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21400000046

第46章

尔时世尊复观诸大众会。为欲满足一切愿故。复说三世无量门决定智圆满法句者。观察大众非无因缘。先以佛心。而观察彼众生种相体性。堪受何法应何种而得利益。如是观已。当知于彼彼法门而得悟入故。为欲说此故先观机也。三世无量决定智门。谓于一念三世之中。无量无碍智门。佛以种种方便说斯妙法。一切众生各随所应智门而得决定。其门无量故言无量门也。佛观大众会。为说此普门法界趣入之门。欲令各随本缘而得决定故。名决定智门也。法句者。谓先触事从事能生于理。故名为句。即是句偈依。世句偈法以名字说。满足者入此法门能生法门。能生法界无相如来自证秘密之法。将欲以如是法满足一切众生。令无空过故也。此句即是偈也。未及会句。后当以义作句偈也。虚空无垢无自性。能授种种诸巧智者。谓一切智智之心等空。无垢无量无碍。无有分别。即是诸佛大空现证之法。无自性者。谓此空无垢清净法界。亦复无有自性不可执取也。以如是即彼大空。无为亦无自性故。能生一切智智。即是巧智。智之异名也。若非巧智。岂能随一切众生种种心行。见其所乐见身。说其所宜闻法。称其得解之机。皆悉不虚而入一切平等法界。即是巧中之极巧也。以平等空亦无自性。有相生灭亦复无性故。于法自在能生巧智。普与一切众生之愿。不可思议度量也。由本自性常空故。缘起甚深难可见者。此不可得空之自性。即是第一常住法佛之身。以离空非空等八颠倒相。是即甚深从缘起法。无为无作而能不动法界普应众生。机应相关如月现清水。如是缘起法不可思议也(空之自性常有不是先无今有已有还无故谓空本性如是也)于长恒时殊胜进。随念施与无上果者。恒谓常修如是法行。乃至大空亦不可得。无自性故犹如大空。而能生起万行。此甚深平等法界之行。行者若能常如是行。即能随众生所思愿而满足之。乃至无上大愿亦能与彼也。譬如一切趣宫室。皆依虚空无著行者。此恐人不信解更引譬譬之。如一切世间。皆依于空而得安住。而此大空更无所依。不作是念。一切世间由我而生依我而住。此世间亦于处空不念恩德。而求报之不作是念。此空力故令我得如是安稳。何以故不见虚空有造作之行。故不念报也。故次会云。此清净法亦如是。三有无余清净生者。合云如上所说之行。亦同于空。除三有之障令无有余。能生清净之法。所称法性清净妙身之生也。次云。昔胜生严修此故。得有一切如来行者。更引古为证。胜生谓先生也。先生谓先觉是法者。若觉此法即无尽庄严。无尽庄严定慧神力妙严之藏。谓过去菩萨名为胜生严。此即佛子也。即是先修行者。如言先生也。梵云避部。是不久满足诸财宝。谓法财也。即此德以严身也。此先觉者。即曾得如是法。一切诸佛亦皆得此法也。次云。非他句有难可得。作世遍明如世尊者。次意云。若离此更于余法句中。能成如是不思议法界之果。无有是处。假使于中求之。亦无得理。如水中求油无有是处。若人能得此自证非他。不由他悟之法。即能照明世间如日照之。亦如佛出世时。普为一切无明世间而作大明也。说极清净修行法。深广无尽离分别者。佛说此极清净无分别离分别甚深自证之法。此法深广。不可思议不可破坏。无有穷尽。即是叹法德之意也。尔时毗卢遮那世尊。说此伽陀已。观察金刚手等一切大众。告执金刚言。善男子。各各当现法界神力。神力亦是动用神变也。此神变是广义。从一得多也。悉地流出句。若众生见如是法。发欢喜踊跃得乐受住者。佛观大众非无因缘。为欲令彼各各说。从不思议法界自在神通之力。流出悉地之句也。此流出名为门。是梵音多含。今此中意明流出也。谓从自证法界佛心。而流出无量巧智之门。即是如前一一菩萨金刚各是如来内证之德。从此现法门。门有传法摄众生者。引彼一类从此门入。而到一切智智之地。佛意令彼各说入实相门。若有众生种。彼根性者。当生喜悦发起善根。即从此门成胜进行。住于如来安乐之行也。时诸执金刚。为毗卢遮那世尊作礼。如是法主依所教敕者。依佛所命不敢有违。然如来是法主。若于法主前各各异说。则非所应。是请佛自说令一切闻也。何以故。世尊于世尊前。自说如是随所通达法。非是所宜。此是回文也。时诸金刚复请佛言。惟愿世尊哀愍我等。示现悉地流出句。何以故。于尊者薄伽梵前。而自宣示所通达法。非是所宜者。此意云何。如来法王尊胜无上。以于此法中现前通达。究了明见无有余故。我等由佛恩力各从一门。随自心量而得通达。若于如是大法主前而自称说。则非所应。此是惭愧谦退之意也。如是陈意。愿佛自说也。何以故。为未来世众生。当遇是法得大利益。开佛知见速得成办如来安乐行故。如是说已。如来告金刚手等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此如来所说法毗奈耶中称赞一切。所谓有羞。若有羞善男子善女人。见如是法速生二事。谓不作所不应作。众所称赞者。佛赞意言。此诸善士。虽于所入法门得善通达。以仰敬如来生惭愧故。不敢陈说。当知即是善士之相。故言善哉善哉也。次即因其所行而引接之。故言如来所说法律之中。唯常称叹一法。所谓羞耻也。西方梵音与惭愧异名。更相释云何惭愧。谓具羞耻。若人具羞耻之心。即是有惭愧也。如来常称叹此一法。若人能有羞耻者。则成就秘密之行。当知即是发迹之处。故因有羞耻故。得具二法。一者所不应作事业皆悉不作。云何不应作耶。如世间人。各当观察自种性中不应作事即不敢作。世间名为有羞耻人。今此善男子亦尔。于如来种性之中而自观察。知此法中一切恶业。皆当不作。即一也。由不作恶故。则为如来之所称叹。非但如来。亦为十方诸天人阿修罗沙门婆罗门众及凡圣大众。常所称叹传宣说。此即是不作众恶之果报也。又众所称叹。即是俱行一切善义。由具一切善故。为大众称叹也。复有二事。所谓未至令至者。谓未至者令至得到一切智智之妙宝洲所。由有羞耻故能行二法。由前二得则能至所至处。昔所未悟而今得悟。昔所未闻而今得闻故。是一也。二者由得至所未至故。即是生于如来种性之中也。与一切佛菩萨共同一处。常不舍离微妙胜进。即其二也。复有二事。谓住尸罗者。所谓除热得清凉是尸罗义。如其热者思清凉池凉室。善得入者即离热恼众患。又如热病之人得除热毒病。即身心清凉善得安乐。义同清凉义也。菩萨之人性戒成就。不由制戒任运而有。譬如大海其性自尔不宿死尸。非有人物令彼如此。非同声闻戒也。第二法者。由具戒故常得生于人天中。此谓未得法身地者。世世生处常在人中天上。得离障见佛闻法。此即大利也。善哉谛听善思念之。我当宣说真言成就流出相应句者。此善哉中有二仁者义。谓佛叹彼贤善之德。而或告之令善听也。流出者如佛出光。先有出处。谓面门豪相顶髻等处。出作佛事已周竟已。而复还入。此流出真言亦如是。当知从真言中流出也。谓流出悉地之果。此真言本从如来自证之德。于佛心地而出现。作无量法门大作佛事。作佛事已。令彼应度众生。即从此门入佛法界。故名流出也。故次言此所流出相应句。真言门修菩提诸菩萨。速于是中当得真言悉地之果者。此中果者。谓得不思议一切智智之果也。次之初首。若行者见漫荼罗。尊所印可成就真语者。自此以下更明次第供养法。先得见漫荼罗。非但得见而已。须为师加法引入如前所说。非但得入而已次第修行。随法修行故。得阿阇梨印可传法。得印可灌顶故。次云真言成就也。复次世间持诵品中先观圆明中。有环绕真言字轮(头尾)念诵时从初字。于口中入流入身中。犹如入息周遍身分。此是如来自在神力之所加持。如是念者。能除众生一切业垢也。如是遍身已还从口出入尊足下。遍至本处。如是一一字流入之时。以次字即相续不断次第连环也。若初学人。恐心散乱不能如是成者。当只观种子字。如前作之。乃至心串习已渐加字也。移此一段入前品中。如前说。见漫荼罗又得入已。作诸法事乃至灌顶。既得受法如法修行。善解真言中次第法用。明了无碍。堪能传法得师印可。经言尊者即是师也。又能发菩提心者。所谓为求如来自在之业。普门利益一切众生故。而行此行。非为余事。深信慈悲无有悭吝者。谓于甚深广大不思议法。决定正信无有疑心也。又于财法心无悭吝。以大慈悲心哀愍一切。常作利他之行不求自利也。住于调伏者。谓自调六情诸根。此即性戒也。能善分别从缘所生法者。譬如明镜。现对众色明了现前。如是等法。非由镜中先有。非由色从外来。当知二法和合亦不能生。而于是中宛然明了。不可执取不可求得。而亦非有非无。但从众缘和合故有可见。如是一切法当知亦尔。乃至十喻皆能通达。如是观已。于真言悉地之果。亦如是观之。此悉地相。由自持诵者及本尊真言和合因缘。则有一切不思议事。法界镜像不可取着。而种种成就也。受持禁戒者。即是持明之具戒。于中一一法则皆善受持。以是因缘不犯三昧耶法。得悉地成就也。善住众学者。即是真言门上中下法成就之相。一一所应学事皆善通达。即是善住上中下法之中也。具巧方便者。即是体解如来善权之用。如修真言行时。或于出家二乘法戒有所违犯。不应生如是迷执。我由此事故毁犯是戒。当知去恶趣。心怀恶作而妨正修。何以故如来所有方便。唯为如是大事因缘。若令为不持方便诸乘清净戒故。而妨真言圆满之行。无此理也。是故行者设有犯时。当生是念。我今志求无上大乘。普利一切有情故。事不兼遂故。于是中有所违犯。若我逮得成就果已。当应悔过。以此善心非是犯戒因缘故。不名犯戒也。勇猛者义如前师弟子中说。知时非时者。真言门中一一次第法用。不得回前着后回后着前。应先作者先作。应后作者亦如是。即名为时。乃至饮食睡眠种种诸行。各有时非时相。如真言行者。若昼复睡眠通夜不寝。如是等事亦非三昧耶。非合时也。好行惠舍者真言行菩萨常以财法施。摄取众生令入佛道。若不能如是随力作者。即犯持明戒也。心无怖畏者。若在众中。有诸异解异见众生。或断疑或试问深浅故有所咨问。尔时安住于法。以无畏心无取着心。随问为说令得入于正见之中。心不怯弱也。勤修真言行法者。于修行门。终不中断无有停滞。若在中路悠废。即非精进之相。当得者不得。已得者退失。即令于道有碍。是故行者一心精进如救头燃。以精进不放逸故。乃至能于此生得佛知见。何况诸余助道之法。不尔犯三昧耶法。通达真言实义者。知上中下成就中甚深意趣。一一字中男女声等。从所入门乃至成佛。于中通塞之相善分别知。所以尔者。此诸真言即是如来自证之德。以此庄严法身。令诸众生。各从有缘之门见实相故。若入一字之时。即具无量门功德。无二无别也。常乐坐禅乐作成就者。于真言门中。心住一境而不散乱。如观字观声本尊种子。随于一事心不外缘。即能得大成就。若心在散乱。设经无量劫中欲求成就。尚不可得。何况一生现得法利耶。次说真言成就之相。或有疑言。诸法实相无为法中。亦云何有如是种种事相耶。今欲悟彼故。答言此事实有不应生疑也。且取世事为譬喻。又秘密主譬如欲界有自在悦满意明。乃至一切欲处天子。如大乘中说。欲界有卅六处。谓寒热地狱各八共成十六也。又四大洲。此四洲又各有二随州(合十二州并前廿八)及六天并傍生鬼(合三十六)此自在天主以此悦满意明力故。现种种杂色欲乐之具。能于一时满此卅六处。又云于此迷醉出众妙杂类。乃至而亦自受用之者。所为一切天子天女等示现内外有情无情之境。如现食味音乐等。一一可得现前受用。若见女色等身。亦可五欲自娱。各随彼心之所欲。为遇极妙五欲境故。心皆迷醉也。何况如来真言。而不能普见色身作佛事耶。又善男子。如摩醯首罗天王有一明。名曰胜意生明。以此真言力故。能于一时作大变化。遍此三千大千世界。现为一一众生。现所爱乐诸利益事。随彼受用皆实不虚。又化净居天身及彼微妙受用之事。如经所说。何况如来真言力耶。且置是事。如世幻者尚能以其真言。云现种种园果及乘人畜等。又如阿修罗自有真言。能化其身同于帝释。坐于三十三天善法堂上。令一切天皆生疑怪。又如世人有真言。能摄诸毒及寒热众患。又有[怡-台+乇]怛哩天自有真言。能为一切人作大疾疫。乃至世间现有人。以真言故。变火为冷变冰令热。何况如来自在神力所加持真言。而不普周法界大作佛事耶。是故当生信心。信此威德力用真实不虚也。彼持诵者未得悉地以来。当疑心定有此事为定无耶。如此不思议果。若以心量为分别之。终无得理。为除此疑说前喻。然此真言威力。不从真言中出。不在持诵者处。亦不入彼所加持者身口。推求性相了不可得。而能作一切事随应曲成此即甚深缘起。法性从众缘有。如彼水月镜像。不可思议缘起也。善男子真言加持力故。法尔而生无所过越。以三昧不越故者。所谓真言悉地本来成就。何以故。如来现证如是不思议法。所谓阿字自体。从本已来具足无量自在力不思议力。此悉地体常住不变。但由行人不自了知故。不得如是之果。今以此行净其身口意业若能与法相应。即自成就。诸法自尔终不虚也。此不思议果。众缘会时自当生起。如大海潮终不失时。又此真言。自无始无终。若有始终则有穷尽。则是无常败坏之法。云何名为如来自在力耶。以此法体出过三世常在三世。是故于三时中所作佛事。自然常不休废不失期限。如大海水若白月正圆。自然鼓涌无有失期也。甚深不思议缘生理者。若真言本体先不成就。则不能随感而应不失期限。若真言虽有是力。而行人心行未与相应。则亦不能令彼加持显现。然缘会自成。故知不从彼来不从此去。亦非二处。无性而能缘会。亦成悉地果。亦非自然有之。当知即是甚深法界不思议果。从缘而起常自无性不可思议。若行人修行不断。必是极果合于至理。如是至理。不可以思量分别而能了知。是举前喻劝信也。是故善男子。随顺通达不思议法性。常不断绝真言道者。此真言不思议果。既非分别能知。亦非随力分。有着行处小对治行而能取证。是故唯信力坚固者。乃能入之。故先举喻。次更明至理。劝令依于此门。观不思议缘生至理。常求通达如是不思议法性。随顺此理。而修真言之行无令间断。自然成佛也。此真言道。即是不可思议法生处。由不思议因故。得不思议果也。尔时世尊复住三世无碍力依。如来加持不思议力依。庄严清净藏三昧力者。依三世无碍力。依佛不思议力。此有二种依也。此三昧是不思议三世无障碍加持力用所依止处。依此法体。能成如来不思议业。所谓普遍十方三世。普门利益一切众生。皆令毕竟住于一初智智之地。此如来不思议依自证之法。无量定智诸力。以自庄严清净者。即是真言体也。此是如来众德之藏。无尽庄严无有缺减。具足成就相也。即时世尊从三摩钵底中。出无尽界无尽语表。依法界力无等力正等觉信解。以一音声四处流出也。谓从阿字出三字成四字此四合为一而遍布一切处也。声门字出亦遍一切也。普遍一切法界。与虚空等无所不至者。佛住三昧之时生此表业。表者标也。此声能遍一切。所谓诸佛之所印成。印者即是标表义也。即是如来语表也。谓从如来信解之力(序分已解)声闻者所出声处名为门。此声闻即是阿等四字也。以从此阿字而出声故名门也。此阿字即是佛口。即是佛心。即是说者。即是闻者。法界依力无等之力。而生平碍语表出无量声。即是如来普门导利之语业作用也。从如来心出此平等妙音分为四处。如从无热大池生四大河流注无竭。此真言依处亦如是。以一妙音能表无尽法界。展转相生无有穷已。此四处者。谓四字四德四色四与愿也。从法佛心四德开敷。此中以事表内证之理。则四字不同四色用异。所与愿等亦复不同也。此之四德普遍虚空界。如虚空无量无分别。离中边故无有穷尽。此真言示现亦复如是也。次明佛心中分四处也。真言初云归命一切如来。次句种种门者。微湿缚是种种义亦是巧义。目契弊是门义。即是普门示现种种妙智业巧度门也。萨缚他是一切也。非但身口致礼而已。乃至三业遍皆归命。如身表中内外身一一支分。皆遍礼一切如来也。次真言体。阿(上)阿(上引)暗恶。此四字义已说之。从是普遍等正觉(回文也)心从是普遍。即时一切法界诸声门。从正等觉幖帜之音者。则从是真言四德。普遍一切如来之心。如从一字而生二字。二字生四字。四字生八。八生十六。如是展转无穷。然最初字即同第二字。第二字亦即同第三。平等无差别也。此四字是此一部经中正宗体也。一切秘藏皆从此生。即是毗卢遮那佛心也。此标表音声互出声者。如上从一出四。从四出无量字及声周遍法界。一一字声皆互出声。此一字声中。出余一切字声。余字亦尔。此即是佛之标表用。此不思议声互相通达。表一切如来自他无量德也。于一音声中。各出无量种种音声句义。故云而互出声。诸菩萨见闻是已得未曾有。故云希有也。开敷眼者。心在定时其目不开不闭。今见是事怪未曾有。故开敷其目。今私谓如莲未开因日光故开敷。此菩萨心目亦尔。因佛加持示现故开也。发美妙言音。一切智离热者前而说颂曰。谓于一切智智离热恼者前。而称叹也。奇哉真言行。能具广大智者。叹此真言之行甚为奇特。乃能从如来心而现四德。从此各出无量不思议秘妙之音周于法界。一一声又互出一切声无二无别。而有差别用成佛事。即表如来妙严之藏秘密法身。具有无量功德庄严也。故云能具广大智句。此智无边际。犹如大虚普含万像。故云广也。故此广智。即是无等智无比智。由此智句能令成佛。若此普遍者。所谓以此真言普遍一切世界。即此阿字门也。成佛二足尊。于真言字中。以此妙音普遍世界。能令闻者必定于无上菩提。故云成佛两足尊也。是故勤精进。于诸佛语心。常作无间修。净心离于我者。有二勤。上勤是精进不间。下勤是常修不间也。梵音别故谓于此一切如来所说真言之心。即是如上四字劝诸众生。当于如是所说真言之心。应勤心修学句令无间断。常当以此而净其心。净谓净于内外一切妄业诸障也。离我者谓离人法二我故也。当知此心即是佛心。佛心者即是真言心也。尔时薄伽梵。复说此法句。于正等觉心。而作成就者。前品已说世间成就。送于行人令至出世成就。是以于此中。说用佛心作出世成就之业也。佛心谓如上真言四字。随取一字作之。皆得也。作此成果当得出世之果。正等觉心即真言心也。欲作此成就者。当先择处。园苑谓人所种殖栽接园苑之处。若不种自成。即是广野非苑也。寺者毗诃罗。此方译为住处。窟是山间自然石窟。或是人功所穿作之。或复行人心所乐处。亦得于中修道也。若就秘说者。园苑谓大菩提心。此处宽广无所不有。依此修道最为第一上处也。住谓四梵住。或云是大悲。以一切菩萨常乐住此中故。窟谓幽邃清闲之处。即是甚深禅定之窟。师子兽王亦住其中也。或意所乐处。即是于诸法门随便宜时。随一一门系念而行。谓六度等如般若所说。于中随自意修也。观彼菩提心。乃至初安住。不生疑虑意者。谓即以心而观自己菩提心此是出世成就之正行。作住于此无有异缘。即是三昧。于此观中常自觉故。一切疑网渐当净除。乃至到于不疑之处诸疑不生。即是真住菩提心也。当时有种种相貌等。勿生疑虑。即渐见真实如也。然此中行时。略有二地。一者谓非三摩呬多地。亦是三摩呬多地(译为等引也)于未成就时。要当先有成就之相。乃至欲成就时。亦有欲成就相。此皆是非三摩呬多地也。谓初得世间成就时。所加药物等皆有不思议力用。乃至能游佛刹。是未成就之相。犹得此现验不思议事故。心得决定信。更增胜得入等引地也。行者初修出世间观方便时。先观本尊。依画像善观已。初时闭目而得明了。其后渐开眼亦见。显现明了无有隐昧。此是未等引。若以得如是事故。其心倍生信乐。由此信故其心清净。渐当不取着等心无二。此无二亦除。无有中边差别之见。除诸心缘万法平等。尔时名等至相也。以众相现时虽未成就。然由此故能得渐成故。云彼为未等引地也(私谓如世间未到地定也)随取彼一心。以心置于心。证于极净句。无垢安不动。不分别如镜。现前甚微细。若彼常观察。修习而相应。乃至本所尊。自身像皆现者。初观本尊得明了现已。于四字中随取其一。置本尊心上。此是经中云与心相应也。谓以此佛心之字。安本尊心上(取心谓取佛心字也置佛心上名与心也)随取一真言。心于本尊心上。而想置心真言。或自身为本尊。而置心字于心上。故云以心置心等也。如是观时。作极净无垢之观。以一切心本尊常尔故。如是观净之时。以不外缘安住不动。不分别一切法相。而不生妄想。尔时与观佛三昧等相应。譬如净眼之人面对明镜。此中镜者。即是观本尊心上圆明清净无垢。所谓极微者。谓初观种子字时极令细小。以是心种子故也。先既观见本尊像已。于本尊心上观此明净镜。镜中有此字。一心观此字。即于此中得见本尊真实之相。亦自于圆中自见其身。此犹是未等引相也。如是唯住一境。不为垢障所动。常如是修习故。自影像现时。心上亦有圆明及字。初观之时。随见一字三事自然现也。后时心中圆明上见本尊。本尊圆明上复见自身。如是互相照见无有障碍。名影像成就。此亦是非等引地也。次第二正觉句者。初观本尊今但观佛。所以尔者。一切尊形皆是见法身门故。于镜漫拏罗。大莲华王座。深邃住三昧者又此镜中如有窟像。观此窟甚深中有如来。在此窟中深邃而坐之也。总持发髻冠。无量光围绕。离妄执分别。本寂如虚空。于彼中思惟。作摄意念诵。一月修等引。持满一落叉。于中作如是观。是名真见佛也。如是见时。彼佛心上作字。真言字一心诵之。此是一向摄意。在于一境更无一外缘。心心念诵不令人闻。然于定中自然有声流出。如流水不断也。所云落叉者此译为见。谓心住一缘明了现前也。若就世语则是十万遍耳。一月诵者。一月是等引圆满入于初地。于秘藏中。初地是第一月也。此是等引之地。前云三句。菩提心为种子。大悲为根。方便为后。此中具说行法也。第二句观佛在于心镜深窟中。乃至自形作本尊。先观本尊心上圆明净镜。镜中有窟状中有本尊。即是真见佛也。见佛已。此佛心上复有圆明圆净。初观此极净心镜甚微少。后渐大也。对面宛然故云现前也。净无比中有种子字。一心正观此种子字。即是诵彼字也。从此得见其心。又见己身。如本尊体相在佛心中。若观自心上圆明。亦是如来本尊在中。如是展转相现不相妨碍。本尊清净离诸分别。剂此名见。菩提之心为初成佛种子也。此亦名为一见一境。故名一落叉。此是出世行中先承事法。如此成者是入信地也(更问菩提心行相)次云摄意者。从一至一十。亦如是一若至一百一千一万等。亦皆是一。以遍多时故。至多时能自见也。梵音即云三摩呬多是等引义。亦名摄心一境之义。即一心义也。次于第二月奉涂香花等。而以作饶益。种种众生类。又复于他月。舍弃诸利养者。如前世间行中。亦有涂香等供养。此中复说者。意与前殊异也。此中已得等引。其以清净调柔。随事能成。随奉一香。即能如实遍满法界。普遍一切众生界作种种利益。随事皆成。如花严回向中广说其相。如香花者。随有一切所作。亦复如是。无不成就大作佛事也。又他月者此中有两月行。即到初地(更问)弃舍诸利养者。以文解之即是舍于八法违顺之事。为妨道故。若作秘意。是此菩萨大种善根。此报无尽不现。得无量法门功德之宝。不应于中而生取着。若生取着利养。则不速入于正位。故须舍此利养也。彼时行者复更如理思惟。即是菩提心而发悲愿。理摄而起故。言如理思惟也。此中思惟意者。谓我当谓如是应理思惟而得自在。时彼于瑜伽。思惟而自在。愿一切无障。安乐诸群生。即是发决定悲愿。云何众生同有如是觉性。而不自了受大苦恼耶。即生大勇猛心。要当以无数方便而成就之。必定皆令到一切智地。除彼一切垢障使无有余也。乐欲成如来。所称赞圆果者。谓如来无量知见。究竟成就巧度妙权。若不得此。云何能以一大事因缘而出于世。如是诸佛所称叹。彼妙方便我当速成。满足一切。有情众希愿。应理无障盖。而生是攀缘。如是无有障碍。以如是攀缘而念诵也。以我功德。拔一切苦等者。以大悲心。满一切众生之所希愿。拔彼大苦而与现乐。亦能成就。何以故。行者自心无垢障故。即有大势力能。又为众生随分除障。由彼我无障因缘。即能随事成就也。此即普贤行愿也。此相云何。谓生如是大悲之愿也。傍生相啖食。所有苦永除。常令诸鬼界。饮食皆充满。地狱中受苦。种种诸楚毒。当愿速除灭。以我功德故者。以我所生无量胜福。他月舍利养。谓第三月。于内外无所贪着。名舍利养。然外事从不求不受施也。舍此利养而不舍众生。由真言行故皆得成就也。及余无量门。数数心思惟。发广大悲愍。三种加持句。想念于一切。心持诵真言者。此等悲愿亦有无量种。不可初一月二月持诵。亦谓如是发愿。但初二月以信解心作。然未能成。第三月所愿皆成。故回向自他也。真言行者若得意时。随事而作如是。频以大悲之水而洗其心。渐令此菩提心有大势。迄至第十一地以来。渐渐力用增长。皆由此圆满也。初一月菩提心。次月观佛形像名正觉句。第三住真言离一切相。名三月亦名三落叉。又广大加持。谓如来加持神力。由三句得成。今欲行如来事故。思想念此三句也。故经云。以我功德力。如来加持力。及与法界力。周遍众生界者。此三句和合。而广大加持力生。如是念已。应诵念此句。此是一切真言心也。取三句功德。随取花等以心念加之。如花即以花真言。香以香真言加之。乃至一切处。拔苦与乐献佛等皆成也。若不用本真言加之。用后明妃亦成我功德力于众生界。周遍如来加持力等法界也。诸念求义利。皆悉饶益之。彼一切如理。所念皆成就也。由住理故。随所系念而成也。乃至除苦苦即除等。以我功德力故。以如来加持力故。以法界平等力故。以此三缘合故。则能成就不思议业也。如此作者。当知广应理故。言当得如理也。与虚空等力虚空藏明妃真言。相接次也。尔时如来。复说虚空等力虚空藏转明妃真言曰者。如虚空不可破坏一切无能胜者。故名虚空等力。又藏者。如人有大宝藏施所欲者。自在取之不受贫乏。如来虚空之藏亦复如是。一切利乐众生事。皆从中出无量法宝。自在受用而无穷竭相。名虚空藏也。转顺明者。转顺能生之义。此藏能生一切佛事也。如前所发悲愿。谓如以一花供养时运心。遍一切佛及凡圣。皆供养已。即回向一切智智。语诸受我施者。愿以此力令我得如上愿。如是愿讫。以此真言加之无不成也。初敬礼一切如来等

同类推荐
  • When the Sleeper Wakes

    When the Sleeper Wak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弘道录

    弘道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医林改错

    医林改错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读通鉴论

    读通鉴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脾胃论

    脾胃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北洋新军阀

    北洋新军阀

    开局就给一块岛屿,一帮农民,四面八方不是建奴就是海,还有个磨刀霍霍的袁蛮子,就问你你怎么活下去。毛珏:“造船!”
  • 清辐宁

    清辐宁

    “清福宁”,废土最珍贵的药物,能有效修复受到辐射损伤的躯体。然而,能治愈这个世界的“清福宁”,究竟在哪里?
  • 重生之错爱千金

    重生之错爱千金

    【重生古代的励志文!慢热型,非女强,女主慢慢成长型,男主忠贞不二型,结局是1对1,欢迎各位读者跳坑!】10岁的桑榆,小小县丞的嫡长女,却是个懦弱木讷的受气包,没曾想娘亲更是朵软弱不受宠的白莲花,连带着亲生女儿也饱受妾氏庶女的欺辱。26岁的安茜是资深宅女一枚,喜欢“宅”在家里,最大的爱好就是对着兵哥哥的疙瘩肉流哈喇子,一次好心的见义勇为却不料丢了小命,结果倒霉的穿越重生在更加苦逼的县丞嫡女身上。前世的她好歹看了不少穿越小说,重生后的桑榆还YY了一把各种宫斗宅斗,她这个重新嫡女灰常高能,还有各色美男左拥右抱。可谁知,她却穿越成了个不受宠的小娃,既然日子依旧苦逼,反正闲着也是闲着,那就捞个男人来爱吧。谪仙般的清冷少年不搭理她?那就死缠烂打。洒脱的少年将军是个不摆谱的人?那正好沾点光,谋点福利。可惜死缠烂打,却换来了不情不愿,无心插柳的勾搭,倒是促成她桃花朵朵开。当迷糊执着的女主,杠上冷情OR爽朗的楠竹,能擦出怎样的火花,我们拭目以待!---------♂---------♂---------♂---------♂----------♂---------♂---------片段【一】:“我不喜欢欠别人人情,所以你需要我帮你什么,你只有一次机会。”安成珏冷淡至极的眼神里,看不出任何情绪,可他唇角鄙夷的笑容,显露出他的不屑。她在安成珏最落魄的时候帮了他,换来他的报恩,她想抓住机会,可她没听出他话里的百转千回,傻乎乎的告白了。“你能试着跟我相处,留在灵州吗?”她的语气是那样小心翼翼,可是她成功了。当她被别人告白时,那反应就有点差水准了。看着她为情所伤,薛少宗沉着脸,毫不犹豫的告白道:“我想追你,让你做我的女人。”他对她的爱,蓄谋已久。桑榆呆愣了几秒,不可置信道:“你——你在胡说什么?”他们只是朋友啊!片段【二】:“来,让我看看有没有受伤?”他趁机拉着她的手,肆无忌惮的揩油。桑榆嘴角抽了抽,猛地抽回手,一本正经的:“你别动手动脚。”可某人依然堂而皇之的为自己谋福利,“生那么大气干嘛,容易老啊,我现在都是你的人了,让我拉下手有什么好害羞的。”于是她开始装可怜,让他放过自己,“可我们并不是那种关系,你这样我很不习惯。”某人眨巴着眼睛,更加委屈滴说:“我们这是培养感情,怎么能是动手动脚?我这是在追你,你感觉不到吗?看来我还不够努力。”
  • 奸商有道:暴力黑萌法师

    奸商有道:暴力黑萌法师

    高考结束回归游戏,发现自己那全服独一无二的战宠,被玩笑CP的女徒弟占有拒还。黑客哥哥帮忙要回,却遭报复轮白!这就罢了,可再练级,却被堵新手村出不去!慕芷清怒了!想把我杀退游是吧?偏不如你们的意!换个号,带着大神和哥哥杀入游戏。被抢走的战宠,被轮白的仇,都要你们十倍百倍地还回来!
  • 薄冰之舞

    薄冰之舞

    无论你承认不承认,青春美文业已成为90年代文坛的一道风景。祝勇、邓皓、董文婷、周德东……当青春美文作家们的名字频频出现在全国大小期刊和报纸副刊上时,他们年轻的面孔和新鲜的笔触,他们带有鲜明时代特点的情绪和故事,都为自己的成长和定型亮出了一张张显眼的招牌……
  • 总裁老公,很很爱

    总裁老公,很很爱

    头脑好、功夫好的她,死心塌地的爱着自己的青梅竹马;没想到,他竟然也是深爱着她;本应是幸福的开始,却真真是厄运的来临……面对断桥,她竟然刹不住车,就这样冲了下去;当再次回来,她淡然的介绍自己:我是阡陌漓她卷土重来,是阴谋还是诡计,都要给她一个交代。片段一:“我~~~”男人趴在女人身上,有些懊恼的吸了一口气!女人笑嘻嘻的说了一句,“你行吗?”“什么,居然敢说我不行,哼,今天晚上,你休想再下床~~~~~”·················“这是送你的生日礼物,喜欢吗?”男人紧紧地抱着女人,看着满地的鲜花~~~~等待爱情的熏衣草终于开花了?片段二:女人拖着有些疲惫的身体,精神兴奋的拿着送给他的生日礼物,踏进房门,本以为可以再次幸福的生活下去。可是面对男人的冷言冷语,心碎了,“滚,再也不要让我看见你~~~”她笑了,笑着离开,却没发现身后男人痛苦的眼神~~~片段三:再次归来,她变得炙手可热起来,桃花运一直不断的涌来,拜托好不好,我回来可不是为了恋爱回来的,那些曾想置她于死地的,她一定要~~~~“小灵儿,我是真心喜欢你的,来我身边吧,我一定会好好疼爱你~”妖孽男眨着一双桃花眼说道!“筱灵,我,我愿意照顾你,一生一世!”温文尔雅的男人充满深情的望着她。“休想,她是我的~~~”男人暴躁的出现,拉着女人就离开了~~~~女人翻着白眼说道:“唉,我说你能不能浪漫点啊!”男人一脸凶神恶煞,“老婆都快要跟人跑了,我还能浪漫的起来嘛?”“这辈子,你休想在离开,下次离开时,不要忘了带上我~~~~~~”男人印上了自己的吻,坚定地说道。片段四:“该死的女人,这次抓回来,一定要狠狠的打她的屁股,居然一个人去了~~~~”正在孤军奋战的女人,浑身一个哆嗦,喝,不知道,男人醒来会是怎么样的表情~哈哈哈,让他暴怒吧!一阵枪响,女人拍了拍胸口,诧异的望向周边,男人的脸出现在她的眼里,“女人,任务完成了,乖乖的跟我回家吧~~~”“啊,我不要啊~~~~”“你说了可不算~”男人扛着女人,拍了拍她的小屁股,不怀好意的笑着离开了~在移动手机阅读平台上使用的名称为《总裁老公狠狠爱》
  • 重生归来—王爷的痞妃

    重生归来—王爷的痞妃

    她可能是21世纪穿越后混的最惨的女主,就因为有无尽的爱心和包容,就该被害得家破人亡?母亲被她每日送的参汤毒死,父亲为就她被乱刀砍死,哥哥也为她赔上了性命。还害得外祖父一家满门抄斩。她好恨。好在老天开眼,她还能重来一次。这次,她一定会好好守护好自己的家,让那些害她的人自食恶果。等等,他是谁?怎么甩都甩不掉?额。她好像惹了个大人物。
  • 诛天仙尊

    诛天仙尊

    神州大陆,万族林立,弱肉强食,实力为尊!万年前,超级强大的灵族突然衰落,沦为了无人知晓的小族。然万年后,灵族外殿弟子偶获‘仙书第一卷’强势崛起。披荆斩棘,闯龙潭虎穴,重振灵族雄威!登上大道巅峰!
  • 家有蛇夫好纳凉

    家有蛇夫好纳凉

    唐家御妖传人,带着美男蛇夫一起叱咤都市,嚣张校园,纵横妖界。他们一起冒险、夺宝、见识色彩缤纷的世界。等到尘埃落定的时候,她看着压住自己的美妖男,顿时怒道:不管什么时候,都要主人在上,萌宠在下,你有意见吗?主人在上!滚床单的话让小的在下就好了!今晚如此热,主人你不来深入探讨下纳凉的问题吗?
  • 出马仙:我当大仙的那几年

    出马仙:我当大仙的那几年

    南茅北马,自古以来以山海关为界,南方属茅山道术,北方则是出马仙马家,出马仙继承了上古萨满教的传承,信奉,胡,黄,长,蟒,这类野仙,胡三太爷,黄三太奶,常小跑,黄小花,蟒天龙,这些东北仙堂的名字,或许只是存在于传说当中。具有东北灵根的王莫枫,一个困扰几代人的诅咒,不想成为出马弟子可却偏偏与马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的命运会如何,成为出马弟子后又会有着怎么的命运。一本《天荒道典》,一段曲折的身世,白驰所谓的南茅弟子,又会有着怎样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