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16300000007

第7章 函谷沧桑(1)

苍穹之下,群山沉默。静静的弘农河在阳光下泛着点点碎光,好似无数的水银滚动在水面。河两岸,杂乱地散落着一些乱石瓦砾,荒草在疯长着。

我行走于旁,在这个秋日的清晨。

秋风飒飒,从山坡上呼啸而过。脚下突然被绊了个趔趄,低头一看,竟是一块残破的瓦片。我弯腰拾起,拂去上面的泥土,仔细打量,那斑驳的泥痕依然遮掩不住藏青的本色,隐约中泛着一丝暗红。残缺的边缘上,断断续续的花纹还依稀可辨。我的心不觉顿时一惊。

我默然良久。一切无语,沉寂。这该不会是一块秦砖或者汉瓦吧?细听,耳边的风似乎也屏住了气息。抬眼望去,微波粼粼。倏忽,波动的水面斜射出一道犀利的亮光,直刺向天空。瞬间,我打了一个激灵。想起了刀光,想起了剑影,想起了那个遥远的血腥的时代。不觉间,手中的这块瓦砾也似乎沉重了起来。

又一阵风从耳边呼啸而过。静静的弘农河依然从容地向北流着,河水哗哗的响声,好似万马齐喑,深远而浑厚。

我行走于旁,静默着,莫名的思绪也仿佛受了某种暗示而滞留不前。我知道,秋日里,正适合到那里看看,去看看函谷关了。

高大的红漆门楼,赫然的太极八卦图案,稀稀疏疏的几个行人。函谷关,就这样地站在了我的面前。这一切,令我始料不及。

努力地搜索着十八年前的记忆:黄土高原下的王垛村,随意陈列在这里。偶尔,传来一两声鸡叫声,或者猛然从小巷中蹿出一只黄狗来,向你狂吠两声,然后用陌生的眼神打量着你。

还是这几间普通的小庙(太初宫),静静地守在村子的角落,同其他民舍一样。如果不去仔细打量它的建筑格局的话,还以为它就是寻常人家了。

而如今,新刷的红漆大门,闪耀着鲜艳的光彩。两旁高大的仿古建筑,昭示着一种古老的回归。一股股现代的气息还是这样强烈地迎面扑来,这一切,让我感到有点措手不及,就如一个山里人,突然间站在了一座豪华的酒店面前。此时的我,怯怯远远地绕过函谷关的正大门,顺着那奔流的弘农河的方向,一路向北径直走去。

关楼

函谷关楼赫然映入我的眼帘。

远望,高约几十米的城墙横亘在南北陡峭的两峰之间。正中留有两个门洞,门洞石碣上刻着“函谷关”三个大字。门洞上矗立着两座三层高的城楼,其实还算雄伟,但却少了想象中的味道。

十几年前,这里曾是一片荒芜,杂草丛生。那座从春秋战国时期就屹立在此的关楼,不知经过了多少战火的沧桑,几经修葺,最后还是不知在历史的某一个断点,渐渐摇摇欲坠,惶然倾颓,瞬间化为历史的须臾。眼前,所能寻找的,它的尸骸残骨恐怕也早已被幻化为一抔抔黄土了吧。

而今的关楼是政府在1992年重修的仿汉建筑。既然是仿造,给人的感受,也只能是停留在“仿”字上。虽然现在关楼的规模比历史遗迹中的照片恢宏气势多了,但我知道,历史中有些东西是永远复制不了的。

走到关楼前,拾级而上,青灰的方砖砌成了宽厚的城墙。仅十几年的风吹日蚀,就使这些藏青的方砖锈满青苔。诚然,对于这积蕴了几千年厚韵的古关重地,那些仿制的方砖毕竟太单薄了,它们怎么能经受得起这漫漫历史厚重气息的侵蚀?

依城墙而立,远眺东方。远山绵延起伏,雾岚迷蒙。山脚下,弘农河似一条白练,静静流入黄河。随即就被那浑黄的河水毫不客气地挟裹着,向东飞速而逝。

突然,耳边传来风吹幡动的猎猎声响。回头细看,只见那些写有简体字的“函谷关”字样的旗幡,竖在关楼上,在风中招摇。此时心中有种别样的感觉,就如在一出古装戏中,冷不丁冒出一个西装革履打扮的人来。我知道,此关楼不是彼关楼,函谷关的关楼早已被项羽的手下鯨布烧得干净。当年的项羽,浴血奋战,攻克了这固若金汤的函谷关,可结果,却只能落得个霸王别姬、饮恨乌江的千古遗憾了。项羽的历史上,函谷关给他涂上了重重的一笔浓彩。

想想,几千年前的此时此地,这里正万马嘶鸣,刀光剑影,杀气冲天,血流漂橹。弘农河,怎想让曾经见证的那一幕幕在眼前重现?那一声声叹息,那一声声无奈,又怎能抵挡住历史滚滚向前的车轮!轻翻史册,那短短的几行黑字白纸的记载,似乎还在熠熠涌动着一股浓浓的血腥味。

放眼尽望,关楼周围满眼葱郁的树木早已不是当年的桃林了。可以想象,当年从函谷关至西到华阴潼关三百里桃林,每年春里,那景观该是何等的壮观!“高出云表,幽谷密邃,深林茂木,白日成昏”。灵宝隋时称桃林县。因夸父逐日的壮举而涂抹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当年夸父逐日,渴饮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夸父就化作了一道山,山在灵宝,他所弃的杖,就是桃林。而今,只有长叹一声了。

岑参在《函谷关歌送刘评事使关西》中写道“君不见古函谷关,崩城败壁至今在,树根草蔓遮古道,空谷千年常不改”。站在新建的关楼上,细数关楼的每一块青砖,我奢望地寻找着。企图能从那小小裂缝的残损中,找寻历史在古老苍穹下一直未曾断唱的隐秘气息,为我的解读寻得那么一两个注脚。可,我却清楚地知道,古老的东西早已销蚀殆尽了,中原的许多古迹都是这样。

突然,关楼的广场上空忽忽扑扑飞蹿出一群白色的鸽子。诧异之际,只见广场右侧搭建着几个凉棚小摊,游客在这里可以买一两小碟鸽食来喂。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涌上心头。这里东临弘农绝涧,西拒衡岭高原,南依巍巍秦岭,北接滔滔黄河。有诗曰“天开函谷壮关中,万谷惊尘向北空”。这里曾是东西交通的咽喉,这里曾是战马嘶鸣的古战场。而今,眼前的这些鸽子,绝对早已闻不到千百年前那浓烈的血腥气息了。它们仅知道的,就是在远处高处观望着,伺机抢得一口之食,然后欢叫几声,在空中回旋一个漂亮的舞步。

古道

失望之余,转回身,向西眺望。秋日里,那条崤函古道在葱郁的绿树丛中,如细线般钻入山中,隐没行迹。

太阳渐渐热辣起来,云雾渐渐消散。走进古道,顿觉一阵清凉。碎石黄土铺就的小路,如历史一样斑驳曲折。有游客骑着马,嗒嗒地走过。再往前,就隐入了绿荫,蹄声也就模糊了。

道路蜿蜒曲折,崎岖狭窄,空谷幽深,人行其中,如入函中,关道两侧,绝壁陡起,峰岩林立,地势险恶,地貌森然。古书上说函谷关道“车不分轨,马不并鞍”,“一泥丸而东封函谷”,今日一见,并非虚言。

默默行走在这千年古道中,掩映的树木筛漏下斑驳的阳光,照在身上,恍惚间如无数个白天黑夜在眼前交替。此时古道寂静无声,只传来脚下“沙沙”的响声,仿佛是历史深处发出来的朦胧声音。

不觉间已经走了二里多路,眼前,是一道木栅大门拦住了去路。木栅门那边,没了碎石铺就的平整小路,只有一人多高的荒草疯长着。我侧身从木栅门翻越过去,杂草阻挡,我小心地用臂膀把蒿草拢到一边,向前探身移步。忽然几只蟋蟀从头顶跳过,我欣喜,原来这里竟成了蟋蟀蛐蛐们的乐土。忽闻头顶有几声人语,抬头一看,原来是两边陡峭的山崖上新近架起的高速上有几个行人,正在高声说话。看看头顶的高速,它让昔日的天堑变为通途;再看看脚下的古道,它曾是连接着那个时代东西的咽喉。而今,它老了,该歇息了,就在这里静静地,很少有人知道它的沧桑,就如很少有人能预计它的将来。心头的沉重,在这一刻蓄得满满的。

往回走着,脚下的声响渐听渐大,恍惚间,那上面的树木草丛间,突然仿佛传来一声炮响,顿时,那树丛杂草高处顷刻间便竖起无数战旗,霎时喊声震天,箭如飞蝗……

同类推荐
  • 快乐老家

    快乐老家

    这本书充满了快乐自信坚强热情,在探寻世界与人生真相的一系列故事中,让人反思当下的价值体系和思索生活的真正意义。
  • 长安物语

    长安物语

    《长安物语》系作者数十年间,生活、行走在长安大地上所见所感所思的文字结晶。作者幼年生活在长安终南山下,长而求学、工作、生活于长安城里,对这块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地,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喜欢这里的人物故实,一草一木,一砖一石,并对其倾注了很深的感情、深情。
  • 山羊之歌

    山羊之歌

    《山羊之歌》是中原中也的第一部诗集。中原中也(なかはら ちゅうや,1907-1937),旧姓柏村,昭和时期诗人、歌人、翻译家,被誉为“日本的兰波”。有350多篇诗作流传至今,其中一些诗作被选进日本的国语教科书,主要作品有诗集《山羊之歌》(1934)、《往昔之歌》(1938),译诗诗集《兰波诗选》。
  • 一滴水可以流多远

    一滴水可以流多远

    《一滴水可以流多远》这是一位军旅诗人的处女诗集。作为军人,史桢玮一直在写诗,《星星》诗刊、《中国诗歌》、《西南军事文学》等军内外刊物、网站都发表过他的诗作。《一滴水可以流多远》收入了他1993年以后的诗歌,从中可以看到他的诗路历程,读到诗人对心灵家园的守望,对诗意栖居的寻求,对人生真谛的沉思。
  • 大梅法常二偈之流传轨迹

    大梅法常二偈之流传轨迹

    幼出家于荆州玉泉寺。年二十,于龙兴寺受具足戒。后师马祖道一,得嗣禅法。德宗贞元十二年,自天台移居明州余姚南七十里之大梅山,其地即汉梅子真旧隐处。世称大梅和尚,习称大梅法常。文宗开成初建成寺院,四方僧侣请学者达六七百人。开成四年九月卒,年八十八。事迹见《祖堂集》卷一五、《宋高僧传》卷一一、《景德传灯录》卷七本传。法常谈禅语录,门下辑为《明州大梅山常禅师语录》,中国不传,日本金泽文库藏有旧抄本,今存称名寺,日本学者日置孝彦撰《明州大梅山常禅师语录之相关考察》有校录本,刊《金泽文库研究纪要》第十号(临川书店1989年);贾晋华《传世洪州禅文献考辨》(《文史》2010年2辑)也有考及。
热门推荐
  • 谐铎

    谐铎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沙弥学戒仪轨颂注

    沙弥学戒仪轨颂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红马

    红马

    甫跃辉, 1984年生,云南保山施甸县人,复旦大学首届文学写作专业小说方向研究生毕业,师从作家王安忆。在《人民文学》《大家》《花城》《中国作家》《青年文学》《上海文学》《长城》等文学期刊发表中国短篇小说。获得2009年度“中环”杯《上海文学》短篇小说新人奖。
  • 将军嫁到:夫君请盛宠

    将军嫁到:夫君请盛宠

    凤雅柔战败于天圣王朝战神沈言手中,归来,便被卸下兵权,送以和亲,如若她不愿意,谁能奈她何?然而,看到城楼上站立的心上人,陡然心寒,转身披上嫁衣,她未曾想到所嫁之人竟是……阴谋,算计,接踵而至,他握住她的手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这棋局,我陪你走下去,这天下,我陪你俯瞰。--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伯考的棋谱叔如的棋

    伯考的棋谱叔如的棋

    伯考终于还是死了。伯考死得还算正常:病死的。人,生老病死,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伯考是死在阴历七月,鬼节刚过,仲至就打来电话,喂哈,喂哈,我是仲至,听得见不?仲至耳聋,说话大声大气,生怕别人听不到。他耳聋得有些奇怪,有时你大声说话他听不见,有时别人说悄悄话,他忽然就听明白了。聋子仲至记住的往事比别人都多,因为他总是用心听别人说话。季少节耐心地等了好一会儿,他可不想和一个聋子打电话,他希望仲至身边有个说话的人。没想到仲至却在电话里喂哈喂哈个不停顿,像是有什么心急火燎的事,非要亲口告诉他不可。季少节也只好大声说话,仲至啊,有啥好事吗?
  • 天请问经

    天请问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关中奏议

    关中奏议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基于重庆实证的新农村建设中土地流转机制研究

    基于重庆实证的新农村建设中土地流转机制研究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新农村建设理论研究;农村土地流转制度背景与理论研究;重庆新农村建设现状与问题;重庆市农村土地流转研究等。
  •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内容简介:世界遗产包含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它们或是鬼斧神工的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财富,或是人类自身的杰出创造。了解这些世界遗产对于了解一个国家和地区独特的自然风貌、民族风情、社会历史、建筑艺术、价值观念、文化内涵等具有窥斑知豹的作用。
  • 清代西藏史研究

    清代西藏史研究

    本书从政治、宗教、社会、改革等多方面探讨了清代西藏的历史,以作者独有的视角,揭示了西藏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学术上具有创新价值,在政治上亦有现实意义,对百年来的清代西藏史研究进行了全方位的梳理,尤其给人以借鉴和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