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29800000021

第21章

示清净居士(李堤举献臣)

佛言。若有欲知佛境界。当净其意如虚空。远离妄想及诸取。令心所向皆无碍。佛境界非是外境界有相。佛乃自觉圣智之境界也。决欲知此境界。不假庄严修证而得。当净意根下无始时来客尘烦恼之染。如虚空之宽旷。远离意识中诸取。虚伪不实妄想亦如虚空。则此无功用妙心。所向自然无滞碍矣。

佛又言。不应于一法一事一身一国土一众生道于如来。应遍于一切处见于如来。佛者觉义。谓于一切处。常遍觉故。所谓遍见者。见自己本源自性天真佛。无一时一处一法一事一身一国土一众生界中而不遍故也。众生迷此。而轮转三界。受种种苦。诸佛悟此。而超诸有海。受殊胜妙乐。然苦乐皆无实体。但迷悟差别。而苦乐异途耳。故枉顺云。法身流转五道。名曰众生。众生现时法身不现是也。担荷此段大事因缘。须是有决定志。若半信半疑。则没交涉矣。古德云。学道如钻火。逢烟且莫休。直待金星现。归家始到头欲知。到头处。自境界他境界一如是也。

既学此道。十二时中遇物应缘处。不得令恶念相续。或照顾不著起一恶念。当急著精彩。拽转头来。若一向随他去。相续不断。非独障道。亦谓之无智慧人。昔沩山问懒安。汝十二时中。当何所务。安云牧牛。山云。汝作么生牧。安云。一回入草去。蓦鼻拽将回。山云。子真牧牛也。学道人制恶念。当如懒安之牧牛。则久久自纯熟矣。

他弓莫把。他马莫骑。他人之事莫知。此虽常言。亦可为入道之资粮。但常自检察。从旦至暮。有甚利人自利之事。稍觉偏枯。当须自警。不可忽也。

昔道林禅师。居秦望山长松之上。时人谓之鸟窠和尚。白居易侍郎镇钱塘。特入山谒之。乃问。禅师坐处甚危险。师曰。老僧有甚危险。侍郎险尤甚。曰弟子位镇江山。何险之有。师曰。薪火相交。识性不停。得非险乎。又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曰三岁孩儿也解恁么道。师曰。三岁孩儿虽道得。八十老人行不得。白遂作礼而去。今欲省心力。莫管他三岁孩儿道得道不得。八十老人行得行不得。但诸恶莫作。便了此语。信也著。不信也著。请思之。

世人现行无明。矫而为善。善虽未至。岂不胜寡廉鲜耻托善而为恶者。教中谓之因地不真果招纡曲。苟能直心直行直取无上菩提。可谓真大丈夫之所为矣。尘劫来事。只在如今。如今会得。尘劫来事即时瓦解冰销。如今不会。更经尘劫。亦只如是。如是之法。亘古恒然。未尝移易一丝毫许。

此事许聪明灵利汉担荷。若使聪明灵利则无担荷分。聪明灵利者虽易入。而难保任。盖入处不甚深。而力弱故也。聪明灵利者。才闻善知识说著个中事。便眼目定动。早将心意识领解了也。似此者自作障碍。永劫无有悟时。外鬼作殃犹可治。此乃家亲作祟。不可禳祷也。永嘉云。损法财灭功德。莫不由兹心意识。此之谓也。

士人博览群书。本以资益性识。而返以记持古人言语。蕴在胸中。作事业资谈柄。殊不知。圣人设教之意。所谓终日数他宝。自无半钱分。看读佛教亦然。当须见月亡指。不可依语生解。古德云。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我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有志之士。读书看教能如是。方体圣人之意少分也。

昔李文和都尉。参石门慈照聪禅师。悟临济宗旨有一偈曰。学道须是铁汉。著手心头便判。直取无上菩提。一切是非莫管。妙哉斯言。可以为光明种子发机之助也。

世间尘劳之事。如钩锁连环相续不断。得省处便省。为无始时来习得熟。若不力与之争。日久月深。不知不觉入得头深。腊月三十日。卒著手脚不办。要得临命终时不颠错。便从如今作事处。莫教颠错。如今作事处颠错。欲临命终时不颠错。无有是处。

古德有言。寻牛须访迹。学道访无心。迹在牛还在。无心道易寻。所谓无心者。非如土木瓦石顽然无知。谓触境遇缘。心定不动。不取著诸法。一切处荡然无障无碍。无所染污。亦不住在无染污处。观身观心如梦如幻。亦不住在梦幻虚无之境。到得如此境界。方始谓之真无心。且非口头说底无心。若未得真无心。只据说底。与默照邪禅。何以异哉。

佛是众生药。众生病除药亦无用。或病去药存。入佛境界。而不能入魔境界。其病与众生未除之病等。病瘥药除。佛魔俱扫。始于此段大事因缘。有少分相应耳。

归宗斩蛇。南泉斩猫儿。学语之流。多谓之当机妙用。亦谓之大用现前不存轨则。殊不知。总不是这般道理。具超方眼。举起便知落处。若大法不明。打瓦钻龟何时是了。

欲空万法。先净自心。自心清净。诸缘息矣。诸缘既息。体用皆如。体即自心。清净之本源。用即自心。变化之妙用。入净入秽。无所染著。若大海之无风。如太虚之云散。得到如是田地。方可谓之学佛人。未得如是。请快著精彩。

近日丛林。以古人奇言妙语问答。为差别因缘狐媚学者。殊不本其实。诸佛说法。唯恐人不会。纵有隐覆之说。则旁引譬喻。令众生悟入而已。如僧问马祖。如何是佛。祖云。即心是佛。于此悟入。又有何差别。于此不悟。即此即心是佛。便是差别因缘。

凡看经教及古德入道因缘。心未明了。觉得迷闷没滋昧。如咬铁橛相似。时正好著力。第一不得放舍。乃是意识不行。思想不到。绝分别灭理路处。寻常可以说得道理。分别得行处。尽是情识边事。往往多认贼为子。不可不知也。

有一种人。早晨看经念佛忏悔。晚间纵口业骂詈人。次日依前礼佛忏悔。卒岁穷年。以为日课。此乃愚之甚也。殊不知。梵语忏摩。此云悔过。谓之断相续心。一断永不复续。一忏永不复造。此吾佛忏悔之意。学道之士。不可不知也。

学道人。十二时中心意识常要寂静。无事亦须静坐。令心不放逸。身不动摇。久久习熟。自然身心宁怗。于道有趣向分。寂静波罗蜜。定众生散乱妄觉耳。若执寂静处便为究竟。则被默照邪禅之所摄持矣。

赵州和尚云。老僧十二时中。除二时粥饭是杂用心。余无杂用心处。此是这老和尚真实行履处。不用作佛法禅道会。

善恶皆从自心起。且道。离却举足动步思量分别外。唤甚么作自心。自心却从甚么处起。若识得自心起处。无边业障一时清净。种种殊胜不求而自至矣。

生从何处来。死向何处去。知得来去处。方名学佛人。知生死底是阿谁。受生死底复是阿谁。不知来去处底又是阿谁。忽然知得来去处底。又是阿谁。看此话眼眨眨地理会不得。肚里七上八下。方寸中如顿却一团火相似底。又是阿谁。若要识。但向理会不得处识取。若便识得。方知生死决定不相干涉。

学道人。逐日但将检点他人底工夫。常自检点。道业无有不办。或喜或怒。或静或闹。皆是检点时节。

赵州狗子无佛性话。喜怒静闹处。亦须提撕。第一不得用意等悟。若用意等悟。则自谓我即今迷。执迷待悟。纵经尘劫。亦不能得悟。但举话头时。略抖擞精神看。是个甚么道理。

赵州云。佛之一字。吾不喜闻。佛字尚不喜闻。想无闲工夫管闲事。逐日波波地。检点他人也。

古人提持此事。或就理或就事。或据时节。或向上提持。俱无定准。教中所谓。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是也。

献臣道友。在富贵中。不为富贵所迷。知有此一段大事因缘。决定透脱生死。予得谴来衡阳。与之相聚。首尾四年。只同一日。守官政事不苟简。凡百从宽。廉谨重厚。未尝谈人过恶。此真佛菩萨所行之行也。因以此轴求指示。故书此二十六段似之。亦以其纯诚向道甚力故。欲赞成之。庶几依此做工夫。将来发明大事。如杨大年张无尽诸大老。作吾家内外护菩萨。则予之言不虚发耳。

示东峰居士(陈通判次仲)

欲学此道。当于自己脚跟下理会。才涉秋毫知见。即蹉过脚跟下消息。脚跟下消息通了。种种知见无非尽是脚跟下事。故祖师云。正说知见时。知见即是心。当心即知见。知见即如今。若如今不越一念。向脚跟下。顿亡知见。便与祖师把手共行。未能如是。切忌向知见上著到。士大夫学道。利根者蹉过。钝根者难入。难入则自生退屈。蹉过则起谤无疑。若要著中。但将蹉过底。移在难入处。却将难入底。移在蹉过处。自然怗怗地。不作难入蹉过之解矣。得如此了。却好向遮里全身放下。放下时亦不得作放下道理。古德所谓放荡长如痴兀人。他家自有通人爱。又清凉云。放旷任其去住。静鉴觉其源流。语证则不可示人。说理则非证不了。而今人才闻恁么说话。将为实有恁么事。便道我证我悟。将出呈似人不得。一向说高禅。七纵八横。胡说乱道。谩神諕鬼。将谓祖师门下事只如此。殊不知。亲证亲悟底。唯亲证亲悟底人。不假言词。自然与之默默相契矣。相契处亦不著作意和会。如水入水。似金博金。举一明三。目机铢两。到这个田地。方可说离言说相。离文字相。离心缘相。不是强为。法如是故。近世丛林。邪法横生。瞎众生眼者。不可胜数。若不以古人公案举觉提撕。便如盲人放却手中杖子。一步也行不得。将古德入道因缘。各分门类云。这几则是道眼因缘。这几则是透声色因缘。这几则是亡情因缘。从头依次第逐。则搏量卜度。下语商量。纵有识得此病者。将谓佛法禅道。不在文字语言上。即一切拨置噇却现成。粥饭了堆堆地。坐在黑山下鬼窟里。唤作默而常照。又唤作如大死底人。又唤作父母未生时事。又唤作空劫已前事。又唤作威音那畔消息。坐来坐去。坐得骨臀生胝。都不敢转动。唤作工夫相次纯熟。却将许多闲言长语。从头作道理商量。传授一遍。谓之宗旨。方寸中依旧黑漫漫地。本要除人我。人我愈高。本要灭无明。无明愈大。殊不知。此事唯亲证亲悟。始是究竟。才有一言半句作奇特解玄妙解秘密解可传可授。便不是正法。正法无传无授。唯我证尔证。眼眼相对。以心传心。令佛祖慧命相续不断。然后推己之余。为物作则。故达磨云。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一华开五叶。结果自然成是也。所谓传法者。乃心法也。心法无形段。所传者前所云我证尔证底是也。若彼此不证。向心外取证则有宗旨玄妙奇特可传可授。便有我会尔不会。生轻薄想。增长我见。如来说为可怜愍者。妙喜禅无难参易参之异。只要参禅人向未痾已前坐断生死路头。直下不疑佛不疑祖不疑生不疑死。难参易参。差别在人。不干禅事。往往聪明灵利汉。多是求速效要。口里有可得说。面前有可得凭仗。殊不知。此事得者。如生师子返掷。在当人日用二六时中。如水银落地。大底大圆。小底小圆。不用安排。不假造作。自然活鱍鱍地。常露现前。正当恁么时。方始契得一宿觉所谓不见一法即如来方得名为观自在。苟未能如是。且暂将这作聪明说道理底。置在一边。却向没捞摸处。没滋味处。试捞摸咬嚼看。捞摸来捞摸去。咬嚼来咬嚼去。忽然向没滋味处咬著舌头。没捞摸处打失鼻孔。方知赵州老人道。未出家时被菩提使。出家后使得菩提。有时拈一茎草作丈六金身。有时将丈六金身却作一茎草。用建立亦在我。扫荡亦在我。说道理亦在我。不说道理亦在我。我为法王。于法自在。说即有若干。不说即无若干。得如是自在了。何适而不自得。梵语般若。此云智慧。未有明般若。而有贪欲嗔恚痴者。未有明般若。而毒害众生者。作如此等事底。与般若背驰。焉得谓之有智慧。妙喜寻常为个中人说。才觉日用应缘处。省力时便是当人得力处。得力处省无限力。省力处得无限力。往往见说得多了。却似泗州人见大圣。殊不知。妙喜恁么说。正是平昔行履处。恐有信不及者。不免再四提撕举觉拖泥带水。盖曾为浪子偏怜客尔。

示智通居士(黄提宫伯成)

从上诸圣。无言语传授。只说以心传心而已。今时多是师承学解。背却此心。以语言传授。谓之宗旨。为人师者。眼既不正。而学者又无决定志。急欲会禅。图口不空。有可说耳。欲得心地开通。到究竟安乐之处。不亦难乎。

古德云。句能刬意。意能刬句。意句交驰。是为可畏。又云。意中不停句。句中不停意。如招庆问罗山云。岩头和尚道。恁么恁么。不恁么不恁么。意旨如何。罗山遂唤大师。招庆应诺。山云。双明亦双暗。庆便作礼而去。三日后复来问。前日和尚意旨如何。山云。我尽情向汝道了也。庆云。大师是把火行。山云。若如是。据尔疑处问将来。庆云。如何是双明亦双暗。山云。同生亦同死。庆又礼谢而去。后又僧问罗山。同生不同死时如何。山云。如牛无角。又问。同生亦同死时如何。山云。如虎戴角。欲了从上来事。当以此段因缘时时在念。然不得著意穿凿。穿凿即错。

莫爱诸方奇言妙句。宗师各自主张。密室传授底。古人公案之类。此等杂毒。收拾在藏识中。劫劫生生取不出生死岸头。非独不得力。日用亦被此障碍。道眼不得明彻。古人不得已。见汝学者差别知解多而背道泥语言。故以差别之药。治汝差别之病。令汝心地安乐到无差别境界。今返以差别语言为奇特。执药为病。可不悲夫。

古德云。佛是众生药。有众生病。即用无众生病用药。即药返为病。甚于有病者。前所云。杂毒不可收拾在藏识中。亦此之谓也。

日用尘劳中。种种不如意事。是众生病。一念回光返照。是佛药。苟能于佛于众生。直下不生分别。则病瘥药除。始契得。庞公所谓。日用事无别。唯吾自偶谐。头头非取舍。处处勿张乖之语矣。

学此道。未得个入头处时。觉得千难万难。闻宗师举觉愈觉难会。盖以取证求歇底心不除。返被此作障碍。此心才歇。方知非难非易。亦非师家可以传授。

知迷不悟。是大错。执迷待悟。其错益大。何以故。为不觉故迷。执迷待悟。乃不觉中又不觉。迷中又迷。决欲破此两重关。请一时放下著。若放不下。迷迷悟悟。尽未来际何时休歇。

学道人。日用空境易而空心难。境空而心不空。心为境所胜。但空心而境自空矣。若心已空。而更起第二念。欲空其境。则是此心未得空。复为境所夺。此病不除。生死无由出离。不见庞公呈马祖偈云。十方同聚会。个个学无为。此是选佛场。心空及第归。此心既空矣。心外复有何物而可空耶。思之。

但得本莫愁末。空却此心是本。既得本则种种语言种种智慧。日用应物随缘。七颠八倒。或喜或怒。或好或恶。或顺或逆。皆末也。于随缘处能自觉知。则无少无剩。

古人入门便棒便喝。唯恐学者承当不性燥。况忉忉怛怛。说事说理。说玄说妙。草里辊耶。近年已来。此道衰微。据高座为人师者。只以古人公案。或褒或贬。或密室传授。为禅道者。或以默然无言。为威音那畔空劫已前事。为禅道者。或以眼见耳闻举觉提撕。为禅道者。或以猖狂妄行击石火闪电光。举了便会了。一切拨无。为禅道者。如此等既非。却那个是著实处。若有著实处。则与此等何异。具眼者举起便知。

此道无限剂。世间尘劳亦无限剂。但看当人日用所向如何尔。故华严经云于诸世间。心如虚空无所染著。普观诸法真实之相。发大誓愿灭众生苦。永不厌舍大乘志愿。灭一切见。修诸菩萨平等行愿。所谓平等行愿。乃亦无限剂心。所向处无障无碍是也。

学世间事。用心不到。则学不成。学出世间法。无尔用心处。才拟用心推求。则千里万里没交涉矣。虽然如是。无用心处。无摸[打-丁+索]处。无著力处。正好著力。莫见恁么道。又节外生枝。云既无用心无摸[打-丁+索]无著力。却如何趣向。若作此见。转没交涉矣。

示妙证居士(聂寺丞)

无常迅速。生死事大。众生界中顺生死底事。如麻似粟。拨整了一番。又一番到来。若不把生死两字贴在鼻尖儿上作对治。则直待腊月三十日。手忙脚乱。如落汤螃蟹时。方始知悔则迟也。若要直截。请从而今便截断。

学世间法。须要理会得分晓。学出世间法。却全要理会不得。方有趣向分。既理会不得。却如何趣向。但恁么究取。

佛是众生界中了事汉。众生是佛界中不了事汉。欲得一如。但佛与众生。一时放下。则无了无不了。故古德云。但于事上通无事。见色闻声不用聋。

僧问赵州。柏树子还有佛性也无。州云有。僧云。几时成佛。州云。待虚空落地。僧云。虚空几时落地。州云。待柏树子成佛。看此话。不得作柏树子不成佛想。虚空不落地想。毕竟如何。虚空落地时。柏树子成佛。柏树子成佛时。虚空落地。定也思之。

佛是无事底人。住世四十九年。随众生根性。应病与药。权实顿渐。半满偏圆。说一大藏教。皆无事法也。众生无始时来。为心意识之所流转。流转时浑不觉知。故佛在般若会上。说诸法空相。谓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皆空徒有名字而已。到究竟处。名字亦空。空亦不可得。若人夙有善根种性。只向不可得处。死却心意识。方知释迦老子道。始从鹿野苑。终至跋提河。于是二中间。未尝说一字。是真实语。

禅不在静处。不在闹处。不在思量分别处。不在日用应缘处。然虽如是。第一不得舍却静处闹处日用应缘处思量分别处参忽然眼开。都是自家屋里事。

今时士大夫学道。多是半进半退。于世事上不如意。则火急要参禅。忽然世事遂意。则便罢参。为无决定信故也。禅乃般若之异名。梵语般若。此云智慧。当人若无决定信。又无智慧。欲出生死。无有是处。

二十章

示无相居士(邓直殿子立)

欲学此道。须是具决定信。逢逆顺境。心不动摇。方有趣向分。佛言。信能永灭烦恼本。信能专向佛功德。信于境界无所著。远离诸难得无难。又云。信能超出众魔路。示现无上解脱道。如上所说教有明文。佛岂欺人耶。若半明半暗。半信半不信。则触境遇缘。心生疑惑。乃是于境界心有所著。不能于此道决定无疑。灭烦恼本远离诸难。诸难者为无决定信。被自己阴魔所挠。若能一念缘起无生则不越此念。即时超出魔路。所谓魔路亦非他物。乃是昧却此心。于此心外妄生差别诸见。而此心即随差别妄念流转。故成就魔境。若能直下信。此心决定本来成佛顿亡诸见。即此魔路。便是当人出生死菩提路也。

参禅人。看经教及古德入道因缘。但虚却心。不用向声名句义上求玄妙求悟入。若起此心。即障却自己正知见。永劫无有入头处。盘山云。譬如掷剑挥空。莫论及之不及。不可忽。净名云。法过眼耳鼻舌身意。欲彻此法。先须屏除六根门头。使无少过患。何为过患。被色声香味触法所转。而不能远离。于经教及古德言句上。求知见觅解会者是。苟能于经教及古德入道因缘中。不起第二念。直下知归。则于自境界他境界。无不如意。无不自在者。德山见僧入门便棒。临济见僧入门便喝。诸方尊宿。唤作劈面提持直截分付。妙喜唤作第一等拖泥带水。直饶向一棒一喝下。全身担荷得已。不是丈夫汉。被他蓦头浇一杓恶水了也。况于一棒一喝下。求奇特觅妙会。乃是不唧[口*留]中。又不唧[口*留]者。

上士闻道。如印印空。中士闻道。如印印水。下士闻道。如印印泥。此印与空水泥无差别。因上中下之士故。有差别耳。如今欲径入此道。和印子击碎。然后来与妙喜相见。

示真如道人

火宅尘劳。何时是了。安乐得一日。便是千万日样子也。于一日中。心不驰求不妄想不缘诸境。便与三世诸佛诸大菩萨相契。不著和会。自然成一片矣。世尊说火宅喻。正为此也。经云。是舍唯有一门。而复狭小。诸子幼稚。未有所识。恋著戏处。或当堕落为火所烧我当为说怖畏之事。具在经中。是舍唯有一门而复狭小。谓信根狭劣在火宅中。无智慧而恋著尘劳之事为乐。不信有出火宅露地而坐清净妙乐故也。若在其中。信得及识得破。不恋著幼稚戏处。心不驰求不妄想不缘诸境。即此火宅尘劳。便是解脱出三界之处。何以故。佛不云乎。于一切境。无依无住。无有分别。明见法界广大安立。了诸世间及一切法平等无二。故远行地菩萨。以自所行智慧力故。出过一切二乘之上。虽得佛境界藏。而示住魔境界。虽超魔道。而现行魔法。虽示同外道行。而不舍佛法。虽示随顺一切世间。而常行一切出世间法。此乃火宅尘劳中真方便也。学般若人。舍此方便。而随顺尘劳。定为魔所摄持。又于随顺境中。强说道理。谓烦恼即菩提。无明即大智。步步行有。口口谈空。自不责业力所牵。更教人拨无因果。便言。饮酒食肉不碍菩提行盗行淫无妨般若。如此之流。邪魔恶毒入其心腑。都不觉知。欲出尘劳。如泼油救火可不悲哉。尘劳之俦。为如来种。教有明文。譬如高原陆地不生莲华。卑湿淤泥乃生此华。在火宅尘劳中。头出头没。受无量苦。忽于苦中而生厌离。始发无上菩提之心。尘劳之俦为如来种。正谓此也。俗人学道。与出家儿。迥然不同。出家儿自小远离尘劳。父母不供甘旨。六亲固以弃离。身居清净伽蓝。目睹绀容圣相。念念在道。心心无间。所观底书。无非佛书。所行底事。无非佛事。不见可欲。受佛禁戒。佛所赞者。方敢依而行之。佛所诃者。不敢违犯。有明眼宗师。可以寻访。有良朋善友。可以咨决。纵有习漏未除者。暂时破佛律仪。已为众所摈斥。以俗人较之。万不及一。俗人在火宅中。四威仪内与贪欲嗔恚痴为伴侣。所作所为。所闻所见。无非恶业。然若能于此中。打得彻。其力却胜我出家儿。百千万亿倍。打得彻了。方可说烦恼即菩提无明即大智。本来广大寂灭。妙心中清净圆明。荡然无一物可作障碍。如太虚空一般。佛之一字亦是外物。况更有尘劳烦恼恩爱作对待耶。在火宅中打得彻了。不须求出家。造妖捏怪。毁形坏服。灭天性绝祭祀。作名教中罪人。佛不教人如此。只说。应以佛身得度者。即现佛身而为说法。应以宰官身得度者。即现宰官身而为说法。乃至应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得度者。即皆现之而为说法。又云。治生产业。皆顺正理。与实相不相违背但只依本分。随其所证。化其同类。同入此门。便是报佛深恩也。但念念不要间断。莫管得不得便是夙与般若无缘。今生未打得彻。临命终时亦不被恶业所牵。于日用二六时中。亦不被尘劳所困。后世出头来亦得现成受用。学道无他术。以悟为则。今生若不悟尽崖。到尽未来际常存此心。今生虽未悟。亦种得般若种子。在性地上。世世不落恶趣。生生不失人身。不生邪见家。不入魔军类。况忽然心华发明耶。当此之时。三世诸佛证明有分。诸大祖师无处安著。非是强为。法如是故。真如道人欲学此道。但只依此做工夫。久久自然撞著矣。如上所说。乃一期应病与药耳。若作实法会。又却不是也。古人云。见月休观指。归家罢问程。写至此兴虽未已而纸已尽。且截断葛藤更数日。真如道人。又连黏此轴来致谢曰。闻前日老师兴尚未已。更望铺华锦上。不识可否。予应之曰。已展不缩。复为续此葛藤云。归到家了。自然不问程途。见真月了。自然不看指头矣。佛说一大藏教。大喻三千。小喻八百。顿渐偏圆。权实半满。无不是这个道理。净名云。依于义不依语。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佛只说因语入义。不说因义入语。禅家千差万别。种种言句亦如是。今时学道人。不问僧俗。皆有二种大病。一种多学言句。于言句中作奇特想。一种不能见月亡指。于言句悟入。而闻说佛法禅道。不在言句上。便尽拨弃。一向闭眉合眼。做死模样。谓之静坐观心默照。更以此邪见。诱引无识庸流曰。静得一日。便是一日工夫。苦哉。殊不知。尽是鬼家活计。去得此二种大病。始有参学分。经云。不著众生所言说。一切有为虚妄事。虽复不依言语道。亦复不著无言说。又云。观语与义。非异非不异。观义与语。亦复如是。若语异义者。则不因语辨义。而以语入义。如灯照色。所以云。依义不依语。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语默二病不能除。决定障道不可不知。知得了始有进修趣向分。第一莫把知得底为事业。更不求妙悟。谓我知他不知。我会他不会。堕我见网中。为我相所使。于未足中生满足想。此病尤重。于语默二病。良医拱手。此病不除。谓之增上慢邪见人。除夙有灵骨。方能到这里。得转身一路。既能转身。即能转物。既能转物。方谓之了义人。既了其义。即了此心。既了此心。试于了处微细揣摩。元无可了。于无可了处。剔起便行。有时拈一茎草作丈六金身。有时将丈六金身却作一茎草。种种变化。成就一切法。毁坏一切法。七颠八倒。皆不出此无所了心。正当恁么时。不是如来禅。不是祖师禅。不是心性禅。不是默照禅。不是棒喝禅。不是寂灭禅。不是过头禅。不是教外别传底禅。不是五家宗派禅。不是妙喜老汉杜撰底禅。既非如上所说底禅。毕竟是个甚么。到这里莫道别人理会不得。妙喜老汉亦自理会不得。真如道人请自看取。

示空慧道人

担荷此事。直是具决定志。一棒打不回头底。若半进半退。似信不信。纵得个入头处。亦禁大炉鞴烹锻不得。况欲向千差万别处作主宰耶。妙喜这般说话。如在闹市里飏石头。著者方知。空慧道人。不须疑著。

乍得心身宁静。切须努力。不得便向宁静处挆根。教中谓之解脱深坑可畏之处。须教转辘辘如水上葫芦。自由自在。不受拘牵。入净入秽。不碍不没。方于衲僧门下。有少亲近分。若只抱得不哭孩儿。有甚用处。空慧思之。

大珠和尚云。心逐物为邪。物从心为正。虽一期应病与药。未免垛生招箭。而今未了底闻此语而不疑。则大珠空费老婆心。已了底闻此语而不疑。则心与物俱是剩法。毕竟如何。不许夜行。投明要到。

既有个趣向。狗子无佛性话。冷地里谩提撕则个。若道知是般事便休。我说此人智眼未明在。妙喜虽似平地起风雷。然亦不出雪峰道底。

五通仙人问佛。佛有六通。我有五通。如何是那一通。佛遂召五通仙人。五通仙人应诺。佛云。那一通汝问。我今时有一种弄泥团汉。往往多在那一通处。错认定盘星。

国师三唤侍者话。瑞岩唤主人公话。睦州担板汉话。投子漆桶话。雪峰辊毬话。风穴佛话。这六个老古锥。各欠悟在。妙喜恁么道。大似掉棒打月。旁观看之不为分外。

示廓然居士(谢机宜)

学世间法。全仗口议心思。学出世间法。用口议心思则远矣。佛不云乎。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永嘉云。损法财灭功德。莫不由兹心意识。盖心意识乃思量分别之窟宅也。决欲荷担此段大事因缘。请猛著精彩。把这个来为先锋去为殿后底。生死魔根一刀斫断。便是彻头时节。正当恁么时。方用得口议心思著。何以故。第八识既除。则生死魔无处栖泊。生死魔无栖泊处。则思量分别底。浑是般若妙智。更无毫发许为我作障。所以道。观法先后。以智分别。是非审定。不违法印。得到这个田地了。尽作聪明。尽说道理。皆是大寂灭。大究竟。大解脱境界。更非他物。故盘山云。全心即佛。全佛即人。是也。未得如是。直须行住坐卧勿令心意识得其便。久久纯熟。自然不著用力排遣矣。思之。

庞居士一日在草庵中独坐。蓦地云。难难十硕油麻树上摊。庞婆闻得接声云。易易百草头上祖师意。女子灵照云。也不难也不易。饥来吃饭困来睡。妙喜曰。此三人同行不同步。同得不同失。若以心意识。搏量卜度。非独不见三人落著处。十二时中亦自昧却自己本地风光。不见本来面目。未免被难易不难易牵挽。不得自在。欲得自在。请将此三人道底。作一句看。妙喜已是他泥带水。下注脚了也。古德有言。但办肯心。必不相赚。只恐当人信不及。于日用应缘处。被外境所夺。不能纯一做工夫。则成间断。当间断时。未免方寸扰扰。正扰扰时。却是个好底时节。佛言。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辨真实。便是这个道理也这个道理。说似人不得。唯证悟者举起便知落处。

梁武帝问达磨。朕造寺度僧。不可胜数。有何功德。达磨曰。无功德。帝曰。云何无功德。达磨曰。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之随形。虽有而非实。曰如何是真功德。答曰。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帝始问。如何是圣谛第一义。答曰。廓然无圣。曰对朕者谁。答曰。不识。帝不契。达磨遂渡江之魏。如今要见真功德。不用别求。只向不识处荐取。若透得此二字。一生参学事毕。

祖师云。心随万境转。转处实能幽。随流认得性。无喜亦无忧。真实契此心者。内不见有能证之人。外不见有所证之法。祖师说个转处与随流皆为迷。此心向外取证之者。赴个程限耳。佛说一大藏教。大喻三千。小喻八百。只是说程限底文字而已。若谓如来实有恁么事。则是谤佛法僧。

心火炽然。熠熠不息。贪欲嗔恚痴。继之如钩锁连环。相续不断。若无猛烈志气。日月浸久。不觉被五阴魔所摄持。若能一念缘起无生。不离贪欲嗔恚痴。倒用魔王印。驱诸魔侣。以为护法善神。且非强为。法如是故。故净名云。佛为增上慢人。说离淫怒痴。为解脱耳。若无增上慢者。佛说淫怒痴性即是解脱。增上慢谓大阐提败善根非器众生。不信有佛乘。生死岸头可凭可仗者。如此辈人虽不信。然亦于平等法无所欠少。

庞居士问马大师云。如水无筋骨。能胜万斛舟时如何。祖云。我这里无水亦无舟。更说甚么筋骨。居士于言下顿息诸缘。遂回南岳。见石头和尚。一日石头问居士。自见老僧后。日用事作么生。居士云。若问某甲日用事。直是无开口处。头云。知子恁么方始问子。居士遂述一偈曰。日用事无别。唯吾自偶谐。头头非取舍。处处勿张乖。朱紫谁为号。丘山绝点埃。神通并妙用。运水及搬柴。这个是俗士中参禅样子。决欲究竟此事。请依此老法式。彼既丈夫。我宁不尔。不可忽。勉之勉之。

示觉空居士(唐通判)

以斯道觉斯民。儒者之事也。吾佛亦曰。性觉妙明。本觉明妙。又佛者觉也。既已自觉。而以此觉觉诸群迷。故曰大觉。又德山曰。扪空追响。劳汝心神。梦觉觉非。觉亦非觉。彦举道友。儒释俱学。而不偏故。取是义而名其所居。曰觉轩。以此轴来求法语。仍书尾嘱之曰。觉轩之义。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彦举既知是义。大神大明无上无等等矣。又何必妙喜再下注脚。然彦举之意。非独欲发明是义。以自觉而已。盖因是义以觉诸未觉者。法施之普亦佛菩萨之用心也。予嘉其志。故直书以示之。凡登是轩者。当见其义而亡轩可也。苟执轩以为义。则非独不了其义。而亦未睹其轩也。轩义俱亡。觉心独朗。始可与言觉也矣。觉义深远。言不能尽。继之以偈曰。觉空空觉空空。觉觉觉空空空亦空。欲识无穷好消息。都卢只在此轩中。信笔信意。一挥以塞来命而已。

示新喻黄县尉

妙喜与如是老人。素昧平昔。绍兴丙子暮春。邂逅渝川江亭。一见便得之。词色之间虽未相酬酢。而心已许之。既而来驿舍。吐露若合符契。自庆验人之眼不让古人。又喜般若社中得一个英灵汉。可以扶此大法幢。然此大法炬。为吾家内外护。次日同赴任宰饭。饭罢复坐兀斋。如是老人尽发所蕴字字句句。皆有落著。不似今时士大夫说。世之所谓口鼓子禅。因说梦一巡。到这里方信三世诸佛说梦。六代祖师说梦。天下老和尚说梦。即今妙喜与如是老人。又在梦中说梦。忽然有个没量大汉。梦里觉来。方信三世诸佛所说者。不是梦。六代祖师所说者。不是梦。天下老和尚所说者。不是梦。何以故。梦与觉一。语与默一。说与无说一。所以云。二由一有。一亦莫守。一心不生。万法无咎。如是之法。说亦如是。默亦如是。三世诸佛亦如是。六代祖师亦如是。天下老和尚亦如是。妙喜即今与老如是人。所说者亦如是。所证者亦如是。如是老人。当如是受用。如是修行。与如是人。说如是事。令未得者得入如是境界。同报佛恩。使如是之法。众生界中相续不断。则如是老人。不虚说梦。妙喜老汉不虚证明矣。且道。如何是不虚证明底道理。还委悉么。如是如是(咄)且截断葛藤。

示罗知县(孟弼)

聪明利智之士。往往多于脚根下蹉过此事。盖聪明利智者。理路通。才闻人举著个中事。便将心意识领览了。及乎根著实头处。黑漫漫地不知下落。却将平昔心意识学得底引证。要口头说得。到心里思量计较得底。强差排。要教分晓。殊不知。家亲作祟。决定不从外来。故永嘉有言。损法财灭功德。莫不由兹心意识。以是观之。心意识之障道。甚于毒蛇猛虎。何以故。毒蛇猛虎尚可回避。聪明利智之士。以心意识为窟宅。行住坐卧未尝顷刻不与之相酬酢。日久月深。不知不觉。与之打作一块。亦不是要作一块。为无始时来行得这一路子熟。虽乍识得破欲相远离。亦不可得。故曰。毒蛇猛虎尚可回避。而心意识真是无尔回避处。除是夙有灵骨。于日用现行处。把得住作得主识得破。直下一刀两段。便从脚跟下做将去。不必将心等悟。亦不须计较得在何时。但将先圣所诃者。如避毒蛇猛虎。如经蛊毒之乡。滴水莫教入口。然后却以三教圣人所赞者。茶里饭里。喜时怒时。与朋友相酬酢时。侍奉尊长时。与妻儿聚会时。行时住时坐时卧时。触境遇缘。或好或恶时。独居暗室时。不得须臾间断。若如此做工夫。道业不成办。三教圣人皆是妄语人矣。士大夫平昔在九经十七史内。娱嬉兴亡治乱。或逆或顺。或正或邪。无有一事不知。无有一事不会。或古或今。知尽会尽。有一事一知。一事不会。便被人唤作寡闻无见识汉。他人屋里事。尽知得尽。见得尽识得。下笔做文章时。如瓶注水。引古牵今。不妨锦心绣口。心里也思量得到。口头亦说得分晓。他人行履处。他人逆顺处。他人邪正处。一一知得下落。一一指摘得。无纤毫透漏。及乎缓缓地问他。尔未托生张黄李邓家作儿子时。在甚么处安身立命。即今作聪明说道理。争人争我。纵无明使业识。检点他人。不是能分别邪正好恶底。百年后却向甚么处去。既不知来处。即是生大。既不知去处。即是死大。无常迅速生死事大。便是这些道理也。儒者亦云。死生亦大矣。棒打石人头。嚗嚗论实事。腊月三十日。无常杀鬼到来。不取尔口头办。不迁怒不贰过。孔子独称颜回。谓圣人无怒无怒。则不为血气所迁。谓圣人无过。无过则正念独脱。正念独脱则成一片。成一片则不二矣。邪非之念才干正。则打作两橛。作两撅则其过岂止二而已。不迁怒不贰过之义。如是而已。不必作玄妙奇特商量。士大夫学先王之道。止是正心术而已。心术既正。则邪非自不相干。邪非既不相干。则日用应缘处。自然头头上明。物物上显。心术是本。文章学问是末。近代学者。多弃本逐末。寻章摘句。学华言巧语以相胜。而以圣人经术。为无用之言。可不悲夫。孟子所谓不揣其本。而欲齐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楼是也。孟弼正是春秋鼎盛之时。瞥地得早能回作尘劳恶业底心。要学出生死法。非夙植德本。则不能如是信得及把得住作得主宰。时时以生死在念。真火中莲华也。既以生死事在念。则心术已正。心术既正。则日用应缘时。不著用力排遣。既不著排遣。则无邪非。无邪非则正念独脱。正念独脱则理随事变。理随事变。则事得理融。事得理融。则省力才觉。省力时便是学此道得力处也。得力处省无限力。省力处得无限力。得如此时。心意识不须按捺。自然怗怗地矣。虽然如是。切忌堕在无言无说处。此病不除。与心意识未宁时无异。所以黄面老子云。不取众生所言说。一切有为虚妄事。虽复不依言语道。亦复不著无言说。才住在无言说处。则被默照邪禅幻惑矣。前所云毒蛇猛虎尚可回避。心意识难防。便是这个道理也。日用随缘时。拨置了得静处便静。杂念起时但举话头。盖话头如大火聚。不容蚊蚋蝼蚁所泊。举来举去。日月浸久。忽然心无所之。不觉喷地一发。当恁么时。生也不著问人。死也不著问人。不生不死底也不著问人。作如是说者也不著问人。受如是说者也不著问人。如人吃饭吃到饱足处自不生思食想矣。千说万说。曲说直说。只为罗孟弼。疑情不破。他时后日蓦然失脚蹋著鼻孔。妙喜忉忉怛怛。写许多恶口。却向甚处安著。妙喜自云。因地而倒。因地而起。起倒在人。毕竟不干这一片田地事。写至此。一轴纸已尽。且截断葛藤。

同类推荐
  • 佛为优填王说王法政论经

    佛为优填王说王法政论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野菜博录

    野菜博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大乘四法经释

    大乘四法经释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中天紫微星真宝忏

    中天紫微星真宝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太上老君虚无自然本起经

    太上老君虚无自然本起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修真狂徒

    修真狂徒

    当他能够在修真界和现代穿梭自如会是什么样的一个情况?当他扛着加特林轰杀修真者是何等牛逼?当他开着战斗机单挑修真世家是何等嚣张?且看他两界逍遥。
  • 倾尽天下:暮色与君归

    倾尽天下:暮色与君归

    她本身富商之女,却自幼流浪,生的古怪性子,他乃是当朝王爷,位高权重,却甘愿俯首称臣;他和她身份悬殊,本该不曾相识。然而,为了补充亏空的国库,稳定军权,他不得不娶了她,新婚之夜,他却弃她于礼堂之上......
  • 宅女快穿攻略

    宅女快穿攻略

    第一界面配角原型肖战王一博(路人粉一枚,界面虚构请不要代入现实,上升蒸煮)谢谢观看苏小小,一个双商不高,懒癌晚期的宅女。因为无聊下载了当时最火的游戏《偷心恋人》不过作为游戏高手,不到两个月苏小小获得了游戏玩家最想要的奖励,与游戏中“男神”各方面条件相似度都有80%以上的现实男神交往一个月。苏小小觉得,自由自在挺好的,至于男朋友这种生物,还是……(算了吧,生气了懒得哄!)取消奖励时软件突然出现了bug,召唤出了一个叫哩哩的“小精灵”于是抱着好玩的心态,她跟哩哩签订了契约。但是苏小小发现在每一个界面都会遇到一个对自己非常熟悉的男人为了搞清楚一切事情的真相,苏小小与他,从此在各个界面里相爱相杀。本文1v1,男女主身心健康,不喜勿喷,谢谢。
  • 飞碟追踪百科(科学探索百科)

    飞碟追踪百科(科学探索百科)

    人类社会和自然世界是那么丰富多彩,使我们对于那许许多多的难解之谜,不得不密切关注和发出疑问。人们总是不断地去认识它,勇敢地去探索它。虽然今天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达到了很高程度,但对于许多谜团还是难以圆满解答。人们都希望发现天机,破解无限的谜团。古今中外许许多多的科学先驱不断奋斗,一个个谜团不断解开,推进了科学技术的大发展,但又发现了许多新的奇怪事物和难解之谜,又不得不向新的问题发起挑战。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人类探索永无止境,解决旧问题,探索新领域,这就是人类一步一步发展的足迹。
  • 美丽的大自然

    美丽的大自然

    儿童诗对于提升小读者的审美品位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一个爱写诗的孩子,注定是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孩子。我们愿意把自己的思考化作诗的雨露,洒向孩子们天真的心田。
  • 春雨逸响

    春雨逸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世界上最神奇的理财课

    世界上最神奇的理财课

    有钱的人不一定幸福,没有钱的人多半不会幸福。对金钱孜孜以求的人,不一定得到财富。赚取财富,既需要机会,更需要智慧。认识到对待财富、善用财富以及赢得财富的基本法则,财富才能真正成为人生的幸福和快乐之源。
  • 氪命玩家

    氪命玩家

    陈景乐:“我愿意用50年寿命换个金手指!”“叮~您的系统已上线。”陈景乐:“……”等等,现在后悔还来得及么?
  • 零售业92个创意促销方案

    零售业92个创意促销方案

    性别决定消费偏好、刺激不同群体的需求、众目聚焦的攒金吉日、榜样的成功经验等内容。“欲取之,先予之”,经商也一样,要想从顾客口袋中钱,先要给顾客一些实惠。只要经营得当,学会从“赔钱”中赚钱不失为一条取胜的妙招。促销方式千变万化,大家都喜欢小投入、大产出的促销段,其实只需要稍微地动下脑筋,另类的做法有时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与收获。视觉形象所传达的信息不再是“这是一些商品,请您来选购吧!”而应该是:“这是一种生活,请您来体验吧!”这样,视觉营销所起到的作用,就不仅仅是把商品推向市场,让顾客被动地接受,而是变成了把顾客请进市场,让顾客在时尚生活的体验中,自发地产生消费的需要,进而产生购买行为。
  • Struts & Frets

    Struts & Frets

    Music is in Sammy's blood. His grandfather was a jazz musician, and Sammy's indie rock band could be huge one day—if they don't self-destruct first. Winning the upcoming Battle of the Bands would justify all their compromises and reassure Sammy that his life's dream could become a reality. But practices are hard to schedule when Sammy's grandfather is sick and getting worse, his mother is too busy to help either of them, and his best friend may want to be his girlfriend. Told in a voice that's honest and wry, Struts & Frets will resonate not only with teenage musicians but also with anyone who ever sat up all night listening to a favorite album, wondering if they'd ever find their place in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