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61700000007

第7章 家世(2)

“父亲去世后,最悲恸的和最痛苦的,是年仅40岁的母亲。但她坚定、倔强,眼睛里有一股从前没有过的韧忍的冷冻冰光。她办理丧葬,哺育一大群嗷嗷待育的贫儿,其中包括她自己的五个孩子,其中只有最大的一个已经出嫁。事业上受挫,繁重的工作和贫困的生活,这一切都在她面前出现了。需要多大的勇气,她才能战胜这种凄苦的命运,来将一切重新安排妥当。也许正是困难给了她力量。她默默地、但毫不示弱地顶着,继续担任她的副院长的职务。现在,救贫理想和贫儿院的事业集中地放在她一个人的身上了。贫儿院可少不了她这个副院长。成立以来一直是她管理着贫儿院的生活起居。贫儿们的里外衣服都是她和大伯母俩人在两台缝纫机上缝制出来的……”

陶莲雅在贫儿教养院前后工作了23年,直到日本人的战火把贫儿教养院烧成瓦砾堆,才悲愤离去。之后,她长期住在上海二女儿徐曼倩的家里。

1944年7月,徐舜寿的母亲陶莲雅患肺结核病逝,终年62岁。

三个姐姐和一个哥哥

大姐徐曼珠,曾用名徐玲宝、徐雪明。她思想比较进步,解放前后,就把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都送到北方参加革命工作。50年代,她在北京的中国科学院工作,能写一手娟秀小楷,曾被著名物理学家严济慈聘为院办公厅秘书。

二姐徐曼倩,原名徐珑宝,家人称她“好姐”。1930年毕业于上海持志大学,在上海万国储蓄会当办事员。1939年,她嫁给地产商兼银行家杨树康。杨家生活阔绰,有一栋三层楼的豪华楼房,有一定的社会势力。徐舜寿于1946年从美国回到上海时与姐夫见过面。由于志趣不投,很少往来。

三姐徐和,原名徐和宝,曾用名徐曼虹。1930年毕业于上海的两江女子体操学校。1946年,从北平奔赴解放区,先后在张家口、大连、哈尔滨、沈阳等地工作。在大连期间与时任沈阳卫戍区司令的伍修权将军结婚。

1951年9月,徐舜寿在《自传》中这样写到三姐:

“我和她幼年时代比较接近,但在1937年分开后一直到1949年才在沈阳见到她。那时我初到解放区,情绪方面不很安定,在这一方面她对我起了一些影响,奠定了我参加革命的信心。”

哥哥徐迟,原名徐桑寿。19岁在上海发表诗作,22岁出版诗集。抗日时期先后在上海、香港等地工作和活动,结识许多文化界的进步人士和共产党员。抗日战争胜利后,按照董必武同志指示回南浔镇办学,历时两年多。1949年后,先后任职于国际新闻局、《人民中国》、《诗刊》。1976年以后,徐迟以报告文学的形式反映自然科学领域的生活,发表《哥德巴赫猜想》、《地质之光》、《生命之树常绿》等系列作品。徐迟生前曾任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理事,是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徐迟年长徐舜寿三岁,兄弟俩从小在一起,亲情甚笃。徐迟引领徐舜寿结识了共产党人与进步人士,了解了共产党,直至奔赴解放区,参加革命。

徐舜寿在《自传》里写道:

“哥哥徐迟,年龄和我最近,比我大三岁,我所受到他的影响也最多……抗战后1939年左右在香港和共产党的同志们开始接近,思想转变很快。香港沦陷后逃难到桂林、重庆。1944年我在他重庆家中住了三个月,受到过他很多影响。”

注释:

① 《自述四十五韵》刊登在徐一冰先生编辑的《南浔贫儿教养院五年刊》中,见诸徐迟《我的文学生涯》。徐迟对该诗做了“一个不分行的散文译文”,摘录如下:

“当我还是一个儿童的时候,我跟我父亲来到湖北省,县城名鄂。父亲管教我是很严的,思想里他受着皇朝的考试制度的束缚。他爱我这么深,专给我建一座面临着长江的高高楼阁。那儿风景幽静,一半儿农村,一半儿城廓。我看到隔江的黄州赤壁,与我遥遥相对,朝霞在那儿飞逐;我看到阁楼左边的樊口西山,夕阳在这儿没落。我总是到夜半还诵读着诗书,直到月色已残,听到鼓打五更,其声柝柝……”

② 2005年4月23日的《城市快报》刊登了记者王志辉的一篇文章——“人种不强国安赖 上海滩上练体操”,其中第一节的小标题为“不忍列强侮辱 立志强身健国”。这篇报道记述的就是徐一冰先生的这一段历史,摘录如下:

不忍列强侮辱 立志强身健国

近代体育在我国的兴起至今不过百余年。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各种原因,中国体育的水平十分低下。国弱民贫,被列强戏谑地称为“东亚病夫”。徐一冰就是成长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国人的贫弱,列强的嚣张,时刻刺激着他的每一根爱国神经。

徐一冰又名益彬、逸宾,浙江湖州市南浔人。据他的大儿子、我国著名作家、诗人徐迟回忆,他平时威武而严肃,是一个不苟言笑的人。他自幼喜欢武术,常常练习摔跤,并喜欢作诗。徐一冰成长的年代,清王朝犹如一棵朽树,在风雨中吱吱作响、濒临枯萎。

每每听到有人称国人为“东亚病夫”的时候,徐一冰的胸中仿佛被压上了千斤巨石,不能呼吸。“不能这样,绝不能这样。”心里的呐喊燃起他的斗志。“学习体育,健体强国!”1905年,24岁的他带着要自强的梦想,雪“东亚病夫”之耻的壮志,坐上了前往日本的客轮……

徐一冰来到日本后,进入大森体育学校,专攻体育。据浙江省湖州市体委韩锡曾考证,大森体育学校(又称大森体育会)是当时的同盟会在日本办的一所速成体育师资学校,分一年和一年半毕业两科。课程有体育学、教育学、生理学、解剖学、音乐、徒手体操、器械体操、兵式体操等专业学科。1901年至1906年间,中国留学日本的1.3万名学生,有相当一部分都是到这里来学习体育的。

两年后,徐一冰回到祖国,来到了被人们称为“遍地黄金”的上海滩。不过,他带着的不是“淘金梦”,而是对民族体育的期望。一到上海,他就开始准备筹建体育学校。

建校上海滩 学校招生忙

今天的上海,浙江中路两边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繁华一片。在老上海的这条马路上,经过徐一冰的不断努力,我国第一所体育专门学校——中国体操学校于1907年问世了。

据浙江大学体育史专家赵善性说:“中国体操学校并不是一所专门培养运动员的学校,它是我国培养体育专门人才、传播近代体育的第一所体育专门学校。这所学校创建后,在上海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

他从日本留学回国,创办中国体操学校,不是完全照搬大森体操学校那一套,而是一方面积极引进近代体育,吸收外国体育的有益部分,编译西洋体操与运动;一方面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保存国技之精华”,主张“凡自高等小学第三年起,即可添入体操课内”,并派人赴精武体育会进修,学校办得很有生气,因此深受各界赞赏。

担任校长的徐一冰对学校的建设充满了热情,什么事他都要亲历亲为,虽然校舍和经费都非常紧张,但中国的第一所体育专门学校还是蹒跚上路了。

增设田径球类 学校迁回家乡

从1907年中国体操学校挂牌授课开始到1920年,学校风风雨雨地走过了13个春秋,中国历史已经翻开了她新的一页,体操学校也到了改革的时候。赵善性说:“上世纪20年代,由于欧美田径和球类等新的体育运动项目在我国兴起,以德、日兵式操练为主要内容的体育教学已经过时。体操学校旧的教学内容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徐一冰便决心改革教育制度,增设田径和球类等运动项目。”

但是,上海这块“寸土寸金”的地方,给学校的改革设置了场地上的障碍,开展这些运动项目困难不小。于是他把眼光放到了自己的家乡浙江湖州南浔镇,那里有足够的土地可以建造校舍,开辟运动场地。而且学校从“十里洋场”迁往宁静的乡村集镇,不仅可以节省办学经费,而且有利于学校教学。

浙江湖州南浔镇,素有浙江首富之镇之称。“中国体操学校”的最终落脚点,就选在了这里一个名叫西栅下塘的西庄村。

结合社会发展 增删教学内容

赵善性说:“当时徐一冰决定迁址,也有很多困难,当时他一无校舍,二无场地,三无设备,四无教员,原来的几位合作共事者皆各走他方,学校什么事全都靠他一个人。他东奔西走,筹捐募款,终于在1920年挂起了‘中国体操学校’的校牌,开始了正规的教育训练。”

新的学校占地50亩,除了教室、礼堂、宿舍、厨房、传达室外,还辟有田径场、篮球场、足球场、排球场,建有体操平台和风雨操场,添置了体育器材与器械。

中国体操学校办学初期,他为学校设置的课程是:学科——体育学、教育学、伦理学、兵学、国文、生理、急救法、音乐等;术科——兵式操练、器械操练、普通连续徒手操、哑铃、球杆、棍棒、应用操、游技、教授法、射击术、拳术、武器等。这次改革,他首先做的就是革除兵操。因为国外的体育运动已经向竞技体育转变,中国的体育也正经历这个潮流。

当欧美田径和球类运动在我国兴起后,他就将课程改为:学科——体育学、教育学、伦理学、国文、运动生理学、心理学、英语、音乐等;术科——体操、棍棒、田径(田赛包括:跳高、跳远、铅球、铁饼、标枪、三级跳远、撑竿跳高等,径赛包括:110码、220码、440码、880码、1600码、110码高栏和接力赛跑等)、球类(包括:篮球、排球、足球和网球)、国术等。当时,对要不要设国术一课,徐一冰据理力争保存国术精华。中国体操学校迁往南浔以后,他还延聘上海精武体育会著名拳师王凤岗前去担任国术教师。

据韩锡曾介绍,当时学校管理很严,学生生活军事化,学生冬天穿黑色校服,夏天穿白色校服。徐一冰身体力行,常勉励学生要为雪“东亚病夫”之耻辱,争民族荣光而勤学苦练,为兴国强民效劳。在全体教师的教育下,大家带着民族自豪感而刻苦锻炼,每天金鸡报晓即踏着晨露,活跃在运动场上,学校办得很有生气。

学校分成男女部 女生革命成女兵

徐一冰的“体育救国”,志在提倡体育,增强体质,振兴中华。他认为“强国之道,重在教育;教育之本,体育在先”,“人种不强,国家安赖”。除了提倡“正当体育”关键在于学校师资的培养外,他积极主张女子参加体育活动,把女子参加体育活动看成是体育改革的重要方面。

赵善性说:“从日本留学回国以后,徐一冰首先任教于爱国女校,接着创办中国体操学校女子部,大力培养女子体育师资,提出‘女子大小学校体操课必须延聘女子教员教授’的主张。辛亥革命后,他还协助同乡好友王明良创办爱国女校南浔分校。”

他还介绍,在中国的体育史上,还有一所上海中国女子体操学校,这是中国近代体育史上第一所女子体操学校。其实这所学校就是中国体操学校的女子部。该校创立于1910年,学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办学方法都受日本教育制度的影响,其中以教日本体操、舞蹈闻名。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学校被迫停办,全体学生参加了学生革命军。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批女学生革命军,一时传为美谈。

1913年学校恢复,因校舍经费均与男子分开,故改名上海中国女子体操学校。校长增聘了中国体操学校毕业生段钢诚、张梦吉等为教师,在宝山县宝山里租赁房舍作为校舍,学生增至40人。

办校十六载 桃李满天下

据赵善性称,中国体操学校创办16年,一共有36届毕业生, 1531人,遍布全国各地。他们中间,有不少继承徐一冰的遗志,成了各地从事体育教学的骨干。上世纪20年代前创办的东亚体专、上海两江女子体专、上海体师、沪江女子师专、上海体专、浙江体师等体育专业学校的创始人,都是该校毕业生。

而今,南浔中国体操学校的校舍已变为稻田。但每当人们望着那葱翠的禾苗,谈起当年中国体操学校的业绩和徐一冰先生立志办校的可贵精神,仍赞叹不已。

同类推荐
  • 最优雅的民国女子:她们,不曾输给时光

    最优雅的民国女子:她们,不曾输给时光

    一本描写民国才女的通俗读物,也是一本了解民国女子、学习民国才女优雅和提升个人魅力的书。时光总是无情的,却被这十四个或权倾一时,或明艳倾国,或才德震世的女子轻柔的化去其中的冷酷,留给世人和煦动人的春光。潘玉良、凌淑华、庐隐、吕碧城、萧红、林徽因、阮玲玉、陆小曼、石评梅、张爱玲……她们在女子本就低微的时代,却用独立自强将时光雕琢的如此曼妙可人,愉悦了自己,滋润了他人;她们在危机四伏的动荡乱世里,却守得住内心一份真情,用一番旷世痴恋为风华岁月浇筑了一座令后世敬仰的丰碑。即便狂浪呼啸,自有这十四个永锢于时光中的女子,用美到极致的馨德,为迷茫的你拨开生活的迷雾,重新找到前行的方向……
  • 政治江湖:杜月笙的1931

    政治江湖:杜月笙的1931

    混江湖,不了解杜月笙,注定不得善终;混官场,不了解杜月笙,注定籍籍一生;中国帮会三百年来第一人,在民国江湖的腥风血雨中,他凭什么做成“谦谦君子”,在民国政坛的波诡云谲中,他稳坐钓鱼台,是什么,让杜月笙在乱世之中游刃有余?是什么,让杜月笙总能在危机之时,全身而退?
  • 布衣宰相孙叔敖

    布衣宰相孙叔敖

    孙叔敖,父亲死于国难,负母逃亡乡野。遇高人指点,遂成大器,终以布衣之身,被决意强国富民的楚庄王举为令尹。其时,周室衰微,诸侯争雄,齐桓、晋文相继称霸。楚国扼控江汉之势,亦欲北上争霸,却苦于国势贫弱,难与晋国争锋。孙叔敖拜相,革除弊政,改善税法,兴修水利,清丈田亩,利民强兵。虽因奸党构陷而遭三次罢相,亦无怨无悔,不堕强国富民之心,终于感悟庄王,君臣合德,使楚国走上富强之路。公元前597年,楚在邲地与晋决战大胜,成为新的霸主。
  • 改革大佬王安石

    改革大佬王安石

    历史上,改革人物向来受到争议,而尤以宋朝的王安石为最甚。有人骂他是“民贼”,是“古今第一小人”;有人赞他是“圣人”,是“古今第一完人”。罪恶的阴影与神圣的光环从来没有如此纠结地围绕在同一个人身上,除了王安石。北宋神宗年间,王安石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精神,推出一系列变革措施,力图挽救积弊已久的大宋王朝。可是,他试图富国强兵,却招致朝中几乎所有大臣的群起攻击;他想要为民谋利,不料百姓却拿他像猪狗一样谩骂。而且,他不但生前不被看,理解,死后数百年也都背负着骂名,直到近代才有人为其翻案。
  • 曹操发迹史

    曹操发迹史

    曹操是高干子弟,早年少不经事,不好好学习,吃喝玩乐,干了不少荒唐事,是个不折不扣的坏小子。后来。坏小子发迹为世所罕有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统一了北中国。对曹操的评价,历来有毁有誉。毛泽东多次褒扬曹操,为曹操“翻案”,认为曹操是“真男子”,还说”我的心与曹操是相通的”。后人对曹操津津乐道,一方面是因为曹操是个有故事的人,另一方面是想偷师曹操的政治手腕和阴阳谋略。畅销书作家陈涛涛将为读者揭秘曹操的发迹之路。
热门推荐
  • 真理是何方

    真理是何方

    让人难以理解的笔风,让人难以理清的层次,这不是诗词歌赋,仅是我个人有感而舒。失望无助,堕落成魔。写不尽人生,也要这下心感。一起丝清风,吹不动小草;一点尘土,不值得留恋。
  • 如何鼓励孩子大胆说话(精华版)

    如何鼓励孩子大胆说话(精华版)

    《如何鼓励孩子大胆说话(精华版)》教给广大父母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口才,变不爱讲话为善于表达,变不敢讲话为出口成章,变不会讲话为口才优异。口才的训练能为孩子插上人生飞翔的翅膀。人的语言能力已成为现代人必备的重要能力。鼓励孩子大胆说话,就是让孩子拥有未来走向成才的重要能力。
  • 帝少狂傲,千金娇妻宠上瘾

    帝少狂傲,千金娇妻宠上瘾

    她是失去庇护的落魄千金,遭遇男友背叛,继母和小三陷害逼嫁八十岁的老头子!她走投无路,离家出逃,却正好撞上他的车!他是Z市最矜贵的男人。权势滔天却冷漠如冰,不近女色,独对她不排斥。她为了摆脱渣爹算计上了他贼船,却在他一次次救她于水火时渐渐沦陷……怀孕,以为于他亦是惊喜,换来他斩钉截铁——打掉!原来,初恋留学归来,她这个替代品该让位,心如枯槁却不想抹杀腹中小生命,她逃了。三年后。他对她穷追猛打。“哼!以为这样就不离婚了?没门,去和初恋过一辈子吧!”“妈咪,爹地说离婚可以,但是有一个条件:他净身出户,什么都不要,只要两样!”“哪两样?”“一大一小!”
  • 星际调查局

    星际调查局

    星际调查局除了兼容原先的星际探索计划和殖民星球计划的部门和任务外,还被授权对所有星球拥有无限调查权,负责调查星球上有可能威胁到人类安全的生物,势力,情报和恐怖活动等,是唯一有权对各星球进行分析和接触的调查机构,也是唯一有权对外星球进行军事行动的调查机构。
  • 幽梦影

    幽梦影

    《幽梦影》是清代文学家张潮所著的随笔体格言小品文集。其内容丰富,文笔优雅洒脱。天上地下、行云雨露、花鸟草木、湖光山色,看似信手拈来,娓娓侃谈,实则深蕴理趣,令人遐思。本书在写作的过程中即得到清初120余位大学者和艺术家的赞赏和评点,影响极大,意义深远!
  • 我的奶爸黄金渔场

    我的奶爸黄金渔场

    儿子!爸爸带你骑大白鲨!大鲸鱼!等爸爸有钱了,带你找妈妈!天降养鱼系统,养鱼只为奶粉钱。女人,儿子,事业,我全都要!
  • 传奇女玩家

    传奇女玩家

    新书《大漠红云:绝世女刀客》已发布,欢迎入坑。网游修仙哪家强?勇闯传说远名扬!《传说》,一款可以睡眠游戏的全息网游,一经推出便风靡全球。游戏女大神于小凡意外身亡附体重生于龙凤胎哥哥身上,凭借一副神奇眼镜将虚拟和现实完美对接,带领一群女玩家造就了一段不灭网游修仙传说,也彻底揭开了游戏背后的秘密,原来这一切竟是……
  • 婚然不知:司总,别乱来

    婚然不知:司总,别乱来

    她本是一个孤儿院长大的孤儿,却被拜金女送了一个免费父亲,她不想重活一次再趟一次浑水,却被司家视如已出。当正品大小姐的回归,反被百般排挤。既然重活一次,我定然会保护好你的亲人,哪怕你是正牌“司家大小姐”--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魔女郡主的绝世家仆

    魔女郡主的绝世家仆

    我,莫湮然——南诏国的纯月郡主,因着小时候的一段过往使我变得身性孤傲,不可一世。我以为这辈子只会爱这一个男人——我的太子哥哥霁弦。小时候的孤寂总有你陪在我身边,于是小小心里种下一颗小小种子——长大了要成为你的太子妃,做你唯一的女人。却不曾想这一小小愿望让我卷进了一个大大的阴谋中。——·——·——·——·——·——·——·——·——·——·——一次偶遇、一场风波、从此一位绝色美男闯入我的世界。父亲突然的叛国,家道中落。为查明这其中真相我毅然踏上寻父路。只是这条路有多远我也不知。幸得遇上这个酷酷山贼——焕琅。你说你从不把任何女人放在眼里,除了我。你为我披荆斩棘,浴血千里,只为帮我寻个答案。我问:“我值得你这样吗”你只默默点头望向我。如何选?如何择?剑不伤人,情伤人!英雄最难过情关!----------------------------------------夜---空---精---灵------------------------------------------------推荐下夜空精灵的最新作品:《魔君,不可以》女主是初化人身的三尾小狐狸,男主是灵力超脱六界的残暴到变态的叱魔帝君殿下!且看,一代狐狸精VS一代魔君完结作品推荐:《帝国之妃》《魔女郡主的绝世家仆》《快感恋人》一杯香茗一卷书,一壶浊酒对斜阳。精灵只想给你闲暇时光带来一点轻松和愉悦。(注:本文是一篇通俗的小白文,没有精美华丽的词句,有的只是它曲折感人的情节!)
  • 雷锋1940—1962

    雷锋1940—1962

    从新中国激情燃烧的岁月里走出来的雷锋,恰像是一个“共和国长子” 式的角色。他代表了热情建设社会主义、努力朝着共产主义前进的“无私奉献”的红色一代,发生在他身上的一切对于中国当代年轻人来讲,显得神秘而遥远。 这个让人如雷贯耳的雷锋,当年并不是一个落伍的人。其实雷锋一直都是共和国五六十年代的潮流先锋,他戴红领巾、主动回乡当农民、当政府公务员、学开拖拉机、喜爱拍照片、发表文章、成为炼钢工人、穿皮夹克戴手表、参加解放军、学习《毛泽东选集》……毫无疑问,雷锋的生活正是那个时代的主流生活;而革命,也是那个年代的时尚生活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