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10000000017

第17章 象数

宗通、说通,皆为治心设方便耳。曰“无所得”者,至矣,然无所得亦一方便也。本无所得,即有所得,直下有即是无。象数之与虚空,一乎二乎?有法相宗,有破相宗,有法性宗,究竟遮与双遮,适显此正表耳。表相者多言其不得不然,而破者专取所以然以破其执;贯性相者则明其所以然,而安其不得不然,所以然即在不得不然中。一乘实相,全密是显,全显是密,谓之真空即妙有也,况方便法之必归生成法乎?

愚故为象数雪屈曰;理与象,气与形,皆虚实、有无之两端而一者也。气发为声,形托为文,象即有数,数则可记。世有泥象数而不知通者,固矣;专言理而扫象数者,亦固也。专门橛株,言语道断,自取偏至,别开一逼入墙壁之路,而悟後犹专守之,则犹未悟大变通之路矣。然其言所穷、理所不及之理,正吾可以象数寓之者,而彼扃扃不知也。何也?虚即实,实即虚;一即万,万即一,岂有通至理而不合象数者乎?执虚理而不徵之象数者,是边无而废有也。执一恶赜,则先为恶赜之心所碍。何谓万即一,何谓实即虚乎?何谓一多相即之一真法界乎?真易简者,不离繁多而易简者也。天何不渺渺,而复有七曜、二十八宿、三百六十五度四分之一?地何不莽莽,而有四轮、七山、亿万万国、山川、草木、动物、五方各三百六十?人何不脱脱,而有五官、四肢、百骸、二十五经络、九十九万毛窍?乃故锁锁庞杂,不肯易简,而罗列象数之书于虚玄者之身,环其当前,触其怒乎?此正天地之所以易简也。

提心宗而百家之理皆归一矣。执心与理之二名相确,而不知可一、可二、可万者,此镌其方便之药语,而不肯参伍天地人之象数也。有质论,有推论,推所以通质,然不能废质,废质则遁者便之。吾请作潦倒塾师,一布算曰:有天地後有人,人始有心,而未谓有天地先有此心;心大于天地、一切因心生者,谓此所以然者也;谓之心者,公心也,人与天地万物俱在此公心中;特教人者重在切近,讠高人差肩耳!何得谓以天地证心者,即黜之无因外道乎?抑知有因、无因之共因于大因乎?抑知有因即无因,而後知天地人物之公因,又何碍言无因之因乎?抑知有相反相因,各各不相因为各各之因,以合众因而为一因乎?不过曰心即天地,欲迫肖其语而言天地证心,则犹两之耳!杨敬仲谓:《易》即天地,何得曰“易与天地准”?此伪书也!固哉!知万即一而不许人言万乎?知分即合而不许人分言之以证其合乎?

何何氏不惜翻破一上,日日曰“万物皆备于我矣”,曾知万我皆备于物乎?我亦物也,天地亦物也,不过一彼一此而已,可曰彼备于此,亦可曰此备于彼;彼皆因此,此亦皆因彼,何能禁之但使归此,不许归彼乎?天已分地,地已生人,又何能执无彼此、而禁立彼此之名乎?

有空劫前不死草之神曰氵于栗驮如来,偶一念起,托胎于鸿,亲见鸿胎中非一我也,乃无万数之我也。天地初剖,生一婴儿(为因眼故,为因心故。是天地之心为正因,我与万我为公因,明矣。茅鸱说法,岂不曰天地人皆备于其卵乎?獒岂不曰天地人皆备于狗宝乎?)婴儿下地能言曰:我自亿万劫来,皆性(姓)曰天屈,名曰无火,小字里玉;每入劫即更姓为又月氏,出劫则还为天屈氏;及至中土,则呼我为太极,为自然;西域则呼我为质多耶,又呼纥利陀耶,又呼乾栗陀耶(乾利〈栗〉陀耶即寓于纥利陀耶;而译者以纥为妄,乾为真,我自不知,因而识之);人且分我为百法,为百八见。自西入东,而名我更多,千万其号,吾请以一听之。东西公号我曰心,自此为博学者劳作掌记,雕虫者引入纤薄;时中者游我,从我之所欲,即实即虚,无可不可;无上者尊我,不使人加我之上,我遂无事。後来传空我之法,成一死法,备极狼(狠)毒,断我破我,罪之曰:何得有形,何故又有影?扫除禁制,血溅梵天,而我乃遁之影中,忌近日灯,惟处朦胧幂之室。人以欺我,我因欺人,亿万之我皆为我所迷,而任放自尊,依傍不立文字之市中,全不须推本阴阳,极深研几。有言学问者,我且唾之,人固无如我何。惟见羲皇,不觉诶诒。我本无罪,而今乃为羲皇之罪人,入阎摩宫矣。羲皇救之,予一卷书,皆自然之象数,收魂于此,可以死而复生。乃知象数者,正因、公因之表也,真无理之理之所不能到也,然则贬太极、自然为无因外道者,岂非夏虫哉?太极、自然,何尝非心?大小合言,故先就天地之大证之,新上一号耳。正因即公因也。天地何心乎?容我与万我于其中,即天地之羯罗蓝心矣。

公因之中,受中最灵,人独直生,异乎万物,是知天地贵人。此推理、质理,以象数徵之益信者也。是则因有象数之人,而後推知未有天地前公心之理,则天地间之象数皆心也,外皆是内也。斥象明心,此破执入门之粗法。因象而知无象,则无象之理始显;因象有数,有数记之,而万理始可析合。则象数乃破执之精法,人谓废之然後为虚玄,不知象数即虚玄也。斥相(象)明心,止能言无理之理,谓理无一定云尔;今汩卢以天地人之象数,始能于无理之理自立自破,于无一定之云尔中,定出一定之云尔。则善表虚玄、以不变易贯变易者,莫妙于象数矣,尚忌之而废之乎?

如此始可言《易》。易也,心也,天地也,海之于水也,灯之于烛也。有此质窍,则如{车口}缀之捐闷刍童,有何波纹光影,不可幂积析合,使人犁然者哉?虚空以一画表天地人不可言之{车口}缀,而一画前之{车口}缀皆可参矣。则象数正有无、交轮之几,所寓于无言者也。圣人类万物之情而穷极其数,细分之至周天之数,衍九十九,行七十二,以至十七万七千一百四十七之类,范围不过者,非逐物而数之也。惟通神明,得其原故,象数与理一合俱合,而制器尚象无往不精,往往于小中见大,而不以大名。寸表周髀,衡度合岁,一毫纳海,此以实寓。《易》冒天地,为性命之宗,而托诸蓍策,以艺传世。儒者讳卜筮而专言理,《易》反小矣,此岂表天地、前民用、罕言而以此示人、存人心之苦心乎哉?

《华严》者,《易》之图也,即其四十二字母,即悉昙与文殊问字金刚顶之五十母,《大般若经》言一字入无量字,从无量字入一字,以入无字,此亦收尽天地古今之理、象、数,如六十四卦也,而乃以善知众艺名。声音与象数相表。言为心苗,动静归风,呼吸轮气,诗乐偈喝,其几也;等切,其一节之用也,犹《易》有四道,而制器亦在其中(愚有《等切声原》,略发明之)。视为粗末,竟无能言者矣。果能悟明自心,则于一画前之象数无所不备,而于一画後之象数反不能相通印合,则所悟者,乃边见也。愚尝愿再现祖龙,尽焚东西古今之典籍,请悟道者于虚空一画,得乎?能取火乎?范金乎?从黑缦缦中干支之、角亢之乎?必曰此功勋边事也。夫功勋者,用也,天地间有无用之体乎?何以名无为而无不为乎?无粒与汝,无屋居汝,禽兽食汝,尚曰开物成务为多事乎?

声音象数之微,天地鬼神生死利害之几,时时橐于心,触处便可以知昼夜、通古今。悟者于此不通而反摈之,是真所谓虾蟆一跃者也。枯守一体,乃死体耳,况知一期方便之言先乎?腕即有掌,掌即有指,指何妨饭擗、囗囗盐、将、小、无名之名相。斥之曰:言腕不许言掌,(言)掌不许言指,则里巷童子皆落象数障矣。寓言法喻,非象莫表;刹刹尘尘,皆是实象。一心王即有十弟子,曰二十五,曰五十三,曰二千五百,曰八万四千,曰十三万四千四百万,可不谓数乎?由大而小,虚必寓实,理有不及,总不得不谓之理。理无非象,象无非数也。五之三之,暗与数合。《庄子》一二三四而天下之数可括,岂皆未自知乎?

执事事障,执理理障,执无事无理者尤障。无相不碍相,相即无相。有尘可恶者,依然背觉合尘者也。古人尝云保任,岂直饱食终日为保任邪?况本然扩充取证不可缺之薪水哉?人生不能一息不薪水,则一画前之皆备者,即在一画後之错综反对中,是日用饮食也。

羲兆问石斋先生云:圣贤只是说理,更无象数。如落象数,便是算手畴人,安得与主翁坐话?

先生云:若此,圣贤只是事天,天到尽处,更无日星;如落日星,亦是台官稗史,不得主位商量也。日、月、星是三要物,理、象、数是三要事。吾家物事,切忌笼统,消帐不得。且问汝,日行可即是天?月行可即是日?日月星辰之行可皆一理、理皆一象、象皆一数否?

木上曰:论象数则有不同;论理则往来屈伸,何思何虑,无有不同。

先生曰:如此,学问止于《中庸》,行事尽于《论语》;《诗》《书》《礼》《乐》《春秋》皆可不作,宋元而上、威烈而下诸史皆可不读也。凡自羲轩而来,丘索坟典或焚或存,皆以发明事物差等。诸王因天地之自然,观古今之成败,过则留之,不及挽之。如日不及天一日一度,月不及日一日十三度十九分度七,星日相差一岁有五十馀分,六十三岁而斗差一度。天以逆数日,日以逆数月,皆逆数也。圣人因之作《易》,积辰为岁,积爻为象,因象立数,因数明卦。六爻十八变,始于一画,究于二十六万二千一百四十四,隶首不能增,成、挠不能减,开为六十四卦,终始六十年之历。日月相差每岁一十三辰九分三厘三丝三抄(秒)。日月不得不交,交会不得不食。尧水汤旱,无以救其上户下囗(厄);郏辱阝涧缠(囗),无以改其墨。故为《诗》以治《易》,《春秋》以治《礼》。礼乐之治《诗》《春秋》,犹朱丝之萦赤社,钟鼓之救日月也。

黄先生《洞玑》甚精经配,折中京、邵,定合自然。至十纬配槎牙,似属胶柱。又尝言《春秋》二百四十二之数穷,而用《诗》三百五篇之数以言气运,此恐未然。其言“性与天道”,以天道为日月星运行之道,此自开辟之说。不肖曰:天之所以为天,是天道也,因日月星之差错而知之;人心亦然。极大极小,岂有二哉?理属无,数属有,微显互徵,即是不落有无。

有方便法,有生成法,生成法即一切现成者也。破相宗重在权巧破人之执,而佛为中道。法性宗归于性相一如,相即无相,非扫相也。愚尝曰:一是多中之一,多是一中之多。混沌之先,先有图书象数,圣人乃是一抄书客耳,以无分别智知一切差别。後人不知佛语落处,而守定糊涂,以废学为无心,直是未梦见在!

同类推荐
  • 金刚顶经多罗菩萨念诵法

    金刚顶经多罗菩萨念诵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昌吉县呼图壁乡土志

    昌吉县呼图壁乡土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佛说末罗王经

    佛说末罗王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三论游意义

    三论游意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龙角山记

    龙角山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犯罪痕迹师

    犯罪痕迹师

    方涵曾是某著名公安警校刑侦专业的学生,专攻痕迹学,被人陷害后被迫离开警校,迷茫地混迹在社会边缘。为了探寻陈年旧事的真相,方涵派遣四个人前往港区。不久后,四人被发现死于出租屋内。尸检报告显示死者死亡时间是三天前,却有证人证明死者死后点了外卖,经鉴定,死者胃中尚有还未消化的外卖食品。而外卖员收到的纸币,三番四次地变成了冥币。更加扑朔迷离的是,死者无任何外伤,现场却布满了血手印,血液属于死者。邻居更证实在确定的死亡时间后还曾看到屋内有人在打麻将。案件被媒体大肆宣传为“诡异悬案‘鬼叫餐’”,一时间警方压力陡增,却一筹莫展……
  • 当年差点毁路遥

    当年差点毁路遥

    老周:刚才一通题外话,算是开场白,现在言归正传。小王:好。周老师答应接见以后,小王做过一些功课。周老师85年进《当代》,如今已经22年,是《当代》现役编辑中编龄最长资格最老威信最……老周:打住,别让周老师起鸡皮疙瘩。先约法三章,你还是用你们这一代人最擅长的口气说话。玩世不恭,不屑一顾,都行。就别学着世故,别装。因为你内心没那份敬仰,装不像。
  • 杜工部草堂诗话

    杜工部草堂诗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皇族公主ORZ

    皇族公主ORZ

    一句“回国放松”,她们被诓回了中国,去圣洛斯帝学院报到。既然如此,那她们一定要放松地把学院搞得鸡飞狗跳。他们是圣洛斯帝的佼佼者,备受尊敬的“四殿下”。她们与他们,水火不容,可是那阴险的校长貌似和她们爱搞怪的爷爷联合了,想尽办法把她们和他们配成一对?OMG,好戏连番上场咯!
  • 最后的圣土

    最后的圣土

    朱法元喜欢思考。不论走到哪里,见到哪里的山水景观、人文故旧,总得引发一些联想,发一番感慨。究竟孰是孰非?也想作为引玉之砖,抛出来供读者朋友们批评。
  • 中学生最喜欢的99个情商故事

    中学生最喜欢的99个情商故事

    用最美的故事培养中学生的健全人格。全书通过丰富多彩的惰商故事,让学生体会团队合作力量的伟大,品味探索发现的快乐趣味,珍惜朋友时的友谊真情,培养日常生活中的公平正义感,奠定孩子一生成长的基础。性格决定命运,也影响未来。
  • 万古仙吞

    万古仙吞

    是谁屹立在了最巅峰?那是古往今来第一女仙帝叶飘雪!没有仙运,那便夺了别人的机缘!没有资质,那便抢了别人的造化!没有资源,那便灭了别人的传承!仙路一途,一步一血腥,一步一心机,一步一深渊,大道之下路伏尸。人在仙途,身不由己,只要能生存,哪怕不择手段!【非甜腻宠文,女强杀伐文】
  • 说话的智慧与禁忌

    说话的智慧与禁忌

    《说话的智慧与禁忌》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寓理于简单明了的故事之中,通过正反对比的方式,告诉每一位读者,成功的说话方式要遵循哪些原则,失败的说话方式在措词和形式上存在哪些错误。
  • 缠蛇记(下)

    缠蛇记(下)

    一年后,蒋峻熙考上了警察。当了警察的蒋峻熙每周都要抽出一个晚上,穿上便服,去县城安宁河大桥桥头“堪舆之家”门前的露天茶馆喝茶。堪舆之家的主人,是一个年近古稀的中学退休物理老师,姓尹。尹老师退休后,勤研堪舆之学,颇有心得,试着帮人看阳宅阴地风水,择红白喜事吉日,不曾想一不小心出了名,来找他的人渐渐多了起来。尹老师干脆挂起了“堪舆之家”的招牌,门前搭一凉棚,摆上几张茶桌,就成了一家茶馆。从此,那里经常会聚集一些三教九流人物,谈风水,论政治,摆各种各样的龙门阵。
  • 微历史:老祖宗的人精式生存智慧

    微历史:老祖宗的人精式生存智慧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最不缺的人才是什么?各种人精!老祖宗一大堆,最不缺的是什么?智慧!从先秦到宋元明清,各朝各代的历史人物纷纷现身说法,在短短一两百字之间,细细讲透那些独步天下、令人绝倒的生存智慧。本书从做人、为政、做事、说话、生活的艺术等五个方面,通过十六个话题、近千个历史段子,带你领略这些精明的老祖宗们面对纷繁复杂的环境所展露出的生存哲学和智慧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