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61700000004

第4章 音容犹在 慈爱永存(1)

2008年1月6日,先父驾鹤40周年忌日。往事历历,萦绕心头。试提笔,竟如泉涌,点点滴滴串成珠。以薄寄怀念之情,遥祭在天之灵。

爸总是那么忙。记忆中,爸很少和我们在一起。我出生三个月即被抱着离开南昌,经上海、青岛、济南、沈阳,再到上海。完整记忆是从四岁开始。那年,妈带着我从上海来到北京,与在航空工业管理局(四局)工作的爸团聚。我进四局幼儿园。周六,爸接我回家,忙时则请同事代劳。1956年,他调沈阳112厂飞机设计室,我们在北京又住了两年。那时往返沈阳与北京之间都是乘火车,他总是中午11点到家。1958年我们搬到沈阳。1961年,他调塔湾的一所,我们还住在112厂所在的三台子。一所和112厂的公休时间不一样,他周末回家我们却上学。即使这样,由于他经常出差,也不是每周都回家。我们很少去塔湾,只记得他们授军衔时,全家去一所。爸特高兴地带着我们到各处串门,记得去了熟悉的黄叔叔(黄志千)家和新婚不久的小顾叔叔(顾诵芬)家。那次,就住在爸那不算大的家里。1964年,爸调陕西阎良的十所。次年,举家离辽赴陕,在阎良安家。我只身离家去临潼县读高中。

爸很有生活情趣。小时候家住北京东单镇江胡同,两间北房。周末如果他在家,总是拉我们在院子里晒太阳,还教我在阳光下看书要注意方向,避免阳光直射书上刺激眼睛。遇到天气好或者家里来了亲戚,他会招呼大家“照相!照相!”接着从屋里拿出一条墨绿色的毯子,搭在院子中间的一根晒衣绳上,就是背景了。我喜欢照全家相,他让我们都坐好,看着他支起三角架,装好快门线,按下快门线,再跑回自己的位置,听相机“喀嚓”一声,定格、成像。大年夜,爸点花炮,我和大弟汶站在屋檐下看,小弟源在屋里隔着窗户往外看。我们不玩儿带响的鞭炮,只点好看的花炮。我最喜欢的是“老头花”,每次都是爸跑过去点着大肚子老头那藏在头顶上的捻子,再跑回屋檐下和我们一起看。汶“小淘气”的时候,爸把雨伞撑开,倒挂在院子的晾衣绳上,让汶站在伞下,他拿把水壶往下洒水,边洒边喊“下雨喽!”汶高兴得跑出跑进。他带我们去崇文门看经过的火车,汶兴奋得又叫又跳。国庆夜,他带我们在国际友人服务部的楼上看焰火。

爸儒雅。他身材修长,极整洁。50年代多穿西装,却少打领带,常常是内着高领衫或衬衫,不系扣,随意而潇洒。度身定制的西装,一件上衣配两条裤子,喜雅色。60年代改着中山装、军装,书生气质依旧。他通英文、俄文。英文有清华教育和留美经历,俄文则自学。他书写工整,字如其人。削铅笔总是一刀一刀,刀痕均匀,再垫张纸,斜向将笔尖削得细细的。沈阳期间,他出差北京常常带回些有意思的东西,最多的是唱片。还有一套百花信笺,信纸的下方印着齐白石的花卉、鱼虾画,清馨淡雅。又有一套瓷制小猫,八只小猫姿态不同、颜色各异。我离家时带了两只。历经多次搬家,不变的是书柜的“思念角”,小猫伴着爸在苏联时的一张全身像。

爸喜音乐。他收集了不少密纹唱片,闲时听乐怡神。60年代初,他从北京出差回来说起,新出了一个很好听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一位年轻的女小提琴演奏家俞丽拿演奏的,给我看带回来的唱片,至今记得唱片的封面是俞丽拿在拉小提琴,双目微闭沉浸在乐曲中。他要我坐下一起听唱片,边听边讲,草堂结拜、三载共窗、十八相送、抗婚、楼台会、哭灵、投坟、化蝶……在以后的岁月里,在出差途中,曾多次听到旅行车里播放“梁祝”,熟悉的乐曲拨动的是深埋心底的思念。

爸好文学。他教我读唐诗,一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影响了我的一生。在日后漫长的专业求索路上,循此多读、勤思,钻进去、跳出来。电影“战火中的青春”播映时,特喜欢。爸回家,给他讲这部电影,他微笑着听我讲。讲完以后,觉得还不尽兴,说真想知道还有没有更多的故事。爸:“那就找书来看吧。”大感意外:“有书吗?”慢悠悠地:“嗯,这部电影是根据一本小说改编的。”真没想到:“啊?小说叫什么名字?”慢而清晰地:《踏平东海万倾浪》。我赶忙去文化宫图书馆借了这本书,看到了许多电影里没有的故事。当时想,爸那么忙,竟知道有这本书,他还知道有什么书?现在想,在我兴致勃勃讲故事时,爸不因为他不但知道而且知道得更多而打断我,就那样眼含笑意地看着女儿说呀说,慈父的爱心只有在我做了母亲之后才能够更深切地体会到。

爸有条理,细心周到。他有一个棕色的手提箱,是从美国带回来的,箱内两侧有些小插袋。每次出差,他总是按照一张纸条,往箱子里装各种必带物品,必带物品多有固定的位置。家里有个常备药盒,里面有红药水、碘酒、棉签、纱布、胶布、酒精棉、一种白颗粒的消炎粉和当时很少见的创可贴。我们经常有些磕磕碰碰的皮肉伤,遇上爸在家,他总是先用酒精棉清理伤口,再涂上碘酒、撒上消炎粉,敷用纱布包扎、胶布固定。初中二年级,我病倒。妈给爸打电话,他带了一位医生从塔湾赶回来。诊断为急性黄胆性肝炎,当即送沈阳军区医院。住院月余,爸几次抽空来看我。出差前,还匆匆赶到医院问我的恢复情况。1965年我离家上学时,他给了我一个小饭盒(14cm×10cm×3cm)做针线盒。饭盒是沈阳黎明铝制品厂生产的,金鸡牌,浅黄色,质优。这个历经50年没有氧化黑渍的小盒至今在我床头柜的抽屉里,里面放的不再是针线,而是一份念想。

爸涵养好,从来没有大声责备过我们。小学三年级,我们开始搬家,我和汶先去沈阳,妈带着小弟后走一步。到三台子后第一天上学,爸要开会,请一位技术员叔叔送我去学校。记得从家到学校没有拐弯,一直走就到了。临走时那位叔叔问:“放学要接你吗?”很干脆:“不用。”放学后,我出了校门就一直往前走,听到同学喊:“不是往那边走。”答:“是的,一直走就到我家了。”不料,越走越不对劲儿,楼房渐少,人迹渐稀,直至一片农田。向路边老乡问路,却说不清要去哪里,只知道是飞机工厂。无奈,擦干泪水,掉头再走。终于看到了楼房,走到了楼群中间,却找不到“一直走”的方向。听到广播里正在播送“寻找一个昨天从北京来的小女孩”。“是找我吗?可怎么找广播呢?”茫然间,早上送我的那位叔叔不知道从哪儿冒出来了,一把捉住我“你怎么站在这儿呐!家里人都急坏了!”委屈地:“我找不到家了。”他指给我看,原来我就站在文化宫的前面,文南一栋就在左手不远处。到家进门,爸正背着手在屋里走来走去,看到我,只说了一句:“饿了吧,快吃饭吧。”厂保卫科的人和学校老师也赶来了,方知学校是上学开前门,放学开后门。事后,爸没有一句责备的话,也再没提起过这件事。多少年后,我数次因为女儿没有按时回家一遍一遍地给她的同学、同事打电话,她回来后总会不无责备:“以后晚回来要告诉我。”心急如焚的寻找,长出一口气的释然之后,常常会想起儿时的经历,才体会到爸当时的心情,也才更加体会到爸的慈爱与宽厚。

同类推荐
  • 开创盛世:康熙

    开创盛世:康熙

    清圣祖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即康熙帝,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康,安宁;熙,兴盛——取万民康宁、天下熙盛的意思。他8周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下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开创盛世:康熙》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了康熙的生平事迹。
  • 卑鄙的圣人:曹操5

    卑鄙的圣人:曹操5

    历史上的大奸大忠都差不多,只有曹操大不同!曹操的计谋,奸诈程度往往将对手整得头昏脑涨、找不着北,卑鄙程度也屡屡突破道德底线,但他却是一个心怀天下、体恤众生的圣人;而且他还是一个柔情万丈、天才横溢的诗人;最后他还是一个敏感、自卑、内心孤独的普通男人。
  • 王明传

    王明传

    王明,中共早期主要领导人,凭借苏联的扶植,在20世纪30年代一度操控中共最高领导权,可谓中共高层内的“通天教主”。王明,一生瞻左顾右,歧路徘徊。他堪称中共“左”倾第一人,以他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共中央占据统治地位的时间长,危害大,给革命造成严重损失。悖论的是,抗战时期,王明又犯了严重的右倾错误。晚年踏上留居苏联的不归路,著书立说攻击中共和毛泽东。
  • 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导师(下)

    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导师(下)

    本书主要总结了最具影响了的经济导师。罗纳德·科斯。乔治施蒂格勒、莫里斯·阿莱、列昂尼德·康托罗维奇、康托洛维奇·利奥尼德、米尔顿·弗里德曼。理查德·斯通、奥尔本·菲利普斯、威廉·维克里。
  • 石屏传

    石屏传

    《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系列丛书:石屏传》以新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为背景,记录了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屏追求不止,奋斗不息的一生,重点介绍了石屏寄情祖国航空事业,立足本职工作,设计了K—8和教8飞机,创造了中国航空工业外贸出口的神话,改写了中国空军飞行员训练体制等内容,反映了石屏一生浓浓的航空情缘。
热门推荐
  • 新闻学十年(1998-2008):多元与分化

    新闻学十年(1998-2008):多元与分化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传媒大学校庆55周年之际,《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也迎来了30周年刊庆。《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创刊于1979年,迄今走过了整整30年的历程。作为国内创刊最早的广播电视学术期刊之一,30年来我们向广大读者奉献了160多期刊物,5000余篇论文,发行总量50万余册,为中国广播电视学术与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 郎来啦

    郎来啦

    师傅拣到的狼孩却丢给她来养,天知道她一个小女子养着一个狼一样的酷小鬼是个什么滋味!教他怎么做回普通人也就算了,教他一些武功也就算了,她什么时候教过这个小鬼扭过头来倒咬一口,将她也吃干抹净呢?!
  • 不喝孟婆汤

    不喝孟婆汤

    在我看来,大学里的日子也无非就是三点一线:寝室、教室、食堂。周而复始的重复,虽然平平淡淡,但有一种慵懒的美,让人心安。然而,生活却总喜欢时时提醒人们,有些东西,其实是谁也无法掌握和预料的。
  • 论宿主打开的正确方式

    论宿主打开的正确方式

    为了小可爱,酒问不得不在三千世界收集能量。于是,虐渣,打脸,逆袭,走起~不过,你是谁?酒问抬了抬清冷的眸子。少年清冷的眸子一瞥,你想吃完不认账?┄┄【1V1双洁】欢迎小可爱入坑~
  • 极品纨绔高手

    极品纨绔高手

    丁凡再次睁开眼睛的时候,眼前的一切都变了。一代修士重生在地球,却穿越到了遭人唾弃的败家子的身上。拳打各种不服,脚踩各种二代,横行都市,唯我独尊。救美女,打不平,强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
  • 这也叫游戏

    这也叫游戏

    这叫什么鬼游戏?夜一一气之下怒删游戏,差点把电脑都砸了,冷静了一下又默默的捡了起来。我倒要看看你想干嘛。
  • 镜之簪

    镜之簪

    一个现代女孩,变成修真界的苏暖,并且在修真界努力生存的故事
  • 传媒管理学

    传媒管理学

    当前及未来,加强管理是中国传媒组织的首要任务。进入21世纪,中国传媒业的发展遇到了新的瓶颈,跑马圈地、粗放经营的发展模式已经没有了初期制度解放所提供的市场空间,传媒组织的运作重心必须转型。本书一是深入结合传媒组织管理实践,二是努力用专业的管理学视角进行解析,三是论述了传媒组织运作流程中的生产、销售、广告、人力资源、财务、战略等所有环节,它既是传媒管理理论的系统梳理,也是传媒综合评判;既为研究者提供认识论,也可为业界提供决策依据。
  • 诸天万界之帝国崛起

    诸天万界之帝国崛起

    一位后世千年的灵魂,一个神秘而强大的系统,一个即将崩溃的王朝……赳赳老秦,共赴国难。 血不流干,死不休战。 西有大秦,如日方升。 百年国恨,沧海难平。 天下纷扰,何得康宁? 秦有锐士,席卷诸天。 PS: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QQ书群:790601508
  • 世界的那端

    世界的那端

    金麻雀得主于德北的一部个人小小说合集。作者有着较深厚的写作功底,他创作的根须深深植于生活的土壤,通过丰富的生活经历和敏锐的观察、感悟,在小小说这一尺幅空间里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大天地。在他的笔下,浓浓的亲情、懵懂的爱情、真挚的友情,闪射出人性中至真至善的光辉;于不经意间,触碰到了人心最为柔软的地方。作家不拘于故事本身而擅长于从细节处生发感悟,给读者以更深层次的人生思考和引路。这是十分难能可贵之处。文章简洁精致,深邃思辨,不事雕琢,透着生活的滋味。语言文字透明干净,有韵律,尤其适合青少年读者阅读。如马吊、走北荒、双百老人、纪应先生、徐爱兰等众多篇什描写了底层人的至善至美之魂,感人至深,堪称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