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75200000012

第12章

大成若缺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

衍義云:唐堯有成功而自視缺然,乃為五帝之盛。

鈔《論語·泰伯第八》云:子曰:大哉堯之為君也。巍巍乎,惟天為大,惟堯則之,蕩蕩乎民無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煥乎其有文章。自視缺然,此《莊子·逍遙遊篇》云;堯讓天下於許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於光也,不亦難乎。時雨降矣,而猶浸灌,其於澤也,不亦勞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猶尸之。吾自視缺然,請政天下。許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

衍義云:孔子集大成而不居其聖,是為萬世之師。

鈔《孟子·萬章章句下》云:孟子曰:孔子之謂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聲而玉振之也。金聲也者,始條理也。玉振之也者,終條理也。始條理者,條理者猶言脉絡,指眾音而言之也。智之事也。終條理者,聖之事也。不居其聖者,此《孟子·公孫丑章句上》。公孫丑曰:然則夫子既聖矣。曰:惡,是何言也。昔者子貢問於孔子曰:夫子聖矣乎。孔子曰:聖則吾不能,我學不厭,而教不倦也。子貢曰:學不厭,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既聖矣。夫聖,孔子不居,是何言也。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衍義云:柳下惠以直道事人,三黜而不去。

鈔《論語·微子第十八》。柳下惠為士師魯之賢大夫也,名展禽。士師,獄官也。出,逐也。一二黜。人曰:子未可以去矣。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衍義云:雕刻眾形,而不為巧。

鈔:大巧者,莊子所謂覆載天地,刻雕眾形,而不為巧。豈有楮葉者而為巧乎。

衍義云:《列子》載宋人有為其君以玉為楮葉者。

鈔《列子·說符篇》之文。義中已詳。

衍義云:若梓慶削木為鐻。梓慶,魯大匠也。梓,官名。慶即其名也。

鈔《莊子·達生篇》之文。義中已全。

衍義云:不飾小說。

鈔:小說者流,蓋出稗官,街談巷語道聽塗說者之所以造也。其書十五家,百十三篇。

衍義云:故夫子謂予欲無言。謂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

鈔《論語·陽貨第十七》之文。子曰:予欲無言。子貢曰:子如不言,則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躁勝寒,靜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衍義云:出衣絺絡。

鈔《論語·鄉黨第十篇》之文。當暑袗絺綌,單袗也。葛之精者曰絺。麤者曰綌。必表而出之謂先著裏衣,表絺綌而出之。

天下有道章第四十六

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

衍義云:致荷校之凶。

鈔《易下繫辭》之文。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小人以小善為無益而弗為也,以小惡為無傷而弗去也。故惡積而不可揜,罪大而不可解。《易》 曰:荷校滅耳凶。

衍義云:若齊人之攫金,見金而不見人者也。

鈔《列子·說符篇》之文。昔齊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適鬻金者之所,因攫金而去。吏捕得之,問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對曰:取金之時,不見人,徒見金。此言嗜欲之亂人心,如此之甚也。故古人有言:察秋毫之末者,不見泰山之形。調五音之和者,不聞雷霆之聲。蓋有意所欲而形有所忘,可不慎歟。

衍義云:《春秋》魯桓公十年。

鈔《春秋》。義中已詳,不復重錄。

衍義云:若周末知襄子請地於韓康子。

鈔《春秋》所載,義中已全,不必重書。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衍義云:昔漢嚴君平與蜀郡富人羅沖相善。

鈔:此文義中載之已全,不必重錄。

不出戶章第四十七

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

衍義云:萬物皆備於我矣,反身求之。

鈔《孟子·盡心章句上》云:孟子曰:萬物皆備於我矣。言理之本然也。大則君臣父子,小則事物細微,其當然之理,無一不具於性分之內也。反身而誠,樂莫大焉。晦庵註:此章言萬物之理,具於吾身體之而實則道在我而樂有餘。行之以恕,則私不容而仁可得。

衍義云:揚子曰:人心其神矣乎。

鈔《揚子法言·問神篇》之文云:神在所濳而已矣。濳心即是天神天明,陰陽變化,天之神也。日月運行,天之明也。照知四方。天之神明,可以濁幽冥光四方。天精天粹,乾剛健中正,純粹精也。萬物作類,覆育萬物,各成其類。人心其神矣乎。在天地為神,在人為心,心乎通乎神乎。操則存,捨則亡。能常操而存者,其惟聖人乎,

衍義云:雨暘時若。

鈔《尚書·洪範篇》之文。云:曰休徵:曰肅,時雨若,曰乂,時暘若,曰哲,時燠若,曰謀,時寒若,曰聖,時風若。此言狂妄僣差豫怠急迫蒙昧也。在天為五行,在人為五事。五事修則休徵,各以類應之,五事失則咎徵,各以類應之,自然之理也。

衍義云:星宿錯度。

鈔:《廣聖義》云:帝王之理也,法天之覆,法地之載,曆象日月,敬授人時,璿璣玉衡,以齊七政,所以順天之道也。星宿錯度,乃《靈寶度人經》云:星宿錯度,日月失昏,亦當修齊行香誦經。

衍義云:聖人與天地合德,日月合明,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鈔《周易乾卦九五文言》曰: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言在天時之先而行事,則天道亦順應而不肯違也,在天時之後而行事,則奉順於天道而不敢逆者也。今人君能如是者,不假窺牖瞻望而天道自明矣。

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

衍義云:堯之其仁如天,其智如神。舜之明於人倫,察於庶物。可謂知天下矣。惟天為大,惟堯則之。烈風雷雨,舜之弗迷。可謂見天道矣。夫何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

鈔《史記·本紀》云:堯,謚法曰:翼善傳聖曰堯。放勳徐廣曰號陶唐其仁如天,其智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雲,富而不驕,貴而不舒。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老,令舜攝天子位,政薦之於天。堯避位,凡二十八年而崩。三年之喪畢。舜踐天子位。又引舜明于人倫,察於庶物,此是《孟子·離婁章句下》云。舜明於庶物,察於人倫。由仁義行,非行仁義也。惟天為大。是《魯論·泰伯篇》之文。子曰:大哉堯之為君也,巍巍乎,惟天為大,唯堯則之。蕩蕩乎,民無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煥乎其有文章。烈風雷雨,舜之弗迷者。此《舜典》之文。曰若稽古,帝舜曰重華,協于帝。濬哲文明,溫恭允塞,誠信充矣玄德升聞,乃命以位。慎徽五典,五典克從。納于百揆,百揆時叔。賓于四門,四門穆穆。納于大麓,烈風雷雨弗迷。堯使舜入山林川澤,暴風雷雨,舜行不迷。夫何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此是《論語·衛靈公第十五篇》之文。子曰:無為而治者,其舜也。與夫何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當食而思天下之饑,當衣而思天下之寒者。此乃《孟子·離婁章句上》云:孟子曰:禹、稷、顏回同道。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稷思天下有饑者,由己饑之。是以如是其急也。愛其親以及天下之老,愛其子以及天下之幼者。此乃《孟子·梁惠王章句上》。孟子答梁惠王之辭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此皆以身觀身,以家觀家,至於以天下觀天下之道也。夫如是,則又何待出戶而後知天下者哉。此言堯舜之君,能法天地無為自然之道,以化於天下,而天下如草從風,偃自然而化之也。故曰: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者,以此。

衍義云:《春秋》鄭莊公之伐大叔段。

鈔《春秋》。義中已詳,不必重錄。

為學日益章第四十八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

衍義云:如垂首、刺股、映雪、聚螢之類。

鈔:垂首者,《楚國先賢傳》云:孫敬,字文寶。恒閉戶讀書,睡則以繩繫頭,懸之梁上。後為巨儒。帝徵不就。刺股者,《史記》云:蘇秦者,東周雒陽人也。師鬼谷先生,遊學數歲,大困而歸。兄弟嫂妹妻妾切皆笑之。秦聞之而自慚,乃閉室不出。得《太公陰符》之謀,伏而讀之,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踵。後說趙,趙用之。遂佩六國相印,縱橫天下矣。映雪者,昔孫康家貧,苦學無錢沽油,常映雪讀書。後至御史大夫。聚螢者,宋車胤,字武子,亦家貧苦學。夜以絳紗囊盛數十螢火蟲,照書而讀之。其動學如此,亦成大儒矣。夫為學者,莫不初則日學以知道,修功而補過,終則悟理而忘言,遣功而去執,以見聞為修學之漸,損功行以為悟道之門。是數子者,有終身之憂,無一日之樂,勞心苦志,博學溺心,則必至於終矣。

衍義云:惟學遜志,務時敏,厥修乃來。

鈔《尚書·說命下》之辭云:惟學遜志,務時敏,厥修乃來。允懷于玆,道積于厥躬。此言遜其志如有所不能,敏于學如有所不及,虛以受人,勤以勵己,則其所修如泉始達,源源乎其來矣。

衍義云:以博溺心,以文滅質。

鈔《莊子·繕性篇》云:知而不足,以定天下,然後附之以文,益之以博。文滅質,博溺心。不知質是文之本。文華則隱滅於素,質博是心之永,博學則沒溺於心靈,唯當絕學而去文,方會無為之美也。

衍義云:故《易》之益,大。象曰:風雷,益。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

鈔:《益卦》之辭,必須雷動於前,風散於後,然後萬物皆益。故曰:風雷,益也。遷謂遷徙慕尚,改謂改更懲止,遷善改過,益莫大焉。

衍義云:損之大。象曰:山澤損,君子以懲忿窒慾。

鈔:損卦之辭。象曰:山下有澤,損。君子以懲忿窒慾註:言夫人之情慾,感物而動,境有逆順,故情有忿慾。懲者,息其既往。窒者,閉其將來。忿慾皆有往來,懲窒玄文而相足也。

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衍義云:秦兼并六國。

鈔:秦始皇名政,莊襄王之子。始皇立之二十六年,滅六國,併天下,自稱始皇帝。并滅六國燕、齊、楚、魏并韓、趙,戰國之時護曰雄。秦有始皇興伯業,一施衡策便亡蹤是也。

衍義云:廢井田,開阡陌,除直道,建阿房,築長城,修五嶺。

鈔:井田者,按《史記》《穀梁傳》註云:古者三百步為里,名曰井田。井田者,九百畝而公田居其一焉。廢井田,開阡陌者,十九年,自秦孝公任商鞅,變井田為阡陌,於始有兼并之患。今即秦法也。十二年,為田開阡陌。十四年,廢井田,開阡陌,收賦稅也。除直道者,始皇三十五年,使蒙恬除直道,道九原,抵雲陽,塹山堙谷千八百里。數年不就。始皇以為咸陽人多,先王之宮庭小,乃營作朝宮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建阿房,註:言殿之四阿皆為房也。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萬人,下可以建五丈旗,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顛以為闕,厥工未完,卒為項羽所焚。築長城者,三十二年,始皇巡北邊,盧生使入海還,因奏錄圖書曰:亡秦者,胡也。始皇乃遣將蒙恬發兵三十萬人北伐匈奴,收河南地,為四十四縣,築長城,因地形用制險塞,起臨洮至遼東,延袤萬餘里,威振匈奴。五嶺者,大庾嶺、始安嶺、臨賀嶺、桂陽嶺、揭陽嶺。三十三年,略取南越地,置桂林、南海、象郡,以謫徙民五十萬戍五嶺。

衍義云:項氏之攻破函谷,燒秦宮,收寶貨,殺子嬰,廢義帝。

鈔:項氏者,楚項籍,字羽,卞相人。秦二世三年,為天下主,自立為西楚霸王,都彭城。是歲,攻破函谷關,屠咸陽,殺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收其寶貨、婦女而東。秦民大失望。羽起兵凡八年,與沛公争天下,卒敗垓下,以首受。王霸天下,定於漢。廢義帝,二世二年十月,項王密使九江王布英布也等擊義帝,殺之江中。漢王至洛陽新城,三老董公遮說王曰:臣聞順德者昌,逆德者亡,兵出無右,事故不成,故曰明其為賊,敵乃可服,項羽為無道,故殺其主,天下之賊也。

同类推荐
  • 平台纪事本末

    平台纪事本末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蜀僚问答

    蜀僚问答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剑侠传

    剑侠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衡曲麈谭

    衡曲麈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百可漫志

    百可漫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

    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行走天下的男人

    行走天下的男人

    男人其实是世界上最可怜的可怜虫。但他如果曾经远行,或已经生活在一个远离故土的地方,并且有一个人始终与他厮守,那他至少是一个幸福的可怜虫。
  • 七年级进行时

    七年级进行时

    油中的第一年,初中阶段最简单最自由的一年。
  • 永恒之舰

    永恒之舰

    联邦舰长刘辰星,再一次意外而神秘的事故中,被敌国做成了大脑,进而又阴差阳错地成为了机器人,进入到敌人的国度,这里一种全新的机械种族开始崛起,古代先民的科技和历史、混乱星系中的争夺斗争,联邦和共和国的敌对局面,纷繁的局势下,刘辰星如何造就自己呢。
  • 《学记》管锥一得

    《学记》管锥一得

    这本小册子是我们工作站全体成员在教育论研读活动中研读《学记》的结晶。
  • 铲屎官,请不推自倒

    铲屎官,请不推自倒

    作为一只高傲优雅的喵星人,居然在将自己的铲屎官给征服了。喵表示:她只是犯了一个错误!狂拽霸炫的铲屎官顿时不满意了,开始了诱惑猫主子之路,喵表示:抵抗不了肤白貌美大长腿!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错之后,喵觉得味道还不错,砸吧砸吧嘴,将铲屎官成功晋升。情节虚构,请勿模仿--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感悟与道德修养(道德修养集成)

    感悟与道德修养(道德修养集成)

    《感悟与道德修养》针对在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文化底蕴、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的问题,从多个角度、多个侧面加以研究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很具现实指导意义。全书注重实用性、可操作性。材料丰富翔实,经验之谈让读者感悟,适当的理论化又让读者得以升华。
  • 银河战舰之亿万星光归于共和

    银河战舰之亿万星光归于共和

    璀璨的星河中,王锋看了眼自己身后的一群钢铁直妹,回头整理了一下挺直的军装,不由陷入了反思:我们的舰队如此强大,到底哪里出现了问题,恢复共和国的荣耀怎么就这么难?———其实就是一个脸黑的光头指挥官和一群舰娘欢乐有爱的故事。友情提示:数理化没学好,知识储量不够,作者脑袋也不灵光,您就当娱乐故事看……
  • 小妖,你别逃

    小妖,你别逃

    十六岁生日那年,照例去道观祈福。一觉醒来后,不仅能看见男人和女人,居然还能看见妖。不仅被妖绑架,还被妖追杀,原因只是因为味道香甜?好不容易发现原来是你这只小妖在捣鬼,你别逃!看我怎么收拾你!
  • 深层心理学

    深层心理学

    我们认为无法克服的心灵痛苦,是源于在遥远儿时耳濡目染的悲剧故事,并在不知不觉中转换为悲剧故事中的主角,无法自拔。而这种微妙与隐形地转换,又是源于与母亲的身心分离,对述事者的妥协。社会的喧嚣,使得人们总是容易忘记,在母亲地怀抱中,是如何好奇而非沉溺地看待那些悲剧,就像听母亲讲故事一般,轻描淡写着随风而去……QQ群:833726376知乎“心灵化学”答主一对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