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45200000001

第1章 导言

吴福辉

丁玲是现代著名作家中我最早见过的一位,也是我青年时代的文学偶像之一。那是1953年,斯大林突然逝世,当年的悼念气氛相当凝重,就像自己国家死了领导人。我这个中学生参加了东北某工业基地全市的追悼大会,在一个公园广场,人们黑鸦鸦肃立,于一片此起彼伏的汽笛声浪过后,(与莫斯科是同时按响的?)主席台上有人发言,是丁玲,一个发出精精神神声音的女作家。等到三十年转眼过去,在她的晚年,或是北京木樨地家里,或是厦门鼓浪屿休养地,我有幸近距离观察她。这时的她,虽老未衰,富态,仿佛没有经过这多年的风风雨雨折磨似的。最让人记得住的还是那双大眼,明亮,逼人,有个性.在我的印象中,她便这样定格了。

人的一生可以有多少关口?要读懂丁玲,就需了解她生平中惹动社会注目的那些关口。用现在的观点来看,她还真是个新闻性极强的女性。1927年底,当《梦珂》经叶圣陶之手在《小说月报》发表时,据说就有不少大中学生把课本掩在上面,在课堂上读这个新兴作家的作品。她的丈夫胡也频作为左联五烈士被枪杀于上海龙华,秘密被捕的那天,他们的孩子出世刚满六十几曰。接着1933年她在上海租界被绑架失踪,实际被羁押在南京达三年之久。鲁迅以为她已牺牲,所以写了那首有“可怜无女耀高丘”句子的《悼丁君》诗。1936年她逃离虎口,是靠曹靖华与鲁迅与冯雪峰联系上的,在张天翼的具体帮助下到达上海,再辗转到达陕北根据地的红都保安,完成了她传奇般的逃亡经历。这就是北京现代文学馆庭院里所塑的穿了鼓鼓军大衣模样的丁玲。她被长征后的共产党领袖们所欢迎,毛泽东填出“保安人物一时新”的《临江仙》词来,里面赞丁玲为“昨日文小姐,今日武将军”的话,几乎是一预告。然后才有她担任十八集团军西北战地服务团负责人和主编《解放日报》文艺副刊的工作,才有日后写出获斯大林文学奖的土改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可是到了1955年,她开始倒霉,先是被戴上什么“丁(玲)陈(企霞)反党集团”的帽子,然后“反右”时成了全国文艺界最大的“右派”,下“北大荒”养鸡,“文化大革命”关进“牛棚”,直到1984年平反复出。丁玲的大起大落的遭遇,使得她的文学创作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而她的不屈不挠的意志和执拗的性格,让她终于挺了过来,并在凡是具有起码写作条件的时刻毫不犹豫地拿起笔来。

如果按她的作品来评价,丁玲一生曾多次成为文学史重大现象的创造者。《莎菲女士的日记》提供了大革命失败后一代苦闷的、灵与肉挣扎的女性形象,当年发表时便引起轰动。这一形象和茅盾在《蚀》三部曲中提供的人物,后来被统称为大革命中的“时代女性”。《韦护》,是以瞿秋白和王剑虹(丁玲的同学、密友)的爱情为原型的,在当年属于风行一时的“革命加恋爱”小说。她类似的作品还有《一九三。年春上海》(之一)、《一九三。年春上海》(之二),而写过“革命加恋爱”小说的作家可不是一位,还有蒋光慈、洪灵菲等。到了工931年发表《水》,以十六省水灾为题材,展开对觉醒的、反抗的农民群像的有力度的描写,被冯雪峰从理论上概括为“新写实主义”的代表,与张天翼、沙汀等“左联青年作家”一起,构成了“普罗”文学的重大突破。这之后,她来到陕北共产党的根据地,在与工农兵结合和为工农兵服务的气氛笼罩下,她发表了《我在霞村的时候》、《在医院中》,用一个经过五四洗礼的现代知识者的眼光来打量农民习气、农民思想。在她把《解放日报》文艺副刊的百期编完即将交给下一任舒群的时候,她发表了后来为她惹事的杂文《三八节有感》。而同时,她创作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与周立波的《暴风骤雨》,足以成为解放区土地改革这场风暴的文学长篇的时代记录。以上,丁玲创作历程中的重大作品,一方面发生着巨大影响,一方面多次引发争议。香花、毒草分辨不清,否定、肯定接踵而至,造成对丁玲评价的几起几落。在这起落当中,升腾起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革命女性作家的斑斓姿影。

概括丁玲的道路,她是五四之后第二代女作家的杰出人物。她不是冰心,不是庐隐,不是淦女士(冯沅君),她是左派作家、革命作家。但她身上的女性意识和立场并不比任何新女性作家来得差。与第二代女作家中最优秀的萧红相比,她没有那么多的诗意,不那么柔弱,笔触不舍有那样深长的寓意,她有的是饱满的力透纸背的感情,细膩的雕镂人物矛盾复杂心理的笔力。但是与鲁迅称萧红有“越轨的笔致”一样,丁玲“越轨”的大胆更让人记忆深刻,她更具有女性的独立意志,以及思想上按现代女性视野观察生活而带来的敏锐穿透力和不同凡响的立场。“独立女性”,贯穿了她悲剧性的“英雄”一生。

这样,我就找到了在有限的篇幅里来解读丁玲的一条线索:用表现五类女性形象的小说来编辑这本新的丁玲选集。

第一类是时代女性和知识女性的故事。《莎菲女士的日记》、《在医院中》是出色的代表。莎菲的形象几乎是对一切僵化的革命性评论的挑战。因为莎菲是五四后的知识青年,她的苦闷、彷徨和叛逆,显然是面临“大革命”失败后一种普遍的颓废和失意。但这个形象的特殊性在于她的“个性解放”的幻想性质,她寻觅人生意义而无出路,鄙视世俗而又有迷醉声色或玩弄男性感情于股掌之间的危险,这使得她的反抗带有病态,却仍属于反抗。莎菲的历史内涵复杂得令人瞠目结舌,经常的情况是让受中国文化浸染很深的我们不知如何阐释才好,以至于在人物面前失语。《在医院中》的陆萍医生,这样一个按照旧的思想定势自然要归入“小资产阶级”的女人,却在小说里与农民小生产者的思想习性,与官僚主义者冲突,构成了与解放区知识分子改造的主流相逆的主题。所以,每当丁玲挨批判的时候,总有人出来指责“丁玲是莎菲”,“丁玲是陆萍”。当然,如按法国作家福楼拜的名言“我就是包法利夫人”,一切作家都将自己的部分血肉融化到他的作品人物中去,说“丁玲是莎菲”、“丁玲是陆萍”也无妨,但小说总是虚构,莎菲与陆萍显然是更广大鲜明的被丁玲所创造出来的典型。

第二类由农村进入城市的女性,可以数出《梦珂》里在都市遭遇坎坷的梦珂,《庆云里中的一间小房里》的乡村来的妓女如何在城市做着她们的梦。这些都让人不禁联想到今天生活里每天都在发生的“农民进城”的现实情景。

第三类是“农妇”故事。丁玲来自湖南农村,她熟悉走出农村与留在农村的那些女性。《阿毛姑娘》里的阿毛是一个在乡村因闻到都市气味而陷入绝境的女性(篇幅太长)。《我在霞村的时候》写一个抗战中遭日寇强暴、被迫做了“慰安妇”(据人考证),又反过来替抗日军民做谍报工作,却在返乡时受到歧视的女性贞贞。写贞贞,表现了作家的独特女性立场和嗅觉。

第四类是丁玲“左联”时期写的工农人物。《水》因文字更长,无法选入。《法网》、《夜会》都直接表现了工人。我特意挑了较短的《消息》一篇,是写工人母亲的觉悟和深明大义的。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丁玲笔下各色女性形象的多姿多彩。

如果没有第五类以《母亲》中的曼贞为代表的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代的妇女人物,那丁玲的女性系列也是不完满的。这原是一部没有完成的多卷小说,已经可以独立成篇。所写是以自己母亲为原型,一个从旧式封建家庭走出,放开自己的小脚,勇敢地迈入新式学校接受教育的女性。其中有以向警予为原型的人物夏真仁。全书很有几分《红楼梦》的笔意。而曼贞的坚忍形象一点点地走进时代的光环。正是这样一个母亲才会有这样一个丁玲。

丁玲晚年复出后,一部分的精力被消耗掉了,一部分的精力用来写作、编杂志、出国交流。她没有再写出重要的小说,先后发表的《牛棚小品》、《杜晚香》是其最后的重要著作。两篇作品形成的不同评价,划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结尾。许多人赞扬《牛棚小品》,认为它写出大时代下男女个人情感的复活。丁玲自己当然不能说不珍惜个性化的《牛棚小品》,但她多次强调《杜晚香》,认为这个从偏僻农村走向工业建设的女人是她理想中的女性。她强调了个人走向集体。其实这两条线索在丁玲的一生都前后贯串。我本人是更欣赏《牛棚小品》的,也因了此篇获“十月文学奖”的时候,我曾与作者一起躬逢其盛。《杜晚香》是她晚年面对社会信仰危机,而要表示的一种坚守。是众人皆醉她独醒也罢,是众人皆醒她独醉也罢,丁玲都是特立独行的。说到底,谁能分毫不差地评价她呢?

2006年4月18日于京城小石居

同类推荐
  • 午夜的独身女人

    午夜的独身女人

    《午夜的独身女人》为“微阅读1+1工程”系列丛书之一,精选了微型小说作者林华玉长期创作的精品作品。收录了《殉葬武士》、《盗墓惊魂》、《惊悚一夜》、《墓中无人》、《报复的鞭子》、《古堡迷踪》、《超级谋杀》、《黑陶刘遇鬼》、《午夜的独身女人》等近百篇微型小说作品。
  • 情迷维纳斯

    情迷维纳斯

    《情迷维纳斯》是一个讲述爱恋的故事,一个贵族男子为了理想的爱情甘愿成为一位女士的奴隶,忍受她的责骂与鞭打;这是一个关于背叛的故事,扭曲的两性关系使女方不堪忍受,往日的激情烟消云散,终选择了离开;这是一个有关欲望的故事,从初的挣扎到后的默许,从开始的抗拒到终的妥协,当虐恋的快感战胜了仅存的理智,就只剩下残酷的屈服。《情迷维纳斯》是利奥波德·范·萨克·马索克的代表作,在疯狂的幻想中寻找精神的慰藉。
  • 大赖

    大赖

    大赖是一条狗,相伴了我们一家人十多年,尽管它已经死去了几十年,但和它相处的那些日子,我依然清晰地记得。大黑死了大赖的妈妈叫大黑,一窝下了五个狗娃儿,黑不溜秋像五个皮球蛋。自打这五个宝贝出生后,我们兄妹仨就成天守在狗窝边上,连每日三顿饭都是端着碗坐在狗窝门口吃的。根据这几个小东西的特征和习性,我们分别给它们起了名儿——皮蛋,毛毛,肉肉,大赖,小乖。小狗们出月的时候,家里来了大舅舅,把小乖抱走了。大黑在窝里嚎叫了几天,声音非常悲戚。在它的嚎叫声稍稍安静了一些时,村里的二干妈拿二升软米换走了肉肉,三干大用一帽壳鸡蛋换走了皮蛋。
  • 张恨水经典作品系列:梁山伯与祝英台

    张恨水经典作品系列:梁山伯与祝英台

    美丽少女祝英台假扮男妆。来到寒山寺。遇到梁山伯,同窗三载,感情挚深。因父亲得病,祝英台要回家。梁山伯十八里相送。英台表露自己女儿身,梁山伯甚为惊讶,互表爱慕之情。英台被嫁给马文才,英台不从,与梁山伯密会,倾诉衷肠。马家迎亲时。英台来到梁山伯坟前,悲痛欲绝,出人意料的事情出现……
  • 瀚海雄风

    瀚海雄风

    本书讲述了少年英雄李思南闯荡江湖时所发生的故事。少年英雄李思南艺成之后,遵老母之嘱,独身往蒙古寻找二十年前被蒙古兵掳去的父亲李希浩。大漠中遇蒙古金帐武士,一番恶斗,幸遇江南大侠孟少刚及其爱女孟明霞出手援救方得脱险,李思南与孟明霞一见钟情,但当孟少刚得知李思南父亲是李希浩之后,态度逐渐冷淡,乃至父女双双不辞而别,给李思南留下了一个难释的疑团。早期在台湾出版时改名为《大漠腾龙记》。
热门推荐
  • 乡村灵异档案

    乡村灵异档案

    农村,特别是南方丘陵地区的农村,有很多很多稀奇古怪的故事流传,关于灵魂鬼怪,精灵异类,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可能一辈子也不会见到或者听说。婴儿惨死,食脑髓的尖嘴怪猫竟是偷生鬼;无人山谷,月黑风高,白衣女人惊现水塘!家中蛇群,是家神还是鬼怪?精神迷幻,水鬼竟能化身红鱼夺人性命!岩石上的爪印,预警的野狗,护山神犬是传说还是确有其事?乡村灵异档案,带你走进神秘的隐藏世界。
  • 打工之王之最强清洁工

    打工之王之最强清洁工

    意外获得人生修改器,只能做清洁工,一把扫帚扫天下
  • 就当没有明天

    就当没有明天

    琉璃的月是不是真的逃不过唯一的苍暮幽怨。梓唯的阳光洒脱是那个冬日最温柔的附和,哪怕那束阳光不是属于自己的。看着那个深深的酒窝,我想一直沦陷其中。关于离开,关于纠结,关于言不由衷,关于呐些关于——
  • 打春牛

    打春牛

    民俗学教授妙则宽像雪花一样卷到巴子营时,已是农历腊月二十四。对小年已过才回家乡的人,巴子营人问候的语调中或多或少有些冷漠。腊月二十三是灶王上天的时候。灶王上天时,已清点了各家的人口,各家祷告时也为在外的人祈求了平安。在巴子营人眼中,过了腊月二十三才回到家乡的妙则宽,就像等待下镰时的麦地里突地冒出一棵绽放葵头的葵花,砍掉有点可惜,不砍单独兀立,总不那么顺眼。亦像过年时精心出笼的大白馍上猛然出现了一个黑点,抠掉会使大白馍上有了坑点,不抠又觉得有点碍眼。
  • 放浪形骸歌

    放浪形骸歌

    孟行海是帝国中一道门少年,自幼受噩梦困扰,在门中出头无望。然而忽有一夜,他受性命之危,忽然间练成奇功,来到危机四伏的大海上。这荒诞、危险、奇妙、险恶之世在他面前铺开。他是从此平步青云,大权在握,看透凡尘,修仙悟道?还是见奇异之景,历怪诞之事,得超俗之心,建绝世之志?书友可加入q群:298063348,有任何重要消息我会及时发往群里。请多多关注新书《燃烬之余》,谢谢。
  • 九字剑经

    九字剑经

    何谓江湖,吟到恩仇心事涌,江湖侠骨已无多!何谓江湖,尘世如潮人如水,只叹江湖几人回!
  • 我们的底牌

    我们的底牌

    弋舟,1972年生,青年新锐作家。有长中短篇小说200余万字,见于《作家》《花城》《人民文学》《天涯》《青年文学》《上海文学》《大家》《中国作家》《山花》等文学刊物。著有长篇小说若干。
  • 月影胡歌:秦迷未央宫

    月影胡歌:秦迷未央宫

    她,艳绝长安,倾国倾城,似水柔情化了千古暴君。他说,甘做她的剑,他说,她是他的眼……她,情伤难愈,隐匿古刹,一眼回眸度了修行苦僧。他说,“她是我的拂尘,唯她,能拂走我心宿业”……她,顶包出嫁,权倾燕国,一袭素裙收了龙城燕地。他说,“我的家,便是你的家,我的国,便是你的国”……可,纵是集天下宠爱又如何?独独化不开他的心,独独抚不平他的眉,独独托不起他的掌……背负复国之命,游走三国之间,纠缠于三段旷世之恋,她该情归何处?流年似水,尘埃落定,他说,“一国两后、两国公主、三封贵妃、五披嫁衣……古往今来,怕是只存得你一人。”
  • 注意力!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

    注意力!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

    本书内容全面,分类清晰,分别从注意力的理论知识,如何提升注意力等几大角度,来进一步阐述注意力的相关知识,旨在帮助每一位父母都可以轻松教导孩子,使孩子的注意力得以更大提升。与此同时,本书还独树一帜,极具特色,比如,本书不仅将“趣味游戏”与“专注力”巧妙结合,而且还从孩子的学习与父母的家教等角度提出了很多专注力训练方法,
  • 医路顺风

    医路顺风

    现代女将穿越到不知名的古代社会,……书友们,请看她是如何带着一双幼儿从一无所长、一无所有到医武双绝,逆袭人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