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84600000009

第9章 媒介消费性质 目的及特征(3)

体育媒介

包括体育期刊、报纸、频道以及涉及体育内容的一切媒介时段与栏目。体育作为人们强身健体的运动,在现代已经不仅是单纯的比赛和娱乐,而是人们健全的精神世界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现代社会的发展,也给人们提供了大量闲暇的时间,让他们关注健康,并从中得到体育精神陶冶与愉悦。

最早的体育内容一直淹没在综合媒介报道之中,在报纸中有专版、专栏,电视里有专栏和专门的频道,后来有了专门的体育报纸和杂志,如19世纪后期法国的《脚踏车》、《脚踏车杂志》等。今天,人们对体育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在重大赛事期间许多媒介的体育专栏、专版的分量,超过了经济、政治部分。美国报纸日常体育版占到报纸总版面的近三分之一,三大电视网年度体育节目播出在达到了2000小时。1995年网络加入体育媒介以后,新生的媒介力量更加充分地体现了"更快、更高、更强"的体育精神。2000年悉尼奥运会仅悉尼奥运官方网站日点击率达到8.745亿人次。(24)

休闲媒介

指专门为人们的休闲生活服务的媒介。美容、养花、养鱼、旅游、时尚、服饰等等期刊、报纸以及其它媒介的时段与栏目。

四、从媒介消费时间上划分:

如果按一天时段分,有黄金时间消费、非黄金时间消费。

黄金时间消费,指人们消费该媒介的最佳时间段。不同媒介有不同的黄金消费时间。通常情况下,国内报纸的黄金时间为早上7:00-8:30;广播的黄金时间为早上6:00-7:00,中午12:00-13:00,下午5:30-6:30;电视的黄金时间为下午7:00-8:00;期刊的黄金时间为晚上10:00-11:00。

非黄金时间,指黄金时间以外的时间。非黄金时间并不是说属于不重要的时间,而是指消费群体时间指向不集中的时间。

还有一些媒介没有明显的黄金消费时间。网络媒介、手机媒介已经看不出那些时间使用集中、那些时间使用不集中,它们在每天24小时的任何时段都被人们频繁地使用。

如果按一个人的一生时段分,有即时消费、短线消费、长线消费。

即时消费也就是瞬间消费,指一个人的零时性消费。比如在某次列车上的对某个期刊的阅读,途经某个城市时对某张报纸的阅读。

短线消费,指一个时期内对某种媒介的消费。比如儿童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中年时期、老年时期等,也可能是三五年时段的消费。不同时期的短线消费有自己的消费倾向和消费选择。

长线消费,指对某种媒介一生的消费。美国的《读者文摘》,可以说是陪伴许多美国家庭成员一生的消费。

五、从媒介消费规模上划分:

有个体消费、群体消费、集团消费和大众消费。

个体消费,指个人独立的消费行为。它是个体对某种具体媒介的消费,比如观看一个电视节目、收听一个广播节目。

群体消费,是对具有类似的消费特征人群的一种划分。一般研究者将一个特定区域的人群划分为性别群体、年龄群体、民族群体等等。

集团消费,通常指某一党派、企业或单位内部的集体型消费。比如某一企业集团按管理指令对某一具体媒介的集中消费。

大众消费,是研究意义上的一个概念。按照美国传播学的观点,指一种媒介在特定区域人群中达到20%以上覆盖人群的消费。在美国,要有5000万人使用,就是一种大众消费。(25)今天国内的电视消费达到90%以上的覆盖率,这无疑就是一种大众消费。

五、从媒介消费方式上划分:

有一次性消费、间歇性消费、多次性消费、把玩性消费、研究性消费、持久性消费、终止消费、不消费和未来消费。

一次性消费,是指个人对某一媒介仅有一次的消费。对于有些媒介来说,某个人可能只阅读或倾听过一次。

间歇性消费,是指某一媒介在第一次消费之后,过了一段时期再次唤起人们的消费欲望,进行二次消费。

多次性消费,是指对某一媒介的反复消费。它可能引起人们的持久性消费,也可能引起消费疲劳从而终止消费。

把玩性消费,是一种兴趣性消费。消费者在一定时间段对某一媒介进行欣赏性的消费。它有可能形成研究性消费,也有可能丧失兴趣而停止消费。

研究性消费,是消费者对某一媒介持有偏好,并进而集中消费,研究有关该媒介的议题与内容。通常是学者型消费者的消费行为。

持久性消费,是对某一媒介长时间段的消费行为,是消费者的一种习惯行为,是一种友情型消费行为,消费者与媒介达成了相伴相生的亲密关系。

终止消费,是指在某次或某段消费之后,消费者失去了消费兴趣或需求,不再消费这一媒介。它意味着该媒介对该消费者已经不存在或称之为"死亡状态"。

不消费,是指一种媒介从没有被某个消费者消费过。有两种情况,一是消费者并不需要消费该媒介;一种是由于消费环境的限制,消费者没有机会遇到该媒介或无力消费该媒介。

未来消费,是指在将来可能引起消费者的消费,是一种预期性消费、潜力消费的描述。

第四节媒介消费特征

对媒介消费特征进行描述,可以说既容易又困难。说容易,是说今天的人们,即使是一个普通的媒介消费者都可以随手总结出那么几条。说困难,是说要找到媒介消费区别于其它消费的特点时,总有以偏概全之嫌。

我们可以将媒介消费特征归纳为以下主要的方面:

一、生活性

今天的媒介消费,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甚至成为人们自身的一部分。在家庭中,电视、音响、手机、DVD、CD、MP3等等,都成为家庭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与生活环境融为一体。

二、技术性

现代媒介消费,同时是一种技术性消费。英国传播学者罗杰·西尔弗斯通认为,人们对现代媒介的消费,是在一个整体的消费过程中,同时对内容和技术这两种文本性的消费。作为技术的电视,它本身被社会所塑造,同时也塑造社会,它为使用者创造了一个空间、一个运行和意义创造的空间。(26)

二、素材性

任何媒介及其内容,对消费者来说提供了充分的素材,可以由消费者对此进行取舍、加工或处理,以为人们建构自我意识服务。

三、无形性

物质消费要消耗物质材料,比如消费苹果时,苹果会被吃掉并增加消费者的营养,这是看得见、测得到的活动。媒介消费不同,观看电视的人只是打开电视,你并不知道他看后有什么心理反映,消费是无形的。这种心理消费的形式是人类特有的。

四、无限性

与物质消费相比,人们对媒介的消费欲望及能力都是无限的。媒介消费全赖于人的兴趣,常常会无休止地吸纳。一如麦克卢汉所说,人的"胃口的基本属性是难以满足。只要胃口以行动和享乐的标准来运动,它就会万无一失地发现相宜的表达媒介"(27)同时,人的大脑不同于其它器官,具有无限的能量。科学家发现,人的大脑可容纳10的15次方比特的记忆单位,目前可能开发的不到十分之一。可见大脑的消费库容量是多么地惊人。

五、共享性

也可称之为非竞争性。媒介是信息产品,大部分属公共物品。一种媒介大家可以同时共享,不会影响他人的消费,不会造成信息的短缺,比如一起看电视、看电影等等,特别是网络媒介消费更是如此。物质消费则不同,往往是独享的,同一个东西你拥有了,其他人就无法同时拥有。

六、再生性

媒介消费不是被动地消费,具有再生能力,消费者总要选择、替代、补充、加工等等,进行再生产,产生新的意义,这是一种增殖性消费,是一种再生性的消费,可以连续消费而没有消耗,甚至会产生新的增殖。

七、互动性

媒介消费只能表现为互动的消费。一方面是媒介与人身心融合的互动,比如MP3的倾听让人摇头晃脑、陶醉其中。一方面是媒介与人的共同创造性互动,比如网络媒介上的对话、手机媒介的聊天。

格式塔心理学的试验发现,人们对运动影像的感知,其实是主体智力参与的结果,是主体智力根据单纯、规则、平衡等对感觉器官起支配作用的原则,创造性地组织感觉材料的结果。德国心理学家雨果·明斯特伯格认为,在电影中,眼睛没有接受真正的运动印象,只接受到运动的暗示。人并且还会随之产生各种不可见的"心像"——想像、幻觉、梦境等等。这都是主体参与创造的产物。(28)

八、传递性

媒介消费可以通过一个人传递、扩散到一群人,而大家消费的是同一个信息。当然,这种传递会产生次消费时质量的失真、正效应减弱。

九、收藏性

物质消费也有收藏性,但因为它的易碎易逝,个人收藏的只是有文化象征意义的藏品。媒介消费有广泛的个人收藏性,既有对书刊、报纸、光碟、录像带等等的收藏,又有摘抄、剪贴、下载等形式的收藏。累积于大脑中的信息和情感认知也是一种收藏。

十、可逆性

媒介消费并不按媒介生产者的意愿消费,消费者只是在部分消费,或只进行仅有一次的消费,甚至完全不消费。他往往用逆反的心理消费。

十一、麻醉性

媒介消费中存在着副作用,用美国传播学家拉扎斯菲尔德的话说,"大众传播可以算是最高尚、最有力的一种社会麻醉品。其麻醉作用可能十分有效,中毒的人甚至都不了解自己的病端。"这一方面,是由于媒介的偏见、误导以及暴力、色情等的煽动。另一方面,是在媒介消费中,既可以造成人们身体的惰性,长久的沉浸其中,懒于行动如电视病;又可以造成思维的惰性,懒于思考,长久地依靠媒介观点。这将会使一部分人成为交出自主权、缺乏创造力、丢失想象力的人,成为媒介喂养的"残疾人"。

注释

(1)参见《新发现》杂志2006年创刊号,第114-117页

(2)沃尔特·李普曼《舆论学》,转引自张国良主编《20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第129页,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波兹曼《娱乐至死》,第12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0卷第653页,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554页,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

(6)邵培仁主编《媒介管理学》,第41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7)斯图尔特·霍尔《文化·媒介·语言》,转引自张国良主编《20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第424页,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8)转引自彼得斯《交流的无奈:传播思想史》第15页,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

(9)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转引自张国良主编《20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第115页,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0)埃里加·麦克卢汉等编《麦克卢汉精粹》第421页,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1)P·戈尔丁和G·默多克《大众媒介和社会》,转引自张国良主编《20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第598页,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2)转引自杜盖伊、霍尔等著《做文化研究:索尼随身听的故事》第102页,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13)波兹曼《娱乐至死》,第31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4)埃里加·麦克卢汉等编《麦克卢汉精粹》第96页,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5)拉斯韦尔《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转引自张国良主编《20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第201页,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6)乔治·米德《心灵·自我与社会》,转引自张国良主编《20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第179页,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7)伊丽莎白·诺曼《沉默的螺旋:舆论——我们的社会皮肤》,转引自张国良主编《20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第539页,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8)麦奎尔《后知之明的益处》,转引自罗杰·迪金森等编《受众研究读本》第170页,华夏出版社2006年版

(19)(美)詹宁斯·布赖恩特和苏珊·汤普森《传媒效果概论》,第290-299页,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0)伯格塔·豪耶尔《接受分析的社会心理学视角》,转引自罗杰·迪金森等编《受众研究读本》第189页,华夏出版社2006年版

(21)转引自汪天文《社会时间研究》第231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版

(22)转引自吴飞《大众传媒经济学》,第93-94页,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3)马克·波斯特《第二媒介时代》,第225页,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4)参见黎新平《财富的机会:解读2008中国奥运财富全景》,第136页,中国商业出版社2002年版

(25)参见雷健《网络新闻》,第108页,四川科技出版社1999年版

(26)西尔弗斯通《电视与日常生活》,转引自罗杰·迪金森等编《受众研究读本》第264页,华夏出版社2006年版

(27)埃里加·麦克卢汉等编《麦克卢汉精粹》第36页,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8)转引自周星主编《电影概论》,第5-7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同类推荐
  • 非洲寓言(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辑)

    非洲寓言(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优秀小学生分类作文一点通

    优秀小学生分类作文一点通

    本书打破传统作文书的枯燥刻板,采用全彩四色印刷,根据作文内容插配了精美的图片。加上新颖别致的装帧设计,变化多样的版式,为小学生打造了学习作文、提升自我的全新平台,让阅读成为一种享受,让作文成为一种时尚,让学习成为一种快乐。
  • 汤姆·索亚历险记

    汤姆·索亚历险记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世界儿童文学中的一部经典作品。这部源于马克·吐温真实童年经历的小说,通过充满童真童趣的语言,讲述了聪明又淘气的汤姆和小镇上的小伙伴们的冒险故事。在枯燥乏味的生活中,他们的所作所为是当时世俗道德和教会戒律所不容的,但几次冒险经历使他们的童年生活多姿多彩、充满生气。
  • 元素与光

    元素与光

    《元素与光》分上下篇分别介绍了我们一些常见的元素和光,以及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东西用到了它们。主要内容包括:古今元素趣谈;太空中元素的合成;门捷列夫与元素周期律;第一号元素——氢;火焰空气——氧等。
  • 义(青少年仁义礼智信释读)

    义(青少年仁义礼智信释读)

    “仁义礼智信”为儒家“五常”。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义者,人字出头,加一点。在别人有难时出手出头,帮人一把,即为义。
热门推荐
  • 醉花阴:旧梦红阁

    醉花阴:旧梦红阁

    少时拜师入红阁,暖情暖语护安康。一入红尘深似海,唯心不悔忆初衷。也许,上天注定了要我遇到她,那个改变了我一生的人,不过我无悔,若是从来一次我还要遇见她。耳畔似乎又听到了那个一身着红衣的女子撑着油纸伞缓步而来,倾城而无双,却在她面前喃喃自语“跟我走,我给你一个家。”眼前似乎又看到了那个一身着白衣的女子在桃花树下笑颜如花,风华而绝代,却在她面前许下诺言“你是我妹妹,我必然护你一生。”一路走来,聚散离合,引起无数悲欢,是谁一直陪在了她的身边,不曾离去?是谁无论如何,都对她宠溺如初?(不主单人CP,讲述的是一个人独特的一段人生经历,不喜误入)
  • 吹牛大王历险记

    吹牛大王历险记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曹大牙的杰作

    曹大牙的杰作

    尹守国,2006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70多万字,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选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
  • A Discourse on Method

    A Discourse on Method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无敌真寂寞

    无敌真寂寞

    林凡来到异界,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普通弟子,原本身处在随时都能被人打成翔的处境中,可突然间,情况不对了。系统开启。叮:抽中永恒级BUFF:不死之身。这一刻,整个世界都不一样了。林凡:“你们能锤死我,算我输,不然我就把你们锤成肉饼。”反派:“这家伙根本杀不死,我不打了。”简介就这样吧,不会写简介,也不会取书名。反正这书,就是逗比,欢乐,装逼文。
  • 八月飞雪

    八月飞雪

    一片戈壁,原本没有人,因地下发现了石油,来了许多人。许多人,都在做一件事,让地下的石油,跑到地上来,再跑到各地去,跑到各种机器里。石油没有腿,不会自己跑。要让它跑,离不开人。于是,一大群人,围绕着石油,干起了不同的活。有钻井的,有采油的,有运油的,还有炼油的。这件事,从一开始做,做到了现在,做了半个多世纪。第一代人,做到了老,做不动了,退了休,轮到第二代。第二代干到了这会儿,也不小了,差不多也都是五十岁上下了。眼下,主要干活的,已经是第三代了。第三代人,不但长大了,各种油田的工作,已经主要是他们在干。自然一些故事的主角,也就成了他们。
  • 穿越时空的海洋探险

    穿越时空的海洋探险

    海洋探险是一项充满危险和困难的行动,但是海洋的神秘依然刺激着世界上最勇敢的探险家们的想象力,诱惑着人们去征服地球上这一最近的边界。人类潜入海洋深处还有一个理由:我们来过这里。从古到今,无数先驱为了解海洋奥秘作出了种种努力。《穿越时空的海洋探险》讲述了海洋探险所带来的前所未闻的新鲜事,故事生动、有趣,也介绍了哥伦布、麦哲伦等人的地理发现,适合广大的青少年朋友阅读。有很多事,我们已经知道,有很多事,我们很快会知道,有很多事,我们终究会知道。已经知道的,是科学揭穿了神秘:不曾知道的,我们勇敢探知,我们就是海洋明日的探险家!
  • 娇妻作妖

    娇妻作妖

    童洛,肤白貌美大长腿,童颜巨乳小花旦。沈渊,矜贵冷漠腹黑男,权势滔天傲病娇。在某个淫靡奢乱场合,十八线小明星一不小心被沈家长孙当成了妖艳贱货利用,于是……【开始】沈渊厌恶的目光扫过刚才隔壁房间出来衣衫不整的妖艳女人,皱了皱眉:“五十万,脱光上床,拍几张照片。”童洛理了理滑落的肩带,想了想床上那个十七八岁的纯情小少男,点点头:“这个价格,留内衣,不露脸。”【然后】沈渊冷漠:“以你的身份也想嫁入沈家?从我弟弟身边滚开。”童洛眨眼:“您这套路不对吧,不应该加个‘给你多少万’?”【最后】沈大爷黑脸看着屏幕里露肩露腿的妖娆身姿,冷声:“你一年片酬多少,我给,呆在家。”童影后绽着一脸甜笑,一脸无辜:“自力更生也有错?大爷你让让,挡着我大红大紫的路了。”
  • 智破疑案(超级智商训练营)

    智破疑案(超级智商训练营)

    收入了100个情节曲折、耐人寻味的断案故事,每个故事都演绎着悬疑的情节,跃动着鲜活的人物,描述着生动的细节,带领我们回到当年的案发现场。曲折离奇的案情,在睿智高明的断案高手的努力下,疑问烟消云散,真相浮出水面,凶手落入法网。看到最后,一切才恍然大悟,掩卷顿思,意犹未尽。
  • 韩先生,我想请你结个婚

    韩先生,我想请你结个婚

    黑暗中,她为救他,成了他的女人,他却隔天清晨匆匆离去。六年后,她进入他的公司,与他擦肩而过,却互不相识,但一切却悄然发生改变,他有了自己爱的人,她有了爱自己的人......她带着女儿疲于奔命,他重新进入她的生活,当他决定娶她时,她却淡淡一笑,转身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