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96900000007

第7章 故乡杂记(3)

只有四个兵全身武装,在相离“营本部”左右五六丈的泥路上来回彳亍,——大概他们就是步哨。

河滩上有许多兵在那里洗衣服。他们利用了老百姓家里的春凳,把水淋淋的衣服在春凳上拍拍地打。打过后就提着衣服跳上泥岸,抖开了铺在小桑树上晒。这一带的桑树全挂满了灰色军服。

忽然在灰色中显现出鲜明的一点来了!那是在作为“营本部”那间平房的东间壁。也是同样的平房,看样子本来是杂货铺子,但现在当然只有兵。我所说的“鲜明一点”就在这间平房里飞快地一晃。我看得很明白,是一位剪了头发的女子踅到门前对我们那轮船看了一眼。虽然不是都市女子的服装,但也不像乡村女子,只看她一头短发剪得何等“入时”呀!一路来,常见竹篱茅屋畔探露出剪了头发的女子的上半身,可是无论如何我一眼就能判定她们是真正的村姑,和眼前这一闪就不见了的一位有很大的不同。我很盼望她再出来一次,但是使我失望;那平房的没有门窗的外边半间里始终只有兵们走进走出,一张破桌子旁坐着几位像是什么“值日官”之类的斜皮带者,不住地在那里吸香烟。

随军一定有几位“女同志”,想来于今是惯例了罢?

离这平房再往东些,又有七八个“乡下人”围坐在一张板桌边,他们身上各有一条白布符号,可惜相隔远了,看不清楚白布上写的是什么字。在兵们中间,他们显得十分拘束,而且垂头丧气很苦恼。后来听船上人说,这七八位就是拉来的伕子。

有位挂斜皮带的官长从东边的小桥岔道处跑了来(那边不见有散散落落彳亍的兵),到得“营本部”的平房门外,就喊了一声:

“报告!”

门开了,当门站着一个卫兵,门边泥墙上挂着三四顶军帽和一套军衣。不多一会儿,就听见电话铃响,又有高朗的说话声音。又过了一会儿,就看见先前进去的那位官长跑出来了,手里拿着一封公文,仍旧向来路走去。

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小时许,我们那条柴油小轮依旧没有活动的征兆;据说那损坏的一部分机件已经修好了装上去,但是不灵,现在又拆下来重新修理。旅客们都等得不耐烦了;有几位要在第二站的洑院下船的,就说早知如此,船停时就上岸走,现在早已到家了。那位最得茶房欢迎的灰气色脸四先生死洋洋地对茶房说:

“喂,阿虎,看来要在船里吃夜饭罗,米够么?”

茶房阿虎咧开嘴巴笑,停一会儿,方才回答道:

“快哩,快哩!修修机器,蛮便当的。”

当真岸上的兵们搬出夜饭来了。两个也穿灰布军衣的人先抬出一箩饭来放在路口,接着又抬出一只大铜锅,锅身上的黑煤厚簇簇地就和绒毛相似。锅里是青菜和豆腐混合烧成的羹。抬锅的人把这青菜豆腐羹分盛在许多小号脸盆似的洋铁圆盒里,都放在泥土上。于是五六个兵一组捧一盆青菜豆腐羹,团团围住了,就蹲在泥地上吃。饭是白米饭,但混杂的砂石一定不少,因为兵们一面大口地往嘴里送,一面时时向地上吐唾沫。

我们船上的人总有一半爬在窗口看兵们吃饭。忽然那位三十多岁的瘦长子老乡钻进舱里来,看着五十多岁的绸缎店经理说:

“当兵真苦。你看他们吃点啥东西呀!东洋兵每顿是大鱼大肉,还有好酒,娇养惯哩,故所以勿会打仗!再打罗,东洋兵必败!”

绸缎店经理苦着脸,还没回答,突然从船头上送来了卜卜卜的一阵响,柴油小轮的机器终于修好,船又动了。

以后的水程算是没有意外的阻搁。柴油小轮以每小时十八华里的速率向前走着。谜一样的未来中日之战又成为旅客们谈论的题材。我不能不说他们那谈论还只是“消闲”的性质,正和他们咬瓜子“消闲”相仿佛;但是一种焦灼和愤慨,却也常在话意中透露出来。虽然同是小商人,然而他们的意识情感又和沪杭车中我所接触的小商人很有些不同了。封建的内地乡镇的小商人的他们似乎比大都市内的小商人更为“盲目”,更为“乐观”,同时亦更为容易受“欺骗”。因为是更“盲目”,他们不感知大地震似的剧变即在不远的将来,他们只认眼前的“不太平”是偶然;也是因为这“盲目”,他们比大都市里的小商人较少些颓废的气分,而成为“乐观”。

而这“乐观”又是迷信的,拜物教的。叫做“吉兄”的三十多岁的小商人就时常流露了这样的“乐观”。他安慰他的常常苦着脸的同伴说:

“陶家泾落来,扎了两万多兵呢!东洋兵路勿熟,包管冲勿过来。你看,到处装好军用电话,东洋兵有点动静,答答地方全晓得,东洋兵想偷营也勿会成功的。”

他很卖弄似的用手指着徐徐往后退的岸上的桑园。这里的矮桑树尚只有极小的嫩芽,矮而粗的树干上挂着深绿色的军用电话线。(后来我知道这里几条毫不打紧的军用电话线很使附近乡镇中的土财主慌张了,以为这就是划成军事区域,他们带着大箱小笼就逃难。)

五十多岁的绸缎店经理点头表示同意了。但他立即很不放心似的看着他们的同伴们提出一个问题来:

“外国调查员讲得拢喂?顶好是讲讲拢,勿要再打。”

没有回答。似乎西洋鬼子毕竟和东洋矮子有点不同,而自信是对于东洋矮子的“鬼心思”颇能灼见而大放议论的瘦长子老乡碰到关于西洋鬼子的事,也失了把握,不敢妄赞一辞了。他很无聊地举起茶来喝。

我忍不住加入了一句问话:

“再打下去怎样呢?”

大家都愕然转眼对我看,仿佛猛不防竟听得一个哑子忽然说起话来。并且他们的眼睛里又闪着怀疑的光采。我看出这些眼睛仿佛在那里互相询问:他不是什么党部里的人罢?但幸而我的口音里还带着多少成分的乡音,他们立即猜度我大概是故乡的一大批“在外头吃饭”的人们之一,所以随即放宽了心了。问过我的“贵姓”以后,他们又立即知道我是某家的人,“说起来都是相熟的”。

他们反倒先谈起我老家里的事,举出了许多我所不大记得的本家,亲戚,以及“世交”的人名来。这些,我也乐于倾听,但我到底觑机会又回到我原来的问话:

“照各位看来,是再打好呢,还是不要打?”

绸缎店经理叹了一口气,惟恐被人听了去似的低声回答:

“论理呢,一定要打。不过我们做生意人日子难过:上海开了火,钱庄就不通,帐头又收不起,生意上的活路断得干干净净了;近年来捐税忒重,生意本来难做,乡下人穷,乡庄生意老早走光;现在省里又要抽国难捐,照旧捐加二成,听说就是充做打仗的军饷,你想,不曾开火,先来做生意人头上抽捐了!”

“抽捐去真和东洋人开仗,倒还呒啥,就恐怕捐是抽了,仗又勿打。”

光头的老乡赶快接口说,鼻子里哼了一声。

三十多岁的瘦长条子却所见不同。他很有把握地说:

“一定要打!伊拉勿抵桩打东洋人,调啥格兵!”

我忍不住又微笑了。我觉得这位“蒙在鼓里”的主战热者未免太可怜了。不问他们是信也罢,不信也罢,我不能不打开天窗说亮话:

“老百姓尽管一腔热血主张打,那结果是一定不再打了。老百姓要的事,恰就是当局所勿要。现在的事情就是这么着。”

“那末,陶家泾扎下两万兵,拉伕,捉船,乡下人逃光,地方上当差使,小小一个镇,要分摊到千把只洋,真是活见鬼罗!”

瘦长子表示了稀有的兴奋,一口气说出来了。我正想回答,忽然那位四十多岁的光头同乡又节外生枝地插进一句话:

“造伊拉格娘!嘉兴到苏州一路扎的兵越多,小火轮倒是三日两头抢!——新近出一桩三十万的大抢案,抢是抢了,失主还不敢报官,你想想!”

“就是伊拉自家做的呀!”

瘦长子做一个鬼脸,很轻声地接口说。我明白这是指的什么,记得俗语有所谓“虫吃虫”,正就是那件大抢案的注脚。我笑了一笑,又回到老题上:

“要抽国难捐么?兵队调动就不过告诉老百姓有国难,要抽国难捐!”

“生意是越弄越难做了!”

三位老乡同声说,脸上都是异常失望。

船上的茶房来收茶壶了。他回答一个旅客的询问:

“茶亭到哩!造伊拉,到双林要在半夜里罗。”

这时天已经黑了,我望望外边,看见不远的前面有黑簇簇的房屋和几点灯光。我一眼就认出这是故乡到了。虽然相隔已有十年之久,但眼前的故乡还是和我记忆中十年前的故乡没有什么两样。

“大概能够分别出这确是一九三二年的家乡的特点,也只是多一些剪发旗袍的女郎罢?”

我望着渐近的房屋,心里这样想。但后来我知道我这论断有一半是对的,又一半却不尽然。一九三二年的中国乡镇无论如何不可与从前等量齐观了。农村经济的加速度崩溃,一定要在“剪发旗袍的女郎”之外使这市镇涂染了新的时代的记号。

而最最表面的现象是这市镇的“繁荣”竟意外地较前时差得多了。当我们的“无锡快”终于靠了埠头,我跳上了那木“帮岸”,混入了一群看热闹以及接客的“市民”中间的时候,我就直感到只从一般人的服装上看,大不如十年前那样整洁了。记得十年前是除了叫花子以外就不大看见衣衫褴褛的市民,但现在却是太多了。

街道上比前不同的,只是在我记忆中的几家大铺子都没有了,——即使尚在,亦是意料外的潦倒。女郎的打扮很摹拟上海的“新装”,可是在她们身上,人造丝织品已经驱逐了苏缎杭纺。农村经济破产的黑影重压着这个曾经繁荣的市镇了!

(原载1932年7月1日《现代》第1卷第3期)

第三半个月的印象

天气骤然很暖和,简直可以穿“夹”。乡下人感谢了天公的美意,看看米甏里只剩得几粒,不够一餐粥,就赶快脱下了身上的棉衣,往当铺里送。

在我的故乡,本来有四个当铺;他们的主顾最大多数是乡下人。但现在只剩了一家当铺了。其余的三家,都因连年的营业连“官利都打不到”,就乘着大前年太保阿书部下抢劫了一回的借口,相继关了门了。仅存的一家,本也“无意营业”,但因那东家素来“乐善好施”,加以省里的民政厅长(据说)曾经和他商量“维持农民生计”,所以竟巍然独存。然而今年的情形也只等于“半关门”了。

这就是一幅速写:

早晨七点钟,街上还是冷清清的时候,那当铺前早已挤满了乡下人,等候开门。这伙人中间,有许多是天还没亮足,就守候在那里了。他们并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身上刚剥下来的棉衣,或者预备秋天嫁女儿的几丈土布,再不然——那是绝无仅有的了,去年直到今年卖来卖去总是太亏本因而留下来的半车丝。他们带着的这些东西,已经是他们财产的全部了,不是因为锅里等着米去煮饭,他们未必就肯送进当铺,永远不能再见面。(他们当了以后永远不能取赎,也许就是当铺营业没有利益的一个原因罢?)好容易等到九点钟光景,当铺开门营业了,这一队在饥饿线上挣扎的人们就拼命地挤轧。当铺到十二点钟就要“停当”,而且即使还没到十二点钟,却已当满了一百二十块钱,那也就要“停当”的;等候当了钱去买米吃的乡下人,因此不能不拼命挤上前。

挤了上去,抖抖索索地接了钱又挤出来的人们就坐在沿街的石阶上喘气,苦着脸。是“运气好”,当得了钱了;然而看着手里的钱,不知是去买什么好。米是顶要紧,然而油也没有了,盐也没有了;盐是不能少的,可是那些黑滋滋像黄沙一样的盐却得五百多钱一斤,比生活程度最高的上海还要贵些。这是“官”盐;乡村里有时也会到贩私盐的小船,那就卖一块钱五斤,还是二十四两的大秤。可是缉私营利害,乡下人这种吃便宜盐的运气,一年内碰不到一两回的。

看了一会儿手里的钱,于是都叹气了。我听得了这样的对话在那些可怜的焦黄脸中间往来:

“四丈布罢!买棉纱就花了三块光景;当当布,只得两块钱!”

“再多些也只当得两块钱。——两块钱封关!”

“阿土的爷那半车丝,也只喝了两块钱;他们还说不要。”

不要丝呵!把蚕丝看成第二生命的我们家乡的农民做梦也没有想到他们这第二生命已经进了鬼门关!他们不知道上海银钱业都对着受抵的大批陈丝陈茧皱眉头,是说“受累不堪”!他们更不知道此次上海的战争更使那些搁浅了的中国丝厂无从通融款项来开车或收买新茧!他们尤其不知道日本丝在纽约抛售,每包合关平银五百两都不到,而据说中国丝成本少算亦在一千两左右呵!

这一切,他们辛苦饲蚕,把蚕看作比儿子还宝贝的乡下人是不会知道的,他们只知道祖宗以来他们一年的生活费靠着上半年的丝茧和下半年田里的收成;他们只见镇上人穿着亮晃晃的什么“中山绨”,“明华葛”,他们却不知道这些何尝是用他们辛苦饲养的蚕丝,反是用了外国的人造丝或者是比中国丝廉价的日本丝呀!

遍布于我的故乡四周围,仿佛五步一岗,十步一哨的那些茧厂,此刻虽然是因为借驻了兵,没有准备开秤收茧的样子,可是将要永远这样冷关着,不问乡下人卖茧子的梦是做得多么好!

但是我看见这些苦着脸坐在沿街石阶上的乡下人还空托了十足的希望在一个月后的“头蚕”。他们眼前是吃尽当完,差不多吃了早粥就没有夜饭,——如果隔年还省下得二三个南瓜,也就算作一顿,是这样的挣扎,然而他们饿里梦里决不会忘记怎样转弯设法,求“中”求“保”,借这么一二十块钱来作为一个月后的“蚕本”的!他们看着那将近“收蚁”的黑霉霉的“蚕种”,看着桑园里那“桑拳”上一撮一丛绿油油的嫩叶,他们觉得这些就是大洋钱,小角子,铜板;他们会从心窝里漾上一丝笑意来。

同类推荐
  • 青春变成鱼尾纹

    青春变成鱼尾纹

    生活已成碎片。短暂的宁静之所以能够常常回到内心,完全是因为内心还在自然地抵抗着。这样的内心自然是不够强大的,它充满了矛盾、放弃、坚守、游离、妥协。它自然无法构成一股强大的精神洪流,冲破现实的束缚和藩篱,它同样又无法退回到自己的理想国中。一个更大更久远的困惑常常将我抛上抛下:哪里是我的故乡?
  • 谈天说海话仙乡

    谈天说海话仙乡

    蚕沙口被称作神龟背上的村庄,天妃仙驻的圣地;佛家说这里“天妃慈佑临福地,神龟背上隐仙庄”;方志说这里“滦控缰索,翼蔽畿甸,是为形胜”;帝师说这里“海外一荒村,远视如孤岛,命名曰蚕沙,谲奇费探讨”;民众说这里传说美丽,故事神奇,是一部读不完的书;游人说这里神秘的渤海湾、神圣的天妃宫、神奇的古戏楼……是看不完的圣境。
  • 你若盛开,清香自来

    你若盛开,清香自来

    本书精选了余显斌的数十篇作品,这些文章情感真挚、语言精美、想象奇特,精彩纷呈。中小学学生阅读这样一本文质俱佳的文学作品,对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会大有帮助。本书收录的作品,不是名著,但是属于好作品;没写重大题材,但大都真实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变迁,人们精神面貌的焕然一新;没有高深莫测的技巧,但或平实、或奇巧、或清新可人、或浓郁奔放,更适合青少年读者学习、借鉴。
  • 其实我们没有好好爱自己

    其实我们没有好好爱自己

    《其实我们没有好好爱自己》是“独立文丛”之一。《其实我们没有好好爱自己》作者杨献平的很多文字,是他在巴丹吉杯沙漠生活、幻想、品尝、践约与撤离的产物。也有短暂外行的某些见闻及发现,当然还有对生身之地、少年往事、乡村现状及熟稔事物的描述和追忆。
  • 文人的风骨

    文人的风骨

    当代文人在经济、文化、科技、社会生活等方面,都应该具有划时代的先进意义。应该具有一种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紧紧把握时代脉搏,关注社会,反映民间疾苦,针砭时弊,鞭挞丑恶,弘扬人间正气。$$当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经济的飞速发展导致了精神文化领域的相对低落,文人的身价,似乎在一天天贬值。冷静客观地面对现实,甘守清贫,耐得住寂寞,不为世俗浮华所左右,潜心写一些有责任写、喜欢写的文章,保持文人应有的风骨,这是一个真正的文人应该做到的。$$本书就是再现了中国文人的风骨。
热门推荐
  • 冷宫晚妃

    冷宫晚妃

    靠,这是怎么一回事?借尸还魂到被皇帝打入冷宫的妃子身上,还被皇后打得面无完肤!差点毁容.这下麻烦了,连吸引人的资本没了!我靠什么翻身啊!我靠什么在古代混啊!先别顾我面子问题,三十六计,走为上策,逃出这个苦海先,我可不会傻到等死!我从来都是诚实的好孩子,为了逃命,穿越到这里第三天,我就说了一个慌,而且受骗上当的竟然是一个王爷!哈哈,看来我有说慌的潜质!看来还是不能说慌!刚逃出去的第一天,就被马车撞到空中飞,算了,我还是做回诚实的好孩子吧!什么?皇宫竟然派人来抓我!哼,我才不要回到那个坐拥三千嫔妃的皇帝身边呢!我要嫁人,我要过踏实的日子....你以为你是皇上我就要听你话吗?你以为你是皇后我就要乖乖受罪吗?后宫的晚妃,将军府的千金,郑晚儿!对不起,我不是她!你们认错人了!皇上,请自重,我不是你的妃子!不要以为你是皇上任何女子都会为你疯狂,不要以为你是皇上吃我豆腐是应该的!不要以为你长得帅就到处迷人!我不吃你那一套!赶紧收起来,否则,我就鄙视你到底!哭死,本来喜欢的人竟然与他人有婚约,那我怎么办?已经对你有好感了,不可能半路甩了我啊!喂,你这个死没人性的家伙,送东西就光明正大送嘛,我最讨厌偷偷摸摸的了!你以为用这些小计量我就会原谅你吗?笑话,除非将你名下的财产分我一半,才算了事!否则,一切免谈,谁叫你不爱别人爱上我啊!哈哈...自我得意哦!下面是痕儿已完结文,呵亲们有兴趣可以欣赏一下!〈出轨王妃〉:〈冷宫晚妃〉:〈丫环皇后〉:〈罂粟皇后〉:〈总裁的玩物〉:〈将军的替身小妾〉:〈皇妃---别走〉:痕儿的新文出炉了,呵,欢迎亲们去欣赏,现代文:《总裁的深度诱惑》穿越文:〈失身变弃妇〉痕儿新坑,有空的亲们去踩踩,《王妃欠调教》有兴趣的亲们可以去踩踩哦!亲们,痕儿新文,欢迎来踩,都市言情:《恶劣富少极品男》顺便推荐后妃大大超好看的精彩文文,《狂野未婚夫》呵,还有自已的新文《总裁惹不得》痕儿最新现代文,《总裁的惩罚游戏》喜欢现代都市文的亲们,记得过来踩踩哦!推荐好友一本书,《夫君十个不算多》轻松又搞笑的哦!痕儿的新文,望亲们多来踩踩,《总裁的豪夺妻》
  • 青少年科技常识必读(青少年必读常识)

    青少年科技常识必读(青少年必读常识)

    每一朵花,都是一个春天,盛开馥郁芬芳;每一粒沙,都是一个世界,搭建小小天堂;每一颗心,都是一盏灯光,把地球村点亮!借助图书为你的生活添一丝色彩。这是一套包罗生活万象的、有趣的书,向读者介绍了不可不知的中的常识。包括文学常识、地理常识、历史常识、安全常识、文化常识、动物常识、植物常识、科技常识、天文常识、生活常识等。这些都是一些生活常识性的问题,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因为零散,平时想了解又难以查找,我们将这些你们可能感兴趣的、富有趣味的日常生活中日积月累的宝贵经验搜集并编辑成册,以便您在遇到问题时随时查询,轻松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 宽心的人生才坦然 舍得的人生才快乐

    宽心的人生才坦然 舍得的人生才快乐

    有人说,身安不如心安,屋宽不如心宽,宁可清贫自乐,不可浊富多忧。这实际上是人生存的一种境界。“屋宽不如心宽”,是做人处事的心态。对于任何事情,要摆正心态,不要太斤斤计较,要学会“宽心”和“舍得”,让自己永远处于平和乐观的生存状态。
  • 你的成功你决定

    你的成功你决定

    本书收录了启迪中学生智慧的哲理美文,是引人深思的品格故事典范。其中每一篇故事都会贴近生活的写照,每一篇故事都会拓宽你的文化视野,每一篇故事都会激发你的心灵,每一篇故事都会是一对翅膀,使你勇敢飞翔!从这些故事中你会找到——成长和成才的启发,也会给你最深刻的认识,使你终身受益!这里,有优美而浪漫,让入馨香绕怀久久不忘的心灵独白;这里,有启迪青春、点缀人生、畅想未来的人生感悟;这里,有最具有代表性的或伤感或甜蜜或浪漫或纯情的情感故事;这里,有诗—样的文字,格言一样的论说……
  • 青春惯性力:培养美好人生的十大习惯

    青春惯性力:培养美好人生的十大习惯

    本书从培养青少年的学习好习惯、思维好习惯、生活好习惯、理财好习惯等方面入手,阐释了良好习惯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作用。
  • 宠物情深

    宠物情深

    宠物狗小白与主人相依相伴,与他们一起走过的点点滴滴让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 独家专宠

    独家专宠

    陈凯歌担纲总监制电视剧《青春创世纪》原著小说。男友力MAX的全能型总裁和超级守财奴的感情碰撞!一段前面纠结到心疼后面甜到牙疼爱情!从小到大,钱希西的人生信条除了赚钱、赚钱、还是赚钱。段燃,钱希西心中傲娇、毒舌的代言人,以拆自己的台为乐。她万万没想到,有一天会为了段燃甘愿倾己所有。当我们还未曾意识到爱时,内心已经急于把自认为最重要的悉数为所爱拿出。换言之,在爱情面前,除了爱的那个人,其他东西都变得微不足道。回首再看,曾经那些斗嘴争执,不过是遮掩在霸道下的宠溺相伴。险些错过,所幸没有; 又或许不会错过,真爱岂容错过?
  • 一月阑珊映彼岸

    一月阑珊映彼岸

    孟婆之汤,绝尘之水,在那开满彼岸花的忘川河畔,每个通往奈何桥的人都要忘却前尘踏入轮回门。可是总有那么些人,宁可来生带着前世的痛,也不愿忘记心里的那个人。“喝了这碗汤就会忘记一切,忘记所有的疼。”冥神这么说。可是……她喝了,也尝过了苦辣酸甜辛,可为何她还是会那样的疼?她明明已经没有了心,为什么还会有这样心如刀搅似的疼!?“夜阑兮!难道我死了,你都不会放过我么?”
  • 捡到一条龙

    捡到一条龙

    十七岁少女元音,某一天在又一次为热爱研究异种生物的姐姐寻找会发声的蚯蚓、会长角的蛇、会长鳞片的毛毛虫的路上,偶然捡到了一条蚯蚓。不想它却是一条会说话的龙,还能变身为英俊美少年!而元音莫名其妙被这条龙认定为终身依靠,然后就有一大群一个比一个美型但都奇奇怪怪的龙族亲戚纷纷跑来考察,于是一系列神奇搞笑又无奈的故事便发生了……这是一本写给少年们的青春书,是一部记述17岁时光的幻想录,是一段发生在绚烂盛夏的故事,是一场火星少女与龙族少年们的奇妙遇见,是一次忽如其来又甘愿承受的爱情,是一位王者倾尽天命的成全,是一条龙全部的人生意义,是一个女孩所能求的唯一选择。
  • 不得不动心

    不得不动心

    刘宝玲丈夫去世后,拉扯着儿子于强和女儿于红,三口人挤在一处不宽敞的房子里。刘宝玲经人介绍,嫁给了一个退休的老干部,给儿子于强结婚腾出房间来。女儿交了一个人品不怎么样的男友张勇。张勇对于红始乱终弃,后因偷窥被抓,刘宝玲前夫的关系把张勇救了出来,并促成了张勇和于红的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