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41500000018

第18章

官道旁、驿站,天已过午。

乔福不耐烦的嚷道:“老爷,还要不要命啦?这人能吃得住劲,这马也吃得住劲吗?要走你们走吧,反正我得进去吃点饭再走。真是的。”

乔仲勒住马看看天。日已偏西。

乔仲嘿嘿一笑:“好、好!还是福儿说得对,人吃得住劲,这马也吃得住劲吗?走,进驿站,人吃饭、马上料。真是的,不要命了吗?”

众哈哈大笑,翻身下马。

乔福蹿下马,急忙搀扶乔仲下马。驿卒接过马缰,把马牵走。

驿站,膳房。

乔仲五人进膳。

乔福:“老爷,再往前不远处就到老家了,咱不顺道回去看看太老爷和太夫人吗?”

乔仲面有戚容,沉思有顷,深叹了一口粗气:“不回去啦。等云南事毕再回去看望吧!”

王信、方永甫:“大人,咱们还是紧赶一阵子,回你老府上拜望一下老太爷和老夫人吧?”

乔仲:“多谢二位美意。这灾情如火,百姓命悬一线,咱们能早一些赶到灾区,灾区的百姓就少受一时的煎熬。”

乔禄:“老爷,要不这样,你们先走一步,小的自己回家看看太老爷和太夫人,立即就去追你们?”

乔仲:“不啦,快吃饭吧。饭后立即换马上路。”

东南官道上。

烟尘荡荡、人喊马嘶,一队车马滚滚而来。

官道拐弯处。车马队伍与欧阳伦钦差队伍相遇。

车马队伍的领头人驻足扫了一眼钦差队伍和代天巡狩的大旗,立即指挥众车夫将车马驱于路边,让钦差队伍先行。

轿外喧哗声响。

轿内的欧阳伦吃了一惊。

欧阳伦启开轿帘,往外张望了片刻。问轿旁的柳如烟:“义弟,这些车马是干什么的?如此气派显赫?”

柳如烟:“小弟也不知道这是干什么的?待我上前问询一下。”

柳如烟调转马头,奔向骑在马上的车队领头人跟前,抬手一揖:“请问老哥,这大队车马做何生意?去往何处?”

领头人举手还礼:“禀告官爷,这是陕西盐茶转运司的车马,装的是茶叶、盐粒,运往西北边陲交易。不想冲撞了钦差仪仗,小的该死,还望官爷恕罪。”

柳如烟:“不妨事,不妨事!有道是大路朝天各走一边,不知者不怪,再会。”

二人相互施礼谦让。

柳如烟拔转马头返回轿前:“义兄,这是陕西盐茶转运司的车马队伍。装得是茶叶、盐粒,运往西北边陲交易。”

欧阳伦:“嗯!盐茶转运司?西北边陲交易?”

柳如烟点点头。

欧阳伦沉思着放下轿帘:“走吧。”

轿马仪仗队伍前进。

云南、曲源。

荒野中、山坡前、官道旁、干涸的河滩里。

大批饥民蓬头垢面,或坐或卧,面黄肌瘦,气息奄奄。

山坡上转出一浓眉大眼、身架高大的青年汉子,手里高擎着一只獾,向半卧在河滩上的一老者奔去:“阿爹!阿爹!獾!獾!”

老者吃力的抬起身子,向年轻汉子望去。

年轻汉子来到老者跟前,半跪着,抽出短刀就要杀獾。老者有气无力的摇摇头,指了指不远处一抱孩子的瘦弱女人。

年轻汉子低头沉思了片刻,向抱孩子的妇女走去。

年轻汉子回到老着身旁,满脸悲怆。

老者喘着粗气,断断续续的说:“韦春哪,这么多人光靠点草根、树皮怎么行啊!听上游下来的人说,他们那儿的人十挺已去了四挺了。这、这、唉,又到了下种的时节了,现在无种下地,以后这日子还有什么指望?”

韦春忽的站起来:“阿爹,听说有的地方抢了官仓、砸了县衙,没法子,咱也只好这么办了!”

老者指着年轻汉子骂道:“混账,不长进的东西,杨大人早已把府库里的钱粮拨了下去,他们全家不也和咱们一样在挨饿,在寻草根、树皮吗?”

韦春:“阿爹,咱这儿遭了这么大的灾,朝廷怎么就不闻不问呢?我看那些大官心里根本就没有咱们这一方百姓。他们不仁就别怪咱们不义,我看反了吧!”

人越聚越多。大伙齐声附和:“对、对,咱们反了吧、反了吧……”

官道上。

落日的余辉里,乔仲等五人五骑策马奔驰。

青源县城池。

乔仲等五人满头汗水、风尘仆仆旋进城去。

青源县衙门前。

乔仲等人下马,直奔大堂。

大堂前,乔仲高喝:“青源县接旨!”

青源县知县趋前撩衣跪倒:“微臣青源县接旨,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乔仲展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惊悉云南曲源去岁大旱,颗粒无收,六县饥民切盼皇恩。今钦命礼部侍郎赍旨前往赈灾、安抚,沿途有司唯钦差马首是瞻。钦赐!”

青源县知县:“臣青源县领旨!”

青源县衙客厅。

乔仲坐在上首,王信、方永甫在下首,乔福、乔禄站在乔仲侧后。青源知县在乔仲侧下半坐半立:“敢问钦差大人,有何差遣请示下。”

乔仲喝了几口水,抹抹嘴巴:“好,贵县爽直,本钦差就不客套了。救灾如救火,宜早不宜迟,请贵县五日内征集马车百辆、粮油三十万,七日内赶往曲源。”

知县一愣,忙道:“钦差大人……”

乔仲:“贵县不必多言,本钦差知你想说什么。本钦差在离曲源半月行程的沿途十余县里,已征集了十四个县,加上贵县共是十五个县,五百万斤粮食。本钦差越往前行离灾区越近,在那里征集的粮食期限就越短,等我们到了灾区,最近处征集的粮食半天内即可运到。”

青源知县:“钦差大人,这粮食征集运抵等……”

乔仲:“粮价按行市收买,由官银支付。赈灾后,饥民得以安抚、事态得以平息,本钦差即派员到二十几个征粮县验证征集,兑付情况。望贵县好自为之、不负圣望!”

青源知县:“卑职遵命,请大人放心。”

乔仲嘿嘿一笑:“贵县,真不好意思。”

青源知县一惊:“大人还有何吩咐?”

乔仲:“咱们肚皮贴上了脊梁骨,请给准备点吃的,路上吃。”

青源知县:“大人,卑职立马让膳房备饭,大人们膳后也好歇息歇息。”

乔仲:“多谢贵县,还是给点东西路上边走边吃吧。前方的永宾县距此只有两个多时辰的行程,亥时即可到彼,到了永宾再歇息吧。”

青源知县:“大人为国为民废寝忘食,卑职感佩,五体投地,往后司牧,敢不用命?哎、大人,卑职厨下有现成的包子,只是凉了点……”

乔仲打了个哈哈道:“贵县,我们要饭吃的哪有那么多讲究?如此最好。”

青源县衙门外,暮色渐浓。

乔仲五人辞别知县翻身上马。

青源县哽咽着道:“大人一路保重。”双眼含泪,默默地目送着乔仲等远去。

乔仲五人五骑,飞马出城,渐渐地消失在夜幕中。

湖广,麻州,通山县。

衙前大街吴府。

密室中,灯火昏暗。豪绅吴仁正与张银匠叙话。

张银匠惶惶不安地:“吴大爷,这半夜三更的不知唤小的有何吩咐?”

吴仁皮笑肉不笑地:“老张,平日里咱们老街旧邻的,大爷我待你怎样?”

张银匠:“大爷待小的那是没说的。”

吴仁:“好,大爷我今夜里就求你件事。干好了重重有赏,不愿干,我也决不勉强你。”

张银匠:“好!好!但不知大爷所说的是件什么事?”

吴仁凑近张银匠:“十天内给我铸一千五百两银锭,每锭五十两,怎么样?”

“大爷,到底是大户人家,有这么多的散银。其实用不了十天工夫,七天足够。”张银匠不无巴结地说:“明天小的就把炉灶、银模搬过来。”

吴仁故作轻松的一笑:“老张,大爷铸的这银锭并非散银,而是一成白银、两成锡镴、七成生铝。”

张银匠激凌凌地打了一个冷战:“大爷,小的不敢接这活儿,你老也知道,这犯的可是灭门之罪呀!一旦被官衙知道,小的吃罪不起呀!”

吴仁嘿嘿地奸笑两声:“我说老张,凭着大财你不发,是不是缺了心眼?好吧,你不敢我立马找别人。真是的,这银子铸好了就去了川西的大同银庄,有谁能知情?再说就这么点活儿就得白花花的二百两纹银,打着灯笼都没处找的好事,别人揽都揽不到手,你还往外推。好吧,你请回吧。”

张银匠又担心又心痒的样子:“吴大爷,这银子铸成后真的去往川西?”

吴仁眉毛一挑:“那是当然。”

张银匠狠下心:“好,我干了。吴大爷可得说话算数呀!”

吴仁:“老张,放心吧,我决不食言。但你也得守口如瓶,不对任何人说,事成后拿到赏银就远走高飞。”

天近黄昏,曲源府城楼。

城楼上,并排吊着两只竹筐。竹筐里分别坐着杨广文和七岁的儿子、夫人和十岁的女儿。

曲源府城门紧闭,几个文吏摸样的人站在吊筐下,仰面而立,心急如焚:“老爷,不能啊!纵是死上千回,布政司不理不睬,朝廷也没有动静,老爷你又有什么办法?你和夫人、公子、小姐就是死了,百姓们就有粮吃了?”

曲源城门外,众饥民手持棍棒、标梭、农具等在韦春的带领下,乱哄哄的拥到城门洞里。

韦春大声扬道:“杨大人,咱们曲源六县去年遭灾这么长时间,怎么布政司仍不理不睬,朝廷也不闻不问?眼下能吃的都吃光了,大人哪,你忍心看着这些老的、小的活活饿死吗?年轻的还能对付几天,这些老、小、病、弱可怎么办哪?”

吊筐里杨广文放眼四顾。

病弱的妇女怀抱着奄奄一息的孩子。

骨瘦如柴的老人半死不活地歪躺在地上。

……

杨广文:“乡亲们,我杨广文无德无能,连累大家遭此天谴,曲源府众百姓流离失所、生命岌岌,下官难辞其咎,下官对不起众位乡亲父老。下官也曾多次上书布政司衙门,不知为何一直没有动静。一个多月前,下官无奈秘发公文,八百里加急呈往京城,估计用不了多久,朝廷定会派人前来赈灾。”

韦春:“杨大人,布政司衙门离咱曲源不过六百里,至今没有动静。京城离咱这儿六、七千里,一天半日就能来赈灾?八成朝廷不要这一方百姓了,乡亲们等不下去啦。”

杨广文:“乡亲们,请大家再等两天,朝廷绝不会忘了他的子民。请大家相信我杨广文。”

同类推荐
  • 尼罗河畔的古埃及文明

    尼罗河畔的古埃及文明

    尼罗河是埃及的母亲河,是埃及人民的生命源泉,她为沿岸人民积聚了大量的财富、缔造了古埃及文明。在尼罗河沿岸就有大大小小的金字塔70多座,犹如一篇篇浩繁的“史书”,在这里蕴藏着人类文明的奥秘。本书介绍了尼罗河畔的古埃及文明的发源和发展,以及古埃及文明的重要地位。
  • 无中生有:中国历史中的诬告往事

    无中生有:中国历史中的诬告往事

    翻开二十四史,诬告陷害的嘴脸与血淋淋的现实让人不寒而栗。那些小人自不必说,他们往往以无中生有为生存之能事。就是有些在正史上留下美名的人也有诬陷别人的记录。当然,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诬陷,诬陷者之所以要犯下这为人不齿的行为.就是因为其中藏着利益。这种利益包括富贵荣华,有时候还是性命攸关。本书分析历史上著名诬告陷害案件的案情和审判情况,挖掘案件背后的思想和人心。每一个案子的来龙去脉都可以挖掘成一个令人深思的道理或者现象。中国历史上的大案绝大多数是诬陷案,此书将这些诬告案件进行梳理,作为透视中国世道人心的窗口.萤新审读它们有现实意义。
  • 三国之君临天下

    三国之君临天下

    重生汉末成了少帝刘辨,天下动乱,董卓进京废立在即,刘辨命在旦夕
  • 白金帝国:英国皇室

    白金帝国:英国皇室

    韩炯、姜静所著的英国皇室选择欧洲和亚洲具有典型性的几个皇室家族作为主要故事,以历史文献资料为素材,并通过对相关资料的系统挖掘、整理,以家族历史为主要剧情,以皇族重要人物为主角,由历史学家担当编剧和导演,来表演几出皇族历史剧。
  • 历史的诡计

    历史的诡计

    本书以著名的三十六计为框架,描述历史上的三十六种诡计。每计后的注释,是依据《易经》中阴阳变化之理和古代兵家刚柔、奇正、彼己、主客、劳逸等对立统一关系相互转化的思想写成的。
热门推荐
  • 好习惯·卖火柴的小男孩

    好习惯·卖火柴的小男孩

    搜集了上百篇拥有好的生活习惯对人生、事业起到正面积极影响的故事。分为几个大类,有生活中的好习惯、职场上的好习惯、社交中的好习惯等等。从各个不同的方面,给予读者以指引,特别是对青少年读者有较好的引导作用。
  • 血型密码全集

    血型密码全集

    血液有一股神秘而奇妙的力量,没有生物的界限,没有时空的阻隔,从远古飘然而来。即使是从未见面的两个人,只要他们血脉相连,无须太多的语言,太多的介绍,只要两眼一望,心底仿佛就有一种早就存在的情愫,慢慢地连成一条线。在血液中,到底有什么古老而神秘的物质能使人类自己与其他的同伴聚集而又区别?一滴血看起来既渺小又普通,殊不知,就是这小小的 一滴血却包含着人类发展史上最神秘的秘密。祖先那些古老的传统和文明,以及优秀品质,通过血液的模式在子孙身体中得以完好保存,并不断复制。这个秘密除了我们所知的基因外,还有一些目前医学水平无法探测的物质。医生们只能通过大量的实验与数据证明它们的存在。
  • 佛说德护长者经

    佛说德护长者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驯悍记

    驯悍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ninepercent盖世英雄

    ninepercent盖世英雄

    那天,小小个的她因为在孤儿院被虐待,跑了出来了,遇见了生命中对她最重要的九个人。“你的孩子气,我都懂,我也包容”“我只想像个小朋友,在你前后,在你左右”“你是我满天星星,睡梦轻轻”你们是我的哥哥,对吧?!期限一辈子!
  • 农夫田妇

    农夫田妇

    天对地,犬对鸡,极品对重生。泪隐隐,笑萌萌,风高茅屋漏,雨霁农院洪。河对山,富对穷,吃货撕夜叉,腹黑斗恶翁!荣对辱,喜对忧,缱绻对绸缪。某女:你能你咋不上天,不和太阳肩并肩?某男壁咚在床沿:我能我也不下水,就跟媳妇儿嘴对嘴……
  • 把工作做到位

    把工作做到位

    对于现代人来说,也许最应该强调的两个字就是——到位。可以说,中国并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但真正缺乏的是那种能踏踏实实地把工作做到位的执行者。我想,把工作做到位是一个员工的工作准则,也是每一个人做人的基本要求,在工作中,只有把工作到位,才能提高工作效率,才能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才能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获得成功。把工作做到位,既是对公司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同时还是对社会负责。本书针对企业员工的工作态度和价值观念建设和实践的需求,阐述了把工作做到位的重要性,剖析了工作不到位的种种表现,最后告诉读者怎样才能把工作做到位。
  • 王阳明:如何找回你强大的内心

    王阳明:如何找回你强大的内心

    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阳明认为,世界上的所有问题都可以在自己的心中找到答案,如同他在一诗中所言:“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参考这位心学大家的观点,我们就会发现,心其实很强大。只要内心足够坚定,就不会让自己在现实的夹缝中苦苦挣扎。
  • Harold Pinter Plays 1
  • 地球一号

    地球一号

    2099年太阳耀斑大爆发,地球气温急剧上升,冰川融化海面上升,各种电磁辐射对人类生存造成极大威胁,地球极有可能被太阳蒸干成为人间炼狱。世界各国政府为应对生存危机放下纷争团结在一起共同谋求生路,但为防止人民恐慌各国政府秘而不宣真正原因,只解释为夏季短暂高温。正当各国苦无良方一筹莫展之际,一篇80年前的科技论文引起了众多专家的注意。一个名叫方守敬的青年学者在一部不起眼的期刊上精确预言地球因太阳而生也将在不久的将来因太阳而面临死亡的威胁,地球唯一的出路就是飞离太阳系驶向宇宙深处寻找更适宜生存的恒星系,并为此做出了精确设计“地球一号”。当联合国找到方守敬的后人方人也时惊讶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