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17000000008

第8章 《中国合伙人》:童话版的“新东方”

Conan的投资笔记,个人投资者,发布于2013/5/30

当《泰囧》《西雅图》《致青春》这些接地气的现代题材开始在电影市场崛起后,陈可辛开辟了新区域,他的《中国合伙人》把一个现代精彩的商业故事以喜剧片的形式搬上了银幕。不过也就像爱情电影和真正的爱情之间的关系一样,现实的商业对比商业电影,可能会有点既不清新,也不文艺。

现实版“新东方”的发展历程

《中国合伙人》描述的是”新东方”从1993年创办到2003年左右开始启动上市的这10年历史。电影里的”新东方”和真正的新东方历史有些出入。陈可辛也多次说过,《中国合伙人》只是以新东方为原型,里边有很多改动,并加入了自己对商业的看法。现实版的新东方在1993—2003年这10年时间里经历了:

1)新东方连锁化的网点扩张(除了北京的网点扩张外,2000年新东方开办了第一个外地分校上海分校,2002年公开办的武汉分校成为新东方重要的利润组成,这比很多竞争对手网点扩张早了很多)。

2)老俞去海外力邀自己的高人朋友回来人力参股新东方,以增强新东方实力,王强、徐小平加入(徐小平1996年回国,王强在徐小平回国后10个月回国)。

3)对授课内容进行了改革,在增强授课质量的同时,强化了段子和励志部分,使得新东方的课程与传统课程内容相比有了截然不同的用户体验。

4)中国出国留学市场快速发展。

5)中国出国留学市场快速发展带来的新东方产品线的扩张(从PHD博士留学,到本科,到硕士和MBA,留学咨询业务等)。

6)对老师考核和激励体系的改变,由学生给老师打分而不是上级评分,而分数直接与老师的绩效、薪酬和职业发展挂钩,并且大幅增加教师薪酬。由于当时新东方很多有效业务创新是由分校的一些老师创新并向周边辐射,并不是总部设计项目,然后统一推行,这种激励体制大幅增加了分校之中这种有效业务创新概率。

7)与东方教育培训公司之间激烈的竞争。

8)新东方抓住了最核心的市场——对最好的学校的学生进行培训,再帮他们去最好的外国大学念书,对市场形成了强烈的品牌效应。

9)采取了更为先进的管理体制,使得一些在常规教育体制内难以发挥作用的优秀人才得到了发挥(最典型的例子就是2001年加入新东方的老罗)。

10)淡化家族企业属性,强化公司治理。新东方在早期发展过程中,俞敏洪让自己的一些亲戚离开了新东方,不让他们插手新东方的业务,比如俞敏洪的母亲。

11)与ETS(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关于版权的诉讼之争。

12)关于是否IPO在高层之间激烈争论(俞敏洪说过,高管里胡敏、陈向东、周成刚和他是上下级关系,有明确的管理体系,而王强、徐小平和他平起平坐,管理混乱),而争论结果是新东方最终启动上市。

由于电影不是历史纪录片,篇幅有限,陈可辛在有限的篇幅内重点对2)、3),5)、11)、12)进行了描述,也就是主要对新东方发展中的事件型事件进行了描述。而对1)、4)、6)、7)、8)、9)、10)这些缓慢变化的长期因素描述就非常少。

《社交网络》是讲述扎克伯格的FACEBOOK的创业史,而这部影片也是对主人公对学校的黑客入侵这些事件做重点描述,而不会去重点描述扎克伯格是如何改进工程师的运营和学习体系这类期变化。这也是电影表达的局限所在,大导来了,这事也很难搞定,不信你让斯皮尔伯格拍个《巴菲特选股》3D版试试。

《社交网络》的著名编剧艾伦·索金认为观众对剧情和剧中人物不必过于较真,很多剧情并非真实情况,比如真实版扎克伯格的开放和富有领导力和就和剧中的内向的扎克伯格差别就很大。

现实版的新东方在激烈的上市争论中,尝试在几个主要股东之间建立一致行动人(中国最大的公关公司蓝色光标就是由5个主要股东建立起一致行动人,并且运营良好),不过貌似新东方要做到这点是非常之辛苦。徐小平在这个过程中离开过一次新东方董事会,之后又回来。2003年后,胡敏、陈向东、周成刚新一任准职业经理人管理团队开始协助俞敏洪主导公司业务,并筹备上市,徐小平和王强老创始人团队则开始逐步淡出管理。王强和徐小平也在新东方2006年上市后从股权和董事会上都离开了新东方。而在《中国合伙人》影片结尾里,三人重新团结,斗志昂扬准备上市。陈可辛做出这个改动,除了一些自己想表达的东西外,一部结局圆满的商业喜剧片或许更加符合目前电影市场的需求。

《中国合伙人》中的新东方与现实版的不同:

很多人都觉得《中国合伙人》是新东方的硬广告,不过从目前各方披露的情况来看,《中国合伙人》老俞全程几乎没参与。陈可辛和韩三平最早联系的是徐小平,希望做以新东方为题材的电影。由于老俞一直反对把新东方搬上银幕,所以第一版剧本是徐小平用两个星期完成的,影片的最终剧本和真实情况有不少出入,比如徐小平在北大当老师,他和老俞、王强不是同学;王强和徐小平都出过国,而不是影片中一个人出国,并且王强在美国混得非常好,进了当时著名的贝尔实验室;剧中的好些人物经历其实是陈可辛自己出国的留学经历;老俞的肺结核和亲苏梅没有关系等等。剧本改动的另一个原因是陈可辛在早期特意咨询过徐小平关于拍新东方IPO内部争论的问题,会不会引发自己和新东方之间诉讼纠纷,较大幅度改动的剧本可能有利于规避诉讼风险。

为什么是新东方?

符合中国合伙人拍摄标准的企业或创始人中国数量其实不少(比如冯仑、王功权、潘石屹时期的老万通地产),但主创之所以用新东方为模板,是在制片环节上非常巧妙地安排的。中国平均电影观众年龄在21岁左右,是非常年轻化的群体,而且越是人均GDP高的城市,观影人口比例就越高。而这部分观影人群恰恰是新东方教育产品主要覆盖的人群。新东方过去的客户成为了《中国合伙人》的观影基础,加上新东方及新东方几个创始人创业故事在学生中间的知名度和流传度,这样影片在同样的制作成本和宣发成本下,可以大幅增强观影效果和宣发效果。在这点上,《中国合伙人》和10年前大卫·芬奇的《社交网络》有异曲同工之处(法国观影年龄最高,30岁左右,这也是一些艺术片在法国有市场的原因)。

当大导演+大制作的大导演中心制的影片(很多都是古装片)开始暂时变弱后,《泰囧》《西雅图》《致青春》这些接地气的中等成本的现代题材电影开始在市场崛起。香港电影也是在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经历了武侠片、警匪片这些类型电影盛行后,现代题材开始兴起,而从这之后优秀的编剧和剧本的成本占比开始提高。而陈可辛在1996年的香港正是靠一部现实题材的《甜蜜蜜》开始崭露头角。

《中国合伙人》与《社交网络》

《中国合伙人》放映后有时会被拿来与10年前奥斯卡最佳剧本奖讲FACEBOOK创业史的《社交网络》进行比较。《中国合伙人》与《社交网络》都是以诉讼案来做贯穿整部剧的线索。前期都是公司扩张部分,而后期《中国合伙人》的重点是“公司是否通过上市来发展”,而《社交网络》后期的重点是在“在互联网公司快速发展中合伙人之间的冲突”。

而由于扎克伯格和影片各关联方的合作态度,《社交网络》中很多人都是以真名出现,另外就是也由于各方较合作的态度,《社交网络》捕捉一些FACEBOOK的发展事件,也比《中国合伙人》做得细。这点对于《中国合伙人》来说,是一个遗憾。

《中国合伙人》:陈可辛既是导演,也是老板

陈可辛在《中国合伙人》中既是导演,也是老板,他以自己的公司“我们制作”进行参股制作。从目前披露的数据看,《中国合伙人》的总成本是7000万元左右,陈可辛没有要薪酬,自己的权益不到20%。

“我们制作”是陈可辛和导演黄建新在2008年成立,参与过陈可辛制作过的其他电影。2003年香港和内地签署了CEPA(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后,香港合拍片享受国产片待遇,不再受限进口片配额,香港导演开始加速到内地发展。陈可辛也是那时候,过来内地发展的香港导演。而从2007年拍摄自己第二部在内地的电影《投名状》开始,陈可辛开始用自己钱投资拍摄的内地影片,《投名状》陈可辛股份是25%。“我们制作”有一支发行团队,所以它也负责陈可辛影片的一部分发行。

1992年,陈可辛和曾志伟等5个朋友合伙开电影公司UFO(UFO也是陈可辛电影《甜蜜蜜》的制作方),陈可辛在这次合伙经历中经历了自己的Too young too naive ,5个人在UFO的中后期产生了很多经营和投资上的分歧和矛盾,最后只能分开。而这次合伙经历中的一些故事,也成为了《中国合伙人》中的一些创作元素。而陈可辛曾和博纳合作过人人电影,则更像是博纳锁定优秀电影人才资源及影片发行权的模式。

从陈可辛多年和别人合伙拍片的经历看,陈越到后期在组建项目这些商业方面就做得越来越好。比如在拍《十月围城》时,陈设计的股权结构就比早期好了很多。其实,我觉得陈可辛这样的导演退休后,如果把多年这些电影融资经历写下来,去大学讲制片人课程,将会是非常好的电影融资教程(这也是为什么查理·芒格推荐时代华纳史蒂夫·罗斯的传记《并购霸业》的原因,这种高手敢说了以后确实不得了)。

另一版的中国合伙人:罗永浩的奋斗

然后这一段,我们来聊聊英语教育行业另一个创业者罗永浩,他在影片中以牛永啸的形式出现。如果企业规模门槛可以有所降低,罗永浩有趣的创业经历也是一版非常精彩的中国合伙人。

新东方在规模迅速扩大后,出现了和餐饮行业相似的问题,就是网点可以轻易复制,但是优秀的厨师和老师则很难复制,教育有时并不具备规模效应,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新东方老师在课程上利用规模经济后的考核体系漏洞,通过过度加大段子和娱乐的比例来让学生给自己打高分,而不是把课程教得特别好。有完美主义倾向的罗永浩相信自己可以提供比新东方更好的教育培训产品,去满足偏高端的学生用户需求,所以他把公司地点定在了距离北大不到2公里的中关村。

老罗在离开新东方以后,去办了博客网站牛博网,之后由于资金太少,又想拍电影,决定靠英语培训业务积累资金。老罗的朋友冯唐给了他一笔启动资金,之后靠着离奇的原因,老罗拿到一个在非洲发展的发小300万元的投资,总共600万元投资,第一年亏损300多万元,在经历了头两年的艰苦经营后,2011年老罗培训抓住了一部分注重授课质量的用户,并依靠自己在新旧媒体那里超强的宣发能力,在2011年盈利100万元左右,之后老罗英语培训越做越大。

老罗通常以孤军奋战的形象在大家心里出现,但其实老罗培训身边有很多像黄斌、许可、冯唐这样很多高手合作伙伴,虽然他们也都很活跃,不过和老罗相比,就基本算是沉默的人了……如果说新东方版的中国合伙人还比较遵循常规商业规律的话,老罗版的中国合伙人则更具有美剧风格。

最后:虽然现实不是童话,但依然可以拥有美好的爱情。

《中国合伙人》是一部我很喜欢的电影,我也推荐了很多朋友去看(人肉宣发……),虽说自己多少知道《中国合伙人》的结局和现实肯定不一样。完美的合伙人关系就像“王子打败魔王和公主在一起永远地快乐生活下去了”一样,往往只能出现在童话里。虽然完美的爱情不常见,但是现实中依然非常多的有着高质量的爱情。合伙关系和爱情或许类似,虽然现实中少有完美的合伙关系,但我们仍然可以看到现实世界中还是有着大量质量相当不错的合伙人关系。比如说,沃伦·巴菲特和查理·芒格的合伙关系。

同类推荐
  • 书法:书法历史传承

    书法:书法历史传承

    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从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以上的“甲金篆隶草楷行”七种字体称为“汉字七体”。汉字的产生,有据可查的是在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这时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至今汉字中仍有一些和图画一样的象形文字,十分生动。
  • 色彩写生基础与实践

    色彩写生基础与实践

    《色彩写生基础与实践》以培养色彩思维为目的,从色彩理论基础出发,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具体的操作中提高学生对颜色的感知和兴趣。通过理论的融入,使学生认识到色彩造型规律的来源和过程;通过技法和训练,增强学生的色彩敏感度和用色能力。
  • 教你学习曲艺

    教你学习曲艺

    分3章:演讲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巧、各类演讲妙语译析、有关演讲的名言集锦。
  • 中国古代佛教绘画

    中国古代佛教绘画

    《中国古代佛教绘画 》主要内容分为佛教绘画的起源、汉魏六朝时期等章节。《中国古代佛教绘画》为“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系列之一,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中国古代佛教绘画的有关内容。
  • 达·芬奇笔记

    达·芬奇笔记

    1651年,一位名叫拉斐尔·杜弗里森的法国出版商根据达·芬奇笔记手稿整理出版了《达·芬奇笔记》。笔记手稿非常随意,稿纸凌乱,没有排序和编码,有的甚至是达·芬奇用左手写成的反书——后人需拿镜子才能破解。手稿无所不谈,但中间不连贯,同一页稿纸上有可能开头说天文,中间谈声音原理,最后说色彩,许多文字写在稿纸边缘。这些即兴的议论,闪耀着真知灼见的光辉,给后人以无穷的智慧的启迪。配上达·芬奇手绘的图片,本书具有极高的欣赏和保存价值。
热门推荐
  • 多面夫君

    多面夫君

    现在生活平稳的白领杜湘然,莫名穿越到历史架空的一个朝代。穿越就穿越吧,最起可以重新过一下18岁的年华,不过悲剧的是穿过来这家小姐不仅是个不受宠的庄主夫人!竟然还刚刚小产!既然没有感情,那就休夫吧!结果咧休夫不成反倒被威胁嫁给他国嗜血鬼面三王爷做侧妃,二婚,这剧情也太狗血了吧。庄主诸葛瑾明;鬼面三王爷陌上轩;冥月宫宫主?哪一个才是真实的他,爱情对他来说其实比天际的星辰还要遥远,清冷淡漠无心的度过了二十八年,得到江山那一刻他才明白整个江山也抵不上那一抹笑颜。。。。。。
  • 极道仙尊

    极道仙尊

    苍茫世间,道统林立,万灵争渡,只求长生。在这诸圣陨落的年代,绝世体质相继出世,翻覆乾坤。少年,自微末中走出,一心所向,逆天崛起。即便举世皆敌,亦可举世无敌。
  • 毒后天下

    毒后天下

    穿越第一天就生了个儿子,可是臭小子的爹却玩消失。哼,别让老娘逮到你,否则就……嘿嘿嘿!
  • 玉堂缘

    玉堂缘

    世事百转千回,流光容易把人抛:好在人心蜿蜒,却总有暖意。(非重生非穿越)
  • 我的豹族老公

    我的豹族老公

    “你们……到底在说什么?”林朵儿瞪着那双黑白分明的大眼睛看着站在她面前的五位老者。谁知道今天是闯的什么霉运啊,刚和朋友过完二十岁生日宴,回家的路上,竟然被人抓到这个鬼地方来。不过还好啦,这里看上去应该是一所有钱人家的大宅子才对。不对他们也不应该这么不讲理啊,怎么能这么抓人呢?而且这些老头说的到底是什么啊?什么豹族?什么纯血种?什么灭绝的?和她什么关系啊?“嘭!”一声巨响,那扇雕花……
  • 杂家宗师

    杂家宗师

    新书《从拍情景喜剧开始》,望君赏阅 杂家,九流之一,博采各家之说见长!现代小编剧马晋重生到大乾王朝,一个替代了明清两朝的朝代!成为京城一个小酒楼的东家,为了酒楼的生意,马晋在酒楼当起了说书先生,《隋唐演义》《说岳全传》让他声名大震!出书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更是火爆天下!说书,写小说,编戏,办报纸,开戏班,让马晋赚的盆满钵溢!走遍天下州府,编著医书,农书,奇物志,地理志,风土人情志,美食志,名垂青史,是为一代杂家宗师!
  • 如果时光忘记了

    如果时光忘记了

    五年前,他把她从黑暗的地狱中救出,却又亲手将她推进绝望的深渊。五年后,他们再度重逢。他为了私心,明知她已有男友,却执意纠缠,甚至不惜赌下整个集团。她清楚他只是拿她当妹妹,却控制不了日渐沉沦的心……那些年,那些鲜血淋漓的回忆,那些连时光也治愈不了的伤痕,是孽缘天定,抑或是人为的精心算计?当谎言的外衣层层剥落,当真相步步逼近,他们的爱情,该何去何从?
  • 我们的冬天哪去了(别让地球抛弃我们)

    我们的冬天哪去了(别让地球抛弃我们)

    臭氧层遭到破坏,地球在发烧!海水在愤怒,冰川的消融和上涨的海水在吞噬着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人类的繁荣已激怒了大自然,大自然在惩戒人类,地震、海啸,鱼类的减少以及越来越多的细菌病毒和即将消失的冬天必将改变着人类,改变着人类生存的家园!如果我们人类再不加注意,那么,若干年以后,地球将成为太阳系中又一个火星!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全球气候变暖会影响到每一个人,人类将不得不为此付出代价。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我们作为地球的主人,就应该好好保护地球,倡导文明城市,只要我们不污染地球环境,不浪费地球的能源,发展清洁能源、倡导低碳生活、发展绿色经济,就能让这个城市变得更绿色、更环保。
  • Chance

    Chanc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职场的24个悖论

    职场的24个悖论

    《职场的24个悖论》由廖康强编著。哲学看似晦涩艰深,却恰恰是从纷繁复杂的表象中总结出的人生智慧,是以简代繁,去粗取精的成果,可以帮助我们化解职场的复杂性。《职场的24个悖论》就是从哲学这一全新的角度来阐释和剖析职场,用哲学悖论来揭示职场中矛盾和冲突的思想根源,帮助人们了解职场,掌握职场生存与发展的技巧。花一些时间读一本这样的书,从哲学的角度去寻找一些问题的答案,或者可以从中获得一些处理职场问题的借鉴和参考。希望透过这24个悖论,你能够看到一个不一样的职场,为自己打造一个不一样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