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55000000007

第7章 立身以守礼为根本(1)

礼大致可以分出客观与主观两个方面。客观方面包括制度、规章、风俗、习惯、仪式等,古人甚至把法律也划进礼的范围,其最大特点是制度化、形态化,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性,从各个角度规范个人以及群体的行为。礼的内核是道德,道德是无形的,礼是有形的,它把道德理念具体化为可操作的程式,所以《礼记·曲礼上》说:“道德仁义,非礼不成。”主观方面主要是礼的意识,核心精神是敬畏,孟子说:“恭敬之心,礼也。”(《孟子·告子上》)天地之间的一切,自然的也好人造的也罢,统统都是敬畏的对象。那种天不怕地不怕的人,在孔子眼中是地地道道的小人。

朱熹把礼与阴阳二气中的阳、春夏秋冬四季中的夏、金木水火土五行中的火、元亨利贞四品中的亨相对应。(《朱子性理语类卷第六》)阳的性格是刚健和发动,夏天的特点是生长,火的特点是兴旺,亨的品质是通达。这个说法换成今天的意思就是,礼为人的成长输送正能量,使人与周围的人和事协调一致。

那天,孔子独自站在庭院中,儿子孔鲤快步走过,孔子叫住他问:“学习礼了吗?”孔鲤答:“还没学。”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氏》)。不学习礼,就没有立身的根据。同样的话,《论语》中还有,“不知礼,无以立也”(“尧日”),“立于礼”(“泰伯”)。

这是篆书立字,由两部分组成,下面一横表示地,上面的大字表示人,意思是人站在地上。礼就是人的地,只有站在这块土地上,个人才有依凭,才能与社会、他人相协调,也才能够生存和发展。守礼是立身的根本。

(一)规矩

要义

司马迁父子作《史记》,专门为礼立卷,称“礼书第一”,为诸书之首。其中有一句话:“人道经纬万端,规矩无所不贯”。人道,人的根本道理,即社会规则。人的道理千头万绪,其中无不贯穿着规矩。在这里,礼被概括为规矩。刘邦打下江山建立汉朝,跟随他的老弟兄还是草莽做派,在朝堂上喝酒吵架,醉了就狂呼乱叫,拔剑乱砍。刘邦很是苦恼。有个谋臣叫叔孙通,提出制定礼来约束大家,说礼的功能就是依据时代和人情对人的言行进行节制。司马光评论道:礼太伟大了!把它用到人身上,动与静就有了规矩,各种行为也就井然有序了(《资治通鉴·卷11》)。

把礼概括为规矩,非常到位,规章制度、风俗习惯都是规矩,敬畏本身也是一种规矩。常言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方和圆的形象是规和矩画出来的。礼就是人的规矩,只有遵从这个规矩,人的所作所为才能被他人、社会所接受。

故事

礼与福祸

晋国公子重耳遭骊姬陷害逃亡国外,路过曹国。曹国君主曹共公听说重耳腋下的肋骨是连成片长在一起的,非常好奇,想趁他裸露身体的时候一探究竟。于是他找了个理由留在馆舍,借重耳洗澡的机会,透过帘子窥视他的身体。

曹国大夫僖(xī)负羁很是忧虑。他的妻子说:“我看晋国公子随员,个个都具备辅助国君的才能,在他们的协助下,重耳肯定能够重返晋国。一旦他登上晋国君位,一定能够称霸诸侯。那时,他必定会惩罚对他无礼的国家,曹国将是第一个。您为什么不早一点向他表示友好呢?”于是僖负羁给重耳送去一盘食物,下面藏着玉璧。重耳接受了食物退回了玉璧。僖负羁劝说曹共公按照相当于国君地位的礼仪来接待重耳。曹共公说:“各诸侯国流亡在外的公子多了去了,哪个不经过曹国?这些逃亡者都是违背礼制的人,我怎么能够按照礼制来接待他们!”没有接受僖负羁的意见。

5年后,重耳以晋国君主的身份亲率大军讨伐曹国,俘虏了曹共公。重耳事先派人通知僖负羁,让他在自己家族住处的门外做上标记,给予保护。曹国人听说了,逃到僖负羁家得以保全的有700多户。(《国语·卷十·晋语四》)

邾国君主拜访鲁国,因为邾国是小国,鲁国执政大夫季武子看不起这位客人,打算简化礼仪降格接待他。大夫叔孙豹说:“不能这么做。我们恭恭敬敬地对待邾国这样的国家,还担心人家对鲁国有二心呢,如果降低了规格,那些友好国家会怎样看待我们呢?《志》上说:‘能够做到恭敬,就不会有灾祸。’又说:‘恭敬地迎接客人,是上天降下的福分。’”季武子听从了,以诸侯之礼接待邾国君主。(《左传·昭公三年》)

一个家族的败亡

晋国派卿大夫郤锜(xì qí)到鲁国请求援军。

这么大的事,郤锜却根本不重视,办起事来态度很是轻率,缺乏应有的恭敬。

鲁国大夫孟献子说:“郤氏大概要灭亡了吧!礼,是立身的根本。敬畏,是立身的基石(礼,身之干也。敬,身之基也)。而郤锜却没有这个根基。他的父亲郤克是晋国上一位国君的执政大夫,他是现任国君的执政大夫,以这么高的地位,肩负请求援军的重大的使命,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却等闲视之,不灭亡还等什么?”

果然不出孟献子所料,4年后郤锜被晋国君主杀死,同时被杀的还有另两个郤氏的卿大夫郤犨(chōu)、郤至,郤氏遭灭族之灾。(《左传·成公十三年》)

卑让,礼之宗也

为了答谢晋国大夫韩起的访问,鲁国派大夫叔弓回访晋国。

晋国君主派使臣在郊外犒劳叔弓。叔弓辞谢说:“敝国君主派我前来修好,叮嘱我说:‘你不能接受宾客之礼!’只要贵国知道了我们的心意,敝国就很荣幸了,哪里还敢打扰使臣您?请一定不要麻烦。”

使臣请叔弓住进馆舍,叔弓再次推辞,说:“敝国君主命令下臣我来接续两国的友好关系,完成这个使命就是对我的奖赏,怎么还敢住进这么好的馆舍呢?”

晋国大夫叔向说:“叔弓真是知礼啊!我听说:‘忠信,是装载礼的器具;卑让,是礼的宗旨。’(忠信,礼之器也;卑让,礼之宗也。)言辞不忘记国家,乃是忠信的表现;把国家放在首位而把自己放在其次,是卑让的表现。《诗》中唱道:‘谨慎地运用威仪,方可亲近有德者。’看来这位先生差不多算是有德之士了。”(《左传·昭公二年》)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

鲁国的卿大夫季平子在举行祭祖仪式的时候,排出了“八佾(yì)”,也就是八列舞队。

季平子是鲁国先国君鲁桓公的后代,与现在的国君是本家。鲁桓公让自己的一个儿子继承国君的位子,封另外三个儿子为正卿,卿是仅次于国君的大贵族,人们习惯上称这三家为“三桓”。后来,三家的势力急剧膨胀,竟然超过了国君,其中尤以季氏的权势最盛。

按照周礼规定,祭祖时要表演舞乐,舞队排成列,每列8人。大夫一级祭祖,使用4列舞队,由32人组成;国君一级祭祖,使用6列舞队,由48人组成;天子祭祖,使用8列舞队,由64人组成。季氏属于大夫一级,只能用4列舞队,可季平子野心膨胀,居然动用天子礼仪。但他只有4列舞队,还缺少4列,于是就从国君的舞乐队中抽调来了4列。

这一天也是鲁国君主祭祖的日子,舞乐队被季平子抽走了,只好对付着举行了仪式。

对季氏藐视周礼的行为,孔子非常气愤,说:“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意思是说,要是连这样的事都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能容忍的!(《论语·八佾》)

孔子的愤怒

原壤是孔子的老乡,约好见面,叉开两条腿坐在地上等孔子。孔子到了,见到他那副德行,骂道:你小时候就傲慢无礼,不讲友爱,长大了也没有出息,现在这么老了还不死,真是白吃饭的贼子。说着,用手杖敲打他那放肆的小腿。古人重礼,即使亲人之间相对,也要坐有坐相。这种坐姿类似跪,双膝着地,臀部落在脚后跟上。臀部着地,叉开双腿,等于侮辱人,所以孔子骂原壤“老而不死”,是“贼”,还动手敲打他。这对一向和气的孔子来说实属罕见。(《论语·宪问》)

东汉顺帝时,河间孝王刘开去世,儿子刘政继承王位。刘政骄傲凶狠,不遵守法令。顺帝相中了侍御史沈景的刚毅和能力,派他到河间国任国相。沈景晋见刘政,刘政衣冠不整,双腿叉开,傲慢无礼地坐在殿堂上。沈景站着不行礼,问:“大王在哪里?”虎贲卫士说:“这不是大王吗?”沈景说:“大王不穿王服, 和常人有何区别?今天本国相前来见的是诸侯王,不是无礼之徒!”刘政惭愧,更换衣服,沈景这才参拜。之后,沈景逮捕了一批奸佞之徒,诛杀数十人,又平反冤狱,释放100多人,风气大变。于是刘政改变做派,悔过自新。(《资治通鉴》卷51)

不学礼,无以立

子路对没完没了地学习礼实在腻味了,便对孔子说:“请您准许我不学习古代传下来的礼,而按照我的心思去说去做,可以吗?”“不可以。”孔子回答很坚决,没有一点商量的余地,说:“从前,有个东夷女人仰慕华夏族的一些做法,丈夫死了,家里人打算给她再找一个丈夫,她不同意,发誓终身不嫁。虽然她没有再嫁,但她所坚持的并不是华夏的夫妇之礼。苍梧那里有一个人娶了妻子,发现她非常美丽,就想把她让给哥哥,而自己娶嫂嫂为妻。忠诚是够忠诚的了,但却不是华夏的兄弟之礼。”

说到这儿,孔子看了子路一眼,加重了语气说:“假如你不懂古代传下来的礼而凭着自己的意志去办事,你就失去了标准。怎么能够知道自己不是把非当做是,把是当做非呢?不遵从古代传下来的礼,即使想反悔,重新开始,也没有根据呀!”(《孔子集语·劝学》)

子路临行前向孔子辞别,一连问了三个问题:“请问夫子,想跟新结识的朋友亲近相处,应该怎么做?想通过很少的话就能够把事情办成,应该怎么做?想一直做好人并且不出现过错,应该怎么做?”

孔子答:“想要跟新结交的朋友发展亲密关系,就应该在忠诚上下工夫吧!想通过很少的话就能够把事情办成,就应该在信用上下工夫吧!想一直做好人并且不出现过错,只有在守礼上下功夫了!”(《孔子集语·交道》)

一次宴会

晋国君主晋平公打算进攻齐国,派大夫范昭出使,探察齐国形势。

齐国君主齐景公设宴招待范昭,请晏子作陪。酒喝到一半,范昭说:“请把国君备用的酒杯拿上来,我要用它喝酒。”

齐景公说:“把我的酒杯斟满,给贵客敬酒。”

范昭举起酒杯刚要喝,晏子命令侍从道:“撤下酒杯,换用新杯。”侍从把齐景公备用的酒杯拿走了。

范昭觉得很没面子,又对掌管乐舞的盲太师说:“能给我演奏周乐吗?我要起舞助兴。”太师说:“我这个瞎子没有学过这支乐曲。”

范昭站起身就回国了。

齐景公责备晏子:“晋国是个大国,派范昭来察看齐国的情况。结果被你得罪了,可怎么好呢?”晏子说:“范昭这个人并不是粗陋得连礼节都不懂的人,他是在试探齐国的君臣懂不懂礼,所以我要出面阻止他的无礼要求。”

齐景公又责备太师:“范昭要你演奏周乐,你为什么拒绝呢?”太师说:“周乐是专属周天子的乐曲,只有天子起舞时才能演奏,而范昭不过是个臣子,却要求用天子的乐曲伴奏起舞,所以我拒绝了他。”

范昭回到晋国,报告晋平公:“齐国不能侵犯。我想试探齐景公懂不懂礼,但晏子没有上当。我要求太师演奏周乐,他也没有上当。”

孔子听到了这件事,说:“好啊!晏子在宴席上就使千里之外的敌人受到了挫折,而太师也起了好作用啊。”(《韩诗外传·交道》)

慎独

一天夜里,卫国君主卫灵公与夫人在宫里说话,这时,一阵车轮声远远传来。声音越来越大,突然一下就变轻了,过了一会儿,车轮声又响了起来,之后便渐渐消失在夜空的寂静中。

卫灵公问:“夫人可知道车上坐的是谁?”

“蘧伯玉。”夫人回答得非常肯定。蘧伯玉是卫国的大夫。

“哦?”卫灵公望着她,问:“你怎么知道一定是蘧伯玉?”

夫人说:“臣子乘车经过宫室大门,应该下车,徒步而过,车辆行走要轻,用来表示对国君的敬重。现在夜已经深了,外面没有人,即使不这样做也不会被发现。在这种情况下,臣子一般都不会下车。但蘧伯玉不同,他一定要下车徐行,因为他修养品德是为了提高自己,而不是做做样子给别人看,所以我说刚才路过宫室的人是蘧伯玉。”

卫灵公派人去察看,果然是蘧伯玉。(《烈女传·卫灵公夫人》)

习惯成自然

战国时期,魏国君主安釐(xī)王魏圉向孔斌打听谁是天下高士。

孔斌说:“世上没有这种人。如果降一等的话,那么这个人就是齐国的鲁仲连了!”

安釐王摇摇头,说:“鲁仲连是强求自己去做的,不是他本性的自然流露。”

孔斌说:“人总是要强求自己去做一些事情的。如此不停地做下去便会成为君子;这种做法坚持不变,习惯就会与本性渐渐融合,也就成为自然的了(习与体成,则自然也)。”(《资治通鉴》卷6)

张良的收获

张良刺杀秦始皇失败,跑到淮北的下邳县躲藏起来。这天闲来无事,漫步到了桥上。

一个穿着粗布短衫的老人迎面走来,到了张良跟前,脚一甩,鞋子落到桥下。老人扭头对张良说:“小孩子,下去把鞋给我捡上来!”

张良愕然地望着他,这样的老人还真没见过,想发作,又见他白发苍苍,终于忍住了,苦着脸下桥捡起了鞋子,递给老人。老人把脚一伸:“给我穿上!”

张良真想一甩手把鞋扔下去,转念一想,反正已经听从了他的一次吩咐了,就再听一次吧。于是便双膝着地,把鞋给老人穿在脚上。老人哈哈一笑,径自去了。张良瞧着老人的背影,心里有种怪怪的感觉。

同类推荐
  • 党旗飘扬 航道辉煌(全国航道系统党建工作论文集)

    党旗飘扬 航道辉煌(全国航道系统党建工作论文集)

    本书将全国航道系统党建方面的工作论文集结成册,为四大部分组织:一是党的思想建设,二是党的组织建设,三是党的文化建设,四是党的廉政建设。尤其是对新的形势下,党的文化建设和党的廉政建设部分。论述较多,意在让全国航道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增强党建工作的紧迫感和积极性,也提出了新时期党建的思政和对策。
  • 台湾这些年所知道的祖国

    台湾这些年所知道的祖国

    台湾人到底是怎么看大陆的?这是大陆朋友常常问我的问题。毕竟,一九四五年以前台湾人很难到大陆,一九四九年之后又根本去不了大陆,这百年多来,台湾跟大陆真正产生联系的也只有短短四年,短短几年,根本还不够台湾人去认识。其实,大陆的每次重大事件发生,都会对台湾产生一定影响。1947年,国共内战如火如荼,国民党军在台湾“高薪”征兵;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部分志愿军战俘被遣返台湾定居;1958年开始金门炮战,金门百姓逐渐适应了在炮火里的生活;1964年大陆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蒋介石下令加快核武器秘密研制;1966年,台湾小学生偷学简体字被老师发现挨打,台湾居民在报纸上看到了“文革”中被批斗的亲人照片;1978年中美建交,台湾居民向美国特使专车丢鸡蛋;台湾小学生从气球宣传单上领略到大陆风光;1987年大陆探亲潮,台湾发现大批重婚男;1990年,读过《毛泽东选集》的台湾大学生在校园内张贴大字报,在中正庙前高唱《国际歌》;1996年解放军举行登陆军演,金门士兵精神紧张,出现逃兵;2003年非典,台湾商人在东莞;2011年,北京老公到台南岳父家探亲……本书从1944年写起,以13位我认识的台湾平民的亲身经历,向您讲述60多年来大陆大事件与台湾小故事,分享60多年来各时期台湾百姓对大陆的印象。读完这本书你会发现:分开不代表不关心;不联系不等于不知道。
  • 社会契约论

    社会契约论

    《社会契约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是西方政治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源远流长,而且已经完全融入了西方思想文化的血液,成为西方政治思想中一个历久弥新的源泉(晚近西方社会政治哲学以契约论的形式复兴就是一个明证)。书中主要讨论了国家与人民、国家与法律、自由与平等、国家与社会等问题。《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被誉为法国大革命的灵魂。在《社会契约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中,卢梭指出人类每向前发展一步,不平等的程度就加深一步。《社会契约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阐发了卢梭的政治哲学思想,为《社会契约论》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是他整个政治学说的导言。
  •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研究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研究

    本书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实践为出发点,遵循继承与创新、科学性与价值性相结合的原则,力求做到现实分析与历史分析、逻辑分析与价值分析的统一,从理论考察、现实条件、经验总结、路径选择、发展趋势等方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中的重大问题进行理论思考,形成了对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规律的初步认识。
  • 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精神的现代转型

    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精神的现代转型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对学术界有关近代民族主义的研究进行了回顾与总结,提出来近代民族主义的几种类型,以及与激进主义、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社会“三大思潮”的关系;下篇具体全面地探讨了社会巨变对民族精神的影响、中华民族精神概念的形成、国民性弱点的反省、传统民族精神的弘扬与重铸、新民族精神的形成、民族精神的继承与创新、反抗侵略对民族精神的提振,以及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构建与升华。作者对近代民族主义与近代中华民族精神发展的考察与探讨,对引导民族主义的健康发展,对深化民族精神、民族文化与文化领域建设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热门推荐
  • 福建省外海战船则例

    福建省外海战船则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养个小青梅

    养个小青梅

    “听说了吗,皇家这次可是生了一位小公主”“这可不,这都传遍了,这小公主可是皇家的头胎女孩,听说到满月要摆宴席三天三夜呢”
  • 资政要览

    资政要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现报当受经

    现报当受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你和我的倾城年华

    你和我的倾城年华

    她离开家乡到外地教学,后来因为闺蜜的婚贴而重新回到家乡,不料又遇上了他,她该如何选择?是默默守护的男生还是记忆中的他?青春的往事渐渐浮现在脑海里,到底谁才是那个对的人?
  • 帝少的甜心老婆

    帝少的甜心老婆

    她是平凡的女子,只想平平淡淡地度过一生,拥有属于自己的小家庭。他是站在京都上流贵族最高位置,人人敬仰的冷帝。一夜过后,以为他们再也不会有交织。“别试着逃离我,这一生你只能是我的女人。”他霸道地在她耳边说道:“安心待在我身边,我能满足你任何需求……”他用着他霸道而强势的爱来宠她,就是希望有一天能得到她的回应。可面对着这样的他,她依然想逃。
  • 幻王记

    幻王记

    不过雷蒙身上的神圣之光还只是淡黄之色,比起传说中的金光还差了不止一星半点,但也是颇具气势,防御力更是大幅度提升。
  • 天使的审判

    天使的审判

    一场神秘的杀人案件,却是引出了十几年前的血案,如今那些光鲜外表下的人,在曾经那场血案之中,又扮演了怎么样的角色?当审判者出现在了都市之中,是否真正的黎明就会到来,我们是否能够熬过那黎明前的黑暗?
  • 炮灰娇妻翻身记

    炮灰娇妻翻身记

    医院手术室中,整个手术室里面气氛凝重异常紧张,一身白大褂装的慕园园站在手术台前,手握着手术刀……
  • 末世重生之离末

    末世重生之离末

    有些事做错了,便无后悔药可用。重生一次,我定不再做错,不再后悔!慕璃:凉凉,我错了。温良烯撇一眼慕璃,无视之。慕璃看哄了半天,温良烯还在生气,哼!我不伺候了:温良烯!(复又气短,挠挠耳朵)我以后再也不去撩小哥哥小姐姐了。温良烯:嗯?慕璃:老公,我错了。(对手指)温良烯看自己媳妇儿这小模样,大发慈悲的原谅慕璃了。 慕璃:……PS本文HE1慕言是0号,而且慕璃会有孩子,也就是生子,不喜欢的请慢走,谢谢2因为第一次写文,所以文笔什么的,就不要在意了,更新可能会很慢,但是不会弃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