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77100000004

第4章 自我意识(3)

为了形象地教好这节课,这位老师特意从学校找来了一面闲置的大镜子,辅助学生理解。课讲完之后,镜子仍立在教室的西墙上,正面对着第四组的同学。第四组纪律全班最差,可说来也怪,自从有了那面镜子之后,他们像中了魔法一样,一下子变得规规矩矩了,数学老师十分惊讶。不久,英语公开课安排在这间教室,这位数学老师也列席旁听,一会儿,因为不知所云就满脸倦意,哈欠连天了。这时他看到了镜中那萎靡不振的自己,深感形象不雅,只得打起精神端正坐好。他还发现,听课时总喜欢无所顾忌地评价别人的李老师,今天也出奇地安静。于是他突然悟到第四组进步的秘密了:是“镜子先生”让他们看到了“丑陋”的自己!此后,老师在黑板左右两侧的墙上各安了一面镜子。从此以后,同学们仪容整齐,上课认真、安静——班风在“镜子先生”的“无声”教育下大大改观。

以镜为师,在教室之内,也在教室之外。据说张伯苓先生特意在天津南开中学东楼过道中立一面一人高的大镜子,上面镌刻着张伯苓请严范孙书写的四十字:“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暴、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南开四十年校庆纪念特刊》)此即闻名中外的“四十字镜箴”。南开学生出入校门,常在镜子前照镜子,正仪容,理装束,久而久之,就逐渐形成了一种习惯,以至于他们走在街上,即便没有佩戴校徽,大家也都可以看出这是南开的学生。当时有人评论:“南开学校乃一极有精神之学校……学生均甚活泼而眉宇间有一种文雅之态度。”(《教育杂志》第7卷,第6期)“四十字镜箴”不仅在国内流传开来,甚至还引起外国教育管理者们的关注。当年美国哈佛大学校长伊利奥博士来南开学校参观,感觉学生们的精神仪态与其他学校很有不同,就特意询问校长张伯苓其中的原因。张校长颇为自豪地将伊利奥博士带到了镜子旁边,并将镜子上的“40字箴言”一一加以翻译和解释,伊利奥博士听后大加赞叹。他返回美国之后,特意将这个箴言告诉他人。美国罗氏基金会还特意派人来南开将镜上的箴言拍摄下来,寄回美国,刊诸报端,加以传扬。1916年,周恩来在南开《校风》报上发表了一则通讯:“我校事务室前所悬之大镜及上列格言,原为资警励全校师生之用。前次美人白崔克博士(Dr.Buttrick)来校参观时,睹之甚以为善。今格瑞里先生(Mr.Greene)致函校长索斯镜之摄影,并请将格言译作英文,同行寄去以为纪念,藉俟归美时,公之彼邦人士。”(《南开校风》,第26期)

一个人不仅不能直接看到自己的外在形象,就是较为抽象的对自我的准确认识,也需要通过他人的“反射式评价”来完成。从这种意义上说,一切具有反射、映照、借鉴功能的事物都可以称之为“镜”。这两种具体和抽象的“镜子”,前者亦可称为狭义上的镜子,后者为广义的镜子。公元642年,宰相魏征卒,唐太宗亲临恸哭,追思不已。其后,唐太宗上朝,常念及魏征在世时的犯颜谏诤,对左右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这就是著名的“三镜说”,这里所谓的“镜”,就是广义上的。唐太宗之所以成为明君、圣主,恐怕与他善于以古为镜和以人为镜有关。唐太宗若要看清楚自己,必须通过魏征这面“镜子”;一个人要清楚地了解自己,必须通过他人这面“镜子”。

社会心理学把这种广义上的“镜子”现象称为“镜像自我”(The Self in Glass Looking)或“镜中我”(The Looking Glass Self)。

“镜像自我”是法国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家雅克·拉康(Jacques Lacan)提出的概念。实际上,法国心理学家亨利·瓦隆首次提出了“镜像”这一观念。但是,拉康从精神分析的角度重新解释了它。1936年,拉康在第14届“国际精神分析协会”年会上提出了他的“镜像阶段”理论;1949年在第16届年会上,他将上述论文修改后再次提出,标题为《精神分析经验中揭示的作为我的机能的形式因素的镜像阶段》。在《“我”之功能形成的镜像阶段》一文中,拉康指出“镜像阶段”通常是发生在婴儿出生后6个月到18个月之间的一段经历,在婴儿6个月到18个月之间,虽然婴儿还没有完全掌握自己的身体的活动,但是,婴儿已经能够初步想象自己是一个同一的和自控的实体。儿童在一面镜子面前发现了自己。他停下来,因镜子的反映而发笑,而且寻找拿镜子的人。他注视他的母亲或父亲,然后再次注意他自己。由于这个必然发生的阶段,儿童必定和他的母亲的身体分开(即断奶),而且必定能够发现并看见他人。也就是说,他必定能感到他和一个他者的分离,而且必定开始获得一个自我身份的认同。此外,“镜像阶段”的观念把黑猩猩和婴儿进行对比发现:黑猩猩和婴儿对他们在镜中形象的反应有所不同。黑猩猩能够区别出像它那样行动的物体,但是,一旦它形成这个观念,它就会牢记这个东西;相反,婴儿看到了形象的运动和他自己身体的运动之间的关系。

“镜中我”这一概念是美国社会学家C.H.库利在《社会组织》一书中提出的。库利认为,一个人的自我观念是在与其他人的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是其他人关于自己看法的反映。人们总是在想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之中形成了自我的观念。他说:“一个人对于自我有了某种明确的想象——即他有了某种想法——涌现在自己心中,一个人所具有的这种自我感觉是由取决于别人思想的、别人对于自己的态度所决定的。这种类型的社会我可以称作‘反射的自我’或曰‘镜中我’。”(《社会组织》)

库利的“镜中我”概念由三重含义构成:①我们所想象的我们在别人面前的形象,这是感觉阶段,是我们设想的、他人的感觉。②我们所想象的、别人对我们这种形象的评价,这是解释或定义的阶段,即我们想象的他人的判断。③由上述想象中产生的某种自我感觉。这是自我反映的阶段。库利指出,一个人对自我的认识,不是自己单独完成的,而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可以透过这面“镜子”认识和把握自己。他们想象着他人如何评价自己——从中获得自我的形象、自我的感觉、自我的态度。如同个人可以象征性的符号化环境一样,个人也可以象征性地将自己视为客体,在他人行为这面镜子中,看到自我的形象和感觉。自我是以群体为背景的,是在互动中产生的。库利还认为,所谓“镜中我”也是“社会我”,频繁的人际互动与传播活动是形成“镜中我”的主要途径。但是,群体作为参照之境,其重要性却有所不同,一些群体的重要性高于另一些群体,比较重要的对于形成自我感知和自我态度的群体通常有:亲密私人关系、初级小群体、同辈群体以及参照群体。

“反射性评价”(reflected appraisals)是“镜中我”的另一种称呼,也是指我们也可以通过别人对我们所做出的反应来认识自己。关于反射性评价有一个非常有趣的例子。美国心理学家鲍德温·卡尔曾招募了一些信奉天主教的学生来参加研究试验。在实验中,主试卡尔首先给被试呈现一张照片,照片上是一个皱着眉的人。这个研究共有两种不同的实验条件:一是说照片上的人是教皇,二是说照片上是一个普通人。随后,主试者让参加实验的学生对自己的人格特征做出评价。结果发现,信奉天主教的人在看过皱着眉的教皇照片后,对自己的评价要远远比其他看到不知名人士照片的被试苛刻,也比看过同样照片的非天主教教徒做出的评价更为苛刻。可见,教皇皱眉的形象足以动摇这些信奉天主教学生心目中的自我形象。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联合国亲善大使去非洲的一个国家,回来后,他说那里的人的素质是全世界最低的:海关人员板着一张脸,计程车司机态度恶劣,餐厅侍者傲慢无礼,市民不耐烦而又充满敌意……后来,这位亲善大使无意间看到这样一段话:“世界是一面镜子,每个人都在其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像。”这话对他触动很大,于是暗暗下定决心再去那个国家时,自己一定要脸上时时都挂着笑容。结果当他再次走进这个国家时,看不到任何板着脸的海关人员,看不到态度恶劣的计程车司机,更看不到傲慢无理的侍者……在那里,人人脸上都挂着笑容,大家都亲切友善。这位大使这时候才发现,原来改变别人态度最好的方法是改变自己,也就是社会心理学上所说的“镜中我”。那位联合国亲善大使就处在这个误区中,他带着“非洲人素质世界最差”的成见面对这个国家的人,必然板着脸,没有笑容,那么,他从他人这面“镜子”中看到的“我”,必然也是板着面孔、没有笑容;而当他读到了“世界(他人)是一面镜子,每个人都在其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像”的句子,决定先主动改变自己,之后情景就大不相同了——原先在“镜子”中板着脸的那个“我”充满了微笑。我们所生活的人际世界,实际上由不同的形形色色的“镜中我”组成;这个“镜中我”,你对他微笑,他就对你微笑;你对他皱眉,他就对你皱眉;你对他横眉怒目,他就对你怒目横眉……恰似每个人照镜子时所看到的那个“我”一样。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就知道该如何去“照一照”他人这面“镜子”了。

五、何以解忧:分解与递减

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不快乐和心情不好的时候,恰如阴晴圆缺之交替,但是如果风雨阴霾持续太久,那就是忧郁了。忧郁是大部分人都有的心理体验,但是当忧郁一直持续下去,愈来愈严重,以至于影响到人的正常生活时,就可称为忧郁症(depression)。临床上所说的忧郁症不仅是“情绪郁闷”,而是一种医学疾病,每年有上百万的人患上这种疾病。它不是一时的情绪低落,而可能会持续几个星期、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具有极大的精神破坏性。忧郁症是一种无法抗拒或自己并不知道的消极感觉,它不分国际、性别、年龄,是一种最普遍的精神疾病。在人的一生中,有三个时期较易得忧郁症,即青春期的最后阶段、中年及退休后阶段、老年阶段。当代社会,社会转型加速,竞争加剧,工作压力加大,是忧郁症滋生、繁衍的理想温床。

一般情况下,忧郁症只有一些轻微征兆,如疲劳、失眠、肠胃不适、持续的头痛及背痛等,可能被误解为其他疾病。忧郁症患者说话少且音调低,速度慢,动作少且慢,严重时僵呆。据心理学家研究分析,如果一个人持续两个星期以上表现出以下五个或以上的症状,就需要就医或拜访心理健康专家:

(1)持续的悲伤、焦虑,或头脑空白。

(2)睡眠过少或过多。

(3)体重减轻,食欲减退。

(4)失去活动的快乐和兴趣。

(5)心神不宁或急躁不安。

(6)持续的对治疗无反应的躯体症状。

(7)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下降,决策困难。

(8)疲劳或精神不振。

(9)感到内疚、无望或者自身毫无价值。

(10)出现自杀或死亡的想法。

同类推荐
  • 观人无隐私

    观人无隐私

    本书通过对人们外貌特征、言行举止、衣着打扮、社交表现和生活习惯等各方面的探讨,更深层次挖掘一个人的性格特征和潜在心理意识,从而发现不同的人不同的情况下潜藏在人们的语言、行为之后的真正心理活动,进而总结出这种人在工作、与人相处和爱情等方面可能会做出的行为和怀有的意图,从而做到在与人相处时择其长处而用之,择其短处而避之.最终使得我们在社会上打拼时能够及时恰当地做到趋利避害。
  • 18岁后闯社会,你必须懂点心理学

    18岁后闯社会,你必须懂点心理学

    本书主要内容为:闯社会先定位,你的青春不迷茫——18岁后认清自我必知的心理学常识,战胜世界的你,先从内心强大起来——18岁后要审视你的心理问题等。
  • 每天学点心理学

    每天学点心理学

    本书内容丰富全面,实用性、可读性强,以理论联系实际,以事例为佐证,将心理学知识和生活中各个方面的应用结合起来,同时书中介绍了一些使用的经典心理学定律,让你打破思维定式,走出竞争困境,学会利用心理力量赢得幸福与成功。
  • 瘦身进行时

    瘦身进行时

    在本书中,作者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并以多年来临床行医的大量例证为依据,深入浅出地论证了轻松地、逐渐地减肥的可行性和具体方法,通俗易懂,切实可行,是现今社会中受肥胖困扰的人们的一剂良药。
  • 观影疗心

    观影疗心

    走进声色光影的世界,欣赏一个个撩人心弦的故事,既是意识自我与潜意识自我的深度对话,又是寻求另一种可能的私人之旅。所以,电影就像一面魔镜,它通过讲述他人的命运,帮我们照见自己的人生。而心理学电影,尤其能够撕下皮囊面具,直击人性的黑暗面。《观影疗心》由张海音、施琪嘉等国内十位心理学家共同书写,他们从心理学视角解读了影响自己人生历程的经典电影,通过富有洞察力的剖析和温暖有爱的抱持,启发我们疗愈过去的苦痛,找到重新出发的勇气,活出最真实的自己。
热门推荐
  • 妃本萌物:王妃很妖娆

    妃本萌物:王妃很妖娆

    她是异世穿越而来的仙兽九尾雪狐,顶替另一人的身份活着还附送一个老公。他是腹黑无耻的将军大人,她初遇时救了他,他说“我以身相许。”“不要”她淡然拒绝,却不曾想他就是她那个未见面的老公。某将军强压着她,甚是挑逗的开口“老婆。”轩辕梦“……”女主傲娇,霸气,有呆萌,男主宠溺无节操,霸气外漏很俊俏。完结文《兵哥你站住》,《妃本萌物:雪皇的狐后》欢迎大家入坑,么么哒~~
  • 扬武大陆

    扬武大陆

    一个原本美满幸福的家庭,一个原本无忧无虑的孩子,一个原本平静的世外桃源,却因为好奇,引来神龙的咆哮,带来了灭顶之灾。天孝背负着救出被神龙冰封的父母,兄弟,叔叔阿姨的重任,踏入了社会。看他如何在市井中寻找突破,面对众多美女,他是如何选择,面对诱惑,他是如何抉择。最后又是如何救母,期待大家前去指点。【灰太狼-狼族崛起】【九天】:QQ群:110148354
  • 花开一树为侬香

    花开一树为侬香

    本书收录的都是林徽因作品中的经典,体裁包括散文、小说、戏剧和诗歌等。这些作品或是抒写生命体悟,或是写照真实灵魂,或是从细处阐发幽思,语言温婉含蓄、典雅清丽,处处充满了知性与灵性的妙语绝响,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林徽因的创作气质、品性本源。然而细细读来,你很难想象有些文字会是她在经受病痛折磨或是情感煎熬下创作出来的,其才其情,其坚忍与真诚,无法不令人仰视和佩服。也许金岳霖的一句“极赞欲何词!”正是对林徽因最忠实的评价!
  • 武破天位

    武破天位

    少年从小丹心破碎被玲珑掌门收入门下,一世无法成为武者的他不甘于平凡,最终因为一次惊喜的意外而得到丹心的凝结,少年从此踏上不为弱小走向强大……
  • 政府应对境外媒体策略研究

    政府应对境外媒体策略研究

    政府与新闻传媒之间的关系,越来越成为政府“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主动运用传媒提高政府部门执政形象、引导舆论的“新闻执政”理念不仅是西方现代政府的共识,同时也是我国各级政府努力的方向。本书介绍了境外主流媒体、驻华新闻机构及其涉华报道的主要特点,在分析典型案例的基础上,提出了当前我国各级政府应对境外媒体的各种策略。适读对象:各级政府对外宣传管理人员,国际关系、新闻传播等相关专业研究人员及广大师生。
  • 腰问

    腰问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傲娇总裁请矜持

    傲娇总裁请矜持

    一夜过去,顾北音的世界翻天覆地。明明毫无交集的两人,却被强行牵引到一起,甚至被逼迫的开启了婚恋模式。“放我走。”顾北音一脸执着的看着司昂。“顾小姐,从你偷走戒指的时候,你就该知道,你跑不掉了。”某男把她拉进怀里,“这辈子,你别想跑。”
  • 醇厚香浓的地道东北菜

    醇厚香浓的地道东北菜

    搜狐博客访问量超过1000000,崔怡用真挚的心为你呈现独具匠心的地道东北菜,红红火火的味道酣畅淋漓的体验。跟热爱美食的她学做最正宗、最地道、最经典的东北名菜,崔怡倾情传授经典东北家常菜烹调技巧。健康、美味、保健……东北菜中最经典的传统菜式,给你“原汁原味”的大师级口感。
  • 一纸成书一念成文

    一纸成书一念成文

    我到现在也不知道,为什么自己在最后还是选择了傅成文。也许是因为我们兜兜转转之后还是对方更适合自己,也许是因为还没等我们出生,这段感情就已经写好了结局。人生终究无常,无论是出于习惯,还是出于命运,我都要感谢,这个陪伴了我整个前半生,并且即将再与我一起共度后半生的男人。傅先生,谢谢你,愿意娶我为妻。
  • 地球的花衣:自然奇观(地理知识知道点)

    地球的花衣:自然奇观(地理知识知道点)

    山是地球上分布最为广泛的地貌之一,高耸入云的山峰常常给人一种博大宽厚之感。正因为如此,山历来都是人们向往之地,历史上的隐士常常选择名山作为隐居之地,孔子也曾说过“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这样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