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36100000001

第1章 前言衙门的千古嬗变(1)

政府的合法性最初来源于武力。谁的力量大,谁的拳头硬,能够镇服其他人,谁就能建立对其他人的统治,组建政府。因此在早期政治史中,各个政权都尚武,统治者很重视麾下能征善战的猛将,大家都用“爪牙”来形容那些猛将,把他们比作猛兽的爪牙利器。《诗经·小雅》中有“祈父,予王之爪牙”一说;《汉书·陈汤传》则说:“战克之将,国之爪牙,不可不重也。”

不消说,官府中人都希望自己是“国之爪牙”,往往将猛兽的爪牙摆放在办公场所,刻意显示自己的身份地位。这成为官府的装饰风尚后,真的猛兽爪牙就供不应求了;加上一些官府中人觉得真实的兽爪、尖牙还不能彰显自己的权力与气派,于是艺术化的爪牙标志就出现了。人们用金属、木头等制成夸张、醒目的猛兽爪牙,来装饰官府、军营等处。比较常见的是,军旅营门的两侧,排列着数个木雕虎头,张着血盆大口、露出锋利的巨齿,逼视着往来者。人们形象地把如此装饰的营门称为“牙门”,进而指代整座建筑。

后来,武力的政治重要性渐渐降低,政府合法性的来源多元化了。文官与武将最终分野,形成了强大的文官集团。尽管排斥赳赳武夫的形象,但文官集团继承了对猛兽爪牙的装饰偏好,各级官府保留了“牙门”的造型和称谓。当然其中也有一些变化,最明显的变化可能是从唐代开始“牙”字逐渐演变为“衙”字。“衙门”代替“牙门”,成为中国古代官府乃至整个政治体制的代称。

中国的历史是古代文明中少数没有中断、一以贯之的历史。中国的“衙门”也保持了连贯性。朝代有兴衰更替、人事有起伏代谢,后一代的政治制度总是在前一代的基础上调整、发展。中国式衙门制度为人类历史贡献良多。比如,中国古代高度成熟的文官制度,为现代各国的文官制度提供了诸多遗产。其中的文官考试制度更是直接借鉴了古代科举制度。又比如,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对“仁政”的宣扬,对道德的重视,与现今“德政”的呼吁有异曲同工之处。硬梆梆的制度、法律和柔性的道德、人性的结合,可能会导向优良的政体。当然,对中国古代政治的批评之声也不绝于耳,比如抨击君主专制独裁,又比如批评肮脏的官场伎俩等等。几千年的政治制度演变下来,优劣并存,泥沙俱下。为裨益阅读,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概况做一扼要分析。

如何认识中国古代政制?

按照现代政治学的分类,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长期是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体。这套制度草创于秦始皇。秦始皇之前的先秦政体,则是典型的“封建制度”。天子分邦建国,权力下放;诸侯治理辖区,权力继续下放给大夫。以宗法制为基础的政治制度,等级很分明,各级之间存在明确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中央集权代替了分邦建国。尽管还有人被授予各种爵位,建立名义上的诸侯国,但授予爵位的理由不全是宗法血缘,更倾向于贡献与功绩。贵族政治被贤能政治所取代;受封的诸侯不能分裂立国,也不能直接治理辖区,仅仅是接受荣誉,按照爵位享受相应的待遇而已。早先,诸侯国还有实实在在的封地,比如长沙王的封地就在长沙、灵宝侯的封地就在灵宝,到后期爵位完全荣誉化,和封地彻底脱钩,比如福王、郑亲王、辅国公、毅勇侯等。其次,秦始皇被尊称为“皇帝”,取代了周天子。之前上下的权利与义务关系被打破,老百姓们直接对君主承担义务、却享受不到权利,最高统治者开始了专制独裁之路。

以秦始皇建制为界,先秦的政治思想和一些管理制度被秦朝之后的政治体制所继承,但前后政体存在明显的差别。我们关注更多的是秦朝之后的政体,它呈现出以下几大特点:

第一,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的趋势基本同步,都在不断加强。

中央集权,指的是中央政府(朝廷)对地方政府(州县)的控制,是一种纵向的关系。如果说先秦中国类似于如今一些国家的联邦制,那么秦朝之后中央政府越来越集权化。中央集权成了官民心目中的常态,分裂割据不得人心,强有力的中央政权被视为理所当然的存在。某个地方的老百姓,对朝廷的苛政忍无可忍,生活过不下去了,想到的不是起义,不是地方法规的自我改善,而寄希望于朝廷的幡然醒悟,寄希望于某项全国性的法律或政策的修订。朝廷对州县的控制也日渐加强,一个从九品巡检的任命权都攥在首都朝堂之上。州县官府在理论上没有一丁点儿的财权,一分一厘的钱粮都要缴送国库。朝廷与州县为此进行了多次博弈,比如西汉初年的削藩、唐初的分封辩论、明朝的三司制和巡抚制,结果都以朝廷的胜利而告终。

全国的权力汇聚到朝廷,朝廷的大权操于皇帝之手。专制君主窃取了中央集权的成果。和君主立宪政体下的虚君不同,专制君王握有实权,不仅决策,还把手伸到各个方面。秦朝宰相李斯就劝秦二世要“独制于天下而无所制”,发展到后来皇帝乾纲独断,“一切俱决于君”。皇帝的决策错了,那也是“圣意”“圣裁”,皇帝要你自尽也是“隆恩”。后期的皇帝生杀予夺,决定臣民的悲欢离合喜怒祸福,臣民只有匍匐在龙椅之下的份儿了。君王和一般人的地位天壤之别,皇帝完全脱离了人群,成了异类。即便有的皇帝表现得平易近人、虚怀若谷、从谏如流、勤俭节约、爱民如子,那也是出于统治的目的,使了几招“帝王术”而已。比如史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评唐太宗李世民纳谏,说他是“盖亲见炀帝之刚愎猜忌,予智自雄,以致人情瓦解而不知,盗贼蜂起而莫告,国亡身弑,为世大僇。故深知一人之耳目有限,思虑难周,非集思广益,难以求治,而饰非拒谏,徒自召祸也”。李世民目睹了隋炀帝刚愎自用、施政残暴,最终身首异地,还落下了千古骂名的下场。为了避免重蹈覆辙,李世民纳谏,目的是借助大臣的智慧巩固自己的江山,免得“招祸”,并非真的是一位和蔼、亲民的老爷爷。

君主专制总体趋势是不断加强的,但过程并非直线,各代情况各有不同。秦汉是君主专制肇始之际,但皇帝还谈不上独裁。以宰相为首的朝廷能够与皇帝平等对话,相权制衡君权。皇帝对宰相以礼相待。即便强硬如汉武帝者,也只是利用内朝近臣,逐步摄取外朝的权力,试图架空宰相而已。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君权倒退。权臣和豪强常常挑战皇帝。世族力量恶性膨胀,皇帝非但没有能力夷平地方、压制世族,还要仰仗世族大家们的支持。隋唐重建大一统,君权走出低谷,迅速攀升。三省六部的建立,集体宰相制代替了单人宰相制,变相地分割了相权,便利皇帝插手外朝。同时,科举制大规模推行。其一大功效就是打击世族大家。加上战乱的摧残,世族大家在唐末势力无存。北宋奉行“重文轻武”“强干弱枝”的国策,人为制造制度复杂性,分割相权,控制地方,君权急速上升。而理学的兴盛,内敛了读书人的思想,进一步保障了君权。“君要臣死,臣不敢不死”的观念,就出现在宋朝。明初,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干脆废除宰相,朝臣直接听命于皇帝。内阁名为皇帝的顾问班子,在实践中却是皇帝的秘书,一切唯皇帝马首是瞻。皇帝还设立锦衣卫、东厂、西厂等特务组织,监督臣民。如此做法,就有些过分了。清朝的皇帝有过之而无不及。雍正连秘书都不需要,只要奴才。他架空内阁,成立了“跪听圣旨”的军机处作为最高政务机构,来落实自己的指示。清朝还废除了监督皇帝的“谏臣”系统(合并入都察院,台谏合一),大兴文字狱,使得在明末多多少少还存在的知识分子的气节、读书人的抗争精神,荡然无存。

秦汉时期,宰相进出宫廷,皇帝都要起身迎送。双方相互行礼后,相对而坐议事;清朝,军机大臣要随叫随到,对皇帝三跪九叩,得到皇帝“恩准”后才能站到一旁“垂听圣训”。

总之,古代君权强度呈现出一个长勾型,南北朝时期是勾底,明清是长勾的右上方、最高点,但这只是大致情形。在同个朝代不同时期,君权各有强弱。皇帝个人素质的优劣、宦官和后宫的专权等,都会影响君权的强度。比如,明朝的开国皇帝极大抬升了君权,但子孙们慵懒倦怠,导致大权旁落。内阁大臣勾结宫廷,利用秘书替主子代拟意见(票拟)的权力分割君权(如张居正);监控外朝的宦官狐假虎威,权倾朝野(如王振、刘瑾、魏忠贤等),君权反而羸弱不振。

第二,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富有流动性,并没有形成阶层固化或贵族政治。

中国传统社会有士农工商各阶层,却没有贵族阶层。秦朝之后,中国政治制度富有流动性,权力没有为某个阶层所垄断。即便是世族势力恶性膨胀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世族大家也没有垄断一切官职,更不能垄断政治权力。一般的寒门子弟还有上升的渠道,且掌握实权。

陈胜吴广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五代军阀说:“帝王本无种,兵强马壮者为之耳。”说的是通过暴力改变社会阶层。古代历史每两三百年就来一次天下大乱,造成社会阶层大洗盘,土地和财富近乎重新分配,政府权力几乎颠覆重塑。西方社会大变乱后,原先的贵族大体上还是贵族,变动有限,而中国古代是大换血。乡间的流氓当了皇帝,他的痞子朋友们都封侯拜相;游方和尚杀上了金銮殿,他的发小玩伴和行伍兄弟都开府就藩。前朝旧勋,顽抗的杀头,剩下的不是隐居山林做遗民,就是跌落底层为贩夫走卒,重新开始奋斗。

贩夫走卒们,只要肯奋斗,就有希望从最底层跃升到最顶层。这要感谢隋唐开创的科举制度。科举制在理论上,向全社会敞开大门。乡野村夫和市井小民都可以通过读书考试,分享政治权力。中国历史上不乏“布衣卿相”,“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书写了不少草根神话。相信现在各地都留有相关的传说或者古迹。一个有才华的人,如果不能进入一个政治体制分享权力,就可能成为体制外的反对者;如果不能在体制内正常流动,就可能成为体制内的批评者。一成不变,带给政治体制的不是安全和稳定,而是僵化和死亡。科举制大体上做到了能者进、优者上、庸者下,笼络了人才,增加了整个体制的流动性和稳定性。有进取心的人首先想到的是努力进入现行体制,而不是造反。唐太宗曾看到天下士人蜂拥至长安赶考,感叹:“天下英才尽入吾彀中!”后人也称赞:“太宗皇帝真良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古代政治体制能够连贯延续,科举制贡献良多。

科举制存在上千年,后来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但基本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尊重。主要原因就是它给了最广大的无权阶层一个希望,一个改变地位、获取权力和财富的希望。其潜台词就是大众都承认社会阶层是流动的。权贵之门固然令人羡慕,一旦子孙平庸,旁人就会直言:“可惜可惜,富贵将不保矣!”既得利益阶层也相信,留给子孙黄金万两,不如传下诗书一屋。富不过三代,成了社会共识,也体现了古代社会流动性之强。延续千百年的权贵家族,极难产生。

贵族产生之难,还和皇帝的专制独裁有关。独裁君主不会允许存在贵族阶层,制约君权。因此,皇帝是排斥权贵世袭的。汉高祖刘邦的江山是一帮兄弟和功臣帮忙打下来的。当了皇帝后,刘邦就大肆屠戮功臣,还立誓:“非刘氏不得封王!”即便是封了王的兄弟叔伯们,皇帝们也不放心。因此有了汉景帝时的六国之乱,皇帝用暴力收回宗室诸王的实权;到了汉武帝,他整天琢磨着找借口剥夺宗室的爵位。同胞骨肉都如此,异姓功臣更是不能永葆富贵。卫青—霍去病家族功在社稷,还涌现了皇后与太子,结果只传了两代就被诛灭满门。“盛极而衰”、“月盈则亏”,被权贵们视为真理,后者深谙韬光养晦之道。东晋的王导家族、唐朝的郭子仪家族,莫不如此。贵族人家自己都不敢世袭权贵,以免惹祸上身。

如果一定要说中国古代存在贵族,那么勉强凑数的只有“皇室”了。皇室子孙可以世袭爵位,且有可能染指龙椅,但这不是绝对的。专制君王要防范一切权力威胁,对至亲的兄弟子侄也不放过。如何管束皇族,是历代皇帝考虑的重要问题。一般情况下,对皇室宽容,优待宗室并授予实权的王朝,往往祸起萧墙、同室操戈,比如西晋、南北朝、明初;对皇室严防,苛待皇族甚至软禁皇族的王朝,皇帝往往又在关键时刻找不到可以依靠的力量,比如遭人篡国的曹魏就苛待皇族。清朝对皇族的态度相对中性,做法比较成功。它只授予近支宗室爵位,不拒绝皇族担任官职,但有严格的规定,和他人一视同仁。结果,清朝皇室骨肉相残的程度最轻,皇权没有在家族内部受到冲击。需要指出的是,皇室成员的人口比例是相当小的,构成不了所谓的“贵族阶级”。

同类推荐
  • 理论热点·2011

    理论热点·2011

    为深入回答当前干部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我们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梳理出了十二个问题,组织理论工作者撰写了《理论热点·2011》这本通俗理论读物。本书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我省在实施“十二五”规划过程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力求从理论和政策层面进行分析、解读,作出有针对性和说服力的回答。该书通俗易懂、可读性强,是广大干部群众了解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组织开展形势政策教育的重要辅助教材。
  • 美国联邦调查局秘史

    美国联邦调查局秘史

    作为美国最大的执法调查机构之一,“FBI”这个名号向来很拉风,FBI的实力也不容小觑,它不仅负责打击国内的犯罪,打击恐怖主义,还配合CIA完成情报、反情报工作。司法部长是FBI局长的顶头上司,FBI局长却更像是美国总统的超级警察。本书将为您解密FBI的前世今生。
  • 戈尔巴乔夫与“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戈尔巴乔夫与“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1991年苏联的解体震惊世界,对国际关系、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长期以来,关于苏联解体的原因、戈尔巴乔夫与苏联解体之间的关系的讨论,一直是一个热点问题。本书作者分别从“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理论和路线的形成与发展、“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主要理论观点及纲领主张、“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理论和路线引发的恶果三个方面简要分析了戈尔巴乔夫“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理论和路线的形成过程、核心内容及其对苏联解体和苏共亡党的重要影响。在此基础上,作者得出以下几点结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与“社会民主主义”是一路货色、“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是苏联剧变的关键性原因、戈尔巴乔夫是苏联剧变的罪魁祸首。
  • 美国中央情报局秘史

    美国中央情报局秘史

    2013年,中央情报局(CIA)前雇员斯诺登曝光的“棱镜计划”让美国颜面扫地,也把这个神秘的情报机构再次带进人们的视野。CIA是如何诞生的?它在美国和世界上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它都干了些什么?本书将为你揭开中央情报局的神秘面纱。
  • 潮起潮落

    潮起潮落

    本书以纪实性的手法,全面展示了海协会、海基会机制的产生背景和两会成立以来的折冲与共处历史,深入挖掘了台湾各界对两岸关系的复杂反思与抉择过程,深刻揭示了两岸筋骨相连的血脉联系和合则两利、分则两害的命运共同体关系,有力昭示了两岸走向统一的历史必然性。本书既有内幕性、细节性的记述,也有前瞻性、哲理性的分析思考。内容夹叙夹议,事件取舍有度,情节引人入胜。资料新颖,文笔流畅,图文并茂,可读性强,具有收藏价值。
热门推荐
  • 逆女成凰:阴毒五小姐

    逆女成凰:阴毒五小姐

    青州商家的嫡出大小姐凄惨死去。重生后的她,只有三天的时间,来改变命运——先拯救即将被人暗害的嫡母,和被人抛落水塘溺死的亲弟,然后,再一步一步地改变自己的命运。
  • 犹抱琵琶

    犹抱琵琶

    本书收录了《老广的感悟》、《张保庆怎么了》、《老了也不可能无所谓》、《保而不安与监而不控》、《修正主义是什么主义?》、《不要打死“机会主义”》、《也来说狼》、《感恩絮语》、《祖坟上的青烟之类》、《说饮酒》、《母亲以及老人的生日》、《母亲的拐棍与自立意识》、《洋酒与我》、《域外华人的团结问题》等文章。
  • 巫神创世纪

    巫神创世纪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在神天的带领下,多宝楼必将扬名万界!世界终将改变,黎明即将到来,复仇也将开始!巫也将……
  • 叶脉奇缘

    叶脉奇缘

    离经叛道的去深爱上即将消失的事物,消失之后,内心也变得虚空。当你发现所爱上的也是虚空,你究竟怎样才能重返原点?
  • 翊国传奇之留梦

    翊国传奇之留梦

    那日,红烛映衬你的面颊,我便知,你是我今生唯一的牵挂,纵使负尽天下,我也绝不愿负你分毫,我供千山,予你踩踏,我供万水,予你嬉戏,我供天下,任你撒野。
  • 特种部队之祭魂

    特种部队之祭魂

    凌霄,一个在繁华都市中的普通打工者,一个只知道幻想的小废柴,但是偶然的机会下,误入了特种部队的训练区,由此服役于秘密部队。随着案件的进一步发展,凌霄慢慢发现,自己好像被卷入到了一系列的事件之中,而自己从一开始加入部队,也都是被人操纵的。得知一切之后,凌霄该何去何从,又如何力挽狂澜,解除危机,化险为夷……
  • 明治维新亲历记

    明治维新亲历记

    一个英国外交官眼中的明治维新与日本社会。西方知日第一书,时代大变局下看日本上下如何找出路。1862年,萨道义作为英国外交使团翻译来到日本,直到1869年归国,他经历了开放通商、尊王攘夷、下关之战到内战爆发、天皇亲政等一系列日本近代史上重要的事件。他以第一手资料,忠实记录了日本各阶层在大变革中寻找出路的艰难历程。萨道义以他日常所见,揭示了在这场事关日本国运的抉择中,一个民族的觉醒、一个新国家的诞生和成长,以及一种新秩序的构造。
  • 情迷心窍

    情迷心窍

    我是郭蔓青,S大会计系高材生。我的人生格言:向钱看,向厚赚。可怜的我却是一家黑网站佳缘网的网络红娘,我每天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还要时不时的被刻薄上司虐!这一切都终结在我摊上一个高冷大叔版男客户。其实,我不会告诉你这就是一个教你如何骚扰男神并成功将男神钓回家的全攻略。--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卿本红妆:逆天王妃从天降

    卿本红妆:逆天王妃从天降

    滚落楼梯,她堂堂一顶级特工光荣的穿越。穿越?不可怕,可是……“四少爷”神马?“府尹大人?”神马?四少爷?尼玛,她可是美女特工,‘美女’好吗?怎么就变成什么四少爷了?某人难以置信的悄悄的自摸了一把,胸?她居然没有胸了!从天而降掉落某人马车,顺便压断了某男本就受伤的腿。无事儿巡巡街,抓抓小偷一个西瓜砸中了某男的头。许久之后……,“娘子,你这是往哪里去啊?”某腹黑男嘴角弯起紧紧地抓住了某人手腕。“娘子?谁是你娘子,本官自然是要去查案。”“我的娘子当然是你了,那日为夫可是接了你的西瓜绣球的,你还想赖账不成……”大家还可以关注《满苑百花只为君》
  • 奥术世纪

    奥术世纪

    神性璀璨的光辉年代已经远去,诸神的荣光正在变得暗淡,但在这灰暗年代中,那星星点点属于人的光辉正变得越发灿烂,真正属于人的力量正在发展、壮大。而诸神又怎会甘于衰落?不甘于衰落的诸神开始用手中的力量搅动战争的车轮,祂们妄想让神权继续统治世界,让黑暗继续笼罩大地,让愚昧继续充斥人间。但奥术的光辉终将驱散所有黑暗,照耀出一整个盛世纪元,这是属于人的纪元,此为奥术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