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00400000003

第3章 沙场秋点兵

调寄《满江红》:十载耕耘,铸品质,更铸辉煌。回首处,豪情似浪,壮志如钢。滂沱之中天作伞,力竭以后地为床。争朝夕,凭一腔热血,满胸膛。

过运河,穿钱塘;上高速,下民房。教苏白二堤,自惭相望。土中堡垒迎胜友,地下长龙通四方。待十月,看满城金桂,分外香!

——杭州地铁人语录·徐寅

1

2002年6月6日,杭州地铁公司成立。一个月之后,公司更名为杭州地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周和根出任党委书记、董事长,章云泉任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沈林冲任党委委员、总工程师,这三人便是我们俗称的班子成员。

这是杭州市委市政府在当时条件下出的一步棋,是对市管领导干部点兵点将之后为杭州地铁作出的一种布局。

此前杭州已经做了将近20年的地铁梦,虽然只是纸上谈兵,但这也是地铁项目的特点决定的,必须先在纸上谈,而现在地铁集团成立了,那么就要真刀真枪地干了。

地铁集团最早的办公室是在延安路472号的市府综合楼的二楼,那是临时腾出来的两间办公室,可谓是简陋之至,后来又租住到庆春路的工商银行的大楼里,包括现在也还租住在浙江物产国际的大楼里。

在这个三人行班子中,周和根原来是市经委副主任;章云泉是从市建委副主任的任上调过来的,且在建委就是分管轨道交通筹建这一块工作的;而沈林冲则是从广州地铁调过来的。目前除了沈林冲依旧在地铁担任总工程师之外,周和章都已调离地铁岗位了,周和根是一届任期满了之后去旅游集团做董事长的,章云泉则去了钱江新城工作做副主任,不过他们都是在2007年3月28日地铁1号线正式开工之后的一段日子里离开的。

巧的是周和根现在任职的市旅游集团也是在472号这里办公,笔者去采访他时,他笑着说,这可能是他最后一个岗位了。所以在周和根的回忆中,在地铁的5年,那多少是有点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的意味的。

周和根很清楚地记得,先是市委组织部领导找他谈话让他去地铁,再是时任市委书记的王国平亲自找他谈话。虽然对于地铁他并不熟悉,包括对将要搭档的两个伙伴,他以前也从未打过交道,但把地铁这么大的一个事情交给他,周和根显然明白领导的重视和肩上的份量。不久,组织部领导把他和章云泉、沈林冲叫到一起简单地开了个会,也是在会上他们三人才认识的。

周和根说,在草创阶段,他们手上不过是十几个人七八条枪,对于杭州地铁而言,缺的不是钱,最缺的就是人才啊!因为谁都没有干过啊,他说自己虽然在多个岗位上历练过,但跟地铁可以说是完全不搭边的,所以万事开头难啊。

周和根是一线工人出身,在杭州的轻工、商贸等行业都做了20来年了。老底子全市干部会议上,一眼望去,他叫得出的名字那是绝大多数啊,可是一做地铁之后,这才发现那完全是一个全新的行业,你得跟差不多几十个行业的人打交道吧。

作为第一代杭州地铁人的领头羊,周和根的主要工作就是开拓,是在把无变为有的过程中披荆斩棘。他和章云泉、沈林冲,这就是一个铁三角的组合,他们各有所长又能捏成一个拳头,这个拳头打出去,是要打出杭州地铁的一片蓝天和坦途的。

虽然这三个人都是来自于不同岗位,且此前相互也不熟悉,但当这三人在一个会议室坐下来之后,他们就成了同事成了战友。

2

目前在职的地铁集团的领导层中,沈林冲是资格最老的一位,这位浙江大学的毕业生,在西北和南方转了一大圈之后,终于从广州地铁回到了杭州。沈林冲的谈吐间总是透出知识分子的气息。这一点他在给地铁集团新员工的培训中也可体现出来,因为他说的虽然是一些业务方面的知识,但时时体现着浓浓的人文情结。

采访沈林冲,是一件很愉悦又怪异的事情。说愉悦,是因为善谈,且记忆力惊人又极会抓细节,不知这是不是跟他做过老师有关。说怪异,是因为我两次采访,一共加起来6个小时,前后两次都作了录音,第一次采访好回到地铁的办公室时录音笔就掉在地上,荧屏表面破碎,里面数据包括采访的录音尽失,光是修这个笔就花了3个月时间(因为要寄到厂里去);第二次他来到我在报社的办公室,结果从晚上7点半谈到11点,采访完之后我才发现录音笔里空空如也——我对此,我唯有一个解释,沈总的气场太强大了,让我显出了一只老菜鸟的原型。

沈林冲是恢复高考后的77届学生,毕业于浙江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先是在兰州水利学校教书,后来考上了河海大学的研究生,毕业后去了广东,在广东水利水电设计院工作,主要是做水电站的。后来广州地铁在招聘,他便到了地铁公司。当时人家一看他的简历,说你到地铁设计院去吧。他不干,说我的水利设计院还是甲级设计院呢,你的才乙级,其实他当时心里就是想做工程,知识分子不能老在图纸上做文章啊——这是他当时抱定的一个念头。终于他如愿留在工程处工作,一开始也还是主要负责图纸等工作的,后来才渐露头角。

广州地铁的模式,当时跟京沪等城市皆是不一样的,他们什么都要自己干的,这是另一种自力更生。比如他们有自己的设计院,有自己的监理总队,也就是一切都是业主自己做的,虽然也搞招投标,但只是象征性地在当地报纸上登一下启事,然后就找来模本自己来写标书(不过模本倒是当时最为先进的、即世界银行的那一种模本),然后就是装订,包括穿针引钱这样的活也是自己动手。

大约是2002年,沈林冲他们这批浙大学子回到杭州搞毕业20周年的活动,同学相聚,分外豪情,便有同学提议他还是回杭州吧,因为杭州也要造地铁了,且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个东风在当时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国家发改委的批文,二是建地铁所需要的人才。其实早在几年前,杭州的老同学们去广州开会时,就带他们去参观过广州地铁,只是当时杭州八字还没有一撇,所以也没有挖人才的念头。

是的,在他的老同学中,有一位就是现任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的杨戌标,很显然他就是沈林冲到杭州来工作的“红娘”。2002年春节后,相关领导便正式到广州做他的工作,而且也都谈好了条件,将他作为市委组织部引进的人才,到杭州地铁担任总工程师。为此,沈林冲也征询了不少朋友的意见,他们说想或许这是个机会,因为在广州地铁做了这么些年,也积累了很多的经验,而在当时的广州,1号线建好之后,已经看不到什么盼头,总以为后面的线路不知猴年马月才能建呢。而杭州的提法是,下半年就要动工了。于是他答应了下来。不过广州的朋友也还提了一条建议,说不一定要把家搬过去。就这样他给自己留了条后路,于是沈林冲想,那就先做5年吧,因为凭经验他知道,5年就可以把杭州1号线给建好了。

2002年6月6日,杭州地铁公司召开了成立大会,上任后的班子碰头会很简单,三个人作了大致的分工。等沈林冲正式到杭州来上班,已经是一个月之后的7月11日了,因为他记得第二天杭州1号线方案就又开专家评审会了,作为总工程师的他自然得到场。但是确确实实,他当时对杭州地铁的线路情况还是在云里雾里的,人家问他,他也是实话实说,说我才刚来。是啊,当时市领导是这么跟他说的,你来了,杭州地铁就开工了!他就是冲着这个才来的呀!这就像战士渴望打仗是一个道理。

专家毕竟是专家,在那次会上,他们提了不少的意见,因为当时1号线是有51公里长,专家们说了,1号线一般是练练兵的,以20公里左右为宜,50多公里那是史无前例,既然你们杭州这么有钱要造这么长,那姑且不论。然后专家最为尖锐的意见抛过来了:如果你们的1号线还算是一条线的话,那你们的网在哪里呢?

言下之意是,1号线那是一节一节连起来的,即这里一段那里一段,没有一个线网的总体规划。

此问一出,沈林冲也说不出话来了,后来他才慢慢地知道了1号线出台的一些原委——杭州的1号线意在要解决一个大杭州大都市的联接问题,因为当时杭州已经提出城市发展中“一主三副六组团”的思路,这自然是一种很具前瞻很有发展眼光的思路,那么怎么把组主城和副城、副城和组团串串连起来呢,那就得靠地铁啊。只是一开始的1号线中,只有“两副”,即萧山和余杭,后来另外的“一副”下沙就叫了,怎么没有我们?是啊,不管怎么样,国家级的开发区、大学城和生活城兼而为一的下沙,仅靠快速公交来联接主城,那已经远远滞后了,于是市委市政府决定地铁1号线往下沙延伸,那就是九堡站分兵两路,一路仍去临平,另外一路则通到下沙,这便形成了一个Y型。具体说来,“Y”的底部就是湘湖,Y的左上方到临平,右上方即到下沙。

这个延伸,自然是大手笔啊。

3

章云泉的经历跟沈林冲还颇有点相似,只不过章是土生土长的杭州人,只是通过考大学好男儿志在四方之后才到了广东。先是做老师,然后在1999年,从广东工业大学应聘到广州建委任了副总工程师,后来通过一次全国公选,他跳到了杭州(比沈林冲早一年),任杭州建委副主任并兼任杭州市地铁筹建办主任,分管城市建设、轨道交通和西气东输等。从广州的一个副总工到杭州的一个分管城建的副主任,这多少有点从技术序列走向仕途序列的意思了。中国古代就是读书做官的,这没有什么可非议的,这至少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做官还是需要读书的,起码是起跑的时候你读的书怎么样还是直接起一点作用的,所谓公选,那还是要考试的吧。

章云泉当时在杭州市建委就分管轨道交通的筹建工作,虽然当时这个工作还处在一个相对务虚的阶段,但如前所述,杭州人造地铁的想法也是蛮早就有了,所以地铁集团成立,把章云泉调来做副总便是最为顺理成章的事情。

那么在章云泉的记忆中,杭州地铁的来龙去脉,他是记得清清楚楚的,现在我们如果在网上搜索一下,还能找到数篇他来到杭州之后的有关地铁建设的论文,虽然他后来调离了岗位,但他的那些文字,很显然成了杭州地铁史的一部分。

4

大元帅和大将军有了,但手下还得有攻城拔寨的人才行啊!当时的形势正如沈林冲感觉到的那样,这杭州地铁都马上要开工了,可当时才10来个人,这怎么行呢?

要招人,那首先得有招人的人才行啊,这个时候一个叫泮红的人进入了杭州地铁公司,由此便开始规模空前的招聘,用今天的话来说,这可以说是杭州史上最强的招聘了。因为包括到目前为止,在人才政策上解放思想大开绿灯的也就是2002年的这一批地铁人才的招聘。

而对于泮红来说,来到地铁时,做人事工作也已经有些年了,她一开始是在市一轻局做人事工作,后来杭州的八大局都合并为工业资产经营管理局,她又在那里管人事,但对于地铁来说她也是新手。从此她在地铁一干就是10年,到2012年下半年,她被提拔担任地铁集团的副总经理,而此前她担任的职务是地铁集团的人事宣教部长并兼任地铁集团运营公司的党委书记。

跟泮红差不多同时进入地铁的,还有一个叫周华的“财务大臣”。杭州地铁10年来的一笔经济账,在他心里是煞煞清爽的。笔者在采访他时,毫不夸张地说,他办公室门口都排着队的,这有点像专家门诊的等候,但是不好意思,笔者在经济上的“疑难杂症”太多了,想问的问题也太多了,所以耽误了不少来办事的人。不少性急的人会直接闯进来,他会很客气地对他们说“不好意思,再等一下”。

是的,杭州地铁都等了这么多年了。换言之,全国的地铁人才也都在等着这么一天,而这一天不管是叫姗姗来迟也好,或者叫立刻上马也好,反正这个机遇是总算等到了。

泮红和周华,一个管人,一个管钱。中国的事情就是这样,人有了,钱有了,那就可以办事了嘛。虽然初创时才十几个人七八条枪,但接下来的10年,杭州不敢说是要惊天动地了,因为惊天还没有,动地是实实在在的。我也不知道相关的人有没有去灵隐烧一烧香,反正如果我要想敢动地的话,应该是去敬香的。当然,人们还讲个心诚则灵。诚,除了诚信,应该还有敬意。

接下去,我们的地铁人才就把眼光盯着杭州了,他们将在这座城市开始他们光荣和梦想的征程。

同类推荐
  • 王子公主故事

    王子公主故事

    很早以前,有一个国王。国王有一个美丽、聪明的公主,公主的才能和智慧受到所有臣民的称赞,可是国王却认为一个姑娘,不会有什么了不起的见识和本领。
  • 古代送别诗词三百首

    古代送别诗词三百首

    本书是以古代送别为创作主题的一类诗歌作品,其特点在于借助历史抒写送别情怀或发表议论。从送行者一方讲是“送”,从离别者一方讲是“别”。 从古至今,“送别”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共选录历代怀古诗词300首,其中包括汉魏晋、南北朝、唐、宋、金、元、明、清等各朝代的名家名作。从时间上说上起西周,下迄明清;从空间上说,送别所涉及的地点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本书除送别诗之外,还选录了一些送别词。送别词是对送别诗的发展,将送别诗、词并录,可有助于读者更清晰地了解送别文学的全貌。
  • 叶思芬说金瓶梅(第3辑)

    叶思芬说金瓶梅(第3辑)

    《金瓶梅》对世情的揭露,对人性的描绘,比它的情色描写更具冲击力与持久性。在解读者叶思芬的眼中,这不是一部人们惯常认为的“淫书”“禁书”,而是一部从普通人的视角出发,描写日常生活的书,写的是柴米夫妻的衣食住行、爱恨情愁、贪嗔痴慢、生离死别。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明朝中后期运河沿岸一个有钱人家的日常生活;看到潘金莲如何挣扎谋求一个更好地未来;看到西门庆在官场、商场乃至欢场的应对进退;看到那个时代的官员、商人、妓女与尼姑的生活点滴,以及这样的日常中,人的可笑、人的可怕,还有人的可悯;看到数千年来从未改变过的世道与人心。
  • 丘东平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丘东平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赛娥出世的时候,那将一切陈旧的经验都神圣化了的催产婆,把耳朵里的痛苦的呻吟声搁在一边,冷静地吩咐着:“尾审仔,来啦!……”
  • 《金瓶梅》与世情小说

    《金瓶梅》与世情小说

    本书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由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大约在明代的隆庆至万历年间成书,全书共一百回,约九十多万字,其中大大小小的人物大概有八百五十多个,被清初著名理论家张竹坡称为“第一奇书”。也就是这样一部作品,在历朝历代,多次遭受毁禁,命运多舛,而对于其作者的身份也是众说纷纭。
热门推荐
  • 戊子大谋杀

    戊子大谋杀

    公元2008(中国农历戊子)年6月13日上午,东北重镇关东城著名民营企业家墨东生毙命于自己的办公室。关东城刑侦支队女刑警简迎迎与男刑警黎敏军接到队长李道根电话,立即赶往案发现场。案发现场在“墨东生房地产公司”12楼。这套办公室是墨东生自己设计的:12层右侧近2000平方米的地方都属于他的办公区。首先是6名保安全天候24小时守门,每两人一组,每8小时轮换一班;门内走廊两侧两个房间,分别为保安临时休息室和更衣室。
  • 专攻男主系统

    专攻男主系统

    【新文,魔帝宠妃:神医从天降!】 “叮!宿主已同意绑定本系统!正在绑定……”喂喂,她什么时候同意绑定了啊!某人挥泪投诉。咳咳,好吧,既然绑定了就算了吧,反正她待着也无聊,还不如去做做任务消磨一下时间……什么酷帅校草,腹黑总裁,温柔竹马,纯情王子,高冷师傅,网游大神……统统都来吧!只有你想不到,没有我叶筱沫做不到的!来一个我扑倒一个!姿势绝对帅,速度绝对快!
  • 中二国师

    中二国师

    将军家的大小姐宁袖儿八岁的身体里,住着的是一个来自现代的灵魂。当朝国师司焉八岁的身体里,住着的是三十年前开国皇帝的灵魂。所以不明真相的宁袖儿一直觉得这位小国师很怪,放到现代,他就是个中二病晚期。而国师大人也觉得宁袖儿很怪,因为她总是用怜爱的眼神看着他,告诉他一一得一,一二得二……
  • 太上武主

    太上武主

    顺天昌,逆天亡。人有情,道无情。三千大道,衍化万千。少年偶获机缘,缔造传奇神话。
  • 重生之老子是皇帝

    重生之老子是皇帝

    《推荐朋友新书,我真没想当皇帝啊》,欢迎入坑。生死看淡,不服就干。执掌天下,做万国之皇。书友群:577084253
  • 古今词话

    古今词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罪妃不准逃

    罪妃不准逃

    她是亡国公主,一舞倾国,再舞倾城。他是拥有万里江山的蛇王,但觉世间太无趣,直到有一天,他发现,她是众多无趣中唯一有趣的,拉她上榻,做她唯一想做的事情。他们只想静爱一生,却波折四起,连带着整个大陆都风起云涌。--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反穿之迷糊小娇妻

    反穿之迷糊小娇妻

    她是背负着和亲重任的公主,本已臣服于无法反抗的和亲命运,命运,却跟她开了一个莫大的玩笑。穿越千年之后,她糊里糊涂的和一个陌生人,却只是春风了无痕,相见是路人。十年时候,风平浪静的平淡生活,却被忽然闯入生活的陌生男人搅乱,他要跟自己抢孩子?他是当年那个渣男?对不起,你真觉得古人好欺负?
  • 邹韬奋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邹韬奋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丛书实质是中国现代文学肇基和发展阶段的创作总集,收录了几乎当时所有知名作家,知名作品的全部。
  • 步步为婚:腹黑总裁冷冷妻

    步步为婚:腹黑总裁冷冷妻

    一个精心设计的阴谋,让卿薇成为了杜仲谋的妻。他说:“卿薇,我和你结婚只是为了折磨你而已!”杜仲谋恨卿薇,全星海市的人都知道。因为她害死了他心爱之人,还给他戴了绿帽子。而卿薇爱杜仲谋,却只有她一个人知道。她说:“仲谋,你知道吗?我爱你爱到连命都可以给你,我又怎么会伤害你心爱之人,给你戴绿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