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27700000094

第94章

又奘师传云。佛以唐国三月八日成道。上座部云。当此三月十五日。成道时年三十者。或云三十五者。斯之差互彼自不同。由用历前后故有此异。由神州历算元各不同。三代定正延缩何足怪乎。且据一相取悟便止。树西大精舍内有鋀石像。东面立。饰以奇珍。前有青石奇文异采。初成道日梵王起七宝堂。帝释起七宝座。佛据上七日思惟。放光照树令宝为石。树南浮图。高百余尺。初佛于河沐已将坐念草。帝释化人以始尸草(此云吉祥草)以奉佛坐。育王造塔表之。次东北有塔。是佛证果时有群青雀来绕世尊。亦有群鹿绕之处。树东大路左右各有一塔。是魔王娆佛衰退处。树西北有精舍。中迦叶波佛。时放光明。俗云。至诚七绕生得宿命智。又垣西北有郁金香泥。高一丈四尺。树垣东南隅有尼拘律树。树侧有塔精舍中有坐像。初证果时大梵王请转法轮处。垣内四隅皆有塔。初佛受草趣树先至西南地动。又向西北。又东北又东南。并为地动。即西北至树下。东面坐金刚座上。地方安静。故立塔记。垣外西南有二牧牛女宅处。其侧有煮乳糜处。又侧有佛受糜处。皆立表塔。树南门外大池。周七百余步。清澄鱼龙所宅。次南有池。是帝释所造为佛濯衣。池西大石。是帝释雪山持来为佛晒衣。次侧有塔。是佛纳故衣处。次南林中一塔。是佛受贫母施故衣处。化池东林龙池清洁其水甘美。岸西有小精舍中像。佛初成道此坐七日入定。龙王绕佛七匝化多头盖佛处。龙池东林精舍作佛羸瘦形像。其侧有经行迹。七十余步南北各有卑钵罗树。往来攀而后起。即是苦行六年日食一麻麦处。今有疾者。以香油涂像多愈。又有五比丘住处。又东南有塔。是佛入尼连河浴处。次近河有佛食乳糜处。其侧有二塔。是长者献蜜糗处。树东南塔。是四天王奉佛石钵处。其侧有塔。是佛成道后为母说法处。又有度迦叶兄弟千人处。树垣北门外即是摩诃菩提寺。庭宇六院观阁三重。周垣高五丈。有佛舍利。大如指节。光润鲜白通彻内外。肉舍利者。大如青珠形带红色。每年至佛大神变月出以示人。即印度十二月三十日。于唐国当正月十五日。于此之时。放光雨华大起深信。其寺常有千僧习大乘上座部。法仪清肃。是南海僧伽罗国王请立。经今四百年。寺多有师子国人。每年比丘解安居讫。四方道俗百千万众。七日七夜香华伎乐遍林供养。印度诸僧以唐国五月十六日入夏安居。以唐国八月十五日解夏。斯亦随方用历不同。不可一定。如雪山北有国坐春坐秋者。意以一年之内多温热处。制三月住。就中前后一月延促不定。若据修道何时不安。故律制三时游行。通结有罪。必有善缘亦开兼济。院东渡河大林中塔北池者。佛昔为香象子侍盲象母处。前建石柱。昔迦叶波佛于此宴坐。侧有四佛行坐迹。林中小石柱是郁头蓝发恶愿处。又东度黄河百余里至屈屈吃播陀山(旧云鸡足)直上三峰。状如鸡足。顶树大塔。夜放神炬光明通照。即大迦叶波于中寂定处也。初佛以姨母织成金缕大衣袈裟传付弥勒。令度遗法四部弟子。迦叶承佛教旨。佛涅槃后第二十年。捧衣入山以待弥勒。山路径极梗涩多诸林竹。师子虎象纵衡腾侍。奘法师至彼。每思登践。取进无由。奘乃告王请诸防援。蒙王给兵三百余人各备锋刃斩竹通道。日行十里。尔时彼国闻奘往山礼拜。士女大小数盈十万。奔随继至共往鸡足。既达山阿壁立无路。乃缚竹为梯相连而上。达山顶者三千余人。四睇欣然转增喜踊。具睹石罅散华供养。又依王玄策传云。粤以大唐贞观十七年三月内。爰发

明诏。令使人朝散大夫行卫尉寺丞上护军李义表副使前融州黄水县令王玄策等送婆罗门客还国。其年十二月至摩伽陀国。因即巡省佛乡览观遗踪。圣迹神化在处感征。至十九年正月二十七日至王舍城。遂登耆阇崛山。流目纵观。傍眺罔极。自佛灭度千有余年。圣迹遗基俨然具在。一行一坐皆有塔记。自惟器识边鄙。忽得躬睹灵迹。一悲一喜不能裁抑。因铭其山用传不朽。欲使

大唐皇帝与日月而长明。佛法弘宣共此山而同固。其辞曰

大唐出震。膺图龙飞。光宅率土。恩覃四夷。化高三五。德迈轩羲。高悬玉镜。垂拱无为(其一)道法自然。儒宗随世。安上作礼。移风乐制。发于中土。不同叶裔。释教降此。运于无际(其二)神力自在。应化无边。或涌于地。或降于天。百亿日月。三千大千。法云共扇。妙理俱宣(其三)郁乎此山。奇状增多。上飞香云。下临澄波。灵圣之所降集。贤懿之所经过。存圣迹于危峰。伫遗趾于岩阿(其四)参差岭障。重叠岩廊。铿锵宝铎。馩馧异香。览华山之神踪。勒贞碑于崇岗。驰大唐之淳化。齐天地之久长(其五)

又奘师传云。从此山东行六十里至矩奢揭罗补罗城。北门外有塔。佛舒手现五师子伏提婆醉象处。又东北塔。是舍利子闻马胜比丘说法证圣处。塔北大坑傍塔。是室利鞠多设火坑以害佛处。又东至姞栗陀罗矩吒山(此云鹫峰亦云鹫台旧云耆阇崛山)傍有大石。高丈四五。广三十余步。是提婆达多掷佛处。其南崖下有塔。佛此处说法华经处。南山崖有大石室。佛旧入定。阿难别室被魔怖之。以手通石摩顶。现有通穴。精舍东北大石。是佛晒衣处。衣文明彻。石内傍有佛迹。山城北门西有毗布罗山西南崖昔有五百温泉。今犹数十泉。西卑钵罗石室。佛昔常居。后壁洞穴是阿素洛宫。山门外一里至迦兰陀竹园精舍。东大塔。是阿阇多没吐路(唐云未生怨也)即是阿阇世王也。竹园西南六里许。南山阴大竹林中有大石室。是大迦叶波与千罗汉于此集三藏处。僧中上座即号为上座部。室西北塔。是阿难受责证果处。山城之北可五里许。至曷罗阇姞利温。唐言新王舍城。南门外道左塔者。度罗怙罗处。又北三十余里至那烂陀寺(唐云施无厌寺)赡部洲中寺之最者。勿高此矣。五王共造供给倍隆。故因名焉。其寺都有五院同一大门。周闾四重。高八丈许。并用甎垒。其最下壁犹厚六尺。外墎三重墙亦甎垒。高五丈许。中间各绕极深池堑。备有华香。严丽可观。自置已来防卫清肃。女人垢滥未曾容隐。常住僧众四千余人。外客道俗通及邪正乃出万数。皆周给衣食无有穷竭。故复号施无厌也。中及左右圣迹重叠不可殚记。有诸论师智识清远。王给封户乃至十城。渐降量赏不减三城。其寺现在。受封大德三百余人。通经已上不掌僧役。重爱学问咨访异法。故乌耆已西被于海内。诸出家者皆多义学。任国追师都无隔碍。王虽守国不敢遮障。又东行入山二百余里至伊烂拏国。见佛坐迹。入石寸许。长五尺二寸。广二尺一寸。有瓶迹没石寸许。八出华文都似新置。有佛立迹。长尺八寸强。阔六寸许

又隔七国西北行至羯罗拏国。邪正兼事。别有三寺不食乳酪。是调达部僧也。又西南行七百里至乌荼国。东境临海有发行城。多有商侣停于海滨。次南大海中有僧伽罗国。谓执师子是也。相去约指二万余里。每夜南望见彼国中佛牙塔上宝珠光明。腾焰晖赫现于天际

又西南行具经诸国。并有异迹。可五千里至憍萨罗国。即南印度之正境也。崇信弥笃。王都西南三百余里有黑蜂山是昔大王为龙猛菩萨造立斯寺(旧云龙树)其寺上下五重凿石为之。引水旋注。多诸变异。沿彼达。今净人固守罕有登者。龛中石像形极伟大。寺成之日龙猛就山以药涂之。变成紫金。世无等者。又有经藏夹传无数。古老相传。尽初结集并现存在。虽外佛法屡遭诛殄。而此一山住持无改。近有僧来于彼夏坐。但得读诵不许持出。具陈此事。但路幽阻难可寻问。又南行至案达罗国。属南印度。都城西南二十余里。孤山岭上石塔。即是陈那菩萨造因明论处

又南行千里至驮那羯磔迦国。属南印度。都城东西据山间各有大寺。昔王为佛造。[利-禾+尊]山疏石列极华博。贤圣游息。佛灭未有千年前。其处有千凡僧。安居罢日皆证无学。陵空飞去。今寂无人。其处有婆毗吠伽论师(唐云明辩)即是般若灯论主也。于观自在前绝粒而饮水三年立志祈请。待见弥勒。观自在乃为现色身。今在城南大山岩执金刚神所诵金刚咒三年。神授方云。此岩石内有阿素洛宫。如法行请石壁当开。可即入中待弥勒出。我当相报。又经三年。然咒芥子击于石壁。豁即洞开。时百千众观睹惊叹。论师跨。门再三顾命。唯有六人从入。余者谓是毒蛇窟也。当即石门还合如壁。又复南行六千余里至[禾*未]罗矩吒国。即赡部最南际海滨境也。山出龙脑香及有白檀香树。又有羯萨罗香树。松身无叶香如冰雪。即龙脑香也。从此南大海中有天宫。观自在菩萨常所住处(旧云观世音菩萨也)临海有城。即是古师子国。入海中可三千里。非结大伴则不可至。自此西北四千余里。中途经国具诸神异。国东南隅数千里那罗稽罗洲。人长三尺。鸟啄唯食椰子

又至摩。诃刺他国。其王自在未宾戒日。寺有百余。僧徒五千。东境山寺罗汉所造。有大精舍高百余尺。中安石像。长八丈余。上施石盖。凡有七重。虚悬空中。相去各三尺。礼谒见者无不叹异。传云。罗汉愿力所持。或云药咒术力所持

又越二国。西北至摩腊婆国。属南印度。都城西北二十余里。有大婆罗门邑。侧大陷坑水流无满。是昔大慢婆罗门谤大乘生陷入地处。又西北至阿吒厘国。属南印度。此国出胡椒薰陆香。树叶如棠

又周巡西北越十余国至波刺斯国。非印度所摄。此国多出金银鋀石颇胝水精死多弃尸。佛钵在王宫中。西北接拂懔国。出白狗子。本赤头鸭生于穴中。案梁贡职图云。去波斯北一万里西南海岛有西女国。非印度摄。拂懔年别送男夫配焉。略陈圣迹。依如前述。具列俗纪备存大本

颂曰

希音远流  乃眷东顾  欣风慕道

仰规西度  妙尽毫端  运微轻素

托采虚凝  殆映霄雾  迹流众像

理深其趣  寄兴开襟  引凡圣路

千佛同化  万贤来曙  皇情有感

缁素同遇

同类推荐
  • 药师七佛供养仪轨如意王经

    药师七佛供养仪轨如意王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仁王般若实相论

    仁王般若实相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洞真高上玉帝大洞雌一玉检五老宝经

    洞真高上玉帝大洞雌一玉检五老宝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禾谱

    禾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皇朝本记

    皇朝本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德闻视界:我在德国当记者

    德闻视界:我在德国当记者

    本书是作者在驻德期间所当记者采访的一些文字集结,可以作为一段心路历程,一个时间标签,一种历史纪念。此书不是的单纯叙事,而是一部触景生情的思想札记,它更偏重于抒发作者内心感受。通过作者的采访纪实,本书为我们展示出德意志家多姿多彩的风俗画卷,而且,又涉及了外交时政、人生、社会、历史等重大的时代课题,并不断地给人以精神启迪。本书作者是央视驻外记者,从2005年2月28日到2008年6月30日,3年多的光阴,40个月,作者在德国当央视驻外记者。那是一段忙忙碌碌、风风火火、变动不居的日子,作者接触了不同层面的人,采访经历了不同的事,足迹几乎踏遍了整个德国,但是却似乎总是无暇看风景。
  • 感谢大水

    感谢大水

    黄牛倒恋着扒根儿草,水牛倒恋着烂泥塘……一首民歌唱尽了父老乡亲生生不息的精神生活。阳光很好的九月,当我漫步于改道的淮河大堤,徜徉在水门口乡河湾村里,我不能不想起这首民歌,不能不引起我无穷无尽的暇思……一切都缘于那场大水。大水将阜固县夷成平地,靠近淮河岸边的水门口乡也被冲洗的像一个秃头和尚,充满希望的水稻、植被在淮河的泥沙冲刷下显露出比死亡还恐怖的原形。
  • 以孝管官(中国孝文化丛书)

    以孝管官(中国孝文化丛书)

    本书重点论述了历代的丁忧制度。例如,秦朝为了强化对人民的精神禁锢,曾号令天下臣民一律戴重孝为天子守丧三年等。而丁忧制度真正普及开来,是在儒家思想得到统治者认可,成为国家正统思想之后。如在唐代法律中,丁忧制度被加以确认,形成了对官员丁忧行为的礼制和法制层面的双重约束。而到了清朝又施行了满汉不同的丁忧制度。
  • 重生之俘虏CEO哥哥

    重生之俘虏CEO哥哥

    欧阳娟子和她的养哥哥欧阳强从小就喜欢捉弄别人。十五岁那年欧阳娟子被一辆车给撞飞了起来。就这样一撞,欧阳娟子的灵魂跑进了已经有十七岁的苏如清的身体里。重生后的苏如清就以陌生美女的身份,以超搞笑、超恶作剧的行为来捉弄欧阳强。欧阳强也不是吃素的,他照单全收、并打包加倍奉还。谁输谁赢?结局当然是——
  • 总裁爱妻如宝

    总裁爱妻如宝

    绝境在面前,她只能选择放弃自尊。在他的眼中,这不过是个冲着金钱摇尾乞怜的女人。可是到最后却不知不觉得爱上了她。“她有脾气怎么了?我宠的!”男人一脸宠溺的说道。
  • 历史百科一点通

    历史百科一点通

    《历史百科一点通》分为两个大部分:中国部分和世界部分。中国史部分讲述了从人类出现之初到新中国成立的漫长历史,准确、生动、简洁地将中华民族五千年以来的社会变迁、战争风云、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串联;世界史部分包括史前人类、古代文明、中古时代等部分,兼具知识性、科学性与趣味性,精彩演绎世界历史。
  • 手臂录

    手臂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五罪

    五罪

    所谓五罪,不过是,欺,恨,恶,弃,辱。但每一样都让我厌恶不已。我并非正义化身也非邪恶之徒,乃一介百姓罢了。
  • 经院哲学的集大成者阿奎那

    经院哲学的集大成者阿奎那

    本书是“千年十大思想家丛书”之一。20世纪末,英国广播公司举行网上千年思想家的评选活动,评出了十大思想家,本书对排名第五的思想神学家阿奎那进行了介绍。托马斯的著作卷帙浩繁,总字数在1500万字以上,其中包含着较多哲学观点的著作有:《箴言书注》、《论存在与本质》、《论自然原理》、《论真理》、《波埃修<论三位一体>注》,代表作为《反异教大全》、《神学大全》。他对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物理学》、《后分析篇》、《解释篇》、《政治学》、以及伪亚里士多德著作《论原因》做过评注。托马斯无疑是中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托马斯主义不仅是经院哲学的最高成果,也是中世纪神学与哲学的最大、最全面的体系。
  • 盛世独宠:逃嫁太子妃

    盛世独宠:逃嫁太子妃

    成亲前夜,相府嫡女遭人暗算,毒药穿肠毙了她的命,却让另外一个灵魂侥幸重生。带着前世今生的记忆,顾念兮抽丝剥茧,要为身体前主复仇、要在异世护卫生命。为保命,她表面上装疯卖傻,暗地里抽丝剥茧,抛却太子夫婿,想要独自担承。谁知素未谋面的太子殿下却不肯轻易放手,对她穷追不舍,纠缠不休……明明素未谋面,却为何如此熟悉?明明没有交集,却为何屡屡相护?她好奇探索,努力追寻,却在错综复杂的关系中越陷越深,渐行渐远……款款深情的背后,是天堂还是深渊?缱绻情深之中,是真心还是隐情?凶险的争斗之后,她将迎来锦绣的前程还是彻底的毁灭?且看相府嫡女如何在阴谋之中挣扎踯躅,最终赢得属于自己的那片如海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