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13800000013

第13章 远去的“政治名人”(2)

青年丧夫、中年丧子的慈禧太后对于这个过继过来的小皇帝应该说是真情实意的,她们母子之间的感情绝非那些政治上的反对者,特别是戊戌后政治反对者所说的那样势不两立视若仇雠。果真如此,在任何一个时间段,凭借慈禧太后的权势和决断,她都可以坦然找到理由撤换这个小皇帝。

当然,也正如许多领养孩子的中年妇女一样,慈禧太后和小皇帝在很多年的相处中不可能对所有问题都看法一致,正常的意见分歧即便是亲生母子也在所难免,这并不以亲生非亲生为依据。不过,如果从日常情理层面去理解他们的母子关系,由于皇上清楚知道自己是领养的,也知道自己的家、国两个方面将要担负的责任,更知道他的这一切都是皇太后给的,因而他对皇太后尊敬、敬畏、敬仰、佩服乃至感恩戴德,都是可以理解的,对于皇太后的交代乃至每一句话,皇上都会照单全收,认真执行,因而其性格或者说其生活习惯中慢慢养成了对皇太后的高度依赖,凡事总会以皇太后的意志为意志,并没有养成怎样的反叛精神。在这一点上,领养的光绪帝和亲生子同治帝,对于慈禧太后来说并没有本质差别,所谓视同己出,不过如此。

作为一国最尊贵的皇太后,慈禧太后即便没有任何人提醒,她也知道在同治帝教育问题上的教训,所以当她领养了这个小皇帝之后,皇太后不可能在同一个问题上犯两次错误。为了培养这个孩子,慈禧太后请了全国最好的老师,对这个小皇帝进行最严格的道德品质教育、文化熏陶,慈禧太后内心深处绝对不能容忍小皇帝成为同治帝那样的纨绔,立志要将这个小皇帝培养成一代明君,守住大清万年基业。

光绪帝是慈禧太后的养子,是大清的未来主子,也是老太太下半生的全部希望和寄托,慈禧太后不愿继续娇惯这个孩子,从人之常情很容易理解,这是任何母亲的一种本能。而且,慈禧太后也没有非常自私地处理与这位未来国家主子的关系,她在小皇帝进宫不久,就开始刻意提拔这个小皇帝的亲生父亲醇亲王,到了1884年,因中法战争等一系列问题,用醇亲王取代恭亲王,成为军机处首席军机和总理各国事务衙门领班大臣,全权掌控大清国日常政务。直至1891年去世,醇亲王一直位于权力中枢,而此时光绪帝已亲政,权力过渡也没有什么波折,所以我们不必听信康有为等人在1898年后传播的故事,不要相信两宫之间不共戴天视若仇雠。

再度训政

光绪帝的童年教育应该说是清朝历代皇帝中最好的,他的知识素养也是这些皇帝中最棒的。到了1886年,十年苦读使小皇帝有了很大提升,一个优秀君主已经露出了迹象。这一年,五十一岁的慈禧太后找到光绪帝生身父亲醇亲王及军机大臣礼亲王世铎商量,争取让光绪帝早点亲政,当家做主。皇太后理由很简单,一是皇儿长大了,二是自己也想歇歇了,不想为大清王朝继续操劳了。五十一岁,在那个人过七十古来稀的年代确实不算小了,过了权力瘾的人,且又有把握在未来掌控权力的人,不会对权力格外眷恋。皇太后的心情应该是真诚的。

慈禧太后的建议起初并没有获得相关各方认同,然而各种各样的劝说并没有改变皇太后的想法。几经周折,年轻的光绪帝终于在1887年开始亲政,慈禧太后在各方殷切要求下答应以后继续为小皇帝拿拿主意,不过帝国的日常事务处置权还是逐步向小皇帝转移。慈禧太后在这个事情上做得光明磊落,清廷的各种官方文件对此有着详尽记载,然而到了1898年秋天,或许因为六君子喋血菜市口,慈禧太后再度出院训政,各种传言开始出现,甚至怀疑皇太后先前撤帘归政并不真诚。这显然是不对的,因为假如皇太后不想让出权力,她可以有无数理由。

执掌大清国朝政已经三十年之久,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青年丧夫的寡妇,慈禧太后先是辅助亲生儿子同治帝治理这个庞大帝国。亲生儿子不在了,又抱养了这个小皇帝,现在小皇帝终于可以亲政了,可以自己当家做主治理国家了,作为母亲,有什么可以去怀疑的呢?无论怎样眷恋权力的人都无法抵制岁月流逝,无法抵御生活诱惑。慈禧太后确实准备结束一个时代,确实准备颐养天年,过上几年轻松日子。这是人之常情。

然而,大清国的政治现实并没有满足慈禧太后的期待。光绪帝亲政不几年,甲午战争爆发了,维新运动开始了,为了大清整体利益,慈禧太后不得不再次出山,帮助儿皇帝料理国家大事。

如果仅仅从权力构成说,中国传统社会一直强调皇权至上、不可分割,皇权中心的一元化几乎是历代王朝不得不遵守的原则。晚清政局之所以出现帝后两宫共同专制的局面,完全是特殊条件所致。不过,如果我们以客观立场去观察慈禧太后在1894年后的作为,也应该承认,她对权力的使用相当克制,她并没有滥用自己的权力干预朝政,并没有越过皇上处理国家大事,她只是对皇上的决策保持最后否决权。这只是在替年轻皇帝把把关。所以,尽管经历了那么多的政治波折,大风大浪,我们从清代正史中从来没有读到皇上对皇太后的抱怨,皇上至死都是感激皇太后养育之恩和多年来的精心照料、耐心辅助。

一个原本温馨的感人故事

光绪帝身体不好是一个谁都知道的事实,他不仅自幼体弱多病,更重要的是作为皇上他没有完成而且永远无法完成大位传承,甚至无法对皇后对嫔妃履行一个丈夫应尽的义务。这是男人无法说出口的尴尬,也是光绪帝后来性格稍有扭曲的一个重要原因。他的肾病由来已久,奇怪的是,他不仅肾功能有问题,而且在大婚前后开始长时期遗精,据他自己说到了1907年就有二十年历史。一个长期遗精的人当然不利于夫妇生活;一个没有夫妇生活的人,当然会对性格形成某种程度的扭曲。这是现代心理学所证明的。长时期遗精和长时期肾病对皇上确实构成一个很大困扰,是他后来稍微有点抬不起头的重要原因。对于这样一个后辈,慈禧太后能够做的事情,除了安慰,除了劝勉,还能做什么呢?我们完全可以想象,慈禧太后只能从内心深处哀叹自己命太苦,为什么上帝或者说老天爷要把一切危难一切坏事都留给她呢?青年丧夫、中年丧子,也就罢了。为什么用几十年辛辛苦苦领养的这个儿子,这么听话,这么有出息,却又这样让他身体不好,让他无后,让他英年早逝呢?

光绪帝的病情大约从1898年秋天逐步恶化,好在他贵为天子,享受着帝国最好的医疗条件,经过宫廷御医、天下名医精心呵护治疗,光绪帝的肾病竟然在那个没有血液透析医疗条件下存活了十年之久。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谁也没有想到1908年秋,当政治改革到了最吃紧的关头,年仅三十八岁的光绪帝病倒了,而且一病不起一命呜呼。关于光绪帝的死因,清代正史和医学专家的意见大体都是正常死亡,是长期受到肺结核、肝脏、心脏、风湿等慢性疾病的侵扰,致使免疫力严重下降严重缺失,最终造成心肺功能衰竭,合并急性感染而死亡。

历史巧合之处在于,当光绪帝发病之前一段时间,七十三岁老太太慈禧皇太后也在生日庆典时因吃了一点不合适的东西拉肚子,闹了好长一段时间。拉肚子在很多时候不会置人于死地,这是对的。但拉肚子严重情况下也可以置人以死地,这也是医学常识。特别是对体弱的老人而言,更是如此。

问题的蹊跷之处还在于,皇太后的痢疾既然已经好长时间了,如果不发生光绪帝死亡事件,相信皇太后大概也不至于突然不治。光绪帝的死亡对七十三岁的皇太后打击太大了,生命垂危中的老太太越想越伤心,越想越觉得自己一生太命苦,所有希望均成泡影,所以她在这个养子英年早逝不到一天时间,也就一命呜呼。

这个解释来自清代官方正式文件和清宫档案,大意是说皇太后得知儿皇帝“大行”后,不禁悲从中来,不能自克,以致病势增剧,遂致死亡。这个解释合乎人道合乎人情合乎常理合乎历史合乎逻辑,唯一不合乎的是中国人最习惯最愿意接受的阴谋:一个并非亲生的儿子,怎么可能呢?

清廷的官方解释见诸《清实录》及一切官方文书,然而奇怪的是,这个解释不被大清王朝政治上的反对者所认同,流亡美国的康有为在光绪帝逝世第二天就致电美国总统,要求美国政府带头不要承认大清新皇帝,理由就是慈禧太后谋杀了他们那个英明的光绪帝。

康有为的说法当然没有根据,不要说当年没有互联网,即便是今天如此紧密的联系方式,谁有把握在事件发生第二天得出这样斩钉截铁的结论?康有为的说法并不被西方世界所相信,美国政府更不会根据这样的传言去抗议中国。

然而奇怪的是,时间过了一百年,康有为终于在现代中国找到了知音。那么多严肃的历史学家不去相信清宫档案,反而依据康有为以及当年那些笔记小说作者的指点,论证出光绪帝死于谋杀,死于剧毒。更荒诞的情节还在于,研究者进而推论:这个谋杀光绪帝的人不是别人,就是其养母慈禧太后。阴谋论至此终于坐实,慈禧太后好像被定在了历史耻辱柱上。其实,这本身就是一个笑话,并非历史。

恭亲王奕的政治遗言

1898年5月29日,清光绪二十四年四月十日,夜幕降临时分,位于内城什刹海西北角的恭王府内哭声一片。恭王府的主人,也就是大清王朝首席军机兼总理衙门领班大臣恭亲王奕终于久病不治,撒手人寰,终年六十六岁。人们普遍相信,依照中国王朝政治政随人亡的千年规律,随着恭亲王的逝世,中国政治必将发生某些变化。

恭亲王奕为宣宗道光皇帝第六子,1850年受封为亲王。三年后,年仅二十岁的奕充任军机大臣,开始了他在清廷最高决策层的政治生涯。当1860年英法联军向北京进犯的时候,体弱多病的咸丰帝带着妻妾亲随一溜烟地逃亡热河,恭亲王奕担当起留守北京的重任,负责与联军议和。

奕先前与外国人接触时,总是抱有蔑视态度,并掺和着仇恨与恐惧。当他与西方人的接触越来越多时,他的态度发生重大改变,开始赞赏西方人的工作精神和敬业态度。他同意由英国人李泰国整顿重建中国海关,充分信任英国人赫德担任海关总税务司,足以证明他对西方、对世界的看法已发生根本性转变,所以有人送给他一个“鬼子六”的绰号。

英法联军导致的外交危机化解后,中外交涉事务日渐增多,清政府原有的“六部”架构已无法满足这种需要。1861年初,清廷批准恭亲王等人的建议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接管以往由礼部和理藩院分别执掌的对外事务。中国终于打开通往世界的大门。在此后总理衙门存在的四十年中,奕担任领班大臣达二十八年之久。

在恭亲王主持朝政的那些年,他与汉族出身的大臣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胡林翼等人在慈禧太后的支持下,修补内部政治秩序,调整对外战略方针,基本放弃沿袭已久的宗藩朝贡体制,向西方学习,以屈辱的姿态韬光养晦,接受条约体制,致力于和平外交,为大清王朝的恢复与发展赢得了一个难得的外部环境。

和平的外部环境、稳定的国内秩序、相对开放的对外政策,当然有助于中国的发展,经过大约三十年的努力,中国在经济上修复因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革命所遭到的破坏,综合国力与军事力量虽不能与老牌资本主义强国相比,但在亚洲的中心地位与大国气势毕竟得到了相当程度的恢复,即便不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至少在亚洲尚无其他国家可以取代大清国的地位,中国终于迈出步入“近代”的脚步。恭亲王奕由此被誉为“中国第一次近代化运动”的倡导者和践行者。

在中国走向近代的征途中,恭亲王奕确实起到过重要作用,然而他在提倡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同时,始终不认为中国在整体上落后于西方,始终相信中国自古相传的政治体制在经过两千年的不断更新后,大有“历史终结”的意味。在他的政治理念中,中国不如西方只是暂时的和局部的,一旦中国人学习、掌握了西方近代科学技术,中国必将重新崛起,依然是世界政治格局中重要的一极。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奕的期待并没有变成现实。1894年黄海一战,举全国三十年积累创建的北洋海军顷刻瓦解。紧接着,马关议和,割地赔款,大清王朝陷入空前的政治危机。人们将矛头对准恭亲王领导的清政府,以为三十年洋务新政不过是一场“跛足”的近代化运动,中国并没有利用财富增长的机会适时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旧有的政治体制束缚了中国的发展,这也是甲午战败的根本原因。

洋务新政只变其末不变其本的反思很快被朝野各界所认同,恭亲王奕也期待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改革,重建一个高效廉洁的政府。无奈清政府积弊太重,而且奕也真的老了,不论是体力上,还是精神意志上,他都没有过去十几年前的状态,他在勉为其难地维持着残局,只是希望大清王朝在他真正退出历史舞台之前不要再出什么乱子。他甚至考虑过退休,但每当提起这件事情时,总是被各种各样的原因所羁绊。

同类推荐
  • 袁腾飞讲先秦·战国纵横

    袁腾飞讲先秦·战国纵横

    本书讲述了战国七雄,各国兵争舌战,风云际会,政客过招。奇招、绝招、阴招、险招令人眼花缭乱,大战、小仗、明争、暗夺令人目不暇接……直到秦始皇一统天下,中国又走向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段。袁腾飞以其独到的“史话体”,为我们轻松解读华夏文明的起源、发展脉络和历史走向。
  • 唐朝饭店不打烊

    唐朝饭店不打烊

    二十一世纪的教师宅男,偶然触碰时间之门,初入盛唐,繁华盛世令人神往。为谋生计,宅男不能一直宅下去,民以食为天,解决温饱最重要,饭店开起来,元宝赚起来,美女走到心上来。。。看现代老师如何在唐朝当富家少爷,打出自己的商业圈。
  • 苗谱龙池

    苗谱龙池

    《苗谱龙池》,是以明朝为故事背景的五部集小说。《朱薇传》是第一部,写小夫人尚云香追杀怀孕待产的王妃李玉玲,在河边生朱薇时,捡到李玉玲丢的金锁、玉镯。疑心朱薇是李玉玲被淹死而转世,是报仇来了。朱薇在她的丫头齐映红的皮鞭下,死过去五次。朱薇与春玉发现了大娘李玉玲的密室与修身秘学,学习成功,带领兵将,解救了尚云香,解除了神龙会对古安城,对靖王府的占领,改组了神龙会的兵将,保障了父王保卫边疆的胜利。此时,尚云香又看到与朱薇同岁的李玉玲的女儿李醒儿,解除了对朱薇的怀疑。可是,在齐映红地挑唆下,朱薇、春玉是石板锁身与十八个女孩被沉湖水葬。他们得有的多大的智慧,能走出这种劫难。
  • 大国公传

    大国公传

    贫寒小子登顶人生巅峰,掌握帝国命运。操纵三国走向。
  • 三国之殖民海外

    三国之殖民海外

    新书《伐清与殖民》求新书投资人,看这本更新情况就知道包你赚。 新书求票票,求收藏,求评论,各种求。 谢谢,我需要你们的支持!谢谢!书友群132351271
热门推荐
  • 生死瞬间

    生死瞬间

    早晨起来,石开就觉得老天一点不讲情面,如此“重大决战”,还不作美些?真是的,干吗大学考试每年都非得放在这又热又燥的几天?不行不行,管这些做啥,别影响了考前的情绪。
  • 我的AR女神

    我的AR女神

    别人家的AR都是增强现实,宫健的AR就是现实。带上AR眼镜女神便降临了,这是什么鬼?!不不,这是什么神?
  • 时光不去

    时光不去

    林小苒,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孩,她每时每刻都在努力着,坚持着自己的梦想,梦想的路上,她遇到了自己的知音、好友、伙伴包括……恋人,或许青春很疯狂,到也只有疯狂一次的资本,或许奋力一搏,能让自己不后悔,能让自己的青春不虚此行。
  • 食味生仙

    食味生仙

    修界修士大概分两类,一类人纯粹苦修,尽量不借助任何外力,一类不忌法门,只要无愧于心,喝酒吃肉丹药法宝我全都要。作为一个厨修,姜莫不但想征服后一种修士的胃,更想让前一种修士对着她的食物喊“真香!”
  • 他是你的明天

    他是你的明天

    命运是道难解的谜,如果早知今生谜底,你是否仍愿慷慨以赴?“宁居”是家颜料店,老街坊都清楚,它的院子藏了太多秘密,而那位店主,就是其中最珍贵的藏品。传言里,店主雍宁拥有特殊能力,可以帮人预知意外,却有着不成文的规矩,买她店里的颜料,才能请她帮忙。可惜她实在不够漂亮,编不出旖旎情史,更多的人相信,这处院子不是她的,她留在这里,其实是在等人。她伤过人也救过人,一句谎言,改变了何羡存的未来,却逼他另娶他人,远走异国。她预知所有人的前路,却独独看不见自己的意外。
  • 大侠请滚开,本人无心

    大侠请滚开,本人无心

    前世,她是仿真智能人,拥有人类的一切东西,可是泽,她的创造者却不能给她一颗心,她的心只是一个超薄的芯片。现世,她重生在一个魔幻重生的世界,看她如何搅乱这一方世界,如何搅浑他的心。
  • 红狼毒

    红狼毒

    上世纪初,内蒙古西部出现了一位显赫的传奇人物“红狼台吉”。他出生于一个贫寒的破落贵族家庭,艰辛的生活把他锻造成一个“混世魔王”。他与王府的女佣奥肯结为夫妻,却与清廷定郡王的格格、有名的福晋十三奶奶堕入爱河。他在十三奶奶的帮助下走向官场,从此平步青云,巧妙地施展政治手腕,用血腥暴力除掉了一个个政敌,渐渐把控了他所在的红格尔和硕旗的政治实力。为了得到至高无上的权力,红狼台吉开始了他轰轰烈烈的冒险人生。
  • 不惧孤独 不畏寂寞

    不惧孤独 不畏寂寞

    孤独可以摧毁一个人,也可以成就一个人。而修行的路,注定是孤独的,因为深沉的智慧必然来自孤独。专注于内心,在孤独时光里,提练一种强大的定力,我们将会体验到一种更广阔幸福的人生。
  • 明宫绝恋

    明宫绝恋

    她,四岁入宫,经历过皇朝四代,从宫女到贵妃,看尽了后宫翻云覆雨;她从一个小宫女跻身于集至尊荣宠和权力于一身的贵妃,难道仅仅是因为她美貌如杨贵妃、妖娆如赵合德,功夫不亚于潘金莲?她大她的皇帝夫君十七岁,但他却对她宠爱了一生;他虽然没有为她争得一“皇后”名分,但他却给了她一生的宠爱。她一死去,他也紧跟着离世,这是怎样一个痴情的皇帝?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女人?本文有点戏说,但没有违背历史框架;存在虚构,但基本符合史实。请勿对号入座!……喜欢这本书的朋友可以加我的qq群:487412177加入时请报作品任意一个角色名
  • 佛说相应相可经

    佛说相应相可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