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59800000005

第5章

讽诵胜利第八之三 释遗俗一 史呵誓二 僧玄秀三 僧道慧四 释道泰五 释普安六 释僧定七 隋沙弥八 释僧彻九 释僧衍十 岑文本十一 陵肃璟十二 韦仲圭十三 释慧献十四 释慧和十五 崔义起十六 阳盖护十七 容文策十八 宋沙弥十九 陇志通二十 凉寡妇二十一 高守节二十二 释明曜二十三 释僧洪二十四 宋王珠二十五

唐雍州醴泉沙门释遗俗一

释遗俗。不知何许人。以唐运初开。游止雍州醴泉县南美泉乡阳陆家。镇常供养。清俭寡欲。惟诵法华为业。昼夜相系乃数千遍。以贞观初。因疾将终。遗属友人慧廓曰。比虽诵经。意望灵验。以生蒙俗信向之善。若身死后。不须棺盛。露骸理之。十载可为发出。舌根必烂。知无受持。若犹存在。当告道俗为起一塔以示感灵。言讫而终。遂依埋葬。至贞观十一年。廓与诸知故。就墓发之。身肉都销。惟舌不朽。一县士女。咸共仰载。诵持之流。又倍恒度。乃函盛其舌。于阳陆村北甘谷南岸。为建塼塔。识者尊严。弥隆信敬。读诵更甚

雍州福水阴史村呵誓二

雍州长安县界郊南福水之阴。有史村史呵誓者。少怀善念。常诵法华。行安乐行。慈悲在意。不乘畜产。经云哀愍一切故也。虚约为心。名沾令史往还京省。以习诵相。仍恐路逢相识人事暄凉。便废所诵。故其所行必小迳左道。低气怡颜。缘念相续。初不告倦。及终之时。感异香气。充于村曲。亲疏同怪。而莫测其缘。遂理殡之。尔后十年。妻亡乃发尸出。舌根鲜明。余并朽尽。乃别标显葬矣

黄州随华寺僧玄秀三

僧玄秀者。住黄州随华寺。其性清慎温恭为志。常诵法华。每感征异。未以为怪。时属炎暑。同友逐凉。遣召秀来。欲有谈笑。既至房前。但见羽卫严肃人马伟大。怖而返告。同往共观。如初不异。转至后门。其徒弥盛。上望空中填塞无际。多乘象马类杂鬼神。乃知其感通也。置而却返。明晨惭谢。朋从遂绝。秀专斯业。隋末终焉

唐益州福成寺僧道慧四

僧道慧蜀人。少丧父母。从兄养大。昼夜悲哭。恋慕其父母。生年九。从师诵通法华。祈请其脱苦。诵满一百部。梦福成寺上空。有殊特光。渐近于庭。忽见有天。百千天众。而围绕之。告道慧言。吾是汝双亲。依汝诵经力。生第二天。脱恶趣怖。若诵满千返。必生净土。当知亲子深契来谒陈情。作是语已。隐而不见。觉悟倍生信重。弥专讽诵。闻者展转。为父母脱苦诵经。感梦告盖多。略不述而已

魏常山衡唐精舍释道泰五

释道泰。元魏末人。住常山衡唐精舍。梦人谓曰。若至其年。当终于四十二矣。至期年遇重病甚忧。悉以身资为福。友人曰。余闻。供养六十二亿菩萨。与一称观世音同。君何不至心归依。可必增寿。泰乃感悟。遂于四日四夜。专精不绝。所坐帷下。忽见光明从户外而入。见观音足趺踝间。金色朗照。语泰曰。汝念观世音耶。亦复诵法华不。泰褰帷顷便不复见。悲喜流汗。便觉体轻。所患遂愈诵通法华文。念彼观音。年四十四。方为同意说之。泰后终于天命耳

陈扬都释普安六

释普安。姓陈氏。少出家诵通法华。自矜为业。遇热病苦。口齿皆落。更止自矜。慧心诵满一夏。梦天童来。以杨枝指齿肉曰。君专心诵经。落齿生如本。当来得道时。即齿白细密。语已梦觉。口中满齿。后移居静室。向牖诵经。自然饮食在案前。适食讫。后七日如饱食。身肥满如斯。感应胜利甚多。春秋八十有九而卒。香满室音乐闻空。其夜弟子梦。胡僧说偈曰

若闻法华经  专心而讽诵

圣众来授手  必生净土中

推之依诵经生净土矣

唐潞州法住寺释僧定七

释僧定。是昙荣同门。住法住寺。行方等忏悔。讽诵法华。昼夜未尝眠卧。戒行精高。梦感见诸圣众。弥悔弥诵。贞观七年七月十四日。于法住道场内。见大光明。五色间起。从上而下。中有七佛。相好非常。语僧定云。我是毗婆尸如来无所着至真等正觉。以汝罪销故来为证。然非本师。不与授记。如是六佛。皆同此词。又有大光明倍前。从上而下。中有九百九十四佛。语僧定皆同此词。最后一佛云。我是汝本师释迦牟尼也。为汝罪销故来授记。汝身器清净。于贤劫中。当作佛名为普明。汝行方等大乘。普贤道场。诵持法华不可思议也。若斯之应现感灵。难称记矣(若依续僧传。昙荣与僧定。同行方等悔法。见七佛释迦。授二人记。更不云诵法华。然别记中。诵持法华。行方等大乘普贤悔法。记者所闻不同而已

隋岐州东山下村沙弥八

隋开皇初。有扬州僧。忘其名。自诵通涅盘经一部。谓多诵自矜为业。时岐州东山下村中有沙弥。诵观世音经。二人俱暴死。心下俱暖。同至阎王所。乃处沙弥金高座。甚恭敬之。处涅盘僧银高座。敬心不重。事讫勘问。二俱余寿。皆放还。彼涅盘僧。情大恨恨。恃所诵多。门下沙弥住处。于是两辞。各苏所在。彼从南来至岐州。访得具问所由。沙弥言。初诵观音。别衣别所。烧香咒愿。然后乃诵。斯法不怠。更无他术。彼谢曰。吾罪深矣。所谓涅盘威仪不整。身口不净。救忘而已。古人遗言。多恶不如少善。于今取验。悔往而返云

缝州陷泉寺释僧彻九

释僧彻。住缝州南孤山陷泉寺。昔行遇癞者在穴中。彻引至山中。为凿穴给食。令诵法华。素不识文字。加又顽鄙。句句授之。终不辞倦。诵经向半。梦有教者。自后稍聪。得五六卷。疮渐觉愈。一部既了。须眉平复。肤色如常。故经云。病之良药。斯诚验矣

唐并州释僧衍十

释僧衍。并州人也。凡厥并州人。七岁已上。皆解念佛。生净土多。衍久居并州。诵法华经。欣求安养。以经云即往安乐世界故也。每日一遍。三年成千部。梦自身左右生羽翼。以法华文字为文彩。欲飞翔身自轻。即飞去西方。到七宝地。宫殿相并。天人满中。顾视己身。羽翼顿成。大宝莲华台。一一文字。变作丈六佛身。各说偈云。汝在浊世诵妙法。众生业障唯见字。实是三身圆满佛。今成羽翼复本身。闻偈见台。六万九千三百余化佛坐叶上。台上佛是阿弥陀佛也。进顶礼。台佛即语衍。汝还阎浮。以我云相示众生。又弘法华功德。应时诸佛变作本羽翼。还娑婆。梦觉流泪。诵法华更入观心。于舌端有八叶莲华。华上有佛。结跏趺坐。法华一一文字。从佛口出。皆作金色。具有光明。变为佛身。遍满虚空。围持经者。闭眼即现此相。开眼即不见。专观专诵。临终之时。紫云耸砌。端坐诵经而卒。春秋七十有。具注此事。秘收经奥。后见闻者。悲泣结缘而已

中书令岑文本十一

中书令岑文。本江陵人。少信佛。常念诵法华经普门品。尝我乘船。于吴江中流船怀。船人尽死。文本没在水中。闻有人言。但念佛必不死也。如是三言。既而随波诵出已着此岸遂免。后于江陵设斋。僧徒集其家。有一客僧独后去。谓文本曰。天下方乱。君幸不预其灾。终逢太平彼富贵也。言毕趋出。既而文本自食。碗中得舍利二粒。后果如其(文本自向唐临说

国子祭酒肃璟十二

国子祭酒肃陵人。梁灭入隋。姊为炀帝皇后。生长贵盛。而家崇佛法。大业中自以诵法华经。乃依经文作多宝塔。以檀香为之。塔高三尺许。其上方复下原下。并为木多宝佛像。经数年。其兄子铨在宅。朝起忽于前院草中。见一檀木浮图。盖下有一鋀石佛像。制作异于中国。面形似胡。其眼精以银为之。中累精光。净如自然者。铨怪走告璟。璟视惊喜。取盖还试置多宝塔上。宛然相称如故造。璟喜劝自以为精诚。盛其佛像。函内有舍利百余枚。璟女以尼年小窃疑。胡僧每云。舍利锤打不破。乃试取三十枚。于石上以斧折之。舍利了无着者。女就地拾觅。唯得三四枚。余并失不见所在。既而惧以告璟。璟往塔中视之。则舍利皆在如旧。璟从此日。诵法华经一遍。以至于终。贞观十一年病笃。萧后及弟侄视之。璟与相见。各令燃香。因即共别。唯留弟公瑀及女为尼者。令燃香诵经。顷之谓其尼曰。我欲去。普贤菩萨来迎我。在东院。师可迎之。尼如言往迎之未还。璟曰。此院不净不肯来。吾当往就。汝等好住。因与瑀等别。仍起长跪合掌。正向西方。次之倒卧遂绝。遗令独载一车敛。以在身之服。妇人不得送葬。勿以酒肉祭。制坎才令没棺。潮野叹其道寤。家人奉而行之

临邛韦仲圭十三

仲圭者天性孝悌。为州里所敬。年十七群表尤异。为蒙阳长。父廉自资阳都。遂以老归。武德中遇病。仲圭不释冠带而养。久之父卒。谢遣妻妾。闾于墓右。尤信佛教。诵法华经。昼则负土成坟。夜专诵经。精诚不倦。终三年不归。尝有一虎。夜至庐前。蹲踞听经。久之而不去。圭正念曰。不愿猛兽之相逼也。虎即起去。明旦见绕墓生芝草七十二茎。当坟前者。行列次第如人种殖。皆朱茎紫盖。盖经五寸。光色异常。邻里以告州县。时争君昌为刺史说裕为别驾。共至墓所察之。忽有一鸟。如鸭[卫-韦+含]双鲤鱼。各长一尺许。飞来集君昌前。鱼置于地而去。君昌等尤深嗟叹。采芝对奏。诏表门闾(仲圭弟孝隋为大理主簿为临说。更闾州人亦同云尔

唐金城瓦官寺释慧献十四

释慧献者金城人也。失父母后出家守戒。从师访道。诵通法华。专志为业。发愿于父母墓所诵经。欲救轮回苦。凡经历三年。精勤讽诵。未曾暂废。至夜三更。空中有大光明。又雨华如雪而下。中有声语献言。吾是汝父。汝初诵经力。已住第二天。诵满千部。圣众来迎。从天生净土。汝母依涅盘经力。即生不动国。彼在生之时。书写涅盘一卷。汝诵经资彼在生善故。语已隐不现。邻里谓失火。至晓更问慧献。献具说始末。闻者悲涕。于墓所诵经资亲。其类盖多

都下众造寺慧和十五

慧和道人者。宋秦始义嘉时。未出家为南贼。刘胡下都参值谍来着新林。被捉便欲研头。其前在鹊渚遇台军。已经怖懅。从此之后恒诵观世音经。临被杀时。心念益至。遂尔曰斩之三研三折。于是军主谓为异事。立便放去。慧和得脱便出家

司亢少常伯崔义起十六

崔义起大不信佛。妻父肃铿念善诵法华般若数千遍。辛酒不入门。起妻以五月亡。为修三七日斋正食。亡妻来有婢素玉。见作夫人语。我生时虽闻地狱。不大信今受苦不可言。汝男女等。不得不信。由汝为我转经燃灯功德。蒙放暂归。便向大众陈忏。我至二十日更来。将素玉看我受罪。至期果至。将素玉去。见大城官府。夫人入别院。须臾火镬铁床总至。夫人受毒苦。忽见夫人父肃公。坐莲华台。语夫人。早放素玉。还告素玉。我女生时。不用我语。多嗔妒不信善恶。今受此苦。我无力可救。汝归可悟其夫儿女道令修功德。不久解脱。又见婆罗门僧从空中下。教素玉诵金刚般若。又诵药师法华两卷一遍。两卷并改名为声闻。又曰。阎浮提人不信佛。汝诵此经闻婆罗门。并解经语。婢死三日便苏。家人良贱。初如常遇患。麟德元年正月。薛将军宅斋。迎婢请三道佛顶骨。婆罗门僧。令试诫素玉。乃升座长诵。一无脱漏。皆合掌叹曰。如西国本不异。合众惊讶希有奇事。薛将军遂口奏。天子大叹曰。百官亦有不信者。冥道若此。何得不信。时朝贵闻者。咸生大信。司成馆博士茫叔元。又将僧二十人。就翊善坊宅。召素玉令诵本经。梵音深妙。令人乐闻。自云不忘故尔云(感通录下卷

山阳盖护十七

盖护山阳人。尝系狱应死。此人本诵观世音经。三日三夜。心无间断。忽于夜中。眼见观世音。又放光照之。立时锁械自脱。诸户自开。便引护出去。护随光而走行。得少里地。于是光灭。护止宿草中。明日徐去得免(应验传

秦州慕容文策十八

秦州上邦县人慕容文策。年十七诵持金刚般若法华经。斋戒不关。隋大业七年四月十五日夜。忽有两鬼。来至床前。手持文牒云。王今遣取公来。文策良甚忙怕。乃遂使者而去。将至一大城。楼橹严峻城郭六重。将入第一第二门。极大光明。至第三门。其门相去四里已上。并皆黑闇。都不见道。使者引之而过。至五六门内。复大光明。去门三里。即有宫室殿堂。四边持杖宿卫。还如见在宫阙无异。王宫殿而坐。所将男夫妇女僧尼道士及女等。外国六夷不可称数。策在后行典。唱名而过。王一一问其在生福业。有福效验。在西而立。无福验者。在东而立。末后始唱策名。王问。一生作何福业。策即分疏。一生已来。唯诵持金刚般若法华八部。般若昼夜转读。又持斋戒一日不阙。王闻此言。合掌恭敬叹言。功德甚深。付主司细捡文簿。不错将来。其典执案咨王。未合身死。王即放还。且遣西行。立未去之间有沙门。可年十五六。执一明炬。于策前而过。续后又一沙弥。执明炬而过。策即捉袈裟挽住。愿师救弟子。使者错追将来。蒙王恩泽。捡文簿放还。不知去处。愿师慈悲救护弟子。示其来路。二僧语策。檀越持般若。转读大乘经典。好牢持斋戒故来救之。师云。我执明炬在前。檀越但从我后。还于六重城门而出还。诣黑闇二门。二僧手执明炬。喻如日出光明。皆现出于六重门外。二僧即语策云。檀越以知地狱处否。策云。不知。二沙弥即举手。指城西北角处。有一大城。相去四里。此是地狱之城。二沙弥云。将檀越于此城观看。从师至彼。其城高峻。有大城门。并铁网垂下。有四罗刹。手执铁叉。侍立左右。二僧云。是地狱之门。一切罪人配入。并从此门而过。即将策入门。可行二百步。见一灰河。其中一切受苦之人。身在河中。唯见其头百千万亿。猛火炽烧此罪人。苦痛号叫。不可具说。又四边皆是铁床釰树。有四狱卒。手持铁叉。畔上行走。叫唤之声。甚可怖畏。二僧云。十八地狱。咸在此城。策见心中怕惧。唯正念佛。心中恒诵经不绝。二僧即将策出城门。至于本来之道。五个道相近。意中荒迷。不知本从家之道。二僧即欲别策而去。礼拜求请。五道之中。不知弟子从何道去。愿师慈悲。示其道处。二僧即于中道引前。可行十里许。有一大门。塞其道口不得而已。二僧以锡杖开之。即语策云。努力勤修功德。诵经莫生懈怠。必得长寿。策别师至家。体中醒悟。父母亲知并忙怕。以礼慰喻。说其因缘。蒙放还家。功德之力。闻者欣悦。心意泰然。以此诵经斋戒功德。劝化一切。各各发心。读诵一日不阙。更加精进。又得长年矣

宋法华台沙弥十九

宋法华台者。释法宗归心后。开佑昔所住。以为精舍。因诵号法华台也。凡诸州志讽诵者。群集此台。众将三千。讽诵成喧杂。大众评议。分十二时。以定众限。打揵捶为克限。讽诵不绝。其业常存。时一沙弥。从远方而来。愚戆不识文句。昼夜志讽诵。望入众限。然天性懒堕。亦不了克限。大众悲愍愚。汝以晓更揵捶声为期。先习讽诵功方成。堪为众限。一夏诵习。才得两三行。众人轻慢。所诵甚少。不乐人众。沙弥悲愁。以晓更钟声为期。日日专志流泪惭先业。欲投身于山崖河渊。即到高崖。放身而投闷绝。依先业入镬汤地狱。狱卒以杖打罪人。铁杖触镬缘。响声似昔揵槌。沙弥忆本志。自能不觉。诵法华题目。狱中罪人。皆坐莲华。地狱变作凉池。狱卒叹未曾有。将沙弥奏阎魔王。王言。沙弥有余命。还阎浮提尽其志。闻是语已。如眠卧而觉。身无损坏。还到台说此因缘。众或信不信。沙弥至心发愿。我冥所见不空。即业障轻微。一部文义。自然照了。发愿已行道诵经。一部文义。自然诵通。众闻所诵。并伏膺。上座沙弥为僧。于讽诵众为上首

天水陇城志通二十

天水郡陇城县志通。年未弱冠。住持斋戒。读诵法华金刚般若等经。六时礼忏不曾阙。年二十即节黠。入请德府卫士。名树军团。奉敕差征南蛮。从家至彼一万余里。在路昼夜礼诵不阙。至南蛮之界。官军战败。兵士散走。当时侣一百余人。不知所投。多被伤杀。志通惶迫。奔走无路。忽有五人。并乘牝马。在通前后。有一人走马告通曰。莫怕莫怕。汝具修功德。前后围绕。不能为害。行可七里有余。至一塔庙。即入其中藏隐。蛮即还营。忽有二僧来通所。语通云。檀越诵金刚般若法华。礼念诸佛。不可思议故遣救汝。向者五人乘马在汝前后者。并是法华般若之力。亦同救汝恐贼伤害。汝身好修福业。诵持经典。莫生懈怠。一切诸善神王。恒相卫护。作是语讫。即乘空而去。通经日不得食。非常饥乏。须臾有二童子。将一钵饭并酱菜及饼。与通而食。食讫又告通。勤修功德。诵般若经。莫令废阙。讫亦乘空而去。通涕泪悲泣。深心忏悔。即投大军。频经三阵。不被寸铁所伤。据此因缘。并是法华般若之力。于蛮破官军放还。专心诵持法华般若。不敢怠慢。又云。贞观八年正月二十八日身患。至二月八日夜命终。遂被将向王前。阅过徒众甚多。通在后而立。其典唱名。王即问其善恶之业。亦依次而配。末后始唱通过。具问生在作何福业。通即启王言。一生已来。诵持金刚般若法华经等。常持斋戒。六时礼佛。王闻此言。即合掌恭敬言。善哉善哉。此人功德不可思议。语使当取之。日据何簿帐。而追付主司。细捡文籍。不枉将来。其主司关天曾舍报。此人更有六年寿命。未合即死。王乃索安。自寻果然非谬语左右侍者。取床几将来。即于南厢。持金床玉几至王前。即遣殿上西边安置。铺种种毡褥。遣通上座诵经。便诵般若法华各一卷。并悉通利。又使典藏中取其诵经及修功德文簿。典与通向西相遂往取。可行二里。有大经藏。所有功德簿帐咸在其中。并七宝严饰。使者于最下中。取得一卷。可有一纸。题名表志通造功德簿。即持向王边开捻其中。注通诵般若经万遍。诵法华经千遍。礼佛齐戒功德。总在其中。王语使人。其通所造功德其深。领将地狱观看。知其罪福。使者奉敕引通。出城西北五里有余。有一大城。楼橹却敌铁网垂下。门中有四狱卒。头如罗刹。口出火炎。身形长大。手持铁叉。左右而立。有二铜狗。在门两厢。口吐融铜。流灌狱所。注射罪人。一切受苦之人。并从此门而入。十八地狱。并在此城。通见如此。身心战栗。无以自安。领时诣王白言。见地狱讫。王语通云。汝今具见受罪福业。好勤精进读诵莫废。汝今命六年。在放汝还家。莫生退心。落入恶道。无人救汝。必须读诵。不退菩提。于汝长年。至老命终。必生净土。通苏说此事。弥修弥诵。经六年后而卒。异香满室。得净土迎矣

凉州寡妇二十一

凉州有寡妇。姓李家本事佛。恒随逐斋会。每聪性罢辄能诵之。后忽有虏公主妇寄宿。日瞑不忍遣去。须臾吏来录之云。李藏叛婢。既被录付狱。便至心诵观世音经。得十余日。欻目昼夜见观世音。问李何以不去。具答不能得去。又曰。但起而锁即已脱。于是径直归家。狱官及守防人。都自不觉。虏后知之遣问。那得归。具答如此。亦不复更录。此是诵经力。感圣应而已

隋并州高守节二十二

隋并州人高守节。家代信奉。而守节尤为精到。年十六七时。曾游化郡。道遇沙弥。年可五六十。自称海云。与之谈叙。因谓曰。儿能诵经不。答曰。识其本心。云即将向五台。至一处见三草屋。才得容身。乃于中止。教诵法华经诵间在外乞求给其衣食。节屡见胡僧来至与师言笑。终日而归去。后云辄问曰。识向胡僧不。曰不识。云恳似戏言曰。是文殊师利菩萨。节虽频承此告。未悟其旨。后使节下山就村取物。仍诫曰。夫女人者恶之本。坏菩提道。破涅盘城。汝向人间宜其深慎。节敬诺受教上山。中路乃见一女人。年十四。衣服鲜幸姿容雅丽。乘一白马。直趣其前。扣头向节曰。身有急患。要须下下。乘马好跳跃。制不自由。希君状慺济此微命。节遂念师言竟不回顾。女亦追寻数里。苦切其辞。节执志如初。俄而到失。既还本处。具陈其事。师曰。汝真丈夫矣。虽然此其文殊师利菩萨。节尚不悟。犹谓戏言。然于此诵经。凡历三载。法华一部。甚得精淳。后闻长安度人。心希剃落。就汝必欲去。当辞好师。此之一别。难量相见。汝京内可于禅定道场依止卧伦禅师。节入京求度。不遂其心。乃往伦所。伦曰。汝从何来。答从五台山来。和上遗与师为弟子。伦曰。和上名谁。答曰。名海云。伦大惊叹曰。五台山者文殊师利。海云比丘。即是华严经中善财童子第三大善知识。汝何以弃此圣人。千劫万劫无由一遇。何其误耶。节乃始悟由来。恨不碎其身。当首而愚情眷二。犹希再睹。遂辞伦返迹。日夜奔驰。乃至故处。都无所见

昭果寺释明曜二十三

释明曜。未详姓氏。志学之年。早怯俗网。问津访道。略无常师。住昭果寺。常诵法华读华严。每作佛光寺观。曾与解脱。俱至大学寺。祈请文殊师利。至华园北见一沙门。容服非常。徐行前进。乃至东边佛堂。将欲东趣。曜时惊喜交集。肘步而前。未至数尺。一遂无所睹。悲叹久之。与脱俱返。曜形长七尺。威容都雅。谈叙扬动心。有时会迹。先往五台。亲承礼拜。语迹云。我大业十二年。见安禅师。历名山诸寺。礼觐圣已。今日复见法禅。是不思议。愿法师长命无病。弘赞佛乘。时年一百六岁。未曾策杖。而菽采无坠焉。复不知年几而终

瓦官寺释僧洪二十四

道人释僧洪者。住都下瓦官寺。作丈六金像。镕铸始毕。于时晋义熙十二年。大禁铸铜。僧洪未得开模见像。便为官所收系。在相府奸罪应入死。僧洪便诵法华观世音经。得一月日。忽梦见其所作像。来至狱中。以手摩洪头。问汝怖不。僧洪具以事答。像曰。无所忧也。梦中见像胸前。方一尺许。铜色燋沸。后遂至市见杀。尔日府参军应监刑。初唤驾车。而牛绝不肯入。既入便奔车即粉碎。遂至瞑无监。更后克日。因有敕。从彭城还道。若未杀僧洪者。可原既而出破模看像。果自胸前如梦。此像今尚在瓦官寺。当知诵力感圣也(高僧传第十三

大原王珠二十五

王珠字叔衍大原人也。宋元嘉九年。作涪陵郡令。坐遭贼失守。系江陵府狱。箸一具大锁。钉之极坚。珠在狱中。恒持斋诵观世音经。一夜忽梦。已自坐高座上。有道人与其一卷经。题云光明安乐行品。并诸菩萨名。珠得便开读。忘第一菩萨名。忆第二是观世音。第三是大势至。皆有国土及名号。因是眠觉便见。后锁已解。珠知有感应。不复忧怖。因自钉治其锁。依常着之。涉三日事非意。便散珠。元嘉十九年。见为卫府行参军。从镇广陵。精进甚至矣

同类推荐
  • 伤寒论类方

    伤寒论类方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伊犁略志

    伊犁略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

    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婴童百问

    婴童百问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决罪福经

    决罪福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废柴王妃好抢手

    废柴王妃好抢手

    【欢脱玄幻女强文】小白领洛瑶穿越了,生了娃不算还不知道娃他爹是谁。带着娃娃闯天下,那娃分明是老天给她开的外挂有木有?都说洛家四小姐是废柴,你见过废柴有水火双灵根的吗?洛家庶女华丽转身,超人天赋锋芒毕露,踹渣男、扁嫡女,步步高升扫荡江湖。**“乖儿子,有娘疼你就够了,别理你爹!他不是男人!”天空顿时响起旱天雷。**“我来当他爹!这娃玉树临风和我多像啊?”某人君挤过来。“我才像他爹,这娃娃天赋异禀,跟我一模一样,连毛的颜色都一样!”某妖君挤过来。洛瑶吐槽,次奥,你那毛分明是染的好伐?最后某夫君勃然大怒:“禽/兽!拿开你们的脏手!那是我儿子!”
  • 女发言人

    女发言人

    小说将周芥平的回忆、叙述,和王皓雯的过去及现在,点点滴滴交织在一起。既有当下光怪陆离、可笑可鄙的现实生活,又有情到深处时的清新脱俗和感动。书中人物,个性突出,鲜明生动,有刘正大这样圆滑虚伪的市侩小人,也有安接生那样自作聪明的老太太。书中最主要的人物,还是王皓雯,虽然她有着令人难以启齿的过错,但本质上,却还是一个诚实、自然和坦率的人。终于,她去寻找更适合自己、更能心安理得的生活了,并且开始矫正之前对世界偏激的看法。她意识到,虽然从小到大,屡遭不平,可努力去做一个公正的人,才是弥补社会不公带给人心灵伤痛的最好办法……
  • 狂君惹娇妻

    狂君惹娇妻

    她,原是抱着终生不嫁的念头,结果,还是被人强掠拜了天地意与“冲喜”无二致,她的丈夫会娶了她,原因是帮他改运她的胡说八道,倒是真的助上他三分,只不过,过程虽然很重要,更重要的却是结果事实证明,娶她不能达到他的目的【娘,为什么我们要一直走,一直走?】三岁的小娃娃小小的脑袋瓜里,藏着浓浓的不解【娘要带你去看遍天下美景啊】【可是宝宝好想住在外婆家里,那里很美很美啊,宝宝可不可以不要一直走——】会累哦!【……】当然不行啊,他们母子可不是真的在游山玩水,是在逃命哎。不巧的是,追他们的正是宝宝的爹!那个完全不顾他人意愿,一直来招惹她的男人——独孤苍啸◆◇◆◇◆◇◆◇◆◇◆◇◆◇◆◇◆◇◆◇◆◇◆◇◆◇◆◇◆◇某依作品:《后娘嫁到》:《美厨前妻》:《总裁的前妻》:《残夫惹娇妻》:《极恶夫君》:
  • 旅行体验师

    旅行体验师

    一篇以真实游记为主的故事。书里提到的地方,都是作者真的去过的地方。推荐票请投给新书《基建从末世开始》,谢谢
  • 梦遇乾隆之清龙汉凤全集

    梦遇乾隆之清龙汉凤全集

    【公告】梦遇乾隆之前世今生,等待影视签约【简介】谢瑶池特别喜欢清朝乾隆年间的古董,她的家中到处是古董,因为一张床,一枚戒指她穿越到乾隆年间,成了一个内务府的包衣奴才,由于选秀进宫成了一名宫女,无意间巧遇乾隆,成就一段清龙汉凤的姻缘。她生前贵为皇贵妃,死后追封为皇后,是葬入裕陵地宫的最后一位妃子。她的儿子成了皇位的继承者。她的前世与香妃哪一个是乾隆的专宠?她到底有什么魅力?乾隆曾说过今生欠来生还,二百年后,他们重逢,乾隆的后世赵宏利,是会爱貌似香妃的何香竹,还是谢瑶池,他们间的恩怨情仇还将有什么样的继续呢?盟上三生约,不求同世生,但求同归土。朋友情弘昼头也不回地道:“不了,说了半天话,渴了,回府喝水去。”“我们家有水。”我回头盯了眼桌子上的茶壶。“我知道你们家有水,可是没人给倒呀,还是回家喝吧。初遇乾隆篇本以为是蒙混过关了,这晚上我终于睡了一个安稳觉。没想到次日刚进宫,太监过来传旨,皇帝要亲自阅选。半晌,听到一个浑厚的声音响起:“此次阅选秀女,竟有仿汉人妆饰者,实非满洲风俗。在朕前尚尔如此,其在家,恣意服饰,更不待言。嗣后但当以纯朴为贵,断不可任意妆饰。”说我吗?我低头看了看身上穿的,绿衣红裙,衣服袖口镶白底全彩绣牡丹阔边,镶滚云肩,裙的镜面上绣少许折枝花。可是刚刚选中的秀女里,衣服面料还有闪缎和妆缎、颜色还有几个胜过我的,偏偏到我这儿,宣扬不可随意妆饰。接着乾隆又道:“旗妇一耳带三钳,原系满洲旧风,断不可改节,朕选看包衣佐领之秀女,皆带一坠子,并相沿于一耳一钳,则竟非满洲矣,立行禁止。”结果回去衣服被大太太没收,又补了两个耳眼,对乾隆第一印象不太好。试膳篇总之,他是眼睛看着哪道菜,我就吃哪道,等到他二十几道菜全盯遍了,一口也没动,倒把我撑得腰都直不起来,还机械地他看哪儿,我吃哪儿,等到第三次吃肉丝山菜时,我才想起来,一道菜吃一遍就行了乾隆看着我直摇头说:“啃得乱七八糟的,朕怕狗都不肯吃。”我一本正经地说:“狗年岁大了,牙口不好,奴婢替它啃皮。”轻松搞笑,但不低俗,再现乾隆历史,盛大的秋狄,普免钱粮,逞贪官等,虽是穿越,第一人称,但是女主QQ太低,远离宫斗,令德令望。
  • The Duchesse de Langeais

    The Duchesse de Langeai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隐少房东

    隐少房东

    这本书讲述的就是他们之间那些感动温暖的故事。
  • 像铁人一样工作

    像铁人一样工作

    铁人追求完美、苛求细节。用最高、最严格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他拥有最优秀的品质和素质,他热情、踏实、自律;他精业、乐业、敬业:他忠诚、知恩图报,是当代员工的典范。铁人精神。是大庆精神典型化的体现和人格化的浓缩,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组成部分。具有不朽的价值和永恒的魅力。铁人精神推动了石油大会战走向胜利。推动了中国石油的发展。同样。伟大的企业必然要有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精神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全体人员活力的集中体现,是激发员工奋发向上的强大动力。通过它,在企业内部会形成一种强大的凝聚力。使每个人受到熏陶和感染,从而激发起高昂的士气,提高工作激情。
  • 网王之纯白之羽

    网王之纯白之羽

    神真的存在吗?谁知道呢?没准真的有呢?如果真的有神存在,那他(她)会是什么样子的呢,会是一个和蔼可亲、喜欢跟小孩子混在一起的神吗?如果是那就真的是朵奇葩。白羽就是这样一朵奇葩,明明是位高贵的神明,确贪恋人世;明明是位贵族亲王,却不喜欢摆架子。不过,正因为他是这样的一个人,才会被众人所喜爱。
  • The Life of Stephen A. Douglas

    The Life of Stephen A. Dougla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