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78300000005

第5章 流连忘返:建筑风景(1)

普林斯顿大学是美国的一所私立大学,校址最初选在新泽西州的伊丽莎白,当时成立时名叫“新泽西学院”。后来迁到了普林斯顿,校名也就改为了普林斯顿大学。新泽西州位于美国东北部,因遍地公园,风景秀丽而有“花园州”之称。普林斯顿是新泽西州中部的一个小镇,东临卡内基湖,西边是特拉华河,湖泊河流环绕,林木茂密,环境优美,普林斯顿大学就在这个美丽的小镇上。

校园里古木参天,在苍松翠柏的掩映中耸立着各种各样的建筑。这里的古典建筑各式各样,有英国乔治式、仿中古哥德式、文艺复兴式、罗马式等,与新的现代化建筑交相辉映,新的与旧的协调,传统建筑与现代化建筑融为一体,和谐的校园氛围让人感觉到它的亲切。

而连接普林斯顿大学东边的卡内基湖、西边的特拉华河的清澈河流从普林斯顿流淌而过,两岸春天垂柳摇曳、夏天浓荫遮日、冬天银装素裹。在普林斯顿大学的校园里也是古典与现代建筑比肩而立、和谐统一。

在英美一流大学中,大量哥特式建筑,其尖顶不仅给人深邃变幻之感,而且总能使人联想到天国和上帝,对人的灵魂产生影响。对美国一流大学来说,大量采用哥特式建筑还有另外的涵义。一是通过建筑风格来反映自己的盎格鲁—撒克逊传统;二是如曾任普林斯顿校长的威尔逊所说:“只通过简单地建造一些都铎哥特式的建筑,我们就将学校的历史增加了1000年,好像与牛津和剑桥同龄。”

2.1 拿苏堂

1756年,新泽西学院迁到了普林斯顿。从1756年的迁址到1803年Stanhope Hall建成,整个学院唯一的建筑便是拿苏堂(Nassau Hall),为英王威廉三世命名为House of Orange-Nassau。几个世纪以来,拿苏堂(Nassau Hall)的角色从多功能建筑、办公楼、宿舍、图书馆,到专用的教室,一直演变到今天的行政大楼。

1753年1月24日,爱德华·希彭(Edward Shippen)到达纽瓦克,准备和理事同行们讨论如何让新泽西学院安在普林斯顿的新家里。他带来的计划需要修建一座190英尺长、50英尺宽的建筑。虽然最初的计划没有保留下来,但据说是由希彭的兄弟威廉·希彭博士与罗伯特·史密斯通力合作在费城构想出来的。史密斯不是建筑师,他所生活的时代还没有所谓的建筑师之类的正式职业。实际上,他是一类被称为木匠营造师的实用艺术家中的富于天赋的代表。他出生在达尔基斯(Dalkeith),那里靠近苏格兰的爱丁堡,他自幼就在建筑行业做学徒。普林斯顿大学的理事们发现史密斯正是他们需要的人,这位移民过来的木匠建筑师为他们设计了一座楼,在图纸上形象且生动地勾画出了这所大学的全新蓝图。

建筑的艺术从来都是一门妥协的艺术。毕竟,是另外有人在为此买单。拿苏楼与史密斯当初的构想不尽相同。他曾经建议采用砖墙,因为砖头使用起来方便,他认为一件完整的建筑产品需要体现品质。但砖头价格昂贵,这对于习惯了节制自律的基督教长老会来说显然是亵渎神灵的表现,所以,他们转而接受了一名当地石匠的建议,他提出改用相对便宜的替代品——产自当地的变质岩或者称作片麻岩的材料。从此,这种带有闪光云母片的蜜色石头就一再地被拿来作为新增建筑,尤其是学生宿舍的材料。多年以后,这种色调和质地的石头几乎遍布了整个校园,成为普林斯顿大学的一大特色。这种当地的石头也成为新泽西学院赖以生存的坚强意志的象征:拿苏楼厚达26英寸的围墙似乎表明,它们和这所大学一样,经得起世人和自然的一切锤炼。

18世纪,在英属殖民地上所引发的独立战争,使得普林斯顿一度成为战争要地,学校作为行政大楼的拿骚楼曾在独立战争中屡次被英军或独立盟军作为军营及医院的根据点。1756年建起的第一座拿苏大楼,是当时最大的学术建筑。1783年大陆国会曾在此开会,故小镇曾一度成为美国临时首都。乔治·华盛顿在这里于1777年击败了英国军队,成为美国独立战争史上的第一次胜利,这给普大师生增添了光荣,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活教材。

但是,这所学校和拿苏楼都没有保持一成不变的状态,这也正是一种活力和成长的象征。我们今天看到的拿苏楼与当年初次开设教室的建筑迥然不同。为了迎合18世纪中期流行的建筑风格,史密斯设计了一种乔治式的方案和立面。“乔治式”在此处代表对于图形的狂热:前门左侧的设施右侧也必然会有,无论建筑的内外,一概如此。乔治式建筑的另一大特征是,所有的窗户、入口和建筑的边缘都彼此连接并比例协调。不过自其建成一个世纪之后,拿苏楼乔治式的骨架就被披上了维多利亚式的外衣。

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个带有英式地下室的三层建筑,那些四坡屋顶、钟楼以及南北两面突起的山墙与史密斯的设计总体一致,但细节上有所出入。那些赤褐色的巨大砖墙被保留下来,其中很多地方从1870年起就被一届届的毕业生种上了常春藤。但是最初带有平拱和石头墙角的三个前门,连同每个门前的一段楼梯,都消失不见了。这个建筑的后面或者说南面的外观已经改变了。最初轴心的东西两侧各有一扇门分别通向建筑的前面。这些后门可能是有特殊用途的,比如说,通往洗手间。今天这些后门也无影无踪了。另一个改变是,当时南面的建筑没有延长到今天的程度。实际上,为了符合原本的乔治式设计严格对称的特点,北面和南面的建筑在当时有着大致相同的尺寸。一个世纪之后,随着建筑内部空间的急剧改变,后面的楼层被扩建了。

看似集合所有功能于一身的神奇使得拿苏楼被东海岸正在兴建的一所所学院视为榜样,这些大学包括布朗大学、达特茅斯、罗格斯以及南卡罗莱纳大学。事实上,拿苏楼对于大学校园建筑的影响力一直延续到19世纪,这从普林斯顿神学院的亚历山大楼就看得出来。

尽管拿苏堂拥有可敬的来头和宏大的规模,里面的生活却十分简朴。正如伯尔校长告诉苏格兰的一名捐赠者的那样:“在不违背体面和方面的前提下,我们一切从简,没有任何华而不实的装饰。”

2.2 斯坦厄普楼

斯坦厄普楼(Stanhope)是拉特罗布的两座楼中存留下来的幸运儿。这座楼的最初名字叫地质楼(Geological Hall),后来以普林斯顿的第7位校长塞缪尔·斯坦厄普·史密斯(Samuel Stanhope Smith,1795—1812年在任)的名字命名。

新斯坦厄普楼的姐妹楼哲学楼在它的东面,正对着它。哲学楼在细节上和前者几乎像是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比如拱窗、中央大厅、宏伟的山头,当然还包括当地盛产的赤褐色沙岩。建造成双成对的楼是新古典式的另一个特色,在普林斯顿后来30多年的发展中,这种特色被一而再、再而三地运用。

双胞胎楼中的幸存者有着一段显赫的历史。斯坦厄普楼起初用做普林斯顿的书库、辩论和文学社辉格和克莱欧的活动室以及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的自修室,今天的斯坦厄普楼是这所大学的交流处和公共安全办公室。它另一个吸引游客的地方是其公用洗手间,这也表明拉特罗布早期的内部结构已几无保留。

一边是拿苏堂维多利亚式的轮廓,一边是钱塞勒·格林楼令人眼花缭乱的八边形,斯坦厄普楼显得孤零零的。除了使用了与拿苏堂相同的石头以外,它与四周格格不入。要充分理解它当初落成时的非同凡响,必须把它视作一个由三大建筑组成的整体,拉特罗布翻新的拿苏堂居中,两侧分别是斯坦厄普楼和哲学楼。

2.3 维多利亚式的校园

维多利亚式的丰厚建筑遗产是普林斯顿的一大财富。普林斯顿乔治式和新古典式的校园建筑可以说表达了一个极为宏大的建筑背景,与之相似,维多利亚时期的校园也折射出一幅将多种因素集为一身的壮丽蓝图。然而,此时的建筑不再像过去那样严格地遵循对称规整的模式,即强调诸如正方形、长方形、直线和对称的固定形状,而是呈现出新的建筑结构,评论界称之为“逸趣花园”(pleasure garden)。

普林斯顿维多利亚式的校园对于公私设施的安排恰当合理,校内主建筑大多是朝外面向社会的,也成了街景的一部分。宿舍和其他的学生设施位于这面“公墙”的后面,深入校园腹地的南部。

随着校园的扩张逐渐由外向内、远离拿苏大街,亚历山大楼的背面或南面在整个校园的规划中扮演了新的重要角色。如今,其南面带有蒂凡尼十字雕花窗户的巨型墙壁构成了这个松垮四方形北面的那一条边。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外面造型活泼的浅浮雕,它有J·A·博尔杰(J·A·Bolger)担任设计、J·马西·莱茵德(J·Massey Rhind)负责完成。这些浅浮雕缠绕这巨型窗户的边缘,从下面支撑起整座楼。雕刻的内容围绕艺术和科学,显示出当时的人们对于学识的尊重。浮雕的中央端坐一人,左手和膝盖间放着一本厚厚的书籍。他左侧矗立的人物分别代表演说、神学、法律、历史、哲学和伦理学;他右侧矗立的任务分别代表建筑、雕刻、绘画、诗歌、音乐和纯文艺。左上方的巨型镶板上长有犄角的人代表摩西;右上方的人则代表耶稣。如此一来,普林斯顿的座右铭——“旧约和新约”——就形象地展现在这些浮雕中了。

维多利亚式风格的建筑设计师认为屋顶就如同建筑头上的皇冠,因此,他们本能地把最多的心力活在这上面。作为新生和二年级学生准备的宿舍楼——洛克菲勒学院的一部分,威瑟斯彭楼的屋顶从头至尾仿佛一支浪漫交响乐的华彩部分。山墙和老虎窗打破了屋顶单调的线条。西部突起巨大的不对称塔楼,而西南的角落里矗立这一座带有锥形尖顶的角楼。山脊处也不平庸,遍布一种被称为卷叶形花饰的石制装饰。威瑟斯彭楼高高在上的天花板和居高临下的位置不仅使其通风良好,还利于采光。它被视为集美观与实用于一身的建筑。

2.4 东派恩楼

里基雕塑的后面耸立着一座醒目的哥特式轮廓建筑,它开始于普林斯顿主图书馆。它起初正式称为派恩图书馆(Pyne Library),今天叫东派恩楼(East Pyne)。为了能够容纳下外国文学系的教室和办公室,这座楼的内部已被广泛改建,结果成了办公室云集的地方。东派恩楼是一座过渡建筑,它填补了麦科什时代设计奇特的维多利亚式建筑和普林斯顿150周年纪念时引进的学院派哥特式建筑之间日益增大的鸿沟。繁琐的表面细节、粗糙的赤褐色砂岩以及对于采光的无比狂热正是维多利亚式建筑的特色。但是,对于对称的苛求和穿越楼体的东西轴线却表示出某种真实的改变。东派恩楼也是波特在普林斯顿的封山之作。即便他的品味并不总让人推崇,但他作为一位建筑设计师的技艺也足以让人折服,他不久就被任命为美国监理建筑师。

如果说那座钱塞勒·格林图书馆老楼是波特少年时期初露锋芒的作品,那么派恩图书馆无疑是其炉火纯青阶段的结晶。他面临的主要挑战在于如何设计一个巨大的储书库。因为收藏的都是纸制产品,所以这座建筑必须防火。而且,里面的采光效果也不可马虎。此外,在一个空调还没被发明的时代,图书馆的通风效果也不能小觑。

同类推荐
  • 海上文脉

    海上文脉

    浓密的梧桐树叶,掩映着一幢幢历史优秀建筑;激昂的交响乐曲,演奏出一曲曲华彩乐章;宁静的藏书楼,珍藏着一本本百年典籍;耸立的龙华塔,见证了一页页申城演变史。徐汇区古属昆山县,唐、宋代隶华亭县,元、明、清代为上海县辖地。1945年后,分为常熟区、徐家汇和龙华区。1956年,常熟区和徐汇区合并,定名为徐汇区。1984年龙华乡、漕河泾镇和长桥地区划入后,形成如今54.93平方公里的区划范围。海上文脉,俯仰古今!历史学家论言:谁要了解十七世纪迄今的中西文化交往过程,谁就会把目光投向历史上的徐家汇。徐家汇也越来越成为近代中国文化交流过程中的首处空间中心。徐汇的文物和建筑就是一部中国的文化史和革命史。作为海派文化气息和经典建筑品质最具特色的城区之一,“海派文化,人文徐汇”的鲜明地标,如今一个个出现在新时代的徐汇版图上。《海上文脉》带你走进徐汇……
  • 鲁迅与山西

    鲁迅与山西

    《鲁迅与山西》这个题目,对我来说,已不新鲜了。早在七十年代末,我就想好了这个题目,并且作了动手的准备。由于研究赵村理更为急迫,我改变了方向。1981年纪念鲁迅诞生一百周年,我当时在《汾水》编评论,特地开辟了一个《鲁迅与山西》的专栏,约请王瑶先生、冈夫先生、唐诃先生以及我的朋友王峻峰,分头写了文章。
  • 西域要冲:阳关(文化之美)

    西域要冲:阳关(文化之美)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光无故人”王维笔下幽怨凄凉的别绪,千百年来牵动着多少游子的心弦,也使人们对千古盛传的阳关心驰神往……
  • 趣谈语言文学

    趣谈语言文学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学习汉语,人们也希望更多地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其语言文学亦有深厚的功底,诸多名著让人目不暇接。《趣谈语言文学》以细腻的文笔,带领我们慢慢品读诸多经典之作,让我们在文学的殿堂寻找到那份已远去的宁静与淡然。
  • 中国民俗趣谈

    中国民俗趣谈

    本书收录了近140篇文章:《民俗改革的先驱蔡元培》、《龙凤图腾崇拜及其民俗纵横谈》、《九头鸟与楚文化》、《黎族纹身的实用与审美功能》等。
热门推荐
  • 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问题研究

    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问题研究

    在中国,大学生是个非常特殊和重要的群体,这个群体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问题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本书作者参阅了大量的文献,在总结了学者们在这个领域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了研究大学生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的意义,对两种精神融合的内涵、特征、标志、紧迫性与可行性、难点与支点以及保障体系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其中不乏创新之处。
  • 重生之名门嫡女

    重生之名门嫡女

    前世,她少不更事,堂堂将军府嫡女,皇上宠爱的郡主,受姨娘蛊惑,被庶妹欺骗,遭渣男蒙蔽,以高贵之躯,下嫁王府庶子为妻!成亲五年,她一心助他登上高位,他却在坐稳王位后,反目相向,害她母亡子丧!刑台之上,她亲眼目睹外公一家被灭门斩首,她发誓,若有来生,必将今生之痛,千万倍奉还,定让他上官裕生不如死,永世不得超生!苍天有眼,她重生回到十年前!且看她如何守护自己的家人,如何拯救外公一家,如何惩治报复前世负她之人!姨娘恶毒?看她以毒攻毒!庶妹阴狠?诛人诛心,看她如何让她由宝变废!渣男无耻?哼,重生就是为了找你报仇,不怕你卑鄙阴毒,就怕你火候不够,不将你挫骨扬灰怎对得起前世凌迟之痛!今生她本想守护亲人,安稳度日,熟知,却惹来桃花朵朵开!前世以铁血冷情著称的男人对她温柔似水?前世对她不屑一顾的太子许以正妃之位?正所谓一如宫门深似海,她发誓此生不入宫门,不嫁皇亲国戚!偏偏她选中的男人看似非皇室中人,实则与皇室关系匪浅,她是悔之晚矣!唉!她期待的清静日子——难啊……【我是风轻晨,我为自己代言!】你只看到我表面风光无限,却没有看到我内心的百孔千疮。你有你的追求,我有我的仇恨。你嘲笑我愚笨无知,不配得到渣男的真爱,我可怜你机关算尽,最后生不如死。我会证明渣男贱女的组合并非无敌,此生你们注定是一场悲剧。重生的路上总是阴谋算计陷阱重重,且看我如何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我是风轻晨,我为自己代言!推荐好友文文:【重生之相府嫡女】《V文火热连载中》【皇家嫔妾不如商府嫡妻】《V文火热连载中》
  • 明末巨商

    明末巨商

    ……用于出售新股的两个柜台,位于交易厅的中央,除了原本站在那里的马所长,以及后来现身的刘浪之外,空无一人。现在,那里已经站着马云马千户了。只听得他以急促的口吻说道:“快,立即抛售1千股白马庄集团股票,用这笔资金买入1万股‘刘伶酒业’!”身为股票交易所的VIP大客户,马云当然不用亲自去排队领取分红,他的分红已经提前一天拿到手里了……--节选自本文第151章、投资
  • 大唐修仙记

    大唐修仙记

    大唐边境的风在不停的飘荡的吹着,吹着的大唐边境的泥土带着一股芬芳的香气。一队西域吐蕃的人的马队正在朝大唐的方向驶来。马队上几个穿着吐蕃彩色条纹的衣服的吐蕃人,他们带着一封吐蕃王写给女皇武则天的信。信的内容是关于太平公主的……苏月明在大唐的治愈系修仙
  • 第一男装——芙蓉妃传

    第一男装——芙蓉妃传

    他是纪忠轩?是一个驰骋沙场、快意恩仇的将军。她是甄芙蓉?是一个貌若倾城、闭月羞花的美人。在二十岁之后,她和宿命仇人的他相遇,为了报仇雪恨,她孤身的进入勾心斗角的皇宫,过上尔虞我诈的生活,成为一个善于谋权的一代太后的故事。
  • 道德故事

    道德故事

    无数事实、经验和理性已经证明:好故事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而以我们之见,所谓好故事,在内容上讲述的应是做人与处世的道理,在形式上也应听得进、记得住、讲得出、传得开,而且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失去她的本质特征和艺术光彩。为了让更多的读者走进好故事,阅读好故事,欣赏好故事,珍藏好故事,传播好故事,我们特编选了一套“故事会5元精品系列”以飨之。其选择标准主要有以下三点:一、在《故事会》杂志上发表的作品。二、有过目不忘的艺术感染力。三、有恒久的趣味,对今天的读者仍有启迪作用。愿好故事伴随你的一生!
  • 中华句典2

    中华句典2

    本书共收录名言警句、歇后语、谜语、对联、俗语、谚语等上万条。这些鲜活的语言文字语简意赅,大多经过千锤百炼,代代相传,才流传至今。这些语句,或寓意深长,或幽默风趣,有着过目难忘的艺术效果。本书以句句的实用性、典型性和广泛性为着眼点进行编排,所选的句句时间跨度相当大,从先秦时期的重要著作,到当代名人的智慧言语均有涉及;所选的名句范围非常广,从诗词曲赋、小说杂记等文学体裁,到俗谚、歇后语、谜语等民间文学都有涉猎。除此之外,书中还提及了一些趣味故事。通过这些或引人发笑、或让人心酸的故事,可以使读者更为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名句。
  • 史上最强师兄

    史上最强师兄

    燕赵歌第一次穿越,穿到了武道文明繁盛至极的异世界,一头撞进包罗万象,遍收天下经典的神宫藏书楼里,但随后便是一场天地大劫,连神宫也破灭了。接下来居然第二次穿越,灵魂来到了同一个世界,不知多少年后的时代。人们发掘承载破灭之后残存的遗留,这里的武道文明重新起步,还处于新一代的发展期。装了一脑子神宫秘籍宝典的燕赵歌,二次穿越到当前的时代,简直就如同一个人玩惯了地狱模式之后,突然被丢去玩简单模式。简直不要太爽!不过在此之前,他先要解决一个问题。“我不是主角?而是跟主角争妹子的反派高富帅师兄?”“这剧本不对啊!”PS:已有460万字完本精品老书《史上第一祖师爷》,欢迎大家收藏养肥本书的同时移步阅读。
  • 妙手之无上仙道

    妙手之无上仙道

    作为蜀山凌霄宫真人座下嫡传弟子,苏辰来到俗世治病救人积累功德。本想专心修炼,寻求无上仙道,奈何……唉!
  • 快穿:我专养boss

    快穿:我专养boss

    听说狗尾巴草下,埋着猫咪的恋人。听说精分的影帝,所有人格都只喜欢她。听说自闭的少年,为他的女孩画了一张画像。听说残暴的帝王,跟他的宠妃跑了。……系统很崩溃:“你踏妈快点,这个世界要崩了!”“好好好。”语笑挣扎着从土里爬出来,满身是泥的她环顾四周:“boss在哪儿呢?让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