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13400000019

第19章

四大常转法轮观云。欲得此经意合有三段。一说大方广佛等七字。二释三十九品大意。三现道理依观广释。初说题目者。大方广者所观之境。佛花严者能观之心。经者通于境智。所谓大者四大。方者四大之尘。广者一一尘相法界虚空界。九世十世中无所不周。佛者解此理心。花者此心清净湛然离染。严者离染心中具逆顺德。经者能所无二。二释品大意说有总别。总者三毒。即三智一一智中具十德。故是为三十。又一智中具三世。具见闻解行证。具三世间故。是为九品。别者(云云)三现道理依观广释者。先融心相解此经意。云何融心相。一念无生正念观心。与实相理相应时中离诸心相。尔时具得三种利益。一者超过十种外道所为作事。二者获得十种利。三者自身心中具见诸法。如执明镜自见面像。十种利益者。一者自身心中具戒定惠。一切法如经云。制心一处无事不辨。系心在一处能开智惠门。守一不移精神不散。万灵扶卫。初学不思议三昧系心一缘。若久习者观心成就更无心相。恒与定俱。一切心相即。非心故。是名不思议定(云云)。经有五种。一一切经。二心经。三自体经。四无住经。五实相经。谓于一法界以一心印印诸缘体。一切诸缘无不印文。故一切经也。此一切经唯一心量。故一心经也。心之诸法有体。故自体经也。自体无我于一切中无著。故无住经也。此无住经湛然无相。故实相经也。初文字经。次则义经。次则观经。次则定经。后一法经也

心轮钞云。始成正觉。佛入海印三昧。所证法门。略有六重经。一者离内外经。二者向内经。三者向外经。四者内外相应经。五者内中略说经。六者为机将说经。所谓前三经是果分自利故。果分别教。后三经是因分自利故。因分别教

圆通首座记云。花严经首。如是我闻四字释有三义。对此则下始成正觉亦有三义也。第一离言玄寂之处。谓绝相不可目法性。玄微超出意外之处也。不可目之法性者。法界法之名位不动处也。若今我五尺身者。唯五尺是耳。此五尺上不许更目佛名法名故。云不可目之法性也。此五尺名正即法体。而谓此名是法上所立。如是计者所不及处故。云超出意外。又云。绝相也。问唯五尺是耳者。缘起之际可许此义。何云性海耶。答于此五尺名之缘中立五尺法者。缘起因分也。此名以外更无一法可立者。性海果分也。是故藏师云。缘无别缘以体尽缘。是故差别缘起。即是甚深土海。又相和尚云。言说在证与本不异也。然则教分之中言是能诠诠所诠义。今此之中言即证体故。无能所诠之异也。问吾五尺上不可更许佛之。与法名目之义。以何为证而得知耶。答如是所发我言为证。然觅兼证者。光明觉品云。多中无一性。一亦无有多。至相引此为即门之证也。然而所言多者只是多耳。多中更无成一之性。所言一者只是一耳。一中更无成多之性。是故唯吾五尺是耳。此上不得佛法名目也。以此义释此文者。如者如也。即是法本如者如均也。是故正即是我闻也。此意者唯我闻耳。我闻以上更不加余语也。既约我论故但我耳。上不更加。佛与菩萨名位等也。闻者局于我也。问既绝名离相。何故举五尺名耶。答此证分中五尺之名即实法体。此名以外更无法体故也。缘起分中名之与义二位不同。故令相即。今此证分之中即不如是。第二离修离证圆极至道也。不简处之与人随约。是佛不别主之与器触事如是。是故光明觉品云。国土及众生一异不可得。如是善观察名知佛法义。处人不简。主器不分。器与众生本非异也。以一佛体故。又亦非一。以各各不动自名位故。由是得知。离三世间是一佛体。而非融三方为一也。虽一佛体即三世间。而非分一以作三也。然则三世间之名位不动。是即佛也。以此义释此文者。如者我与闻为一之时即是佛也。约此上二重之义言之。则如是我闻四字。正即究竟法体故。无以此为首。料简下文所目之义也。第三正觉智日出于道树。谓约佛论佛则法界诸法无非是佛也。然而随众生缘示有成佛示有说法。故于道树始成正觉。约此义释者。七处八会之法是佛所说。而结集人言如是我闻也。是故章主依此义云。料简下文所目之义也。就上三中。第一佛所证。第二佛能证也。具此二佛是海印定。与此定俱能证之智名为大空。此大虚空随机所须成种种名也。所成之法尘算难穷。要略而言不出十种也。三乘所明三科百法。从异熟识之所生故。不论主伴相成之义。今此十法本于证智。大虚空中全全所目故。云主伴成宗也。又三佛中。初二佛则始成正觉之证分也。第三佛则始成正觉之教分也。就证分中初义则所证也。第二义则能证圆智也。教分者即此圆智。与缘相应之义也。问若以初释见者。如是即我闻也。始成正觉则如何释耶。答并以此例释也。谓一时者亦即满足法性。更无所加处亦尔也。始成正觉者。亦非古迷今觉。应称法界竟三世际。即是满足究竟法体。乃至六十卷经末。众生心微尘等偈亦如是也。若以第二释见者。如者是我与闻为一之时。即是佛也。我是能闻。闻是所闻。能闻之我与所闻法。二而不二。唯是一体者。即是如佛体也。处者菩提场是佛体也。约圆现而见也。始成正觉者第三佛也。以此义等释一部。始终方为妙也

古记云。大经略有十重解释。谓第一璎珞经三贤十地三乘。此经所辨三贤十地一乘。若约此义释此经文。则如是我闻一时佛始成正觉。于第一寂灭场中。说花藏世界。第二普光堂中说十信。乃至第八舍卫国中说入法界。第二就此经中行布次第者。三乘六相圆融者一乘。约此义释。如是我闻。乃至寂灭场中。说花藏世界。第二寂灭场内普光堂中说十信。乃至第八寂灭场内舍卫国中说入法界。第三前二是表相。故三乘内则一乘。约此义释。则如是我闻。乃至第一舍卫国中说花藏世界第二普光堂中说十信。第三他化天宫说十住。第四兜率天宫说十行。乃至第八寂灭场中说入法界。此义者是普贤二十二位。即位脱位故无胜劣。如明难记所明。第四前之内表并是三乘。普贤无尽法数现者是一乘也。约此义释。如是我闻。乃至寂灭场中。说花藏世界。第二寂灭场说十信。乃至第八寂灭场说入法界。第五前并纸墨所载故是三乘。无文字之虚空是一乘也。第六无文字之虚空是三乘。有文字之虚空是一乘也。第七前并教分。是普贤因门。故是三乘。佛外向是一乘也。第八佛外向是三乘。佛内向是一乘也。第九佛内向是三乘。离向背是一乘也。第十离向背是三乘。法性是一乘也。此是梵体德。所传润玄德所受也。梵体德云。昔质应德在世。达薮讲起信论时。云。若不得知花严经中十重解。释者。终不能得花严文义。又若不知起信论中八重解释。则亦不能得此论文义也

贤首大师花严三昧观门中。问云。众生修行为要受持圣教耶。为须舍教耶。答有十类。一者自有众生。无识悬舍圣言师。自愚心复随邪友。违教修行巧伪诳惑。此为恶人也。三有众生。亦背圣教以质直心。谓为出要勤苦修行。竟无所益。此二人俱舍圣教不依义理。三者唯诵圣言不解义意。依傍圣教求名求利。违自所诵。亦为恶人。四者唯逐文句不知义理。但以直心读诵。虽无巧伪亦无所益。此上二人俱不舍教。不得义理。此上四门皆不可依。五者读诵圣教。分知解行多读文句。少有修行。六者广寻圣教遍知解行。渐略圣言取意专修。七者受持得意。唯在修行不复寻言。八者寻教得旨。知一切法无不称性。是故于教亦不持舍。即此言教称性约教修行。九者常持称性之言不舍不着。恒观绝言之理不弃不滞。此上五门犹未究竟。十寻教得实理。理教无碍。常观理而不碍持教。常持教而不碍观空。此则教理俱融合为一观。方名究竟。此上十门前四全不可依。次五从浅转深随根悟入。然革凡成圣之方便。犹未究竟。唯第十门方为究竟也。又贤首大师明受持大乘经。须知五法。一明其文有五。谓善知分段起尽前后相续次第连合诠义圆满无增无减。二解其事亦五。谓说处说主徒众请仪及知圆音所说。三达其义亦五。谓略标纲要广释除疑譬喻令解引事证成举益劝学。四得其意亦五。令发大心观真理伏烦恼慈悲救物勤修万行。五修其行自有五种。一于所闻法行。在身心未曾暂息。二历前四门次起胜心。于前文教起难遭想。于前事相起尊重心。叹佛难逢伤己薄祐。于前义理起爱乐心。于前意旨悲喜交集。三受持正法。谓于文教缮写流通图尽事相。表佛法会摄略义趣曲示行人。四自行增长为亲。善友系念思惟。五成无碍行。谓得旨忘诠故不可守。志诠由教故不可舍。是故于教生无守无舍行。今此虽开为十法行。但是众缘资成正助相兼。总曰受持修习全依此者。可谓。圆因勤修不退皆证满果。自教至唐古今有依法修学。通感灵瑞其类实繁。具如花严传及纂灵记所说

同类推荐
  • 乾隆巡幸江南记

    乾隆巡幸江南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罗氏字辈

    罗氏字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咸宾录

    咸宾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樵隐词

    樵隐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金匮要略方论

    金匮要略方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代你挽住最美的星辰

    代你挽住最美的星辰

    和舒生摸不透的关系,和江岱从小种下的情种,还有陆卿尧无尽的纠缠,最终还是...
  • 资源整合赢天下(白金版)

    资源整合赢天下(白金版)

    本书紧密结合移动时代,提出了在移动互联网营销新视角下的新整合思维,指出了企业如何实现现有资源的优化配置,如何尽快转型,深度参与到这场“整合革命”中来,深入地掌握整合共赢之道等等,并凸现了整合管理不同于其他管理的特征,希望每一位梦想成为管理者和有志于成功的青年朋友,学会整合身边的资源和智慧。
  • 浓情淡如你

    浓情淡如你

    可我们是人,总有七情六欲,总会生了贪心。一句,人为蝼蚁,你为苍生。一句,生死大局,只为守你。喻双笙,不求多,只求一人,却得一句:因果报应。每个人,都在怪圈里,尝到了生离死别的伤,求不得的苦。
  • 保护与迷失:中国动画荧屏配额政策研究

    保护与迷失:中国动画荧屏配额政策研究

    近年来,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制定的以“黄金时间禁播外国动画片”为代表的荧屏配额政策,对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影响巨大,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烈争论。本书通过建立全新的产业链分析模型,对“禁播”政策发挥作用的机理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对其效果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对其引发的争论进行了深刻的评析,并在世界其他国家颁布荧屏配额政策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其存在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这是目前国内关于动画产业政策的第一本正式的研究专著。
  • 引力主宰

    引力主宰

    林氏家族是凌光大陆的霸主,拥有着不属于元素范畴内的独特能力,引力!因霸主的位置让众多势力围攻,也因独特的能力让黑暗势力勾起贪婪,林氏家族遭到毁灭性的打击。本文讲述林氏家族族长之子林磐隐藏身份进入学院学习,而后闯荡大陆,见识各种忍心算计,也结识众多魔法能力各异的朋友,走上复仇之路,重现林氏家族往日的巅峰。
  • 一剑胜雪

    一剑胜雪

    一场被人预谋的重生,一个横绝天下的剑客,一段血雨腥风的江湖,一次悄无声息的仇杀,不是在暴乱中死亡,就要在金戈铁马,快马为将中成神!竹女,回来吧。你的心和你的人,都回来。我就是江源,独一无二的江源。
  • 最神奇的博弈论定律

    最神奇的博弈论定律

    博弈论又称对策论,是赌博、对弈或类似情境下为求利益最大化所采取的策略、手段、方法、措施。博弈论源于生活,其理论只不过是人们日常行动的抽象和总结。本书用直观、形象、有趣的语言讲述了生活中的博弈场景,从而让读者既能轻松读懂博弈,又能掌握博弈论智慧的精妙之处。
  • 绝代帝师

    绝代帝师

    天剑一出,风云由我,上古时期的大帝之师,与妖族大战,最终一同沉睡千年之久。千年之后,终是苏醒。带着上古帝师的风采,踏上屠妖之路,斩凶妖之躯,断煞妖之颅,重新带领着千年后的门派,大战四方,震慑群雄,一剑动风云,重回帝师之路。
  • 会穿越的道观

    会穿越的道观

    滚滚诸天,红尘百态,不过一岛,一观,一道士而已。(古夏扬友群:179354094)
  • 冷少借个婚

    冷少借个婚

    “呵……想做冷太太?做梦!”医院化验单被无情甩开。感觉自己狂炫酷霸拽翻天的某少,瞬间感觉自己酷毙了。殊不知,自己是在作死的边缘疯狂试探。某日,第n次被拒婚的冷少坐在礁石上,听着眼前小女人的一通痛骂,一脸阴郁,猛然起身。“你现在骂我,那是因为你还不够了解我,等以后你了解了我,一定会动手打我。”一句话落,转身就走。第二天夏天求婚冷少的画面不断在电视屏幕上闪现。“哪来的?”看着眼前拿着棒球棒敲打手心的女人,鼻青脸肿的某少缩了缩身子。“我……我P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