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54300000014

第14章 刘荆兄弟迷信惹祸(1)

古代人迷信,相信天命,认为冥冥中自有主宰,盛衰祸福都由天定。那么怎样才能知道自己的穷通命运呢?便有术士和巫者一类人出现。这些人利用人们迷信的心理,制造出一套星命卜卦等邪说,让人们预知未来,趋吉避凶。

迷信的种类很多,谶书便是其中的一种。谶书是前人写的,上面记着一些让人看了似懂非懂的话,那就是预言。古代有个到泰山封禅的习俗。这是一种皇帝祭告天地的典礼。当时人们认为泰山是五岳之首,最为高峻,因此也离天最近,在泰山祭天,表述皇帝的功绩,“天”就更容易接受,这叫“封”。泰山旁边还有个矮些的山,叫作梁父山,再在那里祭地,这就是“禅”,整个礼仪便是“封禅”。东汉建武三十年,司空张纯等曾请光武帝刘秀到泰山封禅。刘秀对这套没兴趣,他下诏书说:

“朕即位三十年,百姓怨气满腹,我欺骗谁呢?难道欺骗天吗?”他还明令今后禁止“各郡县派人来上寿,说一些虚伪的赞美话,违者必处以髡刑(剃去头发),让他去屯田”。

过了两年,光武帝偶然看到一本谶书《河图会昌符》,上面有“赤刘之九,会命岱宗”两句话。刘秀就琢磨,“刘”是汉朝皇帝的姓,而汉朝是以火德为标记的,火是“赤”色;至于“岱宗”则是泰山的别称。难道谶书上早就预言他这汉朝的皇帝该去封禅泰山吗?只有“之九”不知是什么意思。反正谶书是需要仔细体会的,如果什么事都明白指出,那就不叫谶书了。于是他就让虎贲中郎将梁松等人去查别的谶书。也不知这些人怎么查的,竟在《河洛谶书》等书上查出根据,原来汉武帝曾于元封(武帝年号)年间到泰山封禅。从那时往下数,到光武帝恰好是刘姓的第“九”个皇帝。“赤命之九,会命岱宗”就都有了下落。于是张纯再次上疏请皇帝封禅。这次光武帝答应了,还吩咐一切按照武帝当年封禅的仪式去办。

建武三十二年二月,光武帝率领大臣们长途跋涉来到泰山,举行了封禅大典,一切按仪式办事,不必详叙。刚要回来,那一力主张封禅的司空张纯却突然在泰山患病死了。光武帝大为扫兴,只好让司空衙门的从吏护着张纯的棺木西归,他也匆匆往回走。四月回到长安,照例大赦,还把建武三十二年改为中元元年。

刘秀又想起三十一年以前的往事,那时他率领军队,逐鹿中原。有人劝他登基称帝,他还在犹豫。一个叫强华的儒生拿来一纸谶文,名叫《赤伏符》。上面写着:“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这谶文里不但直书了刘秀的名字,而且“四七”也有了解释,算起来从汉高祖刘邦做皇帝,到那年正好是二百二十八年。“四七二十八”,于是刘秀便照着谶文的话,登上皇帝宝座。想到这些,刘秀对谶书更加深信不疑了。

封禅回来,刘秀要兴建三处建筑,那就是要盖一座明堂、一座灵台和一座辟雍。明堂是帝王宣布政教的场所,类似后来的礼堂。辟雍是大学堂。而灵台则是观星的台子,古代观星主要是从天象的变化来判断人间的治乱,有着浓厚的迷信色彩。所以刘秀在选灵台地址的时候,就又要查谶书。给事中桓谭上疏,大意说:

“人情都是对现实的事忽略,而却注意异闻。看先王们的记叙,都是以仁义正道为本,而没有奇怪虚诞的事情。子贡说过,‘从来没听夫子(孔夫子)讲过天道性命之说’。何况后世一些浮浅的儒生,他们又怎会通晓?现在有一些狡狯的人,把某些古书增增减减,矫称为谶记,用来欺骗人主,怎能不把他们斥逐呢?谶记所说偶尔也会巧合,但那就如数单双数一样,总会碰上一两次。因此陛下应该屏拒群小的邪说,而以《五经》的正义为准绳。”

刘秀看到表章,很不高兴。桓谭却又在朝堂上跟皇帝辩论起来。刘秀要斩他。桓谭叩头流血,才幸免一死,被贬为六安郡丞。

群臣看皇帝喜欢迷信这一套,便投其所好,这个说“京师有醴泉涌出”,那个说“赤草生于水涯”,而有的郡、国则频频地送来天降的“甘露”。这些统称之为“祥瑞”,是上天颁赐以褒奖皇帝的。

“祥瑞”又叫“瑞异”,也就是桓谭上疏中所说的“异闻”,大多是一些平时罕见的事物或自然现象。人们就把这些异闻归之于上天示兆,是给当朝天子的肯定和奖励。“涌醴泉”、“生朱草”、“降甘露”,不管离得多远,都要算到皇帝的账上。刘秀对这一点倒有自知之明,史书说:“帝不纳,帝自谦无德。”看来他有时迷信,有时又不大迷信。

不过下一年他就死了,看来封禅没起多大作用。但是作为一位皇帝,他敢于承认自己“无德”,说“百姓怨气满腹”,倒比那些一味自吹自擂的皇帝强得多,也实事求是得多了。

本章的题目是《刘荆兄弟迷信惹祸》,但这一节讲的却是皇帝的事,那就算是开场白吧!因为下面讲的迷信惹祸的王子,恰恰都是光武帝的儿子。

刘秀一共生了十一个儿子。原来的皇后姓郭,生了五个儿子,大儿子名叫刘强,两岁时就封为太子。后来郭后被废了,继立的是阴皇后,她也有五个儿子。还有一个儿子则是后宫许美人生的。

郭皇后被废那年,太子刘强已经二十一岁了。封建法统以嫡子为正,刘强原先倒是嫡子,等到阴皇后位居正宫,他就又变成了庶子了。他这个人忠厚老实,觉得这个太子干得不那么理直气壮,便几次给父皇上疏,要求不做皇储。光武帝准了,封他为东海王,还把鲁国也合并到东海,扩大他的辖区。而立自己的第四个儿子刘阳做太子,并改名叫刘庄。

光武帝喜欢刘庄,因为他很聪明。刘庄十二岁那年,皇帝下诏全国重新丈量土地,普查人口。原因是一些豪门大户不但少报人口,而且也隐瞒土地,这样就把田租和按人口征的赋税都转嫁到穷人身上。各地穷人纷起抗议,不断有骚乱发生。光武帝下令普查。但官府与豪门勾结,调查仍然不公。河南陈留郡派长吏来京上疏,疏文中夹着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颍川弘农可问,河南南阳不可问。”光武帝很奇怪,问那长吏,长吏支支吾吾不敢说。经皇帝一再追问,长吏才说是在洛阳长寿街上拾到的,随手放在袋里,误跟疏文一起呈送皇帝了。光武帝不信,还在追问,屏风后传出一个童子的声音说:

“父皇不必问了,儿臣知道是怎么一回事,请让长吏退下。”

长吏走了。刘庄从屏风后走出来,对父皇说:

“这话八成是郡守让长吏说的,为的还是变田的事。”

“既然如此,明说好了,为什么还要夹带纸条?”光武帝奇怪地问。

“郡守也有难处。河南地处京畿,许多大臣都有田地,他们若隐瞒,郡守敢查吗?还有南阳郡乃是我家祖居的家乡,许多人都是亲戚,南阳郡守也是不敢得罪的。所以长吏的纸条上才写着‘河南南阳不可问’。”

光武帝点点头,觉得这个小儿子的分析有理。他派虎贲校尉(亲近卫士)去问那长吏。长吏承认了。从这件事,光武帝看出刘庄很有见识,便时刻把他带在身边。太子刘强退位之后,光武帝便册立他这第四个儿子做了太子。

刘庄越次而立,别的几位王子倒没什么,只有老八刘荆不服气。刘荆和刘庄是亲兄弟,都是阴皇后生的。父皇钟爱刘庄,刘荆十分嫉妒,他觉得自己什么地方都比四哥强,为什么父皇那么偏心呢?后来他被封为山阳王。山阳是从梁国分出来的,在今独山湖以西,方圆仅有百里。而大哥被封为东海王,东海国辖境就够大的了,父皇竟又把鲁国也给了他。两国的疆土加起来二十九个县,至少比山阳国大了五六倍。这也使刘荆不满。

中元二年,光武帝去世,除在京的王子外,各地诸王都来京奔丧。三十岁的太子刘庄即皇帝位。他派太尉赵熹主持光武帝的葬礼。这些王子们都是兄弟,日久未见,借这个机会得以聚首,倒也显得亲热。外地诸王在京中都有府邸,但他们却都挤到宫中,还有那诸王带来的官属从吏,不断出入宫禁找他们的主子禀事,一时宫中、朝中一片混乱。太尉赵熹一看不整顿不行。他带剑上殿,见诸王仍和幼时一样,跟新天子同座坐着,便上前搬一个座位放在上首正中,扶新皇帝(庙号明帝)刘庄坐了,然后让诸王依次坐在下首。又遣谒者仆射(负责把守宫门的官员)严禁闲杂人等出入宫门,把诸王官属都撵了出去。这样一来秩序肃然。赵熹还启奏新皇帝,诸王应各就府邸,只在早晚吊祭时入宫。明帝也准了。

那赵熹是名老臣,他在殿阶发号施令,威风凛凛,对诸王虽然恭敬,但又不客气。他安排座位时刘荆不高兴,傲然不动,赵熹竟去扶他就座。刘荆骄横惯了,便想发作,但他看见皇帝哥哥朝他频使眼色,却也不敢闹事,只好气哼哼地坐上赵熹给他安排的座位。

刘荆对父皇有意见,因而对父皇的死并不悲伤。那时诸王在举行祭典时个个痛哭流涕,他却只在那里干号,所以史书说:“山阳王荆哭临不哀。”

皇帝的葬礼烦琐复杂,在下葬之前诸王都得留在京中。刘荆在王府待着,想想那些令他不平的事情,便想给新皇帝捣捣乱。他气他大哥封地那么大,就又把矛头对准他大哥。他写了一封飞书(匿名信)给大哥东海王刘强,信中说:

“大王无罪而被废斥,亲弟沛王竟然絷狱(光武帝次子沛王刘辅曾受别人牵连,被捕入狱三天)。太后(指郭太后)失职,别居北宫,及至年老,竟然远斥边郡(郭太后出宫后由沛王刘辅奉养),令海内痛心,观者酸鼻。而今天下有丧,京师大张弓弩,戒备森严,无非是防大王。如大王集二国(指东海国与鲁国)之兵,可得百万人。大王亲做统帅,鼓行而西,那就容易得如泰山击鸡子,轻得像四马载鸿毛。这乃是汤武之兵也。

“今年轩辕星出现白气,星命家都说白气主丧,现已应验。又,太白星出现于西方,到中午犹能望见,主当起刀兵。又,太子星变黑,日光变红,黑主病,红主刀兵。种种星象表明目下正是兴兵的时候,请大王努力从事。

“还曾听相工们说,大王贵为天子之相。现在人主崩亡,正是大王求天下、雪仇耻的良机。愿大王继承高祖、先帝之志,不要像秦扶苏那样,徒呼苍天!”

从这封信里可以看出刘荆的两种迷信,一是星命,二是相面。

星命家认为人间的行为和命运常同星宿的位置、运行有关,所以每个人都有他的“星命”,而时日也有吉凶。星命家以人的出生年、月、日、时(俗称“八字”),配合日、月和水、火、木、金、土五星的运行,来推算人的命运。至于朝野大事,星命家也以星宿的变化来判断。所以刘荆在信里预言要“起刀兵”。

至于相面,则是认为人的相貌不但表现出人的前途命运,就是短时的吉凶祸福也能从面上表现出来。这些就是刘荆在信里怂恿刘强造反的根据之一。

刘荆把飞书写好了,派一个亲信苍头(奴仆)持往东海王府,告诉他把信送到就走。如问信是谁让送的,就说是大鸿胪郭况吧!原来郭况很受光武帝的宠信,曾几次到他家去,“赏赐金帛,丰盛莫比”,刘荆有些嫉妒,便借这个机会栽赃给他。

苍头持信来到东海王府,交给门上的卫士长。卫士长问他是谁送的信,苍头回答一句“大鸿胪府”转身就走。卫士长是细心人,他唤住苍头,让他等大王看信后是否有回信再走。苍头这时想走也不能走了。卫士长把信送给刘强。刘强拆信一看,惊得冷汗也流下来了,忙问:

“送信人呢?”

“留在府门口。他说是大鸿胪府的人。”

“好,把这封信连同送信人一起送廷尉发落。”

廷尉接到东海王府卫士长送来的信和送信人,唤进送信人一问,苍头还说是大鸿胪府的。廷尉要派人去唤郭况府的管家来认。苍头才不得不承认他是山阳王派来的。

廷尉把这件事报告给皇帝。明帝心中恼火,刚刚即位,亲兄弟就来捣乱,其中还牵涉到大哥。想想这件事不宜张扬,他一面趁吊祭先帝的机会当面向大哥解释,解除大哥的疑虑,一面派人把刘荆送到河南宫(离宫,在河南县),让他在那儿待着,等丧事完毕便打发他回国。

第二年,东海王刘强病了。明帝派遣使者和御医乘驿车去鲁国为刘强治病,派了一拨又一拨。还下诏让沛王刘辅、济南王刘康和淮南王刘延到鲁国省亲。刘强死后,明帝和阴太后到津门亭为东海王发哀,又下诏让楚王刘英、赵王刘栩、北海王刘兴(上述五王都是刘强的弟弟,刘兴则是刘强的堂弟)及在京师的近亲去鲁参加葬礼——唯独没让山阳王刘荆去。其实山阳就在鲁的旁边,明帝不让刘荆去自是因为那封飞书的缘故。

就在当年,刘荆又把星命家召进王府,大谈星命,研究星宿的运行和变化。研究的内容是希望找出天下有变的迹象。经人告发后,明帝只将他徙封为广陵王,仍没给以其他处分。

九年过去了,刘荆已到了而立之年,他又想生事了。他把平素认识的一个相工找来,让相工给他再相相面。他说:

“我的相貌跟先帝一样,先帝是三十岁得天下的,我今年也正好三十岁,你看我能不能起兵?”

相工吓了一跳,只好装模作样地在刘荆面上打量一阵,说了几句模棱两可的话,便告辞出府,跟着就去向郡守揭发。郡守报告给皇帝。明帝下诏,剥夺刘荆管理国政的权力,一切政务都由国相处理,还让中尉(王国中负责守卫的官员)对刘荆“严谨宿卫”。事实上,等于把他软禁起来。

同类推荐
  • 中国上下五千年

    中国上下五千年

    从盘古开天辟地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华夏民族经历了五千年的历史巨变。本书为你解读中华五千年。
  • 不可不知的美洲史

    不可不知的美洲史

    本书用通俗的语言讲述了美洲(美国和拉美为主)的历史,用一个个故事将美洲重大历史按时间顺序连贯地展示给读者。同时,本书的附录中又带有一些附加值较高的内容如美洲诸国的经济,增加了历史的厚重感。
  • 摄政大明

    摄政大明

    穿越了,变成了一个声名狼藉的大贪官。百姓的咒骂、太子的敌视、清流的诋毁、权臣的排挤……还有一心想要卸磨杀驴的皇帝。环境很恶劣,前景很暗淡。本书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 唐朝小庄主

    唐朝小庄主

    在一个诗仙、诗圣、诗佛并立的时代,在一个豪放与腹黑到了极致的时代,穿越过去的吴天发现自己啥也不是,只能看着别人风骚显摆,自己默默的转身种田、赚钱
  • 这里曾经是汉朝(全集)

    这里曾经是汉朝(全集)

    《这里曾经是汉朝》是最最通俗两汉史!《这里曾经是汉朝》是一套全面解读两汉史的通俗历史读物。它完整呈现了汉朝四百年的兴旺与衰落,是目前为止最完整、最强悍、最通透的白话汉朝历史读物。昊天牧云、罗杰等诚意推荐,千万网友疯狂追捧。宫斗、离间、喋血、嗜杀、阴谋、诡辩,一起围观这部风起云涌的历史大剧!
热门推荐
  • 哥白尼:现代科学的引导者

    哥白尼:现代科学的引导者

    《图说世界名人:哥白尼(现代科学的引导者)》介绍了,尼古拉·哥白尼,1473年生于波兰。他于40岁时提出了著名的“日心说”。哥白尼的“日心说”沉重地打击了教会的宇宙观,这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斗争的伟大胜利。哥白尼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巨人,他用毕生的精力去研究天文学,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 维迅之战

    维迅之战

    一本古风韵味的小说,请大家笑纳,不喜勿喷谢谢。
  • 天纵之我是美男

    天纵之我是美男

    悲催的穿越男,失忆加废材体质,好在他对魔法免疫,不然早不知死多少次了!几个巅峰级别的魔法师收留并解决了他的困难!收魔兽,斗恶鬼,最终还是被仇家寻来。逃亡,追杀,一路走来,让他成熟稳重,更领悟了一种全新的武技。拜访精灵,怒杀死灵法师,正在诠释一个真实的武技为尊的时代……
  • 灭鬼不渡魂

    灭鬼不渡魂

    世有灭鬼师和渡魂师,灭鬼师灭鬼,渡魂师渡魂。刀名为渡魂,却是灭鬼。上一世,亓绯入魔,无悔,却因害死顾瑝后悔。然地府却在她失去理智前强行抽取她的魂魄,送她回到了过去。肉体为人,灵魂为魔。这一世,亓绯想要改变一些事情。前世的执念似乎并不重要,而前世并未出现在她眼前的人却频繁的出现。
  • 毛诗指说

    毛诗指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流年易逝之寻爱

    流年易逝之寻爱

    片段一:“我想和你一起,看尽这繁华的流年”这是我儿时多年来的梦,但梦就是梦,终究会支离破碎。片段二:“喂!我今天忘带历史书了,借你的给我用用呗,下课就还你。”“那个……我……”那时的自己,每天用这种很难令他相信的理由见他,却终有一天,我再也没有去借过他的东西,只因……片段三:……片段四:多年之后,我带着我心爱的人来到这里,望着这里的一切,总觉得一切有些不可思议,流年易逝,我终寻到了我这一生中的——最爱。
  • 爸爸去哪儿第二季2

    爸爸去哪儿第二季2

    本书主要讲述的爸爸带孩子进行的一场永不褪色的旅行,旅行内容包括丛林探险、野人奇遇、草原篝火、牧场抓羊、宝贝带娃、黄河降魔、悬崖“跳水”、宝贝创业等,参演人员包括:演员吴镇宇父子、演员黄磊父女、演员陆毅父女、歌手曹格和一对儿女以及运动员杨威父子。
  • 宠婚总裁遭嫌弃

    宠婚总裁遭嫌弃

    他,曾在商场上运筹帷幄,唯独对家里的正室漠不关心,而今:““老婆,抱一下,好不好?”“太热了!”……作为总裁夫人头很大,说好的相敬如冰呢?怎么和想象的不太一样!
  • 盛世烟花

    盛世烟花

    连若水一脸清高孤傲的牵起了儿子的手就要离开,皇甫修却一把抱走了连若水的儿子,霸气难挡的警告连若水道:“这是我的儿子,本王绝不允许自己的儿子流落在外!”“皇甫修,能不这么不要脸吗?这是我的儿子,而我,和你一点关系也没有!”连若水满脸黑线的强调着,与皇甫修僵持不下。你的确是和本王一点关系也没有,本王也不认得你,但,这就是本王的儿子,你若是觉得你和本王之间毫无关系,那你便走吧!”皇甫修一边下着逐客令,一边心里不要脸的想着,现在这种时候敢要脸吗?一要脸了,老婆没了,孩子也没了,这损失太大了,所以,还是不要脸的好……
  • 淑女不熟(正文+番外)

    淑女不熟(正文+番外)

    古语有云:“黄杨乃木之君子。”他倒是姓黄名杨,可他那种种作为哪跟君子沾上边?再说了,她是找老公,不是找老板,在他面前她还有翻身农奴把歌唱的一天吗?可是,心中的悸动、手心的温暖、唇齿间的余香都隐藏不住那份情愫,她拒绝不了他的靠近;既然这样,咱就看看到底是东风压倒西风,还是西风压倒东风!【某场景】“大黄,给我倒杯水,我渴了……”“大黄,给我削个苹果,我缺维生素了……”“大黄,给我批作业,我困了……”“大黄,给我你的银行卡、房产证、存折、股票、基金……”“大黄,大黄,大黄啊……………………”★★★凉凉的冬日给您送上暖暖的小文,打劫各位的【收藏】,让钻石、神笔、鲜花、咖啡来的更猛烈些吧…………★★★完本V文《苏向晚的太子爷》http://m.wkkk.net/a/238950/幻情现代文《家有巫妻》http://m.wkkk.net/a/297681/新鲜出炉《锦绣太子爷》都市文番外进行中……http://m.wkkk.net/a/256987/董二的围脖:http://m.wkkk.net/1501394493ps:看完了,留个痕儿O(∩_∩)O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