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22200000003

第3章

頌前五識相應心所。唯識論云。恒依心起。與心相應。繫屬於心。故名心所。如屬我物。立我所名。心於所緣。唯取總相。心所於彼。亦取別相。助成心事。得心所名。雖諸心所。名義無異。而有六位種類差別。謂徧行有五。別境亦五。善有十一。煩惱有六。隨煩惱有二十。不定有四。合五十一。何名徧行。曰。徧謂普周。行即心所。故說徧行。一切心中。俱可得故。何名別境。曰。緣別別境。而得生故。何名善位。曰。唯善心中。可得生故。何名煩惱。曰。性是根本煩惱攝故。何隨煩惱。曰。煩惱等流。分位攝故。何名不定。曰。於善染等。皆不定故。此前五識。於六位中。唯闕不定。五十一中。唯三十四。餘十七所。互相違故。徧行五中。一作意。謂能警心為性。於所緣境。引心為業。此之一法。有二功能。心未起時。警心令起。心既起已。引令趣境。故名作意。何唯引心。曰。雖則亦能引起心所。心是主故。但說引心。二觸。令心心所。觸境為性。受想思等。所依為業。言思等者。五蘊論云。行蘊有七十三法。皆以觸為所依。故言思等。思於行蘊。為主勝故。舉此攝餘。三受。謂能領納順違俱非境相為性。起愛為業。能起合離非二欲故。四想。謂能於境。取像為性。施設種種名言為業。要安立境分齊相故。方能隨起種種名言。五思。謂能令心造作為性。於善品等。役心為業。以能取境。正因等相。駈役自心。令造善等。已上五所。名徧行者。徧四一切。心得行故。謂一切性(即善等三性)。一切地(即凡聖諸地)。一切時(即長短時)。一切俱(即八種識)。此皆徧故。立徧行名。別境五中。一欲者。於所樂境。希望為性。勤依為業。又所樂境。復有三義。有義所樂。謂可欣境。於可厭事。不起欲故。有義所樂。謂所求境。於可欣厭。求合離故。於中庸境。一向無欲。有義所樂。謂所欲觀。若不欲觀。即全無欲。據此三義。欲非徧行。二勝解。於決定境。印持為性。不可引轉為業。故猶豫境。勝解全無。亦非偏行。三念者。於曾習境。令心明記不忘為性。定依為業。謂數憶持。曾所受境。令不忘失。能引定故。於曾未受體類境中。全不起念。設曾所受。不能明記。念亦不生。故非徧行。四定者。於所觀境。令心專注不散為性。智依為業。謂觀得失俱非境中。令心專注不散。依斯便有決擇智生。若不專注。便無定起。故非徧行。五慧者。於所觀境。簡擇為性。斷疑為業。於非觀境。愚昧心中。無簡擇故。非徧行攝。善十一者。三十頌云。善謂信慚愧。無貪等三根。勤安不放逸。行捨及不害。一信者。於實德能。深忍樂欲。心淨為性。對治不信。樂善為業。然信差別。略有三種。一信實有。謂於諸法實事理中。深信忍故。二信有德。謂於三寶真淨德中。深信樂故。三信有能。謂於一切世出世善。深信有力。能得能成。起希望故。由斯對法不信之心。愛樂證修世出世善。問。忍謂勝解。此即信因。樂欲謂欲。即是信果。確成此信。自性是何。答。豈不適言。心淨為性。此性澄清。能淨心等。以心勝故。立心淨名。如水清珠。能清濁水。二慚者。依自法力。崇重賢善為性。對治無慚。止息惡行為業。自即自身。法謂教法。言我如是身。解如是法。敢作諸惡也。三愧者。依世間力。輕拒暴惡為性。對治無愧。止息惡行為業。世人譏訶。名世間力。言輕拒者。輕有惡者而不親。拒惡法業而不作。無貪等者。等於瞋癡。此三名根。生善勝故。三不善根。近對治故。四無貪者。於有有具。無著為性。對治貪著。作善為業。有謂三有是果。有具是因。三界因果。俱不著故。五無瞋者。於苦苦具。無恚為性。對治瞋恚。作善為業。苦即苦果。苦具是因。於苦因果。俱不瞋故。六無癡者。於諸事理。明解為性。對治愚癡。作善為業。七勤精進。於善惡品。修斷事中。勇捍為性。對治懈怠。滿善為業。勇表勝進。簡諸染法。捍表精純。簡淨無記。即顯精進。唯善性攝。八輕安者。遠離麤重。調暢身心。堪任為性。對治惛沈。轉依為業。謂此伏除能障定法。令所依止轉安適故。又曰離重名輕。調暢名安。有所堪可。有所任受。令所依身心去麤重。得安隱故。九不放逸。精進三根。於所修斷。防修為性。對治放逸。成滿一切世出世間善事為業。謂即四法。於斷修事。皆能防修。名不放逸。非別有體。無異相故。十行捨者。精進三根。令心平等。正直。無功用住為性。對治掉舉。靜住為業。此名行捨。於五蘊中。捨行蘊故。故名靜住。令心等義。由捨。令心離沈掉時。初心平等。次心正直。後無功用。此之一法。亦即四法。蓋能令靜。即是四法。所令靜。即心平等等義。十一不害。於諸有情。不為損惱無瞋為性。能對治害。悲愍有情為業。謂即無瞋。於有情所。不為損惱。假名不害。無瞋。翻對斷物命瞋。不害。正違損惱物害。無瞋與樂。不害拔苦。是謂此二。麤相差別。理實無瞋。實有自體。不害。依彼一分假立。為顯慈悲二相別故。利樂有情。彼二勝故。根隨染惑二十六種。於前五識。止具十三。謂根本惑六中前三。以慢疑見。唯分別起。非現量故。隨惑二十中之後十。前十小隨。強思分別。非任運故。隨惑二十。分小中大。由自類俱起。徧染二性。徧諸染心。於此三義。皆具名大。具一名中。俱無名小。言二性者。謂不善性。及有覆性。掉舉等八。於上三義皆具名大。無慚無愧。自類俱起。具一名中。忿等十法。各別起故。闕自類俱起。唯是不善。闕徧染二性。既闕有覆。不徧一切染心。三義俱無。故名小隨。唯與第六意識相應。此不釋義。中隨二中。一無慚者。不顧自法。輕拒賢善為性。能障礙慚。生長惡行為業。二無愧者。不顧世間。崇重暴惡為性。能障礙愧。生長惡行為業。大隨八中。一掉舉者。令心於境。不寂靜為性。能障行捨奢摩他為業。二惛沉者。令心於境。無堪任為性。能障輕安毗鉢舍那為業。三不信者。於實德能。不忍樂欲。心穢為性。能障淨信。惰依為業。謂不信者。多懈怠故。四懈怠者。於善惡品。修斷事中。懶惰為性。能障精進。增染為業。謂懈怠者。滋長染故。五放逸者。於染淨品。不能防修。縱蕩為性。障不放逸。增惡損善所依為業。謂由懈怠。及貪瞋癡。不能防修染淨品法。總名放逸。非別有體。六失念者。於諸所緣。不能明記為性。能障正念。散亂所依為業。蓋失念者。心散亂故。有義失念。念一分攝。說是煩惱相應念故。有義失念。癡一分攝。瑜伽說此。是癡分故。癡令念失。故名失念。有義失念。俱一分攝。由前二文影略說故。論復說此徧染心故。而無別體。七散亂者。於諸所緣。令心流蕩為性。能障正定。惡慧所依為業。謂散亂者。發惡慧故。八不正知。於所觀境。謬解為性。能障正知。悔犯為業。謂不正知。多悔犯故。有義說為慧一分攝。有義說為癡一分攝。有義說為俱一分攝。故不正知。非別有體。放逸。失念。及不正知。三是假有。餘五是實貪瞋癡者。即根本煩惱六中之三也。一貪者。於有有具。染著為性。能障無貪。生苦為業。謂由愛力。取蘊生故二瞋者。於苦苦具。增恚為性。能障無瞋。不安隱性。惡行所依為業。謂瞋。必令身心熱惱。起諸惡業。不善性故三癡者。於諸理事。迷闇為性。能障無礙。一切雜染所依為業。謂由無明。起疑邪見。貪等煩惱。隨煩惱業。能招後生。雜染法故問。五識何無慢等。答。唯識論云。由稱量等。起慢等故。俗詮曰。稱量等於猶豫推求。慢等疑見。謂慢由稱量起。疑由猶豫起。見由推求起。故慢等三。俱分別起。非五識俱。何無忿等。曰。唯識論云。小十麤猛。五識中無。何無不定。曰。唯識論云。悔眠唯與第六識俱。非五法故。又說尋伺。以名身等義為所緣。非五識身。以名身等義為境故。

五識同依淨色根

頌前五識。依根發起。及得名之義。言淨色者。簡非浮塵。又言依根。簡非依境。境但所緣。無發識用。如根壞時。設若有境。識亦不起。唯根能發。故曰依根。非浮塵者。以彼虗假。有損壞故。故名為浮。又無見聞覺知用故。名之為塵。故楞嚴云。眼如蒲桃朵。耳如新卷葉。鼻如雙垂爪。舌如初偃月。身如腰皷顙。是也。依淨色者。亦名勝義。謂於眼等一分淨色。如淨醍醐。有此性故。眼等識生。無即不生。照境發識。以成根用。故名勝義。不同浮塵。虗假損壞。此無損壞。故亦名勝。不同浮塵。無見聞等。此能覺知。故亦名勝。如眼能見色。耳能聞聲。鼻能嗅香。舌能嘗味。身能覺觸是也。觀所緣緣論云。識上色功能。名五根應理。功能與境色。無始互為因。論自釋云。以能發識。比知有根。此但功能。非外所造。又云。此根功能。與前境色。從無始際。展轉為因。謂此功能。至成熟位。生現識上。五內境色。此內境色。復能引起。異熟識上。五根功能。根境二色與識。一異。或非一異。隨樂應說。故知根塵。雖俱名色。而有有知無知二義別故。以本無明。原有二種。一者有知。二者無知。若以有知無明為緣。則能發生八識心王。六位心所。若以無知無明為緣。則能發生山河大地。器界等法。若以有知無知二種無明共為緣故。則能發生內之根身。雖則名色。而亦有知。故淨色根。能知能見。此前五識。隨根立名。具五義故。一依根之識。依根處所。得有識故。二根所發識。由根能發。識方生故。三屬根之識。由識種子。隨逐根故。四助根之識。由識有無。根損益故。五如根之識。俱有情數之所攝故。一三四五。皆依主釋。唯第二義。又為一例。名依土釋。士即子義。根能發識。雖得父名。以唯照境故劣。識雖名子。識能了境故勝。依勝立名。名依士釋。

九緣七八好相隣

頌前五識。從緣生義。九緣者。一空緣。謂根境間。空隙之空。二明緣。謂日月燈。三種光明。三根緣。即是諸識所依之根。四境緣。即是諸識所緣之境。五作意緣。即徧行五中之一。六分別依。即第六識。七染淨依。即第七識。八根本依。即第八識。九種子緣。即是諸識各親種子。此中九緣。於四緣中。三緣所攝。九中種子。即四緣中第一因緣。九中境緣。即四緣中第三所緣。九中餘七。即四緣中第四增上。此頌前五。若兼後三。亦有頌云。眼識九緣生。耳識唯從八。鼻舌身三七。後三五三四。若加等無間。從頭各增一。諸識從緣。唯眼全具。耳闇亦聞。除明唯八。鼻舌身三。合中取境。暗亦能知。故除空明。頌言後三。即六七八識。五三四者。如次為緣。生後三識。故第六識。唯五緣生。一根。二境。三作意。四根本。五種子。空明之外。又除分別。即自體故。不言染淨。即根緣故。又第七識。唯三緣者。一根本依。二作意緣。三種子緣。不言根境者。頌言依彼轉緣彼。即根本故。又第八識。四緣生者。一根。二境。三作意。四種子。不言根本。即自體故。不言染淨。即根緣故。無分別者。不緣見故。頌言等無間者。即四緣中第二緣也。各識自體。前滅為緣。引生後識。氣勢相等。故名為等。中無障隔。故名無間。若加此緣。眼即十緣。乃至第八。皆具五緣。故云從頭各增其一。

合三離二觀塵世

頌前五識。帶相緣境。有離合義。何知離合。曰。識從緣生。因緣顯識。以從緣義。知有離合。謂九緣中。空明二緣。是顯根境二相離義。眼耳二識。既具空緣。是離中知。若無空緣。境逼附根。不唯無知。而且損根。如麤色入眼。即壞其目。大聲附耳。即使人聾。是以壞根不壞根別。鼻舌身三。不具空緣。是合中知。若具空緣。根境遠離。香味觸塵。俱不知故。若無空緣。香臭入鼻。酸鹹上舌寒熱著身。根境交合。識得知故。是以知處不知處異。頌言觀者。即是見分。言塵世者。即是相分。名五塵境。

愚者難分識與根

同类推荐
  • 周易禅解

    周易禅解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吴礼部词话

    吴礼部词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无量门破魔陀罗尼经

    无量门破魔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Itinerary of Archibishop

    Itinerary of Archibishop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INSTRUMENTS OF REDUCTION

    INSTRUMENTS OF REDUCTIO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文说

    文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蔷薇上的晨星

    蔷薇上的晨星

    顾凌薇在前三年里一直在寻找,可是她不知道她兜兜转转一直在寻找的人就在身边看着自己喜欢的人为了寻找自己,傅晨的心既惊喜又愧疚《仅供参考(?ω?)hiahiahia》
  • 数术记遗

    数术记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技高一筹

    技高一筹

    深秋时节,北方大地呈现出一片耀眼的金黄色,这种颜色给人以丰收之后的满足和喜悦。但是,所有的人都知道,这种金黄色一褪,便是满目的萧瑟与苍凉,这是北方的一大特点,每到这个季节,总是给人一种难以言说的感伤。杨春兰在窗前站立了很久,望着夜空中的繁星,似乎有了什么心事,于是用手机发出一条短信:“如果没有什么事,就早点过来。吻你。”这是光明市人民政府的单身宿舍楼,就是家属不在身边的男女居住的地方。单身楼共三层,属于“文革”前的苏式建筑,在大片杨树的簇拥下,显得古朴而庄重,混杂着“文革”和欧式气息。
  • 史铁生评传

    史铁生评传

    史铁生其实是一种生存景象,被死神一点点浸入生命暗河的人,从健康,到残疾,到脏器败坏……到死亡,始终没有停止追索。自助和坚韧,生死之辩,贯彻他一生。对他而言,生活和精神都没有遮蔽。他的作品太重要了,跟他的生活紧紧咬合。《史铁生评传》的作者叶立文是学者,有深厚的学术造诣和良好的文学修养,且史铁生是他心目中优秀的当代作家。所以,《史铁生评传》中动人的力量,就是来自这位学者的热情。作品中,作者再现了史铁生的人生经历,也厘定了史铁生的创作之路,追索了史铁生作品中的哲理。
  • 后宫Ⅱ

    后宫Ⅱ

    她,一个淡然如水的女子,名如其人,如月高华,如水宁和。可是却背负了尊崇无比的命格,凤翔九天,是命运轮回,那么她不再退缩。坐上九龙宝座,她俯视众生,红颜一笑,江山倾。曾经的爱,已经随风飘散在皇宫的富丽辉煌下。蓦然回首,才发现心底的痛,不曾远离。当她再次回到后宫,深宫依然布满了阴谋诡计,处处是勾心斗角。唯一不同的是,她不再是无权无势的。君王的情本就淡薄,当她手握生杀大权,站在最高处,心却彷徨了。是相忘江湖,还是执子之手?后宫II群:25563466》,推荐倾城之恋又一本新作《宫女,推荐木子老公,不予的好文,《地下老公》,推荐夜恋凝的《不做宠妃》新文宫女2已经开始上传
  • 情有可缘前世老公求原谅

    情有可缘前世老公求原谅

    他,给予万千宠爱,只为博她一笑;她,满心仇恨,伪装潜伏在他身边。他掏心掏肺地对她好,而她却……前世:她左手拿刀指着他的心脏,右手拿枪指着他的脑门:“君子袹,你知道你这辈子做得最糊涂的事是什么吗?就是疼我,护我,宠我,爱我。而我对你,只有恨。”他冷笑,缓缓闭上双眼,不回答……这世:童笙篱对他霸气地告白:“君子袹,我告诉你。你生是我的人,死是我的鬼。你的身体是我的,心里,也只能有我一个人。”而君子袹却是一声冷笑:“抱歉,我与你,不熟!”前世,他爱她,而这世,他只会……远离她!
  • 红豆白头

    红豆白头

    忘川尽头,莽荒楼。“为什么?总要给我一个合理的交代。”瑶光慢慢地回头,看向身后不知何时已经悄无声息出现的人,看到他满身戾气,怒火中烧的双瞳于这夜色里,融入嗜血的金光。裴释玉撇了撇嘴,长风吹起了他的大氅,他站在她身边,以一种睥睨天下的决胜之姿,纵谈着掌中一切。“我不爱你……”他展开双臂,合上眼睛,极尽悲怆地笑了出来,泪光在他眼角忽闪,“瑶光,我始终都没办法爱上你,所以我只能杀人。
  • 嫡策:鸢鸟为凤

    嫡策:鸢鸟为凤

    作为书香世家的三房嫡女,父亲显赫,夫妻恩爱,无姨娘庶出作怪,还有两个妹控兄长,这日子不要太好,琴云鸢表示这手好牌再玩烂了就只能怪自己手残。祖母溺爱,祖父疼宠的娇娇小姐,咋就眼瞎看上了一瘫子呢,家人表示很无奈,很急,在线等……
  • 栖云真人王志谨盘山语录

    栖云真人王志谨盘山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