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41000000114

第114章

次辨其相。初功德中差别有五。一所不闻者而能得闻。二者闻已能为利益。三者能断疑惑之心。四者慧心正直不曲。五者能知如来密藏。五中初一是其闻慧。次二思慧。次一修慧。后一证智。初言不闻而能闻者。圣道佛性菩提涅槃三宝性相。诸余凡夫二乘法中所未曾闻。今因此经悉得闻之。是名不闻而能得闻。就思慧中初门成益。后门遣疑。所言闻已能为益者。闻此经已书写读诵。为他广说思惟其义能见一切诸法义理。自知得近无上菩提。具法具义二种无碍。于一切说得无所畏名为利益。断疑心者。以思义故于诸法中种种疑惑悉得永断。慧心正道直者。凡夫二乘虚妄分别斯名邪曲。菩萨依于大涅槃经修行圣行。见法实相邪曲永断。故云正直。能知如来深密藏者。菩提涅槃佛性业果是其密藏。依于此经穷证相应故曰能知。第二德中差别有五。一昔所不得而今得之。二昔所不到而今到之。三昔所不闻而今闻之。四昔所不见而今见之。五昔所不知而今知之。五中初二是其身通。次一天耳。次一天眼。后一他心及与宿命。昔所不得而今得者。是身通中转变神通。此通不与外道声闻辟支等共。名昔不得而今得之。云何不共。略有六种。一缘心不同用。虽百变都无分别。余人不尔。二心不随身异于余人。菩萨虽复变身为小心亦不小。化身为大心亦不大。余人不尔。三多少不同。菩萨一心一时能作五趣之身。余人不堪。四所入不同。菩萨能以广大之身入一尘中。余人不能。五应现不同。菩萨一身能令众生种种异见。余人不堪。六虚实不同。菩萨变化一切种物皆得实用。余人不能。昔所不到而今到者。是身通中飞行神通。菩萨神通一念能至恒河沙刹而无去心。余人不尔。昔所不闻而今闻者。十方诸声近远粗细一时悉闻而无分别。昔所不见而今见者。于十方界一切色像近远粗细一时悉见都无见想。昔时不知而今知者。于中有二。一他心通。能知十方诸众生心。二宿命通。从今现在及过去世他及自身八种事六种同行一切悉知。第三德者。所谓菩萨无缘大悲心如虚空无所分别。而能普益一切众生。第四德中差别有十。一根深难拔。二于自身生决定想。三不观福田及非福田。四修佛净土。五灭除有余。六断除业缘。七修清净身。八了知诸缘。九离怨敌。十除二边。十中前二起行根本。后之八种所起行德。起行本中根深难拔明能立始。其体是何。谓菩萨不放逸根。般若离过名不放逸。能与无上菩提为本。故说为根。又与一切诸行为本。亦名为根。解穷实相目之为深。能增信戒施闻智慧忍进念定一切善法。不为恶败名为难拔。于自身中生定想者明能趣终。自念己身于未来世必为无上菩提法器。心亦如是终无异求。名于自身生决定想。就后八中前五是其摄功德行。后三是其摄智慧行。摄功德中初二是其净佛土行。后三是其起法身行。净土行中不观福田及非福田者明能等施。此即是其舍秽土行。以修等施故离凡夫障碍秽土。修净土者明能持戒。此即是其严净土行。以修十善离十恶故。得佛之时具众生来生其国。法身行中前二是其舍秽身行。后一是其严法身行。舍秽身中灭有余者离残苦也。断业缘者除残业因烦恼缘也。此等通时俱名有余。故涅槃中说余有三。一烦恼余报。二者余业。三者余有烦恼。余报就凡夫说。一切凡夫贪嗔痴慢增上力故堕于地狱。从地狱出于畜生中受种种身。乃至人中受恶果报犯四禁罪。言余业者就学人说。须陀洹人受七有业。斯陀含人于欲界中受二有业。阿那含人受于色有无色有业。言余有者就无学说。罗汉辟支无业无结。而有结业二家果在。更须转灭故。经说言。无业无结而转二果。此三种余菩萨皆舍。问曰。何处菩萨能舍。谓。初地上。地前虽舍而未能尽。舍初二种犹是向前断除业缘。舍后一种犹是向前灭除余有。修净身者修行十善远离十恶。得诸相好名修净身。于十善中一一各以五心修习。谓。下中上上中上上则为五十。始修五十终成五十合为百福。以此百福成于一相。如是具修三十二相。为破世间事八十神修八十好。下修智中初一摄治。后二离障。了知缘者知因缘法空无所有。不取因相不取生相。不取灭相不取一异。无有等相名了因缘。离怨对者有八种魔。是菩萨怨。菩萨离之。言八魔者一烦恼魔贪嗔痴等。二者阴魔。谓五阴身。三者死魔。谓身灭坏。四者天魔。第六天子无常无乐无我不净。此四倒心复为四魔。通前说八。魔罗胡语。此云杀者。此八害善故名杀者。又复四地已还菩萨观诸烦恼悉是己怨。常修远离。五住已上得不住道。随世化益不以一切烦恼为怨。随而受身化众生故。唯用诽谤方等经者以为大怨畏而离之。经说如是。离二边者生死有果是其一边。爱烦恼因复为一边。菩萨皆离。第五德中差别有五。一诸根完具六根不缺。二不生边地常处中国际化随物。三诸天爱念。四为一切人天大众恭敬供养。五得宿命智。初二是报中二是福。后一是智。第六德者谓金刚定。如前金刚三昧章中具广分别。第七德中差别有四。一近善知识。二专心听法。三系念思惟。四如法修行。以此四种对治诸过。故经说言。譬如病人至良医所医为说药。至心善受随教合药服之病愈。病人喻于起行菩萨。至医喻于近善知识。受教喻于专心听法。合药喻思。服喻修行。病愈身。乐喻得涅槃。第八德中具有八门。一断五事。二离五事。三成六事。四修五事。五守一事。六近四事。七信顺一实。八心善解脱慧善解。脱断五事者所谓五阴。阴义如前五阴章中具广解释分别。菩萨推求知无所有。故能断之。离五事者所谓五见。身边邪见戒见二取是其五也。此义如前十使中释。菩萨离之。成六事者谓六念心。念佛法僧戒施及天是其六也。亦如前释。修五事者一是知定。所谓初禅。彼有觉观故名为知。二者寂定。谓第二禅。彼灭觉观故云寂定。三身心乐定。谓第三禅。彼乐殊胜故云快乐。四无乐定。谓从四禅乃至非想彼绝四受故云无乐。此四事定。五首楞严是其理定。首楞严者此名一切事竟。严者此云坚固。守一事者谓菩提之心。亦如前释。近四事者谓四无量。亦如上解。信一实者谓一大乘随化说三。实唯一大故云一实。心慧脱者灭贪嗔痴心得解脱。于一切法知无碍故。慧得解脱。灭贪嗔痴即是五住性结亡也。所得名为真谛心慧。于一切法知无碍者。即是事中无知尽也。所得名为世谛慧脱。第九德别差别有五。一者信心二者直心三者戒心四者近善友五者多闻。故经说言。修大涅槃初发五事。以初发故判为胜进。信者谓信三宝二谛施有果报及善方便究竟一乘。此等犹是地持论中信八解处。三宝为三。言二谛者地持论中名真实义。施有报者地持名为种种因果。善方便者地持论中名得方便。究竟一乘地持论中名为得义。彼菩提因名得方便。菩提之果名为得义。此中略无诸佛菩萨神通之力。言直心者于自所犯发露悔除。无藏过意故名直心。又以实心覆众生过赞其善事。所谓佛性令其发心亦名直心。戒者菩萨坚持禁戒。正向菩提心无异求。不受外道乌鸡戒等。近善友者诸佛菩萨是其善友常亲近之。言多闻者凡有六种。一为涅槃受持读诵十二部经书写供养名具多闻。二除十一部唯持方广名具多闻。三除十二部但持涅槃名具多闻。四除涅槃具足全体。其唯受持一四句偈名为多闻。五除一四句偈但持如来常住不变名为多闻。六除是事若知如来常不说法亦名多闻。云何不说经。自释言。诸法无性。虽说诸法常无所说。第十德者所谓菩萨三十七品。是义如后道品章中具广辨释(此二门竟)。

次对五行定其位分。言五行者一是圣行。二是梵行。三是天行。四是病行。五婴儿行。此义如前五行章中已广解释。通而论之五行十德皆遍始终。是诸菩萨常所修故随相别分。五行地前。十德地上。云何得知。五行地前。如涅槃中说。初地上不动之地堪忍无畏极爱之地空平等地为五行果。明是地前。云何得知。十德地上。如经中说。菩萨十德不可思议非是世法。世间所无。明非地前。十德如是。

见性十法义

见性十法如涅槃说。一者少欲。二者知足。三者寂静。四者精进。五者正念。六者正定。七者正慧。八者解脱。九赞叹解脱。十以大涅槃教化众生。此十名中备含多义。如来自以五番释之。于中义杂难以别名。第一番中少欲知足相对辨释。经中先对不善之法辨明菩萨少欲知足。后对善法明其菩萨多欲不足。就不善中四义辨异。其一义者少有所求名为少欲。若有乏少但念善法。心无愁恼说为知足。第二义者不从他求。亦不自取名为少欲。得少之时心不悔恨说为知足。第三义者未得法中能破三欲名为少欲。得而不著说为知足。言三欲者。一是恶欲。欲为一切大众上首。令一切僧随逐于己。令我所说四众信受一切天人尊敬赞叹供养于我。二是大欲。欲令世人咸皆谓已得须陀洹乃至罗汉。得住初地乃至佛果。得禅解脱一切功德。三是欲欲。愿生刹利婆罗门家。愿生天上乃至梵天。第四义者不求他敬名为少欲。所得之物不为积聚说为知足。上来对恶辨明菩萨少欲知足。今次对善明其多欲不知足义。四句辨之。一少欲不知足。谓须陀洹求小涅槃故。学心未止名不知足。且论须陀洹。斯陀那含类亦同然。二者知足而非少欲。谓辟支佛于自所得生究竟想故名知足。辟支化人但现神通不知说法。求说心多故非少欲。三亦少欲亦是知足。谓阿罗汉更无所求名为少欲。自谓究竟故曰知足。四不少欲亦不知足。所谓菩萨求大菩提无量善法故非少欲。于自所得不生足想名不知足。然此二行有善不善。凡夫所行名为不善。求他知故。圣人行者名之为善。所行不欲令他知故。言寂静者泛论有四。一者身静而心不静。谓有比丘在空闲处。而心积聚贪嗔痴等。二者心静而身不静。谓有比丘亲近四众心无烦恼。三者身心俱不寂静。谓余凡夫。四者身心二俱寂静。谓佛菩萨。身寂静故离杀盗淫。心寂静故离贪嗔痴。又复菩萨三业无过亦名寂静。三业策勤离过。修善名为精进。具六念心故云正念。得胜三昧名为正定。观诸法空说为正慧。断诸烦恼名为解脱。为诸众生称美解脱常恒不变名赞解脱。断烦恼故得大涅槃。不舍大愿力故教化众生(此一门竟)。

同类推荐
  • 徽城竹枝词

    徽城竹枝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Misc Writings and Speeches

    Misc Writings and Speech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大乘法苑义林章

    大乘法苑义林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观猎三首

    观猎三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无上妙道文始真经

    无上妙道文始真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你为何召唤我

    你为何召唤我

    33名顶尖强者的灵魂被禁锢在无尽的虚空牢狱中。而脱困的契机,却掌握在一只天真无邪的少女手中。为了脱困,白亦带着这些顶尖强者的知识和经验,深入透彻地培养起了这位少女。一段轻松愉快的奇妙之旅就此展开。本书书友群:619224865验证问题答案:第十六笼馒头
  • 彩虹色的天空

    彩虹色的天空

    十尾狐仙,最后一次渡劫,究竟何为天地劫,那个叫白冥的男孩牵着欧阳逸的手,望着那满是彩虹色的天空。
  • 儒家式现代秩序

    儒家式现代秩序

    儒家乃是华夏之道的承造者、阐述者。因此,中国的现代秩序之构建、维护、扩展,儒家必然参与并发挥主导作用。本书各篇尝试运用儒家义理构造中国的现代社会治理秩序,分别讨论了儒家式慈善等社会自治制度建设,现代中国法律的儒家化,儒家式现代公民也即君子养成,儒家式现代政治哲学,儒家式宪政之道等对于当代中国而言至关重要的问题。笔者回到儒家,同时具有强烈的现实关怀,始终瞄准中国的现代秩序之构造问题。在方法上,既超越心性儒学,也避免儒家原教旨主义,而致力于儒家与现代政治哲学和社会理论之相互阐释。
  • 重生之千金要复仇

    重生之千金要复仇

    她的人生咋就那么悲惨了,不仅遭遇丈夫、妹妹的联手背叛,还痛失腹中孩子,让父亲万年凄凉。重活一次,她一定复仇,把他们建筑在她身上的痛苦十倍的讨回,让那些曾经伤害过她的人,渣男贱人,让他们统统下地狱,痛扁让她爱的人尊荣一生!
  • 人生的资本

    人生的资本

    决定人一生成败的13种能力,本书对人的一生成功应具备的资本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大量实例,有针对性地提高个人能力的切实可行的方法。要想成就一番事业,首先必须要有资本,你的资本在哪里?你的能力在哪里?它就在你自己身上,只要肯进取、负责,不断地去做有利于社会的事,你就能成功!
  • 穿越之小王妃嫁到

    穿越之小王妃嫁到

    又是一场,瓢泼大雨,到了午夜12点都没有想停止的样子。那丝丝的凉意,那一连连的暧昧声,在整个大楼之间旋转着。那女孩看着这一幕心像刀割一般,可那声音没有想停的踪迹。冲出了大楼,哭累了,心也伤够了,没想到下一秒就迎来了死亡……
  • 青少年激发写作爱好的故事(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

    青少年激发写作爱好的故事(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

    本丛书重视语文的基础知识训练,选编了常用词语、好词好句、古文名句解读,谚语、歇后语集萃,还有语文趣味故事、语文之谜以及语文大家的故事等等,目的是使中小学生在快乐的阅读中逐步提高语文知识,增加文学素养,为将来走出社会自立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 英雄联盟之史上最坑

    英雄联盟之史上最坑

    盖伦蓝瓶大帽子,流浪无尽饮血刀。提莫静止变假眼,蛮王五秒真男人。琴女E罩杯,重生闪现送人头。你享受超神的刺激,我沉迷坑人的快感。没有最坑,只有更坑。这是一个有关大坑的故事。
  • “绝种”的历史商人(吴晓波细说商业史01)

    “绝种”的历史商人(吴晓波细说商业史01)

    “吴晓波细说商业史”系列图书为全数字系列产品,是对《激荡三十年》《跌荡一百年》《浩荡两千年》的补充。该系列整理了吴晓波近年来所写作的文章,了解中国百年商业的风雨历程,再现那些可歌可泣的历史商人,探寻中国商业百年变迁,深入中国商人企业家精神内核。《“绝种”的历史商人(吴晓波细说商业史01)》:回顾历史上著名的商人和商业案例。
  • 咏物诗

    咏物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