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63600000012

第12章 动乱岁月从容度(2)

人过留名

1969年,在这个偏僻的山区成立了一所中学,全乡只有一百多个学生,县教育局派来几个老师。学生少,老师更少,家长和孩子都担心学校办不下去,就在这关键时刻,“五七战士”李天和王景翰被派到学校任教,李天教数学、物理,王景翰教语文、化学,几节课下来,这两位教师就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面带笑容、和蔼可亲。课讲得好,大家都爱听,通俗易懂,引人入胜,受到山村孩子们的尊敬。当时在校学生骆素娟和妹妹听父亲说,“你们多有福呀,从城里来的大人物教你们,可你们知道他们住在哪儿吗?他们住在东道子,你们知道东道子离学校有多远吗?知道那里的山路有多难走吗?”骆素娟和妹妹都说不知道。他父亲语重心长地接着说:“你们老师不容易呀,那条山路非常不好走,你们要好好学习才对得起老师。”当时骆素娟并不理解,38年后,她第一次和采访小组成员来到了当年李天和王景翰插队的东道子,使她想起了父亲当年说的话,更加敬仰这两位老师。“他们太了不起了,在这崎岖的石头沟路上,整整走了三年,他们用辛勤的汗水,培育了加碑岩第一届中学生。如今这届学生有的考上了大学;有的在乡里当上了干部;有的在当地任中学教师,这里的乡亲和他教的学生还时刻惦记着他们的老师。” 骆素娟还说:“那时山里的学校从没有过任何的体育活动和文艺活动,是那些城里人把体育活动和文艺活动带进了山区,带进了学校。在大山脚下开起了运动会进行田径比赛,在山沟里进行了文艺汇演活动,‘八月桂花遍地开’就是王景翰老师利用业余时间教给孩子们的歌舞表演。山里的孩子们没有唱过歌,没有舞过彩绸,都是王景翰老师耐心细致地教这些孩子们的,至今‘八月桂花遍地开’在我心里永远和王景翰老师那美丽大方的形象联系在一起。李天老师和王景翰老师给山区的孩子带来知识,给当地的老百姓带来文化。38年过去了,每逢我回到家乡,路过他们住过的小山沟时,当地的老乡都让我给这两位老师带好。老区的人们忘不了他们为加碑岩所做的贡献!”

到1972年下半年,根据省里精神,所里开始往回调未带家属单身下去的同志了。李天曾给所里写信询问此事,回答是因王景翰工作不好安排而暂不考虑调回的问题。李天这时给当时任611所副所长的谢光同志写了一封信,说在绥中已插队二年半,601所没有调他回去的意思,611所能否安排李天和王景翰的工作。他希望两人一起去成都工作。不久,谢光副所长让611所一室主任张守一给李天回封信,他信中说谢光代表611所欢迎李天来成都工作,家属工作也可安排,关键是601所是否放人?1972年11月,李天带这封信回601所找干部科科长严春江,请他研究是否放人。他说我们研究研究。第二天,李天到顾总家看望顾总,向他汇报在绥中插队情况及想去成都的想法。当时顾总说他找当时所领导商量一下。年底所里来电话说李天还是回601所,王景翰的工作安排正在联系中,不要急于去成都。1973年2月初,为了早些回去,王景翰自己回沈阳去沈阳药学院联系工作,药学院答应要她去教有机化学。这时601所里决定调李天和王景翰同时回所工作,考虑到孩子小,药学院上班远,决定不去药学院了。他们全家于1973年2月从加碑岩公社回所,当时全小队的男女老少都出动了,把十几箱子、还有放了三年一次没骑的永久牌自行车都从山沟里抬了出来放到路旁,等汽车来装车。装完车后,他们俩与共同生活、劳动三年的全小队的男女老少百十余人一一握手告别,感谢大家对他们一家三口的帮助和关怀,大家热泪盈眶,惜惜相别。汽车开走了,欢送的人群还在招手,久久不愿离去,直到看不见人影为止。真是“举手长牢牢,惜别情依依。”

38年过去了,2010年7月9日李天院士传记编撰人员来到当年李天下放的绥中县加碑岩乡,得到了乡政府领导和加碑岩中学领导和老师的热情接待,我们走访了当年的房东,当年学校的老师,走访了当年他教过的学生,至今他们念念不忘李天、王景翰两位老师。当年他的学生现任绥中县加碑岩乡联合学校副校长骆俊山曾亲耳聆听过李天院士的教诲,欣逢为李天院士做传的良机,撷取当年李天院士教书、生活的花絮,呈现给大家,仅此表达对这位航空科学家深深的敬意。

三十八年前的记忆

绥中县加碑岩乡联合学校副校长骆俊山

随着时间的流逝,许多人都已经在我记忆的深处里淡忘了。然而,在我记忆的另一片天空里,唯有这样一个身影,却是这样清晰地存在于我记忆的最深处。他,便是我上初一时的物理老师,现任中国科学院院士、601所副总设计师———李天。

1972年春,我升入了初中,当时实行五二二学制。即,小学五年,初中二年、高中二年。记得当时是春季开学。升入初中,六年级就开设了物理学科,担任我们物理学科的教师就是李天。

开学那天,从学校的新生榜上,我知道了自己被分到了六年级一班。怀着一种忐忑的心情走进教室,按照班主任马德坤老师的编排,我在我的座位上坐下。因为刚刚跨入一个崭新的环境,同学们彼此都很陌生,所以,教室里倒是显得比较安静。

这时,一个身材高大,面容清瘦的男教师身影从教室门口映入了我的眼帘:他大约有三十多岁的样子,穿着一身褪了色的,干干净净的旧军装,戴着一副近视镜,清瘦的脸上带着些微笑,眼睛扫视了一下同学,声音低沉而缓慢地说:“祝贺同学们升入初中,我叫李天,是下放到东梢树大队东道子小队的‘五七大军’,从今天起,你们的物理学科由我担任,希望大家好好学习。”接着,李老师便向大家介绍这一学科的特点,用处。刚刚升入初中的我,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教师,陌生的学科,根本不明白李老师介绍学科特点这些话,只记得当时老师的目光里充满了一种期待,话语里透出一种自信。现在回忆起来,他当时是希望我们对物理学科有深刻的认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他相信我们这些山里的孩子会学习好物理课程。可惜,当时的我没有理解老师的苦心,没能记住老师当时的话语,甚至有些学生还认为这位老师太磨叽了。有几个人还在下边偷偷地笑呢。但是我初次接触这位老师,就觉得这是一个为人谦和、学问严谨、知识渊博、精干负责任的人,这便是我第一次见到李老师时留下的印象。

以后的生活,证明了我对李老师的印象是正确的。李老师毕业于清华大学,此前任601所技术员。学识非常渊博,讲起课来娓娓动听,深入浅出,妙趣横生,很是吸引人。学生们都很折服。“亲其师,信其道”,在他的教导下,几乎每次考试,我们班的物理成绩都排在全校的前列。

记得那年下学期,学校搞学科知识竞赛,结果前三名有两名都是我们班的。也许是李老师谦和的作风感染了学生,也许是李老师严谨的敬业精神震撼了学生的心灵吧,再加上他深入浅出的教法,物理学科成了学校的王牌,学生从心底服气这位“洋教师”。在我们大伙眼里,他就像是一个慈祥的老大哥,是智慧的化身。

从此以后,这位“洋教师”成了学校的新闻人物。他的轶事悄悄地传播着。人们开始关注这位“五七大军”。人们发现,李老师和他的妻子王景翰(当时教化学课)每天是最早来到学校,一番洒扫庭除之后,便下到班里给学生辅导功课。清晨,雄鸡刚刚报晓,夫妻俩烧好了早饭,把三岁的儿子李晨托付给房东大婶,便踏上通往学校的山路。时常,放学的钟声敲响之后,李老师又习惯地走进教室给住宿生补课。夕阳落山了,深山沟里,河洼石滩留下李老师深深的足迹。余辉洒在他褪了色的军装上,映红了他清瘦的脸庞。住处离学校来回有二十多华里的山路,李老师一走就是二年。二年两度春秋二十四个月,七百二十个日日夜夜,李老师为加碑岩山区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为文化的传承付出了汗水,燃烧了青春。

至今,人们还都清晰地记得李天、王景翰,虽然有些人不知道他们现在做什么、生活得怎样,现在在哪里,但是,人们知道他给山里人传播了文化,传播了新的学科———物理。李天成了加碑岩乡,大山深处文化的代名词。这种“李天效应”(学习文化的热情,高质量的文化水准)一直持续多年。

时至今日,人们每当踏上李天———这位中国科学院院士,601所副总设计师当年走过的道路,那清晰的脚印似乎依稀可辨;老师们走进当年李天老师讲课的教室,还仿佛听到那低沉而又有力的讲课的声音;十万大山记住了这位科学家的名字,记住了这位航空泰斗的功勋。他把学识传承给了辽西这块红土地,他的品格影响和感染了老区一代代人。

“文化大革命”使吾师深受迫害,但唯有吾师“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情操,这胸襟着实让人由衷地钦佩。

三十八年,弹指一挥间。许多老师甚至于连名字都忘了叫什么,惟有这位谦和、严谨、敬业、渊博的李天老师的身影,却始终清晰地铭刻于我的心底,是那样的高大,那样的给我以激励!

和李天一起工作过的高级工程师李洪杰回忆说:“我是和李天以前在一起工作过的同事,我是文革所里实行军事管制期间进所的,当时601所归属第三机械工业部管辖,对外番号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沈字601部队。当时也正是“五七大军”陆续从农村返城回单位的时候。我来所的时候,李天和其爱人王景翰还在绥中加碑岩公社教书。据我爱人骆素娟讲李老师和王老师在加碑岩公社教了很多学生,两个人教书教得比较好,而且为人正直,他们不仅教书而且也育人,在他们的教导下,有很多学生都比较有出息,现在有的是在国家机关和重要的科研单位,我的爱人骆素娟就是李天和王景翰培养出来的学生之一。我爱人骆素娟在农村曾受过李天和王景翰两位老师的启蒙教育,1974年从农村考入北航,1978年分配到沈阳601所工作,先后在飞机结构疲劳实验室、组织部工作。1994年组织部任命为飞机结构疲劳实验室党支部书记,兼副主任。(现已退休在家)。回想我爱人骆素娟的成长经历与李天和王景翰老师的启蒙教育是分不开的,这也是李天、王景翰老师教书育人回报社会的一个缩影。

由于我和骆素娟的关系,经常去加碑岩探望我年迈的岳母,有一年经骆素娟的指引下,我来到了李天老师当年插队居住和生活过的地方。那是一个比较偏僻的小山村,从一个很狭窄的小山口里进去,踏着崎岖不平的羊肠小道,说实在的每走一步都很艰难,稍不注意就容易崴了脚脖子。当我来到他们当年的住所时,我简直就不敢相信我的眼睛,映入眼帘的是简陋的房屋,窗户没有玻璃,只是在窗框外面糊了一层纸。看到这一切之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种条件到了冬天防寒是可想而知的,据当地老乡讲这里的生活条件确实很艰苦,别的暂时不提,就是每天吃的生活用水得到很远的井里去挑,再说道路又不好走。李天当年和王景翰老师就是在这种生活条件比较艰苦的情况下,没有一丝怨言,勤奋而忘我的工作,为这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国家有用的人才。由于我回加碑岩的次数多了,也结识了不少的当地老乡。在与他们交往中有很多人都是李天和王景翰当年教过的学生,从言谈话语中我能感觉出他们对两位老师的感情较深,这么多年过去了,还没有忘记两位老师,所以见到我都主动打听两位老师的生活和工作情况。可想而知,两位老师在这些学生的心目中的威望是如此的高,尤其是李天、王景翰在教书育人方面的高尚品德和忘我的工作热情受到了当地许多人的高度赞誉。”

李天当年在加碑岩中学的学生骆素娟还说:“1974年我被推选到北航上大学,当李天老师得知我上北航学习时,他出差时曾两次到北航去看我,鼓励我要好好学习,从大山里走出来不容易,他告诉我要多花时间学好英语,他还曾几次在信中再三提醒我要学好英语、学好每门功课,不辜负山区人民对我的希望,要为山区的孩子们争光。我从北航毕业后,有幸被分配到601所工作,当我得知李天老师和王景翰老师就在601所时,我高兴极了。到所后,二位老师在工作、学习各方面都给我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在他们的影响下,我从一个山区的无知穷孩子到一个大学生,又从一个技术员到高级工程师,我走的每一步都离不开他们的关心和帮助。是他们的人格魅力影响了我的一生。我是加碑岩第一届中学毕业生的幸运儿,又来到李天老师身边工作,这是我一生中最大的幸福。加碑岩的父老乡亲和我的同届同学都很羡慕我,因为我永远有李天老师的关怀和帮助。李天老师永远是我最崇拜的人。”

同类推荐
  • 拒绝高考的小子:18岁当CEO

    拒绝高考的小子:18岁当CEO

    这是一部讲述“亚洲新音乐王储”、刷新“80后”创业记录的张伯宏个人成长经历和心路历程的佳作。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参加高考是改变命运的不二途径,但是张伯宏不这么想,他“直奔梦想,不兜圈子”,毅然选择了拒绝高考!本书再现了张伯宏为了不丧失自我,为了要自己想要的而做的不懈努力和拼搏。其中也记述了他面临压力时的彷徨、面对转型时的苦思冥想。本书告诉人们:只有在有兴趣的领域“玩好”,才能赢得人生。
  • 中国历史上的“坏”女人

    中国历史上的“坏”女人

    被世人蔑称为“七为夫人”、“九为寡妇”的夏姬真的嫁了七次,以采补术克死了九个男人吗?千古一帝秦始皇的母亲赵姬真的如史话中那样,是一个淫乱无度的妓女吗?一代明君唐太宗宠爱的高阳公主为什么性情乖戾,身为皇家金枝玉叶却作奸犯险?千古第一女“丞相”上官婉儿有着怎样波折艰辛的人生经历?在这些众口相传的坏女人身上究竟发生了怎样刻骨铭心的事情,让她们前后性情大变,在人性的道路上迷失了方向?
  • 世界十大科学家(共10册)

    世界十大科学家(共10册)

    影响孩子一生的科学家传记,全方位拓展青少年阅读视野,树立孩子坚强意志力,打造未来精英!从牛顿到诺贝尔,引用翔实历史资料,讲述科学家不平凡的一生。让孩子在轻松快乐的阅读中积累知识、夯实基础,引领青少年走向科学体验科学。套装收录《哥白尼传》《伽利略传》《牛顿传》《法拉第传》《达尔文传》《诺贝尔传》《爱迪生传》《莱特兄弟传》《居里夫人传》《爱因斯坦传》。这些在生物、物理、化学、机械制造等各个领域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如何穿越蒙昧,高高擎起真理的明灯,为人类造福的?这套传记丛书用翔实的资料,生动引人的故事,讲述科学家不平凡的一生。
  • 苏东坡旷达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苏东坡旷达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人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有着太多太多的智慧等待着我们去汲取、领悟;思想是一片宽广无垠的大海,有着太浓太浓的魅力吸引我们去畅游其中。名家的人生,闪烁智慧的光芒,为我们折射出人生的光彩,波荡出生活的弦音;名家的人生,尽显思想的魅力,引领我们享受心灵的美丽旅途,体味生命的丰富元素。驰骋于睿智的思想海洋,让我们的精神变得充盈,心灵变得纯净而通透。
  • 航空报国英模谱

    航空报国英模谱

    《航空报国英模谱》内容简明扼要,是弘扬先进精神,树立学习楷模的生动教材。适合广大航空工业从业人员及关注航空工业发展的人员阅读。
热门推荐
  • 无赖徒儿宠你上瘾

    无赖徒儿宠你上瘾

    叶楚,为人友善的米虫千金,新婚当晚被未婚夫夺了家产,害了性命,她发誓如有来生一定不要这么友善好欺,她定要做个自强,自私,狠绝无赖,有仇必报之人。夜楚,身世未知,但众所周知她是太平岛岛主唯一一个关门弟子,性格懦弱,一无是处,但却有着一张倾城脱俗的容颜,也正是这张如瓷娃娃般的脸最终害了她的性命。时空转换,当叶楚变为夜楚…夜随风,太平岛岛主,世人皆知他是五国首富,商场枭雄,皆传他文武双全,俊的人神共愤,他更是所有女性心中最理想的夫婿,但只有夜楚知道他其实就是一头披着人皮的大野狼,外表一本正经,内心却是腹黑无耻。【剧情版简介】十三岁那年师父为了保住他美名远洋的好名声,硬是把弱不禁风,不堪一击的她给调教成了万能的强者,逼着她学武功,做生意,闯江湖;啥,学武,做生意,哈哈;这正如她意;学了功夫就不会被人欺负,只有她欺负别人的份,但她好像忘了她还有一个师父吧;一个以欺负她为乐的师父吧;《《《《》》》》十五岁那年,当她功夫突飞猛进,店铺开了一家又一家,小弟收了一个有一个时;“一个女孩子家整天抛头露面,舞刀弄枪的成何体统,以后你就改学女红吧”某人扔了一堆香囊在她面前义正言辞,厚颜无耻的道。“啥,那我的那些生意呢?”现在说她抛头露面,舞刀弄枪,早干嘛去了,是谁让她学武功,闯江湖,做生意的;“自然是交给为师来打理了”“嘠”她现在终于知道师父为什么是五国首富了,她也总结出成为首富的必要条件,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脸皮厚。《《《》》》十八岁那年“师父,你都那么大把年纪了,怎么还不给我找个师母,给太平岛找个岛主夫人?”“师母是吧;那么大把年纪了是吧;”某人皮笑肉不笑着慢慢靠近了夜楚;“不是,我说错了,师父您年轻气盛,丰神俊貌怎么会是大把年纪呢;明明就是正值青春”看着师父冷笑的这副嘴脸夜楚就知道她惨了,所以赶紧转变了战略,拼力讨好起来。“嗯~这还差不多”某人很是受用,一脸窃喜。“至于岛主夫人吗?”伴随着一声奸笑,某人双眼发光的看着某个部位自言自语道“好像长大了,可以开啃了”“额,师父你…”<本文1V1宠文,女强,男强,强强联手,简介小白文不白,欢迎跳坑>看看这样行不?
  • 残枪

    残枪

    这是著名红色军旅作家石钟山,继《激情燃烧的岁月》之后又一长篇小说力作。抗战时期,好友杨槐和伏生分别在八路军和国民党部队当狙击手。香草与杨槐真心相爱,但为给母亲治病,最终违心嫁给了当国军致富的伏生。杨父失望之余,为杨槐娶了邻村的女孩小凤。末过门,小风和香草就被鬼子抓进了炮楼。最后,香草得救了,小凤却不堪凌辱自杀身亡。内战爆发后,国民党节节败退,杨槐说服伏生参加了解放军。在东北剿匪时,为救杨槐伏生光荣牺牲,杨槐于是承担起照顾香草母子的重任……小说通过三个男女的感人故事和情感纠葛对友情、爱情、战争、人性作出了全新的诠释,堪称军事文学的一大突破。国共两个狙击手的战场较量,三个青年男女的爱情悲欢。
  • 陌上花开,千古绝恋

    陌上花开,千古绝恋

    我是彼岸花幻化出来的仙子,一朝被战神捡去莫名其妙的成了他的徒弟。“我只把你当父亲”“徒儿,一日为父,终身为夫”
  • 林则徐家书

    林则徐家书

    综观林则徐一生,是典型的宦海人生,与家人聚少离多,然而,林氏之于家的责任心却并未因此少一分半分,此次结集的十多万字的家信,皆依其有据可查的手稿整理而得。细读起来,字里行间,无不催人泪下,其文纵横捭阖,气势磅礴,论述精当,感情真挚;有涉及行政治理难题,军事布局谋略,民族问题剖析,治安暴乱平定,鸦片治理前因后果,其内容之丰富,文笔之精妙,两百多年来,窃以为除后来者梁启超先生稍稍足以并肩,余人皆不可及。
  • 大温帝国之崛起

    大温帝国之崛起

    一个帝国的崛起,一代王朝的覆灭。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的荣耀,每一个人都在前行与成长。她——林七若,生于乱世,注定了她不平凡的一生。一生征战已白发,红颜枯骨已成沙。望尽天涯肠寸断,思卿不见云雪山。血染江山如画,荣华富贵如花,挥剑断天涯,相思轻放下,梦中我痴痴牵挂。
  • 重生小药农

    重生小药农

    "老天,有没有搞错,重活一世怎么还让咱当个孤儿?漂亮姐姐,包子弟弟,还有一家子极品?不用怕,且看我领着姐弟发家致富把钱赚,极品亲戚挨个挨个靠边站。只是,眼前这位小哥,你这是打算用两个包子就讨个媳妇回家吗?会不会太寒颤了啊……"
  • 人生的智慧

    人生的智慧

    《人生的智慧》使得一直寂寂无名的叔本华一鸣惊人。在这本书中,作者从世俗的角度,对人生应该遵循的原则进行了探讨。用冷静睿智、诙谐优雅的笔触告诉我们“人是什么”、“人有什么”、“你在他人眼中是什么”。就如同尼采看完此书后,就曾经这样表达他的感受:“我很懂得他所说的,就好像他的书是专门为我写的一样。”不沉溺在世俗的事务中,不沉浸在感官的享受中,不把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对情和爱没有过分的渴求,如此,你便可以得到自由。
  • 遇见许多人,都不及你好

    遇见许多人,都不及你好

    本书以沈从文经典小说、《湘行散记》、《湘行书简》为基础,以情感为主线,选取先生最具代表性、最能触动读者心灵柔软质地、与现代人的情绪有契合之处、能给人以启示、在微博微信广泛传播的沈从文经典语录所在的情感类文章。分为小说篇(湘水多情)、散文篇(时光知味)、书信篇(见字如面)三部分,通过篇目的选择,内容的编排,版式、封面的设计,使沈从文的作品更年轻化和时尚化,焕发出新的活力,有耳目一新之感,与现代人的情感相契合,引起共鸣。感受沈从文的浪漫情怀和浓厚的人间情味,展现生命中真实、温暖而无私的爱,唤起读者心底对美好真情的向往。读沈从文,连惆怅也有了淡淡的暖人情味。
  • 逆剑狂神

    逆剑狂神

    少年林轩,灵脉破碎,遭人欺辱。偶得神秘小剑,开灵脉,练神功,悟无上剑道,衍化攻伐圣术!一剑星辰灭,一剑神魔惊,一剑在手,一世狂神!
  • Speeches-Literary & Social

    Speeches-Literary & Social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