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48700000039

第39章 寒热病证(1)

《灵枢·五变篇》帝曰∶人之善病寒热者,何以候之?少俞曰∶小骨弱肉者,善病寒热。帝曰∶何以候之?少俞曰∶颧者,骨之本也,颧大则骨大,颧小则骨小。皮肤薄而其肉无 ,其臂懦懦然,其地色殆然,不与其天同色,污然独异,此其候也。然后臂薄者,其髓不满,故善病寒热也。

善病寒热者,不必受大邪,因其皮肉筋骨皆薄弱,略有微风寒,即发寒热之病也。皮弱而卫阳虚,故其面色亦常不正。颔为地部,额为天部,时有清浊之邪相蒙,而上下面部之色各异。盖清邪上受,上部之色薄泽为风;浊邪下受,下部之色晦滞为湿。殆者,晦也,凡病危殆,其色必晦之意耳。表常邪侵,则营卫不调,乃善病寒热矣。验其颧、臂与 ,知其骨肉薄弱而髓不满之故, 者,臂肘节间隆浓之肉也。

皮寒热

《灵枢·寒热病篇》曰∶皮寒热者,不可附席,毛发焦,鼻槁腊,不得汗。取三阳之络,以补手太阴。

络浅在皮,皮寒热者,邪闭皮肤而痛,故不可附席;皮毛肺之合也,肺开窍于鼻,以邪外闭,阳郁化热,故毛发焦而鼻槁腊,腊者,焦燥也。此肺液已伤,久则必成肺痿,故当急取三阳经之络,以泄皮肤之邪,补手太阴经,以救肺也。《灵枢·口问篇》岐伯曰∶寒气客于皮肤,阴气盛,阳气虚,故为振寒寒 。补诸阳。

是以阴盛阳虚,不能胜外寒而但寒 ,无内热证,故当补诸阳以散外寒,与上证有阴阳虚实之异也。

肌寒热

肌寒热者,肌痛,毛发焦而唇槁腊,不得汗。取三阳于下,以去其血者,补足太阴,以出其汗。

肌寒热,其邪从皮毛而深入矣。唇为肌肉之本,脾所主也,邪已侵脾,故毛发焦,肌肉痛而唇槁腊。取三阳经下部以去其血者,是疏通营卫,以解肌肉之邪,以营卫气血行于肌肉之中也。营卫疏通,即补足太阴脾经,以滋津液,助其出汗,则病退矣。

骨寒热

骨寒热者,病无所安,汗注不休。齿未槁,取其少阴于阴股之络;齿已槁,死不治。骨厥亦然。

骨寒热者,邪从肌肉而深入骨也。邪既深入,表分更伤,故病甚无少安时,而汗注不休,津气皆脱矣。齿为骨之余,骨者肾所主,齿未槁,肾水未竭,故取少阴肾经所属阴股之络脉,以泻邪热;如齿槁,则肾水涸,死不可治矣。骨厥者,骨中灼热而肢体厥冷,近世所云骨蒸劳病,亦当验其齿,以辨生死也。

治法随时分浅深

振寒洒洒鼓颔,不得汗出,腹胀烦 。取手太阴。刺虚者,刺其去也;刺实者,刺其来也。

振寒洒洒鼓颔者,身寒如冷水洒之而战 也。此寒闭于表,内阳郁勃,故不得汗出而腹胀烦闷。若无头痛发热等证,其邪不在太阳经,而在手太阴肺也。故刺手太阴经,当分虚实也。刺虚者,随其去气而补之;刺实者,迎其来气而泻之。补者补其正气,泻者泻其邪气。此在候其呼吸来去而入针出针,以为补泻之法,故曰∶知迎知随,气可与期。

春取络脉,夏取分腠,秋取气口,冬取经输,凡此四时,各以时为齐。络脉治皮肤,分腠治肌肉,气口治经脉,经输治骨髓。

人身气血,随四时升降之气而浮沉,其感邪随身中之气而进止,故刺法按时而分浅深,用药之道亦然矣。

此言常理之轨则,亦不可以拘执也。盖病之变化无尽,要必随宜而施。故仲景先辨脉证,以定治法,方为至当。

前卷虚风贼邪篇《素问·四时刺逆从论》曰∶春气在经脉,夏气在孙络,长夏气在肌肉,秋气在皮肤,冬气在骨髓中。是言身中旺气所在,此言刺法以泄其邪,互明其义理也。

《灵枢·寒热篇》帝曰∶寒热瘰 ,在于颈腋者,何气使然?岐伯曰∶此皆鼠 寒热之毒瓦斯也,留于脉而不去者。帝曰∶去之奈何?岐伯曰∶鼠 之本,皆在于脏,其末上出于颈腋之间,其浮于脉中,而未内着于肌肉,其外为脓血者,易去也,请从其本引其末,可使衰去而绝其寒热。审按其道以予之,徐往徐来以去之。其小如麦者,一刺知,三刺而已。

瘰 生于颈腋间,甚者连贯成串,是肝胆两经之脉所行者。始由七情郁结,阳化为热,而外邪乘之,致寒热邪毒留于经脉,与血气胶结而成此病。先因内伤兼外邪,故其病本在脏,其未出于颈腋,而浮于脉中,未内着于肌肉。如外为脓血者,病邪尚浅,得从脓血而泄,故易去也。从本引末者,先调脏气,然后疏通经脉,以和营卫,可使其邪衰去,而绝其寒热也。审按其经脉之道路,徐往徐来,皆用针之法,以邪在经脉血气中,非能骤去,必用缓治之法,而用药亦然矣。如其初起小如麦者,易治,故三刺可已;若久而病深 大,则难治,如下文所云。

瘰死期

帝曰∶决其生死奈何?岐伯曰∶反其目视之,其中有赤脉,上下贯瞳子,见一脉,一岁死;见一脉半,一岁半死;见二脉,二岁死;见二脉半,二岁半死;见三脉,三岁死。赤脉不下贯瞳子,可治也。

黑珠属肝,瞳子属肾,赤脉贯瞳子,邪毒深入肝肾之脏,必死矣。赤脉多,其血气盛,故死期延迟。若虽有赤脉,而不下贯瞳子者,毒犹在经而未入脏,可以治之也。

热病

《素问·热论篇》帝曰∶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或愈或死,其死皆以六七日间,其愈皆十日以上者,何也?岐伯曰∶巨阳者,诸阳之属也,其脉连于风府,故为诸阳之气也。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热虽甚不死;其两感于寒而病者,必不免于死。

此统标热病,而言皆伤寒之类者,谓多由伤寒邪而化热,不独感热而成也。巨阳者,太阳经也,风府,项后督脉穴,督脉为阳脉之纲,太阳经主一身之表,又与督脉相通,故为诸阳主气也。

伤于寒而病热者,以身中阳旺,被邪遏而化热,以其阳旺,故热虽甚不死;其两感于寒者,谓外太阳、内少阴,俱受邪伤,而本元气绝,故不免于死也。

六经证

伤寒一日,巨阳受之,故头项痛,腰脊强;二日,阳明受之,阳明主肉,其脉挟鼻络于目,故身热目疼而鼻干,不得卧也;三日,少阳受之,少阳主胆,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聋。三阳经络皆受病,而未入于脏者,故可汗而已。四日,太阴受之,太阴脉布胃中,络于嗌,故腹满而嗌干;五日,少阴受之,少阴脉贯肾络于肺,系舌本,故口燥舌干而渴;六日,厥阴受之,厥阴脉循阴器而络于肝,故烦满而囊缩。三阴三阳、五脏六腑皆受病,营卫不行,五脏不通,则死矣。其不两感于寒者,七日,巨阳病衰,头痛少愈;八日,阳明病衰,身热少愈;九日,少阳病衰,耳聋微闻;十日,太阴病衰,腹减如故,则思饮食;十一日,少阴病衰,渴止不满,舌干已而嚏∶十二日,厥阴病衰,囊纵,少腹微下,大气皆去,病日已矣。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治之各通其脏脉,病日衰已。其未满三日者,可汗而已;其满三日者,可泄而已。

此明表邪自浅入深之次序也。盖人身阳气,卫外而为固者,卫气昼行于阳,夜行于阴,行于阴则表阳虚,邪得乘虚而内侵。卫气一日出入一次,故邪一日内侵一经,而六经是浅深之层次,故至第六日,深入第六层厥阴之经也。太阳为第一层,其经脉自足行腰背上头,故头项痛,腰脊强,余皆观其病状,知其邪在何经。若六经腑脏皆受邪,营卫闭塞不行,五脏之气不通,则死,故死皆以六七日间,此言其邪重者也。若非阴阳两感之邪,但由阳经递传阴经,而未伤脏腑,则七日元气来复,而邪亦逐日渐衰,故至十二日后,病可愈也。

若治之,必疏其经络,以通达脏气之脉,则邪可衰去。如未满三日,邪在阳经,可发表而汗之;已满三日,邪之阴经,当从阴分泄之。泄之者,或腑气不通,则通其腑,而阴经之邪,可随之而泄矣。盖阴经在里,不能发汗也。《灵枢·邪客病形篇》曰∶邪中阴经而入脏,脏气实,邪不能客,则还之于腑。可知邪由阴经而归胃腑者,其脏气必实。如仲景所论少阴证用承气汤者是也。其脏气虚者,邪由阴经入脏,必死矣。若由阳经而入腑者,亦为实证也。然经文止明其常理如此,而邪之传变无定,固不可拘执日数而治。所以仲景着论,要必先辨脉证,知其邪在何经何腑,或虚或实,随宜施治,立法最为精详,是故学人首当究心,奉为圭臬也。

两感证

帝曰∶其病两感于寒者,其脉应与其病形何如?岐伯曰∶两感于寒者,病一日,则巨阳与少阴俱病,则头痛口干而烦满;二日,则阳明与太阴俱病,则腹满身热,不欲食,谵语;三日,则少阳与厥阴俱病,则耳聋囊缩而厥,水浆不入,不知人,六日死。帝曰∶五脏已伤,六腑不通,营卫不行,如是之后,三日乃死,何也?岐伯曰∶阳明者,十二经脉之长也,其血气盛,故不知人三日,其气乃尽,故死矣。

此又申明两感病状,必死之理也。阴阳两经内外俱受邪,故一日而至三日,则邪遍阴阳六经。帝谓既已邪遍六经,内外五脏已伤,故不知人事,六腑不通,故水浆不入,而营卫之气已不行矣,又必待三日方死何也。岐伯言阳明胃经,气血俱盛,邪虽遍于内外,阳明气血未尽,至第六日气尽方死也。

遗邪

帝曰∶热病已愈,时有所遗者,何也?岐伯曰∶诸遗者,热甚而强食之,故有所遗也。若此者,皆病已衰,而热有所藏,因其谷气相薄,两热相合,故有所遗也。帝曰∶治遗奈何?岐伯曰∶视其虚实,调其逆从,可使必已。帝曰∶病热当何禁之?岐伯曰∶病热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此其禁也。

病初愈,余热藏于血气中而不觉,因食助气,则两热相合,故食肉病必复发,多食谷则邪遗留,致淹缠不能脱体,故当戒口,稀粥调理为要也。

温暑之分

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为病温,后夏至日为病暑。暑当与汗皆出,勿止。

此言感邪有重轻,病发有迟早不定也。如上所云一日太阳受之者,感邪而即病者也。其有邪伏而不即发,则必随时令之气变化为病,如《通天论》所云∶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是故病发于先夏至日名温,发于后夏至日名暑,以其气变,故病不同,教人分别而治也。为因冬令气寒,春令气温,至夏至日,则阳极阴生,地气升而天气降,故夏至前温热为阳邪,夏至后地气升而化湿,湿火合气,则名为暑。故暑病自汗,其湿外泄,热亦得散,当与汗皆出而勿止之,若止其汗,则湿遏其热,病必重矣。故暑与温热之病,治法不同也。

肝热证

《素问·刺热篇》云∶肝热病者,小便先黄,腹痛,多卧,身热,热争则狂言及惊,胁满痛,手足躁,不得安卧。庚辛甚,甲乙大汗,气逆则庚辛死。刺足厥阴、少阳。其逆则头痛员员,脉引冲头也。

此即明伏邪发病之证也。凡邪自外受者,必先现表证,如太阳病,发热、恶寒、头痛之类也。此言肝热病者,正明伏邪化热,自内而发,故先现里证。以肝主遗溺癃闭,故肝热病发,小便先黄也;腹痛、多卧、身热者,脾位于腹而主肌肉,脾困则嗜卧,肝病必然延及于脾也;热邪内扰,神魂不安,狂言惊惕,胁痛,手足躁,不得卧,皆心肝经现证,以木火同气也。胆为甲木,肝为乙木,故甲乙日时而木气旺,得大汗而邪解也;庚辛,金也,金来克木,故庚辛日时,其病必甚,若正不胜邪而气逆者,至庚辛而木气绝,则死矣。刺足厥阴肝、少阳胆二经,以泄其邪。若其邪气上逆,则头痛员员,脉引冲头者,员员,头中旋转之状,以肝脉循喉后,上至巅顶故也。

心热证

心热病者,先不乐数日,乃热,热争则卒心痛,烦闷,善呕,头痛,面赤,无汗。壬癸甚,丙丁大汗,气逆则壬癸死。刺手少阴、太阳。

五脏生阳之气,始于肝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又生木,如是生生不息,则安健无病,义详禀赋源流门首节矣。若邪伏于血气之中,必随生阳之气而动,动甚则病发。故其发也,随气流行,亦无定处,所以《难经》言温病之脉,行在诸经,不知何经之动也,各随其经之所在而取之。故必观其现证,方知其邪发于何经。今经文按生气之序,以列其证,故首列肝,次以心、脾、肺、肾也。如仲景所论,邪之传变,亦无一定,正可与经参合互证,以明其理也。假如邪热由心经而发,则先不乐数日,即懊 也;热争气逆,则卒然心痛而更烦闷;犯胃,则呕;心与小肠为表里,小肠经脉上头面,热邪由里出表,故头痛面赤;腠理闭,则无汗。壬癸,水也,小肠为丙火,心为丁火,水克火,故壬癸则病甚;丙丁自旺,得大汗而解;如其气逆,则壬癸水旺火绝而死矣。刺手少阴心、太阳小肠经,以泄其邪也。或曰∶此篇分五脏热病,岂无从外传里之邪,而子尽解作伏邪内发可乎?余曰∶外邪传里,如前篇所云一日太阳受之,以至六日厥阴受之,已历历详明矣。此篇云小便先黄,心先不乐数日,乃热等,皆先现里证,而后发病,岂非从内而发之伏邪乎?且前篇论热邪所遗,当禁肉食,其义理已尽矣,乃又言凡病伤寒而成温者一节,本此篇之提纲也。其云肝热病以下,即明先夏至日病温之证,温甚即为热病也。后人不审以《刺热》名篇,将提纲割列前篇,细观文义,实同赘辞。

同类推荐
  • 周易举正

    周易举正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佛说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略疏

    佛说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略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金疮秘传禁方

    金疮秘传禁方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明伦汇编人事典祸福部

    明伦汇编人事典祸福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脚气治法总要

    脚气治法总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降临异世

    降临异世

    当有一天醒来,发现自己穿越了,相信这是很多人所梦想的一件事,段飞很幸运的被上天选中了。而更幸运的,在穿越的时候,他的身体被空间能量改造了一下,拥有一副接近不死不灭的身体,或许这只是一个可能,不过他的体质却有着不可思议的恢复力,让他无论在修行上,还是在战斗上,无往不利。降临异世,段飞所要做的第一件事,并不是发誓追求美女,也不是立言争霸天下,貌似这些他也没有兴趣,他所要做的是简单的求生,首先要做的学习异世的语言、文字,老话说得好,没文化是很可怕的……
  • 明人日记

    明人日记

    本小说集题材涉及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和机关、企业、社区等各个方面,折射出转型和大发展时期社会众生的各种面貌和心态,也是新世纪中国社会的世俗画。《明人日记》是安谅近年精心创作的小小说集,视角独特,洞察入微,叙述生动,寓意深刻,共收集作品约100篇。作品以现实为镜,运用细腻的笔触,在随意和平常之中,提炼新意;在散淡和习惯中,捕捉别致。许多故事信手拈来,在简洁而又不乏美丽的文字中,有一种催人警醒、促人感悟、令人欣喜,也让人深思的隽永,短小的篇什,或犀利深沉、或挚情婉约、或幽默生动,或冷峻凝重,无不让人感受作者“爱着、工作着、生活着”的认真投入的生存状态。
  • 锐读 (第1期·悬疑新主张)

    锐读 (第1期·悬疑新主张)

    中信出版社出品,《锐读》是新青年期刊出版总社创作的悬疑推理类系列书籍。《惊奇档案》专栏编辑,觅骨寻踪,亲历惊奇与惊险,探寻神秘的不可思议,用科学的态度解读一个个怪谈与诡闻。
  • 藏山阁集选辑

    藏山阁集选辑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笔触家山——吴显果乡镇历史文化散文作品集

    笔触家山——吴显果乡镇历史文化散文作品集

    作为四川作家协会的一名会员作家,我生在仪陇,长在仪陇,对于家乡的文学视野基本是全景式的。但因为职业的原因,我一直浸沉于通讯与报告文学之中。对于散文,却从未想着去染指。
  • 地狱天堂

    地狱天堂

    金钱与欲望、卑劣和高尚、光明与黑暗,在这部《地狱天堂》中得以淋淳尽致地表现。作者以一个在社会转型期得以发了横财的家庭为切入点深刻地剖析了人性中的善与恶、美与丑。主人公金德旺原来只是一个农民,在一心暴富的心态下、不择手段,以牺牲集体和他人利益为最大追求,甚至连儿女情爱也都成为利益的筹码。
  • 探险记系列2

    探险记系列2

    世界十大待解宝藏、太空、泰坦尼克……浩瀚宇宙,我们只不过是沧海一粟。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对神秘所在的探险,依然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
  • 中国现代性的影像书写:新时期改革题材电视剧研究

    中国现代性的影像书写:新时期改革题材电视剧研究

    《中国现代性的影像书写:新时期改革题材电视剧研究》重点从“主题思想”、“人物塑造”、“艺术叙事”、“现代性体验”、“艺术生产”和“艺术接受”等几个主要方面来揭示和阐述改革题材电视剧审美现代性的内涵与特质,是中国电视剧艺术研究的新探索和新尝试。改革开放30年是当代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发生巨大变化的30年。作为现实题材电视剧的一种典型形态,改革题材电视剧以其影像表意系统,生动、形象地表征了世纪转型期人们精神历练的诗意轨迹,成为了“中国现代性”的影像书写。
  • 重生八零美娇媳

    重生八零美娇媳

    柳依,整日混混僵僵,任劳任怨,悲苦孤寂的度过了余生,最终,在一个炎热的盛夏,正值中年的她,在那个最温暖的怀抱里,结束了她悲凉的人生。回首过去,柳依握着一把好牌,在那个时期,可谓人生赢家,结果,硬生生打的稀烂。曾经,她有疼爱她的家人、爱她的丈夫、宽容的婆家、优越的工作……可最后,却什么都不剩,父母为她担忧而终,兄长一生未娶抑郁成疾,那个最爱她的男人虽后身居高位,却也孤苦一生。当她经历、体会人生后,才恍然大悟,原来,她有最美好的人生,最后却都是毁于自己之手。一朝重回过去,柳依要将自己欠下的都弥补回去,尤其是那个视她如命的男人!
  • 岁月是朵两生花

    岁月是朵两生花

    "似乎人人都同情弱者,而去道德绑架,表面和谐,实则怨愤林生。一个是万般不幸惨遭轮奸,一个是施以援手却被恩将仇报。是孽是缘?让曾经情比金坚,信誓旦旦的姐妹俩反目成仇?是爱是恨?让曾经温言软语,海誓山盟的家庭支离破碎!是命运的捉弄?还是人心的黑暗?付出和背叛纠缠不清,只叹岁月是朵两生花。人人艳羡的同时也在无情的摧残着它。"--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