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59900000014

第14章 马克思社会合作思想的物质基础及实践维度(6)

马克思认为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决定了劳动产品的分配。马克思曾经指出:“分配的结构完全决定于生产的结构,分配本身就是生产的产物,不仅对象说如此,而且就形式说也是如此。就对象说,能分配的只是生产的成果;就形式说,参与生产的一定形式决定分配的特定形式,决定参与分配的形式。”(马克思,1995:98 )“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而生产条件的分配,则表现出生产方式本身的性质。”“工人被剥夺生产资料就是被剥夺生活资料,正像反过来说,一个人被剥夺生活资料就不能创造生产资料一样。”(马克思,1982:62 )这些论述既表明了生产资料所有制对于生产资料分配的决定作用,也表明了对于生活资料分配的决定作用。马克思指出:“所谓分配,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消费资料的分配,而是生产要素本身的分配,其中物的因素集中在一方,劳动力则与物的因素相分离,处在另一方。”(马克思,1972:40 )在这种情况下,生产资料的分配必然是垄断的,于是就不可能出现合作成果的公平分配。所以,马克思强调合作的基础应该是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

(三)生产资料的集中程度及其归属的明晰程度影响着合作

生产资料所有制作为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合作在生产关系方面的主要内容。生产资料联系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生产资料的归属决定着生产关系与合作,生产资料的集中程度和生产资料归属的明晰程度也影响着生产关系与合作。资本主义的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使资本主义的社会化大生产渗透着阶级的私利,具有经济的片面的性质,妨碍社会发展的合作趋向。

尽管亚当·斯密认为分工是联合劳动,但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条件下的分工实质上不是联合劳动,只是表现为资本的联合或人与物的结合,并不是人与人之间的联合劳动。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条件下,协作分工产生的合作收益,即相对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马克思认为资本家“支付的是100 个独立的劳动力的价值,而不是100 个结合劳动力的价值”(马克思,1972:370 ) ,而且“只要把工人置于一定的条件下,劳动的社会生产力即协作产生的生产力就无须支付报酬而发挥出来,而资本正是把工人置于这样的条件之下的。因为劳动的社会生产力不费资本分文,另一方面,又因为工人在他的劳动本身属于资本以前不能发挥这种生产力,所以劳动的社会生产力好像是资本天然具有的生产力,是资本内在的生产力”(马克思,1972:370 )。这种社会生产力不被看作合作的成果,而被资本家掠夺了,在这样的关系中,劳动的本质是雇佣劳动,是被资本驱使的劳动,是监督的劳动,所以,这种劳动远未达到联合劳动的水平,尤其从生产关系角度看远未达到理想的合作水平。

马克思于1864 年在《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中说:“工人们不是在口头上,而是用事实证明大规模的生产,并且是按照现代科学要求进行的生产,在没有利用雇佣工人阶级劳动的雇主阶级参加的条件下是能够进行的他们证明为了有效地进行生产,劳动工具不应当被垄断起来作为统治和掠夺工人的工具雇佣劳动,也像奴隶劳动和农奴劳动一样,只是一种暂时的和低级的形式,它注定要让位于带着兴奋愉快心情进行的联合劳动。”(马克思,1972:133 )这里所提到的联合劳动与亚当·斯密的联合劳动属于不同合作水平的劳动方式。在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条件下只有雇佣劳动,不可能产生联合劳动,“联合起来的社会个人的所有制”(马克思,恩格斯,1985:21 )是联合劳动的前提。生产资料所有制正是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差别。

二、社会合作与生产关系的动态协调

社会关系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诸方面的各种复杂的关系。不同的社会关系之间,存在着从属、包含、相互渗透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它们各自居于一定的地位,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在一切社会关系中,生产关系是最基本、最主要的关系。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马克思说:“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树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马克思,1995:32 )物质生活不仅包括物质资料生产,也包括人口生产。“人口的增多产生了新的需要”“已经得到满足的第一个需要本身,满足需要的活动和已经获得的为满足需要而用的工具又引起新的需要”(马克思,1995:32-33 )。这些新需要的产生又要求有与生产生活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而新生产关系的出现,又产生了满足这种新需要的新生产生活。所以,生产关系不只是一种物质的生活映照,也是以物质生活为基础的包含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一个统一的总体。

亚当·斯密、李嘉图等“劳动价值论”中的劳动是一般的抽象劳动,是一切劳动所共有的精神总体,“劳动不仅在范畴上,而且在现实中都成了创造财富一般的手段,它不再是同具有某种特殊性个人结合在一起的规定了”(马克思,1995:22 )。抽象的劳动成为现代经济学的起点,也是对一切社会关系最简单地抽象,是把人的生命活动当作一种辛苦与牺牲(马克思,1995:464 )。这种劳动是现实社会发展的历史基础,是从物质生产的角度分析历史的方法,历史发展的每一阶段就在这种现实的基础上形成生产力与交往之间的关系。因而,劳动不仅是抽象的,也是具体的。

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下,不同的生产关系就会有不同的合作水平。社会合作所依托的特定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中任何一种因素的变迁都势必会对社会关系产生影响。马克思研究人类历史上所有制关系的演变,“不是把财产关系的总和从它们的法律表现上即作为意志关系包括起来,而是从它们的现实形态即作为生产关系包括起来”(马克思,1995:615 )。按照马克思的观念,只有劳动者们联合起来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共同参加生产劳动,共同分配全部劳动成果才是共产主义的生产关系。而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在带来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决定了社会利益矛盾的对立和激化,整个社会没有形成真正的联合劳动和社会合作。因此,真正的社会合作应该包括各种能够形成社会互动性质的、有利于群体内部和群体之间合作的网络。

社会关系表现为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交往形式或生产关系。马克思的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即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作为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的一个必经阶段,有其发生、发展和走向灭亡的必然过程。很显然,这一研究是本质层次的,它揭示的是一个社会经济发展过程的内在构造和运行规律。生产关系体现人在劳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关系。马克思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考察了社会经济生活发展过程,阐明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历史一个特殊阶段的生产关系,与前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一样具有社会历史性和客观性。也就是说,不同的生产关系就有不同的合作形式。在生产关系发展变化时,应积极调整社会关系以适应合作的发展,以使合作水平随生产关系的发展而提高。

人类在市场经济之商品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人与人、人与组织、组织与组织之间的互助合作的社会协作关系,是一定社会发展阶段生产关系的社会形式。一定的生产关系与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社会关系是一致的。社会合作是生产劳动过程中社会互动的一种形式。现代社会是一个必须进行广泛合作与互动的社会,而任何合作都离不开社会关系的基础,最重要的基础就是生产关系。

合作贯穿于整个人类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而不局限于某个特定的历史阶段。合作是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就是合作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随着历史的发展,合作也是动态调整的。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马克思的《资本论》运用唯物史观批判了以前的经济学家以唯心主义的观点解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错误,论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的历史条件,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看作一种自然的历史过程,并由此去揭示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马克思指出,地租、利润这些私有财产的现实存在形式是与生产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社会关系。在这里,人们之间形成的社会关系不是个人自主自愿的联合起来,而是在狭隘的生产关系内由商品、货币这种异己的外在于人的强制力量把人们之间结成了某种特定的社会关系。马克思明确地提出,在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程中有一个过渡阶段,政治上是无产阶级专政,经济上是把资本家的生产资料、土地等都收归国有,由国家掌握进行生产活动。“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要做到这一点,当然首先必须对所有权和资产阶级生产关系实行强制性的干涉”(马克思,1995:293 )。到了共产主义社会中,个人能力得到了最充分的发展,社会关系得到了最和谐的发展,人类才真正实现了社会合作。

任何生产都是社会性的生产,都是在一定社会联系和关系中才能进行。马克思指出:“社会从私有财产等等解放出来、从奴役制解放出来,是通过工人解放这种政治形式来表现的,这并不是因为这里涉及的仅仅是工人的解放,而是因为工人的解放还包含普遍的人的解放;其所以如此,是因为整个的人类奴役制就包含在工人对生产的关系中,而一切奴役关系只不过是这种关系的变形和后果罢了。”(马克思, 2000:62-63 )也就是说,生产活动离不开生产关系,在物质生产中人们之间的团结互助、相互协作与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合作是生产关系在社会领域的发展形势。

第三节 社会合作的其他经济因素

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基础。人类历史上的一切社会形态,都有其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去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才能认识到什么程度。”(马克思, 1995:337 )人类社会是人们在特定的物质资料生产基础上的相互交往、共同活动形成的各种关系的有机系统。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决定着社会合作的发展,给予社会合作基础性的影响和推动。另外,生产方式、经济基础与经济模式都会从不同角度改变着社会关系,进而促进社会合作的发展。

一、生产方式维度的社会合作

“历史可以从两方面来考察,可以把它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但这两方面是不可分割的;只要有人存在,自然史和人类史就彼此相互制约。”(马克思,2003:10 )人们要生活,就要有吃、穿、住、行等物质资料,就必须进行生产。要生产就必然发生两个方面的关系:一是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这表现为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即生产力;二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人们的生产关系。生产方式的两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决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又反过来制约着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与社会合作存在必然的因果关联。

(一)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生活的过程

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历史是被生产方式分为不同时代的历史。在阶级社会,生产方式在总体上决定了每一个阶级的地位,而这些阶级在经济关系中又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它们是生产方式的组成部分。这些有着不同的社会经济角色的阶级对其所在社会的生产工具、过程和产品并不具有相同的支配作用。

马克思由存在决定意识的唯物主义原理引申出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从社会存在引申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认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决定着社会制度的性质,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的过程;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生产方式是划分社会类型的基本标志。在批判蒲鲁东( P ierre Joseph P roudhon )的唯心主义历史观时,马克思曾经对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生活进行了总体描述,他指出:“经济学家蒲鲁东先生非常明白,人们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中制造呢绒、麻布和丝织品的。但是他不明白,这些一定的社会关系同麻布、亚麻等一样,也是人们生产出来的。社会关系和生产力密切相联。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随着生产方式即谋生的方式的改变,人们会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马克思, 1995:141 )

同类推荐
  • 鬼谷子智谋全解(第三卷)

    鬼谷子智谋全解(第三卷)

    《鬼谷子》立论高深幽玄,文字奇古神秘,有一些深涩难懂。为了让广大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其中深刻的思想内涵,易于好读和好懂,编者在编著本书时,根据《鬼谷子》分章分段集中逐个立论阐述的特点,进行了合理分割划分,再一一对应地进行了注释、译文和感悟,还添加了具有相应思想内涵的故事,以便于广大读者阅读理解。
  • 论道德原理 论人类理智(译林人文精选)

    论道德原理 论人类理智(译林人文精选)

    《论道德原理 论人类理智(译林人文精选)》完整地论述了关于道德思想与人类认识之间的关系。如今,在当代思想界的最新成就的基础上,让我们用现代的眼光来重新整理历代经典,更能体验到人类思想发展的基本脉络,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对人类文明的反思。
  • 沉思录I

    沉思录I

    一个罗马皇帝的人生思考。一本温家宝总理天天都在读的书。本著作以冷静而达观的姿态阐述了灵魂与死亡的关系,解析了个人的德行、个人的解脱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要求常常自省以达到内心的平静,要摒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以正当之心观察世间万物。
  • 教师必备的哲学基础

    教师必备的哲学基础

    本书针对目前新课程教育改革中的中小学教师在教学和育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论述,老师在课堂上怎样把自己的知识更好地传给学生,使其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知识;如何处理灵活多变的课堂教学与学生获得知识途径的多样化之间的矛盾;如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真正的知识;怎样展现和突出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等,这些已成为许多老师经常反思的问题。本书对这些问题做了诠释和解答。
  • 尼采的人生哲学(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尼采的人生哲学(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本书是对尼采及其哲学的全新解读。全书围绕尼采哲学的核心思想展开,即反对神权及一切“旧社会的权力产物”,伸张自主权力,激励人们摆脱奴性,超越自我,奋发图强,焕发生命的璀璨光华。全书从总体上把握尼采的思想体系,多方面系统介绍尼采的学说,客观点评其观点论断。它名为哲学,实则旁及方方面面,涉及不少学科和知识领域。它还将尼采的思想观点加以演绎,并且穿插了许多有趣的故事、掌故和逸闻,既反观历史,也针砭时弊。因此,它不仅具有学术性,而且具有相当的知识性、趣味性和现实性。
热门推荐
  • 丑女芳华

    丑女芳华

    魂穿乡村丑女,咱靠智慧发家!大伯算计?拍飞!嫂子造反?滚蛋!看上咱姐?拿点诚意先!看上咱了?入赘改姓蓝!且看小女子如何带领全家致富奔小康!
  • 代嫁之悍妻驯夫

    代嫁之悍妻驯夫

    莫名穿越成不受宠的庶女,还要假装成痴傻的妹妹嫁进相府冲喜,病入膏肓的夫君色胆包天,温文尔雅的小叔心怀不轨,虚情假意的表妹处处设计,一家子如狼似虎,一不小心就会贞操不保!好在咱嫁妆丰厚,妙计千条,你们斗你们的,我自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兵不血刃地扫清障碍。关起屋门驯夫君,打开院门斗小三,幸福生活两手抓。--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逆袭人生

    逆袭人生

    一怒为红颜入狱,出狱后却遭到女友无情的抛弃。拥有高学历、高能力却只能做一个销售?销售也有销售之王。各路鬼神纷纷来扰,什么?这个月的业绩已经超过公司一年的利润了?老板要嫁女儿让位,不收就要撒泼打滚了?这未免也太……刺激了吧。前女友想复合?不存在的。情敌想跳楼?那就跳吧,记得留个VIP座位。不过,女人可不是最终目的,坐拥天下才是!
  • 刘君祖完全破解易经密码(全六册)

    刘君祖完全破解易经密码(全六册)

    《刘君祖完全破解易经密码》系列书是海内外公认的易学大家刘君祖先生历时四年多,对《易经》六十四卦作透彻详尽的解读,以深入浅出的方式洞悉决策模式,把《易经》智慧延伸在现代生活中,更进一步通过依经解经的方式,以易理和其他学术相印证,如儒家、道家、佛家、兵家,以及中医养生与企业管理等,在在圆融无碍,使得我们对《易经》六十四卦爻符号的无字天书不再陌生,进而欲罢不能、意犹未尽。
  • 我曾爱你如命

    我曾爱你如命

    养了她十年的霍叔叔,在她十八岁生日的晚上变成了她的男人,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报复。失去双明,死里逃生后,她凭着美貌年轻嫁给了一个神秘BOSS,却在孩子要出生时被告知,她的丈夫就是她的霍叔叔。“霍成彦,我要离婚。”“离开我,你活得下去吗?你养得活这对双胞胎吗?”报复早已跑偏成养妻计划。
  • 乱世商女谋天下

    乱世商女谋天下

    没有超能力,也没有金手指,怎样才能在这个陌生的世界活着,美好的活着。
  • 折狱龟鉴

    折狱龟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盛世风度

    盛世风度

    简介:桃花扇底香风正浓,菱歌曼舞红绡无数。女主前半生就是个沉溺在繁华盛世的纨绔女儿,整日在脂粉堆里厮混。有时候她行为偏僻乖张,叛逆痴狂,放纵无度。有时候她一副小人嘴脸,多可少怪,做小伏低。凉笛吹破故国的天空。一片梨花急急旋落,惊扰了湖面的繁华盛世。天地倒转,才知原来是乱世一场。女主马上收拾金银细软跑路,乱世就乱世呗,我还能补天咋滴?大佬们权谋的权谋,复国的复国,宫斗的宫斗,打仗的打仗。女主目瞪狗呆,跟个二傻子似的:咱不知道他们在干啥,咱也不敢问,跑了跑了。某位病如西施的美男顺势靠在她肩头做蹙眉捧心状:哎呦,心口疼,要亲亲揉揉才能好。女主狂抽嘴角:完了,这下彻底走不了了。本文群像,女主离经叛道,放纵沉溺,配合食用几个狂拽酷炫屌炸天的女配男配。小剧场里邪魅狂狷的作者也会时不时的客串一下。
  • 横刀立马闯三国

    横刀立马闯三国

    道不完的三国,数不尽的风流。一部三国演义,多少风流人物,且看立马横刀,何人一战
  • 至天主宰

    至天主宰

    一代战帝被亲人陷害惨遭多名战帝围攻,临死之前意外重生,当一代战帝重生以后他要当初的仇人一个个死去,他为了守护的人变强,终有一日他要让这天为之颤抖,终有一日杀尽该杀的人。大道来临不成神便成魔,少年如何经过重重危险证大道,为了守护的人他可以杀掉一切。为了亲人成为疯魔又如何,为了亲人遭人唾弃又如何,我心中的道坚定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