯蕴是假。余二并实。

从此第二。明教起因。论云。何故世尊。于所知境。由蕴等门。作三种说。颂曰。

愚根乐三故  说蕴处界三

释曰。所化有情。有三品故。世尊为说蕴等三门。愚有三者。或愚心所。总执为我。为说五蕴。以五蕴中。一蕴是色。一蕴是心。分心所法。为受想行三蕴。故说五蕴。能破彼执 或唯愚色。总执为我。为说十二处。以十二处中。十处是色。唯意法。非色。故说处门。能破彼执 或愚色心。总执为我。为说十八界。以十八界广说色心。十界是色余八是心。故说界门。能破彼执 根亦三者。谓上中下根。上根聪利。说略便解。为开五蕴。中根稍迟。说处方解。下根最钝。要须广说。故为谈界 乐亦三者。为乐略中及广文故。如其次第。说蕴等三。

从此第三。明蕴废立。就中有二。一正明蕴废立。二明蕴不摄无为。且初正明废立者。论云。何缘世尊说余心所。总置行蕴。分别受想。为二蕴耶(心所。有四十六。唯除受想。余四十四入行蕴摄。名余心所)颂曰。

诤根生死因  及次第因故

于诸心所法  受想别为蕴

释曰初之两句。正举三因。后之两句结成别蕴。言三因者 第一诤根因。诤根有二。谓著诸欲。及著诸见。此二受想。如其次第。为最胜因。味受力故贪著诸欲。倒想力故。贪著诸见。解云。诸欲者是五妙境也。诸见者是身见等五也。诸欲贪及诸见体是烦恼。烦恼名诤即诤名根。受想二法。与诤根为因。诤根之因。依主释也 第二生死因者。由贪著受起倒想故。生死轮回故。受与想为生死因。生死之因。依主释也 第三明次第因者。邻次当辨 由上三因。于心所法。应知别立受想为蕴。

从此第二明无为非蕴者。论云何故无为说在处界非蕴摄耶。颂曰。

蕴不摄无为  义不相应故

释曰初句正标。次句释成。义不相应。论有三解 第一解云。三无为法。与色等义不相应故。谓体非色。乃至非识 无为体非色。与色义不相应。乃至体非识。与识义不相应。故非蕴摄。问无为既非五蕴。何不立为第六蕴耶。答亦不可说为第六蕴。彼与蕴义不相应故。聚义是蕴 无为非聚义。义不相应。不可立蕴 第二解云。又言取蕴。为显染依。染净二依。蕴言所显 无为于此二义都无。义不相应。故不立蕴。取蕴有漏。故显染依。无漏五蕴。便是净依。故但言蕴。便通染净 第三解云。有说如瓶破非瓶。如是蕴息应非蕴。解云。谓瓶破非瓶。不是瓶摄。蕴息是无为。无为非蕴摄。此第三释。论主破云。彼于处界。例应成失。解云。此意者。蕴息是无为。无为非蕴摄。处界息处是无为。亦可无为非处界。故将处界为例。彼第三解成过失也。

从此第四。明名次第者。就中分二。第一蕴次第。第二处界次第 且初第一蕴次第者。论云如是。已说诸蕴废立。当说次第。颂曰。

随粗染器等  界别次第立

同类推荐
  • The Black Robe

    The Black Rob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前七国志

    前七国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Murat

    Mura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题晖师影堂

    题晖师影堂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西河词话

    西河词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清穿之四福晋的修行日常

    清穿之四福晋的修行日常

    容曦愕然地望着正盘膝而坐,赤着上身,吞吐月华的四阿哥,大脑果断下线。这是什么套路?时空拐了弯,历史错乱了!容曦穿越大清朝,却悲催地发现这不是她熟悉的大清朝。人人可修行,飞天遁地,白日飞升,长生可期。太子?储君?皇位?谁在乎?连康熙都在闭关修炼……这样的大清,她要怎么活?在线等,十万火急!
  • 乌江霸王录

    乌江霸王录

    天道茫茫,人道渺渺,鬼道惶惶,魑魅魍魉伏地行,漫天仙神孰长生?掸开繁帙谒真言,无道无佛无有运。……捡到的一具尸体居然学自己说人话? 一场陡临的大雾让灵药林果化作雾兽的心脏和眼睛? 漫步瑶池,十步之内,一花一世界? 这个时间如此神异,当然要登上绝顶一览无遗,且看一介凡尘微末小子,如何终成天河恶霸传说,一句诗号,万界流传。
  • 梦想家园

    梦想家园

    《梦想家园》是自己对生命的体验,是心灵的记录。以真挚坦诚的心灵和清新细腻的笔触关注社会生活,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不断探求生命的价值与真谛之所在。
  • 诡文奇谭

    诡文奇谭

    午夜,一个红衣小女孩在屋里徘徊,嘴里不断念叨:“死,进屋者死……”
  • 魔魇1末世之痕

    魔魇1末世之痕

    多年前,负责调查超自然事件的“孤烟计划”研究组在沙漠遭遇到非人为的组织性袭击,最终全军覆没、埋尸荒原。两年后,某陆地作战部队在沙漠盆地也遭遇到了超自然生物的袭击,同样命失黄沙。韩飞是普通中学高三学子,高考后被罗伊·韦伯斯特坑蒙拐骗进入了猎魔师培训学院(Devil-HunterTrainingCollege)。在这所学院里,他发现了人类科学无法解释的能力——神谕。学院里的每一个人都至少掌握一种神谕,但身为最强猎魔师之子的韩飞却难以掌握攻击型神谕,最终进修信息型神谕“视听”。不久,学院收到一份报告,内陆沙漠存在上古魔类,学院派出由卡洛·韦伯斯特、高桥浩、高桥樱子和韩飞组成的四人小组前往该沙漠进行魔类调查。与此同时,世界各地的猎魔师都收到相同的报告,不约而同地前往沙漠进行猎魔任务,以提升自己的猎魔等级。后来众人遇到上古魔类的制造者,在沙漠中与饕餮搏杀。众人败北而逃后,猎魔学院的院长亲自上阵,解决了魔类制造者。但随即而来的是成群的上古四凶,猎魔师抵挡不住,魔兽东侵,生灵涂炭……
  • 当代北京什刹海史话

    当代北京什刹海史话

    本书从历史到现实,对什刹海的发展变迁作了描述,包括什刹海三海的形成与北京城的联系;什刹三海的秀美景色、人文内涵;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对什刹海进行清理、整顿的过程;改革开放后,北京市政府为推广什刹海景区所做的大量工作。并对什刹海在21世纪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 国师请下轿

    国师请下轿

    (齁甜,双洁,双强,双宠,双黑)本文原名《公主在上,国师请下轿》,同名漫画已上线。 朔方王朝九皇子萧怜,号云极,女扮男装位至储君,乃京城的纨绔之首,旁人口中的九爷,眼中的祖宗,心中的阎王。这一世,她只想带着府中的成群妻妾,过着杀人放火、欺男霸女的奢侈糜烂生活,顺便将女儿拉扯大。可没想到竟然被那来路不明的妖魔国师给盯上了。抢她也就罢了,还敢抢她的娃!好不容易,祸世妖颜的国师大人终于滚了,东煌帝国却来了一纸国书,“吾皇太华帝君,愿倾国为聘,千里红妆,迎娶朔方王朝九公主为后。”萧怜一手拉着包子,一手捂着微微隆起的肚子,怎么办?要是被那魔头知道她敢怀着他的崽子嫁给他家亲戚,还不把这天下给拆了!
  • 半生佛缘半生尘

    半生佛缘半生尘

    ☆本文参与言情小说吧新人训练营☆四个女人,不同的经历,不同的结局。最终她们走向了各自不同的幸福。如烟思念着刚子,她愿意随他而去,可是佛说,生命不属于自己。瑞瑞的痛苦来源于这个地方,可是这个地方孕育了她。父母大人们把婚礼定在了周日,那也是据说合了八字,算了时辰的,她这两天特别的烦躁,连房门都不想出,她在纠结着,今晚,她一个人喝了啤酒,又偷了爸爸的白酒,她想把自己灌醉冰儿决定把这段感情放下,爱情是有的,轩来过,轰轰烈烈的来了,可是他是偷着来的,这就注定永远不能在阳光下存活,飞蛾扑火,可是冰儿不想了,不愿了,该在心里让他走了,滚远!我美丽的爱情!
  • 逆天腹黑小野妃

    逆天腹黑小野妃

    一日为师,终生为夫。一日为徒,终生为妻。
  • 小白的幽灵侦探

    小白的幽灵侦探

    意外车祸带走了家人的生命,幸存下来的楚羽却获知这次车祸另有隐情,意外引发的意外使楚羽得到了未来幽灵的帮助,这是否能成为楚羽找到真相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