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59900000004

第4章 马克思社会合作思想的历史生成(3)

(六)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论批判与合作实践

对资本主义社会关系首先发起批判的是空想社会主义者。恩格斯就其理论学说给予了充分肯定:“使我们感到高兴的,倒是处处突破幻想的外壳而显露出来的天才的思想萌芽和天才思想,而这些都是那班庸人所看不到的。”(恩格斯,1995:724-725 )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 Comte de Saint-Simon)、傅立叶( charles fourier)和欧文( Robert Owen)认为,现代化大工业所要求的联合劳动是历史必然,由联合劳动取代分散的个人的独立劳动的制度安排带来的是与资本主义截然不同的新型社会关系,并付诸实践开展合作社运动。马克思高度重视并盛赞合作社运动为“改造以阶级对抗为基础的现代社会的各种力量之一”。他指出:“这个运动的巨大价值在于它能实际证明:现在这种使劳动附属于资本的制造贫困的残暴制度,可以被自由平等的生产者联合的造福人民的共和制度所代替。”(马克思,2003:271 )

欧文对“经济人假说”进行了否定,主张废除私有制,主张人人都有劳动的平等义务和获得产品的平等权利,他的学说和活动具有鲜明的实践性质。欧文指出合作的条件、根据和优越性,但对达到合作的条件和合作得以发挥的困难估计不足。圣西门具有天才的慧眼和头脑,他察觉出了许多后来的社会主义思想的萌芽。在圣西门理想中的工业主义新社会里,即合作的生产过程中,没有阶级差别,只有工作者和懒惰者的差别。他较早提出了在合作中的按劳分配原则,也就是工作者按其才能分配工作、按其成就确定报酬。他也注重合作中各方利益的协调,强调合作中个人利益和共同利益的辩证统一。圣西门较早地把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联系起来,认为社会制度的新基础“完全符合绝大多数的居民的利益”(圣西门,1962:53 )。傅立叶则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尖锐的批判,他充分肯定协作是符合本性的劳动方式的发现,强调协作制度巨大的生产量,并且较早地从人类发展的进程中考察合作,以合作水平社会阶段的划分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合作异化,还探讨了分配问题,提出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中所蕴涵的合作思想有相同的特征,他们都热情地赞扬合作,尖锐地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合作异化,并坚信人类社会必然从不合作走向更加合作的境界。

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具有相同的社会合作的特征,他们都热情赞扬合作,尖锐批判资本主义合作异化,并坚信人类社会走向合作的必然。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社会及其价值性的根本否定,正是对未来一种新型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从价值性层面的肯定。恩格斯对此不吝赞扬地说道:“就其理论形式来说,它起初表现为18 世纪法国伟大的启蒙学者们所提出的各种原则的进一步的、似乎更彻底的发展。”(恩格斯,1995:719 )

与此同时,马克思、恩格斯也注意到,合作社仅限于单个的雇佣劳动奴隶通过自己的努力所能创造的这种狭小形式,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改造能力是有限的,仅凭合作社的发展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必须进行全面的社会基础性变革。恩格斯认为,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有一个共同点:……和启蒙学者一样……想建立理性和永恒正义的王国”(恩格斯,1995:721 )。空想社会主义者认为:“现实理性和正义至今还没有统治世界,这只是因为它们没有被人们正确地认识。所缺少的只是个别的天才人物,现在这种人物已经出现而且已经认识了真理……这种天才人物在500 年前也同样可能诞生,这样它就能使人类免去500 年的迷误、斗争和痛苦。”(恩格斯,1995:357 )显而易见,这是一种试图依靠所谓“天才”和“伟人”来实现其价值理想目标的天才价值观,不过它与启蒙学者以及青年黑格尔派的价值观一样,同样不能摆脱唯心论和抽象性的弊端。显而易见,他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还未达到科学理性的高度,理论的不完备和实践的不成功需要后来者努力解答其中的疑问,探索出一条可行的新路来。

第二节 马克思与西方传统社会合作观的视野分离

社会历史的生成变化是有条件的和受制约的。在马克思看来,新旧历史之间不是彼此孤立和相互隔绝的,而是前后继承和相互关联的。这种前后历史的继承性和关联性也同样适用于人类思想历史的发展。随着现实生活和现实事物的变化,人们创造出的相应的范畴、理论和原理只是历史的、暂时的产物。在马克思社会合作思想的发展过程中,最基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作为理论的内核是始终坚持的,发展和创新的是适应新的时空条件的理论形态和具体的实践内容。马克思的批判方法要求深入“现实”中去,不仅反对非历史的观点,而且反对主观思想。因此,马克思和恩格斯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的主要理论贡献,就在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发现。实际上,马克思社会合作思想本身的形成和确立有一个不断深化和逐步升华的历史发展过程。马克思在批判地继承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给予科学的解释,使其真正成为现实的、可以实现的社会合作,从而实现了合作观的革命性变革。

要深入理解和深刻把握马克思社会合作思想前提和哲学基础,必须正确理解与合理把握马克思在哲学上所实现的伟大变革及其理论实质。其关键在于要有合理的范式概念、范式视野和范式思维。这一点,常常为人们所忽视或作简单化处理。因此,合理把握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变革及其所实现的哲学范式转换,便成为我们正确解读马克思社会合作之哲学思想前提的首要问题。由此说来,正是马克思的哲学变革及其理论实质,构成马克思社会合作思想的思想前提和哲学基础;而正确理解和全面把握马克思社会合作思想前提和哲学基础,则必须立足马克思哲学革命所实现的哲学范式转换及其总体理论视野来考察。

一、由幻想世界到生活世界:马克思哲学根基的视阈转换

与以往的哲学相比,马克思哲学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实践,它将哲学的批判推进到对政治生活的批判之中,将哲学的变革从理论争论推进到现存世界的革命之中。他强调:“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马克思,1995:75 )马克思对幻想世界的超越体现在将理念性的解放规划推到了社会实践的高度,从而使宏大理想由思想话语上的描述转变为社会历史场景下的解放事业。

(一)“实践批判”与“哲学基地”的分离

青年马克思在其社会观的形成过程中,曾经有过一段站在“哲学的基地”(马克思,2009:514 )上研究问题的迷茫时期。青年时代,马克思就已经表现出对哲学的极大热情,正如他对父亲所说:“没有哲学我就不能前进。”(马克思,1982:13 )青年马克思醉心于康德的理性主义与费希特的自我哲学及其方法,沉湎于“应有”而忽视对“现有”的研究。在柏林大学学习期间,青年马克思痛苦地发现,一切现实都模糊不定,并且变成了某种非常遥远的彼岸的东西,全凭空想编造的应有的东西与现有的东西完全对立。理性之光被现实遮蔽,人的尊严与精神追求被搁置一旁,美好理想与困厄现实产生了巨大反差,青年马克思开始反思自己的思想与立场。

学术生涯肇始阶段便误入研究死胡同的经历使马克思后来逐渐领悟到,康德与费希特哲学及其方法就好像在太空飞翔,在黑暗中探索未知世界。在致父亲的一封信中,青年马克思反省自己的心路历程,提到了“现有的东西”和“应有的东西”之间的对立,他认为“这种对立是唯心主义所固有的;它又成了拙劣的、错误的划分的根源”(马克思,1982:10 )。在总结失败的原因时,马克思说:“在实体的私法的结尾部分,我看到了全部体系的虚假,体系的纲目近似康德的纲目,而执行起来却完全不是那样。”(马克思,1982:10 )他进一步指出:“这里首先出现的严重障碍正是现实的东西和应有的东西之间的严重对立,这种对立是唯心主义所固有的;它又成了拙劣的、错误的划分的根源。开头我搞的是我慨然称为法的形而上学的东西,也就是脱离了任何实际的法和法的任何形式的原则、思维、定义,这一切都是按费希特的那一套,只不过我的东西比他的更现代化,内容更空洞而已。”(马克思, 1982:13 )对康德和费希特哲学之缺陷深刻认知启发和引导马克思从法哲学体系化建构中走出来以关注更具基础性的“现有”,并逐渐放弃以哲学原则为依据来获得认识的研究立场,转而采取从事实出发,通过对现实的实证研究来获得认识的研究立场。青年马克思在自己的博士论文价值取向上,既着眼于改造世界,又为改造世界寻求“批判的武器”和“武器的批判”。

大学毕业后,在任《莱茵报》主编期间,马克思面对普鲁士政府的书报检查令,提出自由是人类精神的特权,开始关注人的生存境遇与不合理的社会关系。对马克思而言,《莱茵报》时期他面临着如何使自己的哲学理想接触现实世界并实现对现实世界的改造。正如他自己所说,“1842—1843 年间,我作为《莱茵报》的编辑,第一次遇到要对所谓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难事”(马克思,2009:588 )。马克思在莱茵省议会辩论林木盗窃法时,感受到穷苦人遭受的不公正待遇,坚定地捍卫穷苦人的利益。穷苦人和普通民众遭受的这种境遇,促使马克思对现实社会作出进一步的反思。这一时期,马克思开始接触到一些围绕现实的权力和利益展开争执的社会事实,正是这些生动的社会生活给马克思上了一课。马克思逐渐领悟到,不应从虚幻的信仰世界中寻找人类现实生活的根据,人类的生存发展也决非“绝对理念”的外化,只求深入全面地领悟在地上遇到的日常事物。通过“玄思”而获得的超感性“实体”掩饰了社会实际的不平等状况及现实,其政治伦理原则的建构只能是人为的、强制的。无论从应然的制度设计的理论逻辑上看,还是从实然的制度安排与政策体系的运行上看,单凭“理论建构”的一己之力只能虚构一个乌托邦式的“空中楼阁”,这样的梦想也许可以给予个体切实的感性体验,但是却无法成为建构社会秩序的思想根基。事实上,马克思的思想体系来源于康德和费希特的“理想主义”思想,该思想强调“应有”和“现有”的关系,认为“应有”决定“现有”,“应有”是出发点。马克思当时就是从“应有”出发去构建法哲学体系结果,由于“现有的东西”与“应有的东西”之间产生了“严重的障碍”而使其体系失败。

在1845 年以前,马克思在研究现实问题时总是以某种哲学原则为基础来引出各个领域的知识,从哲学原则出发来寻找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案。从1845 年起,马克思认识到这样的哲学原则的荒谬和无用,开始反对“哲学”,离开“哲学的基地”,转向从现实生活出发研究问题。“实践批判”作为马克思社会理想目标实现的途径和方式,“只是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马克思,1956:416 ) ,其任务不仅“是要揭露旧世界”,而且要“为建立一个新世界而积极工作”(马克思,1956:414 )。换句话说,人的“自由个性”的实现,亦即“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不仅需要改变和变革资本主义旧世界,而且需要建设和创造新世界。

马克思非常明确地提出,自己的学术不是无偏袒地凌驾于阶级之上的科学,不仅仅是解决一般性的人类生存问题,而是解决以无产阶级为领导的人类解放和人民幸福和自由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始终是站在被压迫者或弱者的立场上,从人类整体利益出发来分析问题和提出理论设想的。对弱者的关心和人类共同命运的关注是他们的基本价值取向以及理论建构、实践活动的根本目的。这种立场和出发点使他们能始终如一地关怀弱者的利益和人类的前途,大胆而深刻地揭示资本主义制度中的问题,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不公平和不公正,并提出了革命性的解决方法和替代方案”(俞可平,2009:1 )。

同类推荐
  • 知行合一王阳明,修身养性曾国藩

    知行合一王阳明,修身养性曾国藩

    本书集王阳明和曾国藩的精华于一炉,将他们立世、做人、修身密切相关的语录精华采撷,并配以通俗易懂的文字进行解释,辅以经典的古今中外事例论证。对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
  • 聆听大师胡适

    聆听大师胡适

    胡适一生,涉及了大量的学术文化、思想文化和政治文化的言论,其文字通俗易懂,生动活泼、朴实无华。兼具了可读性与思想性的统一。《聆听大师胡适》系列以独特的视角,从人生、治学、政治、社会等方面入手,在胡适作品中精选出能够代表胡适思想的篇章,收录图书:《不受人惑:胡适谈人生问题》《我们能做什么:胡适说中国》《儒教的使命:胡适谈国学》《习惯重于方法:胡适谈读书治学》《禅宗是什么:胡适谈禅说佛》《西洋文明的本质:胡适讲西学》《孤独与大胆:胡适自述》等七册。
  • 中华圣贤经

    中华圣贤经

    《中华圣贤经》汲取先贤的知识经验和思想精华,能够提高您的道德修为和文化素养;告诉您为人处世的真谛;拓展您的人际关系;完善您的言行;诠释为政之道。其目的是使您以阔达的襟怀、淡薄的心态、超逸的性情面对人生,像孔夫子教导的那样去寻找内心的清宁。
  • 孔子全书

    孔子全书

    《孔子全书》旨在针对当代人的精神境遇,有侧重地选择思想大师孔子的言论,阐释他闪烁着智慧光芒的人文思想。
  • 中国佛教史话(三教史话丛书)

    中国佛教史话(三教史话丛书)

    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基本的构成要素。长期以来,三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演变,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文化心态、民族性格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可以这样说,不了解中国儒、释、道三教的精神旨趣,就不能深透地了解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哲理内涵,就不能了解中国人丰富玄奥的内心世界,更不能了解中华民族历劫不灭、坚韧不拔的文化生命和精神动源。中国文化自古是一个多元精神和合体。儒、释、道三教文化在这一和合体中各居于独特的地位,从不同侧面发挥着自身的社会功能,相互冲突,又相兼相容,共同建构着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和
热门推荐
  • 玩出意志力:掌握生命的主动权

    玩出意志力:掌握生命的主动权

    本书是畅销书作家吴淡如写给年轻人的自我激励之书,主讲“意志力”。意志力是一种管理自我的能力,包括金钱管理,时间管理,情绪管理,还有梦想管理等。它并非需要苦逼的修行,而是人生很好的玩伴。找到意志力、掌握运用意志力,玩出一种持续自我补给的正能量,让生命发光。这是一本献给年轻人的自我修炼法宝。让自己一天比一天更进步,你可以告诉自己怎么做最好。不能马上成功,却可以马上开始,愿这本书陪你,活得丰盈勇敢。
  • 凌剑帝尊

    凌剑帝尊

    天啸大陆,天才繁盛,宗门林立,一个小城中一个顶着七年废物称号的少年,在一次意外之下坠崖重生,觉醒了神秘的血脉之力获取了强大的功法向着武道的巅峰前进。
  • 分别经

    分别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把你的情绪变成诗

    把你的情绪变成诗

    生活有时让人觉得挺乏味,但有时又有意想不到的人或事情出现。当你的想象力跟不上生活的变化时,至少说明你被生活磨灭了很多原本属于你的天性。你原本是谁?你原本是来做什么的?你曾经和谁牵手,但最后又为什么不得不放弃?透过那天边的云彩,你试图想看清点什么,但那云总是多变而美丽,引你泪下,让你对她的丰富生出无限的期待。所以沐浴她吧,让她刺激你的心灵,让你做个追梦仙子。绽放你的身体,绽放你的心灵,绽放你的眼泪,让你的生命更生动,更有灵性。
  • 契约婚礼

    契约婚礼

    多年前艾娃·麦肯纳斩断伤心往事离开幼时生活的街区,并没有打算再回去。直到十年后记忆中的那个漂亮男孩已经长成霸气迷人的男子,重新出现在她的生活中,并用那双勾人心魄的棕色眼睛恳求她帮助的时候,她知道自己根本无法拒绝这场契约婚礼。且看两人将在这场啼笑姻缘中何去何从。
  • 苏先生,居心不良

    苏先生,居心不良

    苏先生信誓旦旦的保证,婚前绝不越轨,可人前绅士君子,人后变了模样。叶小姐怒目,苏先生贴耳,“提前预支而已,宝贝有意见?”
  • 万界之最强老爹

    万界之最强老爹

    【新书:我家师父有点强】无敌,从斗破开始……青云山顶,他一拳轰出,天地变色,诛仙寸寸崩裂,“小凡,为父来告诉你什么是正,什么是魔!”苦情树下,他负手而立,“月初,无论你前世如何,今生,你仅是我儿子!想做什么,放胆去做!”西游位面,他屈指一弹,神山轰塌,“小石头,随为父一同,踏!破!凌!霄!”斗罗,超神,仙剑,斩赤,大主宰,秦时明月……掌通天大道,纵横亿古八荒,独断千古,万域称尊!
  • 山里有妖

    山里有妖

    我是妖,你是人可你偏偏又是收妖人。本是人妖殊途却耐不住缘分折磨。传说青灵山里有能让人起死回生的东西,却是一波又一波无功而返的人。渐渐的这个传说就被人淡忘了,可有一天青灵山里来了一个叫清尘的人
  • 灵韵新生

    灵韵新生

    本文无男主,没有大帅哥大美女,也不脑残不套路,有的只是小小的脑洞,女主到现在还是一个小孩子,作者君可能不让她长大了。(想发个表情包却不会打的作者君!)简介无能,观者随意。
  • 数据修炼系统

    数据修炼系统

    诸葛翔本是修罗宗的预备弟子,为了领悟气劲,成为修罗宗正式弟子而努力。一次偶然机会,让他得到了超级游戏系统的“法宝”。此法宝在手,随着诸葛翔实力的提升,各种神奇的功能也一一揭露。人物版面,经验值体系,技能点,包裹空间,任务系统,小地图雷达,生活技能……且看他凭借手中的游戏系统,如何一飞冲天,名动天下……新书上传,《最后飞升》,书号:3388830,下面有链接直通车~~需要大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