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60400000014

第14章 碧苑坛经(14)

诸子,你们受了中极的三百大戒,行持密行,微细威仪,比不得前日的初真戒。这律条细微深奥,惟要在自己当心上用功夫。凡生心动念之顷,就要存诚主敬,暗自端详,省察提撕,大中正直。把这心上念头,打扫清清净净。如青天皓月,没半点云翳。如水晶琉璃,无丝毫瑕玷。如无边明镜,无一毫尘垢。如夜明珠,无一丝迷暗。圆稳稳,光灿灿的,方可以讲。这智慧光明,真空妙相,原从戒定上来。自忍辱断障,戒律精严,克己历炼,兼之法药相助,方能至此。若有持戒,鲜能持守,行修微密精严,自欺自瞒,万分不能已。何以故?嗄,诸子,行持不密,唤作有漏之因,安能证得无为之果。这个智慧光明四字,那是上乘利根。所以那下乘劣根,不能悟入,只要用志不分,凝神气穴,栽培祖气,温养先天,致虚极,守静笃,纯一不二,神藏无极,极而太极,自然智慧光生,一阳来复,方见本来面目。知鬼神之情状,通造化之枢机,谓之智;参天地之化育,并日月之代明,同四时之错行,谓之慧;普现法身,能摄法界,不出觉照之外,尽归晃郎之中,谓之光;通万物于无形,见万事于未兆,遍虚空而无迹,凌日月而无影,谓之明。若持戒不精密,则不能泰定。不能泰定,则智慧不生。智慧不生,则光明不现。《玉枢宝经》一卷,单提本性,直指人心,性谛显明,天机尽露,使众生转经悟道。怎奈迷者多,悟者少。口徒诵而心不能持,心虽诚而力不能转。可惜辜负圣心,空指法宝。我今不得不代经宣妙,指转真机,使诸子们涣然入悟。尔等各各恭敬,志心谛听。经云:“吾昔于千五劫之先,心逢此道,遂位上真;意酿此功,遂权大化。”又云:“以清静心发广大愿,以智慧力而伏诸魔。”又云:“尔诸天人,欲闻至道。至道深杳,不在其它。尔既欲闻,无闻者是。无闻无见,即是真道。闻见亦泯,惟尔而已。尔尚非有,何况于道。不闻而闻,何道可谈。”又云:“道者,以诚而入,以默而守,以柔而用。用诚似愚,用默似讷,用柔似拙。夫如是,则可与忘形,可与忘我,可与忘忘。入道者知止,守道者知谨,用道者知微。能知微则慧光生,能知谨则圣智全,能知止则泰定安。泰定安则圣智全,圣智全则慧光生,慧光生则与道为一。是名真忘。惟其忘而不忘,忘无可忘,无可忘者,即是至道。道在天地,天地不知,有情无情,惟一无二。”又云:“得悟之者,俾跻仙阼。”又云:“愚可以智,浊可以清,唯命俾之。愚昏昏,浊冥冥,亦风土禀受之移之。天地神其机,使人不知,则曰自然。使知其不知,则亦曰自然。自然之妙,虽妙于知,而所以妙,则自乎不知。然于道,则未始有愚之浊之。”又云:“所曾宣说,至士受经,皆当剸金置币,盟天以传。”诸子,这便是《玉枢经》中真玄秘密,无上不可思议,乃清静解脱上品微妙之法宝也。你们只知道终日诵经,并不曾明白经中妙旨。若你们诵奉之时,了悟经中秘妙,则为圣智全而慧光生也。所说至道深奥,不可见闻。若非天尊千五百劫之先,开清静之心,发广大之愿,要度未来一切众生,俱证妙极。再说道本虚无,无声可闻,无色可见。既无音声可闻,则当忘其耳;既无形色可见,则当忘其目。耳目既忘,则闻见亦泯可矣。故耳目有形有色,为六根之首领;闻见着相着念,实六根之源头,岂能合道!若能清静六相,扫除六识,则不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不视之以目,而视之以神。便不听而闻,不视而见。无闻无见,即合道也。《赤文洞古经》有云:“忘于目则光溢无极,忘于耳则心识常渊。两机俱忘,入众妙门。视不见我,听不得闻,离种种边,名为妙道。”《南华经》云:“气止于耳,心止于符。”所以《玉枢经》云:“忘形忘我,入道之机。”又以诚而入,这诚字,即戒也。以默而守,这默字,即定也。以柔而用,这柔字,即智慧也。用诚似愚,即持戒制伏身心也。用默似讷,即是入定忘其耳目也。用柔似拙,即是智慧内藏于密也。又云:“你们欲于自己色身内闻见求之,终不可见,不可闻也。”《金刚经》云:“以色相求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夫欲入道者,唯当受戒入定,密密修持智慧,复迷以明,即不闻不见而闻而见矣。故入道者,知止,此即持戒止念的功夫;知谨,此即是慎独精进的功夫;知微,此即是绝圣去智的功夫。止念,非戒不能;慎独,非定不能;知微,非智慧不能。诚能持戒入定修慧,即身心泰定,圣智纯全,慧光普照。慧光照透,则与道为一,乃唤作真忘。这真忘,不是静坐打顽空的真忘,乃真空也。这真空之内,中有紫金妙相,即空中不空之妙果。能不落顽空,空中不空,则妙要自然发现。唯其忘无所忘而所忘者,即至真妙道也。又有云:愚智不同,则清浊各异,虽系风土禀受不齐,皆系造化之机,神运自然,气数之理,天命已定。然而愚者自愚,智者自智,则天地何偿愚之智之。唯是能发清静心,立广大愿。愿出世以度人,必闻道而自度。自度者,皈依三宝,受戒入定,修智慧以放光明,则愚者可智,而浊者可清。若不能持戒入定,智慧不通,无光可照,则清可浊而智可愚矣。《金刚经》云:我所说法,原无定法。此之谓也。所讲智慧光明,晃朗太玄,照烛法界,岂能出《玉枢宝经》之外哉。玉枢即真机。欲转经者,先转真机,密修福慧。只恐光明藏,不能开不能见也。安能察鬼神之形状,握造化之枢机,参天地之化育,斡日月之运行,摄法界于黍米之中,定事物于未明之始,称妙道之师,进天仙之境也哉!正是:“见得光明藏,能闻至道根。若非修戒定,安得智光深。着相非真相,忘闻始可闻。闻思修入妙,自在海潮音。”

十九、神通妙用

诸子,上文所说智慧光明之道,《玉枢经》只用闻见亦泯。无闻无见,即已说尽妙用,现出神通了。诸子,《阴符经》云:“聋者视视,瞽者视听。”古仙云:“静听不闻雷声,熟视无见泰山。”《中庸》曰:“鬼神之为德,其盛已乎!视之而不见,听之而不闻。”《南华经》曰:“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参同契》曰:“耳目口三宝,闭塞勿发通;真人潜深渊,浮游守规中。”诸经书中,所有妙言,说不可尽。观世音大士,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夫耳根为泄精之窍,非是泄那后天浮欲之精,乃先天太乙含真之炁,真元显应之精。若内听而塞其聪,则精不飞而生智矣。眼为泄神之窍,非是泄后天思虑之神,乃先天妙相灵觉之良知,太素氤氲之元神。若内视而返其明,则不外游而生慧矣。能持戒入定,则智慧生。智慧生,则水火交。水火交,则坎离媾。坎离媾,则天地泰。地天泰,则金木合。金木合,则魂魄会。魂魄会,则精气化。精气化,则神通现。神通现,则光明放。光明放,则功德圆。功德圆,则法身成。法身成,则道体彰。道体彰,则妙用行。妙用行,则众生度。众生度,则愿力满。愿力满,则大事毕。大事毕,则位证果矣。唯此一乘法,余二即非真。始终不出一诚字。《中庸》曰“不诚无物”。物,即是恍兮惚兮,其中有物;杳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信,即诚也,是即《易》云精气为物,大学物格之物。精乃《尚书》精一之精。中即厥中之中。《法华经》曰“有一宝,秘在形山,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皆莫不是此物。先退藏而后见也。古歌曰:“若得此心无一物,眼前便是伏羲时”,又何必神通妙用,又何必智慧光明。这神通妙用,乃自己守戒道的真人现身说法,以度众生,摄妄归真之妙用。是以大智光中,慧施金臂,拔救诸生,出苦恼而入清静。能使命促众生而得长寿,能使灾苦而变安乐。致国土清平,皆得延寿保命。使众生纯良方正而除妖邪,驱强逆、殄魔怪,使众生慈仁而不杀生害物。能使众生保制劫运而冤消结解。能使众生昏暗破而光明现。能使众生百病痊而宿疾普消。能使转愚成智,皈正弃邪。能使寡欲清心,摄情归性。能使解脱无碍,超凡入圣。能使集福消灾,生祥灭罪。能使出世成道,离苦登真。能使能修上乘,上升天堂,普领众生,神游八极,超出天宫。愿我众生一切凡身,俱为法王身,乃至不测其所,唤作神通。不泄其机,唤作妙用。所以戒定慧门的神通,乃不神之神,转六识为六通,通天通地,通神通鬼,通人通物,谓之神通。这妙有用无妙之妙,运一机而示万方万化。化天魔,化地煞,化万鬼,化恶人,化怪物,唤作妙用。那戒定门中是入静,定慧生光,乃先天一炁圆明瑞相。上通天宫,朝祖炁于三清之上;下通地府,赦罪魂于九泉之底。说法则天神摄伏,五帝临轩,万神侍卫,班列端严,愿闻正法而炼神还虚。已得度脱,悲心慈悯,济苦寒幽,则阎罗赞叹,地藏开光,鬼判遵依,冥曹摄伏,而赦罪超生,得闻正法,俾脱鬼籍,俱转极乐。于是自度而度人,发宏誓愿,愿人人普闻至道,以法药普救众生,便众生及蠢动含灵,并蒙解脱。土木瓦砾,皆得感通。一切物情,无不通澈。运神通于不知不觉,而天地万物在我身中;发妙用于自然而然,而山河星斗归于法内。天魔无不敬伏,俯首恭迎。地煞悉化慈和,敬心慑服。凶崇厉鬼,闻化超升,永辞血食。修罗外道,奉法皈正。战争永息,枉屈尽伸,冤仇消释。以德化不以力降,则恶人俱为善人;以诚感不以术凌,则邪人悉变正人。逆持斗柄运阴阳,而神鬼不测;倒施化机超世界,而天地不知。普现神明,坚固法身,而无形可观。广宣最上一乘妙法,而无声可听。虚空即我之法界,我即虚空之法身。浑浑沦沦,与天为一体;正正大大,与仙佛为一心。程子曰:“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即此谓也。所谓众生之父母,道门之法师。岂非清静解脱之神通,无为自然之妙用耶?诸子,不着相,则慧通广大;任天倪,则妙用无穷。只在乎日用寻常而不怠,造次急遽而不弃者,道德两字而已。又何必舍戒律而学符法,弃圭玉而恋碔砆,甘为无智之徒,不学上乘之道哉乎!噫!诸子入玄门,当求最上乘。人人含妙窍,个个皆光明。止缘多障碍,视戒若虚文。纵持多间断,游移定不深。定力深,戒愿切,勿助勿忘为准则。二六时中刻刻持,三年五载无遗逆。定忘戒熟自通神,神自通兮妙用真。运神通,得妙用,诸子须仗进步诚。若是痴痴着相求,鬼窟生涯非正由。外道旁门多住形,着空住色亦非修。不着空,不着色,定则无形感则通。用则灵明神自别,几多道者失中功。我今不是多饶舌,咦!直把天机泄!神通显,妙用彰,际地蟠天大法王。不出常静真常道,魔教皈心恶化良。忤逆一朝通孝悌,顽凶俱变作慈祥。智若镜,慧如神,一片灵台灼灼明。六通互用无尘迹,大地山河尽是金。诸子无怠轻持戒,乃是天梯步步升。神难测,妙难量,不离戒定用真常。真如门有通天穴,不二斋中吐圣香。诸子诚修不自弃,从古神仙大道场。

二十、了悟生死

同类推荐
  • 入布萨堂说偈文等

    入布萨堂说偈文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内外伤辨

    内外伤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檀弓上

    檀弓上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出家授近圆羯磨仪轨附苾刍习学略法

    出家授近圆羯磨仪轨附苾刍习学略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佛说慧印三昧经

    佛说慧印三昧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等目菩萨所问三昧经

    等目菩萨所问三昧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末世重生之与忠犬总裁一起打怪

    末世重生之与忠犬总裁一起打怪

    {架空时代文}前世栗安娜把白伟当做洪水猛兽,即使白伟对她感情昭然若揭,也不愿意相信。末世突临白伟依旧将栗安娜保护很好,但是栗安娜依旧不相信他的感情,直到她被人算计死去,白伟奋不顾身跟他死在一起这才相信。重生后的栗安娜决定接受白伟的爱意,与忠犬总裁一路打怪升级。ps:打打怪怪升升级温馨故事。喜欢的宝宝们可以加群,qq群,群号:540725802
  • 咽喉脉证通论

    咽喉脉证通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七世轮回:寻爱天涯

    七世轮回:寻爱天涯

    本文原名:《妃你莫属:三岁太子妃》---第一世,他们相爱,发誓要永世相守。第七世,她为了寻他,嫁入皇宫成了为他钦点的太子妃。为了寻他们前世的爱,她双目失明,她谋划江山,助他真正坐拥皇权。他不知前世他们有多少纠葛,他只知道,他要冷落她,贬黜她,来报复他亲母,蓦然回首再寻她,她却已经远隔天涯。他追寻了她整整七世,千里寻她百年等待,但他却发现,即使与她近在咫尺却仍像是远在天涯。他从未知人世的纠葛可以跨越轮回,他只知道他爱她,所以不惜用尽力气去寻她。众里寻她千百度,国倾,城倾,宫阙倾,却不曾想,蓦然回首灯火处,佳人难再得……————转型都市言情新作《爱情很丰满,婚姻很骨感》http://m.wkkk.net/a/197010/
  • 超级土建

    超级土建

    楼价猛涨,囤地捂盘,小人物陈逸天连蜗居的机会都没有,意外之下获得宇宙建筑工厂,从此以后,取之不尽建材,用之不竭施工队,楼盘房价尽在我手,不过首先要从最底层装修行业开始爬起,终有一天咆哮整个地产业!本书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切互与现实对号入座,你们明白的!
  • 皇商相公好无情

    皇商相公好无情

    明明是明媒正娶来的妻子,但是新婚的当夜就成了下堂弃妇而当一次契机来临,她有了逃的机会。却被他抓住。没有任何人敢挑战他阎少棠的权威,而她却敢望向逃跑,他当然不会如她的意!片段一:她要打掉这个孩子,她不要让这个孩子变成复仇的牺牲品,看着下体流出的血,她笑了,那样的绝望凄迷。。。。。。片段二:我根本不是苏琉璃!所以你对我做的事情,我永远都不会原谅你!阎少棠,骄傲如我,不会轻易的放过你!
  • 世界因我而美好一点

    世界因我而美好一点

    本书收录了作者近两年发表的美文作品90篇,分为“闲语:走错路看到不一样的风景”;“情语:幸福家庭的姿态”;“世语:成为美好的一部分”;“物语:一只拟人化的狗”等四辑。有感人亲情,也有生命感悟;有人生哲理,也有借物抒怀。文字朴实,而意境深远。
  • 毒宠猎灵妃

    毒宠猎灵妃

    某男装可怜:女人,我心碎了你要怎么赔?某女试探:把我赔给你?某男窃笑,上钩了!她只是无辜穿越,错砸某男而已,就被这只无良猎灵师抓住了小辫子,他不但骗财骗力,还骗心!某男冷哼:天上掉下朵大桃花,还不马上把花掐……
  • 绳子(中国好小说)

    绳子(中国好小说)

    这篇小说以绳子为线索,通过主人公尹树的口吻,写农村搓绳子,用绳子,以及由绳子牵涉出来的很多故事,最终尹树抛弃了搓绳子的技巧,放弃了农村转而落户城市。而农村里与他相爱慕的女孩儿得知尹树再不回来,用他搓的绳子结束了自己的性命。小说侧面反映了城市进程中,农村发展的迷茫和农村人的困惑。
  • 一见如顾情深似海

    一见如顾情深似海

    顾浅:“我的世界从遇见你开始”林深:“欢迎来到我的世界ˉ顾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