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97600000002

第2章 粉丝思维(1)

互联网思维下的粉丝经济

粉丝其实就是一群特殊的用户,他们对某一产品或品牌所进行的“关注”,不只是想了解,还有可能成为潜在的消费者,甚至成为最忠实的消费者。而经营粉丝,就是对用户进行“用户管理”。可以说,我们能培养出多少忠实粉丝,决定了我们在未来的发展空间有多大。

粉丝群体的数量非常庞大,他们之中蕴含着十分惊人的经济能量。很多企业都在积极地营造自己的“粉丝文化”,准备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撬动这个潜力巨大的“粉丝产业”,从中分一杯羹。在新兴的“粉丝经济”浪潮下,很多企业纷纷着手准备“冲浪”,大讲“粉丝文化”,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与粉丝更多的互动和交流,以此增进与粉丝的感情,扩大自己的产业链,增强自己品牌的影响力,获得更大的收益。

事实上,互联网时代的主流经济就是粉丝经济。在古时的战争中,作战双方都是凭借各方兵力、武器配备的强弱来分析双方实力上的差距,从而制定出合适的战略战术。而到了互联网时代,辨别企业或品牌影响力的强弱要看它们拥有的粉丝数量。在粉丝经济时代,每个人都是他人的粉丝,每个人也都在被粉并且也希望粉丝如云。在这样的时代,粉丝便意味着资源和力量。哪怕你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草根,只要拥有了海量的粉丝,你就拥有了超强的影响力。

移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技术日益发达,信息的传播速度也在成倍地增长,人们的信息消费开始变得更加便捷和主动。在粉丝经济时代,谁能够把握住粉丝的心理,谁就可以拥有绝对的市场;谁拥有的粉丝数量多,谁就可以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谁的粉丝黏性大,谁的企业或品牌就可以持续发展下去。

1.互联网思维下的粉丝运营

在这个信息高度发达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企业应该如何向互联网企业转型呢?传统企业必须对自己的核心用户群每时每刻都保持着巨大的吸引力,并且尽可能地去提高自己的核心用户活跃度及普通粉丝转变成核心粉丝的转换率。甚至还可以更进一步,像小米公司一样,将海量的用户打造成自己的粉丝。这都需要以企业让自己的用户获得极致的体验为前提。在这方面,传统企业必须要向互联网企业借鉴经验。

比如,要为用户带来难以抵挡的价值。这种价值或许就来源于对用户十分贴心的专业服务。

例如,在2008年前后,摇篮网推出新颖的婴幼儿能力增长测评与个性化指导的科学育儿系统,以及“天才妈妈培训班”的培训服务。摇篮网通过100多万人次的测评,获得了大量的用户信息,这些信息几乎涵盖这些婴幼儿的各种能力指标。这对摇篮网吸引更多的广告客户十分有利,因为它能使摇篮网的广告客户更加精准,并且便于其有针对性地在摇篮网投放广告。“天才妈妈培训班”通过互动,在为妈妈们讲解育儿培训课程的过程中,将一些广告客户的产品特点与育儿知识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孩子王”的电商在创建之初就开始关注妈妈群体。他们发现了一个“极端”的需求,那就是在妈妈们为孩子接收货品时,如果发现对方是男性快递员,她们就会感觉很不舒服。因此,“孩子王”就安排有育儿及妇幼保健培训经验的女性快递员送货。之所以这让妈妈们感觉更加舒适,是因为女性送货员可以在传递货物的过程中为客户提供一些帮助性质的服务。

以瑞丽女性网为例,它以瑞丽杂志为依托,并根据瑞丽品牌所独有的实用的时尚DNA特质,将论坛、博客、朋友圈,以及问答等互动媒体技术融合在一起,专门为23~35岁之间的女性提供风尚生活服务。

现在它每天的平均覆盖数已经超过87万,每天的平均页面浏览数更是达到了惊人的655万。瑞丽网的流量虽然比不上老牌门户网站新浪、搜狐、网易,以及腾讯,但在女性媒体的频道广告投放量,已经远远超越了新浪、搜狐和网易,仅次于腾讯。这足以表明,专业化资讯和知识服务必然会为这样的平台创造出额外的价值。

他们舍得为自己中意的产品花钱,这就是粉丝和一般支持者的最大区别。成为粉丝的最基本要素就是过度性,远超常人的投入与迷恋才可以被称作粉丝,他们背后所隐含的正是情感和金钱等方面的多方投入。

曾经有一段关于“粉丝的力量”方面的比喻在网上的转发率很高:有100个粉丝,你就是本校园读物;有1000个粉丝,你就相当于一个公告栏;如果你的粉丝超过了1万个,你就是一本时尚杂志;如果超过了10万个,你就是一份生活都市报;如果超过了100万个,恭喜你,你已经晋升为全国性报纸了;超过了1000万个,你就相当于知名电视台了。相关数据显示,如果一个微博拥有10万名粉丝,那么在它上面发布一条信息的价码就是300元;如果在拥有20万名粉丝的微博上发布一条信息,其价码就是600元。以此类推,在30万名粉丝的微博上发布一条信息就是900元……这是十分惊人的数字,从中可以窥探出粉丝的惊人力量。

《哈佛商业评论》上曾经发布了一篇文章,上面有一句十分犀利的话:传统营销已死!包括媒体宣传、公共关系和品牌管理等传统营销手段都已经失去了原有的效果。这一行业当中的很多人还完全没有意识到,他们所在的企业或者组织早已经是一个没有血肉的躯壳了。而建立于粉丝影响力和粉丝社区导向之上的新型营销手段早已出现,它可以通过真正的用户关系,为企业创造出持续性的增长。

虽然评论说“传统营销已经沉默”,但也不能说这是绝对的。只是几乎全部的品牌都在建立自己的社交网络,很多产品也都拥有自己的粉丝。从这个角度来看,《哈佛商业评论》中的观点是非常有道理的。

曾经有人如此描述商业的未来走向:未来的商业将会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时代。在这样的一个时代当中,商家只要做好了服务,顾客必然会主动来找你。而有能力的商家,则可以将服务做成一种文化去感染消费者。如果消费者受到了“感染”,他们便会主动向朋友们分享和推荐你的产品。这便是未来商业中“文化商家”的原型,同时也是粉丝经济的源头。

小米手机所取得的成功就是粉丝经济最好的说明。2012年,小米集团向外界宣布公司销售额达到了126亿元人民币。一家刚成立不到四年的创业公司变身为百亿元俱乐部会员,这完全是创业公司中的奇迹。更让人震惊的是小米公司拥有的500多万名“米粉”,正是数量如此庞大的米粉创造了小米公司的销售奇迹。

利用互联网,人人都有“红”的机会,任何人都可以拥有自己的粉丝。而在粉丝数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质变,即围绕粉丝互动完全能够搭建出一个闭环营销系统。

营销在以前完全是一个系统化工程,想实现有效销售必须要有广告、渠道、客服和销售,以及公关等一系列专业手段进行协同。而现在却只需要粉丝,如果你拥有足够多的粉丝,那么全部工作都能够通过网络平台来实现,运作过程甚至只需要几个人就能完成。这一手段的背后推动力就是粉丝经济。

在粉丝经济时代,如果一个企业能够拥有数量足够庞大的粉丝,那么它必然可以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而粉丝越忠诚,产品的存活时间就越长,品牌的发展动力也就会越强。

互联网商业模式得以实现的前提是,拥有数量庞大、投入时间较长、参与范围足够广、参与度足够深的“粉丝”。同时,这也是资本市场能够对企业进行较高估值的基础。

在粉丝经济时代,任何产品的销售额都由两方面共同决定:粉丝数量和粉丝质量。如今,80后、90后,甚至00后都已经体现出他们本身所拥有的粉丝价值,他们碎片化、娱乐化和个性化的需求,正在推动着媒介形态主动地进行演变。

粉丝经济时代的营销模式,应该汲取传统营销的优势,对原有的商业模式进行创新,着眼于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样才能有效地帮助商家将顾客转化为销售者,以几何式增长的速度培养企业的铁杆粉丝和产品的忠实用户,为企业和产品赢得更为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2.新互联网时代,粉丝最重要

在互联网时代,可以说没有粉丝就没有市场,没有粉丝就不会产生收益。因此,如今的时代就是粉丝时代。拥有粉丝的企业,会越做越好,越做越大。

粉丝思维这一新概念在最近一段时间非常火爆。只要产品有粉丝,就会产生口碑。钟爱苹果产品的叫“果粉”,钟爱小米产品的叫“米粉”,无论大品牌还是小品牌,都开始注重粉丝的价值。几乎所有企业都知道,拥有自己的粉丝非常不容易,因此,这些企业纷纷开始培养自己的粉丝。

与近几年互联网信息中心的报告对比一下就可以发现,从2009年到2013年,网络购物在广大网民中的使用率已经从28.1%提升到48.9%,而与之有着密切关联的网上银行的使用率增长了40.5%。而娱乐类应用的使用率却与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网络游戏从起初的68.9%降至54.7%,网络新闻、社交网站的使用率止步不前甚至有所下降。

从只是供用户浏览、玩乐的消费型互联网逐渐演变成产生价值的生产型互联网,我国的互联网已经踏上从支撑消费到引领生产的新征程。众多互联网企业高层管理人员都认为,生产型互联网与消费型互联网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生产型互联网可以更深入地进入经济社会中的各行各业。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互联网可以更快地推动传统行业转型,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更好的体验和更高的价值,同时成为社会经济向粉丝经济转型的一股重要推动力。

如今,我们可以非常深刻地感受到,互联网已经变成社会生产的新工具、进行科技创新的新平台和提供公共服务的新手段。所有行业正在利用互联网的力量进行自我重塑。如今,“互联网思维”的浪潮早已经扑面而来,众多传统企业纷纷开始学习,并将其视为转型升级的必备“神器”。互联网理念被众多行业时刻挂在嘴边:融入金融,便迅速形成了互联网金融;融入交通,便引领了整个车联网市场;融入政务,便打开了群众微博问政的新渠道;融入足球,就产生了广州恒大淘宝队;融入食品,则将诸如黄太吉煎饼这样的“民间小店”捧得“万紫千红”。

这样的改造力量,在效率低下、产能过剩和附加值非常低的企业中体现得更为明显。正如中国信息化工程师张峰所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正在以令人难以想象的广度和深度对社会的生产方式和发展模式进行深刻变革,特别是给传统企业的发展方式带来了颠覆性及革命性的影响。

互联网信息技术不仅贯穿生产、销售和服务的整个过程,还融入整个生产体系,这样便能够实时感知、采集,以及监控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海量数据,促进生产过程的无缝衔接,实现生产系统的智能分析,并对决策进行优化,还催生出诸如移动O2O等新模式。

在这样一个大趋势下,很多传统企业将变革目标从企业信息化迅速转变成信息化企业。而作为产业互联网蓬勃发展的强有力注解,产能位居全球第一,但却一直处于亏损边缘的中国钢铁业也已经融入互联网领域之中,因为工信部通过对国内70多家大中型钢铁企业的跟踪调查发现,众多盈利丰厚的钢铁企业都在做电子商务。联想公司的董事长杨元庆在2014年阐述企业战略时,也非常明确地说道:“企业必须要全面向互联网产业链方向转型。”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崛起,中国各行各业将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互联网技术可以为任何产业的发展带来革命性的突破。

移动互联网与社交媒体的迅速崛起,强有力地推动了粉丝经济模式的形成,同时也对企业或品牌建设产生了更加深远的影响。

粉丝对产品或品牌的热爱、迷恋和投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产品的收藏行为,大部分粉丝都喜欢收藏所热爱品牌的不同系列产品;二是对信息的收集行为,大部分粉丝都会定期收集一些与自己喜爱品牌有关的新闻和信息,并密切关注自己喜爱品牌的最新产品动态;三是粉丝们喜欢参加社群活动。粉丝一般会在网上对相关产品进行讨论,或与其他粉丝定期进行聚会,如苹果手机粉丝出游和哈雷车友会等。

很多学者和企业家都注意到,少数品牌,如苹果、哈雷、小米、魅族、Mini和Linux等,在各自所属的行业占据的市场份额都不是最大的,但却拥有很多非常忠诚的粉丝与支持者。比如,果粉们对iPad平板电脑及iPhone手机的热爱,米粉们对小米手机的极度喜爱,哈雷粉丝们对其的狂热追捧,《小时代》粉丝们对其小说和影视作品的疯狂迷恋。

粉丝们这样的品牌崇拜行为,充分体现了粉丝的品牌忠诚模式开始从传统的“满意-忠诚”向着“信念-忠诚”转变。

从具体意义上讲,在工业社会,企业都是以创造产品功能性价值为主,通过持续让顾客感到满意,从而获得顾客的忠诚;在后工业社会的市场环境下,顾客都有着十分理性的消费观念,加之他们很注重情感、非理性和有信仰的消费,因此,企业更加注重创造品牌的精神价值,倾向于向自己产品的“狂热分子”提供坚定的“品牌信念”。

同类推荐
  • 啤酒江湖:中国啤酒行业的前世今生

    啤酒江湖:中国啤酒行业的前世今生

    本书从一个在啤酒行业工作过长达11年的资深专业人士的角度,对作为中国快速消费品行业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啤酒产品的市场发展历史、行业特点,消费者洞察和行为变化,进行了详细深刻却不乏幽默睿智地描写,揭示了目前中国啤酒市场发展的规律,总结了行业中主要品牌公司成败的原因,同时对该行业的未来进行了科学大胆的预测与展望。可以说是中国啤酒行业的一部30年演变历史的高度提炼与总结,对该行业甚至快速消费品行业的利益相关者(消费者、销售渠道成员、公司员工及投资者等)有非常重要的启发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揭示了改革开放阶段中国的市场经营生态与消费者的演变历史,以史为鉴,可以窥探未来,从而可以给人以启迪与思考。
  • 管理:下一个50年

    管理:下一个50年

    《管理--下一个50年》以管理:下一个50年为主题,文章包括未来50年的管理思维、战略师需要什么:智者的思想碰撞、从生产力角度看增长前景、经济增长前景展望:罗伯特·索洛访谈录等。作者为麦肯锡全球各分支机构的董事和顾问等。
  • 一本书读完经济学名著

    一本书读完经济学名著

    本书精选了50多部堪称世界一流的经济学名著,对于每一部都设置了“华文导读”、“趣味延展”、“理论精读”等栏目,从多个角度对所选取的经典作品进行了详尽的解读。“华文导读”对作者的生平、成就、主要著作等信息做了简单介绍,是读者对所选取的著作有一个整体上的把握;“趣味延展”介绍了与名著或作者相关的一些逸闻趣事,增加了本书的可读性与趣味性,同时又可以开阔读者的视野;“理论精读”部分精粹阐述了名著的理论要点,让读者既不必纠缠于原著晦涩的文字,又能把握名著的理论精髓。想这些流芳百世的经典之作必将给每一位读者以智慧的启迪。
  • 大庆精神 铁人精神:简明学习手册

    大庆精神 铁人精神:简明学习手册

    企业精神是一种武器。在未来的世界里,只有信奉者生存的空间,却没有彷徨犹豫者立足的余地。铁人精神民族魂。铁人精神给当代人带来的震撼与激励从未因岁月的流逝而削弱,这是铁人精神不朽的源泉。
  • 货币

    货币

    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没有钱是万万不行的。但是对于与每个人生活息息相关的货币,我们究竟真正知道些什么?翻开钱包,为什么卡越来越多,而钱越来越少?本想在股市里大赚一把,岂料开着“宝马”进去,却骑着“毛驴”出来?在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的当下,为什么穷人忙存钱,而富人忙贷款?有了钱,我们真的就会幸福吗?马骁、李秀婷、陈文魁编著的《货币》将用金融学知识为您讲述货币的“细节”和“道理”,解答您日常生活中热切关注或非常困扰的关于“货币”的疑惑。
热门推荐
  • 我的朋友都很灵

    我的朋友都很灵

    我叫刘朝阳,随着一位红衣不速之客的到来,我的生活甚至人生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随着新世界的大门被打开,原来世界并不是我所看到的那样。随着一个个谜团出现在我眼前,到底还有多少我不知道的真相,而并不擅长解决问题的我,又怎么面对未来、现在、和从前!
  • 师父,徒儿知错了

    师父,徒儿知错了

    结局HE。一对一。【师徒】云在在:师父,唱戏的婆婆说,姑娘的身子不能随便给人看,除非那人是姑娘的相公,师父,原来你是我相公。舒卿歌:云在在,那婆子忘了告诉你,五岁的奶娃不叫姑娘。云在在:那是叫啥?舒卿歌:小屁孩子。
  • 仿真枪

    仿真枪

    叶勐,河北省作协会员。作品见于《人民文学》《芙蓉》等期刊。小说《老正是条狗》入选《2005年短篇小说年选》。《亡命之徒》电影改编。《塞车》被译成英文。《为什么要把小说写得这么好》获2008年度河北十佳优秀作品奖。现为河北省文学院签约作家。
  • 爱尔兰咖啡

    爱尔兰咖啡

    相传,酒保为了心仪的女孩,将威士忌融合入热咖啡,发明了爱尔兰咖啡。咖啡的芬芳搭配烈酒的浓醇,在冷冽的夜里让人从掌心一路温暖到心底。一个四分之一爱尔兰血统的台北女孩,就因为听到这个故事,坚持煮出正统的爱尔兰咖啡,而且只在晚上十二点后供应。于是,爱情,就在某个雨夜中,迎着咖啡温柔的香气,得到诞生的灵感。一间小小的咖啡馆,一盏小小的灯,一个异乡的男子,邂逅了一位女孩。他对她的思念,从此再也分不清楚是对爱的想望,或是对咖啡的渴望了……
  • 道吟

    道吟

    杏花小巷有个整天馋酒的老乞丐,昆仑山上,也有一位喜欢弹琴的安静女子。九幽之下,鬼皇圣母,修真求道,寻仙路上,少年人挂双刀,一刀搅风雨,一刀斩荆棘,他要去的是那个山……
  • 怀素上人草书歌

    怀素上人草书歌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魔力无穷的化学世界

    魔力无穷的化学世界

    本书收录了神秘的火;珍贵的银;古老的锡;不平凡的碳;铁器时代;炼丹炉和点金术;漫话水银;镍和“中国石”;最早的炼锌术等内容。
  • New Life

    New Life

    'I read a book one day, and my whole life was changed'. So begins "e;The New Life"e;, Orhan Pamuk's fabulous road novel about a young student who yearns for the life promised by a dangerously magical book. He falls in love, abandons his studies, turns his back on home and family, and embarks on restless bus trips through the provinces, in pursuit of an elusive vision. This is a wondrous odyssey, laying bare the rage of an arid heartland. In coffee houses with black-and-white TV sets, on buses where passengers ride watching B-movies on flickering screens, in wrecks along the highway, in paranoid fictions with spies as punctual as watches, the magic of Pamuk's creation comes alive.
  • 神宵女帝

    神宵女帝

    为救人而死的高中女生被仙界大能救下,给了她一个伟大的任务,还送给她一件需要完善的法宝和一个总让她生气的器灵,穿越到一位憨厚老实的姑娘身上开始了她的冒险之旅。但是,她还有个小小的心愿,想找个对象来对付异世的孤独和弥补前世的遗憾,只是,人是找到了,却是个心高气傲的主儿。于是,带着最心爱的灵宠,讨厌的器灵,还有那又爱又恨的心上人,沐月影开始了她忙碌的又一生。
  • 总裁驾到,萌妻难逃

    总裁驾到,萌妻难逃

    传说林家的小女儿被绑架过,跟别人私奔过,还抢过自己的姐夫,反正坏事做了一箩筐;一场合作,让她认识了这个站在云端上的男人。“凭你的臭了整条大街的名声,给我儿子当后妈,不委屈你!”男人说的风轻云淡,女人笑得花枝乱颤:“老娘刚成年,不干!”躲不过就闹,闹不过就打,打不过就逃,到底是曲终人散,还是再续前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