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13400000002

第2章 译序(2)

由此,普鲁斯特得出一个结论:“艺术上没有(至少从科学意义上讲)启蒙者,也没有先驱。一切取决于个体,每个个体为自己的艺术从头开始艺术或文学尝试,前人的作品不像科学那样构成既得真理,可供后人利用。今天的天才作家必须一切从零开始。他不比荷马先进多少。”他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他不是那种迎合读者口味的作者,必然会使一部分读者失望,因为这部分读者总希望读到想得到的东西,或想找到某些理论或现实问题的答案。所以,谨请这样的读者换种眼光去读普鲁斯特的书,把它当作一个未知世界,那么您会发现他对已知的世界有了新的发现,作了新的解释。

本序写到这里已经够长了,似乎可以结束了,但还有重大的问题要交代,不得不延长篇幅,尚希读者诸君鉴谅。

综上所说,我们可以看出普鲁斯特虽然批判了圣伯夫方法,但没有全盘否定圣伯夫,因为圣伯夫是研究十九世纪文学史不可逾越的大家。甚至对许多人真心诚意拿圣伯夫论贺拉斯的话来评论圣伯夫本人,普氏也不持异议:“现代各族人民中,尤其在法国,贺拉斯已经成为一本必备的书,无论培养情趣和诗意,还是培养审时度势和通权达变,都必不可少。”我们还知道,普鲁斯特在其文字生涯中,一向以赞扬前人和同辈著称,如高度评价罗斯金;有时甚至用词过分,如恭维阿纳托尔·法朗士。他批判圣伯夫比较严厉,但如上所说,是为了阐述自己的观点。除此之外,他很少议论文学艺术家的短处。

但有一例外,就在本书《结论》中,普鲁斯特突然猛烈抨击罗曼·罗兰,情绪之激烈,言辞之尖刻,态度之专横,是绝无仅有的。他批评罗曼·罗兰“不了解……自己内心深处所发生的事情,只满足于千篇一律的套话,一味怄气发火,不想办法深入观察”,只好“撒谎”,所以《约翰·克利斯朵夫》非但“不是新颖的作品”,而且是“俗套连篇”,“肤浅的”、“矫饰的”作品。结论是:“罗曼·罗兰的艺术是最肤浅的,最不真诚的,最粗俗的,即使主题是精神,因为,一本书要有精神,唯一的方法,不是把精神作为主题,而是主题创造精神”。他的批评没有展开,不到一千字,只引了两小段《约翰·克利斯朵夫》的文字,就作出如此武断的结论,就其文章而论,难以令人信服。

罗曼·罗兰是中国人民敬仰的法国作家,尤其得到二十世纪三十至五十年代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的崇敬。傅雷先生翻译的《约翰·克利斯朵夫》自一九三七年初版,是至少三代追求自由、民主和进步的知识青年必读的书籍之一。现在看来,这首先应当归功于傅雷优美流畅的译文,以及译者对真理热情似火的追求。他在《译者献辞》中高度评价这部长河小说:“它是千万生灵的一面镜子,是古今中外英雄圣哲的一部历险记,是贝多芬式的一阕大交响乐。”此书后来经他重译再版(1952),印数多达百万部,其影响经久不衰。之后,又有许多人翻译罗曼·罗兰的其他作品,至于论述这位作家的文章,更是不计其数。总之,罗曼·罗兰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享有崇高的威望。

这里请允许我举个亲身经历的事例。八十年代初,著名学者、大翻译家、诗人罗大冈先生应邀访法,他约我陪他去蒙帕纳斯林荫大道八十九号拜见罗曼·罗兰夫人,这位俄裔老太太身体健朗,谈笑风生。她的公寓套房简直就是图书资料室,尽管八十六岁高龄,仍积极领导丈夫的遗著手稿整理工作,并主持“约翰·克利斯朵夫青年文化中心”。当时她也曾抱怨经费不足,出版困难,人心不古,世风日下。她热情友好地接待了中国大名鼎鼎的罗曼·罗兰专家罗大冈先生,并接受与之合影的要求,罗先生好意,把我也拉上。罗先生回国不久寄来两张照片,叫我当面转交罗兰夫人,但指出我的手搭在罗兰夫人的肩上,是失礼的举止,命我去照相馆做“隐手术”处理,若实在不可做,必须向罗兰夫人赔礼道歉。我对师长和长辈的批评心悦诚服,自责那天忘乎所以,闯下大祸。于是遵命去照相馆,但人家说没有底片,无法做“隐手术”。我只好诚惶诚恐上门负荆请罪。我如实向罗兰夫人转达了罗先生的指示,并表示深深的歉意。不料罗兰夫人听了哈哈大笑,捧着我的脸给了个响吻,说她肯定比我祖母年纪大(确实如此),我的手姿非但不失礼,而且可亲可爱。西方人在这种场合,从不说假客套的话,我相信她是真心的。这个例子说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更说明罗曼·罗兰在中国大知识分子心目中的地位,罗先生爱屋及乌,是中国人的美德,尽管他对自己论罗曼·罗兰的专著也不太满意:罗曼·罗兰已经够“左”的了,但还嫌他“左”得不够。这虽是历史造成的,毕竟遗憾(后来罗先生因此出过修订本)。罗先生的美意,也许包含负疚感,若是如此,那就更高尚了。

我们完全可以不同意普鲁斯特对《约翰·克利斯朵夫》及其作者的批评,但不得不佩服他的勇气。大凡西方有成就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从不人云亦云,甚至在未出名时他们就敢于向权威向世俗向所有人挑战,都有众醉独醒的气概。《约翰·克利斯朵夫》连续发表于一九〇三至一九一二年,悄然获得成功。一九一四年大战爆发前就遐迩闻名。由于文学成就卓著,更因一九一五年《超然乱世》系列文章获得好评,罗曼·罗兰一九一六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名声大振,成为世界文化名人。当时的普鲁斯特只在上层文学圈子和上流社会有点名气,竟敢如此放肆抨击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好在其时他的言论没有多大影响,丝毫无损如日中天的罗曼·罗兰。后者的威望一直延续到他去世(1944)之后的五十年代,然后滑坡,每况愈下,现在,在西方几乎到了被人遗忘的地步,这显然与社会、思想的发展和演变密切相关。本文不是专论罗曼·罗兰的,仅列出一些现象,供读者思考。

笔者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有五年在巴黎第七大学法国文学系担任客座,曾负责过两个学分的课程。每年都在学生中作一次调查:一、您知道罗曼·罗兰吗?二、您读过《约翰·克利斯朵夫》吗?回答大致如下:知道罗兰其名的占百分之三十,能讲一分钟罗兰的占百分之五;听说过《约翰·克利斯朵夫》的占百分之二十(多亏有改编的电视剧),读过此书的只有一人,而且没有读完。笔者还担任过高中法兰西语言和文学的教员(不到两年,每周十八课时),指导过中学会考学生。他们百分之一百回答“不知道”,“没读过”。这不能怪学生,因为从中学到大学的教材根本不提罗曼·罗兰,更不选他的文章。不仅著名的七星文库没有他的份,连出版的成千上万种各类文学袖珍丛书,他都不沾边,书店里几乎找不到他的书,连旧书摊上也难以寻觅。这种遗忘不能不令人对普鲁斯特在七十多年前的批判刮目相看了。我们希望下个世纪法国人重新认识罗曼·罗兰,重新出版他的书,但就目前而论,法国人有意无意赞成普鲁斯特的观点,确实把罗曼·罗兰打入了冷宫。

但是,这不妨碍中国人继续喜欢他,文学艺术上,“墙内开花墙外香”的情况多得很,不必大惊小怪。一九九五年中国翻译出版了罗曼·罗兰的《莫斯科日记》,那是他一九三五年访苏时每日实录的见闻和感受,叮嘱“五十年内不得发表”。苏联人尊重他的遗嘱,直到一九八九年才出版俄译本。有人提出,作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为什么不揭露亲眼目睹的恐怖、黑暗、丑恶?这不稀奇,当时包括阿拉贡甚至萧伯纳在内的许多西方左派作家都是这样的,只有安德烈·纪德除外。理由是为了保护和巩固苏维埃政权,建立反法西斯堡垒,不可授人口实。罗曼·罗兰这么做是出于信仰,并非被人收买。西方知识分子的脊梁骨软硬问题不像东方知识分子那么突出。

其实,法国人早已知晓,冷落他是否与此有关?可能多少有点关系,但不是主要的原因。恐怕普鲁斯特在本书《结论》中提出的批评多少道出问题的症结。他指出,罗曼·罗兰遵照外在的思想和根据外部的人来塑造小说人物,不愿意探究自己的内心深处。从美学上讲,内心的自己与外表的自己是人的两面,而人,想认识别人,很容易用势利的眼光。说得明白一点,罗曼·罗兰似乎接受了圣伯夫的想法:“为一个伟大的社会运动撰稿在我看来是有意思的。”他用这种思想来指导《超然乱世》是对头的,但用来从事文艺创作就有局限性了。普鲁斯特说:“圣伯夫千方百计把他的车套在最偶然的东西——政治——上”。把文艺创作套在政治的车上,必然寿命不长。进而普氏把罗曼·罗兰划入“遵命文学”一类,指出:“专门为人民写作是枉然的,专门为孩子写作也同样枉然。丰富孩子头脑的书籍,并不是孩子气十足的作品……巴黎人爱读大洋洲游记,有钱人爱读有关俄国矿工生活的故事。老百姓也爱读同他们生活无关的作品”,一九〇一年发表的《论法国工人运动》指出,有些工人喜欢甚至崇拜波德莱尔。可惜,普鲁斯特走向另一个极端:“为大家写作只有一种方法,那就是写作的时候不去想任何人,只把自己内心深处含英咀华的东西写出来”。看来两个极端都不对,文艺创作要反对单纯的功利主义,但一点“功利”都没有做得到吗?同样也要反对纯艺术思想。而且真正纯艺术的,真空的作品并不存在,何况作家总有自己的立场,普鲁斯特自己也不例外。大家知道,罗曼·罗兰曾提出“超于战争之上”的口号,可他并没有做到;普鲁斯特显然也没有超于战争之上,尽管他自己也没有意识到。巴尔扎克写《人间喜剧》打出的旗号是:Castigat ridendo mores(拉丁文:以嘲讽来匡正世风),更可贵的是,巴尔扎克用自己大量的好作品来印证自己的创作思想。

众所周知,具有文以载道传统的中国人长期受“为谁写作”问题的困扰。这个问题原来大概是由苏联人提出来的。二三十年代大喊反对资产阶级文艺,建立无产阶级文艺;四五十年代法国左翼作协大搞无产阶级文艺运动,但到一九五六年就偃旗息鼓,一蹶不振,再也没有人提及了。后来咱们中国又闹了一二十年,直到把“姓资姓社”的问题搁置起来,才减轻了“为谁写作”问题的困扰。现在看来最好的办法是让作家自由创作。其实让作家自由是最难为他们的,因为一切自由都要付出代价,想从自由索取的人往往得不到自由,作一份牺牲才得一份自由。

为此,我们最后引用普鲁斯特一段很能代表他的文艺观的十分精彩的话:文学创作有本身的内在规律、精神法则,“一个作家,凭一时的天才就想一辈子在文学社交界清谈文艺,安享天年,那是一种错误的想法,幼稚的想法,就像一位圣徒过了一辈子高尚的精神生活却向往到天堂享受世俗的快乐……文艺猎奇从来没有创造过任何东西”。

一九九六年七月于巴黎

同类推荐
  • 放飞心灵的风筝

    放飞心灵的风筝

    土地,蓝天白云覆盖的土地,我们身躯亲近的土地,在平常情况下,有谁会更多地关注呢?即使关注又有谁会倾其全心呢?一般的人~大概很少有。
  • 啊,桑梓

    啊,桑梓

    郑通和编著的《啊桑梓》为散文集,分两部分:前部分《桑梓的年轮》为主,是系列散文,写作者家乡龙海市的文物保护单位和重要的史迹。后部分写家乡的人事物。《啊桑梓》从内容到语言,都具乡土色彩、地方个性。反映桑梓的风物及其艰难的历程,注意史料的准确性,又注意散文的真实性、形象性。都是作者亲身察访、查考,并经历的。
  • 壶怪

    壶怪

    “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这是清代诗人汪文柏在《陶瓷行》里对宜兴紫砂壶的赞美。几百年过去了,人们应该看到,这个赞美并不过分。但是如果古诗所传达的信息是可信的话,宜兴的紫砂陶在北宋时就与龙泉窑的青瓷水注或哥窑的笔架山一起摆在文人墨客的案头了。不过它一开始并没有以艺术的面目出现,而是像其它许多陶瓷器创始时一样,是作为日用品解决生活问题的。直至明代洪武七年,废龙团茶改散茶以后,它才逐步成为文士把玩的茗器或案头清供。
  • 我愿朝着太阳生长

    我愿朝着太阳生长

    有些人似乎什么都不必做,好运气就会伴随终生。而有些人卖艺的时候必须专心卖艺,才会随着岁月的沉淀变得越发有底气。这本书记录着这样一些人:一个不需要照顾,女汉子性格的白领;执着并拧巴的女推销员;死心眼的BJ男和他的十个姑娘;长得好看的拉面师傅;乐此不疲的“喜当爹”……看着他们的故事,你会想:有些好运气,还没有来找你,不是说他们永远不会来了,只是为了让你多走一些路,再遇到属于自己的甜。
  • 回望点滴

    回望点滴

    读想读的书,听想听的课,学想学的知识,做想做的事,成为想成为的人。我希望学习、修身、养性,我希望心安理得、快乐自得、问心无愧。
热门推荐
  • 悟空爱上唐三藏

    悟空爱上唐三藏

    这是一个女版悟空穿越现代,颠覆传统,毁三观,无节操,无下限的《西游记》改编故事,讲述女版孙悟空与唐三藏之间虐恋,如何突破万世阻挠,弑神灭佛!你无法想象孙悟空是名女汉子,天蓬元帅是天庭最帅的男人,沙僧最阴险狡诈,唐三藏最邪气凛然!请准备足够的节操,否则你会发现,节操余额不足,请及时充值!
  • 总裁皇后

    总裁皇后

    ★写一部真正的np文,过程,结局都np,还是在那男尊女卑的古代!是蓝一个美好的愿望。本文给你讲述一个失去了一切的美女总裁蓝夕颜,穿越成冷宫丑女皇后,如何学会了在恶劣的环境下生存并获得爱情的故事。★作者声明:一、本文要走轻松搞笑小虐路线,真正的np文,过程,结局均np。女主强大,爱钱不要命,好色不要命,感情不专一,喜新不厌旧,多情不滥情。对每个自己爱上的美男,都充满了深情,绝不肯轻易放手。有才,要看在哪方面,在她不熟悉的领域,又笨得要死,貌似弱智和脑瘫(遇到这种情况亲们别拍她,好不容易穿越了哦)。非善类,不喜此类文风者慎入。二、本文要深情,情到深处时也许你会潸然泪下,但它绝不仅仅是言情。建议您看此文时,捧一杯清茗,靠在舒服的坐椅上,听着音乐,慢慢品,不要轻易地下结论,也不要过分关注情节是否热闹好看,如果没有一目十行,没有草草带过,而是用心去体会它的字字句句,相信你会觉得不虚此行。斗胆借用一句读者留言,“看电视电影是看情节,看文是看思想”。三、本文绝对会有瑕疵,就像文中的男主(也应该算上女主),每一个都不会是十全十美的,都有各样的缺点,因为他们是活生生的人。蓝不擅长描写那些不食人间烟火的美男,即便人世间真的有,蓝也不敢奢望他属于自己。四、必要时蓝绝对会删帖。欢迎对作品的探讨,善意的批评,不同意见的争论乃至争吵。唯有一点蓝不支持,那就是激烈恶劣低俗的言辞。蓝不会花时间去纠正,争执,为自己辩解,没时间,也没必要。★蓝夕颜语录一:我是一棵葱,长在风雨中。谁想拿我蘸大酱,我X他祖宗!☆语录二:许多女人公用一个老公,夕颜深恶痛绝。在本宫看来,你就像那公共茅坑,女人们轮流上,很不卫生。我偶尔表示点异议,往茅坑里仍一枚手榴弹,还激起了女人们的民愤(粪)。☆语录三:我蓝夕颜只认钱,不认人,今天玄武国给我出银子炸东鲁,行!明天如果北玄给我出银子炸玄武国,我也会干!三国之间不打仗我们赚谁的钱去?天下就是太平了我又不是皇上,谁当了皇上也不会待见我这么丑的女人,还不如自己赚了钱包养美男去!★精彩片段人生短短的几十年,年轻的光阴转瞬即逝,有幸遇到了两个自己喜欢的男人,她,绝不会放手。
  • 醫閭先生集

    醫閭先生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隐少房东

    隐少房东

    这本书讲述的就是他们之间那些感动温暖的故事。
  • 镭之母:居里夫人(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镭之母:居里夫人(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镭之母:居里夫人(青少插图版)》遴选了人类历史上最富影响力、最具个性的名人——镭之母居里夫人,作者结合青少年的阅读习惯,用生动活泼、严谨细腻的笔触向读者介绍了这些世界知名人士的生平故事、理想追求和光辉业绩,为广大读者描绘了一幅幅极具传奇色彩而又引人入胜的名人人生画卷,是青少年学生最佳的成长伴侣。
  • 从神奇宝贝世界超脱诸天

    从神奇宝贝世界超脱诸天

    新书《斗罗大陆之大祭祀》求支持!!(本故事及人物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切勿模仿。)
  • 盛世绝宠,一品驭蛇狂妃

    盛世绝宠,一品驭蛇狂妃

    前世她无欲无求,只想跟心爱的男人简单生活,却落得个被亲姐夺爱脸容尽毁,爱子惨死就连死后也被亲人除家谱的命运。这一世她势将乾坤颠覆,只心守护想守护的人,就算毁天灭地双手粘满鲜血也不顾及,而那些曾残害的她前世渣人就抹干净脖子等着吧。姨娘伪善,拆穿你的美人画皮面,让你颜面尽失,名声扫地。庶姐算计,让你身败名列,无颜存活与世。一支竹笛,换出千万条毒蛇曼延,从此整个天下为她倾倒……他是身份不凡,却被亲人抛弃的破落王爷,却惟独对这个众人眼中的疯癫女一见倾心。不顾她已定亲他人,强意娶亲。甚至为了他,不惜整个颠覆江山,一心护红颜。--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幸福信笺

    幸福信笺

    本书为“中国当代故事文学读本”社会写真系列之四,不仅收入了当今故事界优秀作者的短篇精品力作,还首次整合了《故事会》杂志创刊以来尚未开发的社会写真中篇故事资源。故事严肃深刻,在反映社会现实方面鞭辟入里,让热爱社会写真故事的读者尽享故事的乐趣。
  • 董明珠,你为什么能?

    董明珠,你为什么能?

    董明珠,在格力近三十年的岁月里,背负了太多。在格力打市场的时候,她是销售界的铁娘子,竞争对手忌惮她,说她“走过的路不长草”;在公司面临转型之际,她受命掌舵格力,带领集团转型求变。和雷军的十亿赌约,让董明珠迅速成为了舆论的焦点。她亲自代言格力手机,时而怒骂股东,时而在真人秀节目眼泛泪光,她让人们知道,哦,企业家原来可以这样的。这两年,站在聚光灯下的董明珠倒腾出了很多事情,几乎每一个事件都能让舆论热议很久。然而,在热度消退之后,有没有人思考过,董明珠要干什么?人们关注她骂人放狠话,却未曾真正去了解董明珠的种种举动是为了什么?人们关注她赌上全部身家投资了一家新能源汽车公司,却未曾了解董明珠的目的……
  • 桉然无恙

    桉然无恙

    初见,唐桉桉就像是一朵向日葵,给莫然带来了阳光。至此以后,他非她不可。再见是在五年后,彼时,唐桉桉已经忘记了莫然,她认为的初见却是他期盼已久的再会。学术讨论会上,她被他点名起来问问题,顶着全班女生期盼的目光,她只好一咬牙,问道,“学长,您有女朋友了吗?”莫然只是轻笑,“还没有,不过我很期待有。”大脑短路的唐桉桉不知道要说什么,只能顺着他的话接了下去,“祝学长早日脱单!”他笑,“借你吉言。”交之于心。几个月后,实在是忍无可忍的莫然在校园的长椅吻了她……--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