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58900000039

第39章

伯衡先生,乃越园师多年老友,为金石书画收藏家及鉴定家,字亦朴茂而修,曾书撰楹联一幅相赠。越园师主编之《金石书画》,皆倚先生协编而成,辈份至高。民初设浙江通志局,由著名同光体诗家兼学人沈曾植(子培)主其事,陈先生即曾在局任事,今事隔三十多年,又由师聘为分纂,时颇不解何以不聘为编纂而仅聘为分纂,缘到杭后已与师极少见面,不若在云和大坪之得以朝夕侍从,故无从献疑。但我不论其位而只重其学,故亦以师礼侍之。陈师亦欣然接受,为我作书绍介友人,即书“门下士”某某某,殊深感激。陈师多与晚清诸遗老及海上名流游,所知艺坛掌故极多,足资谈兴。如言倘见马一浮先生,切忌言其书似子培老,否则不惜一拼老命。又言王培先生晚年,与其相语不可坐其右侧,盖年老多痰,随语随吐,故上衣近右肩处,全是唾痕。若坐相近,必溅而及之。坐于左边,则无碍也。衍文因谓于子培先生学问之博雅,自不待言,而诗之好用僻典,实非我之所喜;樊樊山诗才赡富,亦病太掉书袋;填塞佛经术语以成诗,此又何难!不唯此也,倘要一意示人捉摸不到出处,姑以《酉阳杂俎》为秘枕,尽以其中神鬼名字借代作喻,孰能过目不忘而悉记?陈师曰:王培先生气质自好,字亦格调自高。然子所言亦是,此亦通人之一弊。继又曰:沪上有与尔年辈相若二人,文才出众,一能背出《昭明文选》全部,一精研音韵训诂,而诗尤俊逸。若与之相互切磋,受益必多。后陈师尝屡为我言之,而始终不肯道其姓氏为谁何也。

陈师于越园师之三绝,亦有特嗜,尝告衍文曰:以文人画而论,近有三家鼎立,即吴昌硕、陈师曾、余越园也。以书而论,亦有三家,即吴昌硕、余越层,尚有一家,已沦落不足道矣。衍文曰:此公得非郑孝胥乎?其诗亦诚不易到也。恐是愚忠,或尚可恕。倘以画论,我自无知,然见越公之昼,似合清新俊逸为一体,气韵流走又含藏,当为第一。书唯行草得刚柔相济之和,潇洒拔俗之格,不似某公之剑拔弩张,尽用霸气逼人也。当为第二。与画相配,最足令人神驰。师曾之画不多见,不敢妄言,而越公以为终身难及也。昌硕之书与画,皆苍老突兀,古气盎然。今之能以字画合而相得益彰者,惟缶翁与越公耳。缘大多数昼师,书皆不甚工,或遁为怪怪奇奇,堕马折腰,以掩其丑,甚不取之。陈师笑曰:汝此直觉,颇中肯綮。衍文又问曰:以缶翁与越公之书相较,则又如何?陈师曰:可谓各有千秋也。越老得力于帖,缶翁则得力于碑。惟自乾嘉而后,世多右碑而左帖,实亦过于偏执,未必尽当。子言两家字画能浑成一体,真属卓见,然而汝能知缶翁之画,原有碑意融入其中;越老之画,亦有帖气深蕴其内乎!且二公同具诗家气质,各有我在,人与艺化,遂使两家题识,各自成家,都能天衣无缝、白璧无瑕矣。衙文虽于书画两皆不能,然感于道致一而不可孤往,艺专一而必要旁通,且于此而得悟二公会心独诣之微,则所受之教亦云幸矣。衍文孤陋,未见居室之善。若越公之“寒柯堂”,精致实用,且能融会中西;陈师之“石墨楼”,深邃曲折,陈设皆古色古香,每一往过,嗟叹久之,以为才土之宜室宜家,莫过于此。闻二屋皆二师自行设计督造,文人慧业,洵非一途也。

衍文又尝以鄙见进陈于越园师、墨庵师、伯衡师而言曰:若欲著述,必须独立不遗,始有价值。若屋下架屋,何必祸枣灾梨?苟有新见度越前人,且其特色不可掩,纵后来者可以居上,犹能立于不汰之地也。纵有缺损谬误,亦是白璧之瑕,无可碍也。且世焉有一无阙误之书乎?故曰:好书必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世俗初以为唯文学始有永久性,实一曲之见也。因举例而言曰:论经,清儒各注精矣、深矣,而旧注不能废。《楚辞》之注夥矣,而各自之精神面貌不可以夺。即以工具书而论,亦复如是,浅言之,如今《辞源》、《辞海》风行,而《渊鉴类函》为学者仍不可少。倘论选本,诽薄者尤多,而《诗归》、《诗镜》及沈归愚三种《别裁集》等等,虽皆非自我创作,卑视之者多见,然个中实有选者特有之取舍识见在焉。再浅之而以童蒙读物言之,若《三字经》、《千字文》、《昔时贤文》、《幼学故事琼林》、《龙文鞭影》等,虽时移世转,而仍有其顽强之生命力,能合理而存在也。太炎先生亦尝赞赏《三字经》,且为之增补改作,而卒未能取而代之也。若论《幼学故事琼林》,焉得有如《初学记》之声誉?然而前者实更便于初学。况当今业有多门,钻研旧学日少,读《幼学》而略知常识常典,且又较为方便易解,不亦善乎?而《初学记》,则可作进一步用,两者决不相悖,自能各得其得也。吾初以此理示人,人都瞠目惊听,以为大言不惭,及举多例以明之,则人皆首肯,不为非难。越园师、墨庵师、伯衡师听后,亦无有间言。

卷四《移居南溪乡之大坪村省府并设浙江通志馆于此》五首,余来馆居此读之,体会特深,各种描绘及设想,皆心中所藏而未能发也。其三云:“轩窗俯清涧,曲折认云泉。雨后欣看瀑,宵深疑在船。长吟铿逸响,高悟悦安惮。也似山阴道,湍流替管弦。”某晚正值雨后,余与同事数人在公书房闲话,房外即山沟,时泉声大作。师曰:有作者意匠经营之诗而为人所不知者,以无切身感受之故也。因举此诗颔联曰:尔等今达此境,不妨对应而深味之。其时众俱默会久之,形神尽驰往之矣。旋余即进而言曰:此意古人实已道之,遂从书架上抽出下列诸书,呈于师前:

(一)周紫芝《竹坡诗话》卷一:“余顷年游蒋山,夜上宝公塔,时天已昏黑,而月犹未出,前临大江,下视佛殿峥嵘,时间风铃铿然有声。忽记杜少陵诗:“夜深殿突兀,风动金琅铛。”恍然如己语也。又尝独行山谷间,古木夹道交阴,唯闻子规相应木间,乃知‘两边山木合,终日子规啼’之为佳句也。又暑中濒溪与客纳凉,时夕阳在山,蝉声满树,观二人洗马于溪中,曰:此少陵所谓‘晚凉看洗马,森木乱鸣蝉’者也。此诗平日诵之,不见其工,唯当所见处,乃始知其为妙作。诗止欲写所见耳,不必过为奇险也。”

(二)陆游《渭南文集》卷四十七《入蜀记》五:“今楼(黄鹤楼)已废,故址亦不复存。问老吏,云在石镜亭南楼之间,正对鹦鹉洲,犹可想见其地。楼榜奎监篆,石刻独存。太白登此楼,《送孟浩然》诗云:‘孤帆远映碧山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盖帆樯映远山,尤可观,非江行久,不能知也。”

(三)都穆《南濠诗话》:“木玄虚《海赋》云:‘云锦散文于沙油。’予初不解,后游东海之上,见波纹印沙,坚如刻划,毫发不失,而螺贝珍异之物纷错其间,粲然五色,水波不兴,日光射之,真所谓‘云锦散文’,爱玩久之,乃知玄虚此语之不虚也。”

(四)麦枚《随园诗话》卷二:“向读金陵孙秀才韶咏小孤山云:‘江心突兀耸孤峦,缥缈还疑月裹看。绝似凌云一枝笔,夜深还插水晶盘。’后过此山,方知此句之妙。”

师笑曰:汝记性甚好。余对曰:非也。此原为作《随园诗话》此条之注而搜罗排比之耳。今得公诗之证印,又得以增补而充实之矣。师又曰:记性之胜者,无过于章太炎。人有叩其出处者,虽在《晋书》、《南北史》者,皆能告以卷数,且屡问屡答,皆无差讹,极非偶然中之。精敏强记,真难企及。

卷一有咏棕榈树二首,题目较长:《棕树昔人罕有咏者,余独喜其劲直,既以入画,更为诗张之》:“我爱棕榈树,翘然气独昌。蕊浮金粉溢,叶战水风凉。寒暑不改色,荣枯自有常。(棕榈节苞,每月必发一片,四时皆然,闰月亦如是)。知音古寥落,为汝表昂藏。”“孤直本天性,千株不易形。成林犹落落,特立自亭亭。枝叶皆堪用,皮毛益效灵。岂惟松柏独,此树亦恒青。”此师之自喻亦自赞也。语意甚明,不烦铨释。“棕榈叶战水风凉”,乃白香山《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诗颔联下句也。全诗但写西湖将暮之景色,浅显明顺,亦长庆体之一端也。师截去“棕榈”二字以咏物,殊见挺拔。棕榈之气概,在他句烘托映衬下,真翘然独昌矣。

卷一《立春感怀》云:“避难山村类转蓬,春来却在雨声中。惊心节物频回换,极目干戈苦战攻。天地无情吾亦老,龙蛇久垫或能冲。何时得遂躬耕愿,于此粗营一亩宫。”余年虽少,遭乱尤惨,故于诗之首、颔两联,颇戚戚于心。特倾心情志,更在颈联。尝记宋何梦桂有句云:“天地无情送白头”,似过于平直。师易“送白头”三字为“吾亦老”,遂成婉逸,壹是全不着力者。又宋王令(逢原)《春晚雨后》有句云:“龙蛇久蛰应思奋”,师亦易下三字为“或能冲”,用作疑问口气,便以曲通直,潜气内转,兴会盎然。其时师尚隐居沐尘乡中,日以诗书画遣岁,未几日寇大量窜来,师奔走逃逸,几已不保。而师旧友梁鸿志已为虎伥,潜派人来,妄图绑架胁逼,幸最高当局知之,特令王耀武派一营人护送至安全地带,再转道重庆。无何而日寇退去,浙南转安,阮毅成荐之为省临时参议员。复又荐聘为浙江史料徵集委员会主任委员,此即浙江省通志馆之前身;同时又圈定为浙江临时参议会副议长。故其时人多谓“龙蛇久蛰或能冲”乃

公之诗谶也。倘其时浙江不邀留,师必远赴陪都,则衍文遂无缘随诗,一生出处,不知又将何往而何从也。言念及此,不禁茫然、怆然久之。

卷一《游乌石岩二首》,前有序云:“旧县志载是山有宋岳穆王(飞)、张魏公(浚)北伐时题词,康熙间教谕黄涛有诗,先达余恂有和作,因次其韵。”诗曰:“绝壁破云开,秋深揽胜来。危岩虽勋另,校ǘ却纡回。望断天涯路,心寒大地灰。登临增感喟,孤负好楼台。”“极目战尘开,伤心吊古来。泉声似呜咽,鸟语亦低回。慷慨怀前哲,凄凉望死灰。题词今已泯,何以慰泉台!”诗亦劈空而起,慷慨悲凉,愤激低回,沉郁苍老。第一首前三句壁立高耸,几无以为继,乃以“校ǘ却纡回”续之,尤得刚柔相济之妙。颈联落笔放旷,而内蕴宏深。虽对失工切,却未尝以巧伤气,反以是而更近自然。方虚谷有律诗对仗反忌工整之说,观此可以信然。第二首颈联吊古伤今,与此亦有异曲同工之妙。惟颔联“泉声似呜咽,鸟语亦低回”云云,似太率意,取之过易,遂成滥语,有友人于此两语反加密圈者,或读诗过少所致欤。尝见宰棠先生著作中曾有论师诗之语云:“余越园诗,一片性灵,谈何容易。惟近体多不甚措意,或老而不欲精思细酌乎!”所云或即指此类语句欤,此评则师未尝见及也。

卷一《读亡友黄晦闻蒹葭楼诗集,凄然有感,率题二律,殊未尽所欲言也》:“当年谁倡辨华夷,空负才名信足悲。(清光绪间,首倡攘夷论者,实惟君与余杭章太炎革命后未尝言禄)。念乱君真先见及,(君于十年前已为予言:旦奉必来犯)。追怀我悔学吟迟。平居深识思垂教,(君晚岁以时事日坏,谓惟诗教可以振作,因在北京大学专讲诗义,课余则笺注《毛诗》、《楚辞》、漠魏乐府,以及曹子建、阮步兵、谢康乐诸家之诗,甚有创解)。穷老伤心反辍诗。(君殁前一年来书,言已辍吟,盖愤世已极,谓无可救药也。及余甲戌秋游首都,始为余作三诗见赠,其时诗稿已付梓,故未载入。别后未几即下世)。三百年来成绝响,(表伯梁节庵先生极赞君诗,曾为余言:‘三百年来无此作手)’。悠悠难望后人知。”“如君岂仅以诗鸣,一卷空留死后名。意到忘言成绝诣,老来深语见交情。(君题余昼《娱视图卷》诗云:‘养志丹青亦孝心,不缘文采动吾吟;才名翰墨都收拾,老去从君语特深。’此辍吟后作,距其殁仅月余)。相称多愧归高士,(余藏归元恭墨竹及诗稿长卷,君谓甚得其所,盖以归高士相期也。及与余别,赠诗云:‘国计身谋未尽言,又倾残泪入离博。明朝送别归高士,一醉灯前似耶原。’则以余能断饮,引顾亨林《送归高士之淮上》诗意以相勖,语至恳挚,遂为君之绝笔,伤哉)。垂尽虚期范巨卿。(君之殁也,余在杭州,以道梗不能往。君之婿李韶清事后为余言,君易簧时频呼:‘请余越园来诀!’闻之怆然。君之志行,不逊张劭,而以范式相期,真负死友矣;余其何以为怀耶)。闲展遗编和泪诵,天涯宿草已重生。”此二律足备诗坛掌故。黄节(晦闻)先生诗,在读中学时,即闻陈友琴师称颂不已,以为极为难得之今人所写旧体诗也,但迄未得见。及读此诗,即问越园师借读,则时已经兵燹而失之。《梁节庵遗诗》六卷,原为师所编。声闻其诗之妙,遂亦向师借阅,亦已无存矣。以是二先生之诗,除零星得读外,终未见其全。心为阙然,奈之乎哉!

同类推荐
  • 略明般若末后一颂赞述

    略明般若末后一颂赞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云钟雁三闹太平庄全传

    云钟雁三闹太平庄全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明伦汇编家范典女子部

    明伦汇编家范典女子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God The Invisible King

    God The Invisible King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蟹谱

    蟹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离宴

    离宴

    一场疾病,带走了夏念慈最亲近的一个人,而就在此前一个月,另一个人也离她而出,此时她才发现自己的身世似乎并非表象那么简单,更甚者她发现自己怀孕了,接踵而来的不幸迫使她远走赫尔辛基,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她遇到了夏念生,一个与自己的名字只差一个字的男人,夏念生会是夏念慈的那个他吗……
  • 问佛剑

    问佛剑

    这是许多江湖故事中一则,悲、喜、恩、怨,只是人们茶语饭后的闲谈。客官,老酒香醇,您不来品品?
  • 斗破苍穹之忍者系统

    斗破苍穹之忍者系统

    拥有与斗破苍穹主角相同名字的萧炎,却是因为长时间熬夜通宵猝死而意外的穿越到了斗破世界,还莫名其妙的被‘火影忍者系统’绑定,从此以后他便是踏上了一条犹如开挂一般成为强者的路途!“吹火掌!”“雕虫小技,看我火遁·豪火球术!”“地阶身法斗技,三千雷动!”“什么,居然是地阶的斗技,恐怖如斯!不过,你有瞬移快么?飞雷神之术!”“这可是你逼我的!斗帝之身!”“哦?有点意思,就是不知道与我的六道之体相比,孰强孰弱?!”
  • 往生无梦

    往生无梦

    :一曲悲歌,写下了一位女子,她用一把剑,一个背影告诉身后人,不怕有她。她爱所有人,唯独不爱自己。世人告诉她,她要拯救苍生,她不屑,她只想创造一个不被拯救的世界。
  • 在北大听演讲

    在北大听演讲

    北京大学是中国著名的高等学府,无数文人学者、国家政要、商界巨子都把能来北大演讲作为一种荣幸。他们相信,在北大里会有他们的知音和听众……
  • 春风杨柳

    春风杨柳

    杨家老屋子前的拴马桩还在,马没了。每一次杨家兄弟路过,尤其是晚上,在一片漂洗得纤尘不染的月光下,看着老屋,怎么看都像纸扎的灵屋一样虚幻,那里可曾住过祖先曾经的繁华?杨家走到七十年代,人口四下而去,衰败了。杨家正宗后人杨德孩长子杨长青的后代杨丙尧和杨丙西也都各自娶妻成了家。杨家的大院还在,可早已屋易其主,住的不是杨家的后人了,有金姓常姓李姓,混乱地住在一个大院子里。弟兄俩住在河边上五间土坯房子里,一人两间半,日子过得细脚伶仃。上土沃这些年外出人口不多,政策还没有放开,日子过得也都四平八稳。
  • 穿越之长姐有财

    穿越之长姐有财

    李雨晴莫名穿越到一个架空的朝代,原主从小死了娘,本主没穿越过来又死了爹,带着两个身无半两肉的小包子,本主怎么在这个落后几百年的朝代,利用自己21世纪所学到的知识造洗衣液,制洗衣机,买地种田发家致富帅哥型男满天飞,不好意思妹妹还没嫁,弟弟还太小
  • 大汉王朝

    大汉王朝

    本书内容里的所有事件皆严格依照史书所载,不敢编造,间或有我自己的一些观点。历史就是一个一个的故事,每个时代都有色彩斑斓的故事,每个故事又蕴涵着不一样的历史。汉朝四百年的历史,有着无数的故事,承载着大汉王朝的沧桑和辉煌。回首汉朝,历史的故事和人让我们感动和惊奇,仿佛遥远,其实很近。因为历史是活的。《大汉王朝·汉武挥鞭与大汉中兴》从汉武帝登基开始写起,到汉武帝时代的结束止,将武帝登基——长门锁阿娇——卫青与霍去病横空出世——通西域——北击匈奴——大汉中兴等大事件以时间为轴线,加以全方位叙述,各色风云人物穿插其间,充分再现那段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的历史时代。见解独特,高潮不断!
  • 大秦龙蟒记

    大秦龙蟒记

    阴阳家狂呼:“两秋后,祖龙死,天下崩,气运分。六国复立,龙蟒争鼎”墨门巨子,熔兵符铸九剑,为龙凝爪。儒家六国书院,不读圣贤书,专教谋反之道。这个时代,也有花与少年。项家重瞳子骑鲸北上,易少庄主打马雪螭城,有个无赖亭长在田间遇见神仙。虞家仙姝倾国倾城,神侯的郡主白衣胜雪,亡国的赵女二十年不笑,背负大戟的李妙戈恨不为男儿身。而这一年,徐长卿刚好十六岁,师父嫌他能吃,赶下山去……
  • 超战力纪元

    超战力纪元

    2050年7月6日,人类永远忘不了的日子,那是一切灾难的开端,地球臭氧层因为太阳上面的神秘黑子而消失,强烈的紫外线肆虐着地球主母,两极冰川迅速融化,加上地壳运动,毫无防备的人类面临着毁灭的危机,从此人类走上寻找生存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