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43900000007

第7章 “神秘女郎”尼雅的“复活”

二十世纪初和二十世纪末,跨越百年的两次重大考古发现,使尼雅在世界上名声大振。人们难以置信地发现,一千七八百年前,在茫茫大漠中,曾有一个文化璀璨、歌舞升平的“神秘女郎”——尼雅!从消失的那天起,就避匿于谜的深处。于是,继玛雅、庞贝后,尼雅又成为人类文明史上无法探寻的“黑洞”。这个在西汉时被称为“精绝国”的西域小国,他们的祖先是谁?来自哪里?为何湮灭?何时湮灭?人们只有凭借手里的几样物件,任思绪漫过千年的尘沙,悄悄窥视一下历史隧道尽头遥远的精绝古国……

尼雅,让世界震惊的“女郎”

1901年,在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南缘尼雅河畔,来自英国的探险家斯坦因正在为他的伟大发现欣喜若狂。在这个荒无人烟的沙漠深处,他找到了一座古城遗址,并挖掘出来封存了千年的各种珍贵文物12箱之多。同时,还对遗址进行了测绘。

当这些文物被他带回英国后,轰动了世界。

这个古城遗址,就是被称为东方“庞培城”的尼雅遗址。有资料对这一地带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尼雅遗址位于尼雅河末端已被黄沙埋没的一片古绿洲上,地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腹心地区。这是一个狭长地带,东西向7公里宽,南北向25公里长,散布在尼雅河古河床沿线,是丝绸之路南道交通的必经之地。古遗址散处掩埋在古尼雅河谷的沙丘链之间,以佛塔为中心,呈带状南北延伸25千米,东西布展5—7千米。在这片狭长区域内,散布着规模不等、残存程度不一的众多房屋遗址、场院、墓地、佛塔、佛寺、田地、果园、畜圈、渠系、池塘、陶窑和冶炼遗址等。发现的各类遗址已多达70处以上。”

斯坦因首次发现这座古城后,他又复于1906年再度对该遗址进行调查发掘,两次下来,斯坦因共发掘废址53处,掘获卢文木简721件,汉文木简、木牍数件,以及武器、乐器、毛织物、丝织品、家具、建筑物件、工艺品和稷、粟等粮食作物。

斯坦因的发现被公布于众之后,1905年美国人亨延顿,1911年日本人桔瑞超等亦先后涉足此地,此后,斯坦因于1913年和1931年又来过两次。1959年发掘的东汉夫妇合葬墓是新疆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墓中出土了两具干尸和一批珍贵文物。从1989年起新疆文化厅与日本小岛康誉为首的有关学术团体,有计划地开展了中日尼雅遗址联合调查与考察,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大量文物的出土不仅反映了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更为研究西域史、丝绸之路史、古代东西文化交流史提供了翔实资料,也让人们对这个已经消失了千年的小国更加关注。“尼雅”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度?它又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秘密呢?

“尼雅”,在当时为“遥远”之意,有史学家认为,尼雅正是中国史籍中记载的西域36国之一的精绝国,“尼雅”是后人在发现其遗址时给它起的名字。《汉书西域传》中有许多对该国的记载。

精绝国是个125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城。从地理位置来看,它位于昆仑山下,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缘,但它位于丝绸之路上的咽喉要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所以一直接受汉王朝西域都护府统辖。

别看精绝国是小国,仅有四百八十户人家,三千三百六十口人,但国王属下有将军、都尉、驿长等,城里也驻有将领统辖的兵士五百人。有官有民,有兵有将,俨然一个机构完整的王国。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这个处于沙漠边缘的小城有比楼兰更严酷的自然环境和艰险的路程,史书所描述精绝国所处的环境是:“泽地湿热,难以履涉,芦苇茂密,无复途径”。可想而知,人迹很少到达这里,恐怕探险家们,对这里也会望而生畏。这为精绝国又添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从遗址推测,在公元三世纪前后,发源于昆仑山脉吕士塔格冰川的尼雅河经此向北延伸,精绝国就坐落在此,那时这里是一片绿洲。绿洲上有水道分叉,湖塘罗布,精绝国的人民逐水而居。尼雅古河蜿蜒曲折,在沿岸的一级阶地上,有多处古人类活动遗迹,人们还发现了一些粗红陶罐破片,据推测可能是当年盗宝者遗落下来的。不难想象当时这里的繁荣景象:

河水泛着点点波光,静静流淌,河两边是各种葱葱郁郁的大树,河边树下有一大片草地,羊群牛群享受了丰盛的美食。居民生活安适,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畜圈里都养满了牲畜,好一派美妙的田园风光;镇上则是热闹非凡,买卖兴隆;佛塔被寺庙包围着,静默地耸立在安静之地……

这样一座小城为何人间蒸发,忽然销声匿迹了呢?这座小城真的存在过吗?

百年来的考古成果已经证明,这个“东方庞培城”的确存在过,只是时间非常短暂,也许只有几十年时间。历经2000年风沙而支撑不倒的佛塔标识见证着一切喧哗的存在,也标志着一切静谧的消失。

然而,精绝国是如何从历史上消失的?它为何被埋没于滚滚黄沙之中?为什么璀璨的绿洲最终成了死亡的废墟?请随我们一起穿越历史,揭开这个谜底。

精绝国的消失之谜

尼雅,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古城废墟之一,对小城的消失,学界的说法不一,比较著名的是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

在早期,许多学者认为,与其他业已消失的古国不同,精绝国的灭亡并非人为的战争所致,而更有可能是自然原因的改变。他们给出了这样的推断:约从1700年前后,由于气候和地质的变迁,河床退缩,这里逐渐退化成为流动沙丘地貌,伴随着河流的改道或其他自然条件的恶化,这个原本富饶的地方不再适合人类居住,于是沙漠周边居民群落渐渐消亡。

但是,英国人斯坦因进尼雅后曾这样记载当时看到的情景:“屋宇厅堂内有雕刻十分精美的木椅,没开封的佉卢文书还整齐地放在屋内墙壁旁,房屋的立柱、门板、窗户,屋外的栏杆和室内炉灶、烤囊炉,还在当年位置安然如故,井然有序,就连储藏室里厚积的谷子似乎还有橙黄的颜色的痕迹……”可见,尼雅并不是“渐渐”消失,应该是突然间的,全无预兆的。

有人认为是由于某次地质变动使这个小城在转瞬间倾没于土地之下,永远地从世界上消失了。民间也有传说称,最早来尼雅遗址的人,曾发现城中心佛塔周围有不少仅穿裤衩的人,抱着塔死在那里。因为在数千年以前,尼雅发生了一次特大的风灾,一夜积沙3-4米,导致整个城市突然消亡。

还有一则离奇的报道称,在尼雅废墟的大佛像上,考古学家发现了老维语字迹,意思为:“不信胡大,必然灭亡!”是谁在这古老的遗址上发出了这样的警告呢?抑或这本身就是一种预言或诅咒?

当然,这都是人们的猜测。近些年来,随着考古学的发现,尼雅的神秘面纱一点点地被世人揭开。有考古学、气象学、水文地质学的综合研究认为,尼雅文明的消亡并非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异,而是由于军事、社会或其他突变因素引发的结果。这一观点在1995年时终于得到了证实。

1995年10月,为了进一步揭开尼雅消失之谜,中日两国考古学家深入塔克拉玛干沙漠,开始了对尼雅遗址的大规模科学考察。此次挖掘收获颇丰,被评为“95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出土文物之丰富,保存之完好震惊了世界考古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保存完好、特色鲜明的织锦和写有佉卢文的木简函牍了。

本次出土的织锦质地厚实,纹样瑰丽流畅,色彩艳丽,世所罕见。价值非凡的织锦本已让考古学家们喜之若狂,然而却还有更大的惊喜——大量的佉卢文档案。

何谓“佉卢文”?

佉卢文是公元前3世纪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时期的文字,在历史上早已消失了数千年。此刻竟然出现在尼雅遗迹中,不得不让人惊奇。也正是这些罕见而珍贵的资料,真正地让人们知晓了那一段遥远的历史。

通过解读佉卢文木牍的内容,人们惊讶地发现,尼雅王国并非像人们原来想象的一样悠然自得,它同其他国家一样同样有着内忧外患。据这些文字记载,尼雅长期受到来自西南方的、被称为SUPIS人的威胁。木牍记录的这些文字,充满了大难临头的忧伤,从中我们似乎能看到战争的影子,嗅到血腥的味道。木牍上记录道:

“SUPIS人之威胁令人十分担忧,余等将对城内居民进行清查”;

“现有人带来关于SUPIS人进攻之重要消息”。

“现来自且末之消息说,有来自SUPIS人之危险……”

“兵士必须开赴,不管有多少军队……”

“SUPIS人从该处将马抢走”;

“SUPIS人抢走彼之名菩达色罗之奴隶”。

……

通过解读佉卢文木牍,几乎可以肯定地说,尼雅的消失似乎与SUPIS人有着莫大的关系。势力弱小的尼雅人似乎无法抵御强大的SUPIS人的进攻。这一切似乎告诉人们尼雅王国在面临长期的入侵威胁后,遭到了惨重的致命一击。

然后,查尽史书,也未找到关于SUPIS人确切记载,SUPIS人是凶猛好战而富于侵略性的民族吗?那些尼雅国死里逃生的后裔们的命运如何?

更加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在所有的遗址中,历历在目的房屋,并没有烧毁、砍砸等人为破坏的迹象,也没有发现横尸遍野般的战争痕迹。于是人们又有了第三种猜测:

尼雅之消亡,既非天灾,又非战争,而是一次有组织、有规模的“自杀”或迁徙。也许是出于自然条件的恶化及外部敌人的威胁,尼雅人决定在硝烟与血雨腥风到来之前,自行了断生命或离开故土,因此许多不便携带的笨重家具等原封不动地留下了,也就是考古者们看到的那些景象。

种种猜测很难说谁是谁非,这些未解之谜至今仍是令历史学家们苦思不得其解的难题,而尼雅王国的最后归宿,也令人嗟叹不已。

总之,这个神奇的遗址为人类留下了千古之谜,整个西部都在追寻着遥远的梦幻记忆。只能等待学者们进一步研究,给世人以明确的答案了。

同类推荐
  • 未解的悬案:世界历史未解之谜

    未解的悬案:世界历史未解之谜

    神秘的埃及金字塔在中世纪,很多作家都认为,在埃及粮食充裕时期,金字塔是用来储藏粮食的大仓库。近几年来,金字塔被人描述为与日晷仪和日历、天文观测台、测量工具甚至是与神秘的外星生命相联系的东西,把金字塔当做天外宇宙飞船的降落点。
  • 遗失的古国

    遗失的古国

    中国虽然是个有史学传统的国家,从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尚书》、《春秋》、《左传》等著作,尤其是司马迁《史记》问世以后,中原王朝就开始流行史书传世。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让我们了解了祖先的生活和历朝历代每位国王、每位大臣的生平事迹,但遗憾的是,由于中原王朝高高在上和古代交流的有限性,使得封建王朝历代史书编纂者,对于边陲小国记载甚少。也许是因为史官们不了解,也许是因为史官不屑了解,总之,历代史书中对于这些古国的记述都是非常粗略而又不全面的。正因如此,使得很多古国完全消失而不为人所知。
  • 土眼洋事之万国聊斋

    土眼洋事之万国聊斋

    《点后斋画报》,它像一个巨大的橱房,既遇映射出西方的巨大投影,也反映出国人对西方文化的最初印象。人们从这份画报上可以看到有矣西方的种种事像:外国的总统和国王,贵妇与时装,天上飞的气球,地上跑的机车,水里走的轮船。当然,也有大最也不知道是谁编出来的“人咬狗”的奇闻怪事。国人也因此知道了,洋人也有男欢女爱,也有贪生怕死,也有凶杀和恶行,有一切中国人也能有的爱好和毛病。虽然,我们的画师画的无论哪一国的洋楼,都是租界的产物,画面上一股洋泾浜味。官方的战报也跟民间的战事传闻一样有着报喜不报忧的习惯……
  • 祠庙陵墓对联(下)

    祠庙陵墓对联(下)

    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它是中国汉民族的文化瑰宝。本书介绍了一些地方的对联。
  • 中国人的精神

    中国人的精神

    《中国人的精神》又名《春秋大义》,由国学大师辜鸿铭的一系列英文论文结集而成,是东西方文化比较的早期代表作品。辜鸿铭在书中把中国人同美国人、英国人、德国人、法国人进行对比,指出中国人同时具备深刻、博大、简朴和灵性四种美德,并主张用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解决西方社会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改造。本书力图捍卫中国传统文化,出版后在西方社会引起巨大反响,先后被译为德语、法语、日语、汉语等多种语言,并多次再版。德国因为本书面掀起数十年的辜鸿铭热。
热门推荐
  • 卫国英雄:林则徐(青少版)

    卫国英雄:林则徐(青少版)

    《卫国英雄:林则徐(青少版)》主题鲜明,思想深刻,情节生动,文字优美,通俗易懂,适合青少年学习和阅读,可以说是青少年学习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生动教材。卫国英雄丛书,将中国历史上在抗击外敌战役中荣立功勋、威名远扬的名将事迹做以介绍,将中国古代名臣名将独有的思想气节,转化为民族共享的文化力量。在当代中国正经历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下,戍边卫疆、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亟需宣扬,卫国英雄的形象更需要深入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心中。
  • 满地江湖吾尚在:章太炎与近代中国(1895~1916)

    满地江湖吾尚在:章太炎与近代中国(1895~1916)

    章太炎配得上一部伟大的传记,配得上那些苦难。这些苦难在他的文字中愈发纯粹,从未遗失:从《訄书》、《中华民国解》到《俱分进化论》、《五无论》、《四惑论》,之后融入了《齐物论释》,融入了鲁迅的平民性、农人傲骨,在《破恶声论》、《阿Q正传》、《孤独者》中,雄赳赳地联手打败了时间。章太炎人如其名,有一双火眼,游侠气质的火眼,这双火眼是如何观望中国的法律变革的?章太炎是谜一般的革命家,学问好,又有佛学的底子,每以道家文体,写出佛家慈悲,这是怎样的一种风格?章太炎迷恋旧时文化,仿佛一个落难的富家公子,隔着窗棂望见别人在自家旧宅宴乐,总怀着深刻的尊严感。如何看待这种中国知识人阶层常有的尊严感?
  • 器宗武神

    器宗武神

    炼器宗师叶寒重回少年时代,携带逆天至宝炼星塔,炼化天地,这一世要将所有敌人踩在脚下,守护自己的亲人,问道无尽星河,碾过无尽枯骨,炼化无尽星辰,凝练至尊神魂,掌控诸天万界。
  • 重生之指末的幸福

    重生之指末的幸福

    她从未想过自己会死在他的手上,六年的婚姻,全部的努力换回的既然是这样一个结果。再回首,她意外地回到了六岁那年,她平复心中的心情,努力想要重来,可看到他的那一刻,她发现真的要忘掉的一个人真的没有那么容易,即使这个人杀了她。前世她活了二十八年,在遇见他的那一天开始,她似乎就没有为自己真正的活一天,现在,时间重来,她不再打扰他的人生,守着父母朋友的人身份做最熟悉的陌生人,如此,他们不再有任何的交际,她也要抓住这样的机会做真正的自己。辗转挣扎,只为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灿烂人生。
  • 神雕侠侣(全四册)(纯文字新修版)

    神雕侠侣(全四册)(纯文字新修版)

    南宋末年,江南少年杨过自小在全真教学武。全真教教规森严,天性叛逆的杨过在教中吃尽苦头,忍无可忍,终于逃出全真教。被活死人墓中的小龙女收留为徒。师徒二人在墓中一起练武、一起长大,渐生情愫。但师徒通婚违背宋朝礼教,二人爱情不能为世俗所容,其间尝尽聚合离散之苦,杨过更得知了父亲身死的真相,但在国仇家恨的权衡中明白了更多。杨龙二人的感情一再波折,最终分离十六年。二人十六年后重逢,无限欣喜……杨过带着小龙女离开深渊,前往襄阳。杨过以高强武功,于万军之中杀死蒙古皇帝,蒙古大军顿时崩溃,在襄阳就要失守时解了襄阳十六年的围困。经此一役,神雕侠侣天下扬名,杨过却带着小龙女悄然隐退……
  • 随身空间在古代

    随身空间在古代

    一朝穿越,三十来岁的李苏,转眼变成了五六岁的小女孩。虽心有不甘,可天意难违。好在老天对她还不错,其他穿越主角有的宝贝空间,李苏也有,虽品质不同,但各有千秋......
  • 刘君祖完全破解易经密码(第2辑)

    刘君祖完全破解易经密码(第2辑)

    《刘君祖完全破解易经密码》系列书是海内外公认的易学大家刘君祖先生历时四年多,对《易经》六十四卦作透彻详尽的解读,以深入浅出的方式洞悉决策模式,把《易经》智慧延伸在现代生活中,更进一步通过依经解经的方式,以易理和其他学术相印证,如儒家、道家、佛家、兵家,以及中医养生与企业管理等,圆融无碍,使得我们对《易经》六十四卦爻符号的无字天书不再陌生,进而欲罢不能、意犹未尽。
  • 修真之复制系统

    修真之复制系统

    为复家仇的凡人少年踏入修真,机缘巧合下获得复制能力。古魔祸乱,浩劫将至,没有人能够置身之外,复仇之心将引领秦啸走向何处?他又该如何面对最为艰难的抉择?
  • 中国人的性格密码(上)

    中国人的性格密码(上)

    中国人对于自我民族性格的审视是近代才开始的。之前的中国一直是东亚的政治文化中心,向来是输出文明。直至十九世纪下半叶与西方列强的数次战争,中国才发现与正视这个世界中还存在与中国性格迥异的强大文明这个事实,中国人不得不面对差异,分析差异,并试图改变民族性格,以救亡图存。与此同时,涌入中国的外国人也对这个传说般的古国睁大了观察的眼睛,他们发现不仅他们的武力和商品征服不了中国,他们的科学与宗教也对中国人影响甚微,从此中国人的性格成为近代中国改革和外国人研究中国颇为核心的一个论题,此后的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文化思潮虽然以政治、文化为主题,其深处却一直涌动着中国人对自己民族性格的肯定或否定、保留与改变的矛盾,这种矛盾一直延续到今天。
  • 技术性人力资源管理

    技术性人力资源管理

    2008年是作者进入高校工作的第五个年头。在进入高校前,他先后在两家企业工作十多年,担任过驻外分公司经理、特大型企业集团的办公室副主任和人力资源部经理等职。也正是因为有这些经历,使他对人力资源管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对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进行了较为系统和深入的研究,书中内容大多都出自亲自操作和实践的经验总结和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