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60100000021

第21章 小说鉴赏(3)

三、当代小说发展概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7年,小说创作主要着力于艺术地再现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生活。再现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的作品,长篇小说主要有杜鹏程的《保卫延安》,吴强的《红日》,曲波的《林海雪原》,罗广斌和杨益言的《红岩》等反映解放战争的作品;孙犁的《风云初记》是反映抗日战争的作品;知侠的《铁道游击队》,冯志的《敌后武工队》,冯德英的《苦菜花》,李英儒的《野火春风斗古城》等反映敌后斗争的作品;陆柱国的《上甘岭》,杨朔的《三千里江山》,路翎的《洼地上的“战役”》等作品是反映抗美援朝斗争的。此外,还有高云览的《小城春秋》,主要反映二三十年代革命斗争;杨沫的《青春之歌》,探索展现一代知识分子成长道路;欧阳山的《三家巷》,反映20年代香港罢工、广州起义等历史;梁斌的《红旗谱》被誉为中国农民革命运动史诗。短篇小说主要有王愿坚的《七根火柴》《党费》,峻青的《黎明的河边》,茹志鹃的《百合花》,刘真的《长长的流水》等作品。

展现社会主义建设的长篇小说主要以农村合作化为题材者,代表作有赵树理的《三里湾》,周立波的《山乡巨变》和柳青的《创业史》。短篇方面主要有李准的《不能走那条路》《李双双小传》,马烽的《我的第一个上级》《三年早知道》,王汶石的《新结识的伙伴》等。反映工业题材小说,主要有周而复的《上海的早晨》,艾芜的《百炼成钢》,周立波的《铁水奔流》,草明的《乘风破浪》等长篇小说。

在这一时期,还有一些描写人性、爱情,在艺术上有所突破的小说,宗璞的《红豆》,陆文夫的《小巷深处》,萧也牧的《我们夫妇之间》,丰村的《美丽》,高缨的《达吉和她的父亲》等。此外,这一时期少数民族作家在小说创作方面有优秀的作品出现,如云南彝族作家李乔的长篇小说《欢笑的金沙江》三部曲(《醒了的土地》《早来的春天》《呼啸的山风》),蒙古族作家玛拉沁夫的《科尔沁草原的人们》,另外几位蒙古族作家,也写出了优秀的作品,如扎拉嘎胡的中篇小说《春到草原》,安柯钦夫的短篇小说集《草原之夜》,朋斯克的中篇小说《金色的兴安岭》等。

“文化大革命”十年是我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罕见的“缺少诗歌,缺少小说,缺少散文,缺少文学评论”的萧条时期。但还是有少数小说作品受当时社会形势的影响少,突破了意识形态设置的禁区和框架,长篇小说如克非的《春潮急》,黎汝清的《万山红遍》,李云德的《沸腾的群山》,姚雪垠的《李自成》第二部、张扬的《第二次握手》;短篇小说如蒋子龙的《机电局长的一天》,孙健忠的《山鹰展翅》等。

经历了“文化大革命”之后的新时期小说创作,首先出现了一批深刻地控诉十年动乱给人民造成的灾难和心灵创伤的被称为“伤痕文学”的作品。“伤痕文学”指20 世纪70 年代末到80年代初在中国大陆文坛占主导地位的一种文学现象,这一小说现象因1978年8月11日《文汇报》发表复旦大学中文系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而命名,1977 年11 月《人民文学》发表的刘心武的《班主任》则是这一小说现象的开山之作。“伤痕文学”揭露了“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对党、国家和人民造成的严重创伤,特别是心灵创伤,代表作家及作品有刘心武的《班主任》,卢新华的《伤痕》,陈国凯的《我该怎么办》,陈世旭的《小镇上的将军》,宗璞的《我是谁》,张贤亮的《邢老汉和狗的故事》,孔捷生的《在小河那边》,郑义的《枫》,莫应丰的《将军吟》,王亚平的《神圣的使命》,王蒙的《最可宝贵的》等短篇小说,以及叶辛的《蹉跎岁月》,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为代表的为数不多的长篇小说,也是“伤痕文学”中的成绩突出者。“伤痕文学”中还有以讴歌革命战士坚持斗争、不屈不挠的高风亮节为主题的作品,如从维熙的《大墙下的红玉兰》,张洁的《森林里来的孩子》,张贤亮的《土牢情话》,叶蔚林的《在没有航标的河流上》等作品,是以赞美人民美好情操为主题的“伤痕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0世纪80年代初出现了对历史悲剧根源的探寻的“反思文学”。反思文学不仅表现社会政治问题,而且对人的生存状态非常关注,既控诉极“左”思潮对人性的毁灭,又歌颂身处逆境的人们为维护人的尊严、权利所表现出的人性美和人情美。如茹志鹃的《剪辑错了的故事》,高晓声的《李顺大造屋》,刘真的《黑旗》,张弦的《记忆》,李国文的《月食》《冬天里的春天》,鲁彦周的《天云山传奇》,王蒙的《蝴蝶》,古华的《芙蓉镇》,谌容的《人到中年》,张贤亮的《绿化树》《灵与肉》《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叶文玲的《心香》,梁晓声的《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雪城》,史铁生的《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等。“文化大革命”后的中国开始走向改革开放,反映这一时代特征的“改革文学”应运而生,如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开拓者》《赤橙黄绿青蓝紫》《燕赵悲歌》,柯云路的《三千万》《新星》《夜与昼》,水运宪的《祸起萧墙》,张贤亮的《龙种》《男人的风格》,张洁的《沉重的翅膀》,李国文的《花园街五号》,贾平凹的《鸡窝洼人家》《浮躁》等。这些作品从不同侧面展示了各条战线的人们不畏艰险、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军旅小说的代表作有徐怀中的《西线轶事》,李斌奎的《天山深处的“大兵”》,方南江和李荃的《最后一个军礼》,宋学武的《敬礼! 妈妈》,朱春雨的《沙海的绿荫》,李存葆的《高山下的花环》,朱苏进的《射天狼》,唐栋的《兵车行》,刘亚洲的《两代风流》等。

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文学寻根”,它超越社会政治层面,突入到历史与文化的深处,对中国的民间生存和民族性格进行文化学的思考。汪曾祺的《受戒》《大淖记事》,贾平凹的“商州系列”,莫言的“红高粱系列”以及《透明的红萝卜》,李杭育的“葛川江小说”系列,阿城的《棋王》《遍地风流》,郑义的《远村》《老井》,韩少功的《爸爸爸》《女女女》,郑万隆的《异乡异闻》,王安忆的《小鲍庄》,扎西达娃的《系在皮绳扣上的魂》,张承志的《黑骏马》《北方的河》等作品,被指认为是体现“文学寻根”的成果,但作家本人大多不能认可这一归类,所以,“寻根文学”和“寻根作家”的说法认同度较低。这一时期,还出现了“市井小说”“都市小说”“乡土小说”“乡情小说”等称谓,邓友梅、陆文夫、冯骥才、刘心武、王安忆等作家,被认为是“市井小说”和“都市小说”的主要作家,代表作有邓友梅的《寻访“画儿韩”》《那五》《烟壶》,冯骥才的《神鞭》《三寸金莲》,刘心武的《钟鼓楼》《公共汽车叹咏调》,陆文夫的《围墙》《美食家》,王安忆的《流逝》,程乃珊的《蓝屋》等。高晓生、汪曾祺、刘绍棠、古华、张一弓、路遥、陈忠实、贾平凹、张炜等作家,则被认为是“乡土小说”和“乡情小说”的主要作家,代表作有刘绍棠的《蒲柳人家》,古华的《爬满青藤的小屋》《月兰》,彭见明的《那山那人 那狗》,蔡测海的《远处的伐木声》,贾平凹的《山地笔记》集,路遥的《人生》《平凡的世界》,权文学的《在九曲十八弯的山凹里》,铁凝的《哦,香雪》《麦秸垛》,何士光的《种包谷的老人》《乡场上》,王滋润的《内当家》,张一弓的《犯人李铜钟的故事》,张炜的《秋天的愤怒》《古船》等。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出现了“先锋小说”“新写实小说”“新历史小说”等。先锋小说也叫“新潮小说”“探索小说”“实验小说”“现代派”。这类小说把叙事本身看作审美对象,运用虚构、想象等手段,进行叙事方法的实验,有的把实验本身,直接写进小说中,代表作家及作品有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徐星的《无主题变奏》,残雪的《山上的小屋》《苍老的浮云》《天堂里的对话》,苏童的《园艺》《红粉》《妻妾成群》《已婚男人》,格非的《迷舟》《褐色鸟群》《边缘》《欲望的旗帜》,叶兆言的《枣树的故事》,孙甘露的《访问梦境》《信使之函》《忆秦娥》《呼吸》,余华的《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兄弟》《世事如烟》《现实的一种》,马原的《冈底斯的诱惑》等。对新写实小说的界定,有这样的表述:“所谓新写实小说,简单地说,就是不同于历史上已有的现实主义,也不同于现代主义‘先锋派’文学,而是近几年小说创作低谷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倾向。这些新写实小说的创作方法仍以写实为主要特征,但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虽然从总体的文学精神来看,新写实小说仍划归为现实主义的大范畴,但无疑具有了一种新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善于吸收、借鉴现代主义各种流派在艺术上的长处。”(《钟山》卷首语,1989年3期)代表作家及作品有池莉的“人生三部曲”(《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方方的《风景》《桃花灿烂》《行云流水》,刘恒的《狗日的粮食》《伏羲伏羲》,刘震云的《一地鸡毛》《单位》《官场》,韩少功的《马桥词典》,阿城的《棋王》,张炜的《家族》《我的田园》《怀念与追忆》,张承志的《心灵史》等。“新历史小说”是与传统历史小说不同的一种小说。它不以真实历史人物和事件为框架来构筑历史故事,而是把人物活动的时空推到历史形态中,来表现当代人的人生态度与思想情感。新历史小说中描写平民英雄较多,对历史英雄的描写较少,代表作家及作品有陈忠实的《白鹿原》,李锐的《旧址》,苏童的《米》《我的帝王生涯》《后宫》。

特别值得提及的是这一时期女性作家成就非凡,除了上述铁凝、残雪、池莉、张洁之外,张抗抗、竹林、宗璞、茹志鹃等都对新时期文学作出了重要贡献。20世纪90年代女性作家群体性别意识的自觉,建构了女性主义话语和私人空间,创作了一批典型的女性文学,如陈染的《私人生活》,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徐坤的《厨房》《狗日的足球》,毕淑敏的《女人之约》《红处方》,迟子建的《日落碗窑》,王安忆的《长恨歌》等。其中,陈染、林白等人的创作被称为“私人化写作”“个体体验小说”。在此基础上,90年代末出现了所谓的“美女作家”,她们注重描述个人的性、吸毒生活体验,或被称为是以身体写作的作家。棉棉的《糖》和卫慧的《上海宝贝》即因其对个人性体验颓废生活的过分渲染而受到查禁。1997 年前后开始出现“新官场小说”,如李佩甫的《羊的门》,李唯的《腐败分子潘长水》,王跃文的《官场春秋》等。

这一时期少数民族文学在中、短篇小说创作方面收获颇丰,如鄂温克族作家乌热尔图的《一个猎人的恳求》《七叉犄角的公鹿》《琥珀色的篝火》,藏族作家扎西达娃的《江那边》《系在皮绳扣上的魂》《去拉萨的路上》,哈萨克族作家艾克拜尔·米吉提的《哦,十五岁的哈丽黛哟……》,土家族作家蔡测海的《麝香》,朝鲜族作家林春元的《彩霞》《亲戚之间》,苗族作家伍略(本名龙明伍)的《绿色的箭囊》《麻栗沟》,白族作家张长(原名赵培中)的《空谷兰》《希望的绿叶》等作品。长篇小说的创作也很繁荣,如藏族作家降边嘉措的《格桑梅朵》《十三世达赖喇嘛》,益希单增的《幸存的人》《迷茫的大地》,多杰才旦的《又一个早晨》,益西卓玛的《清晨》,班觉的《松耳石》;哈萨克族作家贾合甫·米尔扎汗的《理想之路》,尼合买提·孟加尼的《燕子》,哈里木·哈那菲亚的《风暴》,吾拉兹汗·阿合买提的《巨变》,哈吉乌玛尔·夏布旦的《罪行》;壮族作家陆地(原名陆克惠)的《瀑布》;土家族作家孙健忠的《醉乡》等作品的出现,成为本时期少数民族文学开始趋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

21世纪以来的中国小说作家们怀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人类良知,走出封闭的自我空间,敏锐地直面现实,走进生活,思考社会,与时俱进,关注时代,关怀现实人生。中、短篇小说的创作实现了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思想深度、理论深度到艺术深度的转变,出现了葛水平、郭文斌、潘向黎、戴来、魏微、田耳、盛可以等一批文坛新人,同时,迟子建、毕飞宇、陈应松、王松、孙惠芬、蒋韵等在进入21世纪之后创作风格更加成熟,出现了一批具有艺术深度而经得起推敲和耐人回味的艺术佳作,如迟子建的《世界上所有的夜晚》,葛水平的《喊山》《地气》,潘向黎的《白水青菜》《永远的谢秋娘》,郭文斌的《吉祥如意》《大年》,毕飞宇的《玉米》《青衣》,王祥夫的《上边》,孙惠芬的《天河洗浴》,苏童的《西瓜船》等。同时,中、短篇小说的创作者更多地坚守自己的艺术个性,除了贾平凹、王安忆、阿来、阎连科、莫言、范小青、迟子建等实力派作家之外,当推毕飞宇、郭文斌、葛水平、潘向黎、陈应松、王松、田耳、邵丽、雪漠等文坛生力军。

同类推荐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礼仪文化(阅读中华国粹)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礼仪文化(阅读中华国粹)

    阅读中华国粹系列是一部记录中华国粹经典、普及中华文明的读物,又是一部兼具严肃性和权威性的中华文化典藏之作,可以说是学术性与普及性结合。丛书囊括古今,泛揽百科,不仅有相当的学术资料含量,而且有吸引入的艺术创作风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本书分为礼仪文化概述;人生礼仪;日常礼仪;学校礼仪;社交礼仪五章,主要内容包括:礼仪文化的起源与发展、礼仪文化的类别与性能等。
  • 让生命开出绚烂花(培养学生心灵成长的经典故事)

    让生命开出绚烂花(培养学生心灵成长的经典故事)

    在这套丛书里,我们针对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专门选择了一些特殊的故事,分别对他们在这一时期将会遭遇的情感问题、生活问题、学习问题、交友问题以及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剖析和讲解,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以供同学们参考借鉴。
  • 在人间(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在人间(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
  • 呼兰河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呼兰河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中小学必读丛书》系列图书是为了配合语文新课标的需要,根据中小学生不同阶段语文教学要求,邀请国内著名作家、学者、专家参与选目、编辑出版的一套目前国内规模较大、内容比较完备的课外阅读丛书。在阅读中提升学生词汇和语感,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思考与写作能力。拓展学生的视野,实现自我超越。
  • 365夜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八辑)

    365夜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八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热门推荐
  • 紫星花之诗1

    紫星花之诗1

    卡亚特大陆是一片临海大陆,越往西越荒凉,最远是人类没有到过的神秘之地。大陆上的人们信仰着光明之神,却饱受妖魔的威胁。在几万年前,光明之神将危害人类安全的黑暗妖魔封印到了地底深处被称为“第九层圣殿”的地方。克里欧找到妖魔解禁的端倪,组成小队深入第九层圣殿。在这里,克里欧终于明白了妖魔王的诡计……
  • 城堡(四师推荐版)

    城堡(四师推荐版)

    此版本《城堡》为麦家、苏童、阿来、马家辉,四位知名作家指定推荐版本,茅盾文学奖得主、作家苏童作序深度解读。主人公K,深夜迎着大雪来到城堡脚下的村子投宿,自称是城堡主人伯爵大人聘请来的土地测量员。按照常识,你想要去往某个地方,一定有很多条路可以到达。但是K每天在村子里奔来跑去,那座肉眼可见的、不远处的城堡,却始终无法进入。城堡是一个庞大的官僚体系,然而对其官僚制度有着强烈感受的人不是那里的村民,而是外来者K。村民默守着对城堡世代相传的恐惧,只有K这个闯入者质疑着一切的合理性。每个人都生活在制度之中,却很少有人能透视制度,《城堡》只是写下了一个土地测量员,就深入地处理了一个时代。余华曾评价“卡夫卡对水珠的关注,是为了让全部的海水自动呈现出来。”
  • 海纳百川的中国哲学

    海纳百川的中国哲学

    《海纳百川的中国哲学》将带读者了解中华哲学。哲学是智慧的学问,是民族精神的精华。华夏是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肥沃土壤的中华哲学,也必然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着极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它不但善于融合多种民族的文化思想,而且善于吸收、融合外来文化,从而不断丰富着自己的思想内涵。
  • 帝国的慢性病:黑白大清

    帝国的慢性病:黑白大清

    《帝国的慢性病》丛书共五册,分别为《大汉的彷徨》《大唐的惆怅》《大宋美袍上的虱子》《冰火大明》《黑白大清》。该系列以通俗的语言讲述了中国历史上几个主要王朝的故事,揭示了封建王朝无可避免的制度性缺陷,并从中汲取教训,引以为鉴。本书围绕清朝的十余桩著名案件,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在二百六十余年的历史中,所经历的起起落落及内在的政治弊端。这些案件中,有涉及重大官员的财政案件,如蒋洲亏空案、威宁铅厂案、福建贪腐窝案等,也有与黑暗的政治生态脱不了干系的民间冤案,如合州命案、顺天乡试案、杨乃武小白菜案等。全书文风生动,逻辑性强,提供了翔实的历史资料,是一部值得历史爱好者阅读的作品。
  • 神话:魅力神话传说

    神话:魅力神话传说

    中华文化也叫华夏文化、华夏文明,是中国各民族文化的总称,是中华文明在发展过程中汇集而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各种物态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等方面的总体表现。中华文化是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而内涵博大精深的传统优良文化,历史十分悠久,流传非常广泛,在世界上拥有巨大的影响。
  • 中国文化博览3

    中国文化博览3

    历史的车轮告诉我们,了解过去,有助于理解现在,展望未来。这套丛书成为广大青少年喜闻乐见的读物,感染熏陶,潜移默化,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培养爱国主义感悟,提高爱国主义的思想和觉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同时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
  • 剑花物语

    剑花物语

    在一个地方久了会对它念念不舍,也许并不是因为那里的人那里的事那里的景,可能只是因为你把自己的心忘在了那里。逝水残阳,龙归剑杳,多少英雄泪血。千古恨、河山如许,豪华拋撇。
  • 小偏方·小食物治百病(中华传统医学养生精华)

    小偏方·小食物治百病(中华传统医学养生精华)

    本书中没有为读者介绍名贵、罕见的单方或偏方药物。只是为读者介绍了上百种常见、价廉的治病小食物或小偏方。而且每一种都有可靠的疗效。相信定会给您的健康饮食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
  • 狗日的城市

    狗日的城市

    天就要黑透了,金凤才看到一个人影向自己走来。在村头站了一个多点儿,腿有些酸酸的。女人的直觉告诉金凤,那个人影是自己的男人永利。金凤迎上去,接过男人的包,问,事情咋样了。永利说,回家再说吧。儿子小翔在家门口等着爸妈。看到爸爸回来,小翔很高兴,知道爸爸这次去湖城是为了自己上学的事。今年村里有三个孩子考上了一本,都是初中或高中转到湖城上的。尽管小翔在乡中学成绩很优异,永利和金凤还是想让小翔去湖城读书。金凤麻利地给男人端上饭菜,还有一壶酒。饭做好一个多小时了,饭菜都不是太热了。放下饭菜,金凤又转身对小翔说,做作业去。
  • 我不是超级警察

    我不是超级警察

    【新书已发】:《开局就成了嫌疑人》!————“我不是超级警察,我只是警界传说!”警校毕业生肖然有个小目标,成为世界上最好的警察,于是就这样实现了……PS:群号【949636533】,欢迎入群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