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68100000010

第10章

权,所以别轻重也。凡此重彼轻,千古不易者,常也,常则显然共见其千古不易之重轻;而重者于是乎轻,轻者于是乎重,变也,变则非智之尽,能辨察事情而准,不足以知之。论语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盖同一所学之事,试问何为而学,其志有去道甚远者矣,求禄利声名者是也,故「未可与适道」;道责于身,不使差谬,而观其守道,能不见夺者寡矣,故「未可与立」;虽守道卓然,知常而不知变,由精义未深,所以增益其心知之明使全乎圣智者,未之尽也,故「未可与权。」孟子之辟杨墨也,曰:「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着,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仁义充塞,则率兽食人,人将相食。今人读其书,孰知所谓「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者安在哉!孟子又曰:「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子莫执中,执中为近之,执中无权,犹执一也。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今人读其书,孰知「无权」之故,「举一而废百」之为害至钜哉!孟子道性善,于告子言「以人性为仁义」,则曰「率天下之人而祸仁义」,今人读其书,又孰知性之不可不明,「戕贼人以为仁义」之祸何如哉!老聃、庄周「无欲」之说,及后之释氏所谓「空寂」,能脱然不以形体之养与有形之生死累其小,而独私其所渭「长生久视」,所谓「不生不灭」者,于人物一视而同用其慈,盖合杨、墨之说以为说。由其自私,虽拔一毛可以利天下,不为;由其外形体,溥慈爱,虽摩顶放踵以利天下,为之。宋儒程子、朱子,易老、庄、释氏之所私者而贵理,易彼之外形体者而咎气质;其所谓理,依然「如有物焉宅于心」。于是辨乎理欲之分,谓「不出于理则出于欲,不出于欲则出于理」,虽视人之饥寒号呼,男女哀怨,以至垂死冀生,无非人欲,空指一绝情欲之感者为天理之本然,存之于心。及其应事,幸而偶中,非曲体事情,求如此以安之也;不幸而事情未明,执其意见,方自信天理非人欲,而小之一人受其祸,大之天下国家受其祸,徒以不出于欲,遂莫之或寤也。凡以为「理宅于心」,「不出于欲则出于理」者,未有不以意见为理而祸天下者也。人之患,有私有蔽;私出于情欲,蔽出于心知。无私,仁也;不蔽,智也;非绝情欲以为仁,去心知以为智也。是故圣贤之道,无私而非无欲;老、庄、释氏,无欲而非无私;彼以无欲成其自私者也;此以无私通天下之情,遂天下之欲者也。凡异说皆主于无欲,不求无蔽;重行,不先重知。人见其笃行也,无欲也,故莫不尊信之。圣贤之学,由博学、审问、慎思、明辨而后笃行,则行者,行其人伦日用之不蔽者也,非如彼之舍人伦日用,以无欲为能笃行也。人伦日用,圣人以通天下之情,遂天下之欲,权之而分理不爽,是谓理。宋儒乃曰「人欲所蔽」,故不出于欲,则自信无蔽。古今不乏严气正性、疾恶如雠之人,是其所是,非其所非;执显然共见之重轻,实不知有时权之而重者于是乎轻,轻者于是乎重。其是非轻重一误,天下受其祸而不可救。岂人欲蔽之也哉?自信之理非理也。然则孟子言「执中无权」,至后儒又增一「执理无权」者矣。

问﹕宋儒亦知就事物求理也,特因先人于释氏,转其所指为神识者以指理,故视理「如有物焉」,不徒曰「事物之理」,而曰「理散在事物」。事物之理,必就事物剖析至微而后理得;理散在事物,于是冥心求理,谓「一本万殊」,谓「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实从释氏所云「偏见俱该法界,收摄在一微尘」者比类得之。既冥心求理,以为得其体之一矣;故自信无欲则谓之理,虽意见之偏,亦曰「出于理不出于欲」。徒以理为「如有物焉」,则不以为一理而不可;而事必有理,随事不同,故又言「心具众理,应万事」;心具之而出之,非意见固无可以当此者耳。况众理毕具于心,则一事之来,心出一理应之;易一事焉,又必易一理应之;至百千万亿,莫知纪极。心既毕具,宜可指数;其为一,为不胜指数,必又有说,故云「理一分殊」。然则论语两言「以一贯之」,朱子于语曾子者,释之云:「圣人之心,浑然一理;而泛应曲当,用各不同;曾子于其用处,盖已随事精察而力行之,但未知其体之一耳。」此解亦必失之。二章之本义,可得闻欤?.

曰:「一以贯之」,非言「以一贯之」也。道有下学上达之殊致,学有识其迹与精于道之异趋;「吾道一以贯之」,言上达之道即下学之道也;「予一以贯之」,不曰「予学」,蒙上省文,言精于道,则心之所通,不假于纷然识其迹也。中庸曰:「(中)〔忠〕恕违道不远。」孟子曰:「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盖人能出于己者必忠,施于人者以恕,行事如此,虽有差失,亦少矣。凡未至乎圣人,未可语于仁,未能无憾于礼义,如其才质所及,心知所明,谓之忠恕可也。圣人仁且智,其见之行事,无非仁,无非礼义,忠恕不足以名之,然而非有他也,忠恕至斯而极也。故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而已矣」者,不足之辟,亦无更端之辞。】下学而上达,然后能言此。论语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又曰:「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又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是不废多学而识矣。然闻见不可不广,而务在能明于心。一事豁然,使无余蕴,更一事而亦如是,久之,心知之明,进于圣智,虽未学之事,岂足以穷其智哉!易曰:「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又曰:「智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凡此,皆精于道之谓也。心精于道,全乎圣智,自无弗贯通,非多学而识所能尽;苟徒识其迹,将日逐于多,适见不足。易又曰:「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天下何思何虑!」「同归」,如归于仁至义尽是也;「殊涂」,如事情之各区以别是也;「一致」,如心知之明尽乎圣智是也;「百虑」,如因物而通其则是也。孟子曰:「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约」谓得其至当;又曰:「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约谓修其身。六经、孔、孟之书,语行之约,务在修身而已,语知之约,致其心之明而已;未有空指一而使人知之求之者。致其心之明,自能权度事情,无几微差失,又焉用知一求一哉?

问:论语言「克己复礼为仁」,朱子释之云:「己,谓身之私欲;礼者,天理之节文。」又云:「心之全德,莫非天理,而亦不能不坏于人欲。」盖与其所谓「人生以后此理堕在形气中」者互相发明。老、庄、释氏,无欲而非无私;圣贤之道,无私而非无欲;谓之「私欲」,则圣贤固无之。然如颜子之贤,不可谓其不能胜私欲矣,岂颜子犹坏于私徒邪?况下文之言「为仁由己」何以知「克己」之「己」不与下同?此章之外,亦绝不闻「私欲」而称之曰「己」者。朱子又云:「为仁由己,而非他人所能与。」在「语之而不惰」者,岂容加此赘文以策励之!其失解审矣。然则此章之解,可得闻欤?

曰:克己复礼之为仁,以「己」对「天下」言也。礼者,至当不易之则,故曰,「动容周旋中礼,盛德之至也。」凡意见少偏,德性未纯,皆己与天下阻隔之端;能克己以还其至当不易之则,斯不隔于天下,故曰,「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然又非取决于天下乃断之为仁也,断之为仁,实取决于己,不取决于人,故曰,「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自非圣人,未易语于意见不偏,德性纯粹;至意见不偏,德性纯粹,动皆中礼矣。就一身举之,有视,有听,有言,有动,四者勿使爽失于礼,与「动容周旋中礼」,分安、勉而已。圣人之言,无非使人求其至当以见之行;求其至当,即先务于知也。凡去私不求去蔽,重行不先重知,非圣学也。孟子曰:「执中无权,犹执一也。」权,所以别轻重;谓心之明,至于辨察事情而准,故曰「权」,学至是,一以贯之矣,意见之偏除矣。

问:孟子辟杨、墨,韩退之辟老、释,今子于宋以来儒书之言,多辞而辟之,何也?

曰:言之深入人心者,其祸于人也大而莫之能觉也;苟莫之能觉也,吾不知民受其祸之所终极。彼杨、墨者,当孟子之时,以为圣人贤人者也;老、释者,世以为圣人所不及者也;论其人,彼各行所知,卓乎同于躬行君子,是以天下尊而信之。而孟子、韩子不能已于与辨,为其言入人心深,祸于人大也。岂寻常一名一物之讹舛比哉!孟子答公孙丑问「知言」曰:「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生于其心,害于其政;发于其政,害于其事。圣人复起,必从吾言矣。」答公都子问「外人皆称夫子好辩」曰:「邪说者不得作。作于其心,害于其事;作于其事,害于其政。圣人复起,不易吾言矣。」孟子两言「圣人复起」,诚见夫诐辞邪说之深入人心,必害于事,害于政,天下被其祸而莫之能觉也。使不然,则杨、墨、告子其人,彼各行所知,固卓乎同于躬行君子,天下尊而信之,孟子胡以恶之哉?杨朱哭衢途,彼且悲求诸外者歧而又歧;墨翟之叹染丝,彼且悲人之受染,失其本性。老、释之学,则皆贵于「抱一」,贵于「无欲」;宋以来儒者,盖以理(之说)〔说之〕。其辨乎理欲,犹之执中无权;举凡饥寒愁怨,饮食男女、常情隐曲之感,则名之曰「人欲」,故终其身见欲之难制;其所谓「存理」,空有理之名,究不过绝情欲之感耳。何以能绝?曰「主一无适」,此即老氏之「抱一」「无欲」,故周子以一为学圣之要,且明中曰,「一者,无欲也」。天下必无舍生养之道而得存者,凡事为皆有于欲,无欲则无为矣;有欲而后有为,有为而归于至当不可易之谓理;无欲无为又焉有理!老、庄、释氏主于无欲无为,故不言理;圣人务在有欲有为之咸得理。是故君子亦无私而已矣,不贵无欲。君子使欲出于正,不出于邪,不必无饥寒愁怨、饮食男女、常情隐曲之感,于是谗说诬辞,反得刻议君子而罪之,此理欲之辨使君子无完行者,为祸如是也。以无欲然后君子,而小人之为小人也,依然行其贪邪;独执此以为君子者,谓「不出于理则出于欲,不出于欲则出于理」,其言理也,「如有物焉,得于天而具于心」,于是未有不以意见为理之君子;且自信不出于欲,则曰「心无愧怍」夫古人所谓不愧不怍者,岂此之谓乎!不寤意见多偏之不可以理名,而持之必坚;意见所非,则谓其人自绝于理:此理欲之辨,适成忍而残杀之具,为祸又如是也。夫尧、舜之忧四海困穷,文王之视民如伤,何一非为民谋其人欲之事!惟顺而导之,使归于善。今既截然分理欲为二,治己以不出于欲为理,治人亦必以不出于欲为理,举凡民之饥寒愁怨、饮食男女、常情隐曲之感,咸视为人欲之甚轻者矣。轻其所轻,乃「吾重天理也,公义也」,言虽美,而用之治人,则祸其人。至于下以欺伪应乎上,则曰「人之不善」,胡弗思圣人体民之情,遂民之欲,不待告以天理公义,而人易免于罪戾者之有道也!孟子于「民之放辟邪侈无不为以陷于罪」,犹曰「是罔民也」;又曰「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古之言理也,就人之情欲求之,使之无疵之为理;今之言理也,离人之情欲求之,使之忍而不顾之为理。此理欲之辨,适以穷天下之人尽转移为欺伪之人,为祸何可胜言也哉!其所谓欲,乃帝王之所尽心于民;其所谓理,非古圣贤之所谓理;盖杂乎老、释之言以为言,是以弊必至此也。然宋以来儒者皆力破老、释,不自知杂袭其言而一一傅合于经,遂曰六经、孔、孟之言;其惑人也易而破之也难,数百年于兹矣。人心所知,皆彼之言,不复知其异于六经、孔、孟之言矣;世又以躬行实践之儒,信焉不疑。夫杨、墨、老、释,皆躬行实践,劝善惩恶,救人心,赞治化,天下尊而信之,帝王因尊而信之者也。孟子、韩子辟之于前,闻孟子、韩子之说,人始知其与圣人异而究不知其所以异。至宋以来儒书之言,人咸曰:「是与圣人同也;辨之,是欲立异也。」此如婴儿中路失其父母,他人子之而为其父母,既长,不复能知他人之非其父母,虽告以亲父母而决为非也,而怒其告者,故曰「破之也难」。呜呼,使非害于事、害于政以祸人,方将敬其为人,而又何恶也!恶之者,为人心惧也。校注中华本于「以」字下注曰:「疑脱『至』字。」中华本注曰﹕「『乃』下疑脱『曰』字。」

同类推荐
  • 西方愿文解

    西方愿文解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黄帝四经

    黄帝四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Royalty Restored

    Royalty Restored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黄帝内经素问集注

    黄帝内经素问集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学古编

    学古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做了这些事,人生就会不一样2

    做了这些事,人生就会不一样2

    我为什么总是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妈妈为什么总爱唠叨?初恋为什么是美好的?为什么第一印象很重要?怎么样才能看懂别人的身体语言?优秀的同学为什么总是知而不言?什么是习得性无助?这些都是与心理相关的常识。余苗编着的《做了这些事人生就会不一样》主要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告诉中学生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如何战胜困难、如何获取成功、如何摆脱心理困惑等等。这本书就是苗苗姐送给初中生的一把钥匙,这把钥匙能让我们打开心灵之锁。《做了这些事人生就会不一样》中引用了大量心理学理论、原理、效应和案例等,不仅让内容具有一定深度,更是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
  • 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索

    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索

    《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索》从“文明演变”的视角观察从远古至当代的世界历史进程,以时间为序,分五编叙述了农业文明在东方的兴起,蛮族入侵引起的文化交流,工业文明在西方的孕育,欠发达国家在现代化道路上进行的各种尝试,以及高科技革命带来的人类社会的变迁。围绕着经济条件,政治组织、道德传统和文化艺术四个重心,《世界史》呈现了一幅关于人类各主要文明产生、发展、传播和交流的丰富多彩的画面。
  • 温故(之八)

    温故(之八)

    《温故》是一种陆续出版的历史文化读物。每年出版四辑。《温故》以今天的视角来追怀与审视过去,并为当下的生存与未来的发展提供一种参照。所谓“温故而知新”。本书表达了对人类以往生存状态的追怀;对历史的审视与反思;对历史文化遗迹与遗留文本的重温。人类始终生活在历史的投影里。历史的投影有远有近,远的如原始祖先迈向文明的渺然足迹,近的如昨天刚刚发生的事情。我们需要温故,是因为我们的健忘,从温故中而知新则是我们温故的目的。从《温故》中,细心的读者都能感悟到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温故。孔夫子他老人家一句“温故而知新”,虽平白如话,却如醍醐灌顶……
  • 唐代年间

    唐代年间

    唐代。一个和谐安宁,却又暗藏着矛盾,冲突与纠纷的时代。一个嘻嘻哈哈,却又阴冷森然的杀手,降临在了这个矛盾的时间点,恰好是那李世民发动完玄武门之变之时!李世民登基,杀手穿越到了其长子李承乾的身上,帝王,不?我的目标,是世界各地,星辰大海!
  • 我们的电影时代

    我们的电影时代

    影帝无所畏惧,只怕女儿哭泣!【粉丝:如果他把电影里的配乐全都写出来,一定是歌坛大家!】【阿甘:对不起,我是演员。】……读者群:527419535
  • 战城南

    战城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战神之路系列第三部

    战神之路系列第三部

    为了追求真爱,我进入了另一个陌生的国度--幻魔大陆。在这里,我拥有数种身份,却发现了又一个强大的自己。是什么力量能复制幻魔大陆人、神、魔三界第一强者的身体?会有谁拥有控制三界的能力?为了摆脱命运的安排,无奈之下踏入了挑战自己的战神之路!
  • 警高一丈

    警高一丈

    【这是一本正经的悬疑推理小说】【诚信文明法治和谐友善公正】
  • 玩的就是心跳

    玩的就是心跳

    故事会编辑部编著的《玩的就是心跳》为“中国当代故事文学读本”社会写真系列之五,不仅收入了当今故事界优秀作者的短篇精品力作,还首次整合了《故事会》杂志创刊以来尚未开发的社会写真中篇故事资源。故事严肃深刻,在反映社会现实方面鞭辟入里,让热爱社会写真故事的读者尽享故事的乐趣。
  • 纪委书记是这样炼成的

    纪委书记是这样炼成的

    人在突如其来的变故中,就像一根飘进激流旋涡中的稻草,是很难左右自己的。毛占辉就像这根稻草,在激流的旋涡里奋力抗争。他在笔记中摘抄这样一段话:能适应环境的人是能人,能改变环境的人是伟人,既不能适应环境又不能改变环境的人,是最无能的人!我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一矿纪委副书记兼监察科长毛占辉,上班一推门,就发现门缝下有一封信。信封上写道:毛占辉书记及纪委全体同志收。他刚拆开信封,还没来得及看,就被矿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吴建华叫了过去。吴书记的办公桌上也放着同样的一封信。吴书记说,这信你也收到了?毛占辉说,刚拆开信封就被你叫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