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83700000008

第8章 教育报刊市场化的时代要求(2)

内部人控制现象的出现意味着报刊社内部人在事实上掌握了相当大的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导致国有资产流失。此外,这一现象对报刊社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也产生了极为不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员工薪酬、福利的不断膨胀。

报刊编辑出版属于个体独立性强的工作,领导者很难建立绩效标准并约束员工,领导者的影响力相对较弱,任务完成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员工个人的能力高低和意愿程度。由于长期存在的全民共有的观念,报刊社内部领导者和普通员工的身份差别往往不是很明显;由于普通员工也是内部人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原因,报社领导的升迁也会受到员工意见的极大影响。另一方面,报刊社领导因为缺乏用人上的自主权,在选拔、淘汰职工方面几乎没有决策的空间,不得不对员工做出某些让步,以迎合社内员工的利益需求。

在报刊社内部人实际获取了剩余利益索取权和控制权的前提下,报刊社领导者为了获取员工支持、刺激员工工作积极性,往往会采取大幅度增加员工薪酬和福利的手段。教育报刊社普遍存在的薪酬、福利膨胀现象,使得大量的利润被报刊社内部人侵占,进而导致报刊社员工不断增加对薪酬和福利增长的超前心理预期。迫于员工的群体压力,即便在报刊社经济效益下降时期,其薪酬和福利也还在持续增长,无疑给经营工作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第二,报业经营者的短期行为。

目前我国教育报刊社掌握着经营权的领导者对其在经济上的生存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影响,而企业内部成员努力工作的刺激主要依赖于对剩余索取权的分配。因为管理者从事的是经营决策活动,这类活动是很难从外部监督的,最有效的办法是让他们享有剩余索取权。

然而,报刊社产权所有者——国家不是一个人格化的代表,必须要委托自然人来经营报刊社,这样就不可避免地产生报刊社所有权的虚置,从而造成经营权的强化和所有权的弱化,报刊社的经营者对报刊社资产的最终控制权得到加强。同时,尽管报刊业经营者拥有对国有资产的控制权,但是缺乏明确的资产使用的政策规定,而报刊社的管理者和经营者对国有资产的合法剩余索取权又微乎其微。在这种体制下,无法形成一个现代企业制度,特别是跟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法人治理结构以及与这个法人治理结构配套的剩余分配制度。

因此,一方面,在没有剩余索取权的刺激,也没有对报刊社经营者的约束机制的前提下,报刊社经营者是否工作努力通常取决于其本人的道德觉悟。然而报刊社经营者由于多是有些理性的人,多数在没有高收益的刺激下不愿进行高风险的经营活动。另一方面,由于报刊社领导多是由上级主管部门任命,在报刊社的工作业绩决定着他们今后的升迁调转,为了快速突出自己的工作成绩,他们可能会倾向于那些短期内会带来好处,但不利于报刊社长期发展的计划。此外,由于报刊社管理者的收益与其劳动成果不对称,还有可能导致“在职消费”、“隐性收入”等畸形激励的发生。

2.教育报刊管理体制的历史选择

按照现有的出版管理规定,报刊社是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报刊社作为事业单位,是我国特有的计划经济的产物。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日渐深入,教育报刊管理体制面临着历史的选择。

目前国内教育报刊社的单位体制形态存在四种表现形式,为了顺应深化新闻出版管理体制改革的政策导向,在管理体制上面临着不同的历史选择:第一,公益性事业单位,要逐步转化为国家投资、拨款的非营利性组织,由教育行政机关给予补贴,实行免费赠阅的发行方式。第二,对于既有公益性,也有经营性的单位,在事业性公益性占主导地位的单位建立事业性集团,在此基础上,把经营性资产划转在一起改制为企业,形成事业单位集团控股的企业,专门承担报刊社的经营性活动,用企业经营的收益支持报刊社事业性职能的发挥。第三,对于事业性和经营性兼有而经营性占主导地位的单位,可以直接改造成为企业。第四,主要体现经营性文化单位特征的单位,可以直接改造成为企业单位。

这样的体制改革模式,也对教育报刊社的未来单位形态作出了两种勾画:或者将教育报刊社整体确定为以国有资产为主的企业形态,成为企业法人,使教育报刊社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实体;或者在完善教育报刊社事业法人的同时,把编辑和教育宣传的职能从经营性活动中剥离,构成教育报刊社事业法人参股或者控股的企业法人单位,承担报刊社的报刊发行、广告以及其他的经营活动。简言之,教育报刊社未来体制特征要么是企业法人,要么是事业法人控股的企业法人。表面看来,两种体制或许存在微小差别,实质上,就教育报刊社的生存来源和存在方式分析,两者在本质上是共同的,就是建立具有独立企业特征的法人实体,必将成为教育报刊社的必然趋势。所谓企业,是指经营性的从事生产、流通或者服务的单位主体。经营性是企业的主要特性,所谓经营性,是指企业基于一定的经济目的进行筹划运作,计较投入产出,进行经济核算,参与社会的经济、文化活动。

二、文化体制改革对教育报刊市场化的要求

党的“十六大”报告确定了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目标,明确了整个文化体制改革的方向和目标,根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改革的目标、任务和原则是把深化改革同调整结构和促进发展结合起来,理顺政府和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加强文化法制建设,加强宏观管理,深化文化企事业单位内部改革,逐步建立有利于调动文化工作者积极性,推动文化创新,多出精品,多出人才的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一)教育报刊市场化是文化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随着改革开放的日渐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教育报刊社当前事业化单位企业化管理体制的弊端日益凸显,越来越不适应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形势,也越来越不适应文化事业发展的要求。因此,改革教育报刊现有体制适应市场化发展,是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教育报刊社作为文化单位,存在着两种相互关联的性质:一是公益性事业性质,二是经营性产业性质。产业一般是指经营组织,构成产业的部门或者组织在经济上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其目的是要创造利润。事业则是公益性或者公众性的组织,构成事业的单位或者组织所需要的经费是由国家预算拨付,不以赢利为目的。

性质决定体制,因此当前文化体制改革政策要求教育报刊社分清性质,区别对待,在保留少量公益性事业的基础上将大部分经营性产业剥离出去,走市场化发展之路。公益性文化事业主要是政府投资,为公共服务。经营性文化产业单位,必须改造为面向市场、自主经营的市场主体。

(二)教育报刊市场化面临的挑战

1.教育

报刊社改制转企后的形态特殊按照国家对于报刊性质的分类和教育报刊的主体特性,教育报刊社改制后的体制模式是特殊的企业形态。教育报刊社部分或整体转企后,仍旧具有公益性特征,仅仅理解其产业性属性是不完善的。教育报刊社可以成为企业,但必须是特殊企业。在我国,企业分为特殊企业和普通企业两大类。普通企业是依照普通的企业法规所组成的企业法人。所谓特殊企业,是指依照特别法、专门法或者行政命令设立和运作的企业。特殊企业建立的主要依据,是相关的法律法规。

根据《出版管理条例》,国家对新闻出版单位设立实行审批制度。只有经国家批准并获得出版许可证的新闻出版单位才拥有合法的出版权,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从事出版物的出版业务。新闻出版事业单位和新闻出版企业都必须认真履行职责,树立把关意识和阵地意识,切实落实编辑责任制度。在报刊的导向、编辑加工、稿件审核、签发等各个环节,确保各类出版物的内容、质量符合法定要求和标准。所有这些,都是对于报刊出版企业的特殊性的规定。

同样,教育报刊社的组建、经营和发展行为,都要遵循国家有关出版管理的法律法规,而不是一般的企业法规。比如,教育报刊社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会遇到一个主管、主办单位的问题。在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具有健全法人治理结构的企业作为经济运行主体,不存在主管、主办部门,我国大多数行业的国有企业改革也是朝着这个方向发展的;但我们不能、也无法回避报刊作为上层建筑组成部分的特殊性这个现实。《出版管理条例》也明确规定,设立出版单位应当“有符合国务院出版行政部门认定的主办单位及其必要的上级主管机关”。教育报刊接受主管部门的领导,是教育报刊社履行职责的一项政治保障措施。

因此,教育报刊社的转企改制必然要面对作为媒体的特殊性,在构建特殊企业的过程中面临着许多挑战:在报刊社所办企业的合作与融资活动中,如何确保国有资本的主导地位,并且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在报刊社企业的资本结构变化过程中,如何确保报刊的导向正确,从管理体制上确保党对教育报刊社的领导;如何规范报刊在出版中坚持党性原则,实现报刊宣传与教育工作的一致性;如何将建立法人治理结构与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相统一,等等。

2.教育报刊社行政依附性强

当今我国教育报刊社在报刊的管理、经营等方面对于教育行政部门的依附性比其他行业性报刊社更强,行政色彩更浓。

从报刊功能角度分析,教育报刊社主办或者主管的报刊分为三类:教育机关报刊、教育业务报刊和学生报刊。所谓教育机关报刊,是指传统上由教育行政部门主管主办的综合性教育报和教育期刊;教育业务报刊主要是指教育报刊社主管或者主办的,面向教育管理者或者教师教育、教学业务的报刊;此外就是面向各级各类学生的报刊。教育机关报刊是教育报刊社得以产生和发展的根源,也是教育报刊社的政治基础;教育业务报刊和学生报刊大都担负着报刊社经济收入的作用。

教育机关报刊主要功能是宣传教育方针和教育决策、推介先进教育管理经验和典型、传播教育教学理论与先进实践经验、维护教育工作者的合法权益,履行主管单位的喉舌职能。这类报刊的报道方向与上级主管单位的教育宣传政策和工作推介必须保持一致,在发行上基本依靠行政手段,具有很强的行政依附性。而教育业务报刊与学生报刊虽然以为学校师生服务为宗旨,更多地通过报刊的内容吸引读者,但在发行方面一直以来保持着浓厚的行政色彩,对于教育行政部门的依赖性也很明显。

由于多年来归属教育行政机关的特殊地位,教育报刊社在行业行政保护伞下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但也正是行政干预的长期存在,导致教育报刊社的市场化改革与我国文化事业改革的进度,与社会其他媒体相比处于落后的状态,难度和紧迫性更高,挑战也更大。

3.教育报刊社缺乏市场化运作经验

教育报刊社长期依赖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必然导致市场化运作经验的缺乏,为其转企改制后健康走向市场化的发展之路提出严峻挑战。教育报刊社缺乏市场化运作经验主要表现为读者范围区域化、发行手段行政化、赢利模式单一化。

我国各地教育报刊一直呈相对独立、自成体系的发展格局,造就了地域市场条块分割现象。一般各省教育报刊的读者范围主要局限于本省,外省市场的占有率极低。各省教育报刊社在“互不侵犯”的默契下独占本省市场,没有实力相当的对手带来竞争压力,自然无法提升自身的市场化运作能力。

同类推荐
  • 新闻传播学前沿2007—2008

    新闻传播学前沿2007—2008

    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胜利闭幕之际,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秉承一贯的理性、思辨、前瞻的学术期许,遵循全面、新颖、敏锐的年集宗旨,凝聚学界、业界人士的最新探索和思考,《新闻传播学前沿2007—2008即将付梓。2007年和2008年我国发生了很多大事,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汶川大地震、第29届奥运会成功举办。新闻传播学研究紧紧跟随这些正在发生和已经发生的事件,不断地从新的视角进行理性思考和总结。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同志考察人民日报时,就新媒体环境下舆论引导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这是时代赋予新闻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 办学生喜欢的学校:让教育回归本原的探索

    办学生喜欢的学校:让教育回归本原的探索

    什么样的教育是好的教育?什么样的学校是好的学校?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可能会见仁见智。上海市黄浦区针对教育时弊,拨开重重迷雾,提出“办学生喜欢的学校”这一朴素的命题,展开让教育回归本原的探索。本书就是这次探索的初步经验总结。全书共分“观点”、“调研”、“策略”和“实践”四大部分,主要从课程构建、课堂改革、教师队伍建设与校园环境优化等方面介绍了他们基于学生、为了学生的思考与做法,既有理性思辨,又有实践探索。教育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但它需要一个突破口,本书就是以“学生喜欢”这个核心问题作为突破口进行的一次有益的探索。希望以此为契机,引发教育界对这一问题做更深入的思考。
  • 韩国电视娱乐节目形态研究

    韩国电视娱乐节目形态研究

    进入2000年,随着互联网的发达,可以看到的电视娱乐节目越来越多,欧美、日韩、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自然也包括我国几十家电视台的众多节目。各有千秋,各具特色。在网上经常可以看到不同节目的论坛,会员数量惊人,帖子数量更加惊人,有些评论一针见血,有些观后感悟则令人不由得怦然心动。于是,传播学毕业的自己也渐渐萌生了写点儿什么的愿望。这一想法几经沉淀,到2009年底开设了“电视娱乐节目赏析”这门选修课后才终于动笔。
  • 先秦至唐五代语气词的衍生与演变

    先秦至唐五代语气词的衍生与演变

    本书在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每个语气词的发展演变过程都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分析,其中不乏精彩的论述。如“者”和“好”,本书对它们演变的语境进行了深入考察,指出“者”从表自指演变为语气词,关键在于其所在的小句属于话题句;“好”由形容词演变为语气词,则源于所在小句的主观化。其他如“尔”、“焉”、“已”、“里”、“在”等词,书中对它们历史演变情况的揭示也相当有启发性,值得重视。
  • 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取向与实现路径

    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取向与实现路径

    本书立足于当代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从教师专业发展、教师阅读、教师继续教育和教育思考等四个方面,阐述了知识经济时代给教师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作者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和理性思考,创造性地提出了教师发展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对当下教育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热门推荐
  • 我从末法来

    我从末法来

    我有神通一卷,上斩云端仙人,下斩王朝贵胄。我有心剑一柄,出鞘风雷齐动,归鞘红尘平安。我有仙炉一尊,开炉鬼神惊惧,闭炉金丹圆满。我有修行一法,道法世间凡俗,推演诸天万界。这是一个名为楚荆歌的男人,从八百年后来,一人一剑,在大乾盛世杀出一个朗朗乾坤的故事。Q群:823652121
  • 挽红楼之玉舞九天

    挽红楼之玉舞九天

    红楼新文:挽红楼之侠王宠玉——(十三的男主)。。。。。。。。。。。。。。。孤标傲世携与隐,一样花开为底迟。林黛玉。那样一个绝世风姿的草木之人。红楼一梦几百年、痴情男女泪涟涟。冷月无情葬花魂、三生石刻难成眷。提笔续红楼,只是为着那一个女子,那一个让人怜让人疼让人惜,那样一个“淡淡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两弯眉”的绝世风姿的女子——林黛玉!红梦一梦泪尽潇湘。一年三百六十日,风霜刀剑严相逼。金玉缘成,她以为,她的一生,就这样了结在潇湘馆。泣血一遇,红尘俗世再结缘。为了她,他笑看世间。为了她,他翻手为云覆手雨。为了她,他弑君篡位。为了他,她周旋于仇敌之手。为了他,她几番于生死中挣扎。这是她与他的故事,是浴火涅磐后的黛玉与与一个奇世伟男子泣血中重生的故事。更是一对开国帝后相依相扶,一生相守不离不弃留下一世传奇的至尊神话!。。。。。。。。。。。推荐好友晨晨的红楼新文:红楼宫心计之宝钗入宫——
  • 半个世纪前的爱情

    半个世纪前的爱情

    在人群中,我是隐匿不见的,必须要大声尖叫,人们才会发现我。——题记。有村干部在路上跟无双父亲开玩笑,说县委工作组的叶组长看上了无双。无双父亲当然不会相信,盯着那村干部的脸看了半晌,却看不出个所以然来,就没再搭理他,仍旧担着一担茅草往家里走去。走着走着,无双父亲又有些将信将疑了,有心想跟那村干部确认一下是不是真有这么回事,但又担心村干部是逗他玩的,如果自己还那么认真,那就有些丢脸了。走进院子,无双父亲把茅草靠墙放好,就看到家里的那三只母鸡正咯咯嗒叫着从柴房里出来,领头的那只母鸡走到门口抬头看了一下,就低下头在地上啄食。
  • 江湖绝歌

    江湖绝歌

    游戏里玩出来的感情叫什么,网恋。网恋走向现实的感情叫什么,奔现。我对他说:“游戏不就是这样,你永远不知道你什么时候会离开。当你离开之后,游戏世界里的人会变得怎么样。他们不会因为你的离开而停住脚步,他们会找到一群新的朋友,然后继续开始他们的游戏之旅。这本就是个虚拟的网络世界,消失就消失了,不会有人在意。”
  • 风尘温酒

    风尘温酒

    他仍是在晨露间轻啄的白鹤可我不是我他把自己隐藏在黑暗的角落我一路追寻着只余残躯和马革可无论如何无论如何都想与他一起看看日落日出时死去又如何.
  • 故无恙

    故无恙

    时隔多年,再见面,一句迟来的“无恙,别来无恙”,故无恙掩面痛哭,心里多年的委屈仿佛因着这句话消散......你别来,我无恙。
  • 云端有颗棉花糖

    云端有颗棉花糖

    【全文已完结,新书《嫁给首富的日子》连载中~】相传,大BOSS苏彦爵的时间分为两部分,有冉云端陪的时间,和他陪冉云端的时间。外人眼中他是有权有势的苏总,可回了家才知道真正有权有势的人是谁。冉云端:老公,钻石戒指好看。苏彦爵:买!冉云端:戒指是限量的,已经被人买走了。苏彦爵:抢!冉云端:可我还看中了一颗钻石?苏彦爵:买!冉云端:可这钻石还未经开采?苏彦爵:来人,去把钻矿给我买下来!!
  • 二十几岁,规划你的人生

    二十几岁,规划你的人生

    二十几岁的人,想法很多,但是真正着手去做的人不多,我们总是自己找一大堆借口,事实上这些所谓的借口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理由,只要想做,总会挤出时间。那些忙得不亦乐乎的人,有多少时间用在重要的事情上?二十几岁时,只要我们确定了一种不服输的人生精神,最终就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人生境界,完成从弱势地位到强势地位的转换,在社会中争取到最大的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
  • 九门神脉

    九门神脉

    圣火已在魔灵塔燃起,魔族的勇士们,伟大的时刻已然来临。跟随我,让我们一起覆灭那虚伪阴暗的人类吧,这将是属于我魔族的时代,这大地将会由我魔族主宰。--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总裁总想套路我

    总裁总想套路我

    婚后,他的小妻子竟然公开在舞会上盯着别的男人!看来是家教不严,直接领回家好好教育一顿!