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62200000002

第2章 我的家庭(1)

爷爷家族第三代的第一个男孩

1937年10月14日(农历九月十一日),我出生在湖南省祁东县罗口町镇清公祠村。

祁东县的地势是从西北向东南倾斜。西部为四明山,中部为祁山,东南就是湘江了。我的家乡还不能算是山区,有介绍说祁东“重岗复岭,田畴阡陌,溪流纵横,泉井遍布”,有点儿丘陵地貌,但往西就是大山区了。

我爷爷有三个儿子、五个女儿。父亲在兄弟三人中排行老三。

父辈几家的第一个孩子都是女儿,我是爷爷家族第三代的第一个男孩,所以从小有点儿娇生惯养,全家都宠着我,爷爷、奶奶、父亲、母亲,还有叔伯、婶母、姑姑都拿我当宝贝一样,谁家里有好吃的东西都给我送点儿过来,我幼小的心里觉得美滋滋的。农村的观念,生男孩最重要的是传宗接代,那时我们家境还可以,并不是要我做养老送终的依靠。

我原来叫刘大晑,是爷爷取的名字。这个“晑”字,读音为“xiǎng”,词典中只有一个字的释义,就是“明”,小时候大家都叫我“明徕”。从小学、中学到大学,我都用的这个字。很多老师不认识,碰到课堂上点名或提问,有些老师叫我刘大咼(guō)或者刘大昌(chāng),我也不知道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念,有的老师干脆就问,你叫刘大什么呀?弄得同学们哄堂大笑。我不愿意名字中有一个大家不认识的生僻字,于是自己就把名字改了,把日字从上面挪下来变成偏旁,就是“晌午”的“晌”字,但我不是中午生的,而且这个字读音为“shǎng”,与我原来名字的读音也不同,所以后来改为“响亮”的“响”,这就成了我现在的名字。

小时候生长在农村的我是玩泥巴长大的。和大宅院及其他院子的小朋友一起玩耍,我们不分大小亲疏,也不分贫富贵贱,捉迷藏、骑竹马、烤家雀、打铜板,有时还会结伴走家串巷,见大人就问候几句,说点吉利话,讨些东西吃,好不快活。稍大一点儿就跟着一些小哥哥、小姐姐们去两里之外的“把关口”看大戏,看木偶、拉洋片。最大的兴趣当属捏泥人了,还有“打泥炮”,就是把泥巴做成一个窝形,使劲往地上摔,看谁摔得最响。

小时候我挺淘气,经常同小伙伴一起爬树,掏鸟窝、抓知了,还时常去拣蝉蜕,到开中药铺的七伯家换甘草吃。有时也背着大人偷偷下河洗澡,到小水沟中捉鱼。我们把一个小河沟上下游都堵上,将水戽干,抓里面的鱼,弄得满身湿泥巴,只好在外面把衣服洗净、晒干才敢回家。大人们怕小孩儿出事,只要知道就不让我去,但有时我能抓几条鱼回来,他们也很高兴,虽然要数落几句,鱼还是做来吃了。

祁阳罗口町刘氏家族渊源

我的曾祖父曾经中过举,有五个儿子。族中老人记得,家里过去还保存着他的“顶戴花翎”。我问过一位堂兄,他回忆,儿时还戴过曾祖父的官帽玩耍,就放在老家的阁楼上。堂兄说,你叫他们去找找。我说现在哪里还会有呢?

堂兄名叫刘金铠,今年已经88岁了,退休前在沈阳冶炼厂工作,是中心实验室主任、高级工程师。他的文章写得好,字也很漂亮。父母把他树为我的榜样,经常说我要像他那样,他们就很满意了。

后来,我从侄孙刘军(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博士生,毕业后赴澳大利亚工作,现在中南大学当教授)那里得到1993年出版的《刘氏六修族谱》,经过仔细研读,才搞清楚湖南祁阳(现归祁东县管辖)罗口町刘氏家族的一些演化情况。

按族谱记载:刘姓一族,始于传说中的尧帝时期,世居彭城(今徐州,汉高祖刘邦故乡)。纪元(注1)前,沛公提三尺[1]剑斩白蛇于茫荡,以大德立帝业于咸阳,传两汉开四百余年基业,故前曾立著尧典一篇昭垂祖训,汉书两部具载宗功于祁阳刘氏总祠,昭示我刘氏族姓,既居于炎黄子孙之林,却又有出类拔萃之功,业绩辉煌。

祁阳刘姓一支的先祖应三公,公讳应行三郎,元至元四年(公元1338年)戊寅五月十一日午时生于江西南昌之梓溪里。明洪武八年(1376年)奉诏携男德成公徒迁祁西罗口町匍居。七世祖廷辉公出仕邑驾北平有功,圣恩赐坊祁城北门为罗口门,德昭功著,誉享衡湘。

到我这个“大”字辈,已是祁阳刘姓这一支家族的第二十一代了。从族谱中还了解到:十七世高祖父刘纠堂,号箕畴行满,在清朝曾被授州司马加三级诰授奉政大夫,又由长男厚铮以总镇请一品,诰封荣禄大夫,官印天锡。十八世曾祖父刘厚铣为刘纠堂次子,号丽川行十五,例授同知,官印芳晖。自十七世至廿六世,家族辈分按“堂厚家声大,诗书绍桂香”为序。

祖父刘家湘,字扬清,号恒丰,例授从九品,当地著名中医。

父亲刘韶声,字维琪,号木生,学名飞鸿,广西大学毕业。

母亲曾冰清,1918年(民国七年)农历(戊午年)三月十一日申时生,乡村医生,2012年逝世,享年95岁。

大伯父金声,号集成,清光绪卅三年丁末三月廿八日亥时生,15岁殁。

二伯父有声,字维焕,1964年去世。

我们家住的是一个大宅院,大概有二十几户,都是刘氏的家族成员。我爷爷和爷爷的三个兄弟、我们家、伯父家都住在那里。老一辈中女的都嫁出去了。

罗口町属罗口町镇,南北走向,岔垄最多,呈不规则状向四周延伸,北至崩塘冲,南至黄坡桥,西至元珠山,东至峦塘园,是县西部最大垄。町内地势起伏变化不大,自然条件较好,农产以水稻为主。一般年景都风调雨顺,旱涝保收。

1995年,罗口町镇和三口湾、紫云桥三个乡镇合并为现今的太和堂镇。

爷爷

爷爷刘家湘是位中医,最擅长的是治妇科病。他长期靠医病谋生,赚了钱就买地,自己不能种,就出租给人家。租地种的都是较贫困的族中晚辈,田地长期包给了他们,每年交点儿租子就行,多点儿、少点儿,爷爷都不计较。

我能记得的,就是外面来找爷爷看病的人很多,经常有用轿子从很远的地方抬过来的病人。解放后我听说,还有从长沙、昆明来看病的,说明爷爷的名声传得很远。有些人来的时候病得很重,经爷爷治疗后就好了。爷爷看病收费不多,有钱就给一点儿,没钱也就算了。有些从远处来看病的人没住处,就住在爷爷家里。

爷爷很喜欢我。我小时候淘气,拔他的胡子,有时把他的胡须编成辫子,他也不生气。爷爷一有好吃的,就把我叫到他屋里去。爷爷家中只有爷爷、奶奶两个人。奶奶是续弦的。我的亲奶奶、就是我父亲的生母去世很早,我没见过。这个后奶奶对我挺好,记得她做的菜特别好吃,我小时候经常到爷爷家去吃饭,对他们的感情很深。

大概是1965年的一天,我突然接到父亲发来的电报,说爷爷去世了。因离家太远无法回去奔丧,我心中很难过。但那次爷爷却没有死,据说是在入棺的时候,爷爷突然动了一下,不知道什么原因,奇迹般地又醒过来了,于是大家赶快扶他起来,结果他又活了两年多。

爷爷死而复生后的两年多,双眼几近失明,有时大小便失禁,完全靠我母亲和弟弟照顾,几乎每天都要给他洗呀、擦呀。有时弟弟出工,就由母亲一个人干。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在爷爷卧床两年多的日日夜夜中,作为儿媳妇———我的母亲天天要为大小便失禁的公公擦身,换洗弄脏的被褥和衣服,实在难能可贵。

爷爷一辈子为人忠厚,性格随和,一生行医,救死扶伤,深受群众的厚爱和尊崇。在爷爷死而复生的这段时期,还是有很多人前来看病,他凭自己的记忆指导母亲处方施治。爷爷把他一生购买、抄录所积累的所有医书、药方和资料,都给了我母亲,还悉心教她如何诊治疑难病症,并传授给她一些特效秘方。母亲传承了爷爷的医术和秘方,后来也成为当地有名的乡村妇科医师。

1967年爷爷与世长辞,享年86岁。

母亲

母亲曾冰清,出身富裕家庭,小时没缠过脚。她性格温柔而又倔强,念过书,受过良好的教育,记忆力很好,毛笔字写得不错,还能写点儿诗,后来当了乡村医师,开药方,为百姓治病,为不能生孩子的妇女造福。

旧社会重男轻女,认为女孩儿长大了要嫁人,书念多了没有用。母亲坚持要念书,认为没有文化不行,最终读到初中毕业。17岁嫁到刘家,由于家道殷实,有好几亩[2]田地陪嫁,在当地算是很体面的。

母亲是典型的贤妻良母,一心相夫教子。解放后曾不止一次对我说,她一辈子有三大心愿:一是送我父亲念书;二是要修建一栋房子;三是要儿孙都读上大学。爷爷分家后我父亲只有7亩5分[3]地,因他在外读书,没有劳力,就租给人家耕种,每年收点儿地租,虽不算富裕,却衣食无忧,但要念高中、读大学就困难了。母亲执意要供我父亲念完大学,这算是她最大的一个心愿,于是她省吃俭用,攒下钱供父亲读书。

母亲多次去找我舅外公,跟他说,一定要送丈夫去读书,请他给找一个好学校。舅外公是我外婆的亲哥哥,叫雷声溢,号云浦,祁阳小坪西子村(今属祁东县)人,自幼聪慧,学习勤勉。1922年秋,他借其长兄中学毕业文凭考入北京朝阳大学法律系,4年毕业。朝阳大学资送学生赴日本留学,在甄别考试中,名列第一。赴日前先回家探亲,其时北伐军已打到湖北,局势已变,他认为北洋时代的公费留学或不可靠,遂逗留在家。1927年4月,经友人舒大祯介绍,赴汉口任国民革命军第八军政治部文书股长。三个月后,国民党清党,政治部解散,他回到衡阳,受衡阳船山中学聘任国文教员。11月,同乡高炳垓任国民党湖南省党部商民部长,邀他任秘书。在此期间,他目睹官场尔虞我诈,钩心斗角,认为不可久居,决心献身教育事业。1928年秋,仍应船山中学聘请,兼任衡阳第五中学及成章中学教员,后出任衡阳船山中学校长。

因拗不过母亲的反复求情,舅外公就把我父亲介绍到船山中学念书。但学费很贵,交不起。外婆看到这个情况,就又拨给我母亲13亩8分地,这些地算是刘家的,母亲就用每年收的地租供父亲读书,直到父亲从广西大学毕业。

母亲结婚后共生育七个孩子,我下面还有两个妹妹,不幸很小就夭折了。再下面有一个弟弟,名叫刘大旭,退休后在家照顾母亲,还有三个妹妹,即刘丽华、刘丽君、刘丽满(后改名刘湘华)。

母亲第二大心愿就是要建一栋两层楼的房子。她虽然是出身名门的大家闺秀,但不娇气。为供我父亲读书,又要攒钱建房子,所以持家用度非常节俭,吃饭时掉一粒米也要拣起来,衣服破了就打补丁。记得家里晚上这一餐常常喝稀饭、吃地瓜,就是为了省钱。

不过我是例外,她总是单独做点儿好的给我吃。

外婆知道我母亲要建房子,雪中送炭,又送给她许多建房和打家具用的木料。那时父亲在广西大学读书,母亲一个人在家操劳,忙里忙外,千辛万苦,终于把一栋两排两层楼的大房子建了起来,在刘氏大宅院中首屈一指,令人羡慕。但建后刚三年多当地就解放了,房子分给了贫下中农,母亲曾惋惜地说,“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母亲的第三大心愿就是要送儿孙读大学。我是她的长子,当然就成了他的第一个目标和最大的精神寄托。母亲对我疼爱有加,但从不放松对我的教育,三岁多就开始教我背“三字经”“百家姓”,逐段给我讲解“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的含义。稍大一点还给我讲述“岳母刺字”“悬梁刺股”“孔融让梨”“孟母择邻,断杼教子”等典故。再大一点又教我背诵“床前明月光……”“锄禾日当午……”“春眠不觉晓……”等唐宋诗词。她常常教我要“尊敬长辈,尊敬老师,爱护同学,为人诚实,不说假话,勤奋努力,好好学习”“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讲仁义,重名节”等儒家伦理道德。每当有长辈、客人来家时,她就要我在他们面前背诵一段,大人们对我的夸奖,自然使她十分高兴。

母亲笃信佛教,记得小时候常常带我去寺庙,烧香拜佛,十分虔诚。常常给我灌输要“与人为善,慈悲为怀”“人生有轮回,今生做好事,来生变好人”及“温、良、恭、俭、让”之类的思想。现在回想起来,这些简单而朴素的东西,对我的成长还是起了一些潜移默化的作用。

母亲70岁以后,又多了一个心愿:死后一定要“土葬”,不要火化。她自己在刘氏祖坟的山坡上,早就买好了一块不大的地方,并将自己省吃俭用积攒下的5万多元钱存入银行。她多次给我打招呼,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得清白在人间”,说她百年之时,不要铺张浪费,一切从简,只花她自己存下的钱就足够了,这样她在九泉之下才能安心。

母亲她老人家这一辈子享过福,也吃过苦。几经变迁,解放时家中六口人,土地17亩半,土改中全家只母亲一人被划为地主,挨过批判,受过管制,但当地父老乡亲对她是比较温和的,当地政府和领导,对她也是关心和照顾的。1950年,我在祁阳读书时患病,乡政府一位洪乡长特批,准许母亲去学校护理我,并表示“如果我去信有事你就回来,不写信你就在校住着,不要回来了”。在“文化大革命”极“左”思潮泛滥的那段最困难时期,乡政府还特许她给老百姓治病,开一个药方可以收取2角钱,后来加到5角、1元、5元、10元不等,也允许她按爷爷的秘方自制一些特效药卖给病人。

同类推荐
  • 奥巴马传

    奥巴马传

    奥巴马竞选成功,继任美国总统,再次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本书从奥巴马的身世、幼年、成长乃至成功,揭露了这位美国现任总统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 智慧卓著的思想家(2)(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智慧卓著的思想家(2)(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智慧卓著的思想家(2)》本书分为王充、诸葛亮、穆罕默德等部分。
  • 改革大佬王安石

    改革大佬王安石

    历史上,改革人物向来受到争议,而尤以宋朝的王安石为最甚。有人骂他是“民贼”,是“古今第一小人”;有人赞他是“圣人”,是“古今第一完人”。罪恶的阴影与神圣的光环从来没有如此纠结地围绕在同一个人身上,除了王安石。北宋神宗年间,王安石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精神,推出一系列变革措施,力图挽救积弊已久的大宋王朝。可是,他试图富国强兵,却招致朝中几乎所有大臣的群起攻击;他想要为民谋利,不料百姓却拿他像猪狗一样谩骂。而且,他不但生前不被看,理解,死后数百年也都背负着骂名,直到近代才有人为其翻案。
  • 告诉你一个托尔斯泰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托尔斯泰的故事

    精选了托尔斯泰人生中富有代表性的事件和故事,以点带面,从而折射出他充满传奇的人生经历和各具特点的鲜明个性。通过阅读《告诉你一个托尔斯泰的故事》。我们不仅要了解他的生活经历,更要了解他的奋斗历程,以及学习他在面对困难、失败和挫折时所表现出来的杰出品质。
  • 悲壮刺客:荆轲

    悲壮刺客:荆轲

    《中国古代武将壮士:悲壮刺客荆轲》为丛书之一,写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刺客荆轲的传奇故事。他为了信念和承诺,视生命为浮尘,在刀光剑影中挥洒游侠义气,所体现的,正是“士为知己者死”的牺牲精神。
热门推荐
  • 最让你乐观自信的幽默故事(智慧背囊)

    最让你乐观自信的幽默故事(智慧背囊)

    用幽默的眼光观察世界,你会变得更通达、宽容;用幽默的态度对待别人,你会显得更睿智、友善;用幽默的心情审视自己,你会变得更乐观、自信。愿每个人的生活中都能多一点幽默,多一些笑声。
  • 无限末世无限游戏

    无限末世无限游戏

    “噫,我中了!”不同的末世总是有着类似的幸运主角。当他们突然有了奇遇,便自以为自己得到了神灵的眷顾,但那其实只是某位大佬的游戏罢了。
  • 十三日备尝记

    十三日备尝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其实很简单

    其实很简单

    总以为自己的爱情与自己的人生一样——平平淡淡。但是一颗小小的石子也能把这份平淡打得粉碎。爱情是什么?也许真正美丽的爱情只有在童话中才能拥有。于是,我茫然游走于红尘中,却不知,自己早已在不知不觉中,落入这都市的童话中,成为其中一个角色。我不是公主,也不是好运气的灰姑娘,那种轰轰烈烈的爱情不会发生在我身上,只是当我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爱情的时候,才发现,一切,其实很简单。
  • 让你轻松带团队的管理心理学

    让你轻松带团队的管理心理学

    牧之编著的这本《让你轻松带团队的管理心理学》剖析了管理心理学在管理各个环节中的应用之道,针对在执行过程中管理者可能遇到的各类心理问题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全书内容充实,观点科学,操作性、指导性、实用性强,是管理者提高自身能力、轻松带出一流团队的最佳指南。
  • 家事国事宁远事

    家事国事宁远事

    推开姥姥家的后门,青灰色的城墙,扑面而来,视野被完全遮挡,我渺小无比。掠过层层叠叠的条石和青砖,仰头向上瞭望,天被挤得很窄。头向东甩过去,眼光顺着城墙奔跑,被凸显的延辉门(南城门)和浑圆的瓮城截住,那种苍凉的坚强,便停留在眼中。城门楼上没有门窗,只剩下斑驳的红门框,南北风畅行无阻,呼啸着冬天的声音。人字形屋脊上,枯黄的茅草,一簇接一簇地扎在瓦缝间,在风中左右摇摆。这是四十多年前的宁远古城,那时,兴城还是座小城,城里人仅局限城墙以内,方圆不到两公里。城门之外,称为四关,房屋稀稀落落,居住着非农、菜农和庄稼人。
  • 温暖治愈的人生故事文学(套装8册)

    温暖治愈的人生故事文学(套装8册)

    《他跟我聊到樱桃树、灰尘以及一座山》、《时间停止的那一天》、《世界尽头的图书馆》、《穿过森林的男孩》、《爱的边境》、《你是我一切的一切》、《没有你,什么都不甜蜜》、《晚风如诉》,八本温暖治愈的人生故事文学。生活往往比我们看上去更加复杂,即便它看上去平静如水,给在世间蓬勃生长,坦率去爱、温柔抵抗的人。
  • 夺命码头

    夺命码头

    颍河镇距寿州老远,可镇子里却多有寿州人,多得组成了一条街。寿州出了个孙状元,淹三年,旱三年,淹淹旱旱二十年,富豪人家卖田地,穷苦人家卖儿男!据传皖地不宜出官,出官就是遭晦。先前出曹操,六十年不停地动刀枪,不但亳县遭殃,连孟德全家均死于非命。后来冒出了个朱元璋,除去马娘娘享上了荣华富贵外,大多凤阳人却多年不得安生。再后来,就是这位凑热闹的孙状元,像是把“地气”一下子拔尽了,更是苦煞了寿州人。连年闹不出粮食,家有万贯搁不得颗粒不收,日不进分文。
  • 理智与情感(纯爱·英文馆)

    理智与情感(纯爱·英文馆)

    《理智与情感》是简·奥斯丁富于幽默情趣的处女作。埃莉诺和玛丽安娜两姐妹生在一个英国乡绅家庭,姐姐善于用理智来控制情感,妹妹的情感却毫无节制,因此面对爱情时,她们作出了不同的反映……
  • 时光随想

    时光随想

    《时光随想》本书主要分为五章”从业絮语“”人生感悟“”读书有得“”春秋记忆“”韵满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