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25600000006

第6章 人物观察(6)

又比如地方官的追究。初晤罗淑亚时,曾国藩日记记载,“辞气尚属平善”“无十分桀骜要挟之象”。然而,仅仅两天以后,因为英国公使威妥玛的上下其手,罗淑亚骤然翻脸,他要求赔银50万两、处决全部凶手,并处死天津知府张光藻、天津知县刘杰和直隶提督陈国瑞。他并诉诸以战争威胁:倘若十日内不予回复的话,“已驶抵红海的法国第三舰队,以及已起航的英国加尔各答舰队,将炸平天津,进攻紫禁城”(莫尔斯·巴劳,《中华帝国国际关系》)……

对此,除了就事论事,曾国藩什么也不答应:他同意将张光藻和刘杰“交部议处”,但这只因为教案前夕,他们曾张贴布告,宣称有两名人贩子“受人嘱托”、从而助长了谣言的可信度;他们应为此负责。但他们的刑罚不应该是杀头。曾国藩说,倘若法国人进一步逼迫他,他将“惟守死以持之”……

又何止于此?10月5日,当张光藻、刘杰被发配到黑龙江“效力赎罪”时,曾国藩先是让幕僚赠银三千两;此后,他又多方张罗,筹集了一万两银子,以安顿他们的家属。据说,在他们前往满洲前夕,曾国藩与他们促膝长谈,而他们也不怨恨曾国藩……

更加让人目瞪口呆的,还在后头呢!9月18日,在判决冯瘸子等15名案犯后,曾国藩急急奏报,其中一个叫“穆巴”的案犯,系属误判,“(但)又抓获范永一犯,自承杀人……以范永替穆巴”;而10月19日,当20名案犯在天津被集体处决后,曾国藩或担心其中必有冤枉,或多少产生了怜悯之心,他决定赔付每家抚恤银五百两……

凡此种种,无不让赫德觉得他面对的是“一块古老世纪的活化石”“有着一种令人窒息的霉烂味道”。那么,赫德知道么?那个右眼微眯、精神委顿的老人,不仅是传统社会的“最后一个圣贤”,他还是西方物器的最初引进者。在那个华洋杂处、两种文明初遭遇的年份,他绾接了二者,并成为后来渐行渐远、沧海桑田般剧变的起点。

他的转折从1860年开始。此前,广州入城纷争初起时,他遥为议论,“自古称国富者,以地大为富;兵强者,以人众为强……英夷土固不广,来中国者人数无己,欲恃虚声以慑我上国”;他并且预言,“此次角斗,彼必不能坚守”。如果说这些论调折射了他和众多士大夫的相近与相似的话,那么,不久后一连串的残酷事实,则让他食不甘味、寝不安席:火烧圆明园时,他“为之悲泣,不知所以为计”;《北京条约》签订后,他“阅之不觉呜咽”。次年秋天,他的日记记载,“四更成眠,五更复起,念(夷人)纵横中原……为之忧悸”(《曾国藩日记》,咸丰十一年十月初三日)。

又何止是他?这一年,胡林翼视师安庆,为西洋轮船而“中途呕血、几至坠马”;据说,临死之前,他的最后一句话是“天要变了”;而十几年以后,他的学生李鸿章则以“两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描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夷祸……

随即,他驻节东南、应酬洋场。在这里,他目睹了光怪陆离而又自成一体的西方情态:不仅西洋开花大炮让他“惊心动魄”,上海失陷期间,洋人曾“代收”关税七十余万两,此时如数交还,这个手笔让他大为感慨。他说,“彼虽商贾之国,而颇有君子之行”“诸夷不知三纲而尚知一信”。

他由此开始迥异于前代圣贤的生涯:他设立安庆军械所、创办上海机器局、翻译多种西方书籍、派遣幼童“出洋学艺”……他希望以西洋的技术,护卫他所热爱的文明;他说,“师夷智以造船制炮,尤可期永远之利”;他甚至产生了“海上争雄之志”,他说,“未敢遽问九世之仇,亦欲稍蓄三年之艾”。

然而,他很快发现,这是一条渐行渐远、无法再回头的长路:为了造船制炮,他必须引进“制器之器”;上海机器局落成后,“各委员详考图说,以点线面体之法,求方圆平直之用”,换而言之,伴随西方物器滚滚而来的,是声光电化、“制器之所以然”;以洋枪装备淮军后,他曾经赞叹,“余平生所见步队不逮此远矣”,然而,这样的军队却必须“纯用洋人规矩”操演;在几艘轮船下水前夕,他已经意识到,“船成之后,仍需酌改营制,略仿西洋之法”……

从船炮、“制器之器”到操演规矩、营制,西方文明就这样水银泻地般渗透着。又何止于此?不仅船炮、“器具”从来不是孤立的,它背后的人心与社会也如此。“中体西用”从来是个模糊不清、近乎臆想的概念,因为它回避了“体”与“用”的互为联系、“道”和“术”的彼此作用。而这种联系与作用一经展开,它必将裹挟一切:正如后来中国人所亲历的那样,在器具变迁之后,是观念之变、社会之变、政体之变和“道体”之变。在这个意义上,与曾国藩同时代的倭仁,无疑更有先见之明,他一开始就反对同文馆的开办;而几十年以后,梁启超的“变亦变、不变亦变”,则说出了这段历史的关键……

或许,曾国藩也隐约感觉到了这一点?史料记载:在他生命的最后两年,他很少再触及洋务,“而日从事于经史”。

李鸿章1895,穷途末路

文刘永锋

少年科第,壮年戎马,中年封建,晚年洋务,在接近生命的终点之时,这位垂暮老者再难有发奋之举。更何况,在历史的大赌局中,他输得身败名裂。他只能将再造国家的希望寄托于更为年轻的一代。

1895年初夏的一天,77岁高龄的京剧名角刘赶三在北京一家戏园登台献艺。刘赶三是有名的丑角,除插科打诨的功夫了得之外,还以敢于嘲讽权贵,抨击时弊,广为人推崇。就在刘赶三在戏台上表演时,突然想到时下的国耻,便即兴来了一句台词:“拔去三眼花翎。”

这明显是一句嘲骂当朝重臣李鸿章的话,当时,割让台湾、辽东,赔款2万万两的消息传来,举国愤慨,朝野沸腾。李鸿章一下子成了全国的公敌,仿佛不责骂李鸿章就不爱国似的。大大小小的报纸上挤满了他的照片,要求惩办李鸿章的奏折则雪片般飞向光绪皇帝的案头,而更有许多人宣称将不惜一切代价暗杀李鸿章,以“雪奇耻大辱”。在不断地经历战败求和的屈辱之后,整个民族很容易感染上这种急切“雪耻”的情绪。

这一句即兴发挥的台词里,“三眼花翎”成了无尽的羞辱。而在此背后,不仅仅是晚清一代重臣盛极而衰的个人命运,也是整个国家改革努力的失败。

三眼花翎

李鸿章的“三眼花翎”得来时间并不长。1894年,慈禧要过六十岁大寿,刚过正月初一,慈禧便“殊恩特配”,将一班大臣都加官进爵一番,以示普天同庆,于是,李鸿章被破格授予“三眼花翎”的荣誉。“三眼花翎”,对汉人来说几乎是至高无上的尊荣,之前只有满族贝子或以上贵族独有,即便是他的恩师曾国藩也只是获授过双眼花翎而已。这一刻,李鸿章达到了一生功业的顶峰。

而为了这一刻,李鸿章几乎付出了50年的努力。早在1843年,年仅20岁的李鸿章离开家乡奔赴京城准备参加来年顺天府乡试的路上,李鸿章写下了10首《入都》诗,后来广为传颂。他怀着报效天下的强烈愿望写道:“一万年来谁著史?八千里外觅封侯。”尽管李鸿章第一次科举并未考中,但在这些诗句里,一种气宇轩昂、纵横捭阖的气概已是喷薄而出。

曾国藩见到少年李鸿章时,这样评价:“少荃天资与公牍最相近,将来建树非凡,或竟青出于蓝也未可知。”正如此,步入仕途后,不管是在曾国藩幕下出谋划策,还是独当一面平发平捻,李鸿章的才能、谋略都显露无疑。为官之路上,李鸿章左右伸张、如鱼得水。正如他晚年所言:“予少年科第,壮年戎马,中年封建,晚年洋务,一路扶摇。”

像传统儒学所要求的官员的样子,李鸿章在仕途上青云直上的同时,也常常肩负着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当时两次鸦片战争的失利,已给这个民族带来了深彻的耻辱与灾难,而国内又逢太平天国起义、捻军作乱、匪盗四起,一时这个危机四伏的大清朝更加岌岌可危。面对日益严峻的形势,当时李鸿章在给朋友的信中感慨道:“书生们空谈误国,实在可叹。外国猖獗到了这个地步,不急切地求得国家富强,中国何以自立!”

所以,自19世纪60年代开始,在李鸿章等一批官员的努力下,一场旨在自强国家的洋务运动开展起来。而从李鸿章办洋务的实践来看,无论如何他交出了一份可称得上出色的成绩单:1865年,筹办当时中国最大的军工企业——江南制造局;1870年,建天津机器局;1872年,挑选一批聪颖子弟派往赴美留学;同年,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成立;1875年,督办北洋海防事宜……在晚清历史上,中国机械制造、近代的采矿、铁路、电报、轮船运输、纺织等行业的早期发展,无一不与李鸿章的推动、支持有关;而在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等方面,他更是有不可磨灭的功劳。

从历史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李鸿章对空谈理论的排斥,希望通过踏踏实实地做事,来一点点地改变国家的落后局面。对洋务自强,他充满着信心;对残破的国家,他也从未丧失重整乾坤的自负。

但1894年,注定是李鸿章一生命运的转折。甲午战败,消息传到朝廷,翁同龢将失败归结为李鸿章消极应战以至贻误战机,于是恼羞成怒的光绪皇帝听从了老师的建议,有些负气般地颁布谕令:“著拔去李鸿章三眼花翎,褫去黄马褂。”并削去了其直隶总督的头衔。

这小小的“花翎”之后,凝聚的不仅仅是个人的荣辱,而是一个国家耗费数十载,历经几代人,以洋务诉求的改革努力。而这一刻,一切都烟消云散。

破灭的外援

1895年初春,北国的天气依然有些凄寒,李鸿章踏上了赴日求和的路程。为了激励这位备受倚重“钦差头等全权大臣”,光绪再次赏戴李鸿章“三眼花翎”,并将之前褫去的黄马褂一并赐还。

但这一切为时已晚了。“三眼花翎”可以发还,但一个国家错过的机遇则不会再来。光绪皇帝希望李鸿章能够通过外交努力来为战败的中国稍稍挽回些利益。他也明白,讲到外交,除了李鸿章也确实再找不出第二人。

正如梁启超所言:“要之李鸿章之生涯,半届外交之生涯也。”李鸿章的时代,正是这个国家从传统的纳贡体系走出,迈向到近代外交的过程,其间充满着清官员们陌生、迷茫、惊慌与不知所措的种种表情。在这个过程中,李鸿章无疑是最大胆,也最有成就的一位。他积极地熟悉着国际惯例、学习国际公约,并以一种长期在中国官场中练就的炉火纯青的手段在各国之间周旋,使之相互制约。

李鸿章一生共签下30多个条约,尽管很多条约也给他带来不断的非议,但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近代意义上的外交家,他有足够的理由来蔑视这些“外行”的无知,就在甲午战争之前,“外交”也一直是李鸿章颇为自诩的事情。

在李鸿章的外交生涯中,最为人诟病的就是他一味“求和”的态度,他主张“外须和戎,内须变法。”每遇到有战争的端倪,他总是约束下属克制,强调“衅不必自我开”。对外交往,他主张遵守《万国公法》,信守条约,因为他相信,只要中国以诚对待西方国家,他们也能以诚对待中国,以此就能够保持一个稳定的局面,赢得发展洋务的空间和时间。即便是偶然产生冲突,他也寄希望于各国的调停。

这番惨淡经营,自然容易引起清流派的攻击。委婉者说他“隐忍”,激愤者直接就骂其“误国”。但李鸿章依然置之不理。直到中日临战,李鸿章依然相信只要中国遵守条约,就能避免战事的发生,他电告驻日公使汪凤藻,“韩贼已平,我不必进剿,日军更无会剿之理。乙酉伊藤与我订约,事定撤回。又倭韩条约,认韩自主,由无干涉内政之权,均难于约外另商办法。”

面对日本毫无顾忌的挑衅,他冀望俄使喀西尼能够调停。俄使开始也信誓旦旦地答应帮忙,但是经过一番利益盘算之后,又电告李鸿章,俄国只能用友谊相劝,不便武力强迫。如果说,国内清流派的批评犹可置之不理的话,那么李鸿章赖以纵横开阖的国际条约体系的破灭则是对其致命的一击。

“以夷制夷”的办法,李鸿章在国际外交场合已经运用了二十年,屡试不爽。但这一次,却丝毫没有用处了,无论是公法还是私情,都无法阻止外交的失败。李鸿章可谓沮丧之至。其实并不是李鸿章变得无用了,而是他所凭依的大环境已经今非昔比。如果说早二十年,李鸿章与之打交道的,还只是一个致力于商品输出,信奉自由贸易,维护国际市场秩序的西方世界的话。那么,此时的西方各国,则已经演进为一个弱肉强食,信奉社会达尔文主义,视强力为唯一抉择的世界。

绝望贤良寺

1895年4月,李鸿章从日本回到天津后,便称病不出。当年8月,他进京向光绪帝汇报。光绪帝慰问李鸿章一番后,话锋一转,严厉起来:“身为重臣,两万万之款从何筹措;台湾一省送予外人,失民心,伤国体”。李鸿章无法回答,只得“引咎唯唯”,临行前赏赐的“三眼花翎”,又一次被摘去。

不久光绪皇帝下旨诏令李鸿章“留京入阁办事”,而当时伦敦的《特报》曾这样评说:“入阁办事,非尊之也;借以夺其柄,所谓飞鸟尽而良弓藏也。”

同类推荐
  • 这样读资治通鉴(第3部)

    这样读资治通鉴(第3部)

    青年学子亦可从中学到有别于课堂上的历史讲述,一部一直放在毛泽东床头的大书,一部曾经让毛泽东读了17遍的大书,《资治通鉴》是中国人的管理智慧。这样读《资治通鉴》,是为官者的管理智慧,是企业家的MBA教材,是奋斗者的行为指南。
  • 盛唐侠骨

    盛唐侠骨

    那一年,阿武重回宫阙。那一年,太极宫前血光飞溅。那一年,大唐的江湖风起云涌。那一年,洛阳的牡丹红透了半边天。
  • 天下豪商

    天下豪商

    大宋元符年间,画师武浩来到了繁华似锦赵氏天下。走在宛如清明上河图般繁华的汴梁街头,武浩却想到了29年后,女真铁骑,席卷南下,将这烈火烹油一般的盛世景象,全都毁了个干干净净。可是一介布衣,纵然知晓大厦将倾,又哪来的挽天之力?只想着在大难之中独善其身的武浩,却在汴梁街市之中,遇到了将为天子的文青赵佶……于是天下豪商,应运而生,从今往后,世间兴亡,就由商人的资本来主宰吧!书友群:431301049
  • 你该知道的中国历史(下)

    你该知道的中国历史(下)

    《你该知道的中国历史(下)》讲述了中国的近代历史,主要内容包括:晚清七十年——侵略、反抗与近代化探索相互交织;民主共和与专制复辟博弈的十年;国共两“兄弟”的合作与内战三部分,能让读者了解到历史中的重大事件、经典典故、著名人物乃至文化内涵。本书中源远流长的历史,博大精深的文化,是中华民族永远的骄傲,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动力,作为中华儿女,了解中国过去所发生的大事,体味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 勒俄特依:彝族古典长诗(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勒俄特依:彝族古典长诗(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勒俄特依》是彝族创世史诗。流传于四川省凉山彝族地区。“勒俄特依”系彝语音译,意为“传说历史书”。《勒俄特依》包括天地演变史、开天辟地、阿俄署布、呼日唤月、支格阿龙、石尔俄特、洪水漫天地、合侯赛变等十几个部分。它以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和丰富的想象叙述了宇宙的变化、万物的生长、人类的起源、彝族的迁徙等等,其中也反映了彝族人民在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初期的一些情景。史诗前一部分塑造了天神恩体谷兹和支格阿龙等艺术形像,描述了他们在创造天地万物中的神奇功绩,想象奇特。
热门推荐
  • 道行

    道行

    高卧九天万年身,几回沧海化凡尘。清修路上真行者,道德门前长生人。*******************************大浮离世界,时有仙佛驻世,正神在凡;又有高真圣贤,天魔外道,隐自红尘;一个独行少年,偶得机缘得入道途。修真性,悟道德。渡苦海,踏道行。此世间,谁得正法,谁掌大罗?********************************祖师云:唯至人也!
  • 青少年励志成长丛书:积极人生的思考

    青少年励志成长丛书:积极人生的思考

    人生在世、哪一个不渴望成功,但并非人人如愿。其实,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这很小的差异就是心态,很大的差异就是不同的心态产生的结果。虽然影响成功的因素顾多,但决定因素仍是心态。只要调理好心态,就能促进其他因素的好转。从而达到成功的目的。“青少年励志成长丛书”是帮助青少年朋友比较全面地了解社会,发扬人性中真诚、善良、宽容的一面,克服人性中的懒惰、懈怠、怯懦、自卑等不足,以健康、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以热情、友善、真诚对待亲人、朋友、同学,以坚定的信念和毅力追求自己的理想。帮助青少年朋友在进入社会以前,对人性有一个比较充分的认识,在人生的道路上尽量少走些弯路,能够比较顺利地实现自己的理想。
  • 儒家经典“四书五经”

    儒家经典“四书五经”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儒家经典“四书五经”》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所谓“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所谓“五经”,是指《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和《春秋左传》。自宋代朱熹编定之后就广为流传,影响深远。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我可不想当世界之主

    我可不想当世界之主

    “阿尔托莉雅,都说了多少次这些东西不能偷吃?!”“时崎狂三你要是再篡改时间到我小时候我就跟你没完!”“托尔……无论怎么说我都不会吃你的尾巴的!”“伊卡洛斯,你的主人不是我啊喂!”“CC,不老不死的魔女可要高冷一点啊!”
  • 医拜天地:夫君请吃药

    医拜天地:夫君请吃药

    一朝重生,再世为医。她要的不过是一世安宁,偏偏有人扰她清净!父亲偏心,将她禁足;庶妹设计,逼她代嫁双腿有疾的将军。不曾想,盖头掀开,那人目光灼灼,绝世风华。“将军有疾在身,不可心急。”“传宗接代不能耽搁,不如娘子主动为好。”她以为他是此生最好的避风港,后来血洒疆场,她才知道他是来索命的阎罗王!若早知结局如此,愿此生君不识……
  • 身份不明的女友

    身份不明的女友

    余飞是省城《三江都市报》的记者,几天前,他主动申请跟随省扶贫办的调研小组去边远贫困县做跟踪报道。今天刚回来也不休息,猫在家里连夜赶稿子,凌晨三点才睡下。最近余飞这么拼命干活,同事们都以为他是想年终评优秀——今年的年终优秀含金量很高,新马泰七日游,人人都眼红。其实余飞自己心里清楚,他这样拼命,不过是想借机离开省城,和女友温雅分开一段时间,不再想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余飞和温雅相恋已快一年了,感情一直很好,可自从前不久看到了那张照片,余飞就像生吞了一只苍蝇那么难受。
  • 人生的超越

    人生的超越

    本套书系故事精彩,内容纵横,伴随整个人生成功发展历程,思想蕴含丰富,表达深入浅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成功心理暗示和潜在智慧力量开发的功能,具有很强的理念性、系统性和实用性,能够起到启迪思想,智慧的源泉,生命的明灯,是当代青年树立现代观念、实现财智人生的精神奠基之作,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精品。
  • 暗恋对谁说

    暗恋对谁说

    “你偷窥我们?”初晴大力地摇头。“还看了很久?”她摇得更厉害。“你刚才打扰了我们,所以…”厉米尔停了一下,凑到她的耳边轻轻说:“现在你要补偿我。”“你误会了,我只是刚好在那里,我并没有想偷看你们的。”可是这着急的解释,在厉米尔眼里并没有什么用。“那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厉米尔靠近初晴,“你到绕到我们了。”“对不起,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初晴将双手握在面前,眼睛紧闭着,不断的道歉。“那这样吧,你陪我做一件事,我就原谅你。”厉米尔就像恶魔一样,诱惑着纯情美少女。“什么事?只要我可以帮得上忙得我一定帮,不过我告诉你喔,这次我出来带的钱不是很多,没办法帮你太大的忙喔!”初晴越说越小声,好像这是她的错似的。厉米尔看着这个笨蛋,她肯定是那种被人卖了还帮别人数钱的,说不定还会不断跟人道歉:“对不起啊,我没想到我这么不值钱。”————————————————————————————————特别人物简介:金少央:有着特殊的身份背景,小时候亲眼目睹母亲被父亲所杀,所以跟父亲关系极差,虽救了自己的弟弟,可是母亲始终是因为他而死,他会原谅他吗?后喜欢上大咧咧的施融,两人感情一直不明朗。他们会是一对吗?安轩:与金少央同母异父,对这位救了他和他父亲的哥哥,有着特殊的情感,一直暗中帮助哥哥,后知道哥哥喜欢施融,所以也借机接近施融,目的是为了凑合他们,可是也因此弄巧成拙使三人关系交错,自己也喜欢上施融。在这其中,他该退出还是爱情至上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类作品推荐:肖乐:《圈宠》小子,我是你妈爱奴不予:这个奶爸有点酷紫树叶子:包养老婆纯墨:校园女狼野人乙:我的天王老公孟琴:继子求欢:海源朦儿:爱我,请将我禁锢胭舞颜儿:可爱恶妻萧萧十香:乱情级初七:负心总裁紫云曦:极品老公色丫丫
  • 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河防一览

    河防一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