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97400000003

第3章 我们听着“狼来了”的故事长大

大凡谎言,都有简捷地达到目的的特点。为了眼前的利益,自觉或不自觉地损害长远利益是人类判断力共有的弱点。“狼来了”故事中的“放羊小孩”用撒谎的办法,很快达到了捉弄他人的目的。但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损人利己,导致后来没有人再相信他的话。这是因果关系。可悲的是,“放羊小孩”至死也不明白这其中的关系。“吹牛男爵”用他的谎言故事自娱自乐,同时也让别人感到快乐,也是因果关系。幸运的是,“吹牛男爵”从一开始就明白这种关系,快乐可以放大,快乐可以传染,快乐可以从无到有地创造。

从“吹牛男爵”到“狼来了”

《吹牛男爵历险记》是德国作家毕尔格的一部“幻想故事集”。200多年来,一直吸引着世界各国老老少少各色读者,可以说是人听人爱、花听花开,风靡全球。

这部德国人民十分喜爱的文学名著,意在讽刺德国上层社会妄自尊大、说空话谎话的恶劣风气。有意思的是,这部作品本身就诞生于一个叫闵希豪生男爵的谎言,自作品问世以来,闵希豪生男爵的名字,也就成了爱编瞎话的人和吹牛专家的代名词。革命导师马克思在给恩格斯的信中,谈到一个资产阶级的小文人时就曾说:“论撒谎,这个人真是个闵希豪生。”

闵希豪生男爵全名为卡尔·弗利德里希·闵希豪生(1720—1797),他最闻名的品德却是他的吹牛和空谈。他一生中最真实的经历就是:他确实在俄国军队服务过,也的确和土耳其人打过仗,仅此而已。但他却能把这少得可怜的经历吹嘘得神乎其神。他回到德国后,就以自己的经历为蓝本,展开想象的翅膀,天马行空,满嘴跑火车地神侃他那臆想中的离奇古怪的经历。他生于婆罗门王国贵族世家,喜欢社交派对,并喜欢把这些臆想中的离奇古怪的经历讲给人们听。由于他讲的故事大多凭空想象,满嘴宇宙飞船,这在当时成为引人注目的话题。

当然,男爵讲的这些谎言经历,并不是刻意欺骗人们。他只是想与人们分享自己的想象,想让人们一起分享他的快乐。听他讲故事的人们,一边想着怎么会有这种事情?怎么就会这样离奇?一边被他的谎言故事所深深吸引,以致沉湎其中,不可自拔。德国作家和诗人毕尔格感觉他讲的这些经历实在奇妙,就把他的故事整理成书拿去出版。后来,伦敦又有人把这个故事翻译成了英文。这本书一上市就立刻成了畅销书,在全世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就这样,男爵也因为他说的那些谎言,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与热烈追捧。同时,大家也认可了他那些不可思议的谎言和想象,他成了非常有名气的人。直到现在,还有很多人沉浸在男爵的谎言故事里,享受着他那些臆想中的快乐经历,可见这些谎言的威力之大。

同样有很大威力的谎言故事《狼来了》,也曾深刻地影响过我们。《狼来了》可谓我国民间谎言故事的经典,我们几乎是听着它长大的。现在,我们的孩子也还在听着它成长。可以这样说,几乎没有哪个孩子没有听过《狼来了》的故事。据说它来源于伊索寓言《牧童与狼》,是由传教士带入我们中国的国土。关于“狼来了”的具体情节,在此就不再赘述,我们来看下一个孩子对“狼来了”这个故事的一些感悟:

以前,爸爸妈妈曾多次给我讲过“狼来了”的故事:从前,有个放羊的小男孩,每天独自一人在山上放羊,实在是一项无聊的工作。有一天他又在山上放羊时,看到山下劳动的村民,顿时来了主意,他立刻对着山下的村民大喊:“狼来啦,狼要吃掉我的羊群啦!”村民们以为真的狼来了,便拿着棍棒、锄头跑上山来。可等到了山上,却连半只狼的影子也没见到。

看到村民上当,小男孩笑得在地上打滚。村民们十分生气,原来是这个小孩子在骗大家呀!村民们很愤怒地离开了。第二天,放羊小孩又在山上故伎重演,大声呼叫说:“狼来了!狼真的来啦!”村民们再次冲上了山,还是没有看见狼,村民们知道自己又被放羊娃骗了。过了几天,狼真的来了。放羊小孩吓坏了,他拼命地叫喊、呼救。但很遗憾,任凭他喊破喉咙,也没有一个村民肯上山来,大家已经不相信他了。结果当然很悲惨,小孩不但失去了羊,自己也被大灰狼吃掉了。

每次爸爸妈妈讲完这个故事,都会对我严肃认真地说上一句:“你看,如果说谎,就会失去别人对你的信任,就会像这个孩子一样被狼吃掉。”每当听到这句话,我就会联想到匹诺曹的故事——那个叫匹诺曹的小孩,一撒谎,鼻子就会变长。

我可不想变成长着长鼻子的怪模样,更不想被狼吃掉。所以,我要做个诚实的好孩子。比如,爸爸妈妈外出时给我布置了读5遍英语课文的任务,可我只读了3遍就不想读了,等爸爸妈妈回家后,就应该诚实地告诉爸爸妈妈,而不是骗他们说读了5遍;还有考试没考好,也应该诚实地把考卷拿给爸爸妈妈签名,而不是模仿他们的笔迹签字。诚实就要从小事做起,撒谎的小朋友因为不诚实而交不到朋友;没有朋友,他遇到困难时当然就没有人来帮助他,就会像“狼来了”故事里那个放羊的小孩一样,受到惩罚从而失去生命。

从以上孩子的感悟中,可以看出谎言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之大。但是,同样是谎言,“吹牛男爵”被喜欢和追捧,“狼来了”却是反面教材,他们究竟有什么不同?

首先,想象力不同。“放羊的孩子”生活的偏僻村庄本来就有狼,所以“狼来了”的谎言是有可能发生的事情。放羊的孩子只是把有可能发生的事情,说成了已经发生,他的想象力可以说是贫乏至极。其次,他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狼来了”这句谎话,且其谎言的感染力也非常的有限。“吹牛男爵”之所以受到追捧,其生命力在于他所展现的谎言别出心裁、引人入胜的幻想境界。他那大胆而又合乎人们心理逻辑的夸张、新奇的构想以及幽默风趣的故事,让人欲罢不能。这些故事,一个个都可视作想象神奇的童话,不但使当时专为儿童创作的作品黯然失色,时至今日,许多童话作家对它仍津津乐道,认为可以有所借鉴。

其次,说谎的心理根源不同。“放羊孩子”的谎言出于自己的无聊,而混淆是非地编造谎话,自私地打发自己的无聊时光,不管别人的感受。“吹牛男爵”却通过自己的想象发现新奇与快乐,用别出心裁的夸张方式与人们分享他的快乐。

此外,是说谎的目的不同。大凡谎言,都有一个简捷地达到目的的特点。为了眼前的利益,自觉或不自觉地损害长远利益是人类判断力共有的弱点。“狼来了”故事中的“放羊小孩”用撒谎的办法,很快达到了捉弄他人的目的。但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损人利己,导致后来由于没有人再相信他的话,损人损己,惨遭不幸。这是因果关系。可悲的是,“放羊小孩”至死也不明白这种关系。“吹牛男爵”用他的谎言故事自娱自乐,同时也让别人感到快乐,也是因果关系。幸运的是,“吹牛男爵”从一开始就明白这种关系,快乐可以放大,快乐可以传染,快乐可以从无到有创造。

正因为以上的几点不同,才使得“吹牛男爵”与“放羊小孩”同样说了弥天大谎,其命运和结局却截然相反。可见,谎言不但和我们息息相关,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而且不全都像我们想象的那么恶劣——谎言就是不诚实的恶习,是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有问题。特别是很多年轻的父母,认为孩子说谎是绝对不能容忍的事情,应积极调动自身所有的聪明才智身体力行,设法让自己的孩子远离这种恶习。父母们未雨绸缪,从孩子懂事的时候就往他的脑子里不断灌输“狼来了”这类故事,努力地教育孩子要实话实说,告诉孩子坦诚做人的重要性。

这当然是好事,然而,结果往往事与愿违。无论父母怎么努力,很多父母还是会遭遇孩子谎言的袭击。这对父母来说,无疑是当头棒喝。因此,这些父母一旦发现孩子对自己撒谎,马上就会变脸,对孩子一顿猛批,甚至狠狠惩罚。一旦孩子不改,父母便紧张兮兮:他(她)小小年纪怎么就会这样撒谎?和谁学的来着?

接下来,一些父母很有可能就会感到心灰意冷和崩溃。他们会渐渐发现,孩子越大,谎言会越来越多,说谎的本领也越来越强大,谎言也越说越隐蔽、越说越高明。他们被这些表面问题反复地纠缠,根本不去仔细考虑孩子为什么撒谎?也应该去想一下,很多时候,孩子说谎是一种正常现象,是孩子想象力发育良好的重要标志,我们不也都是听着“狼来了”的故事长大的吗?

事实上,说谎不仅是孩子的正常现象和通病,它还是孩子成长必然要经历的一个过程。同时这也是我们成人常有的通病。只有明白了这些最为简单,却最容易被忽略的道理,父母才会明白对孩子说谎的关注点,不能仅仅停留在品行恶劣、道德问题的错误层面上,而应努力探寻孩子撒谎的真正原因和意图,并检查自身是否在无意中对孩子的撒谎行为起了引领和推波助澜的作用。

我们都是“狼”何必要装“羊”

我们不妨设想一下,或者一起来回忆一下,你如果发现了自己的孩子对你撒谎,你的第一反应会是什么?是不是特别生气?冲孩子发火?还是耐心平静地听孩子谎撒,而不去揭穿他?

我想,答案是前者的父母肯定占绝大多数。但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谁敢说自己从来没有说过谎?更何况一个涉世不深的孩子?这就出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作为父母可以拿很多借口和理由为自己开脱,说着不大不小的谎话,等到了孩子这里,可就行不通了,就成了恶习和道德问题。你是否真正静下心来,听过孩子撒谎的借口和理由?用和孩子平等的视角去对待这个问题?这不明摆着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吗?既然我们都是“狼”,又何必装“羊”,拿恶习和道德问题说事,把孩子撒谎一棍子打到十八层地狱,界定孩子为坏孩子和有品质问题?

父母总是坚决要求孩子不说谎话,面对孩子说谎如临大敌,可自己却在不经意间言行不一。就如有朋友邀请你周末小聚,你恰恰不喜欢去凑那份热闹。但为了不让对方看出你的真正意图,你几乎想都没想就脱口而出:周末刚好要回家看望父母。你无意于购买保险,并对保险推销员的锲而不舍感到极度厌烦,当他再一次打来电话的时候,你明明在家却不接电话,让家人告诉他你不在。朋友做了个新发型,看起来真的没那么好,甚至很糟糕,你却违心地说真好看,看起来比以前精神多了。孩子追问:“妈妈,阿姨的发型明明不好看,你为什么说好看啊?”你语重心长地教导孩子:“说不好看阿姨会特别伤心,我们当然不能那样说话。”同事的孩子没有你的孩子长得帅气,见面你却轻轻拍拍孩子的脑袋夸奖:“小家伙长得真帅。”一转身孩子追问:“老妈,他长得没有我帅,你撒谎。”你又语重心长地教导:“怎么能随便说人家的孩子不如自己的孩子呢,这是最起码的礼貌问题。”

当然,你这样教导孩子是让他学会待人接物与说话的技巧,但你忽略了一个问题,正是你的这些不经意行为,在无形中给了孩子暗示——说谎是很自然的事情,很多时候,我们因为这样那样的理由,有必要说谎。如此一来,在自认为需要的时候,孩子也会效仿大人的模样,把没有的事情说得活灵活现,跟真的一样。

年幼的孩子很难分清哪些话可以直说,哪些话需要以委婉的方式表达。因为成人没有给他们提供一个纯粹真实的氛围,所以要求他们绝对不说谎、绝对诚实,那简直是不可能的。如果父母认为自己可以破例说谎,孩子当然觉得自己说谎也很正常。因此,向孩子灌输诚实做人的道理的时候,父母要以身作则,同时让孩子明白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关系,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之上。更何况,孩子很多时候说谎是迫不得已,被父母逼出来的。

就拿我们司空见惯的例子,孩子经常会向父母隐瞒考试成绩。他们为什么要隐瞒?甚至偷改成绩单上的分数?不就是怕父母责骂自己吗?如果父母看到孩子不及格的考卷时,能够真正做到平心静气,和孩子一起寻找出错的原因,而不是一味地责怪打骂,孩子还会撒谎偷改自己的分数吗?还有,如果孩子不小心弄坏了家里的某件东西,你说没有关系,我知道宝贝不是故意,错了敢于承认就是好孩子,以后做事情要小心认真就行。相信孩子肯定会很感激地叫你好老妈好老爸,从心底里记住你对他说的话。而不是为了逃避一顿责骂,想着下次弄坏了东西,自己该怎么编造谎言。

事实上,父母对孩子的责骂发火,并不能对孩子说谎产生什么根本性的改变,而只能是适得其反。成人在说一些与事实不符的话时,总是试图找到百分百的理由为自己开脱,表明那是不得已而为之。孩子的说谎,多半也是这样。只是作为父母,没有重视这点罢了。所以,当孩子拒不承认自己说过的话、做错的事时,父母应设法弄清楚他们为何不能敢做敢当。如果是惧怕惩罚,父母务必帮助孩子打消这个顾虑,向他说明要讲真话,撒谎比做错事情更让父母生气。每个人都有失误的时候,虽然爸爸妈妈不希望他做错事,但更不希望他撒谎。鼓励孩子主动承认错误,并勇于改正。

但是,人的理智和情绪往往不能合拍。尽管很多时候,父母从主观上知道孩子说谎是因为怕责骂,可一旦面对孩子撒谎,父母却还是控制不住自己,恨铁不成钢地对孩子进行责罚。其实,做父母的根本没有必要对孩子上纲上线,一听到孩子撒谎就发急。试想,如果有天你的孩子兴致勃勃地对你说:“我长大了,要做个超人,去抓所有的坏蛋。”听到这样天真烂漫的话,为人父母的你,该怎么回答他呢?你总不能实话实说:“孩子,你不可能成为超人,超人是虚构的人物,不要说这些根本不可能的梦话了。”聪明的父母应该引导孩子:“你要做超人呀?真有理想。那你就要从现在多吃饭,快快长大。”实际上,很多父母都非常善于说这类谎话。

记得曾在一本杂志上看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教师,他撒了一个慌,说自己可以给学生预测未来:你将来可能成为数学家,他能当作家,她具有艺术天赋……在老师的指点、激励下,孩子们变得勤奋刻苦、谦虚好学。几年后,大批学生以优异的成绩迈进大学的校门,小村也因此而闻名遐迩。人们都以为这位老教师能掐会算,可以感知未来。其实,老师只是说了一个善意的谎言,将一个理想深深地植入孩子的心灵,就像播了一粒种子在春天的土地里,秋天终将枝繁叶茂,开花结果。

既然生活中的谎言随处可见,换句话说,我们其实每天都生活在多多少少、大大小小的谎言之中。作为父母,对孩子的谎言为什么非要大惊小怪、如临大敌?我们都是“狼”,就不必在孩子面前装“羊”。在孩子说谎的问题上,就应该做到平和对待,平心静气地给予纠正和引导。

同类推荐
  • 为什么孩子不高兴

    为什么孩子不高兴

    本书主要从心理品质和个性对孩子进行分析,从家庭、学业和社会三个角度分析孩子情绪形成的客观影响,帮助家长在了解孩子心理活动的基础上,更好地与孩子沟通并帮助孩子调解情绪,鼓励孩子克服困难、摆脱烦恼,在阳光雨露中茁壮成长。
  • 规矩和爱

    规矩和爱

    不依规矩不成方圆,这句中国的老话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现代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所验证。所谓做规矩就是设定界限遵循规矩,即使在崇尚个人自由的美国,无论是科学的杂志还是通俗的育儿必读都强调要给孩子从小设定界限,甚至呼吁做规矩要从婴儿出生就开始。其中的道理很简单,那便是规矩是迟早要做的……
  • 分娩方案

    分娩方案

    孕妇的分娩是关系孕妇和胎儿健康和生命的问题,是孕妇和胎儿最关键的阶段。谁都希望顺利分娩、正常出生,那就必须学习分娩的有关知识,做好临产的精神和物质准备,掌握分娩姿势,积极配合生产,喜迎宝宝的诞生。并很好地保养与康复,争做漂亮妈妈!
  • 注意力!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

    注意力!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

    本书内容全面,分类清晰,分别从注意力的理论知识,如何提升注意力等几大角度,来进一步阐述注意力的相关知识,旨在帮助每一位父母都可以轻松教导孩子,使孩子的注意力得以更大提升。与此同时,本书还独树一帜,极具特色,比如,本书不仅将“趣味游戏”与“专注力”巧妙结合,而且还从孩子的学习与父母的家教等角度提出了很多专注力训练方法,
  • 换个方式爱孩子:男孩写给父母的60封信

    换个方式爱孩子:男孩写给父母的60封信

    《换个方式爱孩子:男孩写给父母的60封信》分为重新认识男孩的内心世界、男孩尤其需要平等与尊重、培养一个心理强大的男孩、男孩成长中的学业“危机”、重视男孩社交能力的培养、男孩应具备这些生存能力六章,主要包括:为什么不让我做实验?——理解男孩的冒险心理、您为什么不让我抓住那个小偷?——理解男孩的英雄情结、周六周日我要好好玩一场!——理解男孩“用不完”的精力等。
热门推荐
  • 圣者书生

    圣者书生

    一位绝处逢生的少年,执笛握棍,一笛一众生,一棍一日月,誓要查找当年的真相…………
  • 如果你曾为我落泪

    如果你曾为我落泪

    那年夏天,沾满鲜血的玻璃碎片、被丢弃的校服衬衫、冰冷的雕花栏杆,将女孩陆砂与苏南的世界彻底隔绝开来。彼时,另一个女孩张蔓,也于一场孤勇而无望的爱情旅程之后,在属于青春的迷惘中刻下了绝望而疼痛的一刀。两个女孩原本是两条永不相交的平行线,却在无形中被命运联系在一起。隐忍的眼泪终于落下,再回首,我已不是原来的我——留一枚纯白的记忆碎片,我们曾在那里死去,也必将在那里重获新生。
  • 散文:文苑灿烂散文

    散文:文苑灿烂散文

    我国古代散文的发端,可以追溯至殷商时代。在商朝的甲骨卜辞中,已经出现不少完整的句子。西周时期的青铜器上常刻有长达三五百字的铭文。这些句子和铭文就是我国最早的散文。春秋战国时期是先秦散文蓬勃发展的阶段,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散文著作。当时的散文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历史散文,一种是诸子散文。两汉的散文在许多方面继承先秦传统而有所发展,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散文家。汉赋是在汉代涌现出的一种有韵的散文,在两汉400年间,一般文人多致力于这种文体的写作,因而盛极一时。
  • 妖孽小毒妃

    妖孽小毒妃

    她是脸有胎记,人见人恶的丑女,空顶着嫡女名号,却被姨娘庶妹压得死死的!他是最不被看好的夺嫡七皇子,心机深沉,却偏偏和她缠绵情深!可是苍天,她只想报仇而已,为了他一番情深,她劫法场、练心毒、赴汤蹈火!
  • 帝国总裁:独宠亿万娇妻

    帝国总裁:独宠亿万娇妻

    温茜身负血海深仇回归,意外与贺柏森发生纠缠,两人彼此利用,成为合作关系,却不想那男人腹黑霸道偏宠她入骨,让她不知不觉沦陷其中,不能自拔。有人看不惯温茜仗着贺先生的宠爱对曾经欺负她的人下手狠辣,出言声讨,贺先生高冷应对,“我宠的!”
  • 左拥右不抱

    左拥右不抱

    宋咏荷,如此富有诗意的名字竟然落在一个胖胖笨笨的丫头身上,她爸希望她做淑女,她妈希望她成大明星,她还是别人期待的未来儿媳妇。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是多么美好的故事,她是女猪脚,男猪脚竟然有俩,一文一武都英俊不凡,哈哈哈!既然不好选择,那就左拥右抱好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别回头

    别回头

    一栋封闭的旧图书馆里究竟有什么能让人莫名其妙的失踪?墙壁上的“死亡预言”又预言了什么,为何能让人自杀?古朴的青铜镜上的铭文究竟记载了什么,能引出匪痍所思的梦镜?
  • 柒言0a

    柒言0a

    推荐旧作《时光微凉,我们正暖》树叶沙沙作响,一缕暖阳洒在身上,温暖了冰冷的心。即将破碎的恋情,藏在口袋里不敢送出的戒指,和你一起过副本,陪你从校服到婚纱,为了你逆袭成学霸,暗恋的苦涩,未说出口的喜欢。七段暖心治愈的故事,柒言:暖阳温心。
  • 环境科学知识(青少年科普知识阅读手册)

    环境科学知识(青少年科普知识阅读手册)

    本套丛书的编辑对知识的尊重还主要表现在不断追随科学和人类发展的步伐以及青少年对知识的新的渴求。希望广大青少年通过阅读这套丛书,激发学科学的热情,以及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帮助他们认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了解人类社会,插上科学的翅膀,去探索科学的奥秘,勇攀科学的高峰。
  • 透过举止看人性

    透过举止看人性

    在与人交往的过程当中,清楚对方的性格、性情,总是对我们有利的。本书就是这样一本书籍:它通过对他人姿态、行为、穿着、体貌特征、表情、说话方式、生活细节的观察,再配合心理学的分析,教你识别对方性情、个性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