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44800000003

第3章 不良情绪管理(2)

要认识到一切都在变化。未来永远是未知的,充满变数,人如果非要和那些处在变化之中的东西较劲,那最后输的必然是人。

焦虑和恐惧也有好处。恐惧是由害怕演变而来的,而害怕其实是一种很自然的反应,适可而止的害怕会让我们更加懂得如何保护自己。因此,害怕的时候,我们可以问问自己为什么感到害怕,找到害怕的对象,否则害怕就会演变为恐惧,进而导致焦虑。

第三节 愤怒的正能量

一、案例

王某出生于新加坡,王某的父亲在上世纪曾经在殖民政府的警察部队里工作,也是当时那里唯一的中国官员,其副业是从老家偷渡人口,但三十多岁就去世了。在战争年代里,王某的母亲为了躲避战争,就带着全家回到了福州老家。然而在途中,她携带的所有财产都丢失了,两个孩子也被迫送人。此后,她一直未能逃脱日本人的管制,直到去世。这个女人一直到死去的时候都依旧保持着美丽和聪颖,并且充满着深深的愤怒。

王某后来成了一名备受尊敬的医生,而他的一生也活在愤怒之中,其中有部分是受到母亲的影响,另外一部分是因为错失了机会并失去自由。因为他的梦想其实是环游世界,在群山中探索奥秘,在科罗拉多河中游泳,但因为现实的原因,他一直未能如愿。唯一一次难忘的游泳经历还是因为要逃脱日军的追捕而游过的一条不知名的河,所以王某内心不免郁郁寡欢,充满不满和愤怒。一直到他年近八十时,才终于看到科罗拉多河,但当时已经行动不便,再也没有机会去游泳。

或许是因为王某的影响,他的儿子对学校、对教育制度充满反感与仇恨,于是,他带着这种情绪体验离开中国,去了美国,然后又离开美国,去了法国,最后离开法国,回到祖国,不断进行尝试,即便失败了还是要尝试。这些经历让他拥有了他的父亲没有得到过的尝试和探索机会,最终完成了自己的梦想。

对于王某而言,儿子的确是幸运的,因为他没有用愤怒把自己困住,而是将愤怒转化成了一种驱动力。他其实就是土豆网的创始人和CEO王微,在讲述这段经历的时候,他就说过自己创立土豆网的初衷就是源自愤怒,一种因才华无处施展而产生的愤怒——很多优秀的作品不能让更多的人看到,很多人都沉溺于那些只能令大脑陷入麻木的电视剧。于是,他开始创新并努力创业,其间克服了无数困难,跌倒了再爬起来,是愤怒给了他最初的驱动力并且始终支持着他在无数次失败之后再重新站起来。

二、愤怒鲜为人知的正能量

通常人们一提到愤怒,第一反应很可能就是负面情绪,是必定会爆发的、没有理智的疯狂举动,但却很少有人知道,一个充满愤怒的人也能够做到理智的转化,并由此衍生出无数正能量。

上述例子告诉我们,愤怒是一个人前进路上的驱动力。即在困境和阻碍面前,愤怒能够帮助我们去实现预期的目标,但前提是,我们是以一种文明的、理智的方式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将愤怒转化为驱使自己前进、改变现状的动力,使自身感受到一股强劲的力量在体内涌动,而不是一时之间的爆发和运用粗暴的手段去发泄怨气。

当然,愤怒也并不仅仅是一种驱动力,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愤怒还具有使人变得乐观、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减少暴力、培养自知力等作用。

愤怒令人更加乐观。这种观点似乎不太合理,但研究发现,愤怒的情绪和愉悦的情绪其实在本质上有着共同之处,即两种情绪都趋向于积极乐观。愤怒是因为对眼前的事情感到不满,而你愤怒了,其实也是因为你充满期望,你对眼前之事是用积极乐观的眼光去审视的。因此,愤怒降临时,不妨告诉自己:我很积极乐观,所以才会感到愤怒,既然我积极乐观,那就没有必要纠结于此,我该做出积极的行为,去改变这一切,通过我的努力这些完全可以变得更好。

愤怒可以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被冤枉了,正常情况下他(她)的第一反应都是愤怒,没有人愿意被无端诽谤。但是社会经验时刻都在提醒我们,表达愤怒是极度危险的,于是很多人即便很愤怒,也不愿意表现出来,宁可将愤怒隐藏起来,这种做法最终只会让别人更加误解自己,并为人际关系埋下隐患,特别是在亲密关系中。

研究发现,亲密关系中隐藏愤怒的举动会对双方造成巨大伤害,当一方将自己的愤怒隐藏起来时,另外一方就不会知道自己究竟是哪里激怒了对方,长此以往,双方之间的矛盾和隔阂就会越来越大,越来越深,对这种亲密关系有百害而无一利。因此,学会表达愤怒,并不一定就是言语攻击或者直接摔打东西,而是在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找到问题的症结。

愤怒使人减少暴力。听起来似乎很不可思议,但我们可以这样想,如果一个人明明心中有愤怒,但就是不肯表现出来,始终闷在心里,那他(她)迟早有一天会一次性爆发,到时候势必会出现身体暴力;而如果愤怒能够及时而恰当地表现出来,对方觉察到愤怒时会过来抚慰,降低愤怒的“温度”,而且愤怒也不会在心中累积,便不会有一次性爆发的机会,这样是不是可以减少暴力行为发生的机会?

愤怒让我们更好地培养了自知力。当然,如果我们知道自己为何发怒,何时发怒以及在愤怒中发现了自己的错误,那么,愤怒就会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进而激发自我改变,学会如何处理愤怒的情绪。

此外,愤怒也是谈判的一项心理策略。研究发现,人们更加容易对愤怒的人做出妥协和让步,而不是和颜悦色的人。因此,在谈判桌上,适度的愤怒情绪也是一种巧妙的心理策略。

但是,这并不是在赋予愤怒合理的身份,不是任何时候、任何形式的愤怒都能够帮助你获得想要的结果。一个愤怒的人会更加积极地去追寻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一个开心的人也未必就能够发现自己的错误,愤怒只有在适度与合理的情况下才会有效,因为愤怒本身也具有破坏性。我们在发挥愤怒的正能量时,要认识到愤怒作为一种情绪,它只是我们为解决问题而迈出的第一步,而并不完全是一种情绪的发泄。只有把愤怒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度之内,把握好分寸,才能发挥其积极作用。

第四节 警惕无助感的侵袭

一、案例

小夏是一个15岁的初中生,这段时间出现情绪低落,意志消沉,记忆力下降的现象,自我评价低。更重要的是,小夏的学习成绩一路下滑,由以前班级前二十名跌到了倒数第二,失去了学习积极性,上课不能专心听讲,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他也完不成。

据了解,小夏是独子,在他10岁时父母就离婚了,法院把他判给了爸爸,但实际上他一直都是和祖母一起生活,可以说父母对小夏的照顾是特别少的,而祖母也因为精力和能力有限,无法给予小夏良好的家庭教育。起初,小夏很上进,想通过努力学习,将来自己做一番事业,他曾想挤进班级前三名,但多次努力后都失败了,最后就干脆破罐破摔,对老师和同学也十分不友好。

发现小夏的问题后,老师很关注,也把情况反映给了他的爸爸和祖母。小夏自己也感到特别苦恼,觉得生活和学习一点意思都没有。好在他们接受了老师的建议,在一个周末的午后去了心理诊所,向心理医生求助。

心理医生认为,小夏因为家庭变故受到打击,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内心特别敏感,所以同学、老师的一些消极评价很容易使他产生挫败感,加上不断努力尝试之后失败的打击,久而久之,小夏就变得烦躁不安,自信心受挫,形成了“我不行,我很笨”之类的消极心理暗示,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一遇到困难就想要放弃,对目前的状态感到无助,想改变但又无力改变,这种心理状态和行为会导致抑郁和焦虑的情绪。

此外,小夏的社会功能受损,表现为与人缺乏交流,喜欢独来独往,没有学习和生活的动力;同时伴有比较严重的习得性无助感,促使其提不起精神,感到自卑和压抑,轻度焦虑。小夏愿意求助心理医生,表明他还具备自知力,对内心的冲突感到痛苦,想改变现状但无能为力,因此排除精神疾病的可能;目前不愿意与人来往,一和人说话就开始脸红、紧张、悲观失落等,影响其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心理医生确诊小夏患有习得性无助。

心理医生为小夏制定了一套方案,帮助他恢复自信心。具体的方案是:

采用认知疗法,为小夏分析造成心理问题的根源所在,纠正其以往不合理的认知和观念,让他尽快地从无助和抑郁中走出来,消除烦躁、焦虑、痛苦等负面情绪,增强自信心的同时,彻底赶走无助,最终帮助小夏拥有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完善其人格,找到真正的自我价值所在。

再用行为矫正疗法,让小夏在改变认知和思维模式的基础上,改变以往言行。行为矫正法是采用正负强化的奖惩手段来改变和重塑当事人日常生活中的特定行为的。针对小夏的情况,心理医生建议,老师或家长用口头奖励或物质奖励等方式鼓励、暗示他,使其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

一段时间以后,小夏的情绪明显开始好转,精神状态也变好了,随着自信心的建立,小夏也很少再感到无助了。

二、警惕习得性无助感

1975年,心理学家赛里格曼以一群大学生为实验对象做了一项习得性无助的实验。他把学生分成三组,先让第一组的学生听一种噪音,期间学生无论如何都不能使噪音停止;第二组的学生听的也是这种噪音,但他们可以在听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努力使噪音停止;第三组学生作为参照组,没有听任何噪音。

一段时间之后,赛里格曼再让这三组学生分别参与第二轮实验。该轮实验的装置是一个“手指穿梭箱”,学生们可以通过把手放在“穿梭箱”的另一侧而让噪音停止。结果实验表明,第一组学生完全不懂得将手放在“穿梭箱”的另一侧,他们宁可一直听着噪音,也没有做任何尝试使其停止;而第二组学生和第三组学生就不同,他们懂得尝试并找到了使噪音停止的方法。

接下来,赛里格曼又设计了一个实验。他让参加实验的学生把“ISOEN,DERRO”这一组字母进行排序,学生们要想完成这项任务,就必须掌握34251的排列规律,可以组合成“NOISE”和“ORDER”这两个英文单词。实验证明,在上一组实验中,已经产生了习得性无助感的第一组的学生,很难或者根本不能完成这项任务。

实际上,习得性无助指的是有机体在经历过某种学习过程之后,在情感、认知和行为方面出现的一系列消极的心理状态,这也是上述案例中的小夏产生习得性无助感的根源。一个人在经历过一系列挫败或打击之后,失去意志力和战胜困难的勇气,消极面对生活。

具体而言,一个患上习得性无助的人,通常会从以下三个方面处理和思考问题:一是就个人而言,他们会将问题投射到自己身上,针对问题对自己进行内化;二是他们会把问题的影响扩展到生活中的每一个层面;三是他们认为问题是不可改变的。由此一来,这种无助感就会慢慢侵蚀到他们身体里的每一个角落,并且席卷他们生活和学习上的每一件事情。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有无助感,大凡有心理问题的人都会感到或深或浅的无助。事实上,针对无助感的治疗方法,除了上述案例中的认知疗法和行为矫正疗法之外,还需要有第三方的帮助。

同类推荐
  • 生活中要学点催眠术

    生活中要学点催眠术

    本书以轻松易懂的文笔,叙述了什么是催眠,催眠的基础知识入门,成功催眠的方法,生活中有哪些便于实践的催眠术以及如何实现自我催眠等常识性知识,这本书既能作为入门读物使用,也很适合有一定催眠知识的人进行深入学习。
  • 意象对话临床技术汇总

    意象对话临床技术汇总

    本书是意象对话心理疗法的阶段性成果,在意象对话的发展史上,与《意象对话临床操作指南》共同标志着这一中国本土心理疗法已经完成了快速发展期,而进入转型期,目前已实现从管理到学术两方面的转型,并正式完成了从“朱建军个人的意象对话”到“团队的意象对话”的过渡。本书旨在梳理意象对话心理疗法自创立以来的全部临床技术,总结已经获得意象对话心理学研究中心认证的各种创新子技术。
  • 弗洛伊德9:自我与本我

    弗洛伊德9:自我与本我

    此卷收录四部分内容。《超越快乐原则》修正了弗洛伊德早期的本能学说,第一次提出人存在着死的本能与生的本能,并把这两种作用相反、同时并存的力量的斗争视为整个生命运动历程的决定者。《群体心理学与自我的分析》系统论述了关于“群体的本质就在于它自身存在的力比多联系”的理论。《自我与本我》谈及意识、前意识、潜意识,阐述了自我从本我、超我从自我分化的过程。《抑制、症状与焦虑》是弗洛伊德对压抑与焦虑及心理防御机制关系理论进行修正与补充的主要论著。
  • 心理学与宽心术:化解烦恼的妙法

    心理学与宽心术:化解烦恼的妙法

    《心理学与宽心术:化解烦恼的妙法》以心理学相关知识作为依托,剖析了日常生活中的常见心理现象,并且结合实际情况,给出了实用性很强的方法,从而引导人们走出心理误区,在创造的同时不要迷失自我,在寻找自身价值的同时拥有一颗轻盈的心。人生的快乐,从心灵的广博与丰盈开始。把心放宽,让通往人生的每一条道路都更加畅通。
  • 解读青少年心理文丛:学学聪明的心理战术

    解读青少年心理文丛:学学聪明的心理战术

    《解读青少年心理文丛:学聪明的心理战术》针对青少年朋友当中存在的厌学、耐挫力低、不适应集体生活、处事能力不足等方面的问题,提供合理的解决方案,帮助青少年朋友走出困惑,身心得到良好发展。
热门推荐
  • 将来的你,会感谢现在不放弃的自己

    将来的你,会感谢现在不放弃的自己

    谁都有不受命运待见的一段,生活的意义不在于杜绝它讨厌你,而在于怎样活得让它喜欢你。命运对你残酷,你就要扛得住。微笑面对一切,对自己负责到底——这是他们对待生活的方式,也是我自己所期望能够达到的人生高度。
  • 理想的激励(优秀人才成长方案)

    理想的激励(优秀人才成长方案)

    此套书撷英采华,精心分类,不但为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孩子创造了一个欢乐、轻松的成长环境,而且更陶冶了青少年的情操,可以说是一套让青少年全面提高、全面发展的青春励志经典读物。
  • 从小培养孩子学说话

    从小培养孩子学说话

    口才是一个人不可或缺的成功素质。作为孩子第一任教师的父母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口才,让孩子变得能说会道。《从小培养孩子学说话》从语言环境、口才素质、说话习惯、说话技巧及口才训练五方面出发,教给父母一些在家庭生活中培养孩子口才的方法,并提供了一些关于口才的亲子故事和亲子活动,可以有效地帮助孩子提高口才。紧贴素质教育实际提升孩子语言表达能力。
  • 傅少的私有宝

    傅少的私有宝

    她是一只被他救下的失忆小狐狸,从此,偏执狂属性的他视她为所有物。直到她要离开,他化成狼也要咬住她……傅司九:芊芊,你是我的!
  • 呆萌甜心之师父请喝茶

    呆萌甜心之师父请喝茶

    她名“樱花”,是24世纪最强特工,但,组织让她穿越,说是任务,事实上,为的是消灭她。结果,穿越古代,女扮男装,还认了个师父,一开始,是某个师父粘着她,可是,某一天,当她喜欢上他时,他,缺消失不见……五年后,他又卷土重来,来找她,可惜的是,她,早已回到了现代……他们能否相见是个迷,而她是否愿意回来,也是个迷……(本文是宠文哦!哈哈,只不过在后半章的时候会有一点点虐而已了啦!)
  • 我弥留之际

    我弥留之际

    本书讲述了美国南方农民本德伦为遵守对妻子的承诺,率领全家将妻子的遗体运回家乡安葬的“苦难历程”。整整十天的行程灾难重重:大水差点把棺材冲走,后来拉车的骡子被淹死,大火几乎遗体焚化。结果长子失去了一条脚,老二发了疯,三子失去了心爱的马,女儿打胎不成反被药房伙计奸污,小儿子也没得到期望的小火车,而本德伦却装上了假牙并娶回了一位新太太。
  • 道北名门

    道北名门

    由张之沪编著的长篇小说《道北名门》以西安城市平民阶层生活为背景,叙述“十三孩金家”从饥饿年代到改革开放的命运浮沉和坎坷经历。用幽默诙谐的笔调,娓娓道出了生于穷乡僻壤,经历了社会大动荡的道北人的俗人俗事,平凡人平凡事,于诙谐处见侠骨豪情,于调侃中现世间苍凉。情节曲折,行文率直,语言幽默,历史涵盖面大,故事鲜活生动。
  • 报告,这个人有毒

    报告,这个人有毒

    “银白死神狄安娜,黄金羽翼阿波罗,黑暗假面普路托,玫瑰誓约维纳斯。疾风和弦墨丘利,深蓝哀嚎尼普顿,丰饶吐息塞尔斯,胜利权柄密涅瓦。不朽战魂马尔斯,烈焰锻锤伏尔甘……”“对不起,为何每次开战前一定要念这么多奇怪的名字?”“因为继承这些‘称号’的英雄会保佑我们,赐予我们力量。”“但是没念完敌方就打过来了怎么办?”“……愚蠢的人类。”——十三本以为自己会像普通员工一样,勤勤恳恳工作,快快乐乐生活,直到宇宙毁灭,时间枯竭。然而某天,爱丽舍乐园中来了个人类。
  • Camp Pleasant

    Camp Pleasant

    This short novel that is told with almost fable-like simplicity: Matt Harper is a first-time counselor at a boy's summer camp when he witnesses a casual brutality that leads to murder. The bullying, gluttonous headman Ed Nolan (who has "reduced Camp Pleasant to a microcosm of the Third Reich") is portrayed as one stereotype that the reader is not sorry to see killed off. Instead, all of our sympathy is reserved for the possible suspects: Merv Loomis, the homosexual counselor Nolan humiliates into quitting; the troubled ten-year-old Tony Rocca; Nolan's meek wife, Ellen; and several others. The setting and tone have the distinct feel of the early 1950s, but a casual reference to actress Catherine Deneuve places the action in the mid-60s or later.
  • 我崇拜我的草根爹妈

    我崇拜我的草根爹妈

    这是一部散文随笔集,收录了作者近年来创作的纪念文章8篇,分别为《苦海蓝天》《家中爹是大将妈是帅》《舔犊情深》《不一般的育子方法》《爹妈重男不轻女》《爹妈在周边乡亲中的名声好得不得了》《爹妈两情相悦生死相依》《爹妈坦然面对生命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