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83700000007

第7章 救寒莫若重裘,止谤莫如自修(1)

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

人誉之一笑,人骂之一笑

齐白石曾在《印说》中说:“予之刻印,少时即刻意古人篆法,然后即追求刻字解义,不为摹、作、削所害,虚掷精神。人誉之,一笑;人骂之,一笑。”由此得来齐白石老先生的一句座右铭:人誉之一笑,人骂之一笑。

齐白石一生不为名利所累。对人誉,很多人都会兴高采烈地接受,但齐白石老先生却能一笑了之,无不透露着自信、谦虚和宽容。对人骂,多数人都无法释怀,而齐白石却能以胸襟广阔的气量和神情自若的态度应对。

无论是誉还是骂,都能听之任之,这是一种超脱的人生境界。如此一来,就可以逃出自我束缚,避免自我封闭,从而大展拳脚,不落俗套,专心致志地做事情而不为名利所累。

袁枚是清代的大才子,他聪慧灵敏、禀赋过人,年纪轻轻就已名闻天下,二三十岁就步入仕途。

走马上任之前,袁枚去向他的恩师——清乾隆年间的名臣尹文端辞行,顺便获得老师的一些教诲,以便日后能够用得上。面对学生袁枚的登门拜访,尹文端自然十分高兴,就询问了袁枚一些具体情况:“此行你去赴任,都准备了些什么?”

面对老师的垂询,袁枚自然老老实实地回答:“学生没准备什么,就准备了一百顶高帽子。”听完袁枚的话,尹文端有些不悦,就教诲他说:“你年纪轻轻,应该将精神用到勤政务实上,而不是用在这些似有若无的事情上。”

但袁枚解释道:“老师,您有所不知,现如今,社会上的多数人都喜欢戴高帽子,像您这样不喜欢戴高帽子的人可谓凤毛麟角呀!”

尹文端听罢此言很受用,觉得自己没有白培养这个爱徒。

袁枚不愧为才子,对世事能洞明如镜,于不知不觉中就给老师尹文端戴了一顶高帽子。尹文端自以为高明,却也没有摆脱学生的高帽子,说明他并未达到“誉之一笑”的境界。

如果能够做到事过心随空,淡然处世,其实就已经达到了高深的人生境界,因而“两笑”应该成为我们做人、处世的标准。

曾经有一段时间,释迦牟尼经常会遭遇一个人的谩骂和嫉妒,对此,释迦牟尼并没有像普通人一样对其恶语相加,针锋相对地展开斗争,而是心平气和地一笑了之。直到有一天,这个嫉妒的人终于骂累了,释迦牟尼才微笑着对他说:“我的朋友,当你赠送东西给别人时,若是对方不接受,那么,你认为这个东西应该属于谁呢?”

嫉妒的人不假思索地回答道:“这还用问,当然属于送东西的人了。”

释迦牟尼又说:“那你谩骂我,这又属于谁呢?”

此人一时语塞,从此之后,再也不谩骂释迦牟尼了。

面对突如其来的指责和诽谤,释迦牟尼却能做到不为所动,表现出来的只有冷静与清醒,既不理睬对方,也不给予对方还击,而是以慈悲的心肠和宽大的胸怀让对方的指责无处落脚,在无形之中将谩骂化解,使对方在不知不觉中败下阵来并且感到自惭形秽,这才是一种深广的智慧。

谁都免不了会遇上小肚鸡肠、心怀嫉妒的人,与其百般思量,不如顺其自然,试着慢慢地放下心里的一些东西,让它随性、随时、随缘,要时刻反省自己,不软弱,不失做人的原则,率性而为,随心所欲。

总之,人活在世上,要有点儿“人誉之一笑,人骂之一笑”的本事,用一颗简单、淡泊之心入世,不要总是生活在别人的口水里,那样的话,就丢失了自我。要记住: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但求问心无愧即可。

不是别人让你痛苦,而是你的修养不够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生活在凡尘俗世中,痛苦是在所难免的。《法华经》上说,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是人一生无法逃避的七种劫难。七苦无非是来自自身的欲望和他人的伤害,而且跟自身的修养有莫大的关系。

人们对于自身造成的痛苦往往不易察觉,即使察觉了也很容易宽恕自己、原谅自己;而对于别人造成的伤害往往非常敏感,甚至耿耿于怀,不依不饶。因为混迹红尘的人,放不下面子,放不下嗔心。

因此,在佛家看来,若对于别人带来的伤害耿耿于怀,即便再怎么痛苦,也不能怪别人,而应该怪自己。若他能放下心中的嗔念,把自己的心放宽,饶恕他人的过错,那么一切都将海阔天空,不再纠结烦恼。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你才能真正伤害你自己,而不是其他任何人。

如果你觉得自己很累,觉得自己很痛苦,这累和痛苦并不是环境或他人造成的,而是由你自己的心境造成的,这说明你自己的内在修养还不够。如果内在的修养水平到了,放下那些让你难受的执著,自然就没有了痛苦和累的感受。

空慧禅师带着弟子满空云游天下,满空出家的时间还不长,所以很不习惯这样辛苦地在外面奔波。他一路上牢骚满腹,不是嫌行囊太重,就是嫌路不好走,总想找个地方歇会儿。

而空慧禅师总是说:“再走一段路程吧,等一会儿再歇着。”虽然总说要歇着,但不仅没有歇,反而越走越快,满空只好在后面气喘吁吁地一路追赶。

有一天,师徒二人走了很长一段山路后,经过一个村庄,满空又说:“师父!都快累死人了,现在可以休息一下了吧?”正在这时,一个妇女迎面走过来,空慧禅师突然跑过去,紧紧抓住那个妇女的手,妇女吓了一跳,大声尖叫道:“救命啊!和尚调戏我啦!”

妇女的家人和邻居闻声后急忙赶出来,恰好看见空慧禅师正在拉扯妇女,于是一个个义愤填膺,齐声喊打。空慧禅师见势不妙,急忙松开手,不顾一切地撒腿就跑。满空被这眼前的一幕惊呆了,愣了好一会儿才突然反应过来,背起行囊飞一般地跑起来!

师徒二人一路狂奔,片刻也不敢停,一直跑了好几条山路,见后面没有人追来,这才在山路边停了下来。满空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愤愤不平地埋怨道:“师父,没想到您竟然这样,您安的是什么心啊?这也算参禅悟道吗?我还是回家去吧!”

空慧禅师既不生气,也不解释,他只是回过头来关切地问道:“现在你觉得背上的行囊还重吗?道路还难走吗?”

满空想了想回答:“奇怪,奔跑的时候,行囊一点儿都不觉得重了,路也没那么难走了。”

满空看着师父殷切的眼神,突然间有所领悟。

心境不同,感受也就不同。在奔跑的过程中,由于着急,一心只想逃离困境或危险,根本没时间考虑背上的重量以及道路的坎坷,所以觉得行路十分轻松。在生活中也是一样的道理,如果我们能选择一种安宁、平和的心境,自然就不会有那么多痛苦了。

在现实生活中,你看别人不顺眼,是因为你自己修养不够;你爱发脾气,是因为你自己修养不够;你因为别人而痛苦,也是因为你自己修养不深。

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那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得。别人伤了你,请不要继续纠缠于过去,内心不能原谅别人,可以换位思考,自己不能从内心原谅他人,他人永远不会心安,同样自己也永远不会心安,永远纠缠于过往的事情又何必呢?这样的人是愚痴而无知的。

佛说:“宽恕别人可以升华自己,而记恨一个人却是在伤害你自己。”很多时候就是这样,抱怨和记恨其实什么问题都解决不了。因为,那样其实是在逃避,是把一切归结于外部因素,而不是反省自己。如果真的懂得反省自己,又有什么好痛苦的呢?

只有你自己才能真正伤害你自己,而不是别人。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一切痛苦的根源其实都来源于自己,来源于自己的选择。如果我们的修养够了,懂得选择、懂得面对,那么没有人能让我们痛苦。

清湛似水,不动如山,什么疾风骤雨、嬉笑怒骂、桂冠荣衔,一律处之泰然,但这需要大智慧、大学问,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够企及的,非要有不凡的修养不可。

一日三省,时刻关照自我

汾阳无德禅师从小就天资非凡,有文字般若,对一切文字自然通晓,能出口成章。在14岁的时候,他的父母相继离开人世,于是他便出家剃度,之后云游四方,拜访了71位名宿鸿儒,后师从省念禅师,才开大悟。

省念禅师圆寂之后,无德禅师应西河道俗的邀请,到汾阳太子院居住,在那里广说宗要,接化学人,足不出户达30年之久。

有位虔诚的女子,每天都从自家的花园里采撷鲜花供佛。一次,当她正送花到佛殿时,碰巧遇到无德禅师从法堂里出来。

无德禅师对她说:“你每天都这么虔诚,以香花供佛,依经典的记载,常以香花供佛者,来世的相貌肯定非常美丽。”

女子听后,心生欢喜道:“这是应该的。我每次来寺礼佛时,便觉得心灵如同洗涤过一般,清净凉爽,然而,一回到家里,心又开始烦乱起来了。请教禅师,作为一个家庭主妇,该如何在烦嚣的尘世中保持一颗清净、纯洁的心呢?”

无德禅师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问了一个问题:“你以家中的鲜花献佛,相信你对花草的习性必然有所了解,那么请问你,你是如何保持花朵的新鲜的呢?”

女子不假思索地说:“保持花朵新鲜的方法莫过于每天换水,并且于换水时把花梗剪去一截,这样花茎就不容易在水里腐烂,花朵可以吸收水分,花茎不会腐烂,花朵自然能够更加长久而不容易凋谢!”

无德禅师点了点头,说:“保持一颗清净、纯洁的心,其道理也是一样的。我们生活的环境像瓶里的水,我们就是花,唯有不停地净化我们的身心,变化我们的气质,并且不断地忏悔、检讨,改进陋习、缺点,才能不断地吸收到大自然的精华。”

女子心中恍然:“谢谢禅师开示,我希望在禅院过一段晨钟暮鼓、菩提梵呗的宁静生活,聆听禅师的教诲。”

无德禅师答道:“你的身体是寺宇,脉搏是钟鼓,两耳是菩提,呼吸是梵呗,无处不宁静,又何必要到寺院中生活呢?”

人生无处不修行,只要能够持戒守定,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得到心灵的宁静;若不能持戒守定,即便身在寺院,心灵也不会宁静。

佛说修行,其实主要在修心。《金刚经》里讲“善护念”,讲“降伏其心”,说来说去,就在于心灵和品德的修养。为什么要“善护念”“降伏心”?若不如此,我们的心就会被贪嗔、痴妄、妒恨等充盈,失去正知正念,从而烦恼丛生,不得解脱。只有“善护念”“降伏心”,你才能得自在,真方便。

持戒守定就是极好的护念方式,无论是何根性的人,通过持戒,都能够有所进境。因为持戒可以让你每时每刻保持自己对自我心灵的修正。

故事中无德禅师告诉我们:护念自身,就如同侍弄花草一样。侍弄花草要时常浇水、剪裁;护念自己,则要时常反省、改正。

持戒能够让人时刻保持警惕,对自己的行为与思想进行反省。人只要有反省意识,其人生境界必定有所精进。反省是一种自我检查的活动,还是一种学习能力,是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的前提。

儒门就有“一日三省其身”的教导,而在佛门弟子看来,一日三省远远不够,我们应该时时处处不忘反省自己的言语行为,以免失去正知正念。

须知,人时时处处都可能犯错误,迷失方向,毕竟大家都是凡人,不可能像释尊那样觉知世间一切事物。这时你能做的,就是时刻反省自己,守护自己心里面的好念头、好思想,一旦发现错误,就即刻改正过来,清除心中那些不好的念头。同时,加强自身的学习,就如同为花儿浇水一样,让思想变得圆满丰润起来。

若不想鲜花太早凋零,就要时常去料理它;若不想自己的人生迷失方向,就要时常做出必要的调整。

即使是在看似风平浪静、一帆风顺的时候,也要时刻反省,注意自己行为上的小错误、思想上的小毛病,因为“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很多危险的因素等它发展大了,再挽救就来不及了。要做到防微杜渐,就得时刻反省自身,保持清醒的头脑。

心中宽和,则世界和乐

盘珪禅师一生接引学人,以高贵的道德和善于说法而为人所知。他说法事理圆融、深入浅出,不仅易懂,还常在结束之前让信徒发问,当场解说,因此不远千里慕名而来的信徒很多。

有一天,有位信徒在禅师说法之后上前请示说:“我天生暴躁,经常发火,请问大师,这该如何改正呢?”

盘珪禅师说:“那么,请你把这天生暴躁的性情拿出来,我帮你改掉吧。”

信徒愣住了,半天才说:“这怎么可以呢?这火也是能随便发的吗?我现在没有。不过,一碰到某些事情的时候,那天生的火暴性子就出来了,然后自己就会控制不住地发脾气。”

盘珪禅师摇了摇头,说:“这个情形倒是很奇妙的。如果现在没有,只是在某些偶然的情况下你才会心情暴躁,可见这并不是天生的,而是你和别人争执时自己造就的。可是现在你却把它说成是天生的,把过错推给上天,未免太不公平了。”

信徒听了这话,马上会意过来。从此,他每次遇到事情要发脾气时都思虑再三,结果彻底改掉了爱发脾气的毛病。

有很多毛病其实是自己的恶习。除了清净的真如本性是本有的,其他的都是一种习惯。习惯并不是天生的,只要我们有勇气,恶习都可以改掉,不能“讲时似悟,对境生迷”。

境界来的时候,要有勇气去抑制,而不是逃避。须知,没有什么毛病是改不掉的,你应该对自己有信心,除非你根本不想改。

有的人犯了错,身有恶习,倒也不怪老天,却把责任推给他人。这也是不对的。

同类推荐
  • 耶稣家族墓之谜

    耶稣家族墓之谜

    耶稣是什么人?有没有可能历史上根本不存在耶稣这个人?这本惊世骇俗的书,不仅提供了耶稣存在的事证,甚至彻底改变了世人心目中所理解的耶稣。它记录了一项为期三年的调查,可以说是新近最。晾人的考古发现:在耶路撒冷陶比奥区出土的第一世纪犹太坟墓,埋葬的就是耶稣与他的家人——他的父亲、母亲、妻子,以及儿子……从墓中遗物一窥耶稣的生活、死亡,以及他与家属之间的关系,无疑让人兴奋不已。曾获艾美奖雅各布维奇和古生物学者佩雷格里诺系统而严谨地分析实物证据,与列为正典或伪经的《福音书》比对,建构了耶稣家族第一幅完整的画面。他究竟是什么人?本书将为你展现一个异于以往面貌全新的耶稣。
  • 静心的智慧

    静心的智慧

    《静心的智慧》现代社会中,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竞争压力日益增大,金钱、权力、欲望等诱惑不断考验着人类脆弱的灵魂怎么能够离开静心的智慧?在不断地求索与挣扎中,人们逐渐迷失了自己的本性,陷入人性的沼泽。人的心灵犹如一间仓库,需要时常打扫和维护,拂去心灵上的尘埃,让自己的身心处于一种宁静祥和的状态。掌握静心的智慧,便能摆脱所有的喧嚣与无奈,让自己活在一个无比清新的世界里。用睿智的眼光看待世界,以静心的智慧感受生活,给焦灼的人生寻找一片宁静的栖居地,找回迷失的自我,感悟生命的真意,享受生活的甘甜与快乐。
  • 黄帝阴符经注

    黄帝阴符经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南文博雅授权电子版权。
  • 淡定·从容·心安(全集)

    淡定·从容·心安(全集)

    《淡定·从容·心安》是民国四大高僧中弘一法师、虚云大师的佛法启迪套装书,书中大师亲述人生经历,给人探索生命真谛的经验与智慧、改变人的人生方向。弘一法师、虚云大师两位高僧的思想代表着近现代佛学界的权威思想,《淡定·从容·心安》将两位大师的思想精华结集出版,把深奥的道理化成通俗易懂的话,使人以读书的方式亲近高僧大德善知识,启迪大众思维,唤醒世人迷梦,是一套值得细细品味、永久珍藏的经典之作。
热门推荐
  • 心灵的召唤

    心灵的召唤

    这是一本温暖人间真情的书;这是一本镌刻个性光辉的书;这是一本启迪苍生心灵的书;这是一本描绘幸福田园的书;这是一本凸显情感智慧的书;这是一本寄托灵魂私语的书;一本读后你一定会感动落泪的书,一本读后你一定会关爱家庭的书,一本读后你一定会珍爱生命的书。
  • 纯念

    纯念

    花季雨季,她年华正茂,他青涩胆怯,朦朦胧胧中,那看似不真实的爱情,谁来书写结局……
  • 无光之月

    无光之月

    酒馆的一隅。害羞的女剑士躲在角落里擦拭心爱的巨剑,冷漠的精灵法师指尖跳动着闪烁的电弧。半人半鹿的黑发林精奏响森林的旋律,热辣的亡灵法师扭动腰肢,和召唤骷髅一起在乐声中翩翩起舞。半身人趴在桌上,懒洋洋的用一叠小银币搭着积木,一双精光闪闪的小眼睛,却在每个人腰间的钱袋上巡视,壮硕的矮人一脚踩在桌子上,举着手里的麦酒,大声吼着谁也听不懂的矮人歌谣。无光之月的凝望下,夜色安宁祥和。这,就是一切开始的地方,这,就是剑与魔法的故事。
  • 嫁冠天下

    嫁冠天下

    她小心翼翼、未雨绸缪,是太后的掌上明珠,武朝难得的贵女,却依旧被人算计而死。她重新归来,却只想要活一回自己,穿越到一个品行败坏的妇人身上,没关系,正好她也不想做贤良妇。不闹个风生水起,让那些害她的人不得安宁,怎么对得起老天赠送给她的这条命。——————————本书粉丝值2000+或全订教主任何一本书即可申请入v群,群号:542814025
  • 重生之白莲花升华史

    重生之白莲花升华史

    容如雅是一朵纯纯正正的白莲花,但是最后竟然败给了一个没有一点技术含量的黑莲花,直到被黑莲花给谋害了,容如雅才知道自己原来是一本小说里面的炮灰。好在祖上传下来的传家宝是一个空间并且让容如雅重生了。其实这就是一个白富美级的白莲花被一朵黑莲花谋害以后重生,带着空间然后虐渣男渣女追忠犬的故事。
  • 清代台湾职官印录

    清代台湾职官印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武极狂神

    武极狂神

    一代狂神李狂,狂霸一生,一刀在手,败尽天下英雄,但是,在他渡劫之时,却是被最爱的人暗算,陨落在了天劫之下,仙武路绝。李狂重生六百年后,昔日红颜,已经是一代圣主,俯瞰苍生,睥睨天下,但是,这又如何,既然让我重活一世,我便再狂霸一世,再脚踏天下,再败尽敌手,再登武极巅峰,一代圣主又如何,照样将你踩在脚下!
  • 婚恋要读心理学(心理学与你的生活系列)

    婚恋要读心理学(心理学与你的生活系列)

    本套丛书是为非专业人士准备的心理学普及性系列读物,运用通俗、简练的语言,结合大量的实例,从如何理解人的心理入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与个人健康、社会现象、组织运营、人际关系、自我情绪控制等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内容几乎涉及到了生活的所有层面,是一套难得的实用心理学好书。本书为丛书之一。
  • 敌人 朋友 还是伙伴

    敌人 朋友 还是伙伴

    20世纪即将过去。回顾这百年的历史,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影响最大的国家除了俄国—苏联外,当属美国和日本。预计在下世纪,对中国安全和发展最有影响力的国家仍将是美日这两个国家。美日是头号和二号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国要实现跨世纪的发展战略目标,就必须保持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并扩大对外开放,为此就必须同这两个国家打交道,而且还要打好交道。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时代主题,求和平、图发展是世界潮流,是世界人民的普遍愿望和迫切需要,是一切进步力量的崇高事业。中国作为一个占世界人口1/5的大国,应当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更大的贡献。
  • 龙族Ⅱ:悼亡者之瞳

    龙族Ⅱ:悼亡者之瞳

    路明非在生日收到了同学聚会的邀请也接受了来自卡塞尔学院的任务,楚子航却独自承担了全部的任务并圆满完成。二人立即飞往芝加哥,开始了新的学期。在芝加哥,他们邂逅了漂亮师妹夏弥。同时昂热校长来到此地,带领路明非以亿元天价拍下了“七宗罪”。当他们在六旗游乐园的过山车上开始庆祝吐槽时,一个意外发生了——过山车面临离奇崩塌,楚子航不得不冒险使用“爆血”技能将事故化解。因为血统的不稳定,他也面临着来自校董会的审判,就在审判结束后,猎人网站却传来了令人震惊的消息——大地与山之龙王在北京苏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