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27700000284

第284章

杂要篇第九十九(此有十部) 述意部 四依部 四果部 四食部 净口部 鸣钟部 入众部 求法部 衰相部 杂行部

述意部第一

夫神理无声。因言辞以写意。言辞无迹。缘文字以图音。故字为言蹄。言为理筌。音义合符。不可偏失。是以文字应用弥纶宇宙。虽迹繁翰墨而理契乎神。但以经论浩博具录难周。记传纷纶事有广略。所以导达群方开示后学。设教缘迹焕然备悉。训俗事源郁尔咸在。搜检条章讨撮枢要。缉缀纸笔具列前篇。其余杂务汲引济俗。现可行者。疏之于后。冀令昏昧渐除法灯遐照也

四依部第二

夫根钝时浇信坚难具。行浅德劣智正易迷。要须机教相符文理洞备。故经曰。虽诵千章不行何益。今立正义须凭宗意。教有权实。行有昏明。故得月而指自忘。得意而言自息。岂意得道门犹行封滞。故经说四依区分三位。一是人四依。即是四依开士。谓从初贤至于极圣。人资无漏。法体性空。据此依承圣无邪倒。二是行四依。即是乞食着粪扫衣。头陀兰若树下而坐。三是法四依。如下具述。立此三法成末代之龟镜。信是众行之宗师。大圣致词终无虚设。准教行事毕正非邪。初二四依非今俗用。附在别章且述法依。验知邪正惟以无相好佛尚惑魔形。况有识凡夫能无受乱。故立法依显成楷定也

第一依法不依人者。人惟情有。法乃轨模。性空正理。体离非妄。即用此法为正法依。涅槃经极教盛明斯辙。今行事者随情妄述。多弃法逐人。从人起则。致乖遗寄陷溺身心。若能反彼俗心凭准圣量。隐心行务知非性空。乘持此心以为道路。一分知非明顺空理。一分厌观。明违有事。如此安心名修趣法性真道

第二依义不依语者。语是言说。正是张筌。义为达理。化物之道。证解已后虑绝杜言。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故经有舍筏之喻。人怀目击之谈。不以言筌意表。得意息言。月喻妙指。无宜不晓。今谓得义。乃是诵言。真行道者。常观常破。常观依语。常破随义。谓言随义。还是诵言。但无始妄习执见铿然。静退详研方知此过。不尔奔飞追声不及。又可思惟

第三依智不依识者。谓识现行随尘分别。眼色耳声耽迷不觉。与牛羊而等度。同邪凡而共行。大圣示教境是自心。下愚冰执尘为识外。所以化导无由。舍之是知。滞归凡识。倒遣圣心。愚迷履历。常沦三倒。勇励特达。念动即知。名为依识。知流须返。名随分智。如是加功渐增明大。后见尘境知非外来。境非心外是自心相。安有愚迷生增生爱。思择不已解异牛羊。有人问。卿立如此论明智异愚如何达观犹称凡识。答圣智无涯积空显德。岂惟一述即谓清升。此但得语。随言还执。深知此执。无始习熏。三祇无间。方能倾尽。杂血之乳。不可漏言。起伏之相。于是乎在。如经说。初地行施余随分修。高轨立仪令人修学。何言一解剩能穷智。必智可穷。未曰高胜。今人口诵其空心未忘有。腾空不起入火逾难。俱是心相封迷故尔。后得通达随心转用。岂不鸟之游空。自常如布之火浣。不足怪也

第四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者。此之两经并圣言量。凡入道者。率先晓之。则无事不通。有疑皆决。但群生性识深浅利钝不同。致令大圣随情别说。然据至道但是自心。故经云。三界上下法义唯心。此就世界依报以明心也。又云。如如与真际。涅槃及法界。种种意生身。佛说唯心量。此据出世法体以明心也。终穷至实毕到斯源。随流赴感还宗了义。故加以法约定权机也

如大集经云。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有四依法亦不可尽。何等为四。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法不依人。云何依义不依语。语者若入世法而有可说。义者解出世法无文字相。语者若说布施戒忍进禅智慧调伏拥护。义者知施戒忍进禅智慧入于平等。语者称说生死。义者知生死无性。语者说涅槃味。义者知涅槃无性。语者若说乘随所安止。义者善知诸乘入一相智门。语者若说诸舍。义者三种清净。语者说身口意受持净戒功德威仪。义者了身口意皆无所作而能护持一切净戒。语者若说忍辱断除恚怒贡高憍慢。义者了达诸法得无生忍。语者若说勤行一切善根。义者安住精进无有始终。语者若说诸禅解脱三昧三摩跋提。义者知灭尽定。语者悉能闻持一切文字智慧根本。义者知是慧义不可宣说。语者说三十七助道之法。义者正知修行诸助道法能证于果。语者说苦集道谛。义者于灭谛。语者说无明根本乃至生缘老死。义者知无明灭乃至老死灭。语者说助定慧法。义者明解脱智。语者说贪恚痴。义者解不善根即是解脱。语者说障碍法。义者得无碍解脱。语者称说三宝无量功德。义者三宝功德离欲法性同无为相。语者说从发心至坐道场修集庄严菩提功德。义者以一念慧觉一切法。舍利弗。举要言之。能说八万四千法聚是名为语。知诸文字不可宣说。是名为义

云何依智不依于识。识者四识住处。何等为四。色识住处。受想行识住处。智者解了四识性无所住。识者若识地大水火风大。智者识住四大法性无别。识者眼识色住。耳鼻舌身意识法住。智者内性寂灭外无所行。了知识法无有忆想。识者专取所缘思惟分别。智者心无所缘不取相貌。于诸法中无所悕求。识者行有为法。智者知无所行无为法性无有识知。识者生住灭相。智者无生住灭相。舍利弗。是名依智不依于识

云何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不了义经者。分别修道。了义经者。不分别果。不了义经者。所作何业信有果报。了义经者。尽诸烦恼。不了义经者。呵诸烦恼。了义经者。赞白净法。不了义经者。说生死苦恼。了义经者。说生死涅槃一相无二。不了义经者。赞说种种庄严文字。了义经者。说甚深经难持难了。不了义经者。多为众生说罪福相令闻法者心生欣戚。了义经者。凡所演说必令听者心得调伏。不了义经者。若说我人众生等。无有施受者。而为他说有施受。了义经者。说空无相无愿无作。无有我人众生作者受者。常说无量诸解脱门。是名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云何依法不依于人。人者摄取人见作者受者。法者解无人见作者受者。人者凡夫善人信行人八人四果人辟支佛人菩萨人。一人出世多所利益。多人受乐。怜愍世间生大悲心。于人天中多所饶润。所谓诸佛等。依世谛故。为化众生。故作是说。若有摄取如是见者。是谓依人。如来为化摄人见者。故说依法不依于人。一切平等无别异性。犹如虚空。若有依止是法性者。终不复离一相之法。同一法性。是故言依一切法不依于人。舍利弗。是名菩萨摩诃萨四依无尽

四果部第三

如修行道地经云。其修行者已得初果道迹。知诸五欲皆归无常。不能尽除。所以者何。由见色声香味细滑之念。故起爱欲未能断除。譬如梵志。净洁自喜。诣下舍后。卒污于指。行语金师。指污不净。以火烧之。金师谏曰。勿发是心。有余方便除此不净。以灰土拭之。用水洗之。设吾火烧卿不能忍。火热毒痛自触其身。更甚于前。梵志子闻即怀嗔恚。便骂金师。莫以己心量度他人。自不能忍谓人不堪。吾无所用手有垢污。不敢行路畏人触我。吾傥近之失吾道德。世所道术天文地理。一切典籍无不知之。曷因不净着五手指。勿得停久。当随我言除其指秽也。金师闻之。烧钳正赤以榻彼指。梵志得热痛不能忍。掣指着口。金师大笑。谓年少言。卿自称誉。聪明博学。采古知今。无不该通。清净无瑕。于今无耐。持不净指含着口中。当知轻躁未足为师。梵志报曰。不遭痛时见指不净。适遇火毒即忘指秽。求道如是。长夜修习离于爱欲。适见好色淫意还动。所以者何。诸根未制。诸漏未尽。邪根未除。正定未发。宿爱不除。染欲还起。于是颂曰

以见色欲求所习  虽便解义至道迹

头戴想华续闻香  如江诣海志欲然

第二道迹斯陀含人。自念我身。不宜习此淫欲如余凡夫。说情欲秽乐于无欲。昼夜观察修习污露。淫怒痴鲜得往来道。一反还世断勤苦原。以得往还。于诸爱欲无起清净。淫怒痴薄。心常未断。固有恼患。譬如男子有妇端正面目无瑕。以诸璎珞庄严其身。夫甚爱敬。虽有是色。然是淫鬼。非是真人。唯人肉血以为饮食。有人语夫。卿妇罗刹肉血为食。夫不信人数数语之。夫心遂疑意欲试之。夜卧扬出鼾声如眠。妇谓定眠。窃起出城。诣于冢间。夫寻逐后。见妇脱衣及诸宝饰却着一面。面色变恶。口出长牙。头上焰然。眼赤如火。甚为可畏。前近死人。手掴其肉。口啮食之。夫见如是。尔乃知之非人是鬼。便急还家卧于床上。妇即寻还来趣夫床。复卧如故。其夫见妇庄严璎珞面色端正。乃还亲近。假使念之在于冢间啖死人肉。心虽秽厌又怀恐怖。回心观妇还起欲心。得往还道斯陀含人若见外形端正姝好。淫意还动。若说污露瑕秽不净淫意即灭。于是颂曰

变化人身如脱铠  作淫鬼形诣冢间

便啖死尸如食饮  夫尔乃知是罗刹

第三道迹阿那含人。得不还者。见前得往还者。心自念言。吾于欲界三结已薄。其余鲜耳。还观圣谛见欲爱之瑕。多苦少安。不宜习欲如凡众庶。志在情欲如仓蝇着尸。吾何不除。令淫怒痴得灭无余。得尽漏禅然后安隐。譬如有人在于盛暑。不能堪热求扇自扇。慕水洗浴。往来如是。见淫怒痴。以为甚热。念求不还。于是修行作恶露观。永脱色欲及诸怒痴。谛见五阴所从起灭。灭尽为定。知见如是。便断五结而无阴盖。得不还道。阿那含果不退还世。以脱爱欲无有诸痴。淫鬼之患即获清凉。无有众热。若睹色欲常见不净则知瑕秽。譬如远方有贾客来各当疲极。值二十九日夜冥无月。至于半夜来到城门。门闭不开。绕至南墙有汪水天雨之池。死尸鸡狗杂类之虫。或活或死。或沈或浮。百千万亿。跳踉戏乐。并及城中扫除粪秽。发毛便利悉弃水中。众人远客。初未曾至不识是非。疲极饥渴恣意饮之。并患热乏脱衣沐浴。身觉止疲安隐喜卧。至于天明疲解寤已。更诣池所欲取水用。见水不净非常污恶。或有舍走。或有闭目。或有塞鼻。或有呕吐。于是颂曰

譬如城傍水  种种居不净

远来值门闭  众共止此池

初来不觉知  饥渴而取饮

并洗除热乏  疲极得卧寐

天晓至水边  审睹知不净

众人共厌恶  各各怀呕吐

以得第三道  见欲乐不安

入禅定无患  观欲如瑕水

尔时那含。修行道时。乐于禅定。省于爱欲。如彼贾客恶不净水。亦如婴儿痴弄不净。年渐长大舍前所戏更乐余事。至于老迈悉舍前法。以法自娱。已得不还之道亦复如是。见诸生死五道所乐。犹如小儿戏。转更精进。欲脱始终。不乐求生。于是颂曰

譬如有小儿  在地弄不净

年遂向长大  舍戏转乐余

修行亦如是  求护度三界

尔时遂精进  具足成四道

第四无学罗汉。修行道时。以在学地不乐始终都无所乐。弗贪三界。断一切结。三毒永亡。志念根力及诸觉意。见灭为寂譬如王放醉象牙利凶恶遇者皆死。亦如毒龙常吐毒气值者悉亡。亦如蚖蝮常怀嗔毒触者并害。三毒烦恼亦复如是。兴触皆害坠堕三界。唯有十力觉意解脱。无能除断。修行自念。当如今时。已成罗汉。得无所著。诸漏永尽。修洁梵行。所作已办。弃舍重担。逮得己利。生死已断。获平等慧。成无学法。以度彼此。于是颂曰

其王放醉象  凶害牙甚利

诸龙蛇怀毒  遇者皆当死

皆化令调伏  还得善摄心

众患尽无余  三界无所畏

修行住学地  不动成圣道

已逮得己利  度苦常获安

已绝于五品  具足成六通

蠲除诸尘劳  如水浣衣垢

是谓为正士  随顺佛圣教

最上无尘垢  故说无学地

四食部第四

同类推荐
  • 海岳名言

    海岳名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春秋通论

    春秋通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明伦汇编宫闱典公主驸马部

    明伦汇编宫闱典公主驸马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大唐旭日

    大唐旭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须摩提经

    须摩提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宋徽宗御解道德真经

    宋徽宗御解道德真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太阳系法师

    太阳系法师

    “谁能告诉我,为什么一觉睡醒后,我的体内就多了个太阳系?”唐木:〣(?Δ?)〣
  • 三秋兰

    三秋兰

    幽兰之泪隐于叶中,色清质莹,含而不坠,世人皆以为露,实乃心也。
  • 东华录选辑

    东华录选辑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重生之闲散王妃

    重生之闲散王妃

    前世识人不清,嫁给了父亲的得意弟子,原本以为是青梅竹马情投意合,却没想到嫁的是一朵盛开的大白莲,还附带一朵黑白莲,被恩将仇报,落得个家破人亡,最后被丈夫亲手刺死的下场!重活一次,一定要擦亮眼睛,抱上前世没能抱的美人王爷大腿,该报的仇要报,该割的白莲花要割,重要的是享受生活,你从军来我经商,你政斗来我赚钱,帮助太子哥哥拼荆斩棘登上皇位,带着娘家一起,一边种田一边走上人生巅峰!
  • 好性格影响孩子的一生

    好性格影响孩子的一生

    曾经有两个全国最大的调查机构,调查过老百姓最关心什么问题?得出的是同样的结果——教育孩子问题。所以说,教育既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又是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而教育工作中,基础的基础是幼儿教育。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早期教育对人一生的深刻影响,已经得到人们相当普遍的共识。
  • 送隐者一绝

    送隐者一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丈夫的诡计

    丈夫的诡计

    选自希区柯克短篇故事集,包括《丈夫的诡计》《拳击高手》《奇怪的凶器》等十余篇短篇小说,文字简洁平实,情节曲折跌宕,结局却出人意料,并且往往让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小说具有较高的可读性,富于现代特点,符合当下阅读习惯及阅读趋向,颇受年青一代欢迎。
  • 战龙凌神

    战龙凌神

    傲家本是龙神遗脉,傲云龙一个被废丹田的废物,机缘巧合激活体内上古流传的龙神血晶,开启龙神宝藏,没有丹田看我凝结先天龙胎,以龙胎孕育本命真龙,破而后立,从新修炼,龙血沸腾,纵横四海,八荒六合,唯我独尊!肉身化龙,逆天而行,经历重重杀劫,万千雷劫洗礼,以大无畏之心,遇强越强的斗志,吞噬天地的战意……千锤百炼,终成九天十地傲视苍穹宇宙的一代盖世战龙!
  • 冥落雨神

    冥落雨神

    几个小伙伴因为好奇进入了一家神秘的店里,在那里找到了属于她们自己东西。当她们都沉浸在喜悦当中时,殊不知她们已经被卷入了一场游戏里。而她们会有怎样的经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