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19600000073

第73章

辩智品

已说如来不共功德。共功德今当辩。颂曰。

复有余佛法  共余圣异生

谓无诤愿智  无碍解等德

论曰。世尊复有无量功德。与余圣者及异生共。谓无诤愿智无碍解通静虑无色等至等持无量解脱胜处遍处等。随其所应。谓前三门唯共余圣。通静虑等亦共异生。虽佛身中一切功德行相清净殊胜自在与声闻等功德有殊。然依类同。说名为共。且共余圣三功德中。无诤云何。颂曰。

无诤世俗智  后静虑不动

三洲缘未生  欲界有事惑

论曰。有阿罗汉忆昔多生。受杂类身发自他惑。由斯相续受非爱果。便作是念。有烦恼身缘之起惑。尚招苦果。况离烦恼具胜德身。思已发生如是相智。由此方便令他有情不缘己身生贪嗔等。此智但以俗智为性。缘他未来修断惑故。非无漏智此行相转。若无诤体是智所摄。如何说习无诤等持。此不相违。一相应品。有多功德。随说一故。如一山中有种种物。随举一种以标山名。理应无诤。是智所摄。护他相续当来惑生。巧便为先事方成故。然一切诤总有三种。蕴言烦恼。有差别故。蕴诤谓死。言诤谓斗。烦恼诤谓百八烦恼。由此俗智力。能止息烦恼诤。故得无诤名。此智但依第四静虑。违苦因故。第四静虑乐通行中最为胜故。不动应果能起非余。余尚不能自防起惑。况能止息他身烦恼。此唯依止三洲人身。非北及余。性猛利故。缘欲未起有事惑生。勿令他惑缘我生故。诸无事惑不可遮防。内起随应总缘境故。已辩无诤。愿智云何。颂曰。

愿智能遍缘  余如无诤说

论曰。以愿为先引妙智起。如愿而了。故名愿智。此智自性地种姓身与无诤同。但所缘别。以一切法为所缘故。如何愿智能知未来。审观过现而比知故。如观稼穑有盛有微。比知其田有良有薄。若尔何故立愿智名。有学异生亦能知故。不尔所知定不定故。而闻传说诸大声闻记未来事有不定者。非起愿智有此谬知。余俗智观所记别故。或彼所记无不定失但观于始不观终故。如先降雨未至地间。为罗怙罗之所承弃。先所怀孕其实是男。彼于后时转形成女。王舍城鬼初战得胜。后为广严诸鬼摧伏。人欲相伐鬼先战故。或实愿智方见未来。然加行时先起比智。观过现世准度未来。引愿智生方能真见。即由此故能知无色。谓先观彼因行等流。有比智生引真愿智。或观欲色死生时心。比度而知所生从处。引生愿智方能实知。或比智知亦无有失。以证比智所缘必同。若比不知如何能证。是则愿智应不可言力能遍缘三界三世。不时解脱诸阿罗汉。欲于彼境正了知时。先作要期。愿我知彼。后入边际第四静虑。以为加行。从此无间如先愿力引正智起。于所期境皆如实知。边际定言。如后当释。此愿智力能知过去。与宿住智差别云何。愿智通知自相共相。诸宿住智知共非余。知共相中亦有差别。愿智明了。宿住不然。于现所缘对他心智。辩差别相如理应思。已辩愿智。无碍解云何。颂曰。

无碍解有四  谓法义词辩

名义言说道  无退智为性

法词唯俗智  五二地为依

义十六辩九  皆依一切地

但得必具四  余如无诤说

论曰。诸无碍解总说有四。一法无碍解。二义无碍解。三词无碍解。四辩无碍解。此四总说如其次第。以缘名义言及说道。不可退转智为自性。谓无退智缘能诠法名句文身立为第一。趣所诠义。说之为名。即是表召法自性义辩所诠义。说之为句。即是辩了法差别义。不待义声独能为觉生所依托。说之为文。即是迦遮吒多波等。理应有觉不待义声。此觉不应无所缘境。此所缘境说之为文。文谓不能亲目于义。但与名句为诠义依。此三能持诸所诠义及轨生解。故名为法。即三自性。说之为身。自性体身名差别故。三与声义极相邻杂。为境生觉别相难知。故说身言显有别体。若无退智缘一切法。所有胜义立为第二义。即诸法自相共相。虽名身等亦是义摄。而非胜义有多想故。谓有如义有不如义。有有义有无义。有依假转有依实转。了此无间。或于后时诸所度量。名为胜义。为欲显示义无碍解。所缘之境非语及名。故此所缘说为胜义。谓此但取依语起名。名所显义非取泛尔。心之所行说名为义。若无退智缘诸方域。俗圣言词立为第三。即能了知世语典语。于诸方域种种差别。若无退智缘应正理无滞碍说。及缘自在定慧二道立为第四。即于文义能正宣扬无滞言词。说名为辩。及诸所有已得功德。不由加行任运现前自在功能。亦名为辩。此能起辩立以辩名。了辩及因智。名辩无碍解。即前所说能正宣扬善应物机不违胜义。所有言说名应正理。即前所说无滞言词。不待处时及有情等。辩析自在名无滞碍。即上所言已得功德。不由加行任运现前。名为自在。定慧二道又能所诠相符会智名初二无碍解。谓达此名属如是义。及达此义有如是名。名能所诠相符会智达时作等加行言词。名第三无碍解。达所乐言说及自在道因。名第四无碍解。又色等六所知谓义。即此善等有为无为色非色等差别谓法。即诠此二言说谓词。三智即前三无碍解。即缘三种无挂碍智。名第四无碍解。又达世俗胜义二谛。名初二无碍解。此即行者自利圆德。能善宣说如是二谛。名第三无碍解。于此善巧问答难通。名第四无碍解。此即行者利他圆德。有说愚痴犹豫散乱。是于宣辩有滞碍因。由解脱此三。得现法乐住。及由此故利他行成。此智名为辩无碍解。若得如是定能宣说。符会正理无滞言词。及得现前自在功德。又于名等胜义言词。无滞说中各得善巧。如次建立四无碍解。前三善巧说名为因。由境不同故有差别。第四名果能说无滞。又由四分利他事成。谓巧于文了达于义。妙闲声韵定慧自在。故无碍解建立有四。此即总说无碍解体。兼显四种所缘差别。契经略举此数及名。诸对法中广显其相。又经列此先义后法。诸对法中先法后义。此为显示二智生时。或义因名或名因义。故经与论作差别说。谓听法者先分别名。既正知名次寻其义。正知义已欲为他说。次必应求无滞说智。依此次第故名在先。然此四中义智最胜。余是助伴。故义在先。谓于义中若正了达。次应方便寻究其名。既已知名欲为他说。次应于说求巧便智。是故此四次第如是。辩无碍解若缘说时。何异第三词无碍解。第三了达训释言词。如有变碍。故名色等。此达应理无滞碍说。有说词诠诸法自性。辩能显示诸法差别。有说于法直说名词。展转无滞分折名辩。缘此二种三四有别。四中法词俗智为性。非无漏智。缘名身等及世言词事境界故。法无碍解通依五地。谓依欲界。四本静虑上地中无名身等故。彼不别缘下名等故。词无碍解唯依二地。谓依欲界初本静虑。上诸地中无寻伺故。彼地必无自语言故。此因非理。所以者何。非发语智名无碍解。勿无碍解定中无故。由此不应作如是说。无寻伺故上地中无。无斯过失。因义异故。何谓因义。谓此意言。寻伺二法能发语故。相不寂静自性粗动。上无此故寂静微细。词无碍解缘外言词。亦不寂静粗动类摄。是故此解上地中无。初静虑中亦有寻伺。故于定内亦有此解。由此极成但依二地义无碍解十六智性。谓若诸法皆名为义。则十智性。若唯涅槃名为义者。则六智性。谓俗法类灭尽无生。辩无碍解九智为性。谓唯除灭缘说道故。此二通依一切地起。谓依欲界乃至有顶。辩无碍解于说道中许随缘一皆得起故。通依诸地。亦无有失。然于其中但缘说者。唯依二地与第三同。有说尽无生非无碍解摄。以无碍解是见性故。彼说第二或四或八。第四唯七。准上应知。此四应知。如四圣种。随得一种必具得四。非不具四可名为得。随欲现起或具不具。有余师言。有不具得无理得一必令得四。有说此四无碍解生。如次串习算计佛语。声明因明为前加行。若于四处未得善巧。必不能生无碍解故理实一切无碍解生。唯学佛语能为加行要待前生久。习名等四种善巧。今乃能修。无碍解名释有多义。谓于彼彼境领悟无碍。名无碍解。或于彼彼境决断无碍。名无碍解。或于彼彼境正说无碍。名无碍解。有余师说。于境现前无颠倒智。名无碍解。此四依地自性所缘与无诤别。前来已辩种性依身如无诤说。谓不动种性依三洲人身。如是所说无诤智等。颂曰。

六依边际得  边际六后定

遍顺至究竟  佛余加行得

论曰。无诤愿智四无碍解。六种皆依边际定得。边际定力所引发故。边际静虑体有六种。前六除词余五少分。及除此外复更有余加行所得。上品静虑名边际定。故成六种词无碍解。虽依彼得而体非彼静虑所摄。边际名但依第四静虑故。此一切地遍所随顺故。增至究竟故得边际名。由此不应亦通余地。云何此名遍所随顺。谓正修学此静虑时。从初静虑次第顺入。乃至有顶。复从有顶次第逆入。至初静虑。从初静虑次第顺入。展转乃至第四静虑。名一切地遍所随顺。云何此名增至究竟。谓专修习第四静虑。从下至中从中至上。如是三品复各分三。上上品生名至究竟。如是静虑得边际名。此中三乘非无差别。而各于自得究竟名。此中边名显无越义余无越此。故名为边际言。为显类义极义。如说四际及实际言。如是二言显此静虑是最胜类定中最极。殊胜功德多此引生。乐通行中此最胜故。如是所说无诤智等。除佛余圣唯加行得。非离染得。非皆得故。唯佛于此亦离染得。诸佛功德初尽智时。由离染故一切顿得。后时随欲能引现前。不由加行。以佛世尊于一切法自在转故。已辩前三唯共余圣德于亦共凡德且应辩通。颂曰。

通六谓神境  天眼耳他心

宿住漏尽通  解脱道慧摄

四俗他心五  漏尽通如力

五依四静虑  自下地为境

声闻麟喻佛  二三千无数

未曾由加行  曾修离染得

三身一余三  一法后法四

天眼耳无记  余四通唯善

同类推荐
  • 黄帝问玄女兵法

    黄帝问玄女兵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乐邦遗稿

    乐邦遗稿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外科十三方考

    外科十三方考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西征石城记

    西征石城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On the Frontier

    On the Frontie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春熙路史记:一条街与一座城

    春熙路史记:一条街与一座城

    围绕春熙路一线(劝业场、科甲巷、城守大街、北新街等)的沧桑巨变,以地理为经,以人事为纬,钩稽历史秘闻,打捞人物传奇,梳理街道演变,彰显成都人文精神,展示了春熙路长盛不衰的秘密。而本书的民间价值立场,注重细节,注重叙事,决定了本书强烈的复原历史真相的民间文化向度。
  • 快穿之墨少攻略

    快穿之墨少攻略

    本文快穿文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不喜误入,不喜误入,不喜误入。墨珣乃星际皇子,因一些原因来到小世界,这里遇见了沈宁,从此开启了沈墨夫妇的你追我赶,即使每一次见你都是全新的一面,但是每一面都该死的有魅力。“如果时间停留在这一刻就好了,来世爱我一世可好。”他的祈求让她心生愧疚。“你到底想干什么”“不想干什么。”他凑到她的耳边轻轻说道“只想杀了你。”“你”她应声倒地,他抱着他离开这个世界。“你知道吗,在看见你的第一眼,就感觉你是我的,这次我要先离开了,等我。”他的霸道让她的心跳动。这一次,我要先爱上你,轰轰烈烈一次,不求结果。
  • 大山水

    大山水

    《大山水》是作者在该领域数年闭关之后的爆发之作,为《大地三部曲》之一,它是作者在这一创作领域中从文体到思想的一次重要尝试。全书点数了帕米尔高原、青藏高原、横断山区这些雄山峻脉与四围堪称地球上最壮观最神奇的复杂水系的生生关系,尤其着墨于山与水、水与人的关系;呈现了神山圣水流变对人文积变的绝对影响,最终收笔于日复恶化的水环境的忧思。
  • 西楚霸王闯贞观

    西楚霸王闯贞观

    西楚霸王项羽乌江自刎之际被天地异象送去了大唐贞观初年,由此开始了一段全新的征程。县主做妻,公主做妾,世家门阀外带异族在项羽面前不过是草芥,且看昔日王者如何改头换面玩转大唐,为华夏打出一个太平盛世
  • 美食与保健:家常菜谱

    美食与保健:家常菜谱

    食品在治疗作用方面虽然往往只起辅助疗效,但长期食用,对预防保健具有天然的作用,其最大特点就是循序渐进地改善机体,起到固本培元、祛病强身的功效。为此,编者根据中医的药膳理论,特别编辑了本套“美食与保健”丛书,本册为《家常美食菜谱》。书中介绍了如何制作家常菜、大众菜,这些美食都有预防保健的作用。本书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非常易懂、易学和易用,是广大读者用以指导健康膳食的良师益友。
  • 娇财迷

    娇财迷

    穿越成家中小公主,本可衣食无忧,非要去赚钱。成亲了不受待见不去讨好婆家与老公,非要去赚钱。本可以靠脸吃饭,却坚持妇女能顶半边天,非要去赚钱。一家入狱就是因为钱成为至尊女人也是因为她的钱?脸?
  • 草原生灵笔记

    草原生灵笔记

    本书诠释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是能让现代都市人开启心灵秘境的神奇“密码本”,是能让草原生命永驻心灵深处的一捧“圣水”。草原赋予了作者无限宽广的胸怀,让作者引领读者走进草原的怀抱;作者赋予了草原阳刚绵长的精神,让草原感染读者敞开闭塞的心路。一个个感人的草原故事,一个个动人的草原生灵,在不经意间通过作者细腻的笔触让人有了不一样的感受,草原的辽阔、草原人的爱就这样进入了人的心海,挥之不去。
  • 宛转蛾眉:杨玉环

    宛转蛾眉:杨玉环

    杨贵妃,天生尤物,也是盛唐衰败的见证人。她丰腴诱人,堪比云雨,仿佛枝头摇摇欲坠的葡萄,既甜美又香醇;她醉酒迷花,娇羞动人,集玄宗万千宠爱于一身。这,就是有着羞花之容的千古美女杨玉环。本为王子之妃,之后,一朝选在君王侧,三千宠爱于一身,从此,绵绵遗恨情未了,萧墙之祸已蔓延。《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宛转娥眉杨玉环》从杨贵妃的出生谈起,对她的一生做了详尽的描述。全文语言生动活泼,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形象丰满体态丰盈的杨贵妃。
  • 缘来是妃

    缘来是妃

    苏暮绾在见义勇为意外落水之后居然还活着!还让她遇见了南平版的F4:一个慕容似笑非笑能秒杀一群花痴,一个兰乔自认风流的雅痞,一个青贮满腹经纶闷骚书生,还有一个冷面仁心的冷幽,美男艳遇不断,她频频出意外,没想到还是落了个“缘来是妃”的结局。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斗破后传

    斗破后传

    通道的那边是什么?斗帝还是颠峰强者么?萧炎过去又将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呢?万年前斗气大陆上的强者究竟去了哪里?萧炎来到斗气大陆真的是偶然么?一切谜团,让我为您揭开!再续斗破之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