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46500000006

第6章 彭家珍狙击宗社党 段祺瑞倡率请愿团

却说临时大总统孙文,致电袁世凯,有虚位以待等语。袁总理才放下了心,只表面上不便遽认,当复致一电道:

孙逸仙君鉴:电悉。君主共和问题,现方付国民公决,无从预揣。临时政府之说,未敢预闻。谬承奖诱,愧不克当。惟希谅鉴为幸!

这电文到了南京,孙总统又有复电云:

电悉。文不忍南北战争,生灵涂炭,故于议和之举,并不反对。虽君主民主,不待再计,而君之苦心,自有人谅之。倘由君之力,不劳战争,达国民之志愿,保民族之调和,清室亦得安乐,一举数善,推功让能,自有公论。文承各省推举,誓词俱在,区区此心,天日鉴之。若以文为诱致之意,则误会矣。

袁总理既得此电,料知孙文决意让位,并非虚言,遂至庆亲王私邸,密商多时,略谓:“全国大势,倾向共和,民军势力,日甚一日,又值孙文来沪,挈带巨资,并偕同西洋水陆兵官数十员,声势越盛。现在南京政府,已经组织完备,连外人统已赞成。(多半是乌有情事,老袁岂真相信?无非是恫吓老庆。)试思战祸再延,度支如何?军械如何?统是没有把握。前数日议借外款,外人又无一答应,倘或兵临城下,君位贵族,也怕不能保全,徒闹得落花流水,不可收拾。若果到了这个地步,上如何对皇太后?下如何对国民?这正是没法可施哩。”老庆闻到此言,也是皱眉搓手,毫无主意,随后又问到救命的方法。袁总理即提出“优待皇室”四字,谓:“皇太后果俯顺舆情,许改国体,那革命军也有天良,岂竟不知感激?就是百世以后,也说皇太后皇上为国为民,不私天下。似王爷等赞成让德,当亦传颂古今,还希王爷明鉴,特达宫廷。”(前恫吓,后趋承,老庆辈安得不入彀中?)老庆踌躇一会,方道:“事已至此,也没有别的法了,且待我去奏闻太后,再行定夺。”袁总理乃告别出邸。

过了一日,即由隆裕太后,宣召袁总理入朝

……袁总理奉命即往,谒见太后,仍把变更国体的好处说了一番,太后泪落不止。袁总理带吓带劝,絮奏了好多时,最后闻得太后呜咽道:“我母子二人,悬诸卿手,卿须好好办理,总教我母子得全,皇族无恙,我也不能顾及列祖列宗了。”(凄惨语,不忍卒读。)袁总理乃退了出来,时已晌午,乘舆出东华门,卫队前拥后护,警备甚严;两旁站着兵警,持枪鹄立,一些儿不敢出声。至行到丁字街地方,忽从路旁茶楼上面,抛下一物,约离袁总理乘车数尺,一声爆响,火星直迸,晦气了一个卫队长,一个巡警,两匹坐马,轰毙地上。还有兵士十二人,行路三人,也触着烟焰,几乎死去。(无妄之灾。)袁总理的马车,幸尚不损分毫,他坐在马车上面,虽亦觉得惊骇,面目上却很镇静,只喝令快拿匪徒。卫队不敢少慢,即似狼似虎的,跑入茶楼,当场拿住三人,移交军警衙门,即日审讯,一叫杨禹昌,一叫张先培,一叫黄之萌,直供是抛掷炸弹,要击死袁总理。待问他何人主使,他却不发一语,随即正法了案。(阅者细思此三人,果属何党?或谓由宗社党主使,或谓由革命党主使。迄今尚属存疑。)

袁总理始终不挠,遂拟定优待皇室等条件,一份内呈,一份外达。隆裕太后再开皇族会议,老庆等已无异辞,独良弼愤愤不从,定要主战。那时袁总理得了此信,颇费踌躇,暗忖了半天,不由的**道:“如此如此,管教他死心塌地。”遂暗暗的设法布置,内外兼施。过了数天,忽由民政大臣赵秉钧,趋入通报道:“军咨使良弼,已被人击伤了。”袁总理道:“已死么?”(开口即问他死否,其情可见。)秉钧道:“现尚未死,闻已轰去一足,料也性命难保了。”袁总理又道:“敢是革命党所为么?”秉钧道:“大约总是他们党人。”袁又问曾否捉住,秉钧又道:“良弼未死,抛掷炸弹的人,却已死了。”袁总理叹道:“暗杀党煞是厉害,但良弼顽固异常,若非被人击死,事体也终办不了。”(言下明明有喜慰意。)秉钓道:“此人一死,国体好共和了。”袁总理又道:“你道中国的国体,究竟是专制的好,共和的好?”秉钧道:“中国人民,只配专制,但目下情势,不得不改从共和;若仍用专制政体,必须仍然君主。清帝退位,何人承接?就是有承接的人也离不了莽、操的名目。依愚见想来,只好顺水推舟,到后再说。”袁总理不禁点首,又与秉钧略谈数语,彼此握手告别。(赵秉钧系袁氏心腹,故特从此处插入。)

看官!你道这清宗室良弼,究系为何人所击?相传是民党彭家珍。家珍四川人,曾在本省武备学堂毕业,转学东洋,归充四川、云南、奉天各省军官,久已有志革命,至武昌起义,他复奔走南北,鼓吹军士。既而潜入京师,赁居内城,购药自制炸弹,为暗杀计。适良弼统领禁卫军,锐意主战,乃决计往击良弼。自写绝命书一函,留存案上,然后改服新军标统衣饰,徐步出门,遥看天色将晚,径往投金台旅馆,佯称自奉天进京,有要公进内城,命速代雇马车,赴良弼家,投刺求见。阍人见名刺上面写着“崇恭”两字,旁注“奉天标统”四字,当将名刺收下,只复称:“大人方入宫议事,俟明晨来见便了。”家珍道:“我有要事,不能少待,奈何?”一面说着,一面见阍人不去理睬,复跃上马车,至东华门外静待。约过半小时,见良弼乘车出来,两旁护着卫队,无从下手,乃让良弼车先行,自驱车紧随后面,直至良弼门首,见弼已下车,慌忙跃下,取出“崇恭”名片抢步求见。良弼诧异道:“甚么要公,夤夜到此?明日叙谈罢。”说时迟,那时快,良弼正在进门,猛听得一声怪响,不禁却顾,可巧弹落脚旁,把左足轰得乌焦巴弓,呼痛未终,已是晕倒。(只有这些本领,何苦硬要主战。)卫士方拟抢护,又是豁喇一声,这弹被石反激,转向后炸,火光乱迸,轰倒卫士数名,连家珍也不及逃避,霎时殒命。良弼得救始醒,奈足上流血不止,急延西医施救,用刀断足,血益狂涌,翌日亦死。死后无嗣,惟遗女子三人。且家乏遗资,萧条得很。度支部虽奉旨优恤,赙金尚未颁发,清帝即已退位,案成悬宕,良女未得分文,后由故太守廉泉夫人吴芝瑛,为良女慰男请恤。呈词中哀楚异常,才博得数金赡养。(良弼虽反抗共和,然究是清室忠臣,且廉洁可敬,故特笔表明。)这且搁下不提。

且说良弼被炸,满廷亲贵,闻风胆落,躲的躲,逃的逃,多半走离北京,至天津、青岛、大连湾,托庇外人租界,苟延生命;所有家资,统储存外国银行,经有心人确实调查,总数得四千万左右。(不肯饷军,专务私蓄,仿佛明亡时形状。)大家逍遥海上,单剩了一个隆裕太后,及七岁的小皇帝,居住深宫,危急万状。小皇帝终日嬉戏,尚没有甚么忧愁。独隆裕后日夕焦烦,再召皇族会议,竟不见有人到来。接连又来了一道催命符,由内阁呈入,慌忙一瞧,但见纸上写道:

内阁军咨陆军并各王大臣钧鉴:为痛陈利害,恳请立定共和政体,以巩皇位而奠大局,谨请代奏事。窃维停战以来,议和两月,传闻宫廷俯鉴舆情,已定议立改共和政体,其皇室尊荣及满、蒙、回、藏生计权限各条件,曰大清皇帝永传不废;曰优定大清皇帝岁俸,不得少于四百万两;曰筹定八旗生计,蠲除满、蒙、回、藏一切限制;曰满、蒙、回、藏,与汉人一律平等;曰王公世爵,概仍其旧;曰保护一切私产,民军代表伍廷芳承认,列于正式公文,交万国平和会立案云云。电驰报纸,海宇闻风,率土臣民,罔不额手称庆,以为事机至顺,皇位从此永保,结果之良,轶越古今,真国家无疆之休也。想望懿旨,不遑朝夜,乃闻为辅国公载泽、恭亲王溥伟等,一二亲贵所尼,事遂中沮,政体仍待国会公决。祺瑞自应力修战备,静候新政之成。惟念事变以来,累次懿旨,莫不轸念民依,惟国利民福是求,惟涂炭生灵是惧;既颁十九信条,誓之太庙,又允召集国会,政体付之公决;又见民为国本,宫廷洞鉴,具征民视民听之所在,决不难降心相从。兹既一再停战,民军仍坚持不下,恐决难待国会之集,姑无论牵延数月,有兵溃民乱、盗贼蜂起之忧,寰宇糜烂,必无完土;瓜分惨祸,迫在目前。即此停战两月间,民军筹饷增兵,布满各境,我军皆无后援,力太单弱,加以兼顾数路,势益孤危。彼则到处勾结土匪,勒捐助饷,四出煽扰,散布诱惑。且于山东之烟台,安徽之颍、寿境界,江北之徐州以南,河南之光山、商城、固始,湖北之宜城、襄、樊、枣阳等处,均已分兵前逼。而我皆困守一隅,寸筹莫展,彼进一步,则我之东皖豫即不自保。虽祺瑞等公贞自励,死生敢保无他,而饷源告匮,兵气动摇,大势所趋,将心不固,一旦决裂,何所恃以为战?深恐丧师之后,宗社随倾,彼时皇室尊荣,宗藩生计,必均难求满志。即拟南北分立,勉强支持,而以人心论,则西北骚动,形既内溃;以地理论,则江海尽失,势成坐亡。祺瑞等治军无状,一死何惜,特捐躯自效,徒殉愚忠,而君国永沦,追悔何及?甚非所以报知遇之恩也。况召集国会之后,所公决者尚不知为何项政体?而默察人心趋向,恐仍不免出于共和之一途,彼时万难反汗,是徒以数月水火之患,贻害民生,何如预行裁定,示天下以至公?使食毛践土之伦,歌舞圣明,零涕感激,咸谓唐虞至治,今古同揆,不亦伟哉!祺瑞受国厚恩,何敢不以大局为念?故敢比较利害,冒死陈言,恳请涣汗大号,明降谕旨,宣示中外,立定共和政体,以现在内阁及国务大臣等,暂时代表政府,担任条约国债及交涉未完各事项,再行召集国会,组织共和政府,俾中外人民,咸与维新,以期妥奠群生,速复地方秩序,然后振刷民气,力图自强,中国前途,实维幸甚,不胜激切待命之至,谨请代奏!

隆裕太后一气览毕,已不知落了多少珠泪,及看到后面署名,第一个便是第一军总统官段祺瑞,随后依次署列,乃是尚书衔古北口提督毅军总统姜桂题,护理两江提督张勋,察哈尔都统陆军统制官何宗莲,副都统段芝贵,河南布政使帮办军务倪嗣冲,陆军统制王占元、曹锟、陈光远、吴鼎元、李纯、潘矩楹、孟恩远,河北镇总兵马金叙,南阳镇总兵谢宝胜,第二军总参议官靳云鹏、吴光新、曾毓隽、陶云鹤,总参谋官徐树铮,炮台协领官蒋廷梓,陆军统领官朱泮藻、王金镜、鲍贵卿、卢永祥、陈文运、李厚基、何丰林、张树元、马继增、周符麟、萧广传、聂汝清、张锡元,营务处张士钰、袁乃宽,巡防统领王汝贤、洪自成、高文贵、刘金标、赵倜、仇俊恺、周德启、刘洪顺、柴得贵,陆军统带官施从滨、萧安国,一古脑儿有四五十人。到了结末几个姓名,已被泪珠儿湿透,连笔迹都模糊起来。隆裕后约略看毕,便把这来折掷在案上,竟返入寝宫,痛声大哭。一班宫娥侍女,都为惨然。又经窗外的朔风,猎猎狂号,差不多为清室将亡,呈一惨状。(帝王末路,历代皆然,如清室之亡,尚是一个好局面。)

自是隆裕太后忧郁成疾,食不甘,寝不安,镇日里以泪洗面,把改革国体问题,无心提起。一夕,正假寐几上,忽由太保世续,踉跄趋入,报称:“太后,不好了,段祺瑞等要进京来了。”隆裕太后不觉惊醒,忙问道:“段祺瑞么?他来京何事?”世续道:“他有一本奏折,请太后明鉴。”隆裕后未曾瞧着,眼眶中已含了多少泪儿,及瞧完来奏,险些儿晕厥过去。看官!你道他是甚么奏辞?待小子录述出来,奏云:

共和国体,原以致君子尧舜,拯民于水火,乃因二三王公,迭次阻挠,以至恩旨不颁,万民受困。现在全局危迫,四面楚歌,颍州则沦陷于革军,徐州则小胜而大败;革舰由奉天中立地登岸,日人则许之;登州、黄县独立之影响,蔓延于全鲁;而且京、津两地,暗杀之党林立,稍疏防范,祸变即生。是陷九庙两宫于危险之地,此皆二三王公之咎也。三年以来,皇族之败坏大局,罪难发数,事至今日,乃并皇太后皇上欲求一安富尊荣之典,四万万人欲求一生活之路,而不见允,祖宗有知,能不恫乎?盖国体一日不决,则百姓之困兵燹冻饿,死于非命者,日何啻数万。瑞等不忍宇内有此败类也,岂敢坐视乘舆之危而不救乎?谨率全军将士入京,与王公痛陈利害,祖宗神明,实式凭之。挥泪登车,昧死上达。请代奏!

最后署名,除段祺瑞外,无非是王占元、何丰林、李纯、王金镜、鲍贵卿、李厚基、马继增、周符麟等一班人物。隆裕后也不及细阅,只觉身子寒战起来,昏昏沉沉,过了半晌,方对世续道:“这……这怎么好?这怎么好?”世续支吾道:“国势如此,人心如此,看来非改革政体,不能解决了。”隆裕后道:“古语说得好:‘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不料我国家费了若干金银,养了这班虎狼似的人物,偏来反噬,你想可痛不可痛呢?”(并非将士之过,隆裕后也未免诬人。)世续道:“太后须保重玉体,勿过伤心!”隆裕后流泪道:“我悔不随先帝早死,免遭这般惨局。”说至此,又把银牙一咬,便道:“罢、罢!你去宣召袁世凯进来。”世续奉命去讫,约半日,即见心广体胖的袁总理,随世续入宫。(心广体胖四字,形容得妙。)这一来有分教:

一代皇图成过去,万年创局见今朝。

欲知袁总理入宫后事,且看下回再表。

统观本回各情事,无一非袁世凯所为。袁世凯之被炸,当时群料为良弼所使,吾谓实袁氏自使之耳;良弼之被炸,则谓由民党彭家珍,吾谓亦袁氏实使之。不然,何以袁氏遇炸而不死,良弼一炸而即死乎?或谓杨禹昌、黄之萌、张先培三人被逮以后,并未供言袁氏指使,岂死在目前,尚无实供求生之理?不知此正见袁氏之手段。袁氏后日,杀人多矣,即受袁氏之指使,而被人杀者亦多矣。问谁曾实供袁氏乎?闻袁氏平生举动,得达目的,不靳金钱,然则买人生命,以金为鹄,贪夫殉财,何所惮而不为也?若段祺瑞之领衔请愿,不待究诘,已共知受命老袁,书中内外兼施四字,已将全情表明,寡言胜于多言,益令人玩味无穷云。

同类推荐
  • 象棋的故事

    象棋的故事

    小说表面上讲述了一条从纽约开往南美的轮船上一位业余国际象棋手击败了国际象棋世界冠军的故事,实际上讲诉了纳粹法西斯对人心灵的折磨及摧残。作为人文主义者的茨威格借这篇小说表达了他对纳粹法西斯的痛恨。本书还收录了茨威格其他的几篇有名的小说,如《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 表哥逸事

    表哥逸事

    方如,业余作者,1972年出生于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现居山东青岛。山东省作协会员。1989年开始陆续有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发表。2007年4月开始,先后在《黄河文学》《作家》《山花》等杂志发表中、短篇小说近三十万字,短篇小说《声铺地》被《小说选刊》《青年文摘》转载,入选花城版、漓江版小说年选,获山东省政府首届泰山文艺奖短篇小说奖。昨夜,表哥又闯进我梦里。他还是老样子,瘦瘦高高的个子,驼背,走路总喜欢猫着腰,又快又冒失,刚进门不久,他就撞到了门口的椅子。于是他弓着身子,呲着牙,开始吸气。
  • 汤姆·索亚历险记

    汤姆·索亚历险记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著名小说家马克·吐温的代表作,发表于1876年。小说描述的是以汤姆·索亚为首的一群孩子丰富多彩的浪漫生活。他们为了摆脱枯燥无味的功课、虚伪的教义和呆板的生活环境,做出了种种冒险的事。《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部小说虽是为儿童写的,但又是一本写给所有人看的读物。因为阅读这部小说能让“成年人从中想起当年的自己,那时的情感、思想、言谈以及一些令人不可思议的做法”。
  • 中国历代通俗演义:后汉演义(下)

    中国历代通俗演义:后汉演义(下)

    为了写作的方便,作者把三国时期的历史并入到后汉的历史中叙述。本书讲述从“第五十一回 受一钱廉吏迁官 劾群阉直臣伏阙”到“第一百回 失蜀土汉宗绝祀 篡魏祚晋室开基”的历史。桓帝以后,外戚、宦官更迭擅权。变端百出,初为乱党交讧时代,继为方镇纷争时代,终为三国角逐时代:曹操、袁绍、袁术、齐备、孙权等群雄争霸……
  • 残忍的季节

    残忍的季节

    四月最残忍,从死了的土地滋生丁香,混杂着回忆和欲望,让春雨挑动着呆钝的根。——艾略特《荒原》一张子川纵身一跃举手投篮的姿势是如此优美,简直要把许艺给迷倒了。许艺眼睛直愣愣盯着他,眼珠子骨碌碌骨碌碌地跟着他转,待到他篮下跨步时,直感觉呼吸紧迫,有点儿快要晕眩了。旁边的邵思琪说,哎,美女,你也太过分了吧,口水都要流下来了!许艺略微回过神来,说,怎么啦,我就是崇拜他!告诉你,张子川是我喜欢的,你们谁都别抢!
热门推荐
  • 法医娘子状元夫

    法医娘子状元夫

    现代女法医曲明姝穿回北宋,嫁给神童状元晏子钦,从此:大忽悠属性全开,把小丈夫骗的近不了身还团团转;法医金手指全开,小丈夫一改高冷脸,五体投地求指教;历史金手指全开,知道大体走向,规避官场风险。然后,明姝惊恐地发现,小丈夫长大了,贱笑着磨“刀”霍霍向媳妇……【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冤亲再聚:我和前夫做邻居

    冤亲再聚:我和前夫做邻居

    她,叫马辛暖,本是一位快乐的小镇姑娘,却在有一天,被突然杀到的既是生母,又是后妈的女人惊翻了天地!养母和继母,生母与后妈,本是婆媳关系内分泌失调多年,隐忍自己的他“小蝌蚪”极不发达,忍耐却平淡的日子骤然变化!老公陈普宇不理解,不容纳,用爱筑起的小家瞬间垮塌,命运安排甚是奇妙,和前夫做起邻居的她,选择如何的活?
  • 青涩泪之城

    青涩泪之城

    走在寂静漫无边际的黑暗道路上,冗长孤寂,尧寒熙在外人看来只是一个打架喝酒样样都有,典型的问题生。在临高考之际,安静乖巧,老师眼里的好学生乔千桐....乔千桐经常和尧千寒混在一起,和父母决裂,乔千桐的叛逆......什么改变了乔千桐花季少女成长...
  • 春联对联大观(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春联对联大观(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本书主要介绍了以下九种对联类型:对联基础、春节对联、节日对联、婚嫁对联、贺寿对联、丧葬挽联、居家对联等。
  • 至此终年

    至此终年

    如果你遇到一个老师,曾是个外科医生。十三岁那年,他和你的母亲在同一间医院被抢救,却意外地,在六七年后,听不见声音,上不了手术台,拿起书,成为了一个普通的大学老师。如果,他和你一样,有个遗弃自己的母亲,不能说出口的父亲。如果,他是因为一场举国的救死扶伤,损失了该有的健康。如果,他爱你。你会舍得,不爱他吗?——得顾平生,平生已无憾。
  • Concerning Letters

    Concerning Letter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什么时候看都是远远的

    什么时候看都是远远的

    吕阳明上世纪70年代出生于内蒙古呼伦贝尔盟新巴尔虎左旗,现供职于满洲里海关。2001年开始业余文学创作,主要创作方向为海关和草原题材小说,多篇散文、小说发表于海关文学期刊及《骏马》《草原》等文学期刊。已出版中短篇小说集《边关传说》《芦花飘荡》,长篇小说《血沃边关》等文学作品七十余万字。曾获呼伦贝尔市文学艺术创作政府奖(骏马奖)和海关总署“金钥匙”文学奖。现为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呼伦贝尔市作家协会会员、满洲里海关文学协会秘书长、中国海关文体协会文学创作分会理事。
  • 小花仙之库安蜜恋

    小花仙之库安蜜恋

    本文没有千韩,伊瞳,淑馨,表打我哦!!!!!!!!!!!!
  • 俏丫鬟机灵妃

    俏丫鬟机灵妃

    穿越重生,成了王府里面的小丫鬟,面对王爷的调戏,小丫鬟霸气的还击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封神赋

    封神赋

    郎坤在一个下雨天误入一个神奇的书店,在打开那本书的时候,他来到了这个噩梦开始的地方。他穿越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封神世界,他所熟知的《封神演义》并不适用于这个世界反而让他吃尽了苦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